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普/母教中VS寫作能力 [打印本頁]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4-4-5 07:05 標題: 普/母教中VS寫作能力
今早閱報有指寫作能力與是否採用普通話或母語(即白話)無關,其實我早巳發覺,"我寫我口"並不全確,國內學生寫作能力優於本地學生是因為常用中文(包括閱,寫和說),本地學界強調雙語文,難兩者兼全(惟少數優才除外)。不過,香港人中文寫作水平低落是事實,現今中文教學方法,對提高小朋友寫作能力幫助有限。

作者: S5DADDY 時間: 14-4-5 08:46
一個主要以考試技巧為主的公開試(dse中文)怎會培養出語文能力好的學生。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4-5 09:49 標題: 引用:今早閱報有指寫作能力與是否採用普通話或母
原帖由 Cheeselover 於 14-04-05 發表
今早閱報有指寫作能力與是否採用普通話或母語(即白話)無關,其實我早巳發覺,"我寫我口"並不全確,國內 ...
甚麼的教學法才可學好中文?

作者: S5DADDY 時間: 14-4-5 10:29
中文與中文科
曾經有人問我,如何令自己中文進步。我答:「你講緊中文定中文科先?」中文要進步,除多寫多讀,別無他法,更無捷徑。然而,中文科要考得好,卻只要操練試卷。中文科成績與中文水平脫鈎,因為中文試卷根本沒有在考中文。
卷四是說話能力,不公平之餘,亦多了舊魚。試卷要求五位或四位考生作一次十五分鐘(四人組十二分鐘)的小組討論。先來每人一分鐘輪流首輪發言,其餘時間自由討論。依我說,小組討論就是要求五位素不相識的學生有默契地演一場戲,每人都事先背好對白了。首輪第一位考生必是講解題目介定方向,為某些詞彙下定義,以定調往後的討論,如今年其中一題「『寧我吃人虧,不要人吃我虧』談談你的看法」,考生可能就要先解釋引文意思。第二、三位考生則主力說出自己立場和論點,到第四、五位同學則開始要回應前幾位的言論。所有角色對白就像一早寫好一樣,每個人開始前就幾乎已知道自己會說什麼,其他人又會說什麼。即使除去那種比好假的肥仔還假的語調,這樣的討論還是不設實際的。更過份的是不公平的問題。一場考試,考生的表現若會因其他考生的表現而有所不同,就是不公。如同組其他考生發言太少,你就可能是壟斷發言;如同組其他考生非常多話說,你更可能連發言機會都沒有;若同組考生立場與你不同,你就被「圍插」;若所有考生立場一致,論點又不夠分配了。君不見應屆考生聞黃之峰喪膽?
考試與真實中文脫鈎,學生蜂擁去上補習班,學考試技巧,而非腳踏實地閱讀和寫作以豐富文辭和內涵。沉悶的考試技巧,也只會使學生越來越討厭中文,對學習真正中文失去興趣。香港學生中文水平參差,事出有因。
你以為教育局不知道有問題嗎?他們當然知道,只是,愚民一直是港共的目標。
========================================
本站現已轉至「DSE 文憑試資訊站」繼續運作。
請即讚好,繼續支持,接收最新資訊。
http://fb.com/dsehongkong
作者: yiyiyima 時間: 14-4-5 10:3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現今往往強調第一點,誤會第二點,忽略三、四點,以為閉門可造車。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4-5 1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5 11:00 標題: 引用:回覆+shadeslayer+的帖子 多讀多寫多觀察
原帖由 yiyiyima 於 14-04-05 發表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現今往往強調第一點,誤會第二點,忽略三、四點,以為閉 ...
非常同意,齋讀點會語文好!
等於齋看畫冊,樂譜就會變畫家及音樂家。
再者,閱讀及聆聽是接受式,會話及寫作是主動式溝通!兩種截然不同的基本能力,不能單靠一招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4-5 11:00 標題: 引用:回覆+shadeslayer+的帖子 多讀多寫多觀察
原帖由 yiyiyima 於 14-04-05 發表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多讀多寫多觀察多思考,現今往往強調第一點,誤會第二點,忽略三、四點,以為閉 ...
