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600非本地大專生資助學額明年或撥歸港生 [打印本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3 00:16 標題: 600非本地大專生資助學額明年或撥歸港生
政府建議8間資助大專院校由2016/17學年起,將600個資助非本地生的學額,全數撥歸港生。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同此建議有助本地學生升讀大學,相信是特首梁振英回應青年人不滿政府的舉措。另外,當局又稱自回歸後,八大院校學費一直維持每年4.21萬元,建議在本學年結束後檢討學費水平。
負責八大院校撥款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引述行政會議上月9日通過的建議,包括2015/16學年各校學額指標、增加撥款6.3%至171億元和2016/17學年起修改取錄非本地生政策,並向立法會諮詢。
現時八大取錄非本地生奉行「4%內、16%外」政策,即從每年1.5萬個資助一年級學額中撥出4%、即600個取錄非本地生,另每校可以「超收」形式取錄核准學額最多16%的非本地生。2類學額的非本地生學費相同,一般較本地生每年4.21萬元高約2倍,如港大則需14萬元。
教資會說有批評指「4%內」的安排剝削本地生升讀大學的權利,認為公共資源應留給港生,因此行會建議取消該政策,由2016/17學年起該600個資助學額回撥給港生升學,結束這實行10多年的政策。港大教務長韋永庚認為新建議不太影響非本地生入學,但預料非本地生學費有加價壓力。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5-1-3 10:12 標題: 回覆:600非本地大專生資助學額明年或撥歸港生
【明報專訊】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院校,現時可撥出最多4%資助學額,及相等於資助學額16%的非資助學額取錄非本地生(俗稱「4%內16%外」),校方不會向這些學生非收回全部成本。教資會最新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有見部分人批評非本地學生佔用了公共資源,故建議將「4%內16%外」改為「20%外」,即不會再用4%資助學額來收取非本地生。
指回應「非本地生佔用資源」批評
浸會大學教務長蘇國生稱,現時學生宿舍不足,大部分院校的非本地生比例未達相等於資助學額的16%,院校大都不必動用該「4%內」的學額收取非本地生,即使個別大學要動用這些學額,但因各校另獲准彈性超收約4%本地生,故不存在非本地生「蠶食」本地生入大學機會,他預料新措施不會對本地生入大學機會構成明顯影響。
按現時政策,資助院校可錄取相等於資助學額20%的非本地學生,修讀資助副學位、學士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研究院研究課程則沒規限)。以大學一年級學額計算,現時為每年1.5萬個,若院校以「4%內」學額取錄非本地生,即「蠶食」了600個本地生學額。
20%比例不變 變全非資助額
同時,以2013年計算,資助學士生單位成本為每年24.6萬元,但按規定院校毋須向非本地生收回全數成本,只須收取不少於因多收每名非本地生引致的「直接額外成本」(以港大為例,下學年非本地生年費為14.6萬元)。教資會文件指出,有些人關注非本地學生佔用了公共資源,亦有人關注是否應盡用資助學額來錄取本地生,故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通過把「4%內16%外」改為「20%外」,即全數非本地生均為非資助學額 ,但料對吸納非本地生影響輕微。教資會將就此建議諮詢各院校。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歡迎有關建議,認為可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