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育政策如玩泥沙(任日言)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5-12-10 14:53     標題: 教育政策如玩泥沙(任日言)
香港回歸後推行母語教學多年,不僅學生英文水平退步,就是中文水平亦未見進步,年年公開試中的報告都顯示考生錯字連篇,對成語典故一知半解,以致笑話百出,而中學文憑試中的中國語文科,在眾多公開考試科目當中更被形容為「死亡之卷」。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地方,學生卻對中文如此懼怕,教人莫名其妙。而當局近日公布,這份「死亡之卷」將有變動,今年中四級起重設十二篇指定文言範文,首屆考生將於一八年應考。
 
當局於○七年取消中文科文言範文,學生不必再拿着課本或參考書死背,當時不少人抨擊有關做法,認為學習中文,文言文是必要的。事實上,近年學生的中文水平確有下滑迹象,在文憑試中,中文科達到大學入學基本要求的比率只有約一半。
 
有見考生中文科成績差強人意,當局亡羊補牢,決定把經典文言範文列入指定閱讀範圍。其實,文言範文不僅能讓學生透過閱讀優美文章提升文學修養及語文能力,增加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熟讀指定範文亦有助考生在公開試中更易達到合格「安全網」。
 
回看政府在教育政策上的歷史,由推行母語教學到進行「微調」,由取消文言範文到重推,都反映當局在教育政策上為推而推,兒戲如玩泥沙,難怪高官紛紛把子女送往外國接受教育了。
 
 
任日言 傳媒人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5-12-10 21:43     標題: 回覆:教育政策如玩泥沙(任日言)
現時,中文科成績不穩,和文言部分無關。是白話文閱讀方面,想錯一條,就有可能連環錯下去,做成嚴重失分。寫作卷如離題,就算文采再好,都一定死得。
 
