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寵女兒 [打印本頁]

作者: fheung    時間: 13-4-10 16:21     標題: 寵女兒

蘋果

大陸作家王朔說:「我跟女兒說,我將來不要你養。說實在的,你給我的快樂早就超出我養你花的這點錢了。你就按你自己的興趣生活。我說我養得起你。我再損,我臨死能給你留一筆錢,讓你一輩子只幹你願意幹的事兒。你什麼我都包容你,你在我這裏沒有錯誤,你就是一孩子。」
這天跟女兒通短信,我把這段話傳了給她,告訴她,這也是我一直想跟她說的話。
我之一直想跟女兒說這話,除了像王朔說的「你給我的快樂早就超出我養你花的這點錢」,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在沒有徵得她同意的情況下把她帶來了這個世界。所以,盡量讓她開心,讓她領略這世界美好的一面,也就成了我的責任。我戲稱她為「大債主」,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我也會很盡責地把這個世界需要有的規矩教給她,令她有一個好的模樣。在我有機會影響她的成長過程中,我是一邊教規矩一邊寵她,女兒是要寵的,明白規矩的女兒是寵不壞的。這一點,實踐證明我是對的。
我會繼續寵我的女兒,希望她一輩子可以只做她願意做的事情。



李純恩


作者: Brenday    時間: 13-4-10 17: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THK    時間: 13-4-10 17:29

回復 fheung 的帖子

I don't get it, what is the benefit of "doting" on one's daughter?  I can think of all the negatives but am failing to see the positives here.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4-10 17:45

fheung 發表於 13-4-10 16:21
蘋果 大陸作家王朔說:「我跟女兒說,我將來不要你養。說實在的,你給我的快樂早就超出我養你花的這點錢了 ...

寵女兒, 對?不對? 無標準答案.

不過, 大家可聽見:

我做囡時, 不之幾開心,
結咗婚, 仲慘過做囡嗰陣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0 18:00

那位不是祁望寵爱所爱的人, 和经常被寵爱! 自我陶醉啊!

寵爱, 被寵爱的快活是一刹那, 还要靠别人,亦依赖别人的本事, (老公, 其实几钟意有部私人飞机载我和朋友四围去,  老公听到必然血压上升) , 无论Mommy, Daddy 多爱你, 照样有面黑黑的时侯, 平常心处之, 孩子更快乐!!!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4-10 19:40     標題: 引用:誰不寵自己的孩子呢?但是留一筆錢給子女有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3-4-10 21:04

回復 HKTHK 的帖子

吾記得邊個講過女係要寵要愛惜,如果用tough love的方式教養,佢好易無左女仔獨有的嬌矜,容易輕賤自己。長大後,可能為了討好別人,又或者為了一點虛情假意,委曲自己。


寵愛吾等於寵壞,好錫佢都可以教好佢。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11 16: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THK    時間: 13-4-11 17:03

本帖最後由 HKTHK 於 13-4-11 17:33 編輯

回復 Jane1983 的帖子

"寵愛吾等於寵壞"

Thanks, I always thought of 寵 as giving special favors and doting on a child.  But if it is just loving them in a caring way, I certainly should do that!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4-11 17:44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4-11 17:55 編輯
Annie123 發表於 13-4-11 16:41
錢帶不入棺材,我相信大部份人死後,資產都會留給子女吧,我又覺得沒有甚麼特別。

但粗略估計,現在平均 ...

//我臨死能給你留一筆錢,讓你一輩子只幹你願意幹的事兒。//

在國內,做父母的,多有"有能力,儲/留一筆財富給兒女過世"的觀念,無論幾辛苦都想幫他們儲錢取媳婦、買車買樓、供孫子出國留學啦...等等。所以在國內,普遍對「啃老族」也覺得是很自然的事,沒有甚麼不妥。

如父母說〝希望讓孩子一輩子做他喜愛/願意做的事情〞時,是否有考慮〝他喜愛/願意做的事情〞,不能謀生時怎麼辦?還是他們巳預備一筆遺產,足夠他食過世?

「寵女兒」的這段文,給我的理解是負面多些。


作者: HKTHK    時間: 13-4-11 17:50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Unless the children is a self-starter (and those are rare), I can't imagine what this will do to their psyche.  Looking at my friends from "affluent" families, many of them do take advantage of not having to work and even if they do, they don't really try that hard.  Needless to say, most of them can't afford to pay for their own lifestyle.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4-11 19: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4-11 19: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4-11 19:57     標題: 引用:''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在沒有徵得她同意

原帖由 awah112 於 13-04-11 發表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在沒有徵得她同意的情況下把她帶來了這個世界。'

---李純恩先生似乎沒有宗教信 ...
那是專欄作家的慣常手法—虛構+現實+評論,不要太認真。




作者: luluhaha    時間: 13-4-12 09:47

Stillgood2 發表於 13-4-10 17:45
寵女兒, 對?不對? 無標準答案.

