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5-20 12:12     標題: 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20/ED1305200002.htm


研究揭「軟技能」影響出路 為教育政策提供參考

 在考試導向的華人社會中,記憶、邏輯思維等個人認知能力的高低,向來被認定是影響學業與事業成就的關鍵。不過,毅力、自我紀律等「軟技能」或「非認知能力」,對年輕人升學及就業,其實同樣重要。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譚康榮有關港人「軟技能」的大型調查研究發現,若於中學時自我紀律,克服不適堅持上學、願意完成不喜歡或花時間功課等,成功升讀大學及晉身專業和管理職位的機會,較未能做到者高出七成。是次研究為本地學生「非認知能力」與個人出路關係,提供最新具體證據,有望為教育政策制訂提供重要參考。

譚康榮獲研資局公共政策研究計劃資助逾31萬元,進行「非認知人力資本的社會分層作用:新證據以及對香港教育的政策涵意」項目,現已初步完成,整理數據完成後出版。

非認知能力 社會少關注

 相比起傳統用以衡量個人質素的認知能力,毅力、可靠、一致、韌性、動機、溝通能力等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或「軟技能」,本地社會關注度極少,學界對測量方法亦欠共識。譚康榮解釋指,「軟技能」與個人成就的關係,由於涉及長期追蹤,學界暫未能準確釐定兩者的學術機理,「但從『常識』看,例如老闆請人,與其選擇聰明但態度差的人,很多人都寧願選擇一個平庸但上進的員工。常言道『將勤補拙』,『勤』其實就是毅力、一致性的表現,證明『軟能力』能彌補個人認知能力不足的缺陷。」

 是次研究成功以電話訪問2,008位25歲至64歲香港市民,要求他們回想自己15歲時的情況,測量其「軟技能」,特別是自我紀律的水平,再分析與個人日後學業和工作表現的關係。問題包括如果身體不適是否堅持繼續上學,有不喜歡的功課是否願意繼續做、當功課需要長時間完成是否願意盡力等。

未能自律者 難搵到好工

 結果顯示,對上述問題回答「是」,即於青少年時期已能自我紀律的人,34%人可達大學或以上學歷;32%人可晉身專業和管理職位。相反,未能自我紀律者,僅20%人能升讀大學;18%人能任職專業和管理位置。這意味著自我紀律對個人前途影響極大,能做到的話,升讀大學、做好工機率可高出達七成。

 譚康榮又稱,學界研究都會把相關能力歸納為「延後滿足」,普遍見於個人成長研究項目中,「例如家長要求幼童做完功課後才能看電視,幼童若能做到,就表示能延後滿足」。而延後滿足也與毅力近似,但前者未必涉及陷入困難的處境。

 近年香港推行教改,新高中也引入了通識科,以多元學習促進全人發展。不過,譚康榮認為,新學制下,評核雖然更全面靈活,但仍然主要集中於學術表現上,對培養學生「軟技能」無甚幫助。譚康榮期望,是次研究能為教育界及相關部門帶來啟示,為未來制訂教育政策提供參考。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20 14:49     標題: 回覆: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原本報告值得一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20 14:50     標題: 回覆: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原本報告值得一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5-20 14:50     標題: 回覆: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原本報告值得一看!


作者: akys    時間: 13-5-21 00:49

問番以前應該有偏差。如果像BBC或其他老外報告橫跨十幾二十年會準確得多。
作者: wyl    時間: 13-5-21 09:28

好正常,即使學術成績好好,如做任何事都不能貫徹始終半途而廢,那有僱主肯給予機會?
作者: cindycyh1023    時間: 13-5-21 13:30

EQ很重要
作者: penguin_chick    時間: 13-5-22 20:34

在下多年研究,亦發現100%大學生的母親是女性。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