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能力國際評估 港生遜上海 得分創新高 進步幅度輸他區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4 08:30 標題: 能力國際評估 港生遜上海 得分創新高 進步幅度輸他區
【明報專訊】測試全球65個國家及地區逾51萬名15歲學生水平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昨公布結果,香港學生的閱讀及科學能力均升至第2名,數學則保持第3位。雖然港生得分是歷年最高,但進步幅度遠遜其他地區,包括3個項目均蟬聯榜首的上海,負責研究的本港學者推斷,港生排名長遠恐墮後。
PISA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每3年舉辦一次,昨公布2012年研究結果。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去年隨機抽樣近5,000名港生接受PISA測試,評估其數學、科學及閱讀方面的能力。港生在各方面能力均居前列,數學排名第3,與上一次研究(2009年)一樣,閱讀和科學能力均排第2名,分別較上屆上升2位及1位。
尖子比例不及上海星洲台北
數學是今次研究的主要領域,對上一次同以數學為主的研究於2003年進行。研究指出,雖然港生3個項目的分數均是歷年最高,反映教育優化,但港生分數增長較其他地區少,例如台北及澳門學生數學表現均有雙位數增長,但港生僅進步6分。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何瑞珠推斷,長遠香港的排名或會墮後,建議當局正視情。
學者﹕重考試 能力高眼光淺
何又說,港生尖子比例低,僅佔12.3%,遠遜上海(30.8%)、新加坡(19%)及台北(18%)。參與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高級講師黃家樂分析,港生過分重考試成績,即使能力高,目標和眼光卻淺窄,「心中只有考試,無法多元發展」。何瑞珠亦稱,除公開試,香港各類評核如系統性評估(TSA)被誤用作判斷學校好壞,而非評估學習效能,學生則為此「操試題」,若情持續將「成為災難」,認為政府須檢討政策。
對學數焦慮感高於平均
研究又發現,港生對學習數學的焦慮感,較參與研究的其他地區學生平均值為高。何瑞珠表示,望子女成龍成鳳的「虎爸虎媽」,每每要求子女學習標準答案,容易令子女變成「讀書只為滿足父母要求」。何勸戒家長,急於求成反易令子女失去信心和學習動力,扼殺長遠發展。
此外,本港男生的數學成績明顯高於女生,女生的閱讀能力則拋離男生,何瑞珠認為源於兩性角色定型的「刻板教學」,例如把女生定性為數理能力較差,建議教師因材施教。
研究又分析不同類型學校學生的表現,發現學校的社經地位(即校內大部分學生的社經背景),對學生成績造成的影響較前縮窄,但仍然顯著。何認為,若是學費令各校社經地位有差異,當局應「掃走」有關差異。
各校差異縮 教局﹕均等優化
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則認為,按PISA數據,不能歸納出香港尖子比率偏低,他解釋,新加坡整體數學表現佳,達尖子程度的學生自然亦較香港多。他補充,PISA的研究結果只供參考,1至4位的排名時有波幅,受多重因素影響,不能以此說明某個地區的學生能力較另一地區優勝。
教育局指出,港生在PISA的表現優異,學校間的成績差異逐步縮小,反映本港基礎教育正朝優化而均等的方向發展。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4 08:31
家長愈少談論學業 子女整體表現愈佳
【明報專訊】中大香港教育研究所公布的PISA研究結果發現,數學成績最佳的學生,與家長最少談及學業;另家長愈多與子女閒談學業以外的事情,如談論時事、電影、電視節目、書刊或學校生活等,子女的整體表現愈佳。育有3名子女的沙田崇真中學校長張文偉,在子女年幼時就每日與太太分工跟子女傾談,他負責與子女討論社會時事,妻子則負責聆聽子女心事及品德培育。
校長晚飯熄電視全家傾偈
現時張校長的長女在港大讀醫科,二女在國際學校讀中六,孻子則讀中三。張校長透露,由子女小學開始,晚飯時間一定不會開電視,而會定為一家「傾偈時間」。他笑指自己是子女的「學術討論對象」,經常與兩名女兒討論新聞及時事,如佔中、居港權及同性戀議題等,「我多年來都盡量堅持每晚回家吃飯,盡量不會參與黃昏或晚上的會議」。
張校長形容其妻是子女的精神支柱,負責教導子女人生道理,及與人相處之道,並分享自己的經歷。張校長說,女兒在考試期間壓力大,會與媽媽更多傾談,「有時女兒溫書溫到晚上9時多,會叫媽媽一起到城門河河邊傾偈,傾45分鐘或一個鐘」。
張校長又說,二女性格率性而為,小時候不是很受老師歡迎,自我形象較低,但媽媽會肯定女兒的優點,如得悉女兒在校內會特意與被排斥的同學一組做報告,便稱讚她內心良善,以提升女兒自信。
作者: ha8mo 時間: 13-12-4 0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a8mo 時間: 13-12-4 09: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12-4 09:08 標題: 引用:家長愈少談論學業 子女整體表現愈佳【明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rBeast 時間: 13-12-4 09:23
