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打印本頁]
作者: 小小山 時間: 13-6-19 12:58 標題: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
2013年6月19日 王永平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有家長及舊生反對聖士堤反女子中學申請轉直資,令清貧學生有意或無意被拒諸直資學校門外,違反教育不理貧富的理念的爭辯,兩次引起教育界及社會關注。我由教育統籌司順利過渡至教育統籌局局長期間(1995-2000),其中一項主催的政策就是大幅改善直資計劃,目的包括鼓勵資助學校轉為直資。所以我覺得有責任參與這場辯論。直資計劃源自教育統籌會於1988年發表的《第三號報告書》。報告書明確肯定「一個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可能提供的教育利益」,並建議推行一項直資計劃。在計劃下,符合教育標準的學校可以獲政府直接資助,以每名學生不超過一個資助學位計算。如果學校收取學費多於資助學位成本的三分之二,資助額便相應減少。參與直資計劃可以得到的好處是學校的課程及教學方式(例如用
英語授課)不受政府規管,以及可以自由取錄學生,不須參加政府的派位機制。
直資計劃開展首十年的主要成績是讓傳統愛國學校可以因此獲得政府資助。為了吸引有條件的資助學校(即辦學成績好、不愁招生的名校)轉直資,我於1998年向政府建議,為成功申請轉直資的學校提供多項額外資助,包括一筆過的重大工程津貼。另外兩項突破性的建議是政府可以撥出興建的校舍予辦學團體營辦新的直資學校,以及容許小學參加直資計劃。上述建議的目的是體現原來直資政策的目標,即建立一個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一方面讓一批學校可以透過直接向家長負責而在不是受政府規管下提高教學質素,另一方面讓市民在政府統一派位的官/津校以及學費非常昂貴及提供非本地課程的國際學校以外,多一項選擇。
但在擴大直資計劃的同時,我沒有忘記有教無類、不分貧富的教育理想。所以1998年政策明確規定直資學校須把高於資助學位成本的學費入息一部分,撥作獎學金或助學金,藉此確保不能負擔學費的家長有同等機會送他們的子女入讀心儀的學校。
現時有二十一所資助中、小學加入直資計劃、它們全部都是受惠於1998年的政策優惠,甚至是因此而決定轉為直資。(政府於2001年(我已離開教育統籌局)進一步把直資學校收取學費的上限提高至資助學位成本的二又三分之一倍。這是否有鼓勵部分直資學校收取昂貴學費之嫌,值得研究)。
因為直資政策明確要求學校不可把清貧學生拒諸門外,所以當2010年審計署揭露不少直資學校沒有運用或不宣傳學費減免計劃,甚至設立一個虛有其表的計劃敷衍了事,導致只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學生申請獎/助學金的情況出現時,我對有關的辦學團體(其中包括一些宗教團體)感到非常失望。於是我寫了兩篇批評文章(見《不容直資學校變質》24.11.2010,及《富直資須取錄窮學生》1.12.2010)。政府亡羊補牢,於2012年推行一系統加強直資學校學費減免和獎助學金計劃透明度的改善措施。成效如何,留待政府稍後交代。
在今次聖士堤反女中轉直資的爭議上,支持轉直資的人士提出的理由離不開我在1998年制定新政策時的論述。不過,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我這個當年主政者必須承認,理想與滲入人性的現實出現了嚴重落差。2010年的審計書報告反映的事實是不少轉直資的前資助名校沒有興趣收取清貧學生。以常理推測,為了要提升教育質素,學校要增添設施,聘請多些、好些教職員,於是便要增加學費至一個非普通家庭能夠負擔的水平。此外,出錢出力的舊生,甚至學校本身希望招收的新生來自可以協助學校培育學生成材的富裕家庭,便顯得理所當然。有直資學校煞有介事地聲稱在招生時,他們不會詢問申請人的入息。但在面試時,學生透露的生活狀況已是個很好的入息指標。
現在不少學校是小、中一條龍。在決定招收小一新生時,直資學校用面試來了解學生是否適合入讀,已經可以達致排斥清貧學生的效果。試想想,一個住在劏房的小孩有什麼機會學習樂器或培養多元智能。當學校辯稱用同一標準評核申請人(包括入讀小一的兒童),以便收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時,清貧家庭的孩子如何有機會被取錄?(我承認我當年沒有想過把小一收生毋須面試或筆試這項統一派位規定納入直資小學的收生條款內。不過,十多年前沒有今天學校/家長怪獸式催谷小孩的現象。)
有天主教會辦的資助學校(包括我一間母校)拒絕轉直資,是因為他們擔心直資變為貴族學校。事實是部分教會學校轉直資後的超高學費和收生情況證明他們的擔憂正確。有人說清貧孩子在直資學校拿到獎/助學金更顯得高人一等,毋須自卑。現實是他們絕大多數過不了招生的高能力門檻,即使他們成功入讀,學校種種課外活動在在需財,很難次次伸手。(以前我讀教會學校時,富學生扮窮的情況,說出來年輕一代覺得匪夷所思。)我看到有校長撰文批評轉直資的教會學校違背聖經人人平等的教義,這個批評值得「變異」的學校反思。
