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轉為直資的英中名校,有何政策避免學校「貴族化」? [打印本頁]
作者: Mayandrew 時間: 13-5-28 10:01 標題: 轉為直資的英中名校,有何政策避免學校「貴族化」?
聖保羅男女中學和英華書院兩間先後轉為直資的英中名校,有何政策避免學校「貴族化」?
鏗鏘集 : 上品無寒門?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3-05-27&p=858&e=&m=episode

作者: taktakchichi 時間: 13-5-28 10:07
回復 Mayandrew 的帖子
謝謝分享!
作者: swmami 時間: 13-5-28 11:11 標題: 回覆:Mayandrew 的帖子
多謝你的分享!一談到這個議題,又...

作者: Mukchilee 時間: 13-5-28 17:08
做貴族學校無問題, 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咪遮遮掩掩扮有教無類就得囉!
作者: fsforth 時間: 13-5-28 20:26 標題: 引用:做貴族學校無問題,+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原帖由 Mukchilee 於 13-05-28 發表
做貴族學校無問題, 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咪遮遮掩掩扮有教無類就得囉!
同意

作者: 786 時間: 13-5-28 20:55 標題: 引用:做貴族學校無問題,+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原帖由 Mukchilee 於 13-05-28 發表
做貴族學校無問題, 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咪遮遮掩掩扮有教無類就得囉!
同意。學下哈羅。我都想讀

作者: lawsonmoon 時間: 13-5-28 21:43
Mukchilee 發表於 13-5-28 17:08 
做貴族學校無問題, 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咪遮遮掩掩扮有教無類就得囉!
係籮,應該唔好貪政府嗰幾萬蚊per student, 直頭做私校。又唔駛交數,又唔駛做咁多公關,又唔怕俾人話!反正D家長覺得交6千一個月學費同交一萬蚊一個月分别不大,可能有D覺得交一萬感覺仲良好。英基就快唔攞政府,我有興趣睇吓到時邊個學费貴,大家冇遮冇掩,有趣有趣。
作者: lawsonmoon 時間: 13-5-28 21:43
本帖最後由 lawsonmoon 於 13-5-28 21:44 編輯
Mukchilee 發表於 13-5-28 17:08 
做貴族學校無問題, 不過要開宗明義講到明, 咪遮遮掩掩扮有教無類就得囉!
係籮,應該唔好貪政府嗰幾萬蚊per student, 直頭做私校。又唔駛交數,又唔駛做咁多公關,又唔怕俾人話!反正D家長覺得交6千一個月學費同交一萬蚊一個月分别不大,可能有D覺得交一萬感覺仲良好。英基就快唔攞政府錢,我有興趣睇吓到時邊個學费貴,大家冇遮冇掩,有趣有趣。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3-5-29 10:36
多謝分享.
睇完...感到無奈. 但似乎都係大勢所趨...
作者: Brenday 時間: 13-5-29 1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udy 時間: 13-5-30 10:27
在樣樣講求政治正确嘅氣氛下,依家越來越唔喜歡掂呢個題目。但....都係要講幾句。睇完節目,感到有點奇怪:點解直資俾埋學費,書簿費和活動費都唔讀呢?怕面對富貴同學仔,怕孩子唔舒服?不想每月多花千多元(宁愿用於其他方面)?還是原則問題,讀書要俾錢唔夠"公義"。
學孔夫子口吻:"居則曰乏流動性,如或予爾,則何以哉?"
自古至今,都係要争取才有機會,要成功,就得面對困難。現在,連富貴同學都怕唔自在,將來又怎面對更大嘅挑戰呢?
人云亦云,金句式反應,係最舒服最唔使用腦嘅,但於事無補。不如諗一諗,假使冇教改,冇直資,流動性會否提升?以前咁高流動性,係咩原因造成?今時今日,仍有可能嗎?今時今日,要往上流,要做甚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30 11:18 標題: 回覆:judy 的帖子
認同妳的看法。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3-5-30 11:42
本帖最後由 四隻貓 於 13-5-30 12:46 編輯
judy 發表於 13-5-30 10:27 
在樣樣講求政治正确嘅氣氛下,依家越來越唔喜歡掂呢個題目。但....都係要講幾句。睇完節目,感到有點奇怪: ...
(對不起, 應該是張志遠, 不是張震遠)
同意你講"要爭取才有機會".
近來報章都講張震遠, 話說佢當年家境貧窮, 佢哥哥張志遠在調景嶺讀書, 會考之後成績不錯但未夠標青入男拔, 但佢一直心儀男拔, 主動找方法聯絡男拔校長, 向校長自薦, 最後成功得到校長賞識.
我看到片中的家長的想法, 他們似乎是擔心自尊心的問題... 另外也跟朋友說起St Paul co edu 資助的申請門檻不高, 但朋友連了解也沒有便說"這不是我這類家庭可以入讀的學校". 其實父母又是否單方面抹殺了孩子的機會?
我就始終覺得, 只要自己睇得起自己, 就唔會介意人地點睇自己.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30 12:02 標題: 引用:Quote:judy+發表於+13-5-30+10:27+在樣樣講
原帖由 四隻貓 於 13-05-30 發表
同意你講"要爭取才有機會".
近來報章都講張震遠, 話說佢當年家境貧窮, 在調景嶺讀書, 會考之後成績不錯但 ...