作者: MNIF    時間: 15-12-10 22: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1 01:16
ChiChiPaPa 發表於 15-12-10 21:43 
現時,中文科成績不穩,和文言部分無關。是白話文閱讀方面,想錯一條,就有可能連環錯下去,做成嚴重失分。寫作 ...
文言文只係佔卷一好少的部份。白話雖然容易明白,但容易理解錯誤而導致全題答錯晒,特別是現在多以故事為題的題目。而且分佈在卷二作文題和卷三的綜合題,要先理解才開始作答。寫作這部份又因所佔的比例高,現已成為中文科最容易失分的地方,除了舒情文因書看少了致沒情可舒,記敘文因沉迷玩手機致沒事可記之外,議論文又因容易舉錯證或舉證十分薄弱之下,反為非常容易失分。如果在作文這部分拿不到分,要依賴對中文學識和技巧水平要求極高的綜合卷來幫補,肯定難上加難!
作者: akys    時間: 15-12-11 01:54
MNIF 發表於 15-12-10 22:25 
如果連所謂白話文部份都未能閱讀理解清楚,休談文言文部份。我可以大膽講句,文言文好的話,白話文只是小菜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1 02:42
akys 發表於 15-12-11 01:54 
實際情況剛好相反,文言文嘅理解多年下來已經定型,唔會點錯,白話文嘅問題係連作者都唔係咁諗,只係按考評 ...
作者: ronniedad    時間: 15-12-11 03:03     標題: 引用:Quote:akys+發表於+15-12-11+01:54+實際情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1 發表
之前在這裡都有提及過,跟考評局的評核似是沒多大關係。原因是原作者有第一身的感覺,跟所謂的標準答案是從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1 03:29
ronniedad 發表於 15-12-11 03:03 
咁我想知點先知考評局呢個第三身角度嘅諗法?我又唔識佢,點知佢嘅思維模式係點。那點解佢嘅睇法先至係啱?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5-12-11 08:07     標題: 引用:Quote:akys+發表於+15-12-11+01:54+實際情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1 發表
之前在這裡都有提及過,跟考評局的評核似是沒多大關係。原因是原作者有第一身的感覺,跟所謂的標準答案是從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11 08:53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goodenough+於+15-12-11+發表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5-12-11 發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歷,有不同的感受,難掌握所謂最佳的答案。我不是作者,也不是中文老師,我只能以普通人的角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11 09:48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1 03:29 
如果大家都從第三身的角度出發,只從文字中找尋和感受,答案相同或接近的機會較大。 ...
作者: 小小山    時間: 15-12-11 10:09
ANChan59 發表於 15-12-11 09:48 
如果冇標準答案,我會同意你的看法。只要第三者有觀點,再延伸,言之成理就好,但是選擇題, 就 ...... ...
作者: 1234ats    時間: 15-12-11 10:50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5-12-11 10:52 編輯 
文言文有點像抽象畫,詞彙文法並不如白話文嚴謹,需要意會。要學好文言文,必須先多讀多背,慢慢建立對語句詞彙的感覺,另外加些想象力,才能好好理解文言文內容。打好文言文基礎,文學修養不會差到哪裡。國內高考的文言文範圍香港DSE大得多。
DSE中文重點是實用性中文,對培養學生中文文學方面相對缺乏。
個人覺得選擇題沒多大意思。反而應該加大作文比重,多作幾篇不同體裁文章,譬如議論文較著重論點,抒情文或散文較著重修辭語句,能較全面反映學生的語文能力。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11 11:24
ANChan59 發表於 15-12-11 09:48 
如果冇標準答案,我會同意你的看法。只要第三者有觀點,再延伸,言之成理就好,但是選擇題, 就 ...... ...
作者: TEMPO123    時間: 15-12-11 13:05
MASAYA 發表於 15-12-11 11:24 
單係吳局長一句「月讀30本書」,唔同人都唔同解讀
作者: akys    時間: 15-12-11 13:18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1 02:42 
之前在這裡都有提及過,跟考評局的評核似是沒多大關係。原因是原作者有第一身的感覺,跟所謂的標準答案是從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2 01:39
ChiChiPaPa 發表於 15-12-11 08:07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歷,有不同的感受,難掌握所謂最佳的答案。我不是作者,也不是中文老師,我只能以普通人的角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2 02:49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2 03:05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5-12-11 09:48 
如果冇標準答案,我會同意你的看法。只要第三者有觀點,再延伸,言之成理就好,但是選擇題, 就 ...... ...
或者舉一個例子。就揀選隔鄰鬧得熱烘烘的「新亞學生會給沈祖堯校長的公開信」為例。信裡面其中一句是關於錢穆在素書樓講最後一課時的說話「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沈校長引用這句說話時,可能只用一個讀者第三身的角度來感受,明明就是遊子他鄉,思念家中情懷一樣,像當你是中國人的時候,就要愛自己的國家,思念自己的國家一樣。非常簡單直接。於是沈校長就借用了這一句來勸喻同學不要再噓國歌,以及做傷害國家的事。
但是,假若你是從作者第一身角度出發,情感或許會複雜很多。除了錢穆當時因有國歸不得還眼見中、台之間的決絕而有點怨之外,錢穆還痛心於當時國家之不濟,雖身處異鄉仍希望年青人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身份,訓勉學生終有日要拯救國家。最後,當然還有是深受儒學影響的錢穆因為素書樓事件,恨同是中國人的當時是出任立委的陳水扁,竟然策劃要取回素書樓,迫得自己最後要交還素書樓而痛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百感交集,也是有感而發,今次還將陳水扁等讒臣(錢穆認為)一併加進國家之不濟之內!不但要拯救中國,也要拯救台灣,然後施行仁政,才能將中台和平統一。
如果,同學還加入個人閱歷和感受,這肯跟新亞學生會的感受(註)一樣,出現「中國」,「是那一個中國?」的情況!
註:不是說新亞學生會的反應是錯,對、錯其實不是這裡討論焦點。只是若加入個人感受和情緒,就會跟沈校長從簡單的第三者角度來對待錢穆先生這句說話產生不少的差異!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5-12-12 17:54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goodenough+於+15-12-12+03:05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2 發表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2 03:05 編輯 
 
