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隱形慈父」與子女關係疏離 [打印本頁]

作者: JWKun    時間: 15-6-15 07:27     標題: 「隱形慈父」與子女關係疏離

「隱形慈父」與子女關係疏離
2015-06-15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母親管教子女愈趨嚴厲,不少父親礙於工作時間長,將教育重擔交妻子,化身「隱形慈父」。調查發現,父親在教育子女時較母親慈祥,但同時與子女關係疏離,彼此較少分享感受。調查機構憂慮,缺乏父親管教的子女在學習、操守及情緒控制方面較遜色,建議父親多參與學校活動,關注子女學業及社交生活。
        

         家庭議會主席、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與調查團隊自二○○九年起,連續六年追蹤廿八所中學共三千三百名學生,要求他們每年回答同一份問卷,以了解六年間接受父母管教的感受。
        

         結果顯示,在六年中學生涯中,父親在控制子女心理、行為,以及與子女關係上得分均較母親低。以中一時期為例,僅五成半受訪者指父親清楚知悉其校內情況,認為母親了解者則有逾八成;又僅得四成七學生表示父親主動了解其交友情況,較母親少二成六。

        
         另外,近五成受訪者稱不會主動告訴父親生活瑣事或分享感受,而不願與母親溝通者僅得三成。調查結果反映,疏於管教子女的「貓爸」雖然不打罵孩子,惟存在感低,形象不討好。反觀「虎媽」雖嚴厲,但由於更願意花時間照顧及與子女聊天,故親子關係更融洽。
        

         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直指,「養不教父之過」已不適用現今社會,父親礙於工作忙碌,甚少主動關心子女生活,加上不懂表達對兒女的愛,再增父子間隔閡。不過,本地及國外研究均指出,父親的指導和陪伴是孩子取得學業成績及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他建議為人父親反思與子女關係,並增強對子女的行為管制,如定期檢查功課、查問校內表現及交友情況等,亦要撥冗參與子女的學校活動,不能將管教責任推予妻子。
        

         深培中英文幼稚園校長黃月麗坦言,日常接送放學的家長以母親為主,有學生甚至反映父親在家只看報及玩電腦,顯示父親與子女溝通不足,憂慮父母會因管教模式不一而爭吵,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作者: JWKun    時間: 15-6-15 07:42     標題: 回覆:JWKun 的帖子

「慈父」忙碌易疏離 「嚴母」多相處較親近
(晴報)
2015/6/15



        石丹理指,由於父親較少管教子女,甚至對子女不聞不問,導致父子關係未必及母子關係般親密。




        不少父親要為口奔馳,管教子女的責任落在母親身上。有調查顯示,僅兩成六的中一生認為父親會干預其生活,較少管教及責罵子女,形成「慈父嚴母」現象。但相比「嚴母」,「慈父」與子女關係較疏離,孩子與嚴母的關係反而更親近。


        今年就讀小二的Katy,因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工作,父女甚少溝通。雖然父親甚少對她責駡,相反,母親有時會因成績或她駁嘴而責駡她,但因相處時間多,她反而喜歡親近媽媽。Katy的姐姐形容,妹妹有時甚至要母親陪伴就寢。


少當面責罵子女


        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共創成長路」於2009年起至本年初,向28所中學、約3,300名學生進行追蹤研究,調查他們六年來對父母的觀感。以學生就讀中一時為例,僅26.3%人認為父親會干預其生活,反映父親較少花時間管教子女。同時,若以1至4的平均值計算,平均值愈高代表親子關係愈親密。以中一生為例,父親與子女關係的平均值僅有2.8,較母子關係的3.03為低,反映父親與子女關係較疏離。


        負責研究的家庭議會主席兼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解釋,父親的形象從昔日的「嚴父」轉變為「慈父」,是源於父親工作時間長,很少面對面責駡子女。但父親少管教子女,甚至不聞不問,會令雙方關係變得疏離。他建議父親多參與管教子女,才能維持密切關係,「父親在家做好人未必有用,反而難與子女建立關係。」


實習記者:杜世安


石丹理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5-6-15 08:22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5-6-15 10:37 編輯

其实唔係不嬲都係禁咩?我地細个阿爸都無乜理我地㗎~唔係乜新鮮事丫。當然近年真係多左好多爸爸“插手”子女生活,係好事吖~最怕生活逼人,而家唔止爸爸,連媽媽都少親近子女,变左外判俾家傭照顧。
作者: awah112    時間: 15-6-15 09: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