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公費留學(左丁山)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4-1-30 22:35     標題: 公費留學(左丁山)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1-30 22:38 編輯

2014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有幾長嘅篇幅講教育,其中第96.4段係咁講嘅:

「推行一項新的獎學金計劃,資助每屆最多100名傑出學生在香港境外升讀知名大學,以培育更多元化的頂尖人才,推動香港的發展。除一律獲發每年最高可達25萬元的獎學金外,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可另獲每年不超過20萬元的補助金。計劃將惠及三屆學生,然後再檢討成效。」

講到獎學金,計吓數先,每屆一百個獎學金,每個係25萬元,即係2,500萬元,若加上20萬元補助金,總數係4,500萬元,三屆總數最高額可達一億三千五百萬元,最少都要七千五百萬元,共培養三百名尖子學生。

何謂傑出學生,香港早有約定俗成,就係考文憑試有七至八科5**嘅學生,每年當然唔夠100名,就係成績當係最top嗰100位啦,呢100名最頂尖學生,其實去世界任何著名大學都得,仲有九成機會攞到獎學金㖭,唔需要香港納稅人俾錢。何謂「知名大學」呢?當然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牛津、劍橋嗰類,全球最top嗰二十五間,全在美國英國,香港尖子入呢啲大學,無甚難度。但點解要公費留學呀?此乃中國人自清末以來之崇洋心態,清代已有留學生(容閎係第一位),民國時期亦有,總之未吃過洋水,就唔係真正精英,現今特區政府仍然相信呢套,梁振英曾留學英國,曾俊華係MIT哈佛,陳家強係芝加哥大學,林鄭月娥及各高官都送子女往英美,呢個政府用公帑送頂尖學生去英美,係一百年前舊橋而已。

不過以前好多公費生學成回國,對中國貢獻極大,未來領公帑獎學金往英美讀書,會否如此?「培育多元化頂尖人才」喎,何謂多元化?讀太空天文學呀?核能科學呀?香港何來有呢類工作職位?恒生銀行其實早已有獎學金送尖子往哈佛、普林斯頓及其他名校,有啲真係讀完回港,發覺學無所用嘅大有人在。最開心嘅就係高盛、大摩呢類投資銀行,呢啲投行最鍾意請名校尖子畢業生,讀理科工程最好,不少工程系畢業生回港後就係加入銀行工作嘅。政府嘅尖子獎學金計劃實施後,啲畢業生回港應有絕大部份人受銀彈誘惑,加入金融界,特別係美資投行,或者還未畢業,已被華爾街請咗一大半。左丁山幾敢肯定,呢個公費留學計劃,最後係為美國公司培養人才而已!                                                                                                                                                                                                                                                                                                                                                                                           
左丁山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1-31 00:42

我都好肯定 ..... 只是部份家長太一廂情願!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1-31 10:16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我們要一班有遠見的人带領香港!過去數年派了200億,有什麼作用?旅行、買新手機……!區區1億元,就斤斤計較!像人,只看到别人缺點就下結論,全面?80年代,外國回流到中國只是極少數,但他們带領中國發展至今!鄧小平認為,1000人去外,一個回中國已足夠!另外,金融不是產業,不要先進知識!看美國,金融救了美國一命,避免了世界大衰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1-31 12:31     標題: 回覆:skkeung 的帖子

祝你,事事如意,學業進步,高瞻遠矚。

恭喜恭喜!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1-31 14:40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閣下應是有識之士,很多下屬但沒人說逆話!這裹不同,任何意見也可提出!小弟學歷不高,但眼見香港沈輪,空悲切!在位者,仍那麼短視,痛心而矣!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03:19     標題: 引用:閣下應是有識之士,很多下屬但沒人說逆話!

