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4-2-15 14:56     標題: 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Vanessa-Mae(右)和媽媽不和的故事,因為她當了索契冬奧高山滑雪賽選手而再度被人談論。


想不到,Vanessa-Mae始終最鍾情滑雪。

她和媽媽不和的故事,因為她當了索契冬奧高山滑雪賽選手而再度被人談論。她5歲學小提琴,10歲就和著名的倫敦愛樂管弦樂團同台演出。12歲時媽媽迫她退學,以便全情投入音樂,她亦展開首個世界巡迴演出;17歲時媽媽禁止一切危險活動,包括她喜愛的滑雪,以保護她價值連城的雙手。終於,她21歲就和媽媽徹底決裂。

每位音樂神童的背後,總有一位虎媽/虎爸,此話不假。當你驚嘆神童年紀小小已有如此成就的時候,你得想想他是犧牲(或被迫犧牲)了大量玩樂時間來練習,這背後沒有虎父母,豈能成事?

虎爸虎媽可不是近年才出現。遠古的有大師貝多芬,3歲已顯露音樂天分,8歲舉行演奏會。他爸爸大概是最早期的虎爸,一心栽培兒子成為「莫札特第二」,長期嚴格音樂訓練,兩人的關係很差。

近的有世界頂級小提琴家Maxim Vengerov。這位俄國小提琴家的「神童指數」甚至高於Vanessa-Mae,他4歲學小提琴,5歲舉行獨奏會,15歲已獲得國際大獎。Vanessa-Mae童年每日拉琴四小時,Maxim Vengerov則每日拉琴七小時,他曾說過媽媽每晚8時回家,晚飯後就教他拉琴直到凌晨4時,「對一位4歲小孩來說,這簡直是酷刑,但令我在兩年內變成了小提琴手」。

他無提到和媽媽關係如何,但我無法想像這種童年。除天份外,「神童指數」與「操練時數」成正比,但「操練時數」卻常與「親子關係」成反比。試問沒有父母威逼利誘,哪位小朋友甘願放棄玩樂,年復年、日復日每天練習4、5、6、7個小時?最極端的例子,像Vanessa-Mae媽媽,處心積慮的栽培,令世界多了一位神童,而她卻失去女兒,這條培養神童的算式,結果到底是得、還是失?


作者: talknwrite    時間: 14-2-15 18:38

沒有虎爸虎媽, 他們又會是人人茫海中的哪人呢!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2-15 1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2-15 1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5 20:14

愛仔女,想栽培佢,望子成龍,好正常。

但如果犧牲親子關係,要佢晚晚由8時拉琴到凌晨4時,小朋友吾係自願,哭哭涕涕,我吾會逼佢。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5 20:38     標題: 回覆: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陳美的故事給一衆專欄作家上綱上線的消費。如果她不是唱片銷量千萬張的小提琴家,一個差點連在指定時間內走完全程的能力也沒有,世界排名三千以外的人有什麼資格參加冬奧?誰還有興趣她的故事?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5 21:22     標題: 回覆: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香港,十個九個令做虎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6 00:01

回覆 skkeung 的帖子

我可能係第十個。我見過母女反晒面,老死不相往來的慘事。呢個世界少個音樂神童、少個少年天才,算也嘢!?吾值得無咗個仔女,況且,當事人吾係由衷喜歡,亦吾會真正make a difference。
我願意陪小朋友追佢既夢,但吾會一早幫佢揀好,然後要佢跟住行。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6 05:22

路有千萬條,完全不當虎爸媽,孩子可以是man vs wild 的bear,可以是Bill Gate,Steve Jobbs,曼得拉,沈祖堯。誰要蹧蹋生命中的第一個二十年!
作者: MrBeast    時間: 14-2-16 07:59

究竟是否虎媽迫到長時間練習變成神童?如Vanessa mae 沒當年童年的苦練會否有今日一樣的成就?I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題外話,anyone feels she is suffering from midlife crisis?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16 08:50

annie40 發表於 14-2-16 05:22
路有千萬條,完全不當虎爸媽,孩子可以是man vs wild 的bear,可以是Bill Gate,Steve Jobbs,曼得拉,沈祖 ...
對.

甚至不必是另一個Bill Gate, Steve etc, 孩子長大後成就的事業/人生,已令他們自己成為一個人物. who knows?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6 09:24     標題: 引用:路有千萬條,完全不當虎爸媽,孩子可以是ma

原帖由 annie40 於 14-02-16 發表
路有千萬條,完全不當虎爸媽,孩子可以是man vs wild 的bear,可以是Bill Gate,Steve Jobbs,曼得拉,沈祖 ...
其實去到青春期之後,孩子慢慢會有主見,我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家長,肯用心聆聽,互相遷就,接納,肯溝通,替作為成人獨立個體鋪路,好似人生導師,最後路還是他們自己走,我們只要貫輸正確人生價值觀就夠了。


時勢做英雄,誰知道他們的發展,各自各精彩!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6 09:30     標題: 引用:究竟是否虎媽迫到長時間練習變成神童?如Va

原帖由 MrBeast 於 14-02-16 發表
究竟是否虎媽迫到長時間練習變成神童?如Vanessa mae 沒當年童年的苦練會否有今日一樣的成就?Its an inter ...
這是嚴與鬆的問題!每對父母的尺也不同!因此,結果也不同!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2-16 1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6 13:46     標題: 回覆: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4-2-16 16:23 編輯

我又用另一個角度看,當發現小朋友有天份,任何父母都有愛子之心,希望以最好的教育及或訓練小朋友。我相信跟贏在起跑線沒有太大關係,只是關心則亂,過了頭而不自知。要靠家人或朋友提點才會清醒過來,沒有家長想靠害自己子女!


