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不惜年付34萬鋪路爭入大學 為避文憑試 港生搶讀英國中學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2 08:30 標題: 不惜年付34萬鋪路爭入大學 為避文憑試 港生搶讀英國中學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2-2 11:27 編輯

■林諾斯因擔心文憑試準則不清,中六時赴英讀基礎課程。
香港中學文憑試兩年前取代高考,港生憂慮考試標準不清,爭相出逃,赴英升學人數由2008年約1.5萬大幅增至2011年近1.8萬,三年間增幅兩成;商業、社會科學及工程學系最吃香。部份港生更索性到當地讀中學,提早進擊英國大學學位,且選校首重排名,有排名躍升迅速的新晉大學今年吸納港生人數急升一倍。
赴英升學負擔大,學費每年加三至四成。今年英大學學費平均達1.1萬英鎊,折合港幣約14.2萬元。想搶頭啖湯則代價更高,寄宿中學平均收2.7萬英鎊,即每年要花34.5萬港元。
英國約克郡寄宿中學羅素學校(Rossall School)註冊主任Michele Metcalfe接受訪問時稱,每年收逾千份港生入學申請,以往港生大多於會考後才赴英讀預科,但近年已提早於Year9及Year10(即香港的中三及中四)赴英,相信與新學制有關,「有家長和學生反映,擔心未能掌握新學制要求」。
「公佈轉制嗰陣我讀緊小五,本身覺得冇乜嘢,仲好開心考少個試,到中四開始識驚。」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幼兒教育二年級生林諾斯,本來是首屆文憑試白老鼠,因擔心得分準則太難觸摸,中六只讀了半個學期,臨門一腳決定赴英讀基礎課程,「完全無歷史資料參考,尤其通識畀分好主觀。JUPAS(大學聯招)七萬人爭兩萬個位,話就話同高考分開計,點知係咪真?」
新學制令師生壓力爆煲
她說,新學制令師生壓力瀕臨爆煲,「個個讀到好辛苦,不停溫書,成績差咗少少即刻好緊張,試過走埋一邊喊」。不少人乾脆出國,「中學每班都走兩三個,有啲中四已經走」。
中一起入讀羅素學校的蘇博軒,同樣是被文憑試逼走。他說,當年哥哥在港考完高考後,得知即將轉制,「覺得334好唔掂」,家人遂決定送他出國。他坦言初時「唔識諗」,經常「扭計」想回港,「𠵱家讀到中七,就嚟高考,聽番香港朋友講喺香港讀書好大壓力,就覺得嚟英國係good choice」。

■廖健亨坦承選校首重排名,認為出身排名較佳學府有利事業發展。
港生對學校排名極敏感 港生在英選大學,傳統名校固然受歡迎,排名躍升迅速的後起之秀同樣搶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排名由前年全國第80名,急升至去年第45名,成功吸引95名新入學港生,比去年的45名多逾一倍。該校國際事務專員Andy Caldwell直言港生「對排名極度敏感,選校幾乎只看排名」。
末代高考生廖健亨因為大學聯招的結果不理想,而且認為「浸過鹹水會吃香啲」,故報讀考文垂大學財務及投資學系,他坦承看中其躍升快,深信出身排名較佳的學府有利將來事業發展,「舉個例,Tempo同Tango紙巾一樣賣一蚊一包,你會揀邊隻?」

英國教育博覽2014
日 期:2014年1月25至26日
時 間:下午1時至晚上7時
地 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參與院校:共92間院校
升學貼士:於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獲第3至5**級,相等於在英國高級程度會考中考獲E至A*級,分數對照制度可參考http://www.ucas.ac.uk/
。除劍橋大學外,其他大專院校可統一在UCAS管理的中央網上系統報名。
資料來源:英國文化協會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2 08:30
基層留學生盼畢業回流
■曼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在一眾富家子弟中間,出身基層單親家庭的鄭浩銘(Isaac)略顯成熟。鄭的母親做小販,年中無休,辛苦供他和哥哥出國留學。他自言不爭氣,高考失手未獲本港大學取錄,母親從沒責怪,更着他放心出國「讀好書」。他現於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讀藥劑學二年級,望將來回港執業,報答母親,「有份穩定、幾好嘅工作,等媽咪放心」。

■港生Isaac盼將來回港工作。
高考欠佳曾感迷茫
Isaac憶述,家人於會考之前已經建議他出國留學,「但我見自己喺香港仲有得讀,咪試吓讀埋去」,只可惜高考成績欠佳,最終還是跨不進大學門檻,「其實預科讀到一半嗰陣已經覺得大學同我嘅距離好遠,𠵱家諗番,更加覺得當年日日補、科科補,浪費咗屋企好多錢」。
他說,高考放榜後曾感迷茫,「係幾難過,同埋唔知可以做乜。以我理解副學士認受性唔高,亦唔係咁大機會駁番上大學,出嚟做嘢又好似太後生」。
家人建議他出國,他雖心動,但礙於高昂學費和生活費而猶豫不決,母親只說一句話:「屋企嘢唔使理咁多,讀好書就夠」,令他深受感動,決心發憤,「壓力係有,知道自己每日都燒緊銀紙,係媽咪好努力搵番嚟,自然推動到自己要更加努力」。
赴英後找到真正目標是Isaac的最大得着,「香港學生一般短期夢想就係入大學,但你問想讀邊科,其實冇乜邊個有方向」。他計劃畢業後回流香港,相信母親會感安慰。
作者: elbar 時間: 13-12-2 08:31
溫室小草信港仍有機遇
■愛德伯格女王中學
Queen Ethelburga's College
「以前係少爺仔,父母乜都幫我安排好,讀乜書、着乜衫、學乜嘢,想知自己離開屋企,可以去到幾遠。」溫室小草吳越(John),在港完成中四後赴英讀寄宿學校,初時連洗衣機也不懂用,到現在可以炒菜煮飯,自覺成長不少。他自言非含着金鎖匙出生,幼時住板間房的經歷雖模糊,卻足以讓他腳踏實地,也堅信能者必有生存空間,勉勵港人逆境求存。
John來自家庭觀念甚重的潮州家庭,自小對父母言聽計從,就連中途放棄文科轉攻理科,也為配合父母期望。他坦言曾為此感不開心,幸錯有錯着,漸漸發現化學科同樣有趣。明年將要應付高考,家人期望他攻讀藥劑學,他卻堅持修化學,算是第一次反抗,「我好清楚自己鍾意啲咩」。

■港生吳越認為能者必有生存空間。
熱愛文學盼出書
家裏負擔得起愛德伯格女王中學(Queen Ethelburga's College)每年50萬港元寄宿費,很難想像John「曾經窮過」。
John憶述,他4歲前與家人蝸居紅磡板間房,靠親戚接濟才夠錢搬到天水圍,後來父母白手興家,今擁八個物業,令他深信香港仍然充滿機遇,更躊躇滿志不靠父蔭,「爸爸成日同我講,有能力嘅人可能唔會發達,但唔會餓死;有能力再加上勤力,一定唔會兩袖清風」。
熱愛文學的他還有個心願:「我想出書」,動力源自偶像白先勇。他說,人生最勇敢的事就是寫作,因為那等如發掘自己的內心,「希望可以好似白先勇先生一樣面對自己」。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