原帖由 skkeung 於 14-01-31 發表
閣下應是有識之士,很多下屬但沒人說逆話!這裹不同,任何意見也可提出!小弟學歷不高,但眼見香港沈輪,空 ...
我看不到這裡有人不容許另類意見,只是你的意見別人沒有共鳴吧了。不同意,不等如短視吧。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 08:27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在此平台,公平及平等!别人的話,自己不應受影響!别人說得對,自己得益!别人错,一笑置之!這裏應容納不同聲音!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09:40     標題: 引用:在此平台,公平及平等!别人的話,自己不應

原帖由 skkeung 於 14-02-01 發表
在此平台,公平及平等!别人的話,自己不應受影響!别人說得對,自己得益!别人错,一笑置之!這裏應容納不 ...
對極,正如你要容納別人對你的批評,尊重別人選擇不回應你的權利。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 10:02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kkeung+於+14-02-01+發表在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4-02-01 發表
對極,正如你要容納別人對你的批評,尊重別人選擇不回應你的權利。
同意!你誤解了,整個社會在補習、名校、成績主宰的氣氛,實是可悲!但德、智、體、羣、美巳是落後!悲嘆而矣,沒有要求回應!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0:05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hadeslayer+於+14-02-01+發

原帖由 skkeung 於 14-02-01 發表
同意!你誤解了,整個社會在補習、名校、成績主宰的氣氛,實是可悲!但德、智、體、羣、美巳是落後!悲嘆而 ...
教育確有不足地方,但你甚麼99%, 甚麼短視,都是偏頗之說。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 10:13

套用ABCDad名句;過年啦,大家開開心心嘛!
(可能錯記原文,勿怪!)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 10:14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kkeung+於+14-02-01+發表同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4-02-01 發表
教育確有不足地方,但你甚麼99%, 甚麼短視,都是偏頗之說。
可能誇了一點,身邊所見,道德已息微!看看,身邊的年青人,就看到!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1 10:18

只要香港有類似EK家長存在,教育不會沉淪的,我們和孩子所努力的就是一種movement.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 11:38

skkeung 發表於 14-2-1 10:14
可能誇了一點,身邊所見,道德已息微!看看,身邊的年青人,就看到!



  ...
你遇人不淑,不要當我們也一樣!
羣我們這班EK家長多些,你會改觀。

有時候,爬爬舊文,對批評你的網友立場,經驗,分享多些瞭解,才作評論,指正,建議。

事無大小,上綱上線,樣樣都是別人錯,你啱晒,何來討論空間,唔回你都要好有修養。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1 12: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5:14     標題: 引用:套用ABCDad名句;過年啦,大家開開心心嘛!

原帖由 annie40 於 14-02-01 發表
套用ABCDad名句;過年啦,大家開開心心嘛!
(可能錯記原文,勿怪!)
對對,新年流流,正面一點。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5:31     標題: 引用:回覆+elbar+的帖子 我贊成設立補助金幫助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1 發表
回覆 elbar 的帖子
中產家庭比得起留學,也原氣大傷。何謂比得起?十分一家庭資金可留學?稅又比得多,

其實政府扶貧,都是從基本生活需要下手。如果留學也只留給基層,小心資源傾斜得太過份,減低努力工作的誘因。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1 16: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1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 17:05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大原則同意,而不是什麽浪費公帑!




作者: HKUBB    時間: 14-2-1 17: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UBB    時間: 14-2-1 17: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 18:52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4-2-1+15:31+中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1 發表
補充一點,這計劃不是扶貧,但若不考慮尖子家庭經濟能力而發放獎學金,那便是浪費公帑,反而若能幫助有經濟 ...
大原則是小事,沒有爭拗。

如何界定經濟困難?是否要回香港工作,才是討論重點。

要入息審查嗎?審查又話歧視,不審查跟其他獎學金沒有太大分別,加大其他獎學金數目就好簡單,不過,不能達成區長的真正目的。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8:52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4-2-1+10:05+教