如果沒有經歷過培養資優孩子,指指點點是容易,根本不知道筒中的難處!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6 15:40     標題: 回覆:音樂神童的媽媽都很虎(蘇菲)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平凡人尚且如此,天才除了天賦,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外人難以想像。作者說失去了一個女兒換一個天才,值得嗎?如果世上真有如此便宜交易,我為人父母,我說值得!我願以親情換兒女燦爛的一生。可是天才無法後天育成,只可後天摧毀,如果真如作者所言天才背後盡是不可取的虎爸虎媽,世上的音樂天才體育明星一切一切都應消失。

談到音樂,我覺得陳美現在只是迷失,文中談到的小提琴天才文格洛夫幾年前何嘗不是想放棄表演(當然也和他傷患有關), 我們香港也有個鋼琴家李偉安要棄音樂追其法律夢,後者二人最後還是回到音樂世界,我估計陳美的結局應該一樣。

作者應該不懂天才教育,當然我也不懂,只是她應該連音樂史也沒有認真讀過。貝多芬的父親不是虎爸,他是脾氣暴躁急功近利的醉酒鬼,貝多芬也不是因他爸爸走上音樂之路的。一般認為,貝多芬童年如果沒有受他爸爸的不人道對待,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可能大不同而已。莫札特更不用說,他和柯洛雷多主教相遇前的童年基本上是忙碌但快樂的。

要談虎爸虎媽,街頭巷尾多的是,無須拿天才來消費,況且天才之路和常人大不同,我不覺得他們的故事對凡夫俗子有多少啟示。如果大家一定要看天才虎爸,我介紹大家看郎朗自傳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 My Story, 貝多芬父親沒有叫貝多芬去死,但郎朗父親曾叫郎朗去自殺!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6 16:08

吾知真假,報導講過郎朗爸係辭職、搬家、借貸、全家分離..用非常手段去成就兒子,基本上郎朗吾成才,就差不多要舉家訓街果隻。

成功當然開心,咁失敗又如何呢?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6 23:30

Jane1983 發表於 14-2-16 16:08
吾知真假,報導講過郎朗爸係辭職、搬家、借貸、全家分離..用非常手段去成就兒子,基本上郎朗吾成才,就差不 ...
All in, no turning back ....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17 06:49

JustAParent 發表於 14-2-16 15:40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平凡人尚且如此,天才除了天賦,所付出的努力更是外人難以想像。作者說失去了一個 ...
以我有限的音樂知識,貝多芬的爸爸是宮庭樂師,當時莫札特聲名甚響,貝爸就好想有音樂天分的兒子成為另一個莫札特,於是迫他幼年就同時學鋼琴,小提琴,和中提琴,還不時將貝多芬捉起來一個人關進房裡面,然後反鎖,迫他練琴... 這還不叫虎?

一些評論說貝多芬的性格很受兒時這種極度不極快的生活所影響,他的性格當然也造就了日後偉大的樂章.甚至貝多芬的聽力有問題,也有人懷疑是他爸爸打他所致. 我們後世人做旁觀者的當然很欣賞他的作品,但做媽媽的我就不忍心這樣壓迫子女,好讓他們將來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我情願我囡囡只是一個快樂普通人.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4-2-17 08:08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4-2-17 08:11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4-2-16 13:46
我又用另一個角度看,當發現小朋友有天份,任何父母都有愛子之心,希望以最好的教育及或訓練小朋友。我相信 ...

你這種說法是厚道。說得白一點:發現子女是資優的家長難免會有點兒沾沾自喜吧~~很難保持清醒不去將之發揚光大,證明自家出品實屬優質,人前人後臉上貼金呢~ 這因素比“為孩子的美好前途”大點吧?起碼初期發現孩子是資優時是這樣,能臨崖勒馬後,清醒並合適地栽培當然是好。(唔好打頭呀!)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4-2-17 08:24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4-2-17 08:31 編輯

annie40  如果教得好,任何孩子也可成材。天才不天才還有分別嗎?
***************************************************
有既~~天資好,教得事半功倍。庸才,事倍功半。

題外話,Lindsey Sterling會否是個happy examp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CsyshUU-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g9poWKKpbU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dsey_Stirling


作者: MrBeast    時間: 14-2-17 09:18

Yanamami 發表於 14-2-17 08:24
annie40  如果教得好,任何孩子也可成材。天才不天才還有分別嗎?
************************************** ...
Tend to agree with annie more.  看看一些world champions eg Becker, Schumacher , 他們都是幾歳便開始,自然地practise 的時間多。the difference for the talented is 可能他們 can pick up the moves/techniques/feel quicker.  Dare i say it, 贏在起跑線,for the less talented, 如有方法令他們spend the same number of hours to practise, 個outcome 會否有大分別?(當然初初一定是會事倍)。
我見過一個實例,一個發展比較慢的孩子(confirmed case),在媽媽努力下,兩三年間追到甚至追過同齡的小孩,不過個過程都幾虎苦。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7 09:48

Christi 發表於 14-2-17 06:49
以我有限的音樂知識,貝多芬的爸爸是宮庭樂師,當時莫札特聲名甚響,貝爸就好想有音樂天分的兒子成為另一個莫 ...