朋友跟我講,有五至七成學生有減免。因此,學費看似相對較貴!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13:20
回復 judy 的帖子
Agree, there will always be people who are "richer" or with more social assets like connections and networks. Giving up or avoiding the problem doesn't seem a good solution.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for kids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situations". And it is all about the parents' values and thinking. Sadly, for kids who are bright and smart enough to get in, I would imagine many of them would be able to deal with these issues with some guidance. I think it is these "hand in the sand" parents who are the problems.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0 14:06
代貧者思維,奪其所想,不可能吧? 現狀又是否如此,以偏慨全?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14:29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But if one were to have a talented child who was admitted, what do you think one should do?
作者: iqover120 時間: 13-5-30 17:20
Brenday 發表於 13-5-29 13:28 
謝謝分享!十分欣賞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舊生為反對學校轉直資奔走的努力!
...
聖士提反的長衫革命向轉直資說不 (Apple Daily)
直資熱潮席捲全港中小學,港島半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數年前曾對外公佈該校不會轉制直資,更表明”St. Stephen’s is not for the rich”(並非為有錢人而辦學)。但至今年三月,該校校董會突然宣佈考慮轉制直資,並打算在四個月內拍板通過方案,隨即掀起家長與校友的反彈。
聖士提反女校舊生直資關注組於Facebook設立了「向轉直資說不」群組,發動輿論壓力,冀校方收會成命。「如果我們不站起來反對,2015年度的入學年,中西區將會再少一間津貼中學和津貼小學。而校方設定的每年三萬多至四萬多元入學門檻,相信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輕易跨過。」
這群師姐認為,作為一班關心學校的舊生,對於校方突然違諾轉制,感到百年建立的聖士提反精神受到威脅。作為一間基督教學校,應本著「行公義、好憐憫」的基督精神,不分階層、背景地有教無類。如今若將轉制直資,猶如把百年教育成果商品化。只有本已「贏在起跑線上」的一群,才能享用源遠歷史留下的果實。但教育並不是商品,並不應該「價高者得」。
關注組今日分享了一篇文章,題為《長衫的背後》,為聖士提反創校百餘年來一直關顧基層學生而感到自豪,為直資風潮正在扼殺窮家子弟脫貧希望而感到憂心。本報謹將全文轉載如下:
《長衫的背後》
貼身的裁剪、緊貼的頸頭扣… 穿上這件藍色長衫是所有 Stephenies 每天上學前的「指定動作」,但有幾多人會知道這個「指定動作」的背後意義?
很久以前,在聖士提反還未有校服的日子,總會有些較富有的女孩子每天都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上學去,而較基層的同學望著那些絲綢造的裙子,自己一身的白衣黑褲都不禁比下去。在沒有校服的日子,即使在學校,社會的階級觀念都無可避免地反映在同學身上。
話說跟我們相距八十多屆的師姐,因看見周遭同學都不自覺地互相比較,有些更會介懷自己一身簡樸的衣服。於是,她們便發起爭取要有校服,主動設計了現在的藍色長衫,並把計劃書遞到校方。因為她們明白到所有來到聖士提反女校讀書的女孩子,都是St. Stephen’s 的好學生,出身和家庭背景根本都不應被帶到校園。而最感動的是,提出校服建議的竟然是一位出身自富有家庭的同學。然後故事怎樣,你我都知道了。從此,我們都穿上了美麗的藍色長衫。
原來,甚麼叫 St. Stephen's Spirit,我們一早已認定了,也實踐了。
早在1930年代,聖士提反女校就提倡普及教育,不論是有錢女還是妹仔,都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近百年來,聖士提反的大門都是為各階層的女孩子而開放。
但當學費成為了其中一個入學門檻時,孩子早就被分流,被剝削的其實並不只是基層孩子向上流動的機會,更剝削了較富有的一群親身了解社會各階層的機會。當學校轉制直資而令學生家庭背景變得單元時,小孩子還能從身邊不同背景的同學當中學會了對各個階層的包容嗎﹖
「樹都長了一百年了,就不要讓根壞掉。」
今天
我們決不能「本信而後退」,
請向轉直資說不。
作者: Brenday 時間: 13-5-30 1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0 18:24
回復 HKTHK 的帖子
//But if one were to have a talented child who was admitted, what do you think one should do?//
被取錄應該有報考,為什麼不讀,除非有其他更佳選擇。我也想問一句:如果不是天賦生,他們應該會被取錄嗎?天賦以外,家境是否學校考慮因素?
//Agree, there will always be people who are "richer" or with more social assets like connections and networks. Giving up or avoiding the problem doesn't seem a good solution.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for kids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situations". And it is all about the parents' values and thinking. Sadly, for kids who are bright and smart enough to get in, I would imagine many of them would be able to deal with these issues with some guidance. I think it is these "hand in the sand" parents who are the problems.//
最近 EK 有一種流行的解說,因貧窮入不到好學校不大重要,最重要是學生本身,努力就會成功。悲哀地,不少講這些說話的富裕父母,其子女選校嚴謹,為子女各方鋪排妥當。即是你食粥都會養肥人,不過我自己就愈多營養愈重要。你上述說法,弱勢更應當要學會逆境生存,IQ+EQ 入讀這些學校,有必要嗎? 不為者就是父母問題!影片中當散工的父親,如何把掌中沙粒,幻覺成金,不覺刺痛,心存感謝,不是一時三刻,是六年光景?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18:47
本帖最後由 HKTHK 於 13-5-30 18:52 編輯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IQ+EQ 入讀這些學校,有必要嗎?" Necessary? No, it is never necessary. Beneficial? Yes, certainly beneficial. I think it is a bit naive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operates purely on the basis of merit. I don't know about others, but I look around, is it always the most able people who gets to the top? Not really. Hard work and intelligence counts, but personal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luck also matters a great deal.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18:55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BTW, can you explain a bit more about "影片中當散工的父親,如何把掌中沙粒,幻覺成金,不覺刺痛,心存感謝,不是一時三刻,是六年光景?" I am not sure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Not trying to argue, but I am just not sure what you are trying to imply.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0 20:39
回復 HKTHK 的帖子
//"IQ+EQ 入讀這些學校,有必要嗎?" Necessary? No, it is never necessary. Beneficial? Yes, certainly beneficial. I think it is a bit naive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operates purely on the basis of merit. I don't know about others, but I look around, is it always the most able people who gets to the top? Not really. Hard work and intelligence counts, but personal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luck also matters a great deal.//
點解以前公平公開的好學校,攪到有人施惠,有人受益? 強勢又能自行收生的名校,現實是收生多基於什麼 merit,對待施與受的有大分別嗎? 社會有能者居之是一般常態,但成為能者通道入場卷現更向錢和家境去看。本地富二代和內地官二代真是能者居高? 中國人講脈絡確是比西方社會重!
