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打印本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5 11:33     標題: 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3-11-25 11:34 編輯

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教育評議會昨提出六大訴求,建議增加資助大學學額至二萬四千個,並向清貧學生貸款,支援他們升讀內地及台灣的大學;基礎教育方面,建議提升中小學的班師比例,並因應升中適齡人口持續下跌,把「開班」進一步調低至二十人。

  本地大學資助一年級學額,多年維持一萬五千個,意味僅一成八文憑試畢業生有機會升讀資助學位。教評會提出,把資助學額增至二萬四千個,預計有機會入讀資助學位的畢業生比例增至兩成八。主席蔡國光解釋,今屆文憑試約二萬七千人考獲大學最低入學要求「三三二二二」成績,即使資助學額增加,仍不足以全數吸納,須


在外地升學,而兩岸的大學學費較低廉,建議先通過關愛基金資助基層學生升讀兩岸大學,長遠則提供學生貸款作為資助。

  基礎教育方面,教評會建議把初中及高中的班師比例劃一為一比二點三,小學則建議增至一比一點七,教師編制實施全面學位化。針對中一人口持續下跌,建議把今學年起調低至二十五人的「開班」,進一步放寬至二十人。蔡國光稱,政府早前曾諮詢教育界意見,教評會將約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期望有關建議可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落實。


2013-11-25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25 14:04     標題: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力的年青失業人士?造成更多的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學童人口持續減少已會把大學生的%增加,如再增加學額,大學生的比例很快便超過50%,社會有足夠需學位的職位提供?對大學講師,教授的需求增加,會否令高質素的分摊到不同院校而令師資也下降,令原有高質素學生得到的教學質素也被拉低?菲律賓及台灣有否因為全民大專生而變得經濟發達繁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5 17:35     標題: 回覆:frenchfries 的帖子

對你的回復好有感觸,今晚先回帖。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5 18:01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
是物以罕為貴?

//菲律賓及台灣有否因為全民大專生而變得經濟發達繁榮?//
大專生的數量與經濟發達繁榮,兩者如何有直接關係?請告知...


作者: dobbybabie    時間: 13-11-25 21:35     標題: 引用: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

原帖由 frenchfries 於 13-11-25 發表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力的年青失業人士?造成更多的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學童人口 ...
文凭量化寬鬆,會像銀纸一樣貶值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6 00:01

量提高了,值固然是會貶了,但質未必會因量的提高而下降,高等教育相對地普及一些,不是一件好事嗎? 量化寬鬆是否經濟學的東西?文憑貶值時,是否會影響社會經濟?我不懂。。。。。。。

作者: joie123    時間: 13-11-26 09:21     標題: 引用: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

原帖由 frenchfries 於 13-11-25 發表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力的年青失業人士?造成更多的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學童人口 ...
學位從來不是可量度價值,大學教育最基本是令社會質素提高,培養有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的下一代。大學學位不等同就職要求,用就業職位需求來限制學位,令社會人均素質下降,實本末倒置。增加學位,提高下一代的思考批判能力,令社會整體競爭力上升,有何不可?




作者: item    時間: 13-11-26 09:44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11-25 14:04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製造更多高學歷低能力的年青失業人士?造成更多的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學童人口 ...
Agree



作者: item    時間: 13-11-26 09:49

joie123 發表於 13-11-26 09:21
學位從來不是可量度價值,大學教育最基本是令社會質素提高,培養有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的下一代。大學學位不 ...
如果香港的學生和家長能接受大學生畢業後做售貨員、收銀、保安等工作,各安其位,當然沒有問題,但現實不是,綜緩碩士生巳是好例子。
作者: cow    時間: 13-11-26 10:34

item 發表於 13-11-26 09:49
如果香港的學生和家長能接受大學生畢業後做售貨員、收銀、保安等工作,各安其位,當然沒有問題,但現實不是 ...
跨國人事顧問公司Faro Recruitment Operation Manager Maggie 展望本港未來五至十年,高級零售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出路更廣闊,也吸引不少大學生入行。「今時今日,做Sales不再沒有出息,也不是讀不成書才投身這一行,許多國際牌子的Sales都持有大學和碩士學歷。這一行的發展空間大,表現出色的前?員工可以調至寫字樓工作,而且,在前線學到的店鋪和員工管理技巧,也可以應用於其他行業的管理層崗位上。」她建議有興趣加入業界的年輕人不妨善用暑假未雨綢繆,在名店賺取相關的工作經驗,增加畢業後的獲聘機會,當然,增值自己是少不了。