原帖由 HKUBB 於 14-02-01 發表
偏頗又如何,他/她也有權說偏頗的觀點,也沒有逼其他人認同。
偏頗也可以說,我是說他的話偏頗,別人不同意,不回應,是正常。他卻三番四次說甚麼別人不接納各種意見,正正是自相矛盾。為何他不接納別人不同意他的意見呢?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8:58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Amom1972+於+14-02-01+發表補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4-02-01 發表
大原則是小事,沒有爭拗。

如何界定經濟困難?是否要回香港工作,才是討論重點。
不要回港工作,我接受不了。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1 19: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1 19:53

Amom1972 發表於 14-2-1 19:46
如何定經濟困難是技術细則,定有辨法定出較可接受的標準。

我不贊成一定要回港工作,那會窒礙那些有潛質 ...
常言教育不是支出,是投資。用公帑資助不回港工作的尖子,是甚樣的投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 20:15

回覆 HKUBB 的帖子

HKUBB  真搞笑,要審查入息點算是歧視,難道審查綜援申請者就是歧視窮人!  發表於 31 秒前

*******


遲d 咪知囉!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1 20: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 20:43

Higher Education : a good long-term investment from OECD

Higher education: a good long-term investment?
by J.D. LaRock
Senior Analyst, Innovation and Measuring Progress Division,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As any student can attest, pursuing a higher education requires an investment in time, effort – and in a number of OECD countries, significant financial resources.  But the economic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go beyond tuition fees.  Because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tend to have higher earnings, they’re likely to pay more in income taxes and social welfare contributions.  There’s also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foregone earnings when people enter university instead of the labour market.

Given these long-term economic costs, do the long-term economic benefits of having a higher education make it worthwhile?  As the latest issue of the OECD’s brief series Education Indicators in Focus details, analyses based on the most recent year of available data – 2007 for most countries – suggest that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is very good.

For example, the long-term economic advantage of having a tertiary degree instead of an upper secondary degree, minus the associated costs, is over USD 175 000 for a man and just over USD 110 000 for a woman, on average across OECD countries. The payoff is particularly strong for men in Italy, Korea, Portugal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obtaining a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generates a long-term benefit of more than  USD 300 000 for the average man, compared to a man with an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only.

Meanwhile, the advantage for women is strongest in Ireland, Korea, Portugal, Sloveni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having a tertiary education yields an average long-term benefit of USD 150 000 or more, compared to a woman with an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s the chart above shows, OECD analyses also find that the long-term payoff on the amount of taxpayer funds used to support people in higher education generates a strong return.  Taxpayer costs include funds used to lower the direct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ndividuals, as well as support for grant and loan programs.  They also include indirect costs, such as foregone tax revenues and soc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government while people are in university.

On average, OECD countries directly invest more than USD 30 000 in public sector funds to support an individual pursuing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ey’ll recoup this investment – and then some – through greater tax revenues from these higher-educated people, as well as savings from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transfers these people typically receive.

On average, OECD countries will receive a net return of USD 91 000 on the public costs to support a man in tertiary education –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e amount of the public investment. In Belgium, Germany, Hungary, Sloven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return is especially high, topping USD 150 000.  The net return on the public costs to support a woman in higher education is somewhat lower – USD 55 000, on average – but are still positive in almost every OECD country.

Of course, the fallout from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will likely change this cost-benefit equation – but whether it will make it better or worse overall is unclear. For example, the higher unemployment rates spurred by the crisis are likely to have reduce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foregoing work in order to attend university.  However, they also may have reduced some of the benefits of having a higher education, because unemployment rates rose among tertiary-educated people during the crisis.

