教育王國

標題: 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打印本頁]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1 13:19     標題: 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5-12-23 08:29 編輯

我一向都係鍾意睇D可量化既資料(統計數據)既人, 所以選校時, 不管係小學定中學, 都會睇下佢地既"學術表現"先

尤其係中學, 我重點係要睇"DSE成績"同"入U率".

點解? 有以下理由:

1. 升中唔同小一大抽獎, 係按學生學術能力決定派位組別, 熱門學校(即所謂B1英中), 基本上B1學生都唔夠分. 但主收B1學生既熱門英中, 是否6年後亦能令學生做出B1水準既成績呢? 如果主收B1學生既中學, 6年後畢業生DSE成績/入U率都只有B2中學水平, 可視為負增值學校, 家長要諗楚了! 反之, 如果一間主收B2學生, DSE成績/入U率能同B1中學相提並論, 絕對值得留意.

2. 入U率, 我只重視"升讀本地學士學位(Local degree)"呢個比例, 畢業本地學士學位, 差極都係香港有承受性, 符合政府資歷架構中學士學位一欄, 反而海外學士, 名校固之然好, 但非名校既可能更多, 認受性成疑. 加上連大多數傳統名校, 學生主要都係升讀Local degree, 好似QC, MSS, St Mary, DGS, HY呢D名校, 其實每年都只有~10%學生升讀海外大學; 所以如果一間中學話佢學生成績好所以升讀海外大學人數多 (除非有辦IBDP之類既國際文憑課程), 可信性其實值得懷疑.

3. 另外, 近年有見一部份中學,DSE既3322率, 4+/5+率唔算高, 但JUPAS degree郤有3322率既80%以上, 似乎又多一點值得留意既地方, 就係學校"能否提供有效既升學輔導"俾學生, 讓學生能在並不突出既成績之下, 爭取到最高入U既機會. 呢點其實比谷成績來得更實際而有幫助.

何為增值, 每人定義唔好, 以下係我個人暫時既定義:
1. 成績上既提升
2. 協助學生增加升讀local degree既能力/機會

我會認為大多數家長, 都希望子女中學畢業後可順利升讀大學學士學位, 入到3大固然好, 入唔到3大都希望入到8大或者JUPAS degree吧!

咁你會寧可子女只能以較平凡成績但可入到local degree, 定好似部份傳統名校, 不少學生都只能高分地入唔到local degree?

歡迎討論!


作者: c1234    時間: 15-12-22 00:29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很好的分享! 請問有能否分享下那些中學增值率高,那些較低?謝謝你。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2 08:28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5-12-22 08:28 編輯
c1234 發表於 15-12-22 00:29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很好的分享! 請問有能否分享下那些中學增值率高,那些較低?謝謝你。 ...

負增值就無謂講啦, 有較理想既增值學校, 可以留意下:

德雅 (深水埗區女子津貼中學)
香島正校 (深水埗區派位直資中學)
聖瑪加利 (深水埗區一條龍直資中小學)
顏寶玲 (九龍城區直資中學)

作者: saikueny2k    時間: 15-12-23 00:05

果然係傳說中既 數據佬
作者: mcl203    時間: 15-12-23 00:57

hkpapa852 發表於 15-12-21 13:19
我一向都係鍾意睇D可量化既資料(統計數據)既人, 所以選校時, 不管係小學定中學, 都會睇下佢地既"學術表現" ...
其實升讀海外大學....有部份中學並非只有~10%學生
可以參考吓 F6/F1人數....就可以估吓係6年內剩流失率~~~

作者: mother904    時間: 15-12-23 01:11

MSS去海外升學的不止10%,以2014年為例,考DSE的只有90人,但每年F.1都約有140人,加上DSE放學後去海外的又約有10﹪,加加埋埋超過一半去海外升學

但我同意,海外升學要看升讀的是甚麼學校
作者: biffkwok    時間: 15-12-23 01:12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如果有80%U率是指SMC,那要留意一下學生人數,這80%base on 67人計,當年小學部可收890人,加上升中外來生,S1可收約120人,近年S1維持約110人,去到S6得番60幾人,當中流失的學生為數不少。如果只計入local degree,人數40,實際入U率應用邊個基數計,就看自己的個人標準。