「大學生做高級Sales確實較中五、中七的畢業生優勝,晉升機會亦更快。他們只需三年便能勝任Supervisor,五年升店長;中五、中七畢業生一般要五年時間才能晉身Senior Sales或Supervisor,往後十年都是同一崗位,若再晉升店長則要考取更高學歷。市面上有很多Part-time或Distance Learning形式的課程,沒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從業員,也可報讀Marketing、Business Administration等相關資格,有助事業發展。」
http://www.jobmarket.com.hk/Resources/industry_trend_details.jsp?article_id=4772&cmpy_id=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11:13

joie123 發表於 13-11-26 09:21
學位從來不是可量度價值,大學教育最基本是令社會質素提高,培養有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的下一代。大學學位不 ...
原則上我都同意教育的意義,但可能是良好願望。不計就業情況,我只看學生教師質素是否會提升,我有疑惑,有機會到大學旁聽一下,可能有另一番感受。
自己當年只有2%入兩大,自己只能入理工,但碌下碌下都可以大學畢業及更高學歷。

分別是老馮人有我有一個學士學位,抑或自己主動提升自己能力及素質。如果是前者,我看到學位通漲多些,你我的良好願望可能是白費。如果是後者,誰也阻不了!現在太多機會了!

多口講多句,334更本是多餘,沒有能力學生讀多年高中,大學多一年讀通識及語文,主修又不夠深入,過兩年有 NSS的畢業生,看看這批精品質素,我們再深入分析,是否要多些這類學生。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6 11:33

供應少向來不是質素的保証,但量相對少時,其本身價值相對提高。。。。現在街市上的豆苗便是這個情形,又平又好吃;反而量少時,又貴又難吃。。。。。。

作者: cow    時間: 13-11-26 11:36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6 11:13
自己當年只有2%入兩大,自己只能入理工,但碌下碌下都可以大學畢業及更高學歷。

分別是老馮人有我有一個學士學位,抑或自己主動提升自己能力及素質。如果是前者,我看到學位通漲多些,你我的良好願望可能是白費。如果是後者,誰也阻不了!現在太多機會了!
ANChan兄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團. 因我認識讀TI, Poly (Higher) Dipoloma 的人, 好多後來都有學士或更高學位. 證明學位的需求不少, 但為何好多人又話學位太多. 原來是關乎得來是否費工夫.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11:44

cow 發表於 13-11-26 11:36
ANChan兄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團. 因我認識讀TI, Poly (Higher) Dipoloma 的人, 好多後來都有學士或更高學位.  ...
補充多句,因為有上望空間,所以會努力向上。還有自己是學而後知不足,都是為搵食而讀多個學位,但博士除外!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6 12:53

社會選擇精英,顧主選擇顧員,為何一定要由學位來分?我深信對大部份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大學教育是有莫大裨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13:06     標題: 回覆:shadeslayer 的帖子

但我又聽過大學平庸化,產生一批有學歷冇乜能力的所謂大學生。

有些能力的學生,在這種環境會進步抑或退步,我都想知。

都是觀點與角度,純粹分享!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26 13:2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這種環境會進步抑或退步?
****      ****     *****
十分怀疑如何教导没有合理基本功的'大学生', 大学应否考虑课程包括教'简单的grammar 练习' ,又或准备'大声公', 让教授随时开咪埃: 下面既同学唔好再食'咖哩鱼蛋' 啦!!!!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26 14:47     標題: 引用://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是物以罕為貴?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3-11-25 發表
//要令學位進一步眨值嗎?//
是物以罕為貴?
現在大部分年青人都要22-24歲才出來工作比以前足足遲了5-7年,這批人如果都是力求上進而讀書的還好,但如果是“人有我不能無“,不讀大學便連Sales的晋升機會都無而去讀大學的話,是否在浪費青春。有教師朋友便說,很多學生是在撒磨光陰等畢業,大家都非常痛苦。人的工作年月也不過30-40年,浪費了一大批最精狀的年青人的生產力,對社會經濟不是很大的損失嗎?教育雖然重要,但全民大學生對社會是否真的那麼有效益呢?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6 15:21