Likewise, the continued global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As the supply of highly-educated individuals grows, the relative economic benefits of having a tertiary education may go down over time.  However, if economies continue to become more knowledge-based –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highly-educated people even more –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higher education could continue to expand.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OECD’s education indicators, visit: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1: OECD Indicators www.oecd.org/edu/eag2011
On the OECD’s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s (INES) programme, visit:
INES Programme overview brochure
See also: IMHE General Conference 2012 "Attaining and Sustaining Mass Higher Education", Paris, 17-19 September 2012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1 22:03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4-2-1+19:53+常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1 發表
我從不認為教育支出是投資,教育就是教育,給予百個有經濟困難的尖子一個難得的學習經驗,是给予值得讚賞 ...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2 01:08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4-2-2 01:10 編輯
Amom1972 發表於 14-2-1 20:31
我從不認為教育支出是投資,教育就是教育,給予百個有經濟困難的尖子一個難得的學習經驗,是给予值得讚賞 ...

設立助學金的原意為何?聽政府説,是培養多點有國際視野之尖子貢獻香港。不要求留港發展,如何貢獻香港?

普及大學教育不同,本地大學係社會共識,是必要的。公費外國讀名大學當然好,但供一個外國讀,夠兩至三個本地資助學位。正如公費外國讀名中學也很好,每年歐美遊學兩次也很好,又例如政府派本 MacBook Air 比每位學生也很好,公費每位學生跟大師學辯論/鋼琴/小提琴也不錯。這些很好的東西在我來說是奢侈品。香港社會富裕,一些奢侈的教育開支可以討論用公帑,沒問題,例如公費外國讀名大學,但回報要定得嚴𧫴一點。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2 09:17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shadeslayer+於+14-2-2+01:10+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4-02-02 發表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4-2-2 01:10 編輯
!以閣下意見,香港就没有高錕,除立之及大量學者!雖然他們是自資到海外,但他們都是在海外工作多年才回港!在外國工作,就等如對香港没有貢獻嗎????香港没有資源,只有人才!中國及鄰國都大力投資在人才訓練,香港卻原地踏步!現在還有門户之見!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2 09:26

對我而言,教育孩子包括教育品德,學會求生知識,回報社會(算是回本,可稱為投資)減輕為父母的有形和無形負債。(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永遠的負債表)。

社會是大我,教育目的的涵蓋必然更廣泛和現實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2 09:37

當吹水不少學者怎樣怎樣,當中不少都在香港受大學教育,例如徐立之,學士,碩士都是中文大學,博士才到海外進修。再者,是自費還是獎學金都未搞清楚!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2 1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2 10:52

回覆 Amom1972 的帖子

我提供OECD的分析文章是作參考,因為我聽到不少教育投資論,未聽過教育教育論,所以上網查看,教育教育論找不到,其他教育投資論太學術性,這份最淺白,所以貼上作背境資料小作更深入討論。
因為用iPad 未貼上相關圖表,最好上網看看。

他的計算指標你可以作參考,回報及投資成本包括那些項目,希望看到你的論點。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2 11:27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4-2-2+01:08+設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2 發表
先澄清一點,我從沒有贊同或認同政府現時所説設立奬助學金之理念即目的(培養多點有國際視野之尖子貢獻香 ...
我想,討論圍繞政府提出的宗旨,及細節的意見與批評,比較有意思。

公費留學,公費遊學,等等無論錢財或性質很相似,如何無限上綱呢?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2 1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2 15:40

我自己打算供孩子海外升學,事實上亦有學位在手,但小朋友想在香港讀學士,所以留在香港讀大學。若果他願意,可以往海外讀研究院,如果是尖子,我深信他會有海外獎助學金。

至於國際視野,大部份本地大學有國際交換生計劃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部份有國際實習生計劃(Global Internship Program),如果是真正尖子(不是傳媒吹捧那些!),一定有很多機會,而且只計 GPA 成績及面試表現,不計算家庭背境。