我依然支持直資教育的理想。但當現實令直資學校變成學生無錢難入或入讀也不會開心的貴族學校(或起碼有這個危機)時,政府有責任全面檢討直資計劃,然後向市民解釋實際情況及提出改善措施。在檢討未完成之前,我認為政府要小心處理聖士堤反轉直資的申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6-19 13:16 標題: 引用: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2013年6
原帖由 小小山 於 13-06-19 發表
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2013年6月19日 王永平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有家長及舊生反對聖士堤 ...
似乎王先生批評的內容,主要是如何切實執行學費減免用得其所,及小一收生的面試形式。他的評論看來比好多人合理。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19 13:59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3-6-19 14:02 編輯
小小山 發表於 13-6-19 12:58 
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2013年6月19日 王永平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有家長及舊生反對聖士堤 ...
在野的官: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當權的官:直資只佔不夠10%, 毋需檢討
呢d咩官字2個口囉
p.s. 2個口不適用於王永平先生......
作者: Mukchilee 時間: 13-6-19 14:33
最主要是這句:
"我這個當年主政者必須承認,理想與滲入人性的現實出現了嚴重落差。"
佢當年真係認為有得食d名校直資會唔食盡? 真係咁傻咁天真?
作者: sukitelfold 時間: 13-6-19 14:55 標題: 回覆:Mukchilee 的帖子
我承認我當年沒有想過把小一收生毋須面試或筆試這項統一派位規定納入直資小學的收生條款內。不過,十多年前沒有今天學校/家長怪獸式催谷小孩的現象。================================================================是否為自己脫罪????沒有王先生十多年前政策嘅缺失,何來佢口中嘅「家長怪獸式催谷呢????

作者: 小小山 時間: 13-6-19 15:00
本帖最後由 小小山 於 13-6-20 09:21 編輯
原來"直資計劃開展首十年的主要成績是讓傳統愛國學校可以因此獲得政府資助。"
之後名校轉直應該係因為1) 大量教育改革, 而愈改愈差, 如:教學語言, 2) 因出生率下降, 適齡(優秀)兒童愈來愈少.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19 15:24
sukitelfold 發表於 13-6-19 14:55 
我承認我當年沒有想過把小一收生毋須面試或筆試這項統一派位規定納入直資小學的收生條款內。不過,十多年前沒有今天學校/家長怪獸式催谷小孩的現象。================================================================是否為自己脫罪????沒有王先生十多年前政策嘅缺失,何來佢口中嘅「家長怪獸式催谷呢????
比起死不認錯, 砌詞狡辯, 漠視現實,一脈相承貪曾"做好呢份工"既現任前任高官, 我還是欣賞王先生的言行.......
作者: skmibb 時間: 13-6-19 15:47
非常認同!現在的直資學校已變質了,不再"有教無類",要的學生你最好的,反而讓學校的學生變得單中化,甚至貴族化。我依然欣賞天主教學校,亦包括的母校,天主教會堅持不轉直資,把"有教無類"的精神承傳下去。這類天主教學校,尤其是名校,真的值得表彰,能在無權揀學生下仍能保持升中成績。
作者: mk3288 時間: 13-6-19 16:00
直資政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即給各位家長一個購買心儀教育的機會。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19 16:10
mk3288 發表於 13-6-19 16:00 
直資政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即給各位家長一個購買心儀教育的機會。 ...