是數據了...增額九千就是全民了嗎?可否告訴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6 15:49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20120808+於+13-11-25+發表//

原帖由 frenchfries 於 13-11-26 發表
現在大部分年青人都要22-24歲才出來工作比以前足足遲了5-7年,這批人如果都是力求上進而讀書的還好,但如果 ...
同意一部份人來說,讀大學是浪費時間,志不在此。但香港只有18%學位,遠低於其他己發展地區。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7: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7: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7: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7: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6 18:20

街市豆苗事件提供了〔量少質高〕之非必然性的哲學性舉證.....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18: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6 19:24

菜苗尚如此,況人者之教育乎?質高非量少之果,量多非劣質之因。。。。少屬貴時多者賤,貴者非質必佳,賤者非質必劣。。。。復汝之所說,凡事皆各有其因;量少高市值,多者低。。。。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6 19:32

WKDRB 發表於 13-11-26 17:05
為甚麼要有學歷及其他資歷之分,其中一個目的就幫助顧主更有效率地揀選合適的員工。 ...
社會要先確立自己要走甚麼路,其他的,是細節技術問題。香港無天然資源,一定要食腦,高増值產業,多一點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我深信對香港發展是有益的。印像中無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是低於18%的。

不用學位來選精英,有其化方式,雖然顧主無咁方便,他們自有方法。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2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20:46

看香港大學生數目不應看18%,因為只是UGC學額數目,還有自資學位,top up學位及海外學位。因為沒有官方數字,所以較難有實數,有朋友推算約40+%。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20:48

再加上約20%大專,董伯伯的60%大專或以上資歷就大約這樣跑出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20:52

我反而有興趣知道一些邊緣學生,可能不能在香港上大學,要出國。回來跟留在香港的邊緣學生,有甚麼分別,誰優誰劣?
作者: item    時間: 13-11-26 21:05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6 20:46
看香港大學生數目不應看18%,因為只是UGC學額數目,還有自資學位,top up學位及海外學位。因為沒有官方數 ...
我認識有些父母,用200萬送了子女到一些不知名的英美澳大學,回到香港也只能做一些對學歷要求不高的工作,我又有朋友做HR,請過這些學生,貪佢地人工要求低,但朋友話佢地完全做不到一般大學畢業生應有的能力,以後不要隨便請這些不知名大學的畢業生。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21: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6 21:41

回覆 WKDRB 的帖子

所以我說出國的邊緣學生,不是往海外名牌大學的學生。
我是橙同橙比較。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22: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6 22:29

WKDRB 發表於 13-11-26 20:19
不應硬性以某比例作目標,而香港與其他地區唔同,因為香港較富裕,亦喜歡送孩子往外升學,因此大學生總數實 ...
如果真的如 AN Chan 説有共40%大學生,則數字也很好。但一些自資課程,遙距課程等,海外野雞等質數參差,正是做成大學生能力低現像。增加資助學位有助提高整體水平。
我是比較能接受大學生做 sales,admin assistant,等等。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6 22:35

WKDRB 發表於 13-11-26 22:26
同樣是邊緣學生,有出國會較冇出國的稍為有利。
而家唔知,但在 2%入大學年代,很多邊緣人出國後能讀外國很不錯的大學。當年的,不只是稍為有利。現在可能真的只是稍為有利。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2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6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26 23:53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3-11-26+22:35+

原帖由 WKDRB 於 13-11-26 發表
當年2%入大學年代(我當年F7時,目標只有千伍個港大學位),香港的大學學位的確偏少,因此,即使屬邊緣人其 ...
以15000大學學位佔18%計,現在每年的考生大約有8萬幾人。但在沒有雙非時出生率好像只有5萬多,15000到時便佔30%。加上大學學位泛濫,没讀大學便像當年没中五畢業一樣。而子女數目減少,父母便會不息一切讓子女買得一學位。如果增加大學生人數便可推動社會發展那麼簡單,政治家便太容易做了,哈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00:0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3-11-26 22:29
如果真的如 AN Chan 説有共40%大學生,則數字也很好。但一些自資課程,遙距課程等,海外野雞等質數參差,正 ...
當 18% 的最後的邊緣人,已經好難教,再差 d ,點教,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
有機會去旁聽一下,可以好驚嚇,普通 BBA, Economics and Account lectures 都要教授中文解釋,唔好講水泡科。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00:54