作者: Lucifer3960    時間: 15-12-23 07:11     標題: 引用:我一向都係鍾意睇D可量化既資料(統計數據)

原帖由 hkpapa852 於 15-12-21 發表
我一向都係鍾意睇D可量化既資料(統計數據)既人, 所以選校時, 不管係小學定中學, 都會睇下佢地既"學術表現" ...
請問如何推斷學校增值數據?pre s1(中一,中三)成績不是教統局才有嗎?




作者: TEMPO123    時間: 15-12-23 07:37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3 07:59

Lucifer3960 發表於 15-12-23 07:11
請問如何推斷學校增值數據?pre s1(中一,中三)成績不是教統局才有嗎?



  ...
今次呢方面其實係用「常識」再加上數據嚟推論。好似我講個幾間學校,大家認為7、8年前,會收到幾多B1學生先?但係近幾年畢業生既DSE成績同入U率,郤不比大部份所謂既B1C中學差,咁算唔算為學生增值?
其實要數據化d既方法都有,就係參考下中學公佈既Pre-S1成績,就更可更準確知道收番嚟既學生水平。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3 08:01

mother904 發表於 15-12-23 01:11
MSS去海外升學的不止10%,以2014年為例,考DSE的只有90人,但每年F.1都約有140人,加上DSE放學後去海外的又 ...
所以統計只會以該屆中六畢業生人數為基數
作者: crystalwsm    時間: 15-12-23 12:54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多謝hkpapa852的分享,請問可否再分享多D增值中的學校?




作者: hoivy    時間: 15-12-23 1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other904    時間: 15-12-24 00:33

hkpapa852: 增值同負增值之間,都引伸左另一個問題:B1A學校在F1收番黎的最少都會係B1C學生,B2只係少數,但幾乎沒有B1A的學校可以有100%的入u率,那麼是否代表B1A學校是負增值的學校?

Band 1生考慮揀學校的時候,應該如何決定應該揀低增值的B1A,定係高增值的B2學校?
作者: YmOra    時間: 15-12-24 11:10

mother904 發表於 15-12-24 00:33
hkpapa852: 增值同負增值之間,都引伸左另一個問題:B1A學校在F1收番黎的最少都會係B1C學生,B2只係少數, ...

我都有你這個未解的疑問好耐?????

尤其一D宣稱全收B1a學生,最後入U%都只是70%-80%.那麼,20%-30%的B1學生在六年間越讀越差,這樣是否需要計落學校的教學能力呢?!令人退步的教學能力又是否代表到學校有一定的負增值隱憂呢?!因為B1a之神校和地區性名校吸引好多B1a學生入讀,可能全級考第尾嗰位EE同學的能力還遠高於多收來自B1b-B1c學生之B1b/B1c中學第一嗰位AA同學,按現況,沒有一間B1a中學是100%入U%,又沒有一間B1b/B1c中學是0%入U%,按現況得知EE同學入唔到U,AA同學入到U,即是說EE同學的能力不是真正的高,他的能力在該校六年間出現負增長,相反AA同學在那中學就有正增長的成績,從而使得他能夠入讀大學,在該校由AA同學打後的學生出現正增長的情況可能較多,以每名學生能力向上計之正增長,幅度和人數都可能比EE同學所屬學校為多,因為我認為EE同學的學校取錄B1a學生多,六年後入U%幾乎一定有他們份,問題是那批B1b/B1c學生又如何呢?!是否因為學校唔就便可能會輪為入唔到U呢?! EE同學如果當初去到AA同學的B1b/B1c中學就讀,結果又是否會改寫呢?!

附註:

B1a神校和地區性名校之收生推算,純個人意見,如有諗錯方向請指教指教. thx.thx.

