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兩條隊競逐大學學額 衝擊考試制度公平性(社評)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11-4 08:57 標題: 兩條隊競逐大學學額 衝擊考試制度公平性(社評)
http://news.mingpao.com/20131104/mra.htm
本報記者翻查港大、中大和科大2013/14學年取錄非聯招考生的情,發現不少科系所收的比率已經超過學額兩成,特別是尖子科系(例如醫科等),非聯招考生所佔比例更高,擠壓本地課程的學生。這種情,顯示一貫以來,莘莘學子透過公平公開考試,憑成績擠進大學窄門已非唯一途徑;非聯招課程以國際文憑課程(IB)為主,若IB學生所佔學額愈來愈多,由於涉及學生經濟條件等因素,所折射出來的不公平會更突顯,勢必衝擊建基於人人平等的考試和聯招制度。港大醫學院將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讓本地課程績優生有較多入讀尖子科系的機會,這個安排值得肯定。
港大中大尖子科系
IB學生所佔比率高
以往,本港8所大學取錄非聯招考生,雖無明文規定,一般而言約八二開,即本地課程學生佔八成,非聯招考生佔兩成。即使按這個比率計算,以今年為例,文憑試考生約7.2萬人,而八大在本學年取錄了非聯招考生約1500人;當然,非聯招生主要是IB學生,還包括英國高考生及副學士學生,後兩者具體數字未知,但相信不會太多,而以IB課程教學的英基學校和國際學校學生,可以申請入讀八大者約有2000人,按表面數字計算,若他們提出申請,獲取錄機會甚高。
本學年,港大錄取了約400名非聯招考生,在不少科系佔用學額已經超過兩成,其中一些尖子科系更佔了三四成,甚至接近五成;港大享負盛名的醫科,錄取了29%非聯招學生,牙科和法律系都有30%。至於中大,未知本學年錄取了多少非聯招學生,但是在一些尖子科系,非聯招學生比率較港大更高,例如醫科佔45%、藥劑學佔35%、法律系佔36%;科大方面,環球商業管理有50%、國際科研有53%是非聯招學生。
本港莘莘學子寒窗苦讀,歷來透過中學會考、高考,現在的文憑試,披荊斬棘,爭取成為尖子,擠進大學窄門,讀醫科、法律、建築師、會計師等,畢業之後找到理想工作,改善生活,這是社會向上流動的動力;現在學生競逐大學學額,除了靠傳統公開考試證明自己之外,隨採用IB課程的教育機構愈來愈多,學生亦可申請入讀8所資助大學。所以,現在爭奪大學學額的學生,已經分為兩條隊,一條是超過7萬人的文憑試考生,一條是每年約2000人(按本學年計)的非聯招學生。
以港大為例,本學年循聯招(即參加文憑試)取錄的學生,有2239人,取錄的非聯招學生有400人,相對於兩條隊的人數規模,清楚說明本地課程學生更難擠進港大。近年,家長安排子女轉讀IB課程,視之為躋身大學尖子科系的捷徑,這種情,對於循文憑試打拼的學生,是否公平,值得當局和大學的管理人員思考。事實上,今年有逾萬名高中生放棄考文憑試,他們被形容為「跳船」,另謀出路,相信不能排除有人假道IB課程爭奪大學學額。
非聯招課程學生申請大學是否更具優勢,早有人提出討論,大學方面回應以「擇優取錄」為收生原則。即使大學管理人員不會先入為主,不會較鍾愛某一類學生,但是本地課程和IB課程,在教學方法、學業成績評核準則等方面,有根本不同,看不到怎樣可以公平合理類比,然則如何判別哪一類學生更優勝?若學業成績並不重要,以學生的面試表現來取捨,則會否囿於主觀偏好?特別是學生的家庭背景等因素會否在考慮之列?這些問題若無法合理解答,收生的公平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且增收非聯招學生,學額所餘少了,變相拉高取錄本地課程學生的成績,院系藉此提高收生標準,可以收得更多尖子;設若大學有這樣的考慮,就使人更不安了。
非聯招學生的權利,不能剝奪,不過,開辦IB課程的教育機構,收費高昂,並非一般基層家庭可以負擔,若大學收生,特別是尖子科系有較高比率非聯招學生的情,與家長的經濟財政能力有關,則學生之間起跑線的差異而出現不公平的結果,會使人十分不安。若趨勢持續下去,最壞情是大學的尖子科系更多地被非聯招學生佔據,文憑試學生更受擠壓,勢必衝擊香港的考試制度。
收IB生封頂做法
港大醫學院值得肯定
兩條隊爭奪大學學額揭示的問題,當局應該重視並研究解決辦法,在未有方案之前,港大醫學院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也即將取錄非聯招學生的上限封頂,最多只收25%,是恰當做法;雖然以兩條隊的規模,非聯招學生所佔的比例仍然偏高,但是勉強可以接受;至於其他科系,特別是中大尖子科系的非聯招學生比率更高,中大有必要回應關注和質疑,採取措施,做到本地課程學生的機會不致被過度剝削。 另外,非聯招學生所佔比例全面封頂,大學增加透明度,公布收生分數,讓學生知所選擇,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作者: elbar 時間: 13-11-4 09:09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1-4 09:20 編輯