這超級精英制的思維,反推下去,可能正正就是構成現今家長要子女嬴在起跑線的部份主因;另人震驚的是,看似愈有教育知識的人對高等教育的普及,愈持保守態度,從難教作理據以不悦高等教育之普及。。。。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01:29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3-11-27 08:05 編輯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我補充一點,準大學生及大學生是小學及中學學制的不濟的產品。同樣預算,放在基礎教育效果希望會好 d,當然師資是大問題。

我都跟某大學的副校長講,在大學四年制加多一倍學分學中英文,我覺得浪費資源,他都同意資源應該放在中小學。

但中小學的老師的水準又是另一個 "燙手山芋”。香港教育積習多年,太千瘡百孔了。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7 02:5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知識高度澎脹,現今大學能做到只是通才教育而已。

我想香港教育不濟,就是教育主政者或部分家長的精英心態。小學生丶中學生丶大學生丶現在甚至幼稚園生都覺未達水準,要做到更好,追求更高程度水準,令學生苦不堪言。

或首先看一些數字,近年入大學率:台灣九成近十足丶韓國八成式右丶日本五成多丶美國四至六成 (但畢業不足就讀人數六成)丶中國三成丶新加坡中學時分流文工科,都有近三成。我們香港?中學生剩係睇見大學入學機會都冇哂鬥志,家長極度擔心,要由小時一直鬥到尾。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08:51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我再分折多少少,比較大學生人數多寡及比率之餘,還要看同年齡組別的失業率,及最終 Throughput 的質素,不能憑單一數字作比較及決定。
知識澎漲是另一個課題,不應節外生枝。
我就自己的經驗作些比較,在三年制課程,各大學工程學院約要學生修99個學分才可以畢業,而主修方面約佔69個學分。到四年制時,要修123個學分,而主修仍維持69個學分,多出一年及加上的24個學分,主要集中在中英語文及通識。

各本地大學工程學院,在今年要就四年制作專業評審,學生讀少一年預科,學生在數學大部份只有M1水準,物理亦讀少一年,但在大學時候沒有積極補充及補救。香港工程師學會是華盛頓公約的簽約地區,是有一定國際標準及要求,為要跟國際接軌及互認,我不會見到放水的情況會出現。在兩年前,評審其中三大的一間工程學院時,我們開始了解四年制的轉變,就收生數學及物理水準有懷疑,要大學小心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相關學科水平。教職員就UGC及管理層有怨言,根本是教育的本末倒置。

如果專業科目講通才,例如醫科,法律,建築,工程等等,Sorry我有保留。可能BBA及非專業科目及教院可以推行,而無傷大雅,不應混為一談。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0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09:42

WKDRB 發表於 13-11-27 09:38
現今大量增加大學生人數只是將以往在中學學的東西拖慢來教,留待在大學教,以遷就部分水平日益低落的學生。 ...
不爭的事實!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0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09:56

WKDRB 發表於 13-11-27 09:49
還有是靠教授們提供大量的考試貼士,那些學生才能免強過關,而教授才能保住教席。
整體的大學本科學術水平 ...
所以某些公司只是會選擇三大畢業生,還要起碼Two one。他們就是怕咗班大帝,當然他們好多申請人,可以慢慢選擇!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7 11:08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首先多謝你的分析!

//我再分折多少少,比較大學生人數多寡及比率之餘,還要看同年齡組別的失業率,及最終 Throughput 的質素,不能憑單一數字作比較及決定。//

這些數據和質素要求,不是更受經濟和社會其他因素影響嗎? 當我們單一數字相對其他太極端時,作決定時可以忽視?


//知識澎漲是另一個課題,不應節外生枝。//

大學不是傳授知識的地方? 息息相關,量大當然質減,怎算節外生枝?


