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2025年 電腦淘汰50%工種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4-11-10 10:10 標題: 2025年 電腦淘汰50%工種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11-10 14:40 編輯
■日本研發出像人類的機械人,期望改善人類生活。
人工智能(AI)發展改善人類生活,但同時亦可能打爛不少人的飯碗。專家指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掀起革命,預計到了2025年,市場上50%的工種會被電腦淘汰。
顧問公司CBRE及中國Genesis發表「飛躍2030:未來的工作及辦公場所」報告,訪問了亞太、歐洲及北美200位專家、商界領袖及年輕人,指出未來10至15年人們的工作模式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程序工作「消失」
專家指大量客戶服務、程序工作及中層管理職位將在市場上「消失」,桌椅整齊排列的傳統辦公室亦將消失,不復存在。
但報告提到「工種消失不一定等同失去工作,只是人們做事方式變得不同」,新興工種將講求創意、社交技巧及駕馭人工智能的能力。可幸的是報告作者史密夫(Aaron Smith)表示,「機械人及數碼媒介所摧毀的工作,不會多過它們創造的」。
英國《星期日郵報》
十大最易淘汰工種
1)電話推銷員
2)房產查冊員
3)渠務員
4)數學技術員
5)保險經紀
6)鐘錶維修員
7)貨櫃及運輸代理
8)報稅員
9)相片處理工人
10)會計文員

作者: elbar 時間: 14-11-10 11:21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11-10 11:27 編輯
TOP 20 JOBS AT MOST AND LEAST RISK OF BEING REPLACED BY ROBOTS
Jobs most at risk of being replaced
1) Telemarketers
2) Title Examiners, abstractors and searchers
3) People working in sewers
4) Mathematical technicians
5) Insurance underwriters
6) Watch repairers
7) Cargo and freight agents
8) Tax preparers
9) Photographic process workers
10) New accounts clerks
11) Library Technicians
12) Data entry keyers
13) Timing device assemblers
14) Insurance claims
15) Brokerage clerks
16) Order clerks
17) Loan officers
18) Insurance appraisers
19) Umpires, Referees, and sports officials
20) Tellers
Jobs least at risk of being replaced
1) Chiropractors
2) Biochemists and biophysicists
3) Electronics engineers, except computers
4) Directors,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
5) Supervisors of correctional officers
6) Art directors
7) Orthodontists
8) Interior designers
9) Producers and directors
10) Photographers
11) Physical therapists
12) Fashion designers
13) Materials engineers
14) Materials scientists
15) Soil and plant scientists
16) Health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practitioners
17) Civil engineers
18) Physical therapist assistants
19) Architects, except Landscape and naval
20) Environmental Engineers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11-10 11:46 標題: 回覆:2025年 電腦淘汰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lbar 時間: 14-11-10 14:33
半數工種勢人工智能取代 新一輪「工業革命」未來十年出現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新一輪「工業革命」或會在未來10年出現!專家估計,到了2025年,現時半數人類從事的工種將會被淘汰,一些低技術的顧客服務、文書處理工序,甚至是保險從業員、銀行櫃台服務等也將由人工智能取代,而人類未來會更集中在講求創意的工作。不過,本港人力資源顧問指出,香港人重視服務質素,人工智能若未能給予人足夠的信心,相信較難在本港實行。
人工智能的發展愈來愈快,外國已有自動駕駛汽車和照顧長者的人工智能機械人出現,但科技進步的同時,代表工作機會受到威脅,如汽車製造業等便一早已引入大量的機械,取代人手工作,而這種傳統工作由機械取代的趨勢將愈演愈烈。
新增工作重創意講社交
環球研究與策略顧問公司CBRE及以中國為總部的Genesis日前發表一份名為《躍進2030:工作和工作空間的未來》研究報告,報告訪問了超過200名來自亞太地區、歐洲和北美地區的人力資源專家、商界領袖和年輕人,了解他們對未來工作和工作環境的看法,而報告引述專家指出,現時人類從事的工種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未來10至25年間,人工智能將影響部分人的生計,Genesis的首席運作總監Martin Chen指出,專家估計11年後即2025年時,現時近50%的職業將會被淘汰,包括顧客服務、文書工序處理甚至是部分管理工作等,空缺將會由人工智能所取代。