作者: 1234ats    時間: 15-12-12 17:59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5-12-12 18:25 編輯 
goodenough
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只有從第一身的角度才會有不同的閱歷就有不同感受,這亦會將取代了作者的主觀情緒。假若同學能從第三身角度,摒除主觀情緒,不要滲進個人閱歷,客觀地從文章、文字中找尋答案。否則,五萬考生都有不同閱歷,亦會有不同感受,就會出現五萬種答案,此亦是出題目的老師必需要考慮的問題,閱讀理解亦絕不是要考生找尋出題目老師的閱歷然後去感受和找出相同的答案!
---------------------------------------------------------------
問題是不同人“從第三者角度客觀地尋找答案”都可能有不同結論。學生之所以覺得閱讀理解選擇題難是因為很多時候幾個可供選擇的答案都可以是對,但只有一個答案是有分,學生選擇其他答案時可能有其合理理由,但無從解釋,一律無分。
我是反對用選擇題考閱讀理解,就如通識一樣,選擇題不能準確分辨出學生的能力。
我自己衡量試卷題目是否適當的標準是學生答對某一題是否代表他中文就是好,答錯失分就代表差。
我以前看過一兩份DSE中文卷,我經常想如果一些才子如黃霑或唐滌生考DSE中文卷是否能拿到高分,如果他們拿不到高分我們又應該如何評價DSE卷的價值。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2 19:11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goodenough+於+15-12-12+發表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5-12-12 發表
請問這是那年的考題?還是不明白。我覺得你的答案還是充滿著你個人對沈校長的言詞的解讀。
  ...
其實你可以試試用三種三份去解讀,然後寫出來,看看你跟我的有甚麼分別,又看看那一個比較接近。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5-12-12 22:17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ChiChiPaPa+於+15-12-12+發表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2 發表
這不是考題,已清楚說明是舉例,是 隨手拈來。拈來就是解釋第一、二、三身對於同一句說話的解讀和其中的分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2 23:17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3 01:01 編輯 
ChiChiPaPa 發表於 15-12-12 22:17 
我認為這只是你主觀的看法,並不適用於真正的中文考試。我不認為以第三身的想法可找出較得分的答案。
  ...
敢問,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怎樣出來?是出試題的老師的一廂情願的主觀答案?是要同學從文章中去思量老師的主觀標準答案?為甚麼不適用於中文考試呢?閱讀理解跟寫作和綜合科不同,就是要考同學從作者的文字表達,去解讀文章的內容,不是嗎?難度閱讀理解又是考創作空間,考文字寫作還是考情感抒發?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2 23:33
ChiChiPaPa 發表於 15-12-12 22:17 
我認為這只是你主觀的看法,並不適用於真正的中文考試。我不認為以第三身的想法可找出較得分的答案。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00:43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3 03:02 編輯 
1234ats 發表於 15-12-12 17:59 
goodenough
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只有從第一身的角度才會有不同的閱歷就有不同感受,這亦會將取代了作者的主 ...
從第三者角度客觀地尋找答案,有機會答對或有機會跟標準答案接近,當然單是從第三者角度出發仍未足夠,還得加上同學的中文根基和對中文的理解,否則仍有機會答錯。同樣,若以唐滌生和黃霑的國學根基來考DSE,應當不難應付,但若忽略了個人的客觀態度來面對考核,仍然有機會會遭遇滑鐵盧。我們的通識之父陳岡在DSE通識考試科只能拿第四級,而中大通識科導師亦只能在通識科DSE中拿得第二級成績!是否反映出知識並非考試的靈丹,要找妙藥,還是考試的態度。
同學遇到不同答案都相似,因素可以好多,或水平不足,或這方面缺乏認識,或包含有主觀願望,當然還有同學應試的態度緊張等等。亦正因如此,同學更加需要從客觀方向出發,摒除主觀願望。
至於怎樣衡量試題是否適當,是否答對一題就代表他中文好,或恕不會跟你爭辯,因我的著意點就在於怎樣用有效的方法來對付所謂的標準答案。
你用黃霑和唐滌生作喻並以DSE作舞台,用兩個人的成績來評價DSE的價值,這非常有趣。可惜,兩人已作古。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01:23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3 01:40 編輯 
其實任何人讀任何一篇别人的文章 (包括出題老師去讀别人的文章), 即使那讀的人如何客觀,在理解文字內容的過程中,都是一種主觀的客觀理解,並不存在著純粹的客觀理解,那去理解外物的主體是一主觀主體,主觀主體以客觀思維分析事物。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01:30
Goodenough 認為學生理解文章時,只要拼除學生自己的主觀情感或情緒,便能得出正確答案,是一種十分主觀及一廂情願的思維。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02:12
若出題的人認為理解事物(包括文章)的過程中,只存在著客觀理解而不承認自身的主觀理解過程,那將會是十分糟糕的事,因那人只會承認自己的客觀理解,凡與自己不相同的答案,都不是一客觀答案,即是錯的答案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03:05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01:30 
Goodenough 認為學生理解文章時,只要拼除學生自己的主觀情感或情緒,便能得出正確答案,是一種十分主觀及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03:25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3 03:45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02:12 
若出題的人認為理解事物(包括文章)的過程中,只存在著客觀理解而不承認自身的主觀理解過程,那將會是十分糟 ...
究竟你有冇用客觀的態度去理解人家所說究竟是甚麼,還是你夾硬將客觀變成主觀中的客觀然後又以客觀中的主觀以突顯你的客觀呢!主觀當客觀已荒謬,還要將主觀中的客觀變成主觀,然後又將客觀中的主觀還原成客觀!哈哈,沒好氣,就用你的主觀去客觀理解吧!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03:47
我的手機不能quote 你的言。諒。
主觀主體是理解客觀事物的工具,無主體即無工具,主體自身是主觀。不承認主體即沒有利用工具去理解客觀事物,是荒謬。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03:58
在一些感情作品的閲讀理解題中,所謂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其實只是考生猜想 [出題者對作者感情的理解],猜中是對,猜不中是錯。對量度中文水準是否有幫助?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06:00     標題: 引用:在一些感情作品的閲讀理解題中,所謂要理解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3 發表
在一些感情作品的閲讀理解題中,所謂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其實只是考生猜想 [出題者對作者感情的理解],猜中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06:28     標題: 引用:我的手機不能quote+你的言。諒。主觀主體是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3 發表
我的手機不能quote 你的言。諒。
主觀主體是理解客觀事物的工具,無主體即無工具,主體自身是主觀。不承認 ...
人家話要用客觀的態度來閱讀作者主觀表達的文字,你睇下你寫左啲乜野!乜野主觀主體,又乜野客觀事物,你好似連事物存在的主觀性都攪錯了,主客也分不清才是荒謬。
 