//我就自己的經驗作些比較,在三年制課程,各大學工程學院約要學生修99個學分才可以畢業,而主修方面約佔69個學分。到四年制時,要修123個學分,而主修仍維持69個學分,多出一年及加上的24個學分,主要集中在中英語文及通識。//

這是大學課程編制問題,學生人數是主要影響? 又學生語文受到評擊,如何解決?


//各本地大學工程學院,在今年要就四年制作專業評審,學生讀少一年預科,學生在數學大部份只有M1水準,物理亦讀少一年,但在大學時候沒有積極補充及補救。香港工程師學會是華盛頓公約的簽約地區,是有一定國際標準及要求,為要跟國際接軌及互認,我不會見到放水的情況會出現。在兩年前,評審其中三大的一間工程學院時,我們開始了解四年制的轉變,就收生數學及物理水準有懷疑,要大學小心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相關學科水平。教職員就UGC及管理層有怨言,根本是教育的本末倒置。//

如果不達國際標準,教與學的都有責任改進。易入難出,難入難出,教好「學生」,教「好學生」,就是香港和其他先進國近年來教育相異之處!


//如果專業科目講通才,例如醫科,法律,建築,工程等等,Sorry我有保留。可能BBA及非專業科目及教院可以推行,而無傷大雅,不應混為一談。//

專業多尖子,也有嚴格專業考核標準。不過大學只是培養精英的地方? 社會只需精英,方便大商家僱主。不要通才,忽視其他社會行業需要?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1:15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我只提供多些資料及事實,我沒有所有答案。
本港教育千瘡百孔,非不才所能力挽狂瀾,留番你嚟!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11:48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否某大學之校訓及理念?是否應該以市場工作崗位數量之多寡來決定大學入學額?大學教育是否需要保證畢業生有工作?這些是否主導教育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7 11:51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你看我多年以來,發文數量,就知我力有不逮,怎敢說到力輓狂瀾。

我只是常指出理想和現實的分野。 我們處於歷史上最快速和劇變時代,教育和生於上一代的教育主政者,根本追不上轉變步伐,只有盡力而為。 你看不少家長在育兒丶教育丶語文,發表不少高論,現在各樣狀況又如何? 千瘡百孔,如放下更高理想,看在學子女的現實狀況和環境,平常心底下,比對外地,又不如想象的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2:03     標題: 回覆:囝囝爸 的帖子

唉,都好無奈,只可以在能力範圍內略盡本份。

我都同意理想及現實的落差頗大,自己盡力明白遊戲規則,多手準備,面對現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2:09     標題: 引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否某大學之校訓及理

原帖由 20120808 於 13-11-27 發表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否某大學之校訓及理念?是否應該以市場工作崗位數量之多寡來決定大學入學額?大學教 ...
你條問題等港大發言人答你,我不能代表港大,而且我本人未能高攀港大。

實際些,請教有甚麼具體建議呢?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13:06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7 12:09
你條問題等港大發言人答你,我不能代表港大,而且我本人未能高攀港大。

實際些,請教有甚麼具體建議呢?

不敢, 如閣下上代精英者尚未能建議, 遑論愚者如我等, 我只懂以最高原則出發, 站在高崗上, 放己以不敗之地罷了, 只聞有人認為高等教育普及會對頂尖精英者不公平時,感到極度失望....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3:39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只聞有人認為高等教育普及會對頂尖精英者不公平時,感到極度失望....

********


哈哈,我不會對號入座。


精英者是不受太大影響,我估唔會走晒去讀水泡科。


只是 33222 根本為數不少讀不了大學課程,看看副學士。為了滿足家長及學生 "畢到業" 的合理期望,唯一做法是降低學術水平,開多些 BBA 或其他不受專業監督的課程。最後質素被質疑 .... 兼欠落一大筆債。如果家長及學生一意孤行,我只可以尊重他們的選擇。


有不少學生較適合職業訓練,HD >> AD,讀完學歷受承認,又可以讀 Top up degree。而且雇主亦較接受他們的能力。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14:09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現實就是現實,是不能反對的,但是若思維方面,太過受現實的左右而導致大原則方向發生偏差時,最高原則的偏差就是做成現實偏差的源頭,相信這時就是反思的時候,否則如以石綑腳,難以成行;資源是推動政策的硬件,政策才是軟件,官僚們或總喜以資源問題作借口,說難以推動政策等,是軟硬不分.