//BTW, can you explain a bit more about "影片中當散工的父親,如何把掌中沙粒,幻覺成金,不覺刺痛,心存感謝,不是一時三刻,是六年光景?" I am not sure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Not trying to argue, but I am just not sure what you are trying to imply.//
這只是我隨心所舉。有好學校又受惠重要講自尊,對此各人看法不同,易地而處,我不可以,其他家長真的可以嗎?助學金發放情況亦反映一二。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21:32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我也並不認同直資學校是一個公平的制度。 想指出的只是若然因為放不下自尊心而放棄好學校,實在有點可惜。 更何況這往往是家長片面之想法?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5-30 2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0 23:23
回復 HKTHK 的帖子
//我也並不認同直資學校是一個公平的制度。 想指出的只是若然因為放不下自尊心而放棄好學校,實在有點可惜。 更何況這往往是家長片面之想法?//
上世紀買位直資等不計,近年直資有:傳統名校轉過來的、新校直資、收生不足有團體背景要避過殺校申請轉為直資校的。公立名校一間間轉為收費學校,我想知道是不是香港獨有?如在民主西方國家,可能引起訴訟。新校直資我覺得冇問題,沒有掠奪原有公立教育的資源,給家長多元選擇,反而是名校轉型直資後的受害者,漸漸被掠奪生源,終至有些會被淘汰。近年還有傳統名校陸續轉直資,但有沒有新校直資成立?
超好成績學生不會因放不下自尊而冇好學校讀,只是整體向下流動。例如如聖士提反轉成直資,中西區組别一學位减少,有不能付費或不願付費 band 1 生會額滿見遺,要流到組別二學校去。能負擔學費成績較次的可能取而代之,更有機會入讀 band 1 校。
不同經濟能力家長有不同想法,我想他們是想及現實,子女六年每天要面對的現實,每年要申報收入資產待批的現實。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0 23:52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這些傳統名校雖然有政府的資助,但應為辦學團體或SMC的資產, 而不是公立學校?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1 00:15
oblivion2077 發表於 13-5-30 22:16 
官津、直資及私學是不同形式的辦學制度,以滿足社會不同人士的入學需要,正如公屋、居屋/夾屋、私樓般,以 ...
保良局私校 CKY 是一成功好例子。男女拔聖保羅男女,相信有能力成立另間私校,收生應不成問題。早年培正因小學中學不同學制,中學如不轉直資,就要脫龍。當時培正考慮另成立一私立中學,接龍小學。後因當局冇強行脫龍政策,建校之議,才不了了之。
以我所想,直資校應不能轉私校。直資學費有上限,過了上限,資助會倒減,收取到一定高數額學費時,資助全無,但仍要受直資學校規定監管,申報收支年報,免公器私受。當然加學費幅度和理由也受監控,到全無資助時,也有經營風險,除非香港經濟,好了十年,再旺十年。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03:24 標題: 引用:回復+囝囝爸+的帖子
這些傳統名校雖然有政
原帖由 HKTHK 於 13-05-30 發表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這些傳統名校雖然有政府的資助,但應為辦學團體或SMC的資產, 而不是公立學校? ...
對,之前之討論我也提出過,公衆可以報讀而不收費,不等如公立學校。女拔多次健校也是辦學團體出資的。
他們的意思是原本免費,窮人可讀,現在要錢。
其實窮家長擔心入 SPCC,DB 和英華等等格格不入是否攞來賴? 有錢人在它們是津校時也很多吧。名津校不乏有錢人,怕得那麼多?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1 08:17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5-31 08:18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article/1133240/public-schools-may-give-families-hong-kong-priority
//對,之前之討論我也提出過,公衆可以報讀而不收費,不等如公立學校。女拔多次健校也是辦學團體出資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對某事作出定義,因為個人見解或私人捐獻就可改變長久定義,犀利! 比喻說,有善長人翁捐獻百萬元給鮮魚行作教學設置用途,鮮魚行就變為非公立學校,亦或捐獻要達到上億才可除去公立之名。
//他們的意思是原本免費,窮人可讀,現在要錢。//
現狀不是這樣嗎?