作者: skkeung    時間: 15-12-13 08:07     標題: 引用:香港回歸後推行母語教學多年,不僅學生英文
原帖由 elbar 於 15-12-10 發表
香港回歸後推行母語教學多年,不僅學生英文水平退步,就是中文水平亦未見進步,年年公開試中的報告都顯示考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12:45
強哥, 
現在的重點是 [題目是否優質], 若王霑及唐滌生猜不中出題者心中的固定答案 . 即選擇題,是否也是王霑及唐滌生家長的錯?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14:19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3 06:00 
情,我以為只會用口來表達或說出來是難,原來用筆都咁難!好嘅文章不是要情感刻劃細緻,才容易使人投入嗎?好嘅文章不是要情感真摰,才容易使人共鳴嗎?用一篇要人去估才能找到情的文章,情在何處?這一個篇肯定不是好文章,用一篇唔好的文章來考學生是選文的錯,不是中文科的錯!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14:41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3 06:28 
人家話要用客觀的態度來閱讀作者主觀表達的文字,你睇下你寫左啲乜野!乜野主觀主體,又乜野客觀事物,你好似連事物存在的主觀性都攪錯了,主客也分不清才是荒謬。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16:25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14:19 
閣下的回應沒扣我的題. 閣下一直強調考生只要拼除主觀情感及情緒, 就能得出一個客觀性的標準答案. 但這只是 ...
數學之客觀來自算式和數字,科學的客觀來自羅輯和推理,中文答題的客觀就是來自文章中的文字和語句。每一樣的客觀都是用事實的根據來支持,不是叫你憑空想像,唔主觀就叫客觀!所以如果就算是獨立個體,只要按文章的內的字句來作客觀分析,其他人也從相同文章內的文字語句來作客觀分析,大家是從相同的理據出發,答案必定相近甚至一樣。正如我之前的例子,不論從情理心、文字、語句,當面對「你是中國人,不要忘掉了中國」這句,還不是叫大家不要忘記中國,不要做傷唐自己國家的事嗎?除非,你加插了像新亞學生會的同學的主觀感受,才會將這句中的「中國」變成是「台灣」。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3 16:40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14:41 
就如你主觀地猜測錢穆先生的情感一樣, 若閣下出題, 你的猜測就是標準答案了. 凡猜中你的答案的便是對, 猜不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16:56
數學及科學與中文性質不同,不能作比較。科學利用統計得出結果,數學利用算式計算得出結果,而根據以上邏輯,閣下便認為自己對錢穆先生的情感分析就必然是對,是統計文字還是算式計出來?中文是用理解文字的方法得出答案。但只認為自已的理解才是標凖答案者,就是問題。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3 17:04
分析别人情感的理解題目,而同時帶有標凖答案的出題,都是荒謬的。這種設題只方便改卷,對量度中文水凖毫無幫助,是劣質題目。
 