現在提倡的增加大學額,都只是有限度的,不是全民吧....

教育是人民良好素質的保證,文化的延續....這些不死的句子,就讓給我說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4:24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我尊重不同意見。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14: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15: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15: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5:22

WKDRB 發表於 13-11-27 15:10
減少大學生人數,將多出的資源用來加強中小學之基礎教育,尤其是語文培訓,那才是整體香港教育之路。 ...
不要誤會,我只是將與其增加大學學位的資源,投放在中小學的基礎語文教育,或師資培訓。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15: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15: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5:51

回覆 WKDRB 的帖子

我都問過 d 教授,點解唔寫明 M2,他們說管理層驚收唔到生要殺科,重有Big 3 都唔堅持,其他院校點敢改,唯有隱隱悔悔寫 M1/M2 優先。今年科大 Engineering & Science 終於將 M1 / M2 獨立成科,希望保持水準,其他大學相繼跟隨。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7 17:24

回覆 WKDRB 的帖子

//我認識不少香港本地大學的工程係學生,竟然發覺很多根本在中學時沒有修讀Pure Maths,有些連Additoonal Maths都沒有修讀,但卻也被工學院接收,原因就是學位數量澎漲,而近年工科不吃香,因此難以收到足夠合資格的學生。這類學生,根本是絕對不可能讀到當年2%入學率時,在工學院必修的Engineering Maths,我很奇怪他,們如何能讀工科。原來就是將貨就價,將大學工學院的課程盡量淺易化,以遷就大批不合資格的學生。這樣的所謂「高等」教育,有甚麼益處?//

結果是否不能補救,不達標,不能畢業? 能畢業的濫竽充數者,是否失業而終,業界如何對待,受業者有否導致豆腐渣工程,危害公眾? 是否由「高等」標準去定社會需求,或由社會需求去訂相應標準? 2% 入學率,造就一少撮灸手可熱的精英,更多不能上進被迫平庸之輩,教育懸殊,兩面極端,無中庸之道,可以嗎,是社會之福?

他國皆醉我獨醒,又是一個背馳典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7:57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因為我們不理你邊間畢業,都有一定標準,所以合格率偏低,比醫生專業試好 dd。Professional Assessment 淨係 睇Essay and Interview,正正就是 IELTS 及 HKDSE 最低分果兩瓣。
好似細路唔得,等小學教:小學唔得,等中學教;中學唔得,等大學教;大學唔得,等社會大學教。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7 18:23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慶幸仲有咁嚴格關卡,如教與學不提升水準,後果其自負。 咁醫生培養花費最大,是否以合格率減收生人數?

現在風氣就是幼稚園要得丶小學要得、中學要得,學校丶家長和學生疲不能興,幾乎滿瀉,太想得而未必得。到大學入學都唔得,咁唔收得或唔教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18:29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Sorry 我可能請得唔清楚,是海外回來的醫生專業試,本港合格率高。
算啦,你曲解我的意思,失賠啦!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19:42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著重的絕不是單指學術之道,慎獨也不是指知識界人仕獨善其身,尋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相對上的比較平衡而已,而不是高等教育全面地普及化。。。。從未敢說—些太絕對的說話。。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7 19:46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7 15:22
不要誤會,我只是將與其增加大學學位的資源,投放在中小學的基礎語文教育,或師資培訓。 ...
PISA 國際考試,十五歲的香港學生名列前矛,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小學教育太差呢?咁究竟差在那裡?
PS : 除了英文,普遍真的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20:2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3-11-27 19:46
PISA 國際考試,十五歲的香港學生名列前矛,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小學教育太差呢?咁究竟差在那裡?
PS : 除了 ...
PISA 考乜 .... 閱讀理解 ....... 聽讀寫講 ......

香港學生最強是閱讀理解及聆聽,最弱是寫講,如果 PISA 只考閱讀理解,咪高分 Law!


