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3-2-1 12:16     標題: 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3-2-1 21:58 編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6

[youtube]oCKY1hfAsQc[/youtube]




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窮學生升大學變得越來越難。教育學院一項調查發現,窮學生較富學生更難讀大學,學者比較1991年及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字,發現現時「貧窮線下家庭、住公屋及新移民」等年輕人,升大學機會不及「富有家庭、住私樓及本地生」的三分之一。學者指專上教育已出現兩極化,要求政府及早支援弱勢青年。

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周基利,昨日發表「本港大學教育機會公平性問題研究」,研究員向政府統計處購買數據,在1991年及2011年的19至20歲人口中,每一千人取得其中5%為對象進行分析,1991年共有6,481人,而2011年有7,913人。調查發現在2011年入讀大學比例是19.3%,較20年前5.6%為多。不過,窮學生和富學生入讀大學的機會有天淵之別,住戶收入在貧窮線以下的學生,1991年仍有8%可升大學,富學生則有9.3%。但到2011年,窮學生升大學比例只微升至13%,富學生入大學比例則大幅增長至佔接近五成,是窮學生入學比例的3.7倍。

調查又發現,住在自置私樓的青少年,入大學機會較住公屋的青少年高,91年住公屋青少年入大學機會是4.2%,到2011年升至9.6%;住在自置私樓的青少年,91年升大學率是8.8%,2011年升大學率升至31.9%,反映越有能力買樓的家庭,其子女升大學機會越高。



基層要靠統一派位

周基利指,現時本港學童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出現兩極化,近年小學推行世襲制,名校校友霸佔學位,而中學推行直資制度十多年來,名校都紛紛轉為直資,收取巨額學費變相提高入學門檻。他又歸咎近八成副學士學額為自資課程,令很多年輕人要「孭學債」,阻礙他們升讀大學的機會。他建議政府及早在學前、小學支援基層學生,令窮學生享同等入學權利。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指:「入大學難,基層學生唔使諗」,建議政府把三年幼稚園免費教育換作增加資助大學學額更實際。九龍城區有多間名校轉直資,該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陳鳳雯批評,做法違背有教無類及造成標籤效應,「有錢人有優先條件讀名校,基層只能靠統一派位。」


教院研究:貧富家庭入讀大學差距擴大

作者: elbar    時間: 13-2-1 12:17

名校紛轉直資 學費昂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8


【門檻太高】

英中一直是大學生搖籃,但三分一傳統名校已轉為自行收生的直資中學,官校、津中的中一自行派位學額提高至三成,學校取錄標準往往要文武雙全,欠缺家庭財力培育的清貧學生,往往不符要求而被拒於門外。

佔英中五分一的22所傳統名校,7間已轉為收費高昂的直資中學,每年學費由1.7萬至5.2萬元不等。跑馬地聖保祿中學也擬轉直資。審計署年前揭發多所直資中學的助學金「滯銷」,可見清貧學生紛紛卻步,學校變成「貴族直資」。

擁八級鋼琴資格並不稀奇

直資名校收生要求十分高,除了成績優異,也需有音樂技能,拔萃男書院前校長張灼祥曾指出,升中生擁有八級鋼琴資格並不稀奇,只是一般條件。要清貧家庭花錢培育子女,根本是天方夜譚,報名時早被篩走。多數直資名校都是一條龍,要入中學必須先入附屬小學,小一收生一樣要求多才多藝,培育費用非富裕家庭可負擔。官、津中學的中一自行派位取錄條件與直資不相伯仲,也因此英中成了富裕學童專利。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也指出,教育改革要求學生要有課外學習經歷,「好似遊學團、音樂、舞蹈,都係好貴,清貧學生好不利,小學已決定入大學機會。」


作者: elbar    時間: 13-2-1 12:17

富孩子配套佳 增讀大學機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01/18153149





■家境富裕的Michael,學習配套十分完善。


【特稿】

家庭背景對學生升大學有多大影響?有中學校長認為中產家庭的孩子確有更多選擇;基層學生則證明只要努力也可做醫生。

貧童只能到內地交流

廠商會中學校長麥耀光有一子一女,女兒在加拿大讀大學。他說有為子女買教育基金,正讀中學的兒子Michael即使無法在港升大學,也可安排他到加拿大。麥耀光認同中產家庭確可為子女安排更多出路或發揮所長。他以廠商會中學為例,較多基層學生,即使學生的交流團,也只能到內地或澳門,屬人有我有的增長見聞形式,與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深度交流團有別。