自行的30%=B1a學生,因為可自主決定及極受B1a學生歡迎,可盡收B1a學生.
大抽獎70%=B1a : B1b : B1c (個人推算比例為3 : 2 : 1)
個人認為3 : 2 : 1而非1 : 1 : 1,因為大抽獎應該不會出現均等的選校取向,我認為如果該校有6人感興趣,就有3人屬B1a學生(可能一開始就喜歡B1a中學吧!),2人屬B1b學生(可能只想略為向上,進取入讀B1a中學吧!),1人屬B1c學生(可能因為B1a中學出名,想搏入名校吧!),我推算認為比例最少都有 3 : 2 : 1.

所以:
大抽獎70%=B1a : B1b : B1c
                  =35% : 23% : 12%

又所以:
B1a神校和地區性名校取錄B1a學生百分比大約
   =30%(來自自行) + 35%(來自大抽獎)
   =65%

個人認為65%屬於分界線,如果B1a中學一般大約都有70%入U%,換句話說,只有大約5%學生被大大提升其能力達至入大學,只有5%學生其正增長能力是最明顯被提升吧!

thx.thx.


作者: socute    時間: 15-12-24 11:36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謝謝前輩,新手媽媽還在學習中。港島區有無你認為的增值學校?St Clare 算唔算?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12-24 11:37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12-24 11:43 編輯

唔…小学時有唔少band1生係家長發功伴讀、補習、上功課班、操卷、雞精出黎,小学既課程無问題,但上到中学,成个生态都唔同哂,学习模式、答題技巧……全部同小学唔—样,加上青春期,家長可以做既相对少,除非小朋友係有資質,加上英語能力好、有目標、時间管理好,否則小学時既“假”band1生,上到中学就会現形~所以band1中学無100%入U率一d都唔出奇~
阿女初中有次IH測驗, 話有同学攞9/50, 我已问佢,話哂係band1校,就算大抽奬入都应該係band1生吖~但阿女話佢地就係唔讀書又心散。其实好多人以為升到band1中学就已完成任務,其实只係另一个故事既开始!

作者: 一家三口    時間: 15-12-24 11:40     標題: 引用:唔…小学時有唔少band1生係家長發功伴讀、

原帖由 Yanamami 於 15-12-24 發表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12-24 11:39 編輯

唔…小学時有唔少band1生係家長發功伴讀、補習、上功課班 ...
完全同意。上到中學讀書真的靠自己啦!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5-12-24 11:57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Yanamami+於+15-12-24+發表本

原帖由 一家三口 於 15-12-24 發表
完全同意。上到中學讀書真的靠自己啦!
呢樣我唔同意。我自己間中學真係,句句聽得明但加埋唔知做咩,d notes老過我(應該係老師讀書年代歷史文物)。考完會考都唔知考試局有marking scheme(從來無人講過我地知)。AL考完試果日撞到老師傾左幾句,佢完全無idea 果日考佢自己教果科。出去補習學識原來一題有5分要畫圖(即使題目無叫),返去畫,老師鬧無端端點解畫。好多混帳事唔只電視劇會發生。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4 12:17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5-12-24 12:28 編輯
mother904 發表於 15-12-24 00:33
hkpapa852: 增值同負增值之間,都引伸左另一個問題:B1A學校在F1收番黎的最少都會係B1C學生,B2只係少數, ...

其實你預期B1中學可以點增值呢?

B1中學入U率不高? 咁你要瞭解吓, 香港其實有幾多local degree學位.

如果以近兩年UGC degree學額同DSE考生人數比例去計, UGC degree學額只夠~15%DSE考生入讀, 就算加埋其它本地大學自資degree, 都只係不足30%.

B1中學即使盡收B1學生, 也只是小學既top 33%既一批, 即使照比例可直上中六, 呢33%人都唔夠一人一degree位啦! 何況D有科未必人人想讀, 有D又爭崩頭, 咁最後入到U讀degree course, 得番一半又有何出奇呢?

加上中學生活中學生既發展, 無人能估計.