//其實窮家長擔心入 SPCC,DB 和英華等等格格不入是否攞來賴? 有錢人在它們是津校時也很多吧。名津校不乏有錢人,怕得那麼多?//
維園都應該有好多有錢人去遊樂。有朝一日,劃地九成要收費享用,餘下一成地供要合資產上限審查的公眾免費,不想付費又過了資產上限的一概拒於園外,這是否格格不入攞來賴咁簡單? 有一成資助就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轉移視線,本末倒置。 皇帝新衣,簡單思考最快樂!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5-31 1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1 11:02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Sorry, it will take me too long to type in Chinese so I will use English instead. The reason I said these famous LS are properties of the school organizing body is to bring up the concept of properties. I am not referring to the physical real estate but rather the concept of ownership and the ability of an owner to operate their properties. And I think we have very different views on that. For me, these schools are effectively private properties even though they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As private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ir own rights to determine what types of schools they should be, what students they admit, what teachers they hire, what curriculum to teach, .... Even with long standing traditions and even if some of theses schools might not have exercised these rights before, I don't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croach on these rights. It is not the job of these schools to provide quality education to everyone! Rather, that is the job of the government.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1 11:58
http://kkleung.home.comcast.net/~kkleung/1954_files/new-year.htm
或先參考一篇舊文,多年建立的公營教育制度真的咁容易自由自主,相信嚴管非香港獨有,世界如是。
每樣事或先看可行性。什麼准則誰可轉作私營?雙收直資名校會否想轉作私營?今天十間直資/私立名校,將來愈來愈多競爭下又如何?英基沒有政府資助將來學費加幅會如何?要維持高質素高競爭的私營名校收費又將會如何,上萬也不為過吧,還要高通脹擔驚受怕。到時宏偉美觀的校舍變成負累,維修斜坡外牆可能動輒過千萬。到性價比急劇下降時,免費官津名校容易取而代之,到時當局有能力收拾遺下的爛攤子嗎?還有社會的反響,聖士提反家長校友激烈反對已喚醒了社會警覺,對峙會陸續有來。
當然世事無絕對,早幾年政府已準備開放內陸中學生入讀香港學校,零八零九年男拔和 SPC 已作申請和學位準備,但後來未能成事,或與社會民意對立有關。如能成事,又是另一番光景!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13:37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囝囝爸+於+13-5-31+08:18+編輯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3-05-31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5-31 08:18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因為個人見解或私人捐獻就可改變長久定義//
長久定義?誰的長久定義?多長久?大家知官立和津貼有多樣不同之處,他們是否全部阿公的?閣下如有官方定義請告知。
你的例子不對。我沒說官立學校收捐助便變私立,這是你講的。官立應該不能收任何捐贈。這不等如我提出的,津貼學校收了政府營運費用,學校不立即變成公家的說法。
先看事實。
1。教會津校很多是教會百多年前來港傳道,後來辦教育的 missionaries. 用的錢是教會的,好多時校舍也是它們的。
2。教會亦負責辦學包括管理層和其他營運。
3。後來收政府營運資助,成立grant school.
4。教會津校繼續負責學校運作,也可教宗教科。但要跟政府派位。
你有乜理由認為教會學校收左政府營運費用,學校忽變成啊公的,應和官立睇齊?校舍教職員要唔要過戶比政府?
偷換概念,轉移視線,耍家者另有其火。
我說名津校根本一向有貧學生,富學生。家長甚麼怕津轉直後格格不入不是理由。他們恐懼的東西在名津已存在,轉不轉直資無分別。
你卻拉到維園轉私園。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5-31 14:28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5-31 14:29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多謝你的見解和資料,是公是私、公公私私,非公非私,把類別源由解剖無意義,亦無關宏旨,我只提出轉為私校的可行性,或者真有直資名校轉為私校時再作實事討論。
名校直資有沒有問題可各有所想,成敗或將來由歷史見証,不過有問題時我仍會討論。
帶你遊花園唔好意思! 維園比喻我自己覺十分貼切。 討論中我不慣單一跟著對方主線去遊花園,以前都有提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5-31 15:13
回復 HKTHK 的帖子
我也並不認同直資學校是一個公平的制度。 想指出的只是若然因為放不下自尊心而放棄好學校,實在有點可惜。 更何況這往往是家長片面之想法?
*** **** **** ***
事实上是某个階层和背景的家长们, 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全面想法, 最后才作放棄后的.(那个不想为孩子着想?)
片面的想法反而是: 我个仔得, 有人收, 就去读...........
凡事看似简单, 起点就是GO + Persistence, 做起来却绝不简单, 例如长跑, 有脚就可以, 每天三十分种以上而已, 结果依然很少人参与, 不参与的人比参与的人多, 一定有其道理和原因的, 我有足能力和心态去开心玩是一会事, 如果偏面地认为不参与的人是不够坚毅, 就肯定是大错特错的阿太了!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5-31 15:29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其實窮家長擔心入 SPCC,DB 和英華等等格格不入是否攞來賴? 有錢人在它們是津校時也很多吧。名津校不乏有錢人,怕得那麼多?
**** **** ****
唔好扮到EQ 甘高! 有日你个女同某国皇子拍拖, 全世界都认为你个女未够班, 仲加盐加酱,抵毀话佢的出身唔高贵, 老豆是九流打工仔, 而事实又系真呢, 到时你就完全明白人家窮家長的心情了! 哈哈哈.........
最惨情是阿女又几钟意个皇子, 皇子就要你又得, 唔要你又得, 凡正全校大把佳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5-31 15:42
回復 iqover120 的帖子
《長衫的背後》
*** ****** ****
I am proud of you, St. Stephen girls. You show me the big heart.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5-31 16:08
回復 囝囝爸 的帖子
EK 有一種流行的解說,因貧窮入不到好學校不大重要,最重要是學生本身,努力就會成功。
***** *****
其实这種说法是没错的, 只是好学校的学生就读大学成功率是95% + , 其他一般的学校是: under 5%.