我就系諗極都唔明, 點解d名校轉直, 大把本錢放棄政府津貼, 變成真正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但就死都唔做, 變成不公不私的直資怪物, 到底問題何在呢?
作者: swmami 時間: 13-6-19 16:11 標題: 回覆: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這亦是政府為應付日益上升的教育開支的辦法。

作者: swmami 時間: 13-6-19 16:37 標題: 回覆: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經過多番辯論,終於有前主政者出來道出原來的理念、動機(大家不用估估下)和承認實踐後演變出來的問題,我認為他道出的現象頗中肯,雖然他也有自辯的嫌疑,但他大部分所講的也是事實,如政府不作全面檢討,只會讓問題加深,難以匡亂反正。
不得不承認因為現存的教育制度,在自由市場主導下,已令教養和教育的生態變得近乎瘋狂,現實例子多不勝數。我希望大家可以冷靜理性地討論,提出多些積極的改善辦法,亦希望現政者聽一聽教育界和家長們的不同看法,認真檢討,幹一點德政出來,惠澤我們的香港。

作者: swmami 時間: 13-6-19 16:39 標題: 回覆:samuel89 的帖子
要她們放棄資助,何來誘因?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19 16:55
swmami 發表於 13-6-19 16:39 
要她們放棄資助,何來誘因?
我個人認為光明正大貴族化可以是最完美誘因吧.......不用d校董不時要去電台講舊屎, 又不用10%助學金送極都送唔出甘攪笑......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6-19 20:02 標題: 引用:Quote:swmami+發表於+13-6-19+16:39+要她們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3-06-19 發表
我個人認為光明正大貴族化可以是最完美誘因吧.......不用d校董不時要去電台講舊屎, 又不用10%助學金送極都 ...
我看,名校收八九千起至萬幾,怕收不夠尖子保持成績。而且這光明正大做貴族,解決不了少了一間名津校,基層受害的問題。

作者: swmami 時間: 13-6-19 21:24
本帖最後由 swmami 於 13-6-19 21:26 編輯
Another ridiculous phenomenon -
幼稚園畢業 關米老鼠咩事
作者 木羽飛 | 與童同行
圖片:法新社
不知是哪個市場推廣的天才,竟然想出向幼稚園埋手,把主題公園開門前的晨早時段,包裝成專享時刻,吸引一眾幼稚園學生到園內
舉行畢業禮。爸媽只要乖乖的奉上百元大鈔,就可在早上八時多送孩子進主題公園,穿上畢業袍,頭戴米老鼠四方帽,柴娃娃的跟米老鼠在園內影張畢業大合照。
一二三,笑,咔嚓!合照完畢,畢業禮大功告成,孩子可以自由活動。爸媽要進入主題公園會合孩子嗎?當然歡迎!一律給予特惠票價,位位三百。父母到齊,共六百,若再加個細佬細妹,連參加畢業禮的家姐哥哥在內,一場畢業禮,一家四口,唔見一張金牛。
據說,這種畢業禮極受家長歡迎,因此,愈來愈多學校參與其中。有些學校見家長學生都大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謝師宴都搬到主題公園的酒店去,幾歲人仔要謝師,竟是到酒店跟卡通人物吃自助餐。
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問參加過這種畢業禮的朋友們:「肉痛嗎?」幾乎人人都答:「當然肉痛啊!不過孩子很開心呢!」再問:「那麼沒錢的家庭如何好?」朋友尷尬的笑了笑說:「學校沒逼你啊!你可以選擇去,也可選擇不去。」
自由社會,「我有提供選擇」好像已成為了一塊堅固的擋箭牌。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沒人會拿槍桿逼令學生到主題公園參加畢業禮及謝師宴,但作為一所學校,有必要製做這個懸殊嗎?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學校發展到一個模樣:炎炎夏日,學生可以選擇在需要付費的「冷氣班」和不需付費的「桑拿班」上堂;又或,一個課室的座椅被劃分成不同等級,最貴的頭等有按摩椅坐、二等是梳化椅、三等是靠背木椅、四等是摺櫈,學生可按自己的「需要」及「能力」選擇所需的座椅來上課,那又如何呢?