貝多芬父親酗酒非常嚴重,家境又不好,眼見莫扎特的成功,於是希望兒子成為天才賺大錢。除了你上面所說,他父親還刻意把貝多芬年齡報小以加強其天才程度,貝多芬發燒練不了琴就拿他浸冷水,大醉回家捉睡著的孩子練琴不滿就打,其動機及種種行為的變態程度,以現代標準,早就被控虐兒罪收監,我怎能把他父親美名為「虎爸」?

有傳貝多芬耳疾因父親虐打引致,但以其發病年齡來看,還是源於幼童時耳炎得不到完全治療較合理; 說他童年不快經歷造成其獨特性格以成為偉大音樂家? 這點無法驗證,但貝多芬本身就喜愛音樂且有天份,把他的成就歸功於其童年悲慘經歷也太怪太不公平了吧。

老實說, 我信虎爸虎媽可令部分孩子考試高分入名校, 但我從來不信虎爸虎媽教育可做就天才. 考試高分只是人生一小段, 迫得來. 天才要有天份要有興趣要窮自己畢生努力, 父母想迫出天才也未免過於高估自己.

天才自有天才之路, 當我們做家長的說希望孩子做過快樂普通人, 天才不用迫可能也不甘平凡.

"Insipidly, in mediocrity, which kills me.  Mediocrity I would not even like to feel." --- Chopin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4-2-17 09:57

JustAParent 發表於 14-2-17 09:48
貝多芬父親酗酒非常嚴重,家境又不好,眼見莫扎特的成功,於是希望兒子成為天才賺大錢。除了你上面所說, ...
天才要有天份要有興趣要窮自己畢生努力
***************************
源于自發與興趣帶來長久動力。天才需要伯樂,而唔喺魔鬼教練。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0:22     標題: 回覆:MrBeast 的帖子

所以我好欣賞蒙特梳利的教學方法。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0:26     標題: 回覆:JustAParent 的帖子

天才自有天才之路, 當我們做家長的說希望孩子做過快樂普通人, 天才不用迫可能也不甘平凡.

********

我十分同意。

可惜,我們的教育制度集中在培養平庸的學生,根本不懂及不願意培養天才孩子。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0:28     標題: 回覆:Yanamami 的帖子

有時魔鬼教練都可以 Stretch our limits. 我中學的體育老師,正正就是這樣!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4-2-17 10:30

回覆 Yanamami 的帖子

女兒在宣小樂器時,已體會到天份是什麼。例如,有同學有perfect pitch,這是天生的。
但她說要學得好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自信和努力,缺一不可。天份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是絕對的。

今天,上到中學,她發覺有些同學在語文或數學方面很有天份,而她明顯不及他們,但由於之前的學習體會,她對自己仍然充滿自信。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0:44

回覆 ChiChiPaPa 的帖子

天份是天份,冇得羨慕。

有自信的孩子會走多元化或平均中上加部份突出,整體性仍然有機會超越有天份的孩子!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1:34

人比人比比死人, 有物好羨慕? 普通天才跟爱恩斯坦比, 便变得像低智了,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1:36

有時魔鬼教練都可以 Stretch our limits. 我中學的體育老師,正正就是這樣!
****      *****     ****
未算! 这些叫做少少limit 而已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1:43

有既~~天資好,教得事半功倍。庸才,事倍功半。
*****       *****
现实情况是天資好的孩子,大多数落在痈才父母和老师手上, 搅呢搅去,长大了就是人一个, 反而是平常心,唔搅呢搅捞, 孩子自由发展, 成就光辉无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1:51     標題: 回覆:annie40 的帖子

其實,家長如果知道小朋友是資優,第一件事是去報名學習如何教導資優,真係要學,起碼知道方法是否正確,冇得完全假手於庸才手中。

網上有不少資源及文獻,自學都可以!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4-2-17 11:51

我覺得Vanessa好正~~~排除萬難去追夢,又俾她追到o咼!真喺好有勇氣同決心。所以d父母成日想d仔女點點點都喺一廂情願,未必仔女同你同口徑。
作者: himching    時間: 14-2-17 11:53

Yanamami 發表於 14-2-17 08:08
你這種說法是厚道。說得白一點:發現子女是資優的家長難免會有點兒沾沾自喜吧~~很難保持清醒不去將之發揚 ...

Agreed, 現實的確如此.
作者: himching    時間: 14-2-17 12:07

大部份家長對俾人讚識教仔女, 都會感覺飄飄然的, 如果仔女入埋神校兼十項全能, 成個感恩樣都出埋嚟, 講嘢都大聲啲.
作者: ABC-DAD    時間: 14-2-17 12:22

現實係種瓜得瓜,種豆咪得豆囉,要付出至有收獲,好種都要揾好土好手配合好天氣,好水,好肥,好時機,收成先好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7 12:48     標題: 引用:我覺得Vanessa好正~~~排除萬難去追夢,又俾

原帖由 Yanamami 於 14-02-17 發表
我覺得Vanessa好正~~~排除萬難去追夢,又俾她追到o咼!真喺好有勇氣同決心。所以d父母成日想d仔女點點點都 ...
佢係好有性格,不過想深一層,佢追到個奧運夢咪又係因為佢小提琴玩得出色。養兒方知父母恩,怒氣過後,仲點會有母女仇呀。




作者: ABC-DAD    時間: 14-2-17 12:56

有無興趣講吓,資優兒被發再前,到底父母做過乜,發現後,父母做左的咩呢,又,未被發現嘅資優兒,父母持續用合適嘅方法裁培,同任由佢天生天養嘅,有無分別?
作者: ABC-DAD    時間: 14-2-17 13:00