觀察與思考是孩子的行為習慣,是性格,學校與家庭的整體教育使然。

作者: sukitelfold 時間: 14-4-5 22:19 標題: 回覆:shadeslayer 的帖子
感覺家長先要放下重英輕中的觀念,才是上上之策!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4-5 22: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kitelfold 時間: 14-4-5 22:39 標題: 引用:Quote:sukitelfold+發表於+14-4-5+22:19+感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4-05 發表
在香港的現實環境中,放下重英輕中的觀念才是下下之策,除非一心想孩子將來從事中文文字工作。 ...
是嗎?!平衡D不可以嗎?!唔緊要路是自己的,自己決定怎樣行吧!!!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4-6 00:14
sukitelfold 發表於 14-4-5 22:19 
感覺家長先要放下重英輕中的觀念,才是上上之策!
這一路也說中文,為何忽然扯到去重英輕中?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6 01:27
Amom1972 發表於 14-4-5 22:36 
在香港的現實環境中,放下重英輕中的觀念才是下下之策,除非一心想孩子將來從事中文文字工作。 ...
Hey, may I have double majors......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4-6 04: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6 10:40
Amom1972 發表於 14-4-6 04:53 
當然可以啦,你想孩子從事翻譯之類的工作咪"double majors" 中英文。不過,除了為了當翻譯之類需要雙語水 ...
其實中英語文各有好處是事實,沒有那個是必然最好,抝贏又如何,我多年來我好少參與這個題目討論,因為重複又重複,無乜新意。
阿仔完成高中啦,到大學了,我看兩文三語工作的加上聽讀寫讀,就達到基本目標。在香港兩種語文好,我認為是必須,不是絕對優勢,因為純西人買辦年代已經過去了,中國買辦正崛起。到現今世代,要加上專業學位及CPD,小中大學是為他培養一些 life time transferrable skills, 才可以讓孩子在未來四五十年工作生涯中好好地生存。
我觀察到一些家長是在海外長大、讀書、或生活過,因為不同原因而回流香港及國內,所以較重視英文是可以理解。而且心中根本未必想孩子留在香港讀書、工作及生活,所以專攻英文又是合情合理。當然尊中眨英又有箇中原因,我都是厚道些,不點破了。
我指 double majors 是開玩笑,扯開話題而已,兩文三語才是王道。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4-6 1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4-6 1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erinac 時間: 14-4-6 11:32 標題: 引用:Quote:Amom1972+發表於+14-4-6+04:53+當然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4-04-06 發表
其實中英語文各有好處是事實,沒有那個是必然最好,抝贏又如何,我多年來我好少參與這個題目討論,因為重複 ...
請問什麼是CPD?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6 11:37
Amom1972 發表於 14-4-6 11:26 
在這裡交流,純粹是分享各自經驗或心得或理念或感受...,其實是沒有所謂贏與輸,參與辯論也純粹玩票性質, ...
我家CEO部份觀點跟你相似,可以我都明白。
家中語文政策由我訂,所以高壓之下,一於行兩文三語!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6 11:38
Amom1972 發表於 14-4-6 11:31 
回覆 Amom1972 的帖子
以上回應重覆了內容但在手機不能更正,見諒!
明白了,
回家才刪減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4-6 11:40
serinac 發表於 14-4-6 11:32 
請問什麼是CPD?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是大部份專業資格的續牌要求!
作者: serinac 時間: 14-4-6 11:41 標題: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Thx.