但雇主、教授及客戶睇重邊瓣多 D 呢?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20:37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is a worldwide study b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in member and non-member nations of 15-year-old school pupils' scholastic performance on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reading. I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2000 and then repeated every three years. It is done with view to improving education policies and outcomes. The data has increasingly been used both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quality on incomes and growth and for understanding what causes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across nations.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1-27 20:37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3-11-27 20:38 編輯

做香港學生真慘,讀書所付出的時間、心血均是世界前列。到高中畢業時,除了最好成績的頭18%外,全部都被介定為沒有潛質讀大學的學生。但事實上,這些在香港「讀書不成」的,到幾乎任何一個上了軌道的國家,都會有一個相當部分會被認為絕對有能力讀大學。

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準看,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無資格讀大學;用上世紀抗戰時候的標準看,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力讀中學;用三千年前的標準看,貴族才有資格讀書,平民根本不應該讀書識字。〔按,抗戰時,中三水平的便被介定為知識分子。〕

大約二百年前,一個普魯士國王力排眾議,大力發展教育,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國家因為投放太多教育經費而失敗的。」

大學的功用,肯定不止於將上上之材增強為上上上之資;還會將中上的變為上上;將中人之資變為中上…….. 。

香港走向知識形經濟,低學歷的工作買少見少,需要食腦的職位會越來越多。將大量中上學生排拒於大學門外,沒有大量的大學生,肯定拖著發展步伐,而且拿綜援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2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20: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20:55

回覆 WKDRB 的帖子

That's the nutshell of education for wide spectrum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此外,我也說過大學與中學之間還有許多楷梯,例如專業文憑之類。還有的是,我絕對贊成社會提供多種途徑給之前錯過入大學而日後肯努力逹標之上進之士補讀大學學位。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7 21:00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7 20:26
PISA 考乜 .... 閱讀理解 ....... 聽讀寫講 ......

香港學生最強是閱讀理解及聆聽,最弱是寫講,如果 PISA ...
中文聽和寫應該不太差,所以死結是英文?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7 21: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21:13

WKDRB 發表於 13-11-27 20:53
你又搞錯,醫學院吃香,收得嘅都係有能力之學生,情況跟工學院完全不一様,應先理解分析才發表吧! ...
客氣 d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7 21:53     標題: 回覆: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我想,有時供求是雞同雞蛋的問題。究竟係職場上有大學職位先,地區才訓練人材?定係地區有大量學位人材,才吸引職位的産生?




作者: cow    時間: 13-11-27 22:30

shadeslayer 發表於 13-11-27 21:53
我想,有時供求是雞同雞蛋的問題。究竟係職場上有大學職位先,地區才訓練人材?定係地區有大量學位人材,才 ...
係職場上有大學職位先,地區才訓練人材。
樹藝師,獸醫,昆蟲學家,環保工程師......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7 22:36


WKDRB  問題係那些擁有學位的人,其能力是否合符那學位應有之水平  發表於 15 分鐘前

Xxxxx

也是,不然資助學位變成同野雞差不多就敝。那麼 DSE 定32222 甚至 444444 也未能真正達標?
作者: cow    時間: 13-11-27 22:48

請問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作用是甚麼?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1-27 22:57

cow 發表於 13-11-27 22:30
係職場上有大學職位先,地區才訓練人材。
樹藝師,獸醫,昆蟲學家,環保工程師......
...
如果我是投資者,行業要大量人材,我會等地區知道我等人使,才去訓練,三五七年後才有供應?我就唔會等。
作者: cow    時間: 13-11-27 23:18

係香港, 好多行業都係先引入外地培育的專才, 到本地有一定需求, 才在本地培育人才.

有人才, 無需求, 人才都變蠢才.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7 23:2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3-11-28 00:18 編輯
cow 發表於 13-11-27 22:48
請問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作用是甚麼?

香港學術評審局是根據《學術評審局條例》(第1150章)於1990年正式成立。該局於1990年代起為香港多所專上院校進行評審,這些院校包括了香港理工學院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學院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2007年10月1日《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條例》(第1150章)[1]通過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成立並取代香港學術評審局,獲教育局局長委派為資歷架構的評審當局及資歷名冊[2]管理當局。


******


大學不用學術評審,其他院校要學術評審。

(Thanks cow)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7 23:54

這邊廂或把持高度精英制,
那邊廂或痛駡贏在起跑線,
教育理念如何死也没問題,
但莫死於教育工作者之手。。。

作者: cow    時間: 13-11-27 23:55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九間大學(八大+公大+樹仁-教院)應該都不用學術評審.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8 00:15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3-11-28 00:17 編輯
cow 發表於 13-11-27 23:55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九間大學(八大+公大+樹仁-教院)應該都不用學術評審.
多謝指正。