成就如何,多少看目標定得如何,基礎如何,路程計畫如何,有否找到合適助力
作者: awah112    時間: 14-2-17 13: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7 13:20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有d亂,其實資優系咪一定有行為問題,先算系?
我女5歲,自己上網睇math antics已自學晒份數的加减乘除,而家睇緊圖形角度。

我無理她,由得她當電視睇,但她再大點,我有什麽應該做?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7 13:24

回覆 JustAParent 的帖子

報導話,系她亞媽吾原諒她,同她斷絶來往。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7 13:36     標題: 引用:回覆+JustAParent+的帖子 報導話,系她亞

原帖由 Jane1983 於 14-02-17 發表
回覆 JustAParent 的帖子

報導話,系她亞媽吾原諒她,同她斷絶來往。
你是對的,話佢成日拿住電郵嘛,我寫錯。我前面估佢未來走回音樂路,真係估吓,不過年紀咁大無乜可能轉行做運動員啦。下咗口氣,母女唔會永遠咁僵掛?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7 13:41

回覆 JustAParent 的帖子

講吾埋的,女人好難講。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4:01

回覆 Yanamami 的帖子

想仔女点点点之前, 父母可否自问点解唔自己先身体力行去点点点先, 唔好系到大只讲, 得唔得???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4:14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我朋友没有去学, 有四个仔, 屋企钱唔多, 只系时常骑骑笑, 得闲就同我食早餐,佢个仔十八岁已完成第一个物理degree.  现在拿奖学金在美国留学. 在香港时教授话佢问的问题, 香港应该没人可以答得到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7 14:36     標題: 引用:回覆+ANChan59+的帖子 有d亂,其實資優系

原帖由 Jane1983 於 14-02-17 發表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有d亂,其實資優系咪一定有行為問題,先算系?
資優不一定有行為問題!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17 14:57

JustAParent 發表於 14-2-17 09:48
貝多芬父親酗酒非常嚴重,家境又不好,眼見莫扎特的成功,於是希望兒子成為天才賺大錢。除了你上面所說, ...
於我來說,虎爸媽同虐兒有時係幾難分.

不過,同意没有天份,父母點迫都不能成才. 所有通常都是小朋友很早就顯現天份+父母於是心紅,加把力將小朋友早早變成天才. 關鍵就是父母怎樣給力囉...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17 15:00

MrBeast 發表於 14-2-17 09:18
Tend to agree with annie more.  看看一些world champions eg Becker, Schumacher , 他們都是幾歳便開始, ...
如果教得好,任何孩子也可成材

>>10000小時的法則:  只要你花10000小時的練習,你就能成為某領域的專家啦.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5:46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讲开tennis, 有机会可以看OPEN by Andrew Agassi,

Agassi 明显地从小就是教练们和网球界至爱的天才球星, 相反地师承相同tennis school 的同学仔Pete Sampras 的四平八稳,无呢起眼, 完全不是老师的favour, 结果Sampras 破纪录的前无古人, 拿得14个大满贯.

按Agassi 自传的评语, Sampras 的杀手绝招, 就是永远的够冷静, 兼而勤力到得人惊. (可能被冷落日子多, 做就超凡的性格), 搅到Agassi 变成二奶命了.

一般天才的致命点, 就是老早就知道自己是天才, 如果真要为天才孩子做点事, 最应该做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赤子之心', 提都唔好提, 耐心观察, 偶尔适当诱导就足够矣!!!!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6:01

回覆 himching 的帖子

大部份家長對俾人讚識教仔女, 都會感覺飄飄然的, 如果仔女入埋神校兼十項全能, 成個感恩樣都出埋嚟, 講嘢都大聲啲.
****    *****
講嘢都大聲啲.本来是很合理的推理行为.

点知真正猛人的父母通常是十分謙遜和有品, 结果你的估计就是如果点点点, 就点点点的想象, 事实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或是甚少会发生的


作者: JP    時間: 14-2-17 16:06

回覆 elbar 的帖子

"每位音樂神童的背後,總有一位虎媽/虎爸,此話不假。當你驚嘆神童年紀小小已有如此成就的時候,你得想想他是犧牲(或被迫犧牲)了大量玩樂時間來練習,這背後沒有虎父母,豈能成事?"

香港也有音樂神童,如張緯晴、沈靖滔,他們背後有虎媽/虎爸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6:09

回覆 JustAParent 的帖子

换个觉度, Vanessa 自少唔弹violin, 去左snow skiing, 今天他不单止去奧運, 还老早是金牌champion.
****       ****
人只能活一次, 不可为别人而活啊!!!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6:52

文革失琴 反成就名音樂家
失去方懂珍惜 籲放手子女「自己選」

文章日期:2014年2月17日



【明報專訊】香港人對「盛宗亮」這個名字可能感陌生,長居美國的盛宗亮是世界頂尖華裔作曲家,曾獲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邀請作曲,在歡迎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美的國宴上演奏,當年他已經44歲。曾歷內地文革,盛宗亮錯過了珍貴的學習歲月,但他從未怨懟,反而「感謝」文革,「以前是父母逼我學琴,但文革時鋼琴沒了,反而發現我真的很愛鋼琴」。他藉自己的經歷,寄語港爸港媽不要太計較贏在起跑線上,「放手不逼子女學(音樂),或許他們會嚷着要學」。