作者: Belanger333    時間: 15-12-13 22: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4 02:25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16:56 
數學及科學與中文性質不同,不能作比較。科學利用統計得出結果,數學利用算式計算得出結果,而根據以上邏輯 ...
我對於錢穆先生那句說話的情感分析,沒錯,都是以客觀事實和環境作出分析而得到,至少跟一個從客觀角度而獲得的答案會相接近。我們不是要去跟錢穆先生自己本人的感受去比較,因為作者本人會加插了其他個人的情感因素。所以,考試就是要一個客觀的答案就可以。那些報章去找作者本人來印證題目的答案,除了浪費了時間還帶一點無聊!
如果對錢先生有點認識的,你會給出一個怎樣的答案?我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也會跟標準答案相類似,或至少不會像新亞學生會同學的出現了「中國,是那一個中國」的答案。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4 03:01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3 17:04 
分析别人情感的理解題目,而同時帶有標凖答案的出題,都是荒謬的。這種設題只方便改卷,對量度中文水凖毫無 ...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14 13:23
小弟學問一定無呢個帖其他人咁高,不過想講兩句,寫報告呢類純資料性文章可以很客觀去看,作者以感情為出發的文章真的可以摒除主觀因素去解讀?
以考試取分為目標,當然要以出卷改卷人角度去理解,原作者同考生角度都未必適合,呢個就係所謂客觀去解讀文章吧?點知出卷改卷人點評分,除左參考past paper應該無其他辦法,但咁樣考試真係可以知道學生有幾多料子?識得答考試取分答案都係一門學問,不過本人覺得有點狹窄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4 17:23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4 17:31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4 02:25 
既然數理、科學都可以用客觀的事物來達到結果,為甚麼中文科的標準答案不可以從客觀的角度而得,雖本質不同,但最終是怎樣去獲得結果還是相類似甚至一樣。既然數理科都會有因主觀獲得的數字錯誤或計算錯誤的時候,科學也有因主觀而得出錯誤的羅輯推理的數據,就是因為知識不足再加上主觀地認為數字是正確,數據是合理囉。同樣,中文科的情形一樣,只有同學將理解認定為合理的時候,就有機會因主觀的理解錯誤而招致答案跟標準答案越走越遠!
閣下對我的論點存著很多誤解, 我從來沒有說考生要憑空想像客觀理據去回答題目, 最差的考生也會知回答理解題目要依據文章的內容吧,
理解題的特點是要求學生對題目有正確的理解, 以數學為例
 
數學考題是學生理解題目後, 利用算式作工具來計算, 得出一標準答案, 其標準答案是不能有偏差才是對的答案, 當中考生會寫下所利用的算式及計算過程, 除了計算過程有分, 答案也有分. (選擇題除外, 因考生不能給予過程) , 即理解過程及答案皆有分. 這樣改劵人會知道考生對題目的理解程度, 我認為這才是有效量度考生程度的方法.
 
那為何現在中文的理解題, 要有選擇題出現, 完全不需要理會考生對文章理解的多少及深淺程度, 只要求選中標準答案, 就算是量度考生的中文理解程度? 不要忘記這是閱讀理解, 如何理解文章是重要的過程, 答案只是理解文字後的結果. 那些閱讀理解的選擇題是多餘的, 這只是把考生的分數與運氣掛勾, 除了改劵好用, 對評估考生一無是處. 
 
要求99.999…..% 命中率的是科學式思維
要求100 % 命中率的是宗教式思維, 唯我獨尊…..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4 17:49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4 02:25 
我對於錢穆先生那句說話的情感分析,沒錯,都是以客觀事實和環境作出分析而得到,至少跟一個從客觀角度而獲得的答案會相接近。我們不是要去跟錢穆先生自己本人的感受去比較,因為作者本人會加插了其他個人的情感因素。所以,考試就是要一個客觀的答案就可以。那些報章去找作者本人來印證題目的答案,除了浪費了時間還帶一點無聊!
如果對錢先生有點認識的,你會給出一個怎樣的答案?我相信你給出的答案也會跟標準答案相類似,或至少不會像新亞學生會同學的出現了「中國,是那一個中國」的答案。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4 18:48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4 17:23 
閣下對我的論點存著很多誤解, 我從來沒有說考生要憑空想像客觀理據去回答題目, 最差的考生也會知回答理解 ...
如何以客觀的態度和角度去作答或出題,沈祖堯校長引述錢穆「你是中國人,別忘掉中國」這句說話已充份反映出校長的用心,是情感也是現實,非常清浙,就是勸喻噓國歌的同學,中國人就要愛自己的國家,別做傷害中國的事。所謂的標準答案不是已呼之欲出。難道你還能有別的更客觀的解釋?說來大家研究。
相反,就算是學數學的同學,假若因知識不足,仍有機會因過於主觀而導致計算錯誤或者錯誤選用錯誤的數字。中文跟數學同樣會有難易,覺得數學易一點的,是同學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好一點,懂得客觀地閱題,和正確地採納數字和計算。可惜,仍然有同學覺得數理科是非常難,要準確獲得標準答案都同樣好難。
依照你的意思,考核就要有過程、有步驟才有分,才能理解同學的學習水平,那英文科也要取消吧?經濟、通識、地理、歷史等等都要取消好了!不但荒謬,還很荒唐!
閱讀理解就正正反映出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得著。特別是你最抗拒的選擇題,就正正需要同學有穩固的中文科知識。不要看少選擇題所給與的四、五個選擇,這些選擇就是要同學清楚這五個選擇中的特性和他們之間的分別。舉一個例,如果問題問文章的體裁然後給與一是記敘,二是說明,三是議論,四是描寫,五是抒情的選擇,同學是否應該要清楚每一種的性質和特點才能選擇出正確答案呢?若只有少少混淆,說明可以變成議論,描寫又變成記敘。所以選擇題對學術上要求更加高。當你感到模稜兩可時,只怪你對這方面的知識不足!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4 18:54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4 17:49 
閣下對錢穆先生的情感分析內容我不予置評, 因它是閣下的主觀判斷, 也帶點兒政治味道, 閣下說是客觀分析也是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4 20:11
出文字數與論據的强弱不是成正比的,閣下的單一[買大包]選擇題例子,顯然不是網友123456ats 所提出的那種提供幾個意思大致相同的詞語作選擇題種類. 閱讀理解評分的選擇題部份,由考生選中正確用詞才得分,這些劣題,並不能評核考生閲讀理解的水平。
 