人不是機器, 無可能肯定一個小學B1A學生將來一定能入U. 如果人生係咁簡單, 唔知到時係好事定壞事呢?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4 12:18

本帖最後由 MASAYA 於 15-12-24 12:20 編輯
Yanamami 發表於 15-12-24 11:37
唔…小学時有唔少band1生係家長發功伴讀、補習、上功課班、操卷、雞精出黎,小学既課程無问題,但上到中学 ...

考小學同讀小學要準備既係兩回事,考中學同讀中學一樣係兩回事,我相信小學讀得好自然升到理想中學,注意力放係過程定結果,行既路會好唔同
當然,升大學同讀大學我自然都當係兩回事去睇,但準備功夫就要轉交畀學生自己安排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12-24 12:46

MASAYA 發表於 15-12-24 12:18
考小學同讀小學要準備既係兩回事,考中學同讀中學一樣係兩回事,我相信小學讀得好自然升到理想中學,注意 ...
小学讀得好……係小朋友自己讀得好,定靠家長發功讀得好,當中有—的分别~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4 12:52

Yanamami 發表於 15-12-24 12:46
小学讀得好……係小朋友自己讀得好,定靠家長發功讀得好,當中有—的分别~ ...
我既定義係:小學讀得好係小朋友自己學習到,考試好又另一回事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12-24 13:00

MASAYA 發表於 15-12-24 12:52
我既定義係:小學讀得好係小朋友自己學習到,考試好又另一回事
小学考試相对straight forward, 学得好,只要小心,考得差既机会比較少。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5-12-24 13:27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仲有,樓主講左樣我覺得幾緊要,就係對升學就業支援。當年報聯招,學校只派左份表,叫你幾時交,完!之前中四選科亦只係識講你邊科叻揀邊科,完全無同學生分析大學選科,咩叫prerequisite ,出路點,完全無提。望住份學科介紹都唔知佢講咩,收生要求無印象,彷彿買六合彩是但填啦反正都唔慌中,總之慘慘豬。而家到我女,點選科有老師教,有人分享,有全職career counselor 隨時問,選科又自由配搭,每年有uni fair有大學院校黎學校擺booth講talk(本地海外都有),佢地係一早set晒目標隨時有參考資料,成件事都唔同晒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4 16:24

YmOra 發表於 15-12-24 11:10
我都有你這個未解的疑問好耐?????

尤其一D宣稱全收B1a學生,最後入U%都只是70%-80%.那麼,20%-30 ...
同樣係B1學生入到B1A學校都一定有人考第一有人考第尾,中四選科,名次前有得揀鍾意既科,考得後就揀唔到,讀唔鍾意既科幾叻仔都事倍功半 (可能誇張左),仲要實際上係呢間學校算係唔夠叻仔個班,讀三年唔鍾意既科DSE考得唔好都合理,唔知有冇學校安排到每個學生都入到自己鍾意既科?
作者: socute    時間: 15-12-24 18:04     標題: 引用:仲有,樓主講左樣我覺得幾緊要,就係對升學

原帖由 Charlotte_mom 於 15-12-24 發表
仲有,樓主講左樣我覺得幾緊要,就係對升學就業支援。當年報聯招,學校只派左份表,叫你幾時交,完!之前中 ...
而家家長不止望入u啦,仲要看邊系。小朋友都被灌輸同樣觀念。幾年前去舊校幫手career fair 間學校讀IB 的,我嗰科預左拍鳥蠅,我估不到連工程師師兄都拍鳥蠅,他説已經無人問好多年了。最多人問的當然是醫科、ibank 和律師啦




作者: silvia_ng    時間: 15-12-24 21:00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我覺得唔完全因學校既原因而影響一個學生既正/負增值。除左青春期以外,仲有呢個小朋友去到中學讀得開唔開心,有冇自信,朋輩影響等等。Band 1A叻開既,入到去top school, 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越讀越冇自信既真係大把。反之,去到適合自己程度既學校,唔會跌太低,咁就慢慢爬上去架啦!