人工智能在美國「摧毀」的職位已較當地新增的職位多,某些工種雖會被取代,不等於全球勞動者也會失業,只是改變了人的工作性質,報告預計2030年勞動者新增的工作注重創意、講求社交能力,且能操製人工智能,專家亦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效益較樂觀,因規模較細的公司足以挑戰傳統企業。負責是次研究的CBRE職場策略總監彼得‧安德魯(Peter Andrew)形容,今後的15年將展開另一場「工業革命」,革命會為人類帶來思考,重新規劃工作的性質,勞動者工作不再只講求金錢,更需要工作上的滿足感和快樂。
本港服務業須即時跟進
另外,牛津大學以往亦曾就同類型項目進行調查,指出新科技的改造,將會挑戰過往只能由人進行的「認知」工序,「智能無人駕駛」已是一個全新技術。報告更羅列20種將在2030年被淘汰的職業,包括電話銷售員、保險經紀、鐘表維修員、櫃台服務員等,而一些講求創作力的工作包括工程師、科學家、設計師等,則難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接受《成報》查詢時認為,香港人重視Human Touch(人性化接觸),「人工智能可以修理鐘表,但不可以取代傳銷員」,她解釋本港很多行業都是服務業,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大至銀行、保險業,細至訂貨、貸款等都講求互動,需要針對顧客的反應,作出即時的跟進,機械人未必能勝任「有感情」的工作,且凡是涉及生意、理財、金錢流動方面,港人較為緊張,一方面質疑電腦的可信性,擔心有駭客入侵;另方面又重視對方提供的「私人服務」,認為有專人跟進可增加服務的信心。
作者: elbar 時間: 14-11-10 14:35
工作空間滿足僱員需要
環球顧問CBR及Genesis的研究亦曾訪問150名年齡介乎23至29歲的僱員,了解他們對工作環境的看法,而受訪者也認為工作室的設計不應只安放工作桌、電腦、會議室等「沉悶」設施,未來設計應類似「小型社區」,可以配合不同僱員的需要,提供接近自然、悠閒的燈光環境、有睡眠休息室、藝術與音樂結合的工作空間,更能滿足僱員的需要。
香港房小不願在家上班
研究又分析住所與工作空間的關係,僱員普遍渴望可以在工作空間或管理制度上得到更多彈性,希望選擇工作地點和流動性,甚至是「第三方工作地點」。
研究報告以日本人為例,表示日本人覺得應避免長途跋涉的工作,一周在家工作一至兩天最理想。不過,諷刺的是香港情況與亞洲其他地區完全相反,香港人強烈反對「在家工作」的概念,更傾向在辦公室工作,報告估計或與住所的大細比例有關,香港的住所較小,勞動者更希望逃離擠迫的住所和家庭成員,令工作獨立於生活。
外國網上服務釋放勞力
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指出,外國地方大,不少人選擇在鄉郊居住,日常生活的社區未必有足夠工作機會,而全面提升網上服務功能,對公司來說比較便利,在家或在第三工作地點工作,亦能釋放當地勞動力,有利於整體發展。但香港情況不同,「香港交通便利,一個鐘車程那裏也可到,不介意出門上班」。她又指出,公司難確保在家或其他地方工作的僱員效率,可能要另聘專員去覆核文件,最後增加成本,故此類彈性工作安排較難實現。
作者: elbar 時間: 14-11-10 14:36
本港較難實行人工智能
對於有報告提及銀行業和保險業部分工種如櫃台服務員、保險經紀、索償人員等,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有銀行業界人士認為報告內容或只適用於外國,因外國地方大,城鄉距離較遠,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便利,但本港交通便利,且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重視金錢安全性概念,故人工智能較難在本港實現。
本地人重視溝通及金錢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發言人譚建新向《成報》表示,現時銀行為節省成本,部分工序已由電腦取代,如櫃員機、網上銀行服務等,此類服務簡單方便快捷,減省在櫃?輪候時間,而不少人雖然樂意使用網上服務,但亦只限簡單的提存服務,涉及大額金錢或銷售產品時還是傾向與職員聯絡,「年長一輩就更抗拒,會到門口排隊入錢」。他認為,本港銀行業務短期內難全面人工智能化,因本地人對錢的掌控度較為感敏,緊張財產的流動,「凡事要人親身處理,要找職員見證(second witness)」。
國際專業保險諮詢協會羅少雄接受查詢時亦說,保險經紀的工作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每一份保單都是為客人度身訂做,經紀賣的是專業知識,不要說用電腦取代,經紀用電話賣保單的成功率都不高,故前線人員被人工智能取代較難實現」。他解釋,港人心態較保守,即使學歷較高的人士,包括律師或醫生,面對關於金錢的條約時也十分謹慎,「即使他們看得明,或懂得用電腦,都要經紀解釋一次內容,確保自己的利益」。
至於保險業有那些工序可被人工智能取代,羅少雄認為有少量保險的條款相對簡便,有機會做到大眾化,如很多人都會在櫃員機購買旅遊保險,將來可引入汽車保險,而後勤工作亦較大機會被取代,因後勤多是文書處理,現時科技已做到語音分析和計數工作,將來電腦或能把整段對話內容和簽署的文件完全檔案化,技術較低的人員有機會被淘汰。
資深人力資源顧問周綺萍接受本報查詢時亦認為,港人重視Human Touch(人性化接觸),「人工智能可以修理鐘表,但不可以取代傳銷員」,因本港很多行業都是服務業,重視人與人的接觸,大至銀行、保險業,細至訂貨、貸款等都講求互動,要針對顧客反應作出即時跟進,且凡是涉及生意、理財、金錢流動等,港人較緊張,會質疑電腦可信性、擔心有駭客入侵;另方面又重視對方提供的「私人服務」,認為有專人跟進可增加服務的信心。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