非聯招收生佔比可達五成 文憑生讀尖子科僧多粥少
八大每年平均取錄一至兩成經非聯招申請的學生入讀資助學位,不過各學科的非聯招配額由院校自行調整,事後不會對外公布,不單缺乏透明度,而且各學科的聯招生與非聯招生比例更非常參差。本報統計港大、中大和科大共83科學位課程,發現有四成(33科)的非聯招配額佔逾兩成,除醫科外,法律、建築及環球商業等尖子學科皆取錄大批非聯招生,令文憑生所獲的聯招配額最低只餘四至五成(見表)。
循非聯招途徑入大學的包括國際文憑課程(IB)學生、英國高考生及副學士學生等,教育局資料顯示,過去3年,經聯招入讀資助學位課程的學生佔八至九成,但非聯招生並非平均分佈到不同學系,個別學系可以「擇優取錄」為由,大幅增收非聯招生,並減收文憑試學生。
除港大與中大醫學院外,港大、中大法律系的聯招生比例,分別只有70%與64%,科大環球商業管理僅一半為聯招生,而非尖子科目如中大人類學、宗教研究等,聯招生比例高達100%。
大學高層:吸轉讀IB優秀港生
有資助大學高層向本報指出,部分尖子學科減收文憑試學生,因新高中學制實施初期,不少中學生爆發「逃亡潮」,轉讀IB課程,再循非聯招入大學。校方認為,他們皆是香港學生,並在IB取得優績,不應「逆向歧視」他們,在擇優取錄的前提下,可減少聯招比例,擴大非聯招生學額,吸納優才以保證學生水平。
另一名港大消息人士指出,非聯招生也包括取錄成績優異的副學位畢業生,和在海外完成第一個學士學位後才回港攻讀醫科的學生,因此並非所有「非聯招生」皆來自國際課程的「貴族學生」。據港大內部統計,今年取錄了667名非聯招生,當中四成是副學位畢業生,六成是國際學歷;接受港大背景調查的非聯招學生中,36.5%學生的家庭入息在3萬元以下,20.4%則無透露,43.1%的入息3萬元以上。
中大副校倡公開非聯招生成績
中大副校長兼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海外不少國家也有多套入學制度,例如美國學生除應考SAT外,大學會視乎情要求學生參加其他考試。他建議,可考慮參考內地做法,公開非聯招學生入大學的考試成績和面試成績,「大學收生是擇優取錄,公開非聯招收生數據可讓所有申請人服氣」。至於要求院校公布聯招和非聯招收生數目或比例,他認為每年報名人數不同,建議不大可行。
科大則回應稱,本地非聯招生取錄人數視乎申請人數目和質素而定,大學一向擇優而錄,沒既定的非聯招學額。2013/14學年非聯招佔整體收生人數約12%。
葉建源:部分學科向富人傾斜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部分學科的非聯招比例「不正常地高」,相關學院的做法是向富有階層傾斜,令無法負擔國際學校或出國讀書的基層學生,入熱門科目的機會減少,長此下去會動搖社會對文憑試的信心。
作者: elbar 時間: 13-11-4 17:38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1-4 17:40 編輯
elbar 發表於 13-11-4 09:09 
如果唔封頂, 港人 (包單雙非,留學海外中學生,國際學校生) 未來會有更多人會用 IB, 其他海內外試 進攻本地 大學更見優勢
elbar 發表於 13-11-4 08:57 
收IB生封頂做法
港大醫學院值得肯定
兩條隊爭奪大學學額揭示的問題,當局應該重視並研究解決辦法,在未有方案之前,港大醫學院首次設定取錄最少75%聯招生,也即將取錄非聯招學生的上限封頂,最多只收25%,是恰當做法;雖然以兩條隊的規模,非聯招學生所佔的比例仍然偏高,但是勉強可以接受;至於其他科系,特別是中大尖子科系的非聯招學生比率更高,中大有必要回應關注和質疑,採取措施,做到本地課程學生的機會不致被過度剝削。 另外,非聯招學生所佔比例全面封頂,大學增加透明度,公布收生分數,讓學生知所選擇,也是可以考慮的做法。
作者: WYmom 時間: 13-11-4 18:07
Among those 70,000 DSE students, how many are qualified to apply local U? That no. should be used for comparison. DSE is now the only secondary school exam for all students,obviously not all 70,000 are capable to enter U.