作者: bebemuimui    時間: 15-12-14 21:48     標題: 回覆:20120808 的帖子
你地講的我想冇人會睇,因太長。我精簡d:
1. 中文本身係著重情感交融,比喻同有一大堆中史中國文學,根本好多中文科老師文學出身食古不化,硬以為想什麼文以載道,硬要理解自己認為的感受作為量度中文程度標準。連原作者都不懂的問題居然出現係DSE中,反映出卷者本身水平低劣,扮叻指指點點,其實豬頭炳。一大批數理精英對中文科摸不著頭腦,只有厭惡,造成今天一大批中國香港人竟然中文科不合格的局面。
2. 轉用範文,我心中只有嘲笑,再次迫人死背示範答案. 怪不得咁多人中學逃亡到外國。
 
作者: Urbanlegend    時間: 15-12-14 2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5-12-14 22:48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4 18:48 
我諗應該是你誤解我去誤解你論點!
如何以客觀的態度和角度去作答或出題,沈祖堯校長引述錢穆「你是中國人 ...
組織不同代碼, 而轉化回文章, 
又或閱讀理解, 如同數字解碼.
細囝好很回答我. 不可能.
數學和語文是兩種邏輯.
數學運用邏輯是快, 狠, 準.
計得快, steps要精, 答案要準.
好ge數學, 會減省不少steps.
作者: bebemuimui    時間: 15-12-14 23:17     標題: 引用:Quote:bebemuimui+發表於+15-12-14+21:48+
原帖由 Urbanlegend 於 15-12-14 發表
稍為懂得學習語文之道(無論是指那一種語文)的人,都知道學習分析及精讀一些高質素的經典文學文章(即範文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5 01:25
由考生在閲讀理解的選擇題得分,從而推論出考生對文章理解正確也是荒謬的。在考生不理解文章的情形下幸運地撞中答案時,命中率機會是否四份一?還是五份一?是高還是低?
邏輯是: 
因為考生選中了答案,所以便証明考生有正確的理解了。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5 01:43
事情的[本]是什麽?不是要評核閲讀理解能力嗎?選擇題不能評核此能力,因它注重的是答案, 答案是[末],這不是捨本逐末嗎?在統計學生理解能力的數據裡,究竟有多少考生是撞中答案的?選擇題可否有效地提供正確數據?
選擇題是評估考生閲讀理解能力的好工具?
除了方便改劵,是否一無是處?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01:53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4 20:11 
出文字數與論據的强弱不是成正比的,閣下的單一[買大包]選擇題例子,顯然不是網友123456ats 所提出的那種提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向!其實,情都算是俯拾皆是之物,「天若有情孕四季,地若有情肓五糧。人若有情千載記,物若有情百年香。」人間有情不用多說,睹花可以思情,睹物可以思人,就算是一花、一草、一物都可令世間添上多少情懷。
那怎樣才感受到情,又怎樣去理解情這個東西?父子情、母子情、兄弟姐妹情、友情等,對於同學來說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可以親身感受過,未感受過的情怎樣好呢?記得有某名校面試題就是要同學分辨檯面上的兩種不同大小的顆粒,那種是鹽,那種是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品嘗,甜的便是糖,咸的就是鹽。但未能親自去感受的,就跟情一樣,怎去分辨呢?唯有就是靠平常的觀察,學懂了糖是較幼細的就順利能分辨。那麼情可怎樣觀察?記得我們的教肓局長剛剛發表了月睇三十本書的言論,沒錯,可從書本上感受別人對情感細膩的描寫。當你看到冰心《紙船》「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的時候,無不為遊子他鄉因思念母親的人而動容。當你看到朱自清《背影》的時候,又不自覺會觸動了你的父子情懷。原來爸爸每日辛勤,背後就是讓孩子有最好的生活,有時為了不讓孩子在車內的很短暫的時刻肚餓,不惜穿過路軌、攀上月台買了數個橘子回來!能教你不感動嗎?還有,那個不認風流卻風流的徐志摩,當他舊地重遊康橋之際,卻懷念當日與戀人共敘的時光,今日人去留空,你能感受到他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海」的灑脫嗎!
平時的看書不同閱讀理解,不用客觀,不用分析,可全情投入,甚至幻化成主角,跟故事的發展同喜同悲。既然情感的啟發可以來自書本,睇書越多,情感的歷練亦越豐富,感受亦越深越細膩。於是,本來是極度抽像的「情」也可變得實在。今天,一花一草一物都可言情、寄情、入情的時候,還有甚麼情可以難得到你!
睇得書多,真的未必可以幫你解決TSA的問題。但如果睇關於情感抒發的書多,對於日後面對情感的主觀感受和客觀理解,真係「濕濕碎」!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01:58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5 01:25 
由考生在閲讀理解的選擇題得分,從而推論出考生對文章理解正確也是荒謬的。在考生不理解文章的情形下幸運地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02:37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5 01:43 
事情的[本]是什麽?不是要評核閲讀理解能力嗎?選擇題不能評核此能力,因它注重的是答案, 答案是[末],這不 ...
再從另一角度看,就算是填充題或改為文字作答,都同樣會有機會撞中的可能。當題目是問一些例如體裁的問題,就算唔比揀,來去都是那幾種體裁的,真係就算答案唔肯定,寫同樣都可以寫中。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02:48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5 02:37 
就是因為有得撞,所以你覺得是不能評核閱讀理解能力。原來你係唔知道和唔清楚選擇題的意義。選擇題係考驗一 ...
作者: bebemuimui    時間: 15-12-15 07:28     標題: 回覆:goodenough 的帖子
中文講真情實感,唔係是非不分
https://m.youtube.com/watch?v=_Dp7pIJOLj8
 
