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在報章撰文 沒上興趣班失分 女生考名校失敗 怨我媽非虎媽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4-7 19:12 標題: 在報章撰文 沒上興趣班失分 女生考名校失敗 怨我媽非虎媽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407/18219335
[youtube]niwk8v9rQ7s&HD=1[/youtube]
為入讀名校,不少「怪獸家長」逼子女在年幼時已練成「十項全能」,備受爭議。但美國有一名少女被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大學拒收,竟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慨嘆「我媽不是虎媽」,因而沒到非洲參加夏令營、沒上興趣班,導致輸在起跑線。文章引起歐美熱議和反思,有網民批評她是酸葡萄心理,也有人讚她勇敢揭示名校收生的虛偽。
撰文大罵的高中生韋斯(Suzy Lee Weiss)成績出眾,成績平均績點(GPA)高達4.5分,美國大學入學試SAT分數達2120,曾在參議院當實習生。但要入讀名校,好成績明顯不夠,她沒有其他「技能」,不夠多元(diversity),結果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和賓夕凡尼亞大學等都不予取錄。
「做回自己」老師騙人
韋斯起初天天跟母親哭訴,媽媽受不了,叫她找姊姊訴苦,經勸說下化悲憤為力量,撰寫題為《給不取錄我的大學的信》文章,自嘲式諷刺名校大學收生標準的流弊,宣洩不滿。文章起首就咆哮老師都是騙人的:「中學告訴你,『做回自己就可以』,真是好建議,但你要參與九項課外活動、當六個組織領袖、擅長三種運動、SAT分數極高,還要有兩個媽媽!」
韋斯指出,若兩年前就認清真相,準備工夫就不一樣。她說「應該」開辦一個虛假的慈善團體,為無家可歸者照顧寵物也好,為剛果黑猩猩籌款也好,為自己加分。她寫得尖酸:「只要你善用別人的不幸遭遇來裝備自己入長春藤名校,你就有出息了。」她又抱怨自己是家中么女,沒學琴,入不了校隊,又沒有去非洲參加夏令營,要不然應可擁着可憐孩子拍幾張相,再寫文章說經歷如何改變一生,機會就大增了。
點出學生虛偽 履歷造假
《華爾街日報》刊登文章後隨即引起熱議,評論多達1,200條,有人批評她乳臭未乾,只會妒忌別人。有升學專家解釋,名校收生條件,是希望學生明白「求學不是求分數」,鼓勵他們多做義工和參與課外活動,及早認識自己和社會;但也有人讚她說出了現行收生制度的殘酷真相,點出了學生虛偽,履歷造假的問題。
文章令韋斯人氣急升,有公司「人棄我取」,說要為她提供工作和實習機會,她上周四更獲邀到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今日》(Today)節目解畫,她重申文章只是自嘲式諷刺,不是認真抱怨父母或想虛構慈善參與,她又坦言自己其實也參與過不少義工活動,「不是死讀書」,但認為名校追求學生「多元」同時,有必要改變過份追求課外活動表現的態度。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華爾街日報》/《紐約每日新聞》
入長春藤大學 韋斯「秘笈」
‧在中學參與九項課外活動、當六個組織領袖、擅長三種運動,SAT分數
極高,還要有兩個媽媽
‧有一個虎媽
‧揑造一項慈善活動,善用別人的不幸遭遇來裝備自己入長春藤名校,就
有出息了
‧多參加興趣班,如學鋼琴、空手道或游泳
‧做「最好」的事,如去非洲抱起幾個可憐的孩子,拍幾張照片,然後寫
文章說這些經歷如何改寫你一生
‧實習時要取一個冠冕堂皇的職位來放在履歷,像「郵件服務助理署長」
(送信雜工)、「咖啡物流服務女主席」(送咖啡女侍)
網民一句句
leda:「她未能入讀長春藤名校,是因為她對於長春藤名校來說,是一個水準以下的學生。」
Jason Benjamin:「至少她不用被毀滅性的學生貸款淹死,因為她以一個性別研究學位,根本找不到工作。」
Illyria Mxo:「並非所有成功的人都可入讀最好的長春藤名校。認真說,你學習甚麼不是比你在哪裏學習更重要嗎?」
Midwest:「她是對的。你的膚色重要過你的高中的表現。」
sevencontinents:「這孩子有精神問題。這些學校不取錄她,是因為她完全不可愛,而不是她所指的理由。」
Xoriat:「她這種態度,我希望沒有學校取錄她。」