作者: silvia_ng    時間: 15-12-24 21:01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Charlotte_mom+於+15-12-24+

原帖由 socute 於 15-12-24 發表
而家家長不止望入u啦,仲要看邊系。小朋友都被灌輸同樣觀念。幾年前去舊校幫手career fair 間學校讀IB 的, ...
我仔想做工程師架!佢5歲到而家12歲都仲keep住呢個志願架




作者: YmOra    時間: 15-12-24 23:22

MASAYA 發表於 15-12-24 16:24
同樣係B1學生入到B1A學校都一定有人考第一有人考第尾,中四選科,名次前有得揀鍾意既科,考得後就揀唔到, ...

我都認同影響學生的因數實在好多好多,選到不喜歡科目...假B1學生...朋輩影响...遇到好老師...等等很多很多.不過,這些所有亦會發生在B1b/B1c/B2a/B2b/B2c/B3a/B3b/B3c中學,他們也會發生選到不喜歡科目...假B1b/B1c/B2a/B2b/B2c學生...朋輩影响...遇到好老師...等等.既然周邊問題同等機會發生於所有學校.那麼,唯一唔同嘅就是老師的質素嗎?提升學生的能力嗎?能為學生適心選擇入U之升學輔導嗎?這幾方面或許更多都能做得好,相信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入U%呢!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12-24 23:40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12-24 23:48 編輯
YmOra 發表於 15-12-24 23:22
我都認同影響學生的因數實在好多好多,選到不喜歡科目...假B1學生...朋輩影响...遇到好老師...等等很多很多 ...

我諗紧如果band1校收band1生都不能有100%入U率是負增值的話~禁照計入得八大既都係全港的top15%精英学生,但都有人畢唔到業或被开除或drop out, 禁大学又算唔算負增值~
老師質素都好重要……我諗中四揀科方法、学校係咪進取定靠食DSE前老本……都有d影响~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5-12-25 03:17     標題: 引用:Quote:YmOra+發表於+15-12-24+11:10+我都有

原帖由 MASAYA 於 15-12-24 發表
同樣係B1學生入到B1A學校都一定有人考第一有人考第尾,中四選科,名次前有得揀鍾意既科,考得後就揀唔到, ...
我女學校係任揀。當然前提係夠人開班,唔夠十個人就唔開。如果未開過又夠人開班,學校會計下資源,ok都會開新科(聽過有學校更勁,5人已開班,亦有聽過自己學校唔開,俾學生去隔離學校上果科)。當然,無經驗去辦新科,其實亦要搏下成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0:57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Yanamami+於+15-12-24+23:48+

原帖由 Yanamami 於 15-12-24 發表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12-24 23:48 編輯
由於自己都是數據派,所以我一直唔 Buy 所謂 EDB 及民間的增值指標,太多假設及主觀因素。近年EDB都好少提 增值指標,因為目標已達成任務,不用為DSS學校抬橋!


選中學及大學都有不同,除了 Quantitative ,還要考慮 Qualitative。不能全盤以數字作依據!數字如何演繹,可以南轅北轍。

中學我會用數字作基本篩選,最後細節反而在 Qualitative 方面,是一門藝術,而非純粹數據,數據在搏奕時(入那一間大學,那一科)又變得十分重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1:05     標題: 回覆:hkpapa852 的帖子

升學輔導,生涯規劃都好重要,但學校老師好難做得好!




作者: elbar    時間: 15-12-25 11:09

ANChan59 發表於 15-12-25 10:57
由於自己都是數據派,所以我一直唔 Buy 所謂 EDB 及民間的增值指標,太多假設及主觀因素。近年EDB都好少提  ...
搏奕係升中時掌握都十分重要,包括 直資, 自行選校派位排位 技巧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5 11:20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5-12-25 03:17
我女學校係任揀。當然前提係夠人開班,唔夠十個人就唔開。如果未開過又夠人開班,學校會計下資源,ok都會開 ...
正喎, 其實選科方面有冇得做到統計, 升中選睇中四選科係好重要一環, 不過要自己逐間睇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5 11:21

