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 ||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正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教育評議會昨提出六大訴求,建議增加資助大學學額至二萬四千個,並向清貧學生貸款,支援他們升讀內地及台灣的大學;基礎教育方面,建議提升中小學的班師比例,並因應升中適齡人口持續下跌,把「開班」進一步調低至二十人。 基礎教育方面,教評會建議把初中及高中的班師比例劃一為一比二點三,小學則建議增至一比一點七,教師編制實施全面學位化。針對中一人口持續下跌,建議把今學年起調低至二十五人的「開班」,進一步放寬至二十人。蔡國光稱,政府早前曾諮詢教育界意見,教評會將約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期望有關建議可在《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落實。 2013-11-25 | ||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6 11:13
自己當年只有2%入兩大,自己只能入理工,但碌下碌下都可以大學畢業及更高學歷。
分別是老馮人有我有一個學士學位,抑或自己主動提升自己能力及素質。如果是前者,我看到學位通漲多些,你我的良好願望可能是白費。如果是後者,誰也阻不了!現在太多機會了!
香港學術評審局是根據《學術評審局條例》(第1150章)於1990年正式成立。該局於1990年代起為香港多所專上院校進行評審,這些院校包括了香港理工學院、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及香港公開進修學院。
於2007年10月1日《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條例》(第1150章)[1]通過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成立並取代香港學術評審局,獲教育局局長委派為資歷架構的評審當局及資歷名冊[2]管理當局。
******
大學不用學術評審,其他院校要學術評審。
(Thanks cow)
eviepa 發表於 13-11-27 20:37
做香港學生真慘,讀書所付出的時間、心血均是世界前列。到高中畢業時,除了最好成績的頭18%外,全部都被介定為沒有潛質讀大學的學生。但事實上,這些在香港「讀書不成」的,到幾乎任何一個上了軌道的國家,都會有一個相當部分會被認為絕對有能力讀大學。
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準看,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無資格讀大學;用上世紀抗戰時候的標準看,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力讀中學;用三千年前的標準看,貴族才有資格讀書,平民根本不應該讀書識字。〔按,抗戰時,中三水平的便被介定為知識分子。〕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