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大學貨比貨 香港隱憂多(齊秀峰)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9-11 14:01     標題: 大學貨比貨 香港隱憂多(齊秀峰)
http://www.singtao.com/news_special/kas/index.asp?id=7110
  最近有世界大學排名結果公布,排名雖然變動不大,最吸引眼球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撼低」香港大學成為「亞洲一哥」,港大則較去年下跌三位排二十六位,屆居亞洲區第二。
港大失亞洲第一
  香港近排相當「黑仔」,除了大學排名失威,在好多個榜的排名都顯得力不從心。例如外匯交易方面,雖然香港晉身成全球外匯交易第五大巿場,主要對手新加坡的日均外匯交易量,較三年前急增逾四成,排名超過日本,排名第三。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本年度全球競爭力排名,新加坡佔據第二位,香港卻足足落後五位之多。過往香港與新加坡是叮噹馬頭,在不同排名各有輸贏,近期香港卻連輸幾場,令人擔心香港的發展前景及競爭力。
  說回香港大學排名,港大一向是亞洲區龍頭,不少區內政要均曾為港大學生。香港各大學的發展,曾經被外界憧憬成為學術跳板,尤其在回歸初期,不少海外著名的重量級學者來港成為大學校長,例如朱經武、徐立之及劉遵義等,本身是國際學術界已有崇高地位的明星,最終放棄外國大學的終身教席及研究工作來港,令香港的大學一時間星光熠熠。
大學校長不易為
  當時有此情況,有人認為是與第一屆特首董建華有關,由於他出身船王世家,人脈甚廣,與國際學者有來往,加上外界因香港回歸對大學發展帶來的機遇有憧憬所致。
  轉眼間,香港已回歸十六年,事實證明要在香港做大學校長不容易,除了要處理日常行政工作及大學發展外,還要肩負籌募經費、兼顧社會及政治議題等,其政治取向及立場經常成為焦點,只要在任何一個範疇稍有差池,無論對錯都會成為狠批對象,搞不好就灰頭土臉。近年來自外國國際級學者,對來港出任大學校長都多了考慮。
  觀乎過去一、兩年,多所大學展開全球招聘新校長,似乎已不若當年順利,參加遴選的國際級學者比過去少,而且院校間更有互相挖角情況,現在大學排名都有乏力象,怎不令人擔心。
吸引精英失優勢
  大學是社會競爭力的一個先決條件,新加坡透過吸引外地留學生,吸引了不少精英。作為大學的最高行政人員,校長可影響院校的收生策略、科研資助,以至學術界地位。若然出色的學者都不願來港,反映問題相當嚴重,長遠不但影響人才培訓,削弱香港的創造力及競爭力,情況不扭轉,肯定令香港在人才爭奪戰陷入劣勢。香港的大學要如何才能重拾對國際級學者的吸引力,成為大學、特區政府以至社會一大課題。
作者: elbar    時間: 13-9-11 14:02
大學排名又輸陣 知識經濟淪空談(社論)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911/00414_001.html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際高等教育及人力資源研究機構公布全球大學最新排名榜,過去兩年均為「亞洲一哥」的香港大學,排名下跌三位至第二十六名,首次被升上第二十四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超越,亞洲第一高等學府被取而代之。港星雙城競爭,香港又輸一仗,其實這個結果並不令人驚訝,近年港星兩地多項比併,香港總是落於人後,大學教育質素此消彼長,不過是反映兩地競爭力差距擴大的終極一跌。
無可奈何花落去,新加坡超越香港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認清香港的軟實力為何持續減弱才是當前急務。令人憂心忡忡的是,除了香港大學失落亞洲第一學府桂冠,包括科大、城大、理大和浸大等四間大學,排名也分別下降一至十七名,反映高等教育整體質素呈現全面倒退趨勢。一向以來,香港最珍貴的資源就是人才,也是維持競爭力不墮的最重要因素,大學教育質素轉差,預示知識型人才供應鏈有斷裂之虞,足以對持續發展傷筋動骨。警鐘已經響起,港府是猶在夢中,還是如夢初醒,及早研擬對策力挽高等教育質素下滑的狂瀾?
金錢不是萬能,但無錢萬萬不能,大學科研在在需財。新加坡大學排名得以超越香港,關鍵之一是兩地政府近年對大學資源的投放、對大學科技的支持力度不同。新加坡政府近年致力擴充大學基金規模,更透過稅務寬減鼓勵國民向大學捐款,港府也有類似資助大學教育措施,可惜論規模與力度都難望獅城項背。事實上,數據顯示,港府在研究與開發的投入,僅佔生產總值比重不足百分之一,在先進經濟體中叨陪末席,商界資助研發方面,也落後於大多數亞洲國家及地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學科研經費不足,質素下降在所難免,港府儲備豐厚,卻長期吝於對大學的資源投放,教育質素下跌正是當局缺少承擔的結果。
港府高官日前在泛珠論壇致詞,揚言香港在區域合作可以擔當「超級連繫人」角色,發揮「首席知識官」功能,為泛珠服務業提供所需的國際資訊、聯繫和專業配套服務。其實,香港要做泛珠區域發展的「領頭羊」,關鍵就在固有的人才質素能否保持優勢,而大學正是頂尖人才薈萃之所,如果香港高等教育的整體質素一蹶不振,培養的人才日趨平庸,不要說登上首席知識官的新台階,在泛珠區域指點江山,恐怕維持競爭力也是疑問。
港府管治無能,香港優勢不保,近年在競爭力、營商環境和經濟增長等多個領域均每況愈下,如今連人才之本的大學教育也在倒退,等於失去翻身的資本。沒有人才,就沒有明天,香港只能繼續沉淪下去,要擺脫經濟發展停滯困局,重振綜合競爭力,也只是不能實現的空想。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