我不知現在討論的家長,有多少對本港大學及獎助學金有實際經驗,抑或想當然!如果有經驗者,會知道我實話實說!如果單講理想主義,我投降了!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2 18: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2 18:37     標題: 引用:我自己打算供孩子海外升學,事實上亦有學位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4-02-02 發表
我自己打算供孩子海外升學,事實上亦有學位在手,但小朋友想在香港讀學士,所以留在香港讀大學。若果他願意 ...
恭喜先!但我希望香港多些從大處出發而不是吓吓從自已利益出發的精英,這才是香港之福,民族之福!孫中山先生可以過冨足的從醫生活,但他放棄家庭,生命,推翻滿清!不是要每人也這麽偉大,最少也有從社會取大利益為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2 21:56

skkeung 發表於 14-2-2 18:37
恭喜先!但我希望香港多些從大處出發而不是吓吓從自已利益出發的精英,這才是香港之福,民族之福!孫中山先 ...

唔岩我這些俗人,又短視,又無國際視野及無同情心 .......

你清高 d,你去做咪得囉 .... 示範實踐落實夢想 .... 唔好齋 Talk ... 對你及全世界有幫助。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3 10:13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不喜迎插!




作者: HKUBB    時間: 14-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3 11:25     標題: 引用:Quote:skkeung+發表於+14-2-2+18:37+恭喜先

原帖由 HKUBB 於 14-02-03 發表
佢個孩子入了港大當然值得恭喜嘅。不過,那不代表他是「從大處出發而不是吓吓從自已利益出發的精英」之一 ...
這我也見到!痛心一班高級知識份子也從自已利益出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3 12:12     標題: 回覆:HKUBB 的帖子

我知你講笑,不過咪亂估啦,大部份估錯!

小兒不是入港大。

既然他選擇本港大學,何來怕將來甚至不會發生的所謂競爭!我鼓勵他到研究院都一樣要攞獎學金,要以實力爭取。我相信校訓 - 自強不息!

我只是反對現今社會,只要撐弱勢社群,不理是非對錯,就事事順利,不是合理現象,今年施政報告是一例,HK is dying。

一直的獎學金是給尖子,有能者居之,例如當年的黃仁龍,沒有分貧貴。現在是繼關愛基金翻版,去主題公園去到厭後另一新𨠄。如果真是尖子已經取得獎學金,假如得不到,已經顯示未夠好,所以要開另一道門,降低門檻,討好基層,成立「思歪獎學金」,名留後世才是我的「陰謀論」。

Amon的觀點我沒太大評論及反駁,因為我歡迎不同觀點及學習,我列出文章只是大家用同一基礎討論,我亦歡迎他的觀點,他一面寫一面將最初教育教育論演變為你所指的教育組合論,他自己都知道難度在那裡,道理是越辯越明。雖然我有其他想法,但未成熟,遅些先寫。

在EK討論中,贏輸不是最重要,我分享自己看法,我沒有話一定對,我不回帖是有原因,有個別我不屑去回,有些我等他的反思及新觀點,有些是到飽和 (Saturation),不想再補充了!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3 12:36

記得四五年前男拔有學生在公開賽中贏得獎學金約三萬元,即時把獎金捐贈回教育基金,此乃俠義之風,社會人士應大力嘉許和推廣此等文化。

成績極好的無分階層,尖子就是尖子,可申請優秀獎,這個是榮譽。家境富有而不想浪費公眾資源的,可考慮把全部或部份獎金退回。這些是良心教育,做與不做,因人而異,無須批評。

成績好的而未至極好的申請成績優秀獎學金的,而有家境困難看,社會可另發另類獎學金供同學申請。

另一方面可提供有附帶條件(如回港服務)的獎學金,各家長學自會按自己的實際條件和需要申請之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4-2-3 12:54

認同左丁山先生所發現的中國人的崇洋心態,百多年前致今從末改變, 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喝喝洋水就不是真正精英之說。

作者: HKUBB    時間: 14-2-3 13: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4-2-3 13:23

HKUBB  優秀奬可以並存的,但金額可以是像徵式便足夠  發表於 3 分鐘前

那極優秀又極貧窮又怎麼辦?又或拿掉爸媽的退休金去念長春藤大學又點算好?又或為免中產爸爸負擔重,狀元自動放棄追求海外求學好了?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3 16:01     標題: 引用:我知你講笑,不過咪亂估啦,大部份估錯!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4-02-03 發表
我知你講笑,不過咪亂估啦,大部份估錯!