不過, 大家可聽見:
女人結婚多數l蝕底啦。
作者: luluhaha    時間: 13-4-12 10:04

serinac 發表於 13-4-11 17:44
//我臨死能給你留一筆錢,讓你一輩子只幹你願意幹的事兒。//

在國內,做父母的,多有"有能力,儲/留一筆 ...
點解你會認爲香港會有D人做些自已中意的事會餓肚子,食的標准定位低D,如果都可以感受到幸福的話。又有乜所谓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4-12 14:28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4-12 17:19 編輯
luluhaha 發表於 13-4-12 10:04
點解你會認爲香港會有D人做些自已中意的事會餓肚子,食的標准定位低D,如果都可以感受到幸福的話。又有乜所 ...

能說這句〝希望讓孩子一輩子做他喜愛/願意做的事情〞的人,應不是來自基層甚至貧困家庭的父母,不知你是否認同?

〝希望讓孩子一輩子做他喜愛/願意做的事情〞中,「喜愛/願意」的定義是人人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你不妨考慮以下的情況,我所說的是否適用:

Case1 - 孩子喜愛/願意一輩子做隱青,整天躲在家裹打機,又不愁食住,這是他的興趣及感到幸福的事,父母可會支持?又或父母離去而沒有遺產給他時,他只顧做他喜愛的事但又缺少謀生能力,父母能否接受?

Case2 - 有人只愛做有興趣的工作,賺錢買花戴,那是否代表他/她背後有一定的Backup,有不愁生活的條件,才可做他/她一輩子喜愛/願意的事情?可參考11#中,網友的舉例。

因此,能支持孩子一輩子做他喜愛/願意做的事情的人,是需要有基本條件的,起碼孩子沒有家庭負擔,他/她自己有不愁生活的條件。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2 16:42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我做囡時, 不之幾開心,
結咗婚, 仲慘過做囡嗰陣

***    ****
有次看过本书话, 人类有自我修复能力, 把痛苦淡忘, 把过去式美化, 这是心灵深处的自我慰藉, 事实真相並非如此, 因此消逝的亲人朋友, 地境人境, 特别珍贵. 六七十年代, 香港通街垃圾, 卫生条件差, 有多好???

以上那句: 我做囡時, 不之幾開心, 可能是假象.

少时除了没钱, 其他是要物有物, 大地在我脚下, 常人当我是女神, 点知是:非常唔开心!!!!

唔开心是因为看得自己太重要, 結咗婚是其他人開心很重要, 那有空闲系到'肾'唔開心. 亦没空担心人家怎样评价自己, 結咗婚,事实上少了自我,   却又发现无偿付出原来可以很開心, 偷空地自我独处是出奇的平静快活!




作者: luluhaha    時間: 13-4-12 19:03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我反而覺得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或專科的前提不是豐厚金钱,而系做事的的態度,如果打機可以認真打.打到比賽拿獎,獎金也很豐厚哦…唔識學習、沒有正确價值觀留个金山也敗光

作者: luluhaha    時間: 13-4-12 19:09

annie40 發表於 13-4-12 16:42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我做囡時, 不之幾開心,
婚姻.都未能使我成长。五歲的小朋友使我學會堅強獨立, 成长ing....
作者: EASTCOAST    時間: 13-4-16 11:19

職場慧眼: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報上有轉載大陸作家王朔跟女兒說的話,說將來不要她養。女兒給他的快樂遠超養她所需的錢,着她即管按自己的興趣生活他養得起她,臨死都能給她留一筆錢,讓她一輩子只幹她願意幹的事兒。還說甚麼都能包容,女兒在爸爸這裏永遠沒有錯誤。這番話,說得真危險,大家要是不經思索依樣葫蘆,肯定死得人多!
女兒要是「幼承庭訓」大是大非黑白倫常甚麼可為不可為全部知道清清楚楚,有這樣的父母是莫大的福氣,儘管放膽敢作敢為,幹一番事業創一片新天地。但要是自小被洗腦「天大地大我女兒最大」、不分清紅皂白「我家女兒永遠是對的」的環境下長大,養出的這個女兒即使不遺禍人間亦肯定闖禍出亂子!
而且講到錢,幾多才叫做夠?我不敢小看任何人,不過只須看看那位迷魂街頭的淑女及其姐妹們,父母富可敵國,要是沒有人生目標理想,錢多又如何?生存在這世上除了吃喝玩樂,還有甚麼意義?人只會越來越空虛又迷失,真正窮得只剩下錢!要是兒女不長進,嫖賭飲蕩吹是但一樣都足以傾家蕩產,金礦鑽石礦都可以蝕個清光。
全球首富微軟Bill Gates及Warren Buffett捐身家成立慈善基金,抱的是甚麼信念?看我們香港豪門爭產風波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甚麼父母恩情手足親情全部拋諸腦後。錢多可以造福世界社會是好事,為一己之欲之利是沉淪的源頭遲早出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要看修為,更看造化!
其實單靠我們父母之力,根本養不活孩子。空氣食水食物一切皆是上天的饋贈、大自然之母為我們提供,予取予攜我們該怎樣回報?難道父母是神不是人?