RobertG:「你這個可憐的自由主義者,生命就是不公平,習慣它吧。
考名牌大學秘訣 課外活動獲獎
美國長春藤大學聞名中外,每年吸引全球大量學生報讀,競爭十分激烈。要入讀這些哈佛、耶魯名牌大學,擁有出眾的學業成績當然至關重要,但如果申請的學生課外活動有出眾表現,成為長春藤大學學生的機會亦較高。
學業成績要出眾
SAT和TOFEL這兩個公開試,是海外生入讀美國大學的最低門檻,長春藤大學一般要求學生三科SAT分數超過2,000分(2,400分滿分),而TOFEL試亦要有100分(120分滿分)。當然,申請人的校內成績表現亦要十分出眾。
此外,長春藤大學亦十分看重申請人的課外活動表現,如果申請人曾在公開的體育或藝術比賽得過國際性獎項,亦會獲大學特別考慮。例如,長春藤聯盟之一賓夕凡尼亞大學招生時,可以將申請人一項課外活動獎項取代一個學科成績,作為參考標準。
《蘋果》資料室
虎媽嚴管子女
在教育子女方面,西方講自由發展,東方往往講嚴加管教,華人社會中的「虎媽」為數不少,她們對子女實施嚴厲管教,包括定下「十大不准規條」、要求子女科科A,還幾乎要琴棋書畫樣樣精。
李顯龍:讓孩子有童年吧
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出版《虎媽的戰歌》後聲名大噪,她在書中詳述了如何用狠招教導兩名女兒,包括不准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又明令她們一定要學好小提琴和鋼琴,否則玩偶就會送捐。她還嚴令女兒要科科A,A-也不可以。
英國華裔「虎媽」Vivian Tang亦對其子女嚴厲,要兩名11歲和8歲子女,每天放學即要練習鋼琴和小提琴兩小時,之後又要他們做功課兩小時,星期天還一定要上普通話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批評這類「虎媽」說:「請讓你的孩子有自己的童年吧。讓孩子玩耍,從玩耍中學習是好事。」
《蘋果》資料室/英國《每日郵報》
研究生要資產審查
牛津被控歧視
美國長春藤大學收生標準被質疑,英國牛津大學亦因為對研究生有資產審查,令每年約1,000名學生因為不符合要求未能入讀,約佔獲取錄學生總數15%,被轟歧視家境不富裕的學生。
「令國家損失人才」
來自曼徹斯特的學生香農(Damien Shannon)今年初入稟法院控告牛津大學聖休斯學院,指學院要求他入讀經濟及社會歷史碩士課程前,必須拿出21,082萬鎊(25.1萬港元)流動資金證明,是以財富選學生。
學院解釋,此舉只是不希望學生因經濟壓力影響學業。
但前工黨內閣部長貝海珊(Hazel Blears)聲援香農說:「這政策將令國家損失人才,而且縱然牛津市生活指數較高,1.3萬鎊(15.5萬港元)已足夠應付學生生活有餘。」牛津及後公開向香農道歉。
英國《衞報》/美國《赫芬頓郵報》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3-4-7 19:43
最重要是不要為入知名大學而令兒女失去玩樂的童年。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3-4-7 19:55
哎,如果有個成績好,又十項全能,學校吾收,又點解釋? 因為個家長癡線吾收?
不過越來越多虎爸媽,搞到世界好艱難
作者: judy 時間: 13-4-8 12:02
她又抱怨自己是家中么女,沒學琴,入不了校隊,又沒有去非洲參加夏令營,要不然應可擁着可憐孩子拍幾張相,再寫文章說經歷如何改變一生,機會就大增了。
阿二去年參加一義工團幫露宿者之家清洁,两人分配一房。阿二做哂,另一幫手話怕皮膚敏感坐係度指點。到分享時,又係甚麼意義重大呀,有好大好大之感悟呀等等。
此風不可長!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8 14:31
做好自己, 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是人家的事!
做得好而得不到, 是因为未够好! 已经够好又依然未得到, 是依然有人比你好, 既然有人比你好, 就去跟比你更好的人学习, 反正比你好的人还有大堆比他们更好的, 大家永远学不完!!!!!
長春藤大學, IGCSE , IB, DSE分数,再过三五年, 那有人会问起!!!
作者: Jane1983 時間: 13-4-8 15:17
annie40 發表於 13-4-8 14:31 
做好自己, 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是人家的事!