小兒不是入港大。
香港平均GDP 世界十名内,外蓄更利害!最近扶貧用了200億!每年金管局分紅给政府也有700億!你看,早上有大量長者申手向途人拿看完的報紙,只為幾元!只看到自已無得益,看不到社會的慘况!這就是我們社會的精英!悲痛!南汀格爾,曼德拉為了弱勢社群,從不看自身利益,得到世人的敬重!施政報告中,中產只是沒有得到更多而矣,為何上綱上線?




作者: Obiepapa    時間: 14-2-3 16:32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Amom1972+於+14-2-2+18:52+編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2 發表
本帖最後由 Amom1972 於 14-2-2 18:52 編輯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如果為那些有經濟問題,而又想讀名校四年學士課程的尖子提供低息貸款是否可行?




作者: Obiepapa    時間: 14-2-3 16:59     標題: 引用:HKUBB++優秀奬可以並存的,但金額可以是像

原帖由 annie40 於 14-02-03 發表
HKUBB  優秀奬可以並存的,但金額可以是像徵式便足夠  發表於 3 分鐘前

那極優秀又極貧窮又怎麼辦?又或拿 ...
極優秀又極貧窮不一定要放棄海外升學,但是道路可能會曲折一些。如果極優秀可以退而選其次,在美國一些偏遠學校還可以找到學士奬助學金的。當然外國學生神校有奬就更好,簡直是鳳毛鱗角。如果只是免學費,一星期可合法工作廿小時。圖書館理員五至八元每小時,實驗室研究員十至十五元每小時,還有三個暑期practical training,如果找到顧主(特別是銀行類)都會比正常人工的,有三千美元一個月。學生一年可有一萬二至兩萬元的額外收入,要照顧生活是無問題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3 20:59     標題: 回覆:Obiepapa 的帖子

多謝分享。

現在香港的孩子,較少這樣吃苦。勤工儉學,只是那些年的日子!




作者: chunyatmama    時間: 14-2-4 14:24

Amom1972 發表於 14-2-1 16:59
補充一點,這計劃不是扶貧,但若不考慮尖子家庭經濟能力而發放獎學金,那便是浪費公帑,反而若能幫助有經濟 ...

I would rather to have the policy set based on academic ability.  You are so right that the policy is wasting of money.  There is nothing special afterall.  As per the author above, if the kid is having good academic result, he has no problem in getting various scholarships.  The scholarship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is just nice to have.  

If financial ability of the family is a consideration, the line to be drawn is really difficult.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4-2-4 14:36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
HKUBB  去外國名大學讀書不代表就是祟洋,搞清楚先啦//

你的對, 但同時也不代表不是不崇洋, 也煩請搞清楚.......


作者: judy    時間: 14-2-4 19:11

何謂傑出學生,香港早有約定俗成,就係考文憑試有七至八科5**嘅學生,每年當然唔夠100名,就係成績當係最top嗰100位啦,呢100名最頂尖學生,其實去世界任何著名大學都得,仲有九成機會攞到獎學金㖭,唔需要香港納稅人俾錢。...左丁山幾敢肯定,呢個公費留學計劃,最後係為美國公司培養人才而已!


邊個話香港早有約定俗成,就係考文憑試有七至八科5**嘅學生先至稱為傑出學生呢?真係out到哎!依家嘅講法係: 凡係阿仔讀嘅,都係傑出學校,傑出學校出品,自然是傑出學生啦!