這樣的風氣,在教育界中蔓延,還要是幼稚園呢!怎不教人憂心……還望辦學團體及校長們高抬貴手,別再令社會階層的距離愈拉愈遠。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6-19 21:42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swmami+於+13-6-19+21:26+編輯
原帖由 swmami 於 13-06-19 發表
本帖最後由 swmami 於 13-6-19 21:26 編輯
Another ridiculous phenomenon -
是家教會攪定學校攪?

作者: mk3288 時間: 13-6-20 06:02
samuel89 發表於 13-6-19 16:10 
我就系諗極都唔明, 點解d名校轉直, 大把本錢放棄政府津貼, 變成真正強大而獨立的私校體制。但就死都唔做, ...
利益使然。兩邊收費總好過單邊,積累更多,才有可能變強大,有成功樣板,才能吸引更多名校轉制。政府不先利誘,如何達成建立強大獨立的私校體制目標?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20 09:33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wmami+於+13-06-19+發表本帖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3-06-19 發表
是家教會攪定學校攪?
現代,多數質俾家校會搞!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25 11:54
mk3288 發表於 13-6-20 06:02 
利益使然。兩邊收費總好過單邊,積累更多,才有可能變強大,有成功樣板,才能吸引更多名校轉制。政府不先利 ...
我個問題本身就系覺得名校轉制果d名校本身已經超"強大"呵, 根本就夠晒本錢達成建立強大獨立的私校體制目標呵......
作者: mk3288 時間: 13-6-25 13:15
相比之下,政府目標更宏大。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6-25 13:26
mk3288 發表於 13-6-25 13:15 
相比之下,政府目標更宏大。
哦.....怪不得我諗極都諗唔明了.......
作者: swmami 時間: 13-7-6 00:43
本帖最後由 swmami 於 13-7-6 00:46 編輯
雷鼎鳴 - 停直資 推學券
【晴報專訊】最近,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擬轉為直資學校,在社會中頗引起一些爭議。教育制度的好壞深刻影響國計民生、社會穩定,不可等閒視之,但究竟津貼制度優勝,還是直資制度美妙,卻並非一些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的人所想像的是一個黑白分明的問題,中間爭議性大,各校家長與校友的取態,也頗有分歧。
從家長角度看,直資意味要加學費,此點大多數家長不會喜歡。但家長及校友卻又多希望學校成績及聲譽能不斷提升,若認為直資有助達到目標,便可能支持。
學費低未必減貧富差異
從決定搞直資的學校角度看,直資的好處可能主要有二:一是收生自主權增加,學生質量較有保證;二是資源可會豐足一些,有利改善教學。
學生的質量對學校可以構成很大的壓力。我讀中學時,同學來自香港各區,我校在大道東,但同學中竟有天天從長洲坐船上學的,住在九龍的更不計其數。因此,學校可從全港挑選優質學生,而貧苦家庭的子弟,只要肯用功努力,也不用因為住不起名校附近的昂貴住宅,而與這些學校絕緣。自從70年代末實行了學校收生分區制後,不少名校學生質量頗有下跌。我校校友對此現象常感失望,我不認為分區制有助社會流動。現時因香港生育率下跌,生源減少,各校收生時面對的優質生源下降的壓力只可能比前更大。
直資學校學費較高,這有好有壞。若新增的資源能被善用於教育學生(如推動小班教學),便對學生有好處。但經濟學界的研究早指出,增加資源後如無適當的管理,教學質量也難見提高,變成浪費資源。更有甚者,一些豪華學校,易成為貴族學生的集中地,不但容易引起外界側目,學風也不一定能純正。
津貼學校對學生來源失去了不少自主權,家長的學費負擔可較低,但這對減低跨代貧富差異是否有幫助?這也不一定,學費就算校校劃一,重視子女教育的家長,往往也願意多作犧牲,花費大量金錢讓子女上補習班或參加各類的技能藝術音樂學習活動。周末在港隨處可遇上父母陪同子女參加各種課程,便可知父母對投資在子女教育的態度十分熱切。
充足資源要善用