在此祝愿各位就读一般学校的学子, 5% 是代表依然有机会, 要继续努力和发梦, (每期总有人中六合彩的), 做好自己, 忘记那边手拿95% +大学入学券的一群. 将来还要斗的, 可能是徒手博擊, 他们不会有优势了.
作者: HKTHK 時間: 13-5-31 16:13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全面想法, 最后才作放棄后的" 希望真的如此。 很多時我看到有能力在名校名列前茅的學生, 欠缺的只是自信心和家裡的支持。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5-31 16:54
智慧和智力是要虑积的, 没有人是掌舵得适度的, 以为掌舵适度的, 回头看又是错过得多. 常见的家庭和父母是力有所不递, 想支持孩子也不知从何入手, (大部分在此的家长也是这样迷惘吧), 生活在盘石上的家长当然站立稳, 如果家庭刚好建在浮沙上,又应如何自处.
我有吃whole food, 自以为好处无穷, 是个人的做法和想法, 其他人因应环境,有其心水選择, 也是有道理, 吃junk food 的亦不代表必定生cancer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31 17:42
HKTHK 發表於 13-5-31 16:13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全面想法, 最后才作放棄后的" 希望真的如此。 很多時我看到有能力 ...
小兒的津小,40多年來未有一個男生入男拔(就算當年是津中),他是第一個,現在隔年都有人入,不會只報考港島名校。
你提的自信心及家𥚃支持十分重要, Positive Thinking and Self-fulfillment Prophecy.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5-31 1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5-31 19:21
oblivion2077 發表於 13-5-31 18:58 
無需無限上綱至平民少女與皇子拍 拖(即使是,也不是甚麼大不了,事實上今時今日也有類似個案,稍有理性及 ...
可能. 窮的地步, 不是一般的窮.
未必容易理解.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5-31 19:39 標題: 回覆:Stillgood2 的帖子
大家似乎太神化名校了。它們深知自己並不能點石成金。名校之所以可以成為名校,只是利用名氣把一羣好學生聚集過來。如我們追溯過去,不少現在仍是津校的老牌名校,它們以往的成績與現在的神級名校男拔、女拔、聖保羅男女、聖保祿旗鼓相當,甚至更好更出名。奈何因為沒有收生自主權,現在這些所謂的名校已遠遠被拋離。有些甚至變成不論窮或富的優異生都沒有興趣入讀。當越來越多名校轉成直資後,好的學生只會一個個被搶走。直資老牌名校在良性循環下成績更好。而那些津貼老牌名校只會越被拋離,到最後它們的舊生們也不能再以母校為榮。現在這些已轉直資或將轉直資的名校,只是感受到威脅,有遠見地作出名智的決擇。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19:41 標題: 引用:回復+shadeslayer+的帖子
其實窮家長擔心
原帖由 annie40 於 13-05-31 發表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其實窮家長擔心入 SPCC,DB 和英華等等格格不入是否攞來賴? 有錢人在它們是津校 ...
讀書者,冇咁誇張。
一個人的自我感覺如何,是會形於外的,別人是收到的。如果家長影響小孩,整天說自己窮,沒資格,孩子便真的以為自己真的無資格。做事沒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強項,亦不去爭取。自我感覺差的人,就算成功入讀名校,同學看你事事沒自信,仇眉苦臉,做朋友也不爽。結果自我實現自己的預言:我沒資格。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19:49 標題: 引用:Quote:HKTHK+發表於+13-5-31+16:13+回復+an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3-05-31 發表
小兒的津小,40多年來未有一個男生入男拔(就算當年是津中),他是第一個,現在隔年都有人入,不會只報考港 ...
你提的自信心及家𥚃支持十分重要, Positive Thinking and Self-fulfillment Prophecy.
Xxxxx
我沒看見你的留言,原來你己講 自信及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5-31 19:51 標題: 引用:Quote:oblivion2077+發表於+13-5-31+18:58+
原帖由 Stillgood2 於 13-05-31 發表
可能. 窮的地步, 不是一般的窮.
未必容易理解.
如只引用極窮困的孩子做例子,令人感覺只是以偏概全,鑽牛角尖,沒有討論空間。
任何制度都有正反面,不可能百分百滿足所有人。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31 20:04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過來人,好有共鳴。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20:12 標題: 引用:Quote:annie40+發表於+13-5-31+15:29+回復+
原帖由 oblivion2077 於 13-05-31 發表
無需無限上綱至平民少女與皇子拍 拖(即使是,也不是甚麼大不了,事實上今時今日也有類似個案,稍有理性及 ...
阿女選她現校時,我全無想過白鴿眼問題。現在,阿女說,全班同學都係我的朋友,我問她,是全部? 係,其他班我也有很多朋友。我好放心。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5-31 21:36 標題: 引用:大家似乎太神化名校了。它們深知自己並不能
原帖由 frenchfries 於 13-05-31 發表
大家似乎太神化名校了。它們深知自己並不能點石成金。名校之所以可以成為名校,只是利用名氣把一羣好學生聚 ...
Total agree.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5-31 22:26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frenchfries+於+13-05-31+發
原帖由 serinac 於 13-05-31 發表
Total agree.