ANChan59 發表於 15-12-25 10:57
由於自己都是數據派,所以我一直唔 Buy 所謂 EDB 及民間的增值指標,太多假設及主觀因素。近年EDB都好少提  ...
同意大範圍篩選用數據睇, 所以先有所謂band1學校, 最後先係個十幾間裡面選, 如果唔係全港幾百間學校點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1:25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5-12-25+10:57+由

原帖由 elbar 於 15-12-25 發表
搏奕係升中時掌握都十分重要,包括 直資, 自行選校 和 派位排位 技巧  ...
都有少部份嘅,我有限經驗,大學較繁複及更多變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1:28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5-12-25+10:57+由

原帖由 MASAYA 於 15-12-25 發表
同意大範圍篩選用數據睇, 所以先有所謂band1學校, 最後先係個十幾間裡面選, 如果唔係全港幾百間學校點揀 ...
中學不是太難選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不錯配,不強求,就好易辦!




作者: elbar    時間: 15-12-25 11:34

ANChan59 發表於 15-12-25 11:28
中學不是太難選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不錯配,不強求,就好易辦!



  ...
EK 都有少數 家長 不是這樣想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25 12:18

ANChan59 發表於 15-12-25 11:28
中學不是太難選擇,木門對木門,竹門對竹門,不錯配,不強求,就好易辦!



  ...
如果只睇讀書我同意, 但中學階段係好影響日後性格既關鍵期, 仲要呢段時間朋輩影響比父輩大, 呢方面細節就唔係睇數據睇得到, 仲有中四選科好影響升大選系, 我覺得唔係真係咁易, 可能你行完呢條路咁耐望返轉頭就覺得輕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2:30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5-12-25+11:28+中

原帖由 MASAYA 於 15-12-25 發表
如果只睇讀書我同意, 但中學階段係好影響日後性格既關鍵期, 仲要呢段時間朋輩影響比父輩大, 呢方面細節就唔 ...
你講的全中,但好多變數是受外在環境影響,而非學校及家長可以控制,例如 334,DSE,NSS,lB,3322,M1M2 ,board base 收生等等!


我自己回頭看,好多正確的選擇,又真係普通常識,擔心/貪心則亂!


有少少金句可以分享:

教育局叫行前,我就會退後或者停步,向左走,或者向右轉。百試不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5 12:31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5-12-25+11:28+中

原帖由 elbar 於 15-12-25 發表
EK 都有少數 家長 不是這樣想





作者: elbar    時間: 15-12-25 12:38

MASAYA 發表於 15-12-25 12:18
如果只睇讀書我同意, 但中學階段係好影響日後性格既關鍵期, 仲要呢段時間朋輩影響比父輩大, 呢方面細節就唔 ...
每個學生都係獨立而獨特個體(非機械人), 純靠公開試數據當然未能完全揀選最適合學校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12-25 13:33

elbar 發表於 15-12-25 12:38
每個學生都係獨立而獨特個體(非機械人), 純靠公開試數據當然未能完全揀選最適合學校  ...
我都覚得係~~但凡同人有关既野,好难有formula計,唔係1+1=2禁,亦無定律~正如ek上大家都認同無教仔方程式一样,你work唔代表我work.
禁其實係咪好似奧运計分禁,撇除最高同最低分,然後計平均分好d? 撇除狀元同入唔到U果d学生,中间果班入到U既学生越多就越好,禁咪夠~再挑剔係咪海外升学、讀咩科就有d蛋裏挑骨头既感覚?

作者: hngr    時間: 15-12-25 15:30

小儿选择中学时,也在这里分享过很多客观的数据,决定不入某间B1名校,结果给那间学校的家长围攻。我到现在还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反为我的朋友儿子进去了这间全收B1学生的所谓名校,现在却后悔不已。
作者: papajelly    時間: 15-12-25 17:05

hkpapa852 發表於 15-12-22 08:28
負增值就無謂講啦, 有較理想既增值學校, 可以留意下:

德雅 (深水埗區女子津貼中學)
想聽下你對聖保羅書院的評價, 見佢係百年老校, 但近年入U率真的麻麻, 入三大U更只有1/3左右, 你認為佢未來回生/增值機會理想嗎?