In the old days, we have HKCEE, many students will not continue to take A level to compete for entering U. Besides,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from overseas applying though non-jupas as well. The no. of non-jupas is much more than 2000. So may be the no. for the 2 queues (Jupas vs Non-jupas) is 20,000 and ?000 instead.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3-11-4 20:30
同意,並非以7萬比較,有大學入學資格的應該是2萬多人.
作者: Bluegene 時間: 13-11-4 20:41
總非聯招學生比率 =10% ??? 未聽過喎
作者: 20061101 時間: 13-11-4 21:59
Bluegene 發表於 13-11-4 20:41 
總非聯招學生比率 =10% ??? 未聽過喎
It should be 20%. Seems to be a rough guideline agreed between local Us and UGC.
作者: Bluegene 時間: 13-11-4 22:09
20061101 發表於 13-11-4 21:59 
It should be 20%. Seems to be a rough guideline agreed between local Us and UGC.
20% is for Non-locals and not equal to Non-Jupas.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302/20/P201302200295.htm
作者: oscarmama 時間: 13-11-4 22:31
elbar 發表於 13-11-4 17:38 
如果唔封頂, 港人 (包單雙非,留學海外中學生,國際學校生) 未來會有更多人會用 IB, 其他海內外試 進攻本地 ...

作者: judy 時間: 13-11-5 09:55
對,並不是70000人考生都有資格入大學。同理,並不是所有non-jupas的申請者有資格入。我們要關注的有三件事:
1. DSE考生比率多少?以non-jupas考入的比率有多少(除去讀其他U轉入的)?
2. 搞清楚幣值,最反對嘅係日元當港紙使。
3. 院校有冇跟規定,定係亂來。
前一排左丁山有篇文,估估下,都可知大概:
冼為堅博士為中大捐贈二千萬元之事,在九月十九日出版的「中大通訊」公開發佈,左丁山閱後,才敢動筆寫冼博士捐款的由來,希望冼博士不要怪責左丁山多事。因冼博士和冼公子都是馬主,彼此經常在馬場碰頭,記得敲定捐款數目之日,適逢沙田有賽事,冼博士的名駒「友誼大使」出賽,左丁山走落沙圈操場,與冼博士講馬之餘,他閒話一句,便决定捐款二千萬元。如此善長,爽快得非常罕見,令人拜服。
同期的中大通訊,介紹了中大今年的收生情況,可抄錄一些,給明年參加文憑試的中六學生參考。2013年九月入學的新生,加起來中大取錄了約3415人,其中2610人為第二屆文憑試學生,305名為內地高考尖子,其他學生包括海外生近500名,文憑試新生之中,有99.7%為Band A學生,於文憑試考獲5科5**(5**作七分計,即35分)成績或以上的考生中,有31%進入中大。以最佳五科成績中位數(median admission scores)計,頭六個課程(Top6)就是環球商業學、藥劑學、醫學、環球經濟與金融、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
以收生的最高分數(highest scores)計,前六名學系是音樂、環球商業、醫學、藥劑、經濟、心理。音樂系竟然名列第一,頗令人意外,相信原因是一位考獲6科5**的理科生黎渺揚別具慧眼純以個人學習興趣選科,不顧慮未來就業機會,選擇了音樂系所致。這位黎同學其實可憑成績入讀任何一科熱門學系(例如環球商業),但他以音樂系為首選,值得尊敬。
內地生305名,全是內地高考尖子,位列省市高考三甲的有42人,包括19名省市高考狀元,有80人在全國不同學科競賽之中取得獎牌,有考生在高考數學及英語科得滿分,他們進入中大後,肯定是競爭力特強分子。海外生來源甚廣,來自澳洲、加拿大、法國、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韓國、葡萄牙、荷蘭、西班牙、泰國、英國及美國,令中大學生日益國際化。芸芸新生之中兩位曾小姐很惹人注目,一位是全港傳媒廣泛報導的曾芷君(心理系),一位是醫科的曾綺慧,她考獲7科5**,已獲甄選參加今年推出的Global Physician-Leadership Stream,畢業後即有機會進入中大或牛津或劍橋修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左丁山
作者: judy 時間: 13-11-5 10:08
根据左丁山文章,non-jupas 收生佔23.5%(我記得按規定最多是20%),多出來的3.5%,即120人,原本可是DSE學生名額。
跟住,500個所謂海外生,除了很少很少外國人外,咪係其他U嘅插班人和用其他入學試入學嘅學生囉!我當其其他入學試成績入學的有300人,以20%入大學計,其考生有1500人;50%計,有750人;80%計,有375人。全港,包括全球,每年有幾多咁嘅考生呢?