作者: bebemuimui    時間: 15-12-15 07:49     標題: 引用:Quote:20120808+發表於+15-12-14+20:11+出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5 發表
你問得真好。「情」夠抽像了,就用「情」來講。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向!其實,情都算是俯拾皆是之 ...
文學離不了生活,語言考試應考應用不是什麼天人感應咁文學的嘢。
 
作者: bebemuimui    時間: 15-12-15 08:32     標題: 回覆:bebemuimui 的帖子
毛主席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親身體驗3次中文公開試(中六重考中文,都係credit),對所謂公開試考核的中文及文化厭惡非常。
入了大學後,曾試過用英文修了一科中史,反而重拾興趣。
 
作者: MASAYA    時間: 15-12-15 09:22
bebemuimui 發表於 15-12-15 08:32 
毛主席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親身體驗3次中文公開試(中六重考中文,都係credit),對所謂公開試考核的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2-15 09:55     標題: 引用:毛主席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親身體驗
原帖由 bebemuimui 於 15-12-15 發表
毛主席話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親身體驗3次中文公開試(中六重考中文,都係credit),對所謂公開試考核的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5 11:58
一直以來長久用過的選擇題,在量度考生理解水平上,確實是存在缺陷,這是其本質上的天生缺陷,也是客觀事實,不容置疑。對學生來説也是一良好得分工具及恩惠,在考生完全不懂的情況下也有得分機會。然後有人卻認為它是良好的量度語文水平的工具,不懂的考生也被認為懂的。
 