可能,只是可能,名校可貴之處正是能集合相近的小孩一起教育。

作者: akys 時間: 13-6-1 02:51
有“何不食肉糜”感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同出身,教育,環境息息相關。成功人士多擁有某類性格,如中上教育水平,自信,溝通能力等。
父母所考慮的在他們來說是正常不過,如孩子會否給人孤立, 申請助學金會否令孩子被標籤,孩子會否羨慕富有同學的用品或生活消費,如未能答應孩子物質上的要求會否傷害了他。 。 。 。等等。
對!父母應該有正面思維,亦要灌輸正確觀念給孩子,常常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感受。
貧窮有不同程度,有些來自綜援家庭,有些來自單親家庭,有些做散工收入不穩定,有部分需要長時間工作或開夜班,溝通照顧時間不多。當然更有一部分父母不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講道理。
另外,在這種環境對孩子成長有沒有影響?正面的當然是推動力,努力讀書,力爭上游。有沒有看過有孩子單為了想融入群體而去偷手提遊戲機?我見過。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06:55 標題: 回覆:akys 的帖子

圖片附件: 1370040931689.jpg (13-6-1 06:55, 46.81 KB) / 下載次數 39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TUwMHw2YzUzOTgxOHwxNzYzMDg5MzEwfDA%3D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07:02 標題: 引用:+
+
原帖由 serinac 於 13-06-01 發表
在南寧三隻羊鄉,窮困到連成年豬都吃不飽,膄成咁。

圖片附件: 1370041122818.jpg (13-6-1 07:02, 53.95 KB) / 下載次數 35
/forum.php?mod=attachment&aid=OTUwNHxjYmIwMzdmYXwxNzYzMDg5MzEwfDA%3D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6-1 09:22
shadeslayer 發表於 13-5-31 22:26 
可能,只是可能,名校可貴之處正是能集合相近的小孩一起教育。
贊成.
直資名校能把背景和能力相近的學生教育好了!
已經對社會是一個好的交代.
什麼貧困學生, 什麼資助學費?....
做到就做, 貧困學生家長自覺地會為子女著想.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0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09: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6-1 10:21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3-5-31+22:26+
原帖由 oblivion2077 於 13-06-01 發表
我認為一間學校只要能集合能力相近的孩子一起學習便足夠,而無需背景相近。 ...
對,我的意思正是能力態度相近的孩子。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1:06
回復 oblivion2077 的帖子
//窮!我窮過,現在也很窮,當然比年幼時富有一點。我投身社會前,從來沒有過一張屬於自己嘅正式的床及書枱,當然不用說獨立房間,因為整個居住間單位也沒有分房的,連單位獨立廁所也沒有。而我初中時,已要負責買餸煮晚飯給全家,因為比我年長的家人都要出外謀生。
雖然家貧,我從沒有怨恨父母為何如此貧窮,也不會因此自悲,不敢跟富有同學仔交往。見到畗有同學仔的豐富物質生活及學習資源,我會羨慕但不會妒忌,並會將羨慕化為自己努力向上的推動力。我現在正是用身教及言教自己孩子怎樣做人處事,學懂感恩及珍惜,自重自強,遇到別人玄耀財富或有白鴿眼而無需理會及介懷。//
你說的很正面,對弱勢有安撫作用,但有沒有幫助,還要看很多個人及環境因素。老師和家長容易說出同樣勵志的話,現實情況又如何?
//我為孩子選校時也從不考慮白鴿眼問題,而孩子在現校就讀多年,也還未遇過有白鴿眼情況。//
點解選校要考慮白鴿眼問題?你想孩子會在什麼情況下會遇到白鴿眼情況?如真遇到,孩子真會有高情商去面對,或好父母發功容易平服?
//我認為一間學校只要能集合能力相近的孩子一起學習便足夠,而無需背景相近。//
我贊成你的說法!以前名校取學習能力相近而教,現直資首先要有背景負擔能力的篩選。
//這是家教問題,與孩子是否遇到有錢同學仔或朋友無關。//
家教當然有幫助,但真的能抵消社會環境的影響?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11:23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serinac+於+13-06-01+發表在
原帖由 serinac 於 13-06-01 發表
在南寧三隻羊鄉,窮困到連成年豬都吃不飽,膄成咁。
由廣西南寧市坐大巴再轉小汽車到山區三隻羊鄉要5.5小時。鄉民都是壯族,生活極度貧困,家庭年均收入不到一千元人民幣,居住環境惡劣,稍富有的人也要人畜禽混住,再窮困的家庭連豬也沒有。
上圖片是今星期三拍攝的,那隻膄得可憐的豬是屬於中間穿橙色T-shirt 小女孩的家庭,豬欄便在家門口,旁邊是沖洗、梳洗、洗衣、洗菜的地方,豬欄上層住了一戶,大廳燻黑,只有一張2尺x2尺的小枱吃飯,坐的是小圓桶形膠櫈,廳上層住另一戶人,家後院養了鷄、鴨和6隻小豬。昨天我叫小女重述當日境況,她竟說那家庭後面是animal farm....真係暈得一陣陣!
小女孩的姐姐現就讀醫科大學,我們去過她就近讀的小學參觀,裏面住滿了兩課室的非本村學童,一室約500尺,合共住了17人。他們星期五下午才回家,星期日下午回校,要步行及來回約4~8小時。他們如廁的地方叫旱廁,即沒有水沖那種,試想像在日曬33~35度的情況下進入使用是何等滋味?特意叫小女入去如廁,到門口她已受不了。
與大家分享這些點滴,是想告訴現代父母們、大「俠」們,不要再說窮孩子入不了名校,便少了上流機會。
堅毅、獨立和自強不息的性格,才是脫貧,才是向上流的源動力。

作者: CHAN-2 時間: 13-6-1 11:34 標題: 回覆:serinac 的帖子
//堅毅、獨立和自強不息的性格,才是脫貧,才是向上流的源動力。//
是的。上流不一定要靠名校。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1: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1:52
CHAN-2 發表於 13-6-1 11:34 
//堅毅、獨立和自強不息的性格,才是脫貧,才是向上流的源動力。//
是的。上流不一定要靠名校。
何謂好學校,何謂名校,如何介定? 好學校是否會成名校,能稱好學校或名校的,對孩子教育和學習真的不重要?