做得好而得不到, 是因为未够好! 已经够好又依然未得到, 是依然 ...
一山還有一山高,登高望遠,鼓勵自己和小朋友做到更好!
作者: talknwrite 時間: 13-4-8 15:37
抛下書包先
子曰: 不患人知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8 15: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8 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arenlyk 時間: 13-4-8 16:12
真係唔知咩標準收生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8 16:43
services 是非常好的学习, 只是有规矩,有定律, 就有人鑽研services 中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或表演?), 结果是亮丽的resume.
话说回头, 有人的services 是去火星服务, 有人十六岁已经是best selling author, 有人帮Bill Gate 写自传, 有人去刚果帮患爱滋病孩子洗澡三个月, 有人登Everest, 做到甘尽, 又如此猛料, 既然人心隔肚皮,.无论居心何如, 我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做人甘搏, 不会是普通货色了!
应该是第一日上ivy league, 已plan 定三十年内当president!!!!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8 17:00
偽善- 系人都懂得的间歇行为, 经常收收放放, 大部分群众是错配时机, 应该收时走去放, 应该放时又去收, 结果是非常难看, 唔做好过做, 如果做到终身偽善, 自己都信埋,其实也不错啊!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8 17: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4-8 21:00 標題: 引用:做好自己,+别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人家的事!
原帖由 annie40 於 13-04-08 發表
做好自己, 别人的想法和做法, 是人家的事!
做得好而得不到, 是因为未够好! 已经够好又依然未得到, 是依然 ...
長春藤大學, IGCSE , IB, DSE分数,再过三五年, 那有人会问起!!!
Xxxxxx
對,出來做野,是看你工作能力,是一個甚樣的人。可是,父母身教,讀咩學校也會影響人的性格。畢竟,人的成長不是直線進行的。

作者: elbar 時間: 13-4-8 21:28
「全能」難求 課外活動適可而止?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0e1be1d-6168-423e-b1d5-26db7f716b45-534306?ref=ak8fs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一名成績出眾的美國高中生,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因沒多上興趣班而被名校拒諸門外,嘲諷現時過分追求課外活動的心態。香港的學童何嘗不也為此叫苦?為贏在起跑綫上,連興趣班也要催谷,還有樂趣可言嗎?
《華爾街日報》上月底刊登《給不取錄我的大學的信》一文,惹起熱烈回響!撰文者為美國女生韋斯(Suzy Lee Weiss),她成績優異,曾在參議院做實習生,惜今年報考多間知名大學均不獲取錄。
女生控訴 成績佳卻不獲取錄
她指出,大學一方面叫學生「做自己就可以」,但又要求需有大量課外活動、要當學生領袖及良好成績等,自嘲敗於沒有虎媽,以及沒有為剛果黑猩猩籌款或與非洲小孩合照等,否則應可有助獲名校垂青。
文章諷刺名校收生時過分看重課外活動,網上熱烈討論,有網民反駁名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有何不妥?也有人指不少學生做慈善活動時也付出真心。
雖然韋斯控訴的是美國教育制度,但對於參加課外活動的本意是否已變質的訴控,對本港來說,是否也熟口熟面?香港學童何嘗不也為此叫苦?
曾幾何時,本港學校升學收生重視學術成績,但之後逐漸認為「死讀書」心態要不得,加上學校的收生自主權愈來愈大,例如中學的自行收生名額增至30%、直資學校可自由收生等,學校在挑選學生時,開始看重課外活動、獎項等。去年曾有團體統計,全港96%中學把課外活動作為收生標準之一,平均分數比例17%,有中學更高達40%。
鼓勵學生全面發展,不是一味讀書,出發點是好,但當課外活動的地位被提升後,結果,除了學業成績之外,連參加多少興趣班、贏多少獎項、手上有多少證書等等,卻成為學童的另一條起跑綫。
2011年一項調查顯示,本港88%受訪家長會安排子女參加至少1項課外活動,比率是中港台之冠。而同年另一調查發現,22%小學生的課外活動達到7項或以上,26%受訪家庭每月須花費6,000至8,000元在課外活動。
有名校中學校長更曾指,接獲的申請者中,逾80%有8級鋼琴,有學校要求學生至少懂一種樂器,而鋼琴是不計算在內,因已成為基本要求,於是學豎琴、大提琴或更冷門樂器已見怪不怪。
另類「履歷表」 京廢入學評核
既然是另一條起跑綫,當然也要早起步。幼稚園的學生已開始參加歐洲遊學團、參加國際英語考試,好讓自小開始建立一份亮麗「履歷表」。結果劍橋小學英語考試於2011年更改制度,表明不接受5歲以下的香港考生,避免家長拔苗助長,令香港成為該試全球唯一設年齡下限的地區。
小學生升中的個人檔案,隨時比成人見工的履歷表還要長及詳細,父母安排小學生參加各式各樣課外活動、比賽及測試,原來目的是為培養興趣的課外活動或興趣班,若過分催谷,會否反而「謀殺」了孩子的興趣?
