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育投資:欠焦點欠規劃欠承擔 財政預算案空談提升競爭力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4-2-28 19:17     標題: 教育投資:欠焦點欠規劃欠承擔 財政預算案空談提升競爭力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2-28 19:18 編輯

[youtube]x-ns3DvB1Ps[/youtube]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現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主題是「提升競爭力」,強調本港優越的競爭力不是理所當然,不會自動延續,香港需要不斷改進,把握機會增強實力,以鞏固作為國際都會的地位。面對「未來人口老化是制約香港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教育作為提升本港人力資源的一大項目,預算案卻沒有為教育的長遠規劃,作出應有的財政承擔,而提出的措施亦輕重不分,既沒有針對教育界最迫切的需要,更看不到教育的願景。政府口說人力資源是未來本港的發展關鍵,實際卻沒有決心和魄力,有效帶動香港從培育人才的角度出發,長遠提升香港的競爭能力。

政府對教育的七大虧欠

政府對教育欠缺長遠規劃和承擔,《財政預算案》完全沒有觸及教育最關切的七大項目,意味教育界最嚴峻和迫切的問題和不滿,將不可能透過預算案得到解決。而《財政預算案》中顯示教育開支的增長,主要是為《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找數」,例如中學提供「相等於一名學位教師職級的經常津貼」、小學提供「相等於一名文書助理薪金的經常津貼」,就《財政預算案》而言,教育方面並沒有特別針對性的新措施,而對於學校恆常需要的工作,政府仍然只是常額津貼而非編制職位的方式提供,也反映了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並不以保障和挽留專業人才為發展目標。

欠缺一:沒有解決長全日制幼稚園營運困難的加權資助

幼教界和家長不斷以各種集體方式反映意見,要求政府為全日制提供加權資助,指出學券單一面值,對雙職家長支援的不足,對全日制學校亦造成很大的衝擊。可是,《財政預算案》仍然沒有糾正《施政報告》劃一增加學券面值的錯誤,仍然漠視全日制學校的燃眉困境,特別是目前有2百多間長全日制幼兒學校,每日服務時間可長達10小時,營運將會更加困難,而長全日制的幼師流失率本已高達4成,料未來流失率會更高,而15年免費教育仍遙遙無期,而且如何將長全日制納入資助教育的制度,政府亦沒有作出過任何承諾。

欠缺二:沒有穩定中學發展的長遠期措施

升中人口正處於下降期,明年中一將再減2,800人,若以平均32至34人一班計算,可涉及八十多班中一。問題也不只在明年,事實上,未來3年中一學生仍有一成人口跌幅,至2016年54,100人才止跌回升,對中學收生將構成巨大壓力,中學界極度盼望政府能提出長短期的穩定措施。

政府沒有善用時機,落實小班教學,去年力度不足的「減派方案」,雖有311間中學選擇每班減派2人,另47間減派1人,但仍未能抵銷人口跌幅,有12所中學仍需縮班,空置學額高達3,200個之多,估計2014年更會增至4,200個, 如沒有盡早作應變措施,中學界將出現動盪,但今年的財政預算隻字不提,再一次令業界失望。

欠缺三:沒有協助年青教師入職的方法

政府計劃加強年青人生涯規劃的教育元素,可是,政府卻沒有關顧目前已累積了大量無法入職的年青教師,沒有為教育作人力資源的長遠規劃,年青教師專業前景黯淡,生涯規劃方向頓失。而教育界長期無法吸納新血,浪費教學人才,這不但是個人職業前途的問題,而是教師團隊加速老化、教育嚴重斷層的問題。

中學正值人口下降期,政府不善用時機改善教師編制,反採取縮班殺校的方法,令學校編制不斷萎縮或凍結,年青教師無法進入常額教職,備受剥削,連年轉校續約。教育界已多次提出問題嚴重,但《財政預算案》仍然沒有提出解決方向。2017年開始,中學人口便會回穩及逐步回升,當局至今仍未作未來學額及人手規劃,小學和幼稚園學額出現的亂局,勢必在中學重現。

欠缺四:不改善教師編制 不落實中學小班

社會不斷進步,家長對教育的期望也不斷提高,教師的實際工作量和性質也有改變,但中小學的教師編制,已多年沒有檢討過,遑論有系統地作出改善。資助學校利用現金津貼或其他經費所開設的編制以外職位,2012學年共5,270人,佔整體資助中學教師一成半,若連同中小學編制內近2,000名以有時限合約聘請的教師,合約教師的實際比例會更高,中學超逾兩成之多。

香港財政穩健,教師人手充裕,空置學額足夠,有絕對優勢和條件,透過改善中小學常額教師人手,及逐步落實中學小班教學等,優化教學環境,但《財政預算案》對改善教育全無方向,只空談提升本港競爭力。

欠缺五:融合教育配套不足 特殊學校撥款機制令人才流失

今年的《施政報告》,下調兩類視障兒童及群育學校的每班人數,及為4類特殊學校提供額外助理人手等,回應教協會和業界的訴求是正確方向,但仍未足以紓緩特殊學校的重要問題,包括特殊學校以收生人數計算編制,而非按班計算的方法,舉例:若學校每級只有一班(即有6班),而其中一級收生不足,6級學生便只能獲5班的人手和資源。由於資源不穩定,學校只能聘請合約員工,容易流失富經驗的人手。

今年,政府終於回應訴求增加融合學校津貼,因這津貼自03年計劃推行以來便從未調整過,基本上,增幅只能抵銷歷年通脹壓力,無從提升質素。而且,單純津貼也不足夠,增加特教生統籌主任、提升教師培訓及增加專業人員的供應等,都是重要配套,但《財政預算案》再無觸及。

欠缺六:大學資助學額不足 出現嚴重升學樽頸

大學方面,政府只在《施政報告》宣布未來3年逐年提供1,000個高年級學士學額,但相對現時每年近5萬名合資格入讀副學位的畢業生,增幅只是杯水車薪,另符合大學入學資格的2.8萬名畢業生,相對於1.5萬個資助學士學額,同樣面對著嚴重的升學樽頸,《財政預算案》卻隻字不提。

欠缺七:欠缺長遠規劃 學額嚴重失衡

政府仍然沒有掌握「單非」和「雙非」學童數字,北區小學和幼稚園已首先失衡。北區小一每班學生人數,無論過去是25人小班還是30人大班教學,2013學年已劃一加派至每班33人,小班教學在北區正全面倒退,但小一學位需求的高峰期,其實是在2016至2018學年。而且除跨境學童,本地女性所生的嬰兒亦持續增長,北區小學增加班額的情況,有蔓延市區的趨勢,有個別校區已收到通知,要求在小班的基礎上可增加5人至大班的30人。而類似問題3年後將在中學出現,政府同樣無任何具體措施,為中學下一波人口回升做好準備,消減人口波動帶來的動盪,或優化教學質素,真正保留學校的實力。

七大財政承擔 還學生優質教育


作者: 剛果公主    時間: 14-2-28 19:51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elbar+於+14-2-28+19:18+編輯+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JohnOB    時間: 14-3-1 0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3-1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3-1 14:40     標題: 引用:回覆+elbar+的帖子 嘩!教協認真抵讚,努

原帖由 StJohnOB 於 14-03-01 發表
回覆 elbar 的帖子

嘩!教協認真抵讚,努力為會員爭取福利。
每個行業也可提出類似要求!唔使做又高人工!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