「此外,學校間的成績差異逐步縮小,反映香港的基礎教育正朝優化而均等的方向發展。」
今時今日想揀間唔谷真係幾難。
作者: cow 時間: 13-12-4 09:26
家長愈少談論學業 子女整體表現愈佳
cow研究發現, 與學校社工會面愈少 學生行為愈佳
作者: skkeung 時間: 13-12-4 10:14 標題: 回覆:ha8mo 的帖子
唔明!可否詳述!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7 12:45
香港學生的閱讀、數學及科學能力在國際繼續名列前茅
教育統籌委員會及策劃分部
「2012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 )1在十二月三日發佈成績。在參與的65個國家/地區中,香港十五歲學生以母語閱讀的能力和科學能力均排名第二,數學能力則排名第三,表現優異,成績繼續在國際名列前茅。
(一) PISA 2012香港學生的整體表現
母語閱讀能力
在母語閱讀能力方面,香港的排名由PISA 2009的第四位上升至PISA 2012的第二位。香港十五歲學生在PISA 2012的平均分(545分)顯著高於歷屆PISA評估結果 [PISA 2009 (533分)、 PISA 2006 (536分)、PISA 2003 (510分)及PISA 2000+ (525分)],顯示學生的表現比在歷屆的PISA的表現有顯著的進步。
香港學生在閱讀方面持續表現優秀,相信是受惠於課程改革所推動的四大關鍵項目之一「從閱讀中學習」,促進教師(包括學校圖書館主任)適當運用閱讀策略及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能力。
數學能力
在數學能力方面,香港PISA 2009和PISA 2012的排名均保持在第三位。香港十五歲學生PISA 2012的平均分(561分)高於PISA 2009 (555分),與PISA 2006的平均分(547分)比較,有顯著的進步。
香港學生的數學能力表現優秀,相信是受惠於數學課程強調學生要透過專題習作、探究活動等,建構數學知識。數學課程的設計能促進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以及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採取正面的態度。
科學能力
在科學能力方面,香港的排名由PISA 2009的第三位上升至PISA 2012的第二位。香港十五歲學生PISA 2012的平均分(555分)高於PISA 2009的平均分(549分),與PISA 2006 (542分)、PISA 2003 ( 539分) 及PISA 2000+ ( 541分) 比較,有顯著的進步,顯示學生在評估中的表現正持續向上。
香港學生於科學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績,相信是反映了我們的科學教育課程的適切性。課程改革後的科學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課程改革所倡相關的共通能力(如明辨性思考能力、解難能力),鼓勵教師採取適當的課堂策略,讓學生透過科學探究學習,加強認識有關的科學知識和發展過程技能,並讓學生認識科學、科技、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係。
(二) 家庭因素對學生數學能力表現的影響
相對於其他的國家/地區,香港學生的表現較少受家庭社經背景(如家長的職業和教育程度)影響。整體而言,不同家庭社經背景的香港學生表現同樣優異。
研究亦發現,家長在家裏參與子女的學習,對其學習成效有正面的影響。家長愈多與子女談論社會話題(例如與子女談論時事、電影、電視節目、書刊或學校生活等),子女的能力表現愈佳。而作為學校質素評鑑者的家長,對子女就讀學校的教育質素滿意程度愈高,他們的子女表現愈佳。
(三) PISA研究結果顯示
香港的教育注重均衡,除學科知識外,亦重視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促進全人發展。香港學生在PISA這項國際研究中持續表現優異,顯示課程改革在過去十年推動學會學習、擺脫純以教科書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有助提升學習成效,再次證實香港教育朝着正確的方向邁進。
研究結果亦顯示,香港相對上能為所有學生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平等機會。這有助促進社會流動,並再次肯定香港教育制度的優越。香港獲得如此佳績,實有賴學校和老師的努力,以及各持分者對推動教育改革的支持。
改進應是無止境的,改善空間也是常有的。各國及地方亦不斷尋求突破,所以,縱然香港在PISA 2012表現良好,我們也不該自滿。建基於過往奠下的良好基礎,我們會將成功的實踐經驗加以推廣、借鏡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和繼續與各持分者(包括學校、家長、教育界)緊密合作,以期在保持香港的優勢之餘,可進一步提升香港學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完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