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母親一句話,卻鼓勵陳繁昌捉緊機會:
我當時心諗,我為何要再去?已經被人拒絕了一次,我再去,可能會被人拒絕……
而且當時要再去皇仁好大陣仗,第一要告假、第二要坐車,坐車於當時來說,是好大件事,我當時的生活只需留在筲箕灣!
最後,他成功爭取皇仁的預科學位,他直言,皇仁令他有很多改變,亦激發他到美國加州理工大學(Caltech)升學,當物理學家的志願亦由此而起;此刻回想,陳認為:
媽媽對我講:『做咩唔去試吓?What have you got to lose(你有甚麼損失)?』
棄醫讀科研 全因追夢
人生有很多機遇,亦有很多理由不去把握!
本港70年代大學學位難求,陳繁昌卻同獲Caltech及港大醫學院取錄,他毅然放棄港大學位,前赴美國追夢:
This is the point(就是那個目標)!
入學後,陳繁昌卻發現自己非物理學家的材料:
我當時無想過事業,興趣最緊要,亦無想過讀醫賺幾多錢!
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轉修飛機工程碩士,及後再進修計算機科學博士。
我可以考到(物理)A+,只是因為我懂得計數,但我沒有物理學家的思維,I am not Feynman!
他指出,香港很多年輕人選科、擇業並非以興趣為首,考慮賺錢而入讀精算,又或滿足父母期望而入讀醫科、法律;他直言:
如果你對所做的事無熱情、無興趣,你可以做到餬口,但唔可以excel(出色)。
You know this is not for you,這並不是錢可以改變到,好似拍拖一樣,你唔鍾意就唔鍾意,但你要有勇氣,首先對自己承認我係唔得,唔得唔係醜,你應該找適合自己的路。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他笑言,香港要「文化大革命」、邀請「年輕版劉德華」帶頭做科研,讓年輕人覺得「好威水、好cool」;而大學亦要以學院代替學科收生,有助年輕人尋找自己興趣所在。他直言:
美國僱主,好似Google請你唔係睇你一紙文憑,而係面試睇你腦袋好唔好!
港科院不可由政府撥款 免影響獨立
17歲你點知自己適合主修甚麼科目?
他認為,種種研究報告均可以獨立角度,讓總統、國會知道是否真的受威脅,又或已經開始落後。
科學家可提供意見,氣候變化是否會世界末日,是否真的是一個警號?又或是否如油公司所說,會令經濟collapes?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