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閱讀從多角度出發 讀懂故事深層意義 [打印本頁]
作者: JWKun    時間: 15-7-22 07:37     標題: 閱讀從多角度出發 讀懂故事深層意義
閱讀從多角度出發 讀懂故事深層意義
2015-07-22
(星島日報)
        書展昨日結束,不少家長都搜羅好書,希望子女通過大量閱讀,擴闊眼界並提升知識水平,但要充分發揮閱讀的好處及樂趣,單靠數量並不足夠。上周六,Elsie出席了在書展舉行的香港本土兒童文學創意閱讀大賽頒獎禮暨閱讀講座「多角度閱讀.擴闊思維的閱讀法」,從資深故事教育人士及童書作家身上取經。原來除了欣賞情節,閱讀時更應鼓勵子女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書中深層意義,又可通過新聞時事,引導讀者把書中內容聯繫到生活之上。
        
         「香港本土兒童文學創意閱讀大賽」今年已舉行至第三屆,由兒童文學及創意教育學會主辦,全港小學生均可參加,並以文字或圖畫表達對指定童書的閱讀心得。會長孫慧玲於典禮當日就表示,今年單是半準決賽已有逾七百份作品,最終由評審分別於高小圖畫組、文字組,以及初小圖畫組,各選出冠亞季軍及七名優異獎。
        
         得獎固然高興,但如何維持閱讀習慣亦非常重要。Elsie當日聽孫會長講,不少人小時候熱愛閱讀,但升上高年級並開始接觸電子產品及互聯網後,漸漸覺得閱讀吸引力不再;有些同學閱讀量雖多,但應付文憑試的「死亡之卷」中文科時,仍感到力有不逮。所以當日特地邀請資深故事教育培訓導師李玉清(樹熊姨姨),以及資深文兒童作家嚴吳嬋霞,舉行「多角度閱讀.擴闊思維的閱讀法講座」,希望家長及小朋友均可學會深層次閱讀。 
        
         經常到學校舉行故事工作坊,接觸不少家長及小朋友的樹熊姨姨表示,要通過閱讀擴闊思維,最重要是多從不同角度出發,「即使是影片、相片或短詩的作者,都有想表達的主題,但很多因素會影響讀者接收程度。」
        
         一般閱讀時,大家都較關心故事情節及背後訊息,但樹熊姨姨認為,這只是表層訊息,建議不妨思考作者選擇某個主題的動機,以及其成長背景。她以外國繪本《爸爸,你愛我嗎?》為例,故事中的爸爸喜愛玩紙盒,不擅於表達自己。為與兒子溝通,決定用紙盒製作大大小小的玩具,表達自己的關愛。
        
         「故事很簡單直接,單從圖畫及文字已可感受到爸爸與兒子的關係。其實,作者是位嚴重聽障人士,對說話有困難,所以專注於兒童文學創作,並將與兒子的經歷及感受投放這本書中。」她認為,如讀者跟作者的生活背景、經歷差別很大,就有機會遺漏了重要訊息。
        
         兒童文學雖然以小朋友為對象,但她指出,不同年齡及程度的讀者,如可從多角度出發,便可理解到同一本書的多種層次。好像本地繪本《姓鄧的樹》,就以一棵老樹保護百年祖屋的神怪故事,融入了歷史、社會問題,以及豐富的藝術元素。「故事以十一歲的小朋友為主角,他見證了元朗鄧家村由耕種變成地產發展的過程,而他的混血兒身分更帶來對中國文化、鄧氏歷史、對祖屋感情的反思。如不細讀,便只認為是關於拆屋的故事。」
        
         她說,有小朋友閱畢後,仔細道來書中繪畫細節,有的則提出關於保育的想法,「有小朋友主動提起要關心東北發展。一本書可以啟發他們認識社會,並在生活實踐。相信比起只欣賞故事好看與否,更讓作者高興。」
        
         另一位講者,《姓鄧的樹》的作者嚴吳嬋霞就對以上解讀深表認同,更笑言自己寫作時有多角度思考,所以讀者須以多角度閱讀才可全面了解內容。「雖然只有二千五百字,但初生到一百歲的讀者可讀到不同內容,既有關於香港鄧氏家族的歷史,亦有文化保育訊息。」
        
         不過,多角度閱讀亦要配合子女程度。嚴太鼓勵家長從旁引導,但不必急於要求小朋友立即投入最深層次閱讀。「小朋友只要讀懂故事,從中建立對古建築、文物的興趣,已很足夠。家長慢慢將生活與故事連結,如小朋友可能覺得那棵樹很漂亮,家長便可介紹榕樹特徵,分細葉、大葉,有氣根等,再帶他們到公園觀察。」
        
         當日出席講座的,主要是獲獎生學生及其父母,所以都是熱愛閱讀人士。Elsie與部分家長傾過,他們不約而同認為講座頗具啟發性。好像高小圖畫組冠軍,來自九龍塘官立小學五年級的陳俊霖同學,自幼稚園起便受媽媽鼓勵,所以愛上閱讀。陳太說,平日主要鼓勵兒子按興趣閱讀,「但講座有很多引導小朋友思考及閱讀的方法,相信可以提升他們的組織及寫作的能力。」
        
         常言道「貴精不貴多」,但Elsie覺得,閱讀貴精亦貴多,所以家長除了選購圖書,亦不妨多陪伴子女閱讀,通過引導性問題,鼓勵他們深入思考,真正讀懂每本圖書的深層意義,吸收當中精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