作者: 王家爸爸    時間: 15-12-25 17:26

hngr 發表於 15-12-25 15:30
小儿选择中学时,也在这里分享过很多客观的数据,决定不入某间B1名校,结果给那间学校的家长围攻。我到现在 ...
當年我自行唔選QC亦是分析客觀數据後的决定。
作者: LingChiBaBa    時間: 15-12-25 17:40

DSE及入U數據我覺得可以用嚟修窄選校範圍。
當DSE中文加入範文同大學修改收生要求,入U率又會唔同。

衹見好多EK家長爭拗某學校係B1A/B1B/B1C
作者: dillon    時間: 15-12-28 13:59

本帖最後由 dillon 於 15-12-28 17:35 編輯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EDB makes external assessment of schools and compiles a report every now and then.
These reports can give you hints whether the schools are value-added or not.  Unfortunately EBD does not post these reports on its website, and you have to rely of individual schools to publish these reports.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8 14:09

dillon 發表於 15-12-28 13:59
回覆 hkpapa852 的帖子

EDB makes external assessment of schoolsand compiles a report every now and t ...
Honestly, I don't trust EDB so-called value-added benchmark and marking scheme.

Just like their education policy, when they say this policy can improve something, the result always go opposite direction.

作者: dillon    時間: 15-12-28 17:35

本帖最後由 dillon 於 15-12-28 23:19 編輯
hkpapa852 發表於 15-12-28 14:09
Honestly, I don't trust EDB so-called value-added benchmark and marking scheme.

Just like their edu ...

However, statements like “In comparison with schools having a similar S1 intake, the school also performed well in the HKDSE Examinations in 2012 and 2013.” can give you a clue that the school has added value to its graduates.



作者: daisy17772    時間: 15-12-28 23:16

Yanamami 發表於 15-12-24 11:37
唔…小学時有唔少band1生係家長發功伴讀、補習、上功課班、操卷、雞精出黎,小学既課程無问題,但上到中学 ...
Very much agree.  Once they're in secondary, the pictures could be very much different.  So I always believe not to believe in so much of those so called Band 1A schools.  The discipline and attitude matter more for a child.
作者: daisy17772    時間: 15-12-28 23:17

mother904 發表於 15-12-23 01:11
MSS去海外升學的不止10%,以2014年為例,考DSE的只有90人,但每年F.1都約有140人,加上DSE放學後去海外的又 ...
Friend of my family told us her daughter studies at MSS.  A lot of them who are not good enough with Chinese subject, choose to leave MSS, not willing to take on DS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29 00:06

回覆 MASAYA 的帖子

MASAYA  你句金句又會畀人話因人廢言架喇



******


我又唔會因廢人廢言!


而且我這金句遠在七,八年前講,經歷幾代廢人,唔好隨便對號入座

作者: vincher    時間: 15-12-29 00:30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絕對認同!校內老師未必熟
聽聞有些臨時拉夫
!尤其是初有此計劃!














作者: 瑩瑩老豆    時間: 15-12-29 01:15

hkpapa852 發表於 15-12-21 13:19
我一向都係鍾意睇D可量化既資料(統計數據)既人, 所以選校時, 不管係小學定中學, 都會睇下佢地既"學術表現" ...

我反而不睇重"DSE成績"同"入U率". 原因係借用基金的聲明"以往的(
學術)表現並不能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 而"入U率"更容易包含發水成份.
致於話正/負增值學校, 因於並不易掌握準確的中學收生banding, 同時也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 所以很易出現計算誤差.


作者: natnatbaby    時間: 15-12-29 10:05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我自己不重看DSE入u率,朋友老師話要睇。我banding 有參考,最少Band1至2,感覺B3校風吾好,最注重校風同活動。我的信念是同學要有自信,入U很靠同學的努力,學習氣氛濃是重要的,不是人人甘叻,但肯努力好重要。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9 10:27

natnatbaby 發表於 15-12-29 10:05
我自己不重看DSE入u率,朋友老師話要睇。我banding 有參考,最少Band1至2,感覺B3校風吾好,最注重校風同活 ...
中學階段, 只靠學校/老師其實谷唔到幾多, 成績都係同學自己爭取返嚟, 學校/老師只係輔助.