張慧敏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6 14:45

報上有轉載大陸作家王朔跟女兒說的話,說將來不要她養。女兒給他的快樂遠超養她所需的錢,着她即管按自己的興趣生活他養得起她,臨死都能給她留一筆錢,讓她一輩子只幹她願意幹的事兒。
****    *****   ****

父母总是喜欢一厢情愿, 实际上在这点思维下, 成数颇高的把孩子教养成是草胞一名, 一輩子不会幹甚么的事兒。好啦! 多做多错, 少做少错, 永远唔做就最最幸福和安全了! 多谢老爸,多谢老天爷, 多谢祖宗!!!  其实留低十亿人仔都好快使洒, hoarray!!!

Resilience is a 21st Century parenting concept that every parent needs to understand.

Some kids are resilient by nature – their temperament helps them to be ment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tough. You know those kids. They get straight back up after a setback or disappointment. Rejection in the playground doesn’t faze them. Unfortunately, not every child has such natural resilience.

The good news is that most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resilience can be nurtured and developed, particularly when parents themselves are resilient and they actively foster it in their kids.

Resilient kids share four basic skill sets- independence, problem-solving, optimism and social connection.  

Building Resilience

From a resilience perspective parents need to coach kids through some of their more challenging moments and reviewing what they may have learned for next time. Avoid solving all their problems for them.

You can promote a lasting sense of resilience in your kids by: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yourself. Your attitude as a parent impacts on their ability to bounce back from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 Make sure you model a ‘you can do it’ attitude for your child when he meets some of life’s curve balls.


Look for teachable moments. Many kids’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re disguised as problems. Make the most of these opportunities so that kids can grow and learn from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Make kids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 family.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a family develops the self-help, problem-solving and independence skills of kid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resilience.


Build kids coping skills. There are plenty of strategies you can pass on to kids to help them cope when life doesn’t go their way, including acceptance, getting away for awhile, and normalisation.
Promoting resilience in kids is a not a single event but a continuous process that requires adults to be supportive and empathetic when things don’t go their way. It also requires you as a parent to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resilience, so you have faith in your yourself, and your child’s ability to cope.




作者: ok_ko    時間: 13-4-16 16:25

本帖最後由 ok_ko 於 13-4-16 16:27 編輯

回復 fheung 的帖子

就算我有錢,我不會在女兒自立前告訴她:我臨死能給你留一筆錢,讓你一輩子只幹你願意幹的事兒。


就算我有錢,無論她能否自立,我都要讓她知道要回報父母,儘管我不用她回報。



我做不了王朔,也做不了李純恩。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6 17:31

回復 ok_ko 的帖子

李純恩是随口up, 写吓稿, 揾吓钱, 讲吓Travel,  讲吓今晚食物送, 好过讲是讲非, 佢个女好似读SPCC, CIS, then to UK Uni.

没期望是骗人的, 那条教育path, 是算到尽, 孩子吃足全餐, 是艺高胆大之作, 保证中英兼备, 讲物野骄寵女兒吖. 千祁不要上档! 那位爹D唔当阿女是心干宝贝,又依然忍痛, 间唔中拿家法吓下佢.

作者: ok_ko    時間: 13-4-16 17:42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貼一篇他的文章。其實我發現李純恩一直所寫的都是一致的。可能他真的如你所說,也就太陰險了!