今年58歲的科大包玉剛傑出客席教授盛宗亮,出生於上海中產家庭,父母安排他自幼學彈鋼琴,小時候的他不太情願,「但爸媽安排的,沒辦法,便跟着學琴練琴」。直至內地爆發文革,鋼琴被強行搬走,盛起初慶幸「甩難」,但不久便「心思思想彈琴」,始發現自己已愛上音樂。

自幼被迫學琴生厭

遇上動盪世代,盛宗亮在人生黃金時期上山下鄉,日日捱餓,但他沒有埋怨,刻苦自學。他認為「好作品無單一標準,最重要是打動人心」,最好的老師「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透過觀察、自學,令自己進步」,練習經典作品有助建立根基,但須創出自己的個性,才能推陳出新。

33歲那年,盛宗亮首次獲紐約室內樂團委約,憑曲韻悲壯沉鬱、刻劃文革十年哀慟悲痛的作品《痕:緬懷1966-1976》,一夜成名。1999年,他獲白宮邀請創作《大提琴和琵琶的三首歌》,當時他已逾不惑之年。

克林頓邀作曲 為朱鎔基演奏

不少港爸港媽只視學習樂器為考入名校的踏腳石,催谷子女學這彈那。盛宗亮認為,父母要求子女學習樂器某程度上是好事,「不然,會學音樂的小孩便更少了」,但他期望父母不要逼得子女太緊,「要適時放手讓子女自己選,可能沒得學、沒得練,他們便發現自己很愛音樂」。

盛宗亮近年在科大教音樂及合辦名為「創意間的親暱」音樂會。與著重數理商科的科大合作,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他有另一番見解,認為藝術並不是「離群」的,數理學生也可學好音樂,他們的想法、思維更可與音樂藝術擦出更多火花。

明報記者 廖穎琪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7 16:58

如果家长真的很想孩子寻求某种学问, 正确方向是帮助孩子认识和爱上某个学问, 選择权在孩子, 而不是强逼孩子成为特定的学问.
作者: pamelaywy    時間: 14-2-18 00:02

本帖最後由 pamelaywy 於 14-2-18 00:04 編輯

看到此topic, 自己感受也深. 其實很多時, 並不是父母本身想做虎爸虎媽, 往往卻是機遇配合而成, 令旁人覺得我們做了很多. 我自己曾經感概對c6說過: 本以為自己在引領小朋友走, 慢慢才發現, 是他們引領著我帶他們走他們想走的路.
幼年早慧, 其實對父母來說, 不單是沾沾自喜,也是充滿壓力. 那份壓力不一定來自我們想他們怎樣成為天才. 作為平凡家庭的父母, 壓力來自小朋友本身和教他們的人. 每個教過他的老師 (他有天份範疇的老師), 都異口同聲說他非池中之物, 然後告訴我們, 不要浪費他, 要好好栽培. 我們對這方面毫不認識, 聽了老師 (們)的說話, 只好四處尋覓良師良方, 以及更適合他走的路. 我們也怕, 我們的無知了沒殺了他的機會. 自己也盡力花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去栽培. 心力既然花了, 請了更高級數老師, 要求自然高了, 再加上他自己也對自己多了要求, 壓力就如平常小朋友學習才藝不再一樣. 小朋友始終是小朋友, 始終有態度差, 懶散, 不認真的時候, 如果沒有期望及要求, 根本不會虎. 很多時, 虎與不虎, 實在與期望和能力能否所及有關... 旁人指指點點的確很易, 但箇中的難處, 並不是外人認為一面倒父母要威要沾沾自喜. 坦白說, 他們本身沒有那份興趣, 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有些東西, 不是虎與迫就可以做到的. 但去到某些樽頸位, 做父母的, 不虎不要求的話, 很多付出就變得白費.....
沒經過的人, 是不會明白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18 02:47

本帖最後由 Christi 於 14-2-18 02:54 編輯
pamelaywy 發表於 14-2-18 00:02
看到此topic, 自己感受也深. 其實很多時, 並不是父母本身想做虎爸虎媽, 往往卻是機遇配合而成, 令旁人覺得 ...

身邊就有這類例子.  明白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8 07:34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pamelaywy+於+14-2-18+00:04+

原帖由 pamelaywy 於 14-02-18 發表
本帖最後由 pamelaywy 於 14-2-18 00:04 編輯

看到此topic, 自己感受也深. 其實很多時, 並不是父母本身 ...
我是過來人,深深體會箇中難處。「資優兒童,知憂家長」

不用太理會塘邊鶴的指指點點,但要不時反省是否過份了,及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




作者: mother904    時間: 14-2-18 10:45

annie40 發表於 14-2-17 16:09
回覆 JustAParent 的帖子

换个觉度, Vanessa 自少唔弹violin, 去左snow skiing, 今天他不单止去奧運, 还老 ...
我也是這樣想

她一定有與別不同的能耐,才可以成為頂尖的音樂家,我相信她如果她自少就可以向著自己最喜愛的興趣進發,這世界一樣會多了個滑雪天才,而她和媽媽的關係也不用弄至此田地

不過,現在是她媽媽不原諒,不是她不原諒媽媽,母女關係最後如何,要看當事人是否想得通

作者: Moneyy太    時間: 14-2-18 11:47

我都有係fb睇佢呢個故仔真係好Sad
作者: mk3288    時間: 14-2-18 12:14

ANChan59 發表於 14-2-17 11:51
其實,家長如果知道小朋友是資優,第一件事是去報名學習如何教導資優,真係要學,起碼知道方法是否正確,冇 ...
有D資優是遺傳的,父母資優,子女資優,父母理解子女。有D是變異,父母平庸甚至愚鈍,而子女優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8 12:25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4-2-17+11:51+其實

原帖由 mk3288 於 14-02-18 發表
有D資優是遺傳的,父母資優,子女資優,父母理解子女。有D是變異,父母平庸甚至愚鈍,而子女優秀。 ...
哈哈,我估我是後者。




作者: tcmsung    時間: 14-2-18 1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8 15:13

回覆 mk3288 的帖子

最慘係父母資優,仔女平庸,好多父母接受不了,影響親子關係。
作者: tcmsung    時間: 14-2-18 15: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8 15:37

除了是被评估为天生的非常低智外, 未见过平庸孩子, 有点平庸的孩子, 一般心地很善良, 如果父母看得见, 应该觉得十分感恩啊!