作者: judy 時間: 13-11-5 10:16
關教弊值問題,我地又可以估估吓:
1. 本地學生考本地試成績是甚麽,考外國試又是甚麼,可參考吓。
2. 本地"國際校",考GCE若干,考IB又是甚麽,又可參考吓。
3. 本地校考DSE和考IB的,又可參考吓。
作者: judy 時間: 13-11-5 10:29
可参考DBS和SPCC。
同一批學生,入學標準一樣,DBS考生,考DSE的,差到唔敢講,考IB的,全港排第二(以全球來說也是頂級的)。SPCC,DSE成績全港數一數二,IB全港第一,但只較DBS好一點點。
這說明甚麽呢?以常理推測,可得两結論:
1. IB容易得到好成績;
2. IB不能區分好與極好,不然,SPCC會比DBS好很多,不是只好一點點。
作者: Unclejt 時間: 13-11-5 11:14
大家應該花點時間,讀一讀 Bluegene 在8樓所提供的立法會文件。或者,容許我節錄幾段。
「大學聯合招生辦法(聯招)是協助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生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主要平台。聯招未有涵蓋的本地申請人(包括副學位或持有其他學歷的學生),須直接向個別資助院校申請入學(通稱非聯招)。資助院校在收生方面享有自主權。每所院校自行制訂擇優而取的收生政策,評核本地學生通過聯招或非聯招途徑遞交的申請。院校並沒有就經聯招及非聯招途徑入讀的本地學生預設比例。
(一)過去三年,經聯招途徑錄取本地學生修讀三年制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的比例保持平穩(介乎81.1%與82.1%之間)。至於新學制下的四年制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2012/13學年的有關比例則為92.7%。值得留意的是,另有6.2%至10.6%的本地學生是以副學位或同等學歷,通過非聯招途徑獲得錄取。
至於非本地學生,他們主要通過資助院校核准學額以外超收錄取,超收人數最多可達核准學額的20%。因此,非本地學生不會對本地學生構成直接競爭。2010/11至2012/13學年非本地學生的收生比例由12.7%微升至13.7%,當中70%至75%為內地學生,其餘來自亞洲其他地方或其他地區。」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12: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5 13:38
回復 judy 的帖子
可参考DBS和SPCC。
同一批學生,入學標準一樣,DBS考生,考DSE的,差到唔敢講,考IB的,全港排第二(以全球來說也是頂級的)。SPCC,DSE成績全港數一數二,IB全港第一,但只較DBS好一點點。
這說明甚麽呢?以常理推測,可得两結論:
1. IB容易得到好成績;
2. IB不能區分好與極好,不然,SPCC會比DBS好很多,不是只好一點點。
****** ****** *******
Judy,
我甚少看数据, 就算看了, 也不会十分明白而得出非常确实的结论. 在此只想重申我的观察是:
1) IS 中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或是IGCSE 未达标的, 学校不会让其参加高中的IB 课程, 换句话就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才可参加IB 课程和考试.
2) 凡是参与课程的学生, 不管是IS, DSS 或其实学校, 孩子的忙碌程度, 超乎想像. 其中的超超超高材生, 也必需极其投入和认真, 才可保住成绩的.
3) 曾经也提及, 欧美亚澳非等IB 学校的收生标准全是比一般的学校严格的.
4) 刚入读Berkley 的友人孩子, 因为念IB, 可少读20 个学分.
无论那种考试,要考好成绩,一定不会容易, 这是常理! 还是不要努力比较, 自己孩子做得好便是.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5:07
我覺得不公平在於有錢的話可以選IB 或DSE, 冇錢只可以選DSE
作者: cow 時間: 13-11-5 15:20
回復 小彬彬 的帖子
一向錢多D,選擇都多D.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5 15:31
回復 cow 的帖子
N N N 年前, 已经是如此了! 可以倒数100 年,香港的名门孩子九岁已经带埋管家僕役往英伦留学了.入得HKU的九乘九是少爷和小姐吧!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5 15:36
本帖最後由 jessimm 於 13-11-5 15:43 編輯
所有用海外考試入讀大學本科都收取international student tution fee
如要交local student fee 就要考dse 中文及通識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5 16:05
jessimm 發表於 13-11-5 15:36 
所有用海外考試入讀大學本科都收取international student tution fee
如要交local student fee 就要考dse 中文及通識
Both incorrect.
Only your suggestions??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5 16:18
daisychan 發表於 13-11-5 16:05 
Both incorrect.
Only your suggestions??
of course, it is not implemented now
propose for the fairness
作者: Artie 時間: 13-11-5 16:21
jessimm 發表於 13-11-5 16:18 
of course, it is not implemented now
propose for the fairness
英國和加拿大都冇咁做。
其他國家我不清楚,但一向交學費都係看國籍。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6:31
jessimm 發表於 13-11-5 15:36 
所有用海外考試入讀大學本科都收取international student tution fee
如要交local student fee 就 ...
高見..........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6:35
Artie 發表於 13-11-5 16:21 
英國和加拿大都冇咁做。
其他國家我不清楚,但一向交學費都係看國籍。
英國大學如果local 學額滿左, oversea 還有學額, 本土學生如果想讀的話, 大學會叫你交oversea 學費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6:38 標題: 引用:Quote:Artie+發表於+13-11-5+16:21+英國和
原帖由 小彬彬 於 13-11-05 發表
英國大學如果local 學額滿左, oversea 還有學額, 本土學生如果想讀的話, 大學會叫你交oversea 學費
...