什麼上流,我想起始平等學習機會較容易明白。
堅毅、獨立和自強不息的性格,令我想起甘地和一些偉人。 請問家長子女有幾多有這樣性格,冇的話,是否下流上流不重要,還做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意念理想人?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1 11:55
回復 oblivion2077 的帖子
做好本份,自強不息!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2: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1 12:23
oblivion2077 發表於 13-6-1 12:05 
對,很多時我們不能選擇會遇到甚麼環境,但我們卻能選擇用甚麼態度去面對環境。 ...
十分認同。
身教好重要!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12:33 標題: 引用:Quote:CHAN-2+發表於+13-6-1+11:34+//堅毅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3-06-01 發表
何謂好學校,何謂名校,如何介定? 好學校是否會成名校,能稱好學校或名校的,對孩子教育和學習真的不重要 ...
你說你不喜歡跟別人遊花園,但你現又帶人遊花園,看起來每樣東西都需跟你先介定定義才可討論。要不是,那你便是講緊你心中的「烏托邦」了。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2:44
oblivion2077 發表於 13-6-1 12:05 
對,很多時我們不能選擇會遇到甚麼環境,但我們卻能選擇用甚麼態度去面對環境。 ...
你說的話仍然很勵志,很理想,但不實際。
「我們」這字眼代入感太強! 每一位家長處境遭遇不同,你不能代人所想。你更替心智未成熟的下一代所想,要有高情商去處事,當然在此有不少從小把子女在良好溫室包裝成長的,小小苦楚等於激勵,可發揮父母功力,把小小化於無形,再表說一番!但弱勢所要面對的又是否如你所想簡單,是思想問題,不存於現實。
自怨自艾怎會呢? 制度已止於微時,少數肯逆來順受的,都唔會介意吧!
不同個人經驗可參考,但不要想到超越整體教育成效!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3:02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3-6-1 13:06 編輯
serinac 發表於 13-6-1 12:33 
你說你不喜歡跟別人遊花園,但你現又帶人遊花園,看起來每樣東西都需跟你先介定定義才可討論。要不是,那你 ...
有家長說我帶他遊花園,我承認又道歉過。我十年多的討論無變過,海闊天空去論事,最近才有家長覺得是遊花園,要論一唔好講二,我也回應不能如單一主線跟著去討論,你翻看我上文是否如此?
每次討論我介定解說不比別人少,所以很多題目都冗長。如由我介定才可討論,為什麼大家還可以不斷回應?或者你不要介意我的介定,回應我介定的內容,權在你手,言在你口,這還可以吧?
作者: akys 時間: 13-6-1 13:13
開玩笑地講,窮孩子要讀所謂貴族學校,先找社工做個評估,備有以下特徵就可順利入讀。成績好,紀律好,自強不息,不自卑,不羨慕,不貪婪,父母教導有方,家教嚴明,超強EQ並能控制青春期帶來的負面想法。
我們有部分是過來人,全部都是成功渡過的一群,但有多少未能適應渡過?例如那些未能原校升讀中四的同學。以前如何貴族都好,都有40-50%是一般或貧窮家庭。現在呢? 5%,10%, 30%?或比以前更多?
我是站於應該去讀的一方,不過左一句自卑心作怪,右一句家教問題去數說這類家長,就覺得有點兒以偏蓋全,完全抹殺他們愛護子女的心情。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6-1 13:29
其實, 直資唔直資, 名校唔名校, 官津也好. 再或者, 教育制度如何?如何?...是重要, 但是否最重要.
況且, 與時並進....新舊交替...又或科技突破...
是否要留在過往歷史中...
個人經驗, 又或是自說自話.
我兩個孩子,
幼兒時, 找個樓下幼稚園, 目標只是玩玩, 有照顧, 沒有計算從中學習什麼
小學時, 也找個附近較"實際"的小學, 當然, 可幸, 這地區小學教學認真
中學時, 自己參加幾場區內中學的招生會, 看看環境, 見識學校教育理念, 再定出選擇, 亦可幸能獲選入讀心儀中學.
當中, 歸結一個經驗: 量力而為, 實事實干, 孩子的學習能力與學校的要求相配, 不要奢加壓力.
之後, 再留下學習以外的空間給孩子享受.
亞囝六年前所選的"優質"中學, 已是將軍澳區內名校.
有名, 不是因為歷史, 也不是直資.
而是, 校風, 學習態度, 學習成果, 教學思維和積極推動校務, 校長老師學生家長多年的努力和支持
其中, 是津校, 政府的資源, 用得其所, 要減資源, 要減班, 仍然把事做得理理想想.
我時常想, 世界永遠在改變.
舊系統當然有保障.
新系統亦未必百無一是.
總之, 各取所需!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1 13:59
自少家父教導自強不息,努力不懈,才會把握機會。回想過來,要多謝家父的教誨!
現今世代較傾向任何事都是社會錯,其他人錯,然後忘記我自己都有責任!難道,我真的 out 左!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4: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4: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4:34
oblivion2077 發表於 13-6-1 13:44 
其實我已講得很清楚,我也做過弱勢,所以也明白要面對的困境,也知道要解決困境是不能望天打掛,而是要自 ...