據我所知,公司、機構都會派人到外地受訓。而政府呢?通常會設獎學金吸引外地生。震英政府咁做,真係有創意。

不過,我又唔同意左生話呢個公費留學計劃,最後係為美國公司培養人才而已!道理簡單,人才,一向都係擇善而從啦,本地學校畢業,唔過唔識為美國公司效勞麽?只要在本港打工有前途,我唔信留學生唔回來!
作者: Bluegene    時間: 14-2-4 22:20

香樹輝篇文章好多處只是自圓其說,滿是邏輯謬誤。
尖子唔係實入到知名大學,人地都考慮申請學生各方面表現,世上唔係只有香港人申請。攞到獎學金亦未必係全額,香港政府亦可補不足之數,亦未必要發全額給富有家庭的尖子。公費留學等同崇洋?可能佢真係以為三大在大學排名榜的位置係實至名歸。咁睇法只係井底之蛙。特首高官自己及子女去外國讀書,只係佢地唔夠人爭,入唔到中大港大。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4 22:56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4-2-4 23:42 編輯
Amom1972 發表於 14-2-2 15:00
雖然我説過:「我從不認為為教育支出是投資」,但這只是從作為父母的角度說的,而不是從一個地區或國家的 ...

父母對仔女的資源投入,現代社會當然不是投資。自己唔食唔玩,借錢按樓也要供讀書。但一個政府用公帑,便要謹慎理財,不然,教育,交通,住屋,有可能愛民如子不計較嗎?

我是大致上讚成政府的獎學金的。 But we must do the best we could to ensure the money is spent to further the caus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benefiting HK by equipping elites wit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osure.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5 07:22     標題: 回覆:公費留學(左丁山)

這裏正談論獎學金給尖子與而不是综援,為何擔心濫用?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5 15: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5 16: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5 16: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4-2-5 16:42     標題: 引用:這裏正談論獎學金給尖子與而不是综援,為何

原帖由 skkeung 於 14-02-05 發表
這裏正談論獎學金給尖子與而不是综援,為何擔心濫用?
尖子,基本上世上任何地方也可立足,任何地區也歡迎。

任何公帑也要嚴謹待之,也有機會被濫用。




作者: HKUBB    時間: 14-2-5 16: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keung    時間: 14-2-5 17:05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kkeung+於+14-02-05+發表這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4-02-05 發表
尖子,基本上世上任何地方也可立足,任何地區也歡迎。

任何公帑也要嚴謹待之,也有機會被濫用。
論點薄弱!




作者: Amom1972    時間: 14-2-5 18: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other904    時間: 14-2-5 18:55

本帖最後由 mother904 於 14-2-5 18:56 編輯

錯文

作者: Bluegene    時間: 14-2-5 19:11

Amom1972 發表於 14-2-5 16:09
//特首高官自己及子女去外國讀書,只係佢地唔夠人爭,入唔到中大港大//

你這句有點偏頗。他們送子女出國讀 ...
我只是說出其中一個情況,並不是唯一,每個高官及子女都不同啦。不過肯定唔可以咁就直接話係崇洋,又或者逃避香港教育制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4-2-5 19:43

任何發言當以發言者的角度去討論,未曾聽過發言者需要列出那事物的所有角度才叫做成立,只要發言人也必須承認別的角度的存在性,才不是瞎子摸象。至於井底之蛙之說,煩請井外蛙得承認井底蛙之話,否則那井外蛙也只不過是另一個井底蛙而已。。。。

作者: HKUBB    時間: 14-2-5 19: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iepapa    時間: 14-2-9 23:07     標題: 引用:Quote:Obiepapa+發表於+14-2-3+16:32+如果

原帖由 Amom1972 於 14-02-05 發表
這是方案之一,但會赫怕部分有經濟困難的尖子及他們的父母,相信很多會情願留港升學而不想未畢業就負債纍纍 ...
如果政府可以無抵壓,免息或低息去貸款讀書,自己都無信心學成後去賺得返來,無論貧富,投資這類學生真是極大的風險。作為公費讀書政策,貸款應比奬學金更有效。由於壓力,每個更加會全力以赴,發揮小宇宙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4-2-10 09:28