咁先得人驚,派學謂無王管。


專業評審是最後屏障,好多學科根本務專業評審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11-28 08:55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11-28 09:08 編輯

回覆 WKDRB 的帖子

2%偏少,18%太多,是你的標準吧? 大學學位在各發達國家澎脹泛濫是事實,但我仍然認為,相對外國,香港2%不合時宜,18%不算多,其實不足18%。 當然我們有許多楷梯,只作為「自資盈利」的幾萬副學士學位,不少專業文憑,有錢的更可海外留學,令貧和富的家長所費不菲。 增加資助學位未必有相對價值,只是對多年努力的家長和學生一種舒緩,對整體教育添加學習動力和希望。 學位極度不足,中學生前路機會暗淡,band 1 生戰戰兢兢,band 2 生希望渺茫,band 3 想已早早放棄。 尖塔教育,不是賦予希望,是種死亡率高的戰場,如此環境,加多資源到中學去,樽頸不變,動力不張,無疑泥牛入海!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1-28 11:02     標題: 回覆:囝囝爸 的帖子

support!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8 13: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KDRB    時間: 13-11-28 14: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3-11-28 15:38

eviepa 發表於 13-11-27 20:37
做香港學生真慘,讀書所付出的時間、心血均是世界前列。到高中畢業時,除了最好成績的頭18%外,全部都被介定為沒有潛質讀大學的學生。但事實上,這些在香港「讀書不成」的,到幾乎任何一個上了軌道的國家,都會有一個相當部分會被認為絕對有能力讀大學。

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準看,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無資格讀大學;用上世紀抗戰時候的標準看,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力讀中學;用三千年前的標準看,貴族才有資格讀書,平民根本不應該讀書識字。〔按,抗戰時,中三水平的便被介定為知識分子。〕

//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準看,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無資格讀大學//

正是,用昔之尺度今之事,每樣事物都不在眼內了;殊不知自己當年可有稚嫩之時?高等教育之專,只是為某一專而作準備而已.....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2-18 12:37


大學有名無實 人才凋零

蘋果日報

【愚民政策】

仰光市內有多間校園遼闊的大學,但過去20多年來都沒怎樣作育英才。緬甸的大學畢業生,往往只能當個文員或售貨員。有職業學校校長狠批緬甸大學教育說:「坦白說,大學教育有名無實,學生除了獲得一張證書外,甚麼知識與技能都學不到。」

軍政府防大學生團結

「緬甸有個奇怪現象,就是老人家的英語能力一般都比年輕人高。」香港樂施會區域統籌張鳳美說,緬甸曾是英國殖民地,上一代的緬甸人,英語水平不俗,但軍政府奪權後,教育制度倒退,很多人都沒有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即使能進入大學,也很少學系選擇。

港商都頭痛,在緬甸找個合格的管理人員很難。在仰光設有三間製衣廠的寶時年董事梁寶璜指出,昔日軍政府的愚民政策,導致緬甸教育水平低迷,人才難求。記者在反對黨NLD碰見年輕義工Khine Khine Oo,她曾在市郊一所大學讀了一年便停學,政府最近宣佈復辦仰光大學多個課程,她打算重投大學生活。

仰光市內其實有多間大學,但都處於半荒廢狀態。Khine Khine指出,軍政府過往是刻意把市內大學的學位限制在非常少的名額,很多大學生都被迫要前往市郊的大學讀書,十分不便。她說,軍政府這樣做的原因是防止大學生團結起來,因為1988年全國民主運動,仰光市內的大學生是重要領袖。

私辦職業培訓中心Glory Training Centre校長Kyaw Soe Moe稱,大學畢業生若沒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只能找到低薪工作,例如一般文職人員、超市職員等,平均月入不過70至80美元,所以六、七成的大學生都會兼讀職業課程。
作者: skkeung    時間: 13-12-18 13:08     標題: 回覆: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競爭力是相對的!80年代,大學學位有多少?中國落後,香港的競爭力超強!今天,處處被中國追上!現時,還仍然討論多少大學學額!迷失的一代!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