課外活動愈多,就愈可打動學校垂青?是否一廂情願的想法?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指出,這是家長的主觀看法,他強調,其實大部分學校看重的主要還是成績。
他指,有些升中學生的個人檔案如電話簿般厚,學校怎會看得完?而且太多課外活動會增加學生壓力,建議家長可安排初小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找出自己所長及興趣,至高小便應集中發展一、兩個強項,培養為終生興趣。
愈來愈重視課外活動的後果,近年也有指此令基層學童輸在起跑綫,上周有團體向政府提出為綜援學童增設每月200元的課外活動津貼。本來課外活動是因應家庭條件及個人興趣的抉擇,將之變成另一戰綫,對沒能力一群造成壓力,付得起鈔票的,也要面對折騰,是否大家樂見?
北京市政府今年2月宣布,實施8項減輕學生負擔的新措施,其中1項便是禁止初中學校收生時,以競賽、獎勵或證書作為入學依據,究竟是令家長孩子鬆一口氣?仍有待時間觀察。
香港的孩子向來忙個不停,又要讀好書,又要十八般武藝,起跑綫愈來愈多,這是現實,但能否也盡量讓他們多點笑容地跑呢?

按圖放大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9 12:14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永远不会輸硬,各人有各人的可取之处, 有人喜欢斗高大, 也有人的特长是斗矮小, 高大的可一IQ零蛋, 矮小如拿坡伦可以英勇善战. 当然ivy league 今期喜欢的, 下期又或者改画, 我情愿做番自己, 话之你!!!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9 12:25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偽善,的確是生存之道。
**** **** ******
偽善做得出色的唔多, 多数是愈做愈似朱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像人吧!
我比较容易相信真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4-9 14:14 標題: 回覆:在報章撰文 沒上興趣班失分 女生考名校失敗 怨我媽非虎媽
當一隻手揩話人,三隻手指指向自己。
誰人可以站在道德高地指控別人。正如耶穌所說,誰人真的沒犯罪,向這個女人扔石頭!

作者: mesmerising 時間: 13-4-9 14:31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4-9 14:33 編輯
韋斯所說的,香港小六生已懂了!悲!
我們一家也有做義工。去年兒子無意中讓班裏的同學知道了。他們竟一面倒的對兒子說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考中學!兒子從無這思想,這看法令他震撼,回家問我做義工背後的因由。首次見識了猜度別人的動機這行為。
這世界有各種人,只要行出來的是美善,誰人又有權去判斷別人你所看不見的背後心念呢!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4-9 14: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9 15:27
回復 mesmerising 的帖子
算啦! 听左当未听过, 又或当是傻老的品评, 既然对方是傻的, 笑下就算咯! 做得开心, 有否人知, 有否cert 仔都费事理!
有脑都知 , 周街是 sevices, 考中学是无物鬼用的, 洒气!
作者: mesmerising 時間: 13-4-9 15:46
本帖最後由 mesmerising 於 13-4-9 15:51 編輯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我只是出奇於本港小六生已懂得猜度別人陰暗面,把一些好人好事也套上純粹出於自私自利的因由。他們這麼小就用負面猜疑的眼光看世界,令我覺得不安。
是誰教曉他們這負面、自利的心態呢?這麼小就這樣看世界,不相信真善美,還會有喜樂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4-9 16:00
回復 mesmerising 的帖子
如果没记错, 见过四岁小妹妹也有类似行为了. 样子甜美, 见你好虾, 带你入洗手间刮两巴掌又得, 出来扮没事发生, 是成年人的错, 不关孩子事, 如果家长up得出, 孩子必定学得足, 有物好奇怪?
有人喜欢教四书五经
有人喜欢教英文, 数理
有人喜欢带孩子上天下海
有人喜欢跟孩子讨论上位方程方式.
种瓜得瓜, 正常过正常啊!
作者: ha8mo 時間: 13-4-9 1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