開支增長拋離GDP 專家恐10年後燒儲備 曾俊華預告財案派糖縮水
2014年2月10日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將於本月26日公布財政預算案,以及「長遠財政計劃小組」的研究報告,有小組成員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港府回歸以來的經常開支累增逾90%,整體政府開支則增加126%,但同期本地生產總值只增長56.7%,擔心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政府開支持續增長,會對財政構成壓力。

據悉,小組分析,如果政府不採取財政措施處理收支,大概10年後政府便會「爆煲」出現結構性赤字,即要「燃燒」儲備以維持開支。

政府開支增126% GDP增56%

另外,財政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網誌,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政府推出多項「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應對策略,支持內部消費,提出「派糖」措施,包括公屋免租兩個月、電費津貼等,但他預告新一份預算案派糖會「縮水」,指外圍經濟漸漸穩定下來後,必須逐步取消這些措施,「從現時的情况看來,這一天應該很快出現」。

長遠財政計劃報告將發表

港府將發表長遠財政計劃小組的報告,列出人口老化對公共財政構成影響的不同假設,認為倘政府不及早採取理財措施,大概10年便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即開支長期高於收入。現時政府公共開支約為GDP的20%水平,2013/14年度預算開支為4000多億元(見圖)。

長遠財政計劃小組成員之一、稅務學會理事王銳強稱,本港目前財政情况仍處健康水平,收入與支出每年約有100億至200億元「走盞」,但他同時點出,回歸以來GDP約累積有56.7%增長,福利、教育等經常開支較1997/98年度增加了95%,增長步伐高於同期政府收入增幅。他坦言,未來經濟增長是動態的,情况未必會太差,惟勞動人口將於2018年平頂回落,或會令經濟增長放緩,若開支增幅繼續上升,開支及收入的距離將愈來愈闊。「當然仍有好多變數,例如若經濟增長增加,相信政府財政仍可維持到」,王強調政府要未雨綢繆嚴控開支,檢視成本效益。

按港府統計,2012年,65歲以上長者人口共有98萬,佔全港人口14%,政府推算到2041年,長者人數會增至256萬,佔全港人口30%。

畢馬威成員倡增收入穩定

另一小組成員、畢馬威中國稅務合伙人王尹巧儀同意,隨着戰後嬰兒踏入退休潮,「這將是香港首次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她指要為財政壓力減壓,離不開開源節流,認為需要加強財政收入的穩定。她指出,目前政府收入來源主要來自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及賣地收入,「全部也不太穩陣」。王太認為,增加收入穩定不一定要加稅「搶人錢」,但可先考慮推廣污者自付、用者自付原則,「收入不一定要增加,但要增加穩定性」。

王銳強稱,港府年前推出銷售稅諮詢一役後,港府難就增加稅種取得社會共識,但建議可引入奢侈品稅等「小型銷售稅」。

延退休難節流 倡引入高質勞動力

另一方面,王尹巧儀建議,港府可考慮鼓勵退休人士重投勞動市場,以保持勞動力,維持經濟增長。事實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調查30個富裕國家地區,發現多國會將法定退休年齡提高至66或以上(見表)。王銳強說,延長退休年齡或能稍為延遲勞動人口下降時間,但對控制政府支出幫助不太大,反建議引入高質素勞動力。

倘有相應人口政策 新力量:未必咁危

不過,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方志恒認為,港府回歸以來經常開支佔GDP的比率徘徊20%水平,本港經常開支較其他北歐福利國家開支佔逾40%GDP低。他認為,由於政府在經濟增長放緩時亦要維持開支,若單計增長幅度,開支增長幅度較GDP增長為快並不出奇。他認為,財政推算是基於多項假設,而政府亦正在做人口政策檢討,相信若港府有相應人口政策出台,「情况未必去到咁危」。

(系列一)

明報記者 梁卓怡

*******

財政紀律?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