學校最理想的營運模式是資源要充足,並且能善用,但在收生時,卻只是擇優而選,不看其家庭經濟能力。若付不起學費的,學校按差額全數補足。要做到此點,學校財力必要十分雄厚,在美國也只少數幾所中學做得到,在香港恐行不通。既然理想可望不可即,我們只能求其次。
我不認為要限制直資學校的出現,直資學校也得到某些政府資助,若取消這些資助,恐怕只會更推高國際學校的需求學費,不利香港中產。但我對直資學校在資源上是否真有很大的優勢,卻十分懷疑。這些「優勢」,可能對學生課堂以外的活動及訓練有幫助,但在申請大學時,課外活動對是否被取錄,作用只是十分輕微。我在大學負責收生工作近20年,亦曾密切觀察外國名校收生的過程,對此問題算是專家。一般而言,除非你音樂或其他技能取得國家級的獎項,名校的收生處是不會太重視這些項目的,鋼琴取得演奏級也不太管用。名校一般對面試的比重也看得極輕,因為它們相信,家境優裕的人在面試中較有優勢,對窮人子弟不公平,入學絕大部分則仍是看學業成績,貴族學校的額外資源不見得有顯著效果。不過,若資源使用得當,情況又當別論。經濟諾獎得主赫曼(James Heckman)近年大量研究發現,政府或社會可介入教育,但介入的時間和方法卻十分重要。在學前便有適當的投入資源,比在後期才投入作用大得多,此點將來有機會再詳述。
真正能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改進到教育質量的,我相信焦點不應在直資還是津貼,而是要兩招並行:一是停止對學校的直資資助,改為學券制,增加學校的競爭壓力;二是取消分區制,容許持有學券的家長自由選擇心儀的學校。好的學校需要有一定高的優質學生比例,才能帶動起學習風氣。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
作者: winggear 時間: 13-7-6 02:03 標題: 引用: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2013年6
原帖由 小小山 於 13-06-19 發表
借王永平先生今日在信報/信博的文章2013年6月19日 王永平
政府應全面檢討直資計劃
有家長及舊生反對聖士堤 ...
另一個退而不休的前政府高官,唔知係不係想參加2017特首選舉。其實以王先生的關係大可直接向局長提意見比寫公開文章來得有效及容易接納。公開指責前同事的不是,我覺得有點過分。就像離開公司後,向其他人數前公司的不是。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3-7-6 12:31
swmami 發表於 13-7-6 00:43 
雷鼎鳴 - 停直資 推學券
晴報 – 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上午6:47
十幾年前香港就係討論過學券
不過我地好有愛心的教育界反對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3-7-6 12:33
winggear 發表於 13-7-6 02:03 
另一個退而不休的前政府高官,唔知係不係想參加2017特首選舉。其實以王先生的關係大可直接向局長提意見比寫 ...
過氣高官,梗係講得口嚮
我只欣賞陳方安生,她是自己退下來唔做,就係唔應同政府
其他,個個當年都為五斗米出賣香港市民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7-10 10:56
nintendo 發表於 13-7-6 12:33 
過氣高官,梗係講得口嚮
我只欣賞陳方安生,她是自己退下來唔做,就係唔應同政府
其他,個個當年都為五斗 ...
哦...陳太當年系手袋黨會長, 我一直都覺得佢當年系為手袋多過為五斗米.....
作者: judy 時間: 13-7-10 16:22
真正能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改進到教育質量的,我相信焦點不應在直資還是津貼,而是要兩招並行:一是停止對學校的直資資助,改為學券制,增加學校的競爭壓力;二是取消分區制,容許持有學券的家長自由選擇心儀的學校。好的學校需要有一定高的優質學生比例,才能帶動起學習風氣。
其實,依家直資行嘅就係學卷制。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7-10 17:59 標題: 引用:Quote:winggear+發表於+13-7-6+02:03+另一
原帖由 nintendo 於 13-07-06 發表
過氣高官,梗係講得口嚮
我只欣賞陳方安生,她是自己退下來唔做,就係唔應同政府
其他,個個當年都為五斗 ...
題外話,她當年自動引退,係唔係「被通知」特首夢無望呢?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