作者: akys    時間: 15-12-15 12:15
回覆 MASAYA 的帖子
有親人喺美國名大讀中國歷史博士,一出道就入Consultant 公司做高層。
作者: 1234ats    時間: 15-12-15 12:22
李小龍的私人藏書中有很多英文中國歷史與哲學書籍。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5 14:07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5 01:53 
你問得真好。「情」夠抽像了,就用「情」來講。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向!其實,情都算是俯拾皆是之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5 14:11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5 14:11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5 02:48 
真正本末倒置的,就是一班只顧追求成績,但忽略了正確讀書態度的同學和家長。有人自以為是,有人誤信報章記 ...
謝你提供了正確的讀書態度, 但是......
應該如何看待不良的評分方法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18:54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20120808+於+15-12-15+14:11+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5 14:11 編輯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18:57     標題: 引用:Quote:goodenough+發表於+15-12-15+01:53+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5 發表
謝你提供這麽優良的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 但這方法未必對考試有用, 因題目已前設標準答案, 而每人對他物的感 ...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5 20:10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20120808+於+15-12-15+發表謝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5-12-15 發表
讀書的態度跟考試可以但未必一定
語文科的精彩處在於客觀而有根據的理解。媽媽對孩子的愛,不是可以用數式來量度。戀人的愛,不是可以甜言蜜語來計算。愛不可以計算量度,但可以感受,可以令人感動,可以令孩子安心,可以令戀人愉快,每一個温馨就已是愛的反映,亦已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數據。說明一點,這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所應有的條件嗎!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0:42
還是喜歡相對看。。。數理科題目都是純理性的,從來沒有感性的數學題或感性的科學題的,而數理科題目的標凖答案是怎樣得來的?是否作題者自己的價值判斷?不是。數理科的標凖答案是來自知識性的客觀因果邏輯,全部因果步骤有蹟可尋,在這種性質的條件下,有標凖答案才是應該的,亦不能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1:06
中文科題目至少有兩種,理性的及感性的或兩者兼備的,但是其中感性題材的標準答案是如何得來的?它必然就是來自出題者的主觀感受及主觀的價值判斷,不必然的有蹟可尋,因出題者要定下一標準答案,這標準答案不是邏輯可供推敲,它是一個沒有對錯的及相對的判断或價值判断。而考生就要猜估這個出題者的判断?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6 01:15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0:42 
還是喜歡相對看。。。數理科題目都是純理性的,從來沒有感性的數學題或感性的科學題的,而數理科題目的標凖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1:24
無意辯論
卻有意説客觀事實
對不對  好不好  
都只是相對的價值判斷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6 01:24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06 
中文科題目至少有兩種,理性的及感性的或兩者兼備的,但是其中感性題材的標準答案是如何得來的?它必然就是 ...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1:28
我面對焦点,閣下扯開焦点而已。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1:32
揭開事情本質總比逃避好。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6 01:37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28 
我面對焦点,閣下扯開焦点而已。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6 01:41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32 
揭開事情本質總比逃避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01:50
…謝閣下賜教態度。。。
未揭開本質前,又如何針對本質哩?
還是先揭開後針對吧。。。。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6 02:06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12-16 02:18 編輯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01:50 
…謝閣下賜教態度。。。
未揭開本質前,又如何針對本質哩?
意義根本不是揭開本質前定揭開本質後的時間性。重點在單是揭開本質(而且根本是沒有問題)而不去找尋合適的應付態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6 13:40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6 13:42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6 02:06 
意義根本不是揭開本質前定揭開本質後的時間性。重點在單是揭開本質(而且根本是沒有問題)而不去找尋合適的 ...
了解事情的本質在時間性上當然重要, 難道閣下做閱讀理解時, 可以不先理解文章內容本質, 然後就可以針對問題把問題作答? 難道這就是閣下經常強調的讀書及考試態度?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7 00:56
20120808 發表於 15-12-16 13:40 
了解事情的本質在時間性上當然重要, 難道閣下做閱讀理解時, 可以不先理解文章內容本質, 然後就可以針對問 ...
「垂虹未霽難收景,頑石始終不點頭」,要待頑石點頭,真係要等到垂虹霽後才可以!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7 01:11
莘莘嫩草本高低
情感焉得任君齊
奈何寒風作剪刀
一尺度盡萬花情
情齊我者是為對
不齊我者飲恨歸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5-12-17 15:42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5-12-17 15:43 編輯 
goodenough 發表於 15-12-17 00:56 
「垂虹未霽難收景,頑石始終不點頭」
斜陽孤芳難自照
煙霞淺薄看不清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5-12-17 17:23     標題: 引用:莘莘嫩草本高低情感焉得任君齊奈何寒風作剪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5-12-17 發表
莘莘嫩草本高低
情感焉得任君齊
奈何寒風作剪刀
未得傳來齊我聲,
恨繞仇心徹未眠。
空剩愁腸悲倦客,
可憐道公已成仙!
 
作者: ANNAFRIEND    時間: 15-12-18 09:00
ronniedad 發表於 15-12-11 03:03 
咁我想知點先知考評局呢個第三身角度嘅諗法?我又唔識佢,點知佢嘅思維模式係點。那點解佢嘅睇法先至係啱? ...
作者: ronniedad    時間: 15-12-18 20:35     標題: 引用:Quote:ronniedad+發表於+15-12-11+03:03+咁
原帖由 ANNAFRIEND 於 15-12-18 發表
認同,如果係甘,應該冇標準答案,只要考生答案合理,理應得分。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