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育趨不平等 家長苦思量(耿春亞)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4-4-7 16:35 標題: 教育趨不平等 家長苦思量(耿春亞)
撰文:耿春亞
欄名:新香港人
女兒出生了,好奇無辜的眼神,俏皮小巧的嘴巴,細嫩光滑的手腳,是個天生可愛的寶貝天使。每當我同香港的朋友們分享剛剛到來的喜悅,在獲得恭喜祝賀之後,經常被問到「去學校報名了嗎」?
朋友催促 超聲波照報入學
得知我還沒有行動,有些朋友會催促我快些去報名吧,因為有些家長已經用超聲波的照片去排隊了。有些朋友早我兩年生兒育女,看到他們帶着剛會說話走路不久的娃兒,一到周末,就奔波不同名園(幼稚園)去面試,想想都覺得可怕。不知道自己女兒「快樂的童年」,是否也將這樣開始。
香港兒童的教育,首先要面對教育母語選擇的障礙。不要說普通話的教育,就是以中文為母語,還是以英文為主,都已讓人無所適從。
英語重要 卻恐孩子不中不西
香港社會,乃是整個大中華地區,普遍都認為以英文為主的教育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如果讓我的孩子,變成一個不中不西,連四大名著都無法閱讀、也沒有興趣閱讀的華人,心裏總是覺得不甘。但在香港選擇一所中文學校,好像中文水平並無法到達傳統意義上的要求和標準,同時,孩子的英文能力將來在全球一體化的世界裏可能又無競爭之能力,真是想來都頭疼。
其次,高昂的教育費用,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平等。香港人趨之若鶩的國際學校,每年學費動輒數以十萬元計,還不要說數十萬元乃至數百萬元的建校債券門檻。即使如此,據說有錢也未必能進的去,因為大把有錢人交錢排隊等着送孩子進去。
我無意評價選擇的對錯,只是如今的社會,優質教育資源獲取機會可能愈來愈不平等,孩子們以類似的家庭階層聚集接受教育,而不能夠讓有能力的孩子,不論貧富貴賤的出生,都能進入共融的教育平台,未來的社會,跨階層的共融恐怕更難以實現。
取錄標準難捉摸 寧考試
再者,香港學校的錄取方式,沒有標準的標準,更加讓孩子和家長們難以捉摸,一輪申請面試下來,孩子輸了在起跑綫上,往往這個時候,孩子都是無辜的,家長們只能自己找原因,是簡歷準備的不好,孩子練習的不夠,還是自己的背景和關係不夠硬?
這樣看似先進的選拔方式,恐怕比應試選拔,更讓落選的孩子和家長們鬱悶。買不起名校區房子,也沒有名流寫推薦信的窮人家庭,恐怕更希望以考試成績定輸贏,最起碼機會均等,願賭服輸。
香港社會近期都在檢討人口政策,除了人才引進,勞工市場開放等措施的討論,其實最重要的始終應該是本港的教育政策,甚至比房屋樓價政策更加重要。畢竟貧苦家庭,房子可以住的小一些,但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
作者: 剛果公主 時間: 14-4-7 16:38 標題: 回覆:elbar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4-7 17:39 標題: 回覆:教育趨不平等 家長苦思量(耿春亞)
庸人自擾!樣樣擔心!免費唔選,選要自费的,又比唔起,又唔想同啲差人的子女一起!天水圍上屆也出一名狀元!盲的也有好成績!讀唔到因校綱,學校唔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