Any sources ?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6:42
ANChan59 發表於 13-11-5 16:38 
Any sources ?
多年前看新聞報導, 衣家唔知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6:43 標題: 引用:我覺得不公平在於有錢的話可以選IB+或DSE,+
原帖由 小彬彬 於 13-11-05 發表
我覺得不公平在於有錢的話可以選IB 或DSE, 冇錢只可以選DSE
Nothing to do with few, more related to best fit.
Even in DBS, your scholarship will be adjusted to cover IB, if you qualified.
If you are talking ESF & IS, that's your unrealistic fairness.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6:44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jessimm+於+13-11-5+15:43+編
原帖由 jessimm 於 13-11-05 發表
本帖最後由 jessimm 於 13-11-5 15:43 編輯
所有用海外考試入讀大學本科都收取international student tu ...
派6000福利時,大家又點??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16: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6:57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16:53 
朋友話GCE很容易考,取2A,如數,外語科的中文....而dse取5**就太難了,是否?
是否指2A*, GCE 衣家最高是A*, A只是第二高的級別, 所以2A的確好易, 5**當然難好多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5 16:57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16:53 
朋友話GCE很容易考,取2A,如數,外語科的中文....而dse取5**就太難了,是否?
Normally, Hong Kong Us would not count GCE Chinese as an A-level subject for local students.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7:02
daisychan 發表於 13-11-5 16:57 
Normally, Hong Kong Us would not count GCE Chinese as an A-level subject for local students.
香港的外籍學生可用GCE 中文取代DSE 中文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5 17:17
ANChan59 發表於 13-11-5 16:44 
派6000福利時,大家又點??
派6000要考試嗎?夠18 歲100%有得派。
作者: Artie 時間: 13-11-5 17:20
小彬彬 發表於 13-11-5 16:35 
英國大學如果local 學額滿左, oversea 還有學額, 本土學生如果想讀的話, 大學會叫你交oversea 學費
...
先唔理是否真的可以咁做,和其運作是如何。
你講的,是 "自願" 交更高費用。
先前網友說的,是無論是誰,全部讀非本地課程就要交 international fees。
作者: Artie 時間: 13-11-5 17:33
本帖最後由 Artie 於 13-11-5 17:49 編輯
jessimm 英國應該沒有 non-ucas
Unclejt 英國不只看國籍,也要看有沒有貢獻。長期在外地居住的英籍人士,也不可以交 local student fee 。
=========
我的意思是,不可能看讀那個課程,而一刀切的決定可否交 local fee。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7:34
Artie 發表於 13-11-5 17:20 
先唔理是否真的可以咁做,和其運作是如何。
你講的,是 "自願" 交更高費用。
先前網友說的,是無論是誰, ...
是的, 你說得对, 其實我只是想講英國讀大學不是本土生便一定交本土生學費, 有例外的
作者: Artie 時間: 13-11-5 17:59
本帖最後由 Artie 於 13-11-5 18:07 編輯
jessimm 可以看國籍兼考番dse 中文as min requirement
=================
So you mean, they can still choose IB pathway and pay local fees if they write DSE Chinese?
How can this be practically done?
More, is there a reason why we should treat them differently as a student with say a US or Canadian passport (since you mentioned nationality)?
My kids do not have a local passport, so even with your proposed requirement, they would not be affected. But I still do not see the reason behind this. What if a local child had to go to the US to live for 5 years with the parents because daddy is working there, and he has to either do IB or AP. Why should he be penalised and asked to pay international fees?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5 18:11
回復 Artie 的帖子
以防有個外國籍人士用海外考試加埋考dse 中文,走去交local fee
作者: Artie 時間: 13-11-5 18:27
jessimm it is a contribution rather than a penalty.
===============
Cool. May be you raise this to government. I have no problem with that.