一間學校如果多年都能保持大部份學生有不錯既成績, 某程度上已反映學校既學習風氣同學生之間既影響.

作者: daisy17772    時間: 15-12-29 12:43

hkpapa852 發表於 15-12-29 10:27
中學階段, 只靠學校/老師其實谷唔到幾多, 成績都係同學自己爭取返嚟, 學校/老師只係輔助.

一間學校如果多 ...

True.  The environment matter a lot in secondary schools.  A motivated environment motivates student to work hard and learn from others to improve themselves.  

Although past records are past tense and never predict the future,  yet it shows trends,  and consistent path does shows "behaviour " of schools in a general sense,  though odd cases won't count.

作者: 奥脫福    時間: 15-12-29 12:54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5-12-24 13:27


仲有,樓主講左樣我覺得幾緊要,就係對升學就業支援。當年報聯招,學校只派左份表,叫你幾時交,完!之前中 ...


唔,版主都講漏左少少咀。。。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5-12-29 13:03     標題: 引用:Quote:Charlotte_mom+發表於+15-12-24+13:2

原帖由 奥脫福 於 15-12-29 發表
唔,版主都講漏左少少咀。。。
車,又唔係「當年中三淘汰試」,怕咩?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9 13:22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5-12-29 13:03
車,又唔係「當年中三淘汰試」,怕咩?
只果係當年"升中試"先激

作者: dillon    時間: 15-12-29 13:39

瑩瑩老豆 發表於 15-12-29 01:15
我反而不睇重"DSE成績"同"入U率". 原因係借用基金的聲明"以往的(
學術)表現並不能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 而 ...
部份中學會公佈HKAT (Pre-S1) scores, 可以用來估計S1收生的banding. 當然到S6的過程中有學生離校, 有學生留班, 有學生插班, 都會影響增值與否的估算.


作者: hkpapa852    時間: 15-12-29 13:45

dillon 發表於 15-12-29 13:39
部份中學會公佈HKAT (Pre-S1) scores, 可以用來估計S1收生的banding. 當然到S6的過程中有學生離校, 有學生 ...
無錯, HKAT (Pre-S1)既資料其實都有用, 好似會發現到原來一D由英小升上中學部既學生, 中文水平都係同中小有差距

作者: mother904    時間: 15-12-29 19:01

daisy17772 發表於 15-12-28 23:17
Friend of my family told us her daughter studies at MSS.  A lot of them who are not good enough with ...
這是近數年香港的流行選擇,不過,我相信開始有範文後,中文應該可以較易掌握



作者: natnatbaby    時間: 15-12-29 19:24     標題: 引用:Quote:natnatbaby+發表於+15-12-29+10:05+

原帖由 hkpapa852 於 15-12-29 發表
中學階段, 只靠學校/老師其實谷唔到幾多, 成績都係同學自己爭取返嚟, 學校/老師只係輔助.

一間學校如果多 ...
True. 學習氣氛可以是和諧互相扶持故然最好,也有是同學間 競爭大,操練不停,壓力大,就算入到u,心理也不太健康,很容易有情緒病,要食住藥返學。所以我覺得小朋友的性格,,學校教育方法式仍是選校的首要考慮。




作者: hippoo    時間: 16-1-13 21:27     標題: 回覆:討論: 點解要比較中學既DSE成績同入U率

thanks




作者: 洋蔥頭媽咪    時間: 16-1-14 07:47     標題: 引用:Quote:hkpapa852+發表於+15-12-21+13:19+我

原帖由 瑩瑩老豆 於 15-12-29 發表
我反而不睇重"DSE成績"同"入U率". 原因係借用基金的聲明"以往的(
學術)表現並不能視為將來表現的指標". 而 ...
同意,我揀中學都唔會只睇dse成績,成績標青有時可能係做靚盆數,入唔入倒大學真係好多因素可以影響。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