如果父母資優而有点盲, 值得同情的是父母!!!!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4-2-18 16:55

annie40 發表於 14-2-18 15:37
除了是被评估为天生的非常低智外, 未见过平庸孩子, 有点平庸的孩子, 一般心地很善良, 如果父母看得见, 应该 ...

這樣不太合乎邏輯吧. 怎會未見過平庸孩子?那世上平庸的成人是何處走出來的?再者,平庸的人不一定善良,特區政府立法局到處這種人版。

看看網上這篇文章,陳美小時不玩音樂玩體育,亦未必能成為一級選手的。

-----

教育「天才兒童」的三個誤區!

教育「天才兒童」的誤

核心提示:天才兒童的智力發展是不平衡的,非常可能是一方面的智力超齡5歲,但是其他方面的智力發展平平。所以如果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達成這個達成那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讓孩子疲憊不堪,最後失去了自己的潛能

天才兒童,在我的範疇裏,指的是一些智力發育超前,在某些領域表現很優秀的兒童群體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曾經遇過不少這樣的孩子,但是很可惜的是,父母了解孩子的聰明,因此花費了更多的心思去教育孩子,可是這些過度的關心最後卻沒有給孩子帶來好處,反而還阻礙了孩子的發展。看到這樣的事件頻頻發生,我感到非常的心痛,覺得應該站出來,告訴這些父母如何認識自己的錯誤,同時改成這些錯誤,讓「天才兒童」能夠在寬鬆的環境下發展自己的潛能

天才,不代表什麼都天才

有些父母的認識比較狹隘,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同齡孩子要聰明伶俐的時候,就樂開了懷,期望他/她在什麼方面都優秀。例如,父母發現年幼的孩子對英文的認識能力特別強,完全屬於過目不忘。之後父母便會開始期待孩子在數學、歌唱、跳舞、體育方面都表現出眾,同時堅定的認為,孩子的智商一定能夠達成父母的眾望

我在這裏想告訴這些父母,天才兒童的智力發展是不平衡的,非常可能是一方面的智力超齡5歲,但是其他方面的智力發展平平。所以如果父母一味的要求孩子達成這個達成那個,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讓孩子疲憊不堪,最後失去了自己的潛能。相信父母們是不願意看到這方面的

天才兒童不能幼稚

有些父母在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智力表現特別優秀,就認為孩子的心智發展是一致的,有超齡的智力,就要有有超齡的心態。他們不允許孩子在父母面前像其他孩子一樣天真可愛,不許撒嬌,不許依賴,因為天才兒童是需要早熟和穩重的

我需要在這裏告訴這些父母,天才兒童畢竟只是兒童,才來到世上這麼幾年,接觸這麼少東西,才有這麼少的人生經曆,你怎麼能要求孩子就表現穩重呢?相反的,孩子過於承受的心態,不利於父母的教育。同時,如果父母逼迫孩子過早的成熟,就想是揠苗助長,完全不符合孩子發展的規律。這樣對待孩子,孩子最終只會變得狂躁和不安,想想,這樣的孩子,多麼可憐啊。父母要理解孩子,不要逼迫孩子,孩子還小呢

天才兒童和正常兒童在一塊會變笨

有些父母因為發現了孩子超乎於正常小孩的智力後,開始疑神疑鬼,把孩子捧在手心,不允許孩子和正常孩子一塊玩,還告訴孩子聰明的人要受到特殊的對待,和正常孩子帶一塊會變笨的。這樣的想法完全是胡扯瞎鬧

聰明的孩子只不過是有超齡的智力發育而已,不是神仙,正常的孩子也不過是有着符合年齡的智力而已,不是蠢豬。孩子是需要同齡的朋友的,需要一起娛樂和學習,即使你的孩子智力發展比較快,也不代表着你可以剝奪他和朋友遊戲的權利。如果父母一味的這麼做,反而還會影響了孩子的人格發展,最後落得不好的下場

教育專家提醒:教育「天才兒童」,不需要父母花費過度的關心,只要正常對待,給孩子做事的權利,讓他們自由發展即可。過多的介入孩子的世界,只會吃力不討好,還會影響孩子的發展,何必呢?所以,給孩子一些空間吧,他們會活的更加快樂,更加隨心所欲。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8 17:10

Thank you for sharing.  

八年前见番旧日的生意partner, 当时十年没见面, 他的大女儿已经读完Harvard, Law, 在New York Wall Street 打工, 细仔读紧MIT Computing Science.

分别时语重心长的跟我说, 请不要干涉孩子的功课和志向, 中学时期尽量留孩子在身旁.