In fact, my previous messages were wrong in some ways. You do not even need to be a Chinese National to be considered a "local student". If you have the right of abode (ie you do not need a visa to stay in Hong Kong), then you are a "local student". That includes a lot of people not being ethnic Chinese.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1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9:33
回復 Artie 的帖子
其實部份家長捉錯用神,以為交國際生學費就可以將成績較優異的"本港"學生趕出門外,國際生學費都是11萬,撇除不公平不合理,都比海外升學便宜。但現在市民學了特區區長的"搬龍門" (Moving Target) 政策,可能這個特區區長傻到會執行都未定。
若果評論中文水平,lB 中文 SL可能已經好過DSE,因為真係識寫識理解,而非 "揣摩朕意" 的考評局標準答案,不過中文較弱的 lS 學生就慘情了。
現在大學醫學院將NJ提升到國際學歷的最佳0.5%,相對DSE的1.5%,即是約6個5*,因為部份好成績的同學但不會選醫學院。但大家聽聽醫學院教授的訴苦水,你會發覺4C+2X是不夠挑選優秀學生,因此中大計4C+3X+M1/M2是有原因的確 。同時不少人以為DSE等同HKAL,客觀現實不是,水準自己降低,此消彼長,自然有比較,一定有分野。
回歸正題,家長不如正視孩子在新高中學制,是否達致他們以後幾十年的生存能力提升,如果能夠,就真正努力讀好書,吸收知識,考好DSE。如果不能夠,就要參考原裝正版的教與學及評審方法,迫政府改走正道,最大阻力將會是人之患。
所以我年多前已經講NJ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多國際學歷學生,競爭會更大。
(明知會得罪部份人,我考慮好耐才決定寫出真心話!)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9:37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19:07 
好奇一問: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將放寬2014至15年度的收生要求,並將75%的學額撥予聯招學生。除參照文憑試 ...
GCE 3A+2B/2A+3B 應該冇可能考入医科, 三大收GCE 學生分數好高下, 如冇記錯科大收GCE 學生分數中位數是A*A*A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19: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9:46
jessimm 發表於 13-11-5 17:17 
派6000要考試嗎?夠18 歲100%有得派。
我請得簡單些,以為你會明白。
補充一下,符合資格是年滿十八歳的香港永久居民,不少是雙重國籍的香港永久居民!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9:46
大學收生是有能者居之,不應限制本地學歷,配額有上限我覺得合理,不過要有寬限期,讓現在學生順利過渡。
事實上三大之中,只有科大嚴格執行每個課程不超20%的限額,港大中大一向打擦邊球,以學院成全大學計20%。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19:49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19:45 
2A*1A2B,其中1A*估是医科有関嗎?
A*A*A 是整体收生的中位數, 包埋所有科目一起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19:50
小彬彬 發表於 13-11-5 19:37 
GCE 3A+2B/2A+3B 應該冇可能考入医科, 三大收GCE 學生分數好高下, 如冇記錯科大收GCE 學生分數中位數是A*A* ...
你的資料正確,港大收到3個A*,而且要考慮每科實際分數,要是最佳0.5%.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19: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20:07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19:45 
2A*1A2B,其中1A*估是医科有関嗎?
在科大網站找到了正確數字, Mid-50% range of our GCEAL intakes:From 3A to 2A*1A in 3 AL subjects
http://join.ust.hk/local/international/apply_international_entry_general.html
冷門一些的科目估計不用3A都收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22: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22:44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22:34 
回復 小彬彬 的帖子
英文網
Sorry, 科大冇中文, 只有英文, 總之佢話收取的GCE 學生中間果50%成績, 最低是AAA, 最高是A*A*A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5 22:51
ANChan59 發表於 13-11-5 19:33 
回復 Artie 的帖子
其實部份家長捉錯用神,以為交國際生學費就可以將成績較優異的"本港"學生趕出門外,國 ...
絕對認同要吸納優質學生,既然用國傺學歷學生身份,交國傺學生學費是理所當然. 優質學生會有scholarship,要交的學費可能全免,但盤數對大學會係contribution.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2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5 23:17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23:06 
跟遊戲規則玩: 朋友想法是講讀完DSE去外國考GCE是很容易考A,因DSE=AL中六中七,及佢讀hk英文中學,repeat ...
考完DSE 再去英國讀兩年考GCE AL, 考到好成績机會應該好大, 但付出的時間和金錢也不少..........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23: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5 23:47
ANChan59 發表於 13-11-5 19:50 
你的資料正確,港大收到3個A*,而且要考慮每科實際分數,要是最佳0.5%.
其實,0.5%這門檻相當於當年會考尖子的百分比。對神科是適當的。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5 23:50
本帖最後由 daisychan 於 13-11-5 23:51 編輯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23:46 
yes,開頭感佢愚不可及,付出2年time和,但想深一層,有佢道理,一來學好英語,2來有2準備在香港或英國 ...
好多公務員都用這方案。尤其是以前會考後。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5 23: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6 00:01
IB 受大學歡迎,好多大學教授及高層教職員嘅仔女(包括高官)都是在外國或本地國際學校讀書,Non-jupas 嘅額好難減!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0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w 時間: 13-11-6 09:14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23:06 
跟遊戲規則玩: 朋友想法是講讀完DSE去外國考GCE是很容易考A,因DSE=AL中六中七,及佢讀hk英文中學,repeat再考一次,估考A*看臨塲表演,希望佢考得好成績,當考得好係佢lucky(回港讀熱門科),考得差是天意(在英國讀U),方法可以??雖然可用DSE成績(L3)去英國U,但不是佢心儀科目,寧可用多2年時間賭一次吧,大家點看法?