教育不好,家長也蠢
2011
0221
這天左丁山寫香港的「教育死結」,其中一「結」,就是家長慌死學校功課太少。
女兒讀小學之前,我要給她找學校,周圍熱心幫忙的朋友都問,你想給女兒找一間什麼樣的學校。
我說,唯一的條件,就是功課要少。
後來,我真的給女兒找到了一間出名功課少的學校,每天輕輕鬆鬆,至今回想,竟想不起女兒在家做功課的情景。
後來有一次去她學校開家長會,學校老師很謙虛地詢問在場的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有什麼意見嗎?一個穿了一身豹紋衫的女人聞言舉手,說她有意見,為什麼學生的功課這麼少?應該大大增加。
我在這女人身後,差點破口大罵。在香港,要找一間功課不多的好學校談何容易,好不容易給我找到了,竟有這等無知婦女想破壞好事,怎不叫人動氣。
還好學校沒有像今天的香港政府那麼沒主見,「意見」聽過,堅持少功課原則,我家大債主,才可以輕鬆讀完小學。後來在本校直升中學,功課也沒怎麼帶回家來,再後來,轉了國際學校,更是一天光晒。
到今天,我還記得那個穿豹紋衫的女人,她代表了眾多腦子有毛病的家長,以功課多寡論教育成敗,這等見識,害己害孩,卻蒙然不知,「讀書咁少功課,好唔抵咯!」是愚蠢的極至。


(李純恩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6 17:57

回復 ok_ko 的帖子

貼一篇他的文章。其實我發現李純恩一直所寫的都是一致的。可能他真的如你所說,也就太陰險了!

****    ****

不是陰險,而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李先生觉得宠爱就是宠爱吧! 我够话唔多理阿女, 其实及得好实!

最近偶尔看到其女儿的中学名字,依稀是超级名校, 不大肯定是spcc, 有点谔然, 原来是猛龙过江.  大家还以为佢个女物都唔使学, 唔使做, 等运到?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16 18: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3-4-16 18:22     標題: 引用:回復+annie40+的帖子 貼一篇他的文章。其

原帖由 ok_ko 於 13-04-16 發表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貼一篇他的文章。其實我發現李純恩一直所寫的都是一致的。可能他真的如你所說,也就 ...
李最近提過, 他女兒小時讀瑪莉曼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4-16 19:22     標題: 引用:Quote:ok_ko+發表於+13-4-16+17:42+貼一篇

原帖由 Annie123 於 13-04-16 發表
也未必是陰險,只是過了海就是神仙。
同一個方法,未必個個合用。人家成功的例子,看了當是參考好了,不要 ...
專欄作者寫嘅嘢,字字都係,唔吹水又點可以日日咁多話題,投移幾家稿呀!

唔通好似大家咁,日日係ek免費作幾百字都咁開心咩?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3-4-16 21:26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李的女兒吾係讀spcc,亦吾係cis,係英國讀果間大學亦吾出名。
作者: Snakemama    時間: 13-4-16 23:08

回復 Jane1983 的帖子

李純恩的女兒在香港讀過瑪利曼小學,德瑞國際學校。之後在英國的Durham University 讀學士,現在同一所大學讀碩士。
而Durham University 在英國大學的排名亦不低。

英國大學排名 2013從英國大學學系排名選擇最合適大學

泰晤士報(Times)的英國大學排名,是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重要選校參考。排名以學生滿意度、學術研究水平、入學要求、學生與教職員比例及畢業生前景等幾方面評定各所英國大學的優劣。和往年一樣,前十名大學的排名跟以往差別不大,仍然由牛津、劍橋、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 、Imperial College 等傳統學府為首,Glasgow University 則上升 7 位,進入首 20 名大學之列。

2013
2012

1

1

Oxford

2

2

Cambridge

3

3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SE)

4

4

Imperial College

5

6

Durham

6

6

St Andrews

7

5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8

8

Warwick

9

12

Bath

10

10

Exeter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7 14:32

回復 Jane1983 的帖子


Thank you for let me know.  I could have bias sometime. Still Marymount is not a easy school, I guess!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17 14:47

回復 Snakemama 的帖子

Thank you, Snakemama!

李先生的女儿被我连累而被起底, 是我的错!

我与外子对女儿的最严厉时期是0 - 8岁, 之后见佢有分寸, 就凡事合理的多数会say ' YES', 我想李先生跟王先生的女儿已经长大了, 寵爱至极也不会坏倒呢! 这点是有先天后天条件下的寵爱, 讲出来既开心又洒命, 普通人未够道行, 时机未到,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相比之下是虎妈,虎爸而内疚.

作者: Snakemama    時間: 13-4-17 18:51

annie40 發表於 13-4-17 14:47
回復 Snakemama 的帖子

Thank you, Snakemama!
李先生女兒的資料是從他在報紙發表的文章得來。知道他女兒讀書不是得過且過,正如你所指,所以李先生竉得有理由。
天下父母都竉愛子女,但要竉得其法,要拿捏得當,並非易事,我也在學習中。

作者: hay.hay.ma.    時間: 13-4-18 10:10

回復 fheung 的帖子

爱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为什么不问问女儿,她最感受到爱是什么时候?

留一毕钱给她是最容易的,要临死前才给?何不每月一发薪水就给她进贡?

这文章应该叫“宠女友”(除了未经她同意就生下她)。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