我见过的是多管多铺排的是叻少少, 少管少计算的是叻到爆灯. 管或是不管, 自己選吧!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8 17:22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中學時盡量留在身邊
.……………………

非常同意,仔女在留在身邊呵護和教養,感情才會深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8 17:28     標題: 回覆:JustAParent 的帖子

當年CP都有提醒我們,這三點我們都明白,所以沒有太大問題。

最弊是識 d 唔識 d!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8 17:30     標題: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4-2-18+12:25+哈哈

原帖由 tcmsung 於 14-02-18 發表
你又是對號入座, 又是自嘲咗先, 服咗你.
通常我不會對號入座,只是說説笑,輕鬆吓!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9 00:41

annie40 發表於 14-2-18 17:10
Thank you for sharing.  

八年前见番旧日的生意partner, 当时十年没见面, 他的大女儿已经读完Harvard, La ...
分别时语重心长的跟我说, 请不要干涉孩子的功课和志向, 中学时期尽量留孩子在身旁.

我见过的是多管多铺排的是叻少少, 少管少计算的是叻到爆灯. 管或是不管, 自己選吧!

Xxxxx


好有智慧咁。有為與無為之間如何是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9 01:09

小提琴家的夢想,是 Venessa 的夢定係她媽媽的夢?

我識一位舊同事,和媽媽關係麻麻,她說主要因為由細到大她媽媽迫她練琴,日積月累下損害感情也不知。她考獲八級後,任務已完成後便十幾二十年無彈琴。天才培養不成,關係也輸掉,全部是輸家。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9 01:27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4-2-19 01:29 編輯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size=15.454545021057129px]
[size=15.454545021057129px]

[size=15.454545021057129px]有為與無為之間如何是好?
[size=15.454545021057129px]

[size=15.454545021057129px]******
[size=15.454545021057129px]

[size=15.454545021057129px]Both can work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9 01:3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兩者在不同成長階段及不同處境都用過,我的感覺是 Follow your heart .....
If you love him unconditionally, you know what to do .....

作者: chunyatmama    時間: 14-2-19 09:45

ANChan59 發表於 14-2-19 01:32
回覆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兩者在不同成長階段及不同處境都用過,我的感覺是 Follow your heart .....

Sounded easy but its not easy.  The strike a balance is a matter of wisdom.  As a mom, I tend to help or control.  For my hubby, he tends to let go.  Haha...  Yet, we can always accept the others.
作者: chunyatmama    時間: 14-2-19 09:47

I am so glad that my children are not particularly smart.  I am afraid if they are really genis, I do not how to handle them.  Being a lazy mom, I don't want to be too busy to run around my kids.  

I just want them to be average but with high EQ.  No matter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high EQ will benefit to them among all the strength he/she can hav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9 10:39

chunyatmama 發表於 14-2-19 09:45
Sounded easy but its not easy.  The strike a balance is a matter of wisdom.  As a mom, I tend to he ...
有只是唔Buy 一招了!
作者: ABC-DAD    時間: 14-2-19 11:25

They're who they're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9 13:36

好有智慧咁。有為與無為之間如何是好?
******       ****
我系师奶, 智慧个大头鬼!  重复人家的话又似乎有点明白的, 是因为我个女已经十六岁以上, (女儿比较早熟, 其他人可能要等多几年), 现在的無為是有点被迫出来的, 是無能為力的無為也!! 你们孩子还细, 就算有个性, 还是要依赖父母的, 你们当然要有為............只是有為之中, 要重点注意力度和方向.

例如你觉得Debate很有用处, 很想女儿参加, 女儿却老是参加各类运动(一星期五天), 老爸愈想愈是不对劲啊! 那应该是有為还是無為好???

我的惯性行为是这样的:
1) 开始时向阿女大力推销'Debate Club', 又大罗大鼓的大赞名人是辩论天才,
中学孩子好容易看穿妈妈的心意, 一般会say NO. 证明自己有主见. 好! 阿妈要收声.
2) 由得佢玩足五天运动, 然后细心观察她的喜爱, 和玩得最叻的, 跟手去借一大堆有关如何进步的体育爱好书给她, 百分百会看的, 再上网找来正规的athlete clubs. 怂恿她参加,
3) 只要是孩子的喜好, 而不会有伤害的活动, 就让她们自己拿主意  那管这些並不是家长认为最是应该做的.最重要的学习.
4) 依然留意学校的debate club, 原来经常拿奖, 意即内有高人, 继续游说孩子考虑参加,.....如果那Debate Club没甚么看头, 不去比去节省时间.
5) 把孩子送进好学校, 成绩是中等, 已经不用太担心.
6) 运动,音乐,美术,艺术 如果玩得有水平, 间接在群体内已学会不少leaderships, compromise, organized skills.  time management, 还要去Debate Club 干 吗?
7) 孩子有话时权又有得玩, 必然开心, 少病痛, 精神爽利, 读书生活同样进步.

总结是这里没有無為的家长, 有的是'非常有为'而假扮無為而已.....因此请继续发功! (发功不要着迹).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9 14:04

星期天跑了五小时马拉松, 简直是很老亲的自虐行为, 最后10KM 是挨回来的. ( 我那跑组的看来全部都是这点心情), 是自己主动报名, 没得怨天尤人!

昨日去了行山一转, 今早去gym, 意料之外是有力有劲得多, 下次可以跑100K, (发梦)!

有些事必需在坚忍过后, 才会有所得着的. 跳过便是大进步, 今天孩子的選择, 或对或错, 跌到和伤痛是意料之内, 痛过了便更容易成就来临的挑战.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4-2-19 14:25

annie40 發表於 14-2-17 15:46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讲开tennis, 有机会可以看OPEN by Andrew Agassi,

同意. 唔好讚太多, 未富先驕確實出事.
但又發現唔太讚又會令佢缺乏自信....