倫敦卓越書院一年制英國高考班是為學生希望於短期內考獲本地(香港)大學入學要求而設,完成課程畢業生可獲書院保薦入讀本地大學及英國大學。
入學資格:新制 (334) 中六或舊制中七學生
香港校園 (紅磡黃埔)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6 09:21
學店??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09: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6 09:28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6 00:11 
開始少少明白名牌轉IB,本地最top幾個可直接入U,差D成績去外國又可....,
Top果d,點止幾個入大學,醫學院都好多個,法律、建築,等等神科。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3-11-6 09:33
daisychan 發表於 13-11-6 00:01 
IB 受大學歡迎,好多大學教授及高層教職員嘅仔女(包括高官)都是在外國或本地國際學校讀書,Non-jupas 嘅額好難減!
事實上,IB 嘅課程設計比起 DSE 是優勝些,所以連大學教授都 buy.
作者: cow 時間: 13-11-6 09:34
回復 bigfoothk 的帖子
HKDSE ~ GCE AS Level
HKDSE + 1年 絕對可以考 GCEAL
攞A*係唔關時間事. 睇個人能力和些少運氣.
作者: fion6406 時間: 13-11-6 10:49 標題: 引用:IB+受大學歡迎,好多大學教授及高層教職員
原帖由 daisychan 於 13-11-06 發表
IB 受大學歡迎,好多大學教授及高層教職員嘅仔女(包括高官)都是在外國或本地國際學校讀書,Non-jupas 嘅 ...
我就陰謀論:根本母語教學、DSE加入通識必修(嚇得部份英中採中文教通識)、塑造DSE中文卷為死亡之卷(逼使中學甚至小學加強中文科教學)……,全都是向著一個目的,只不過原來香港人想到藉其他公開考試大逃亡。大學跟隨政治大氣候,限制Non-Jupas學額是遲早的事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6 10:54
本帖最後由 jessimm 於 13-11-6 11:01 編輯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5 23:06 
跟遊戲規則玩: 朋友想法是講讀完DSE去外國考GCE是很容易考A,因DSE=AL中六中七,及佢讀hk英文中學,repeat ...
認識的朋友有子女謮到dse 5 年級申請去英國讀high school,完成2年GCE AL並取得4 科A*(每科考到~95%),現就讀醫學院(HKU and CU)。兩位學生分別在港讀SPCC and SSGC, 這是他們的努力,並不是每位同學都可以遁這途俓。
作者: elbar 時間: 13-11-6 10:55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11-6 10:56 編輯
daisychan 發表於 13-11-6 09:33 
事實上,IB 嘅課程設計比起 DSE 是優勝些,所以連大學教授都 buy.
DSE 重 中文和通識 輕 數學, M1 & M2 只當半科選修確實差勁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10: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1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1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w 時間: 13-11-6 11:31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3-11-6 11:33 編輯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6 11:19 
回復 jessimm 的帖子
認識朋友是st paul,知道學校程度真係好高高,4A其實己是襄中物.4A*其中估是英文和數
現還是buy佢想法,跟遊戲規則玩: 朋友想法是講讀完DSE去外國考GCE是很容易考A,因DSE=AL中六中七,及佢讀hk英文中學,repeat再考一次,估考A*看臨塲表演
//4A其實己是襄中物, 估考A*看臨塲表現
為何要花2年時間看臨塲表現?
作者: 73662710 時間: 13-11-6 11:36
本帖最後由 73662710 於 13-11-6 11:36 編輯
回復 bigfoothk 的帖子
Do as many past paper of GCE AL as possible, this is the ony way to assess his ability. when he/she think his score is enough for him/her to study the popular programme in HK, then go forward to take the GCE AL. It may not be necessary to repeat as the science subjects of GCE are relatively easier, I assume your friend is a science stream student.
you know some students in hk who got E in hk AL and could get A in GCE AL for some science subjects in the past........with some reasonable effort.........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1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6 1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THK 時間: 13-11-6 15:25
回復 jessimm 的帖子
In what ways is this fair?
作者: HKTHK 時間: 13-11-6 15:34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When people's personal interests are at stake, their sense of fairness and/or reasonable thinking goes out the window and whatever suits their need becomes the "right" answer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6 16:08
回復 HKTHK 的帖子
I deleted 3 paragraphs, one is similar to your point here.
作者: jessimm 時間: 13-11-6 16:34
HKTHK 發表於 13-11-6 15:34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When people's personal interests are at stake, their sense of fairness and/or ...
The common interest is how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and advantage.
作者: HKTHK 時間: 13-11-6 17:19
回復 jessimm 的帖子
Yes, the common interest for everyone is to get a university education. I still don't see what is fair about your proposal. What is the fairness in asking different local students to pay different tuition?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3-11-6 19:46
幾個朋友家人的故事:
舊制(中學高考)入港大醫學院,玩一年不喜歡,往英國读另外一科。
NJ入港大Econ讀一年,不喜歡,回去加國再读。
不是人人惜愛本地大學的機會.也就是說有插班機會.