作者: S5DADDY 時間: 14-4-7 18:28
今年文憑試中文科作文題目有一題是如此設計的:「『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陳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以上是文章的開首,試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這篇文章。」題目流出,眾皆譁然,批評考評局鼓勵學生做沉默的香港人,以所謂沉默大多數的角度應試,自我思想閹割。
每遇這種新聞,見怪不怪的是,總會有人先於考評局跳出來冷靜客觀的說,其實問題沒那麼大。他們會說,沉默不一定有關政治,也可以是智者的表現,或是情商高的表現,要寫,大可以以忍讓是美德為立意,記敘一件因忍一時之氣而修成正果的小事。只要考生具備創意或批判思維,就算是寫一篇違心文章,也毫無難度。而且,考試題目考生一生只會經歷一次,寫那麼一篇文章,縱是有政治化之嫌,又談何潛移默化呢?這豈不是上綱上線嗎?——考評局都還沒有自辯,這些人就趕著投胎轉世一般以自己的理性,附和官僚的口徑了。上下一心,這是何樣甜蜜而情濃的官民合作,樣板示範。
回顧歷年會考中文作文命題,考生的發揮空間是只有縮窄,沒有拉闊的。以往三題之中,在議論文之外,必有記敘混合描寫可供選擇,譬如二零零三年的「描述一次你在醫院探望親友時的所見所聞」、二零零四年的「描述你聽到以上停課宣布至離開校門的所見所聞」、二零零五年的「描述你參觀某一個展覽的見聞和感受」。後來「描述」二字退場,轉為「手提電話」、「檸檬茶」、「「一次集會開始前的見聞」,鼓勵即物生情的傳統文人為文思路,仍然能給予考生創作自由度。手提電話和檸檬茶都是香港人必然接觸得到和了解全面的物件,各有意涵,考生可以夾敘夾議,或是借物言情、托物言志,任君選擇。到了我應試那年的試題,上承「摩天輪和過山車」,保留「樓梯與升降機」,考生可以先點出兩物關係,後敘事抒情或借物抒情,中文再差也不至無從入手。
抒情文輔以記敘描寫,是寫作的基本功。近年作文題目因為中文範圍變動而頻向舊制高考中化口試題目取經,不停增加阿媽係女人的道理觀點辯論題,論點和論據千篇一律應試的不過癮,批改的更不過癮,因為新鮮的僅是不同例子的援引。譬如二零一二年的一題「唐老師是我最敬愛的老師,他不喜歡說大道理,從他平日待人接物,我體會到中國文化可貴的一面」,強迫考生歌頌中國文化何其可貴,立場就單一得可憐。二零一三年的另一題「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瓶子,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旨在考核考生掌握「不是……而是……」關係的能力高低, 暗使他們暴露自己體會人生的程度深淺,要不是流於老生常談,就是顯得膚淺單純,怎寫也是乏味的。
稍有文才的考生多死於公開考試之手,原因往往就是試卷設題過分偏狹,不合人情。觀今年三題,每一題的要旨都是談論做人處世態度,毋須描寫,不求抒情,只講說理。簡而言之,這份試卷就是跟有篩選的假普選一樣,驟看似提供了三種題目,實際上卻是偏狹得只有一種題目,考生只可以在爛蘋果中挑比較不爛的一個。考試設題落此,學校先生自然訓練學生如此寫字,那寫出來的文字又怎會有情有理,耐看風趣?這種讀書方法,比讀完一部注釋欠奉的《世說新語》還要痛苦。香港小朋友討厭寫字,討厭中文,都是香港教育制度害的。而「必要的沉默」這命題可不可以去政治化而又寫得好,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但獅陷牢籠,焉能舞爪?寫得再好,那也不外乎是一篇命題寫作範文而已。
大眾連考試題目稍有引導考生靠攏犬儒之嫌都要聲討,反映的不是民粹恐怖,而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九七前後,就算考試題目要你討好英治,或是獻媚中共,香港人也不會有反應。教育歸教育,時事歸時事,舊時香港,歌舞昇榮,從來相安無事。考評局和出卷人員設題「必要的沉默」也落得動輒得咎的下場,學左膠講一句,他們都是鄰舍,都是受害者。
現今香港,數之不盡的進步理性人士,都是為了顯得理性而裝作理性的。他們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慧,不惜抹黑枕戈待旦的良民,形容其為自尋煩惱的杞人,以襯托自己的別樹一幟,眼光深遠。置香港前境於不顧,以膠力緩衝矛盾,以沉默代理呼喊,延遲香港得到療救的人,正是他們。考評局也好,香港政府也好,都是應該感激這群「良民」的。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作者簡介
逆嘶亭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4/07/68680
作者: Cheeselover 時間: 14-4-7 23:28 標題: 回覆:普/母教中VS寫作能力
哈哈,請各位不要扯太遠,我同樣重視中英文的發展,不過在此希望指出不要盲信普教中比白話優勝。學好中文不等同在中文科考試獲得好成績,我早知道,但既在制度中,又無力改變或逃避,惟有接受現實,我相信父母對學好中文抱正確態度,子女應不會放眼於考試成績。回說寫作能力高低,在同一語言下,是無關於說話型式,這實拜我們腦袋所賜,因為當進行寫作時,我們腦子運用另一套系統處理,兩套系統不能同時運作,因此說話了得並不一定有一手文采,奧巴馬演講技巧高超,但仍然依賴文瞻寫出亮麗的講稿。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