要取個平衡...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4-2-19 14:45

pamelaywy 發表於 14-2-18 00:02
看到此topic, 自己感受也深. 其實很多時, 並不是父母本身想做虎爸虎媽, 往往卻是機遇配合而成, 令旁人覺得 ...
"旁人指指點點的確很易, 但箇中的難處, 並不是外人認為一面倒父母要威要沾沾自喜

他們本身沒有那份興趣, 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有些東西, 不是虎與迫就可以做到的. 但去到某些樽頸位, 做父母的, 不虎不要求的話, 很多付出就變得白費.....( 同意有時候要在後面幫他們推一把才能越過樽頸位)
沒經過的人, 是不會明白"

就是這樣. 說得太好了. 你說的我心同感受.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9 14:51

我都係網球迷,有時幻想女贏法國公開賽,用完美法文致辭感謝audience。老公覺得我over咗,但人類進步就係由大想頭和超努力而來的。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9 15:21

回覆 Jane1983 的帖子

我也是发梦一族,是十分高超的享受! 记得顺便发埋阿女用流利法文多谢阿妈多年的无限支持!!!!!荣耀归于妈妈, 哈利路亚!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4-2-19 15:25

回覆 annie40 的帖子

發吓夢,自己開心又吾傷害人,真是一流!
如果亞女咁講,我一定喊到變豬頭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9 15:26

回覆 四隻貓 的帖子

唔多到位的, 我会大赞, 已经好鬼唔差的, 我会忍口, 甚至收收埋埋唔比佢知佢有极大天份,反正外边肯定已经有人表扬, 少我一个唔多觉!

作者: DCMaMe    時間: 14-2-19 18:11

好讚同和多謝幾位BK前輩的意見。

的確 "旁人指指點點的確很易, 但箇中的難處, 並不是外人認為一面倒父母要威要沾沾自喜

他們本身沒有那份興趣, 根本不會走到這一步, 有些東西, 不是虎與迫就可以做到的. ( 同意有時候要在後面幫他們推一把才能越過樽頸位),沒經過的人, 是不會明白"

只要Feed for their needs,No less and No more 最好。但知易行難,有時會有點迷茫。相信學習是緣於興趣,有趣的事會不停去做,有壓力的,打從心開始已經想去避,又怎會學得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9 21:51

annie40 發表於 14-2-19 13:36
好有智慧咁。有為與無為之間如何是好?
******       ****
我系师奶, 智慧个大头鬼!  重复人家的话又似乎有 ...
我的想法和你的很相近。
她不是對debate 全無興趣,試過有份功課係 debate 形式,她「玩」得好開心。但她入選了三種運動的校隊,要 drop 一樣運動,debate 自然排到好後。呀女真係周身引。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9 21:53

四隻貓 發表於 14-2-19 14:25
同意. 唔好讚太多, 未富先驕確實出事.
但又發現唔太讚又會令佢缺乏自信....
我認為關鍵係:真係叻,或好努力,咪讚囉,無諗係多定少。
作者: musickwong    時間: 14-2-20 00:38     標題: 引用:我都係網球迷,有時幻想女贏法國公開賽,用

原帖由 Jane1983 於 14-02-19 發表
我都係網球迷,有時幻想女贏法國公開賽,用完美法文致辭感謝audience。老公覺得我over咗,但人類進步就係由 ...
好正喎! Cannot agree more ! 由bb 一出細開始, 邊個父母唔想自己細路脫穎而出, 你見bb爬行大賽啲爸爸媽咪咁肉緊就知啦!




作者: Christi    時間: 14-2-20 02:50     標題: 回覆:四隻貓 的帖子

同意,關鍵是點取平衡。
我成日覺得,為人父母,特別是初為人父母,就同自己生嗰件bb一樣,(對育兒)白紙一張,都一樣要不停咁學。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20 12:43

正在看天俞推荐的好书, 中国英才家庭做, 有如下的内容, 值得回味, 亦是我劝家长切忌忌紧紧插手的原因:

教育就是这么神奇,最怕功利性的追求。

跳蚤的跳跃高度可以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然而,把杯子底朝上地扣在跳蚤上,一段时间后,即使没有杯子的阻挡,屡屡碰壁后的跳蚤再也跳不高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天天读课本,重复做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设限”,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往后越没有竞争力。这是我当教师、做家长这么多年的经验。为什么还有家长硬逼孩子大量做作业?因为他过分关注孩子某一次在班里的排名、总分。数学满分100分,这次孩子考了90分,坏了,数学出状况了。家长于是拼命让孩子把课本上的这些题,做来做去。结果孩子的智商、思维永远也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变得越来越平庸。为了10分的差距,逼着孩子成天把那些中低档次的内容倒来倒去,这不是扼杀青少年思维的天性吗?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20 15:02

有既~~天資好,教得事半功倍。庸才,事倍功半。
****     *****    ****
天資好,教得事半功倍。- 可惜未必肯老实的学, 像黄蓉
庸才,事倍功半。 - 教到想发癫, 肯学,死做, 像郭靖 .

身边常见这类孩子. :
因为教的選择放弃退缩, 郭靖便是永远的庸才, 成就了庸才就是庸才的人板
因为学得极容易, 黄蓉总是想着走堂,  最终得一身花巧, 内力欠奉!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