作者: eschung 時間: 13-11-9 15:12
bigfoothk 發表於 13-11-6 11:49 
Yes, my friend is a science stream student.
Local U do not just look at your AL results. They will consider which school you come from and your past performance in school to predict your standard. If you have completed F6 and done badly in DSE, it will make your profolio even worse. If you have no confidence in DSE, simply leave earlier and find a good high school in UK.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9 17:39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3-20 20:37 編輯
del.
作者: cow 時間: 13-11-9 17:49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3-11-9 17:39 
讀IB,AL 果班好多都係精英先會讀
我知好多以前係香港升唔到F.6, 先去英國讀GCE AL, 然後在香港或英國讀大學.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9 18:01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4-4 12:14 編輯
Del.
作者: eschung 時間: 13-11-9 21:31
eschung 發表於 13-11-9 15:12 
Local U do not just look at your AL results. They will consider which school you come from and you ...
Those successful cases are students from top UK high school or local elite schools. There may be exceptional cases but I guess not many. One thing for sure is universities will look at your overall performance, past records and potential rather than just one exam results. This is what make NJ not a easy route to go.
作者: cow 時間: 13-11-9 21:54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3-11-9 18:01 
讀唔成書先去英國讀?以前讀唔成書我感覺較多去加拿大澳洲。英國以前係好嚴謹下。而且環境改變了,有些學生係會讀書專心左,不排除之後AL會好左。GCEAL 係中文數學較淺,但文科英文不會比DSE淺。況且現在DSE maths core 只有以前CE add maths 程度,我覺得考DSE 分分比考IB 更易。
讀唔成書去加拿大,澳洲,英國讀都有. 但去了加拿大,澳洲好少返香港讀, 去了英國讀AL, 好多都係英國讀U, 但如果香港的U收, 好多都係香港讀. 尤其係公務員子女, 係英國讀中學才有資助.
GCE 好多科都較 HKAL 易攞高grade.
DSE maths core 無 CE add maths 程度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9 22:42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3-20 19:54 編輯
deleted
作者: 20061101 時間: 13-11-9 22:43
本帖最後由 20061101 於 13-11-9 22:45 編輯
先不談論䜖 IB, GCE A Level 或 DSE 整體學生的質素誰高誰低。客觀數據是GCE A Level 取A** 的百分率是超高。
今天HKU Faculty of Law 的 admission talk, 系主任陳文敏教授直言 GCE A Level 的 A** 數量是 inflated ! 所以學系收 GCE 學生會小心些,亦不諱言會優先考慮 IB 學生。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9 22:51
20061101 發表於 13-11-9 22:43 
先不談論䜖 IB, GCE A Level 或 DSE 整體學生的質素誰高誰低。客觀數據是GCE A Level 取A** 的百分率是超高 ...
英國大學收香港DSE 學生是5=A, 5*=A*, 英國d 大學自己都知GCE AL 易考高grad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9 22:51
cow 發表於 13-11-9 17:49 
我知好多以前係香港升唔到F.6, 先去英國讀GCE AL, 然後在香港或英國讀大學.
...
History is history....
You still consider HKDSE = HKALE, if DSE standard is down cf HKALE, IB and GCE ALE maintain the standard ...... your conclusion may be wrong.
DSE top students can go to UK top or 2nd and 3rd tiers Us, but mediocre students may go for foundation year only .......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9 23:42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4-4 12:13 編輯
Del.
作者: 20061101 時間: 13-11-10 00:02
可以理性討論嘅。但兩位教授在上、下午的 LLB admission talks, 都公開咁講喎!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10 00:25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4-4 12:12 編輯
Del.
作者: cow 時間: 13-11-10 00:27
ANChan59 發表於 13-11-9 22:51 
History is history....
You still consider HKDSE = HKALE, if DSE standard is down cf HKALE, IB and GCE ALE maintain the standard ...... your conclusion may be wrong.
DSE top students can go to UK top or 2nd and 3rd tiers Us, but mediocre students may go for foundation year only .......
I have never considered HKDSE = HKAL. I also agree that DSE top students can go to UK top or 2nd tiers Us, but mediocre students may go for foundation year only. However, I believe many DSE mediocre students, if taking GCE AL, can go to 2nd or 3rd tiers UK Us.
作者: samsam123321 時間: 13-11-10 00:32
本帖最後由 samsam123321 於 14-3-20 19:54 編輯
deleted
作者: 小彬彬 時間: 13-11-10 01:04
samsam123321 發表於 13-11-10 00:32 
其實我以前都見過香港中游學生去考GCE,都係得B。等於DSE 4分。明顯地入唔到LAW。 ...
請問是否講緊hku law? 香港中游學生點入到hku law ?
作者: bigfoothk 時間: 13-11-10 0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