教育之難,就是要面對九成以上不擁有你所想的理想學生。所以制度、學校和家長要努力幫助提升這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效果。正如治安,人非皆善,就要法律制裁,不要望其自律,自求多福。
我前說本末倒置,就是不少家長以格格不入或自卑成為此討論的主因主軸。一成助學,全派的學校有幾多,實不足一成,影響有幾大。反過來說,九成要付費的學額是否才是問題所在。
上有家長講子女中學讀到一間地區名校,小兒一樣,心存感恩。同學中產為多,基層也不少,富貴的佔少數。學校申請轉直資不難,但因家長背景,較難成事。我現還為過去、現在、將來的同學繼續感恩,尤其基層,如轉直資,其問題和影響最大。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4: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1 14:47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HKlS點解會給她獎學金?因為不同學制喎!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5:07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樂天知命,好! 社會會少好多對立紛爭。
//甚麼是有成?//
我自己現有餐安樂茶飯,衣食不愁,已覺有成。小兒完成基本學業,立足社會,成敗定義由其所想。我想弱勢的同我所想,不為過吧。有更高要求的,努力而為。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能在有限資源內發揮到最好,已是不枉此生//
似乎有能力負擔學費的,在資源有限的教育體制內,有更多空間限度。弱勢的,不足下還要買少見少,切膚之痛,還能不枉此生?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5: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5: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1 15:48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又先講我自己,未試過真正樂天知命的環境,上所說自覺成就或能解說一二,幾次股災身家損失不菲,尚不愁衣食,都幾知命面對。
對一些弱勢的人又真可以說要認命。世界好多強權被推翻,抗爭不斷,就是不安於樂天知命所為。不少人可能從沒有樂,又苦到不能認命,連樂天知命的資格也從未有過。西方民主的好,就是盡量使每人公平公正,享受樂天知命,不是認命忍受。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1 16: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6-1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6-1 17: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7: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18:30 標題: 引用:Quote:囝囝爸+發表於+13-6-1+14:34+教育之
原帖由 oblivion2077 於 13-06-01 發表
健全的制度,是要顧及不同人士的需要,而不是強制人一定要跟大隊。直資不是主流,學費也是豐儉由人,而像 ...




作者: oblivion2077 時間: 13-6-1 18: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1 22:15 標題: 回覆:Annie123 的帖子
我相另有原因,國際學校生源不是問題,不用省招牌。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6-1 22:31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oblivion2077+於+13-6-1+18:55
原帖由 oblivion2077 於 13-06-01 發表
本帖最後由 oblivion2077 於 13-6-1 18:55 編輯
//囝囝爸 社會庸人真的不少,最近又添了聖士提反家長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3-6-2 00:31
回復 oblivion2077 的帖子
//我說過好多次,個名傳統名校為了自主權及保持名氣而改變自己一貫的教育理念想轉為直資,是它們自己的選擇,是否應該或有否濫用資源大家可以討論,但這跟直資制度無關。 例如是否有人濫用綜緩就否定綜緩制度?//
你說過幾次呢?我在 EK 一專題討論直資由零四年開始,你話會有幾多次。報章和教育界對直資的有關討論文章歷來也不少,我上文貼了一篇多年前培正校友校內討論應否轉直資,他們所陳利害又是否如你想的咁簡單。
討論問題不要每次單一而作出結論,時「自強自有功」、時「好學校非必要」、時「格格不入」,時「濫用資源」。其他重點的還有很多,我們要看的是對整體教育成效和利害,不是考慮三數間轉型學校的切身願望和利益。
這不是直資學校本身問題,是直資教育制度下的問題。
或我再重申一次,我反對的只是傳統名校轉直資,是公平公義問題,選校空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劫貧濟富、此起彼落。新校直資絕無問題,他們是增加學位和選擇,不是奪人所有。更多名校轉直資時,新校直資還會成受害者,質和量會漸漸攤薄。
多謝你用心認真和我討論!我回應時直接尖刻,性格所然,請諒。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6-2 01:29 標題: 回覆:囝囝爸 的帖子
直資學校得到的資助並沒有比津貼學校多,如果說人人生而平等,政府提供給每個學生的教育資源,金額必須相約。如果因為他們是“傳統名校要取回收生權“或“國際學校“而要取消對這些學生的教育資源。難道,這樣對他們有公平,公義嗎?!中產人士為社會付出多少努力,這些教育資源都是來自他們的血汗,他們交的税總比“小朋友生為港人應得的教育資助“多。社會是否要懲罰努力不懈得到富足的人才叫公平, 公義?!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6-2 0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6-2 01:54
Annie123 發表於 13-6-2 01:46 
可能另有原因,不過也不重要了。
國際學校生源不是問題,中上的不難找,尖子多一個不多
少少錢,換來一個 ...
因為我理解 HKIS d 位競爭好大,成績又一向唔錯。
坦白d,我怕是鮮魚行翻版....校長吹水!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6-2 03:16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3-6-2 03:54 編輯
frenchfris 發表 13-6-2 01:29 
直資學校篚資助並沒有比校多,如果說人人生而平等,政府提供給每個學生的教育資源,金額必須相約 ...
之前己討論,教会津贴学校,教會擁有學校的比例甚大,又合符直資要求,為甚麽囝囝爸之流可以籠断公平公義的定義?為何他們可代替津校校董會釐定學校發展方向?為何他們可強加自己的公義進別人擁有的東西?為何公帑資助,一定要全港巿民可享用才是公平公義嗎?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