中大醫學院教授余德新夫婦均是醫生,兩名女兒已入讀大學,其中拔萃女書院畢業的幼女,更是會考10A狀元。余德新小時住深水埗,父親是文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當了醫生三年才首次搭飛機。他指現時補習等輔助學習的工具更多,「父母有資源都會用盡方法畀子女讀上去」,或因而左右貧富學童入大學的機會。但他認為金錢未必是主因,不同階層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及要求,可能有更大影響,又認為如要拉近不同背景學生入大學的距離,學校角色也很重要。

出身基層的協恩中學畢業生Mandy從未補習,憑一己努力升讀港大醫學院。她曾因經濟問題放棄學鋼琴,但認為不影響學習,相信貧童也可以升大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1 12:42

回復 elbar 的帖子

我有興趣知道研究所之入大學比率是包括海外與否?如果只有約l8%升讀大學,其他是海外吧!
如果有分類,可能所謂懸殊來於海外升學的負擔能力。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2-1 13:21

還有一個社會大學!
作者: chapter    時間: 13-2-1 16:04

"...他又歸咎近八成副學士學額為自資課程,令很多年輕人要「孭學債」,阻礙他們升讀大學的機會。"

如果家境唔好, 個仔成績不濟仲唔諗住出嚟做嘢幫爸爸媽媽手, 去讀副學士?
我信行行去狀元! 有心讀書唔怕遲.. 環境好d先啦.

要政府幫手努力製造學位通漲?

student loan 巳比咗選擇既自由. 加大奬學金比有potential既學生可以係一個考慮方法, 不過唔係諗方法提高50/50比例...
作者: Smiile    時間: 13-2-1 17:27

"贏在起跑線、輸在起跑線" 這些概念其實可以修正,人生是場馬拉松賽,贏多1、2歲是否真的很重要 ? 家長反而應該要三思。


作者: MC1128    時間: 13-2-3 15:26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你對,包括非本地的學士學位
作者: ha8mo    時間: 13-2-4 0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2-4 12:47     標題: 回覆: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ooasis    時間: 13-2-4 13:55

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
窮學生考唔到大學,都怪社會?
咁父母的職責係咩?


作者: happy.rita    時間: 13-2-4 14:01     標題: 引用: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會考得1分,借20萬

原帖由 ha8mo 於 13-02-04 發表
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
會考得1分,借20萬讀苦學士,救唔到命兼一身債,為乜? ...
講真,如果真係想讀書,點會得一分?有啲年青人唔想讀書又唔想出嚟做嘢,就搵啲嘢「讀下」,聽唔少朋友嘅細佬妹都係咁。早啲出嚟做嘢,攞多幾年工作經驗仲好,嗰班人唔係唔知,只係唔想面對現實




作者: happy.rita    時間: 13-2-4 14:11     標題: 引用: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窮

原帖由 oooasis 於 13-02-04 發表
你話窮學生讀唔起大學,就係社會有問題。
窮學生考唔到大學,都怪社會?
咁父母的職責係咩?
同意!雖然不少老牌名校轉直資、私校,但仲有好多好好嘅津校,都能入大學。自己讀唔到書,唔好講到係「環境迫成」。




作者: judy    時間: 13-2-4 15:13

周基利指,現時本港學童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出現兩極化,近年小學推行世襲制,名校校友霸佔學位,而中學推行直資制度十多年來,名校都紛紛轉為直資,收取巨額學費變相提高入學門檻。


此"研究"研究1999至2011年嘅數据,但又關直資咩事呢?据我所知,這段期間由傅统學校轉為直資的只有4-5家,以DGS為例,2005轉直資,2011根本上未有直資升學數据,此其一;這幾家中學都有小學部,除去直升中學啲學生,最多咪係少咗一百幾十席位俾抽簽,比起全港中學席位,可說少之又少。

啲數据都唔反映直資,為何要對直資說三道四呢?

作者: judy    時間: 13-2-4 15:18

當香港的考試成績,仍能實實在在反映學生的能力(或考力);當香港的大學,仍主要据考試成績取錄學生時,我相信香港仍是公平的地方。
作者: judy    時間: 13-2-4 15:29

輸在起跑線,好慘。我到圖書館借書,見到一些英文書,密密麻麻地查了中文字,且很多時查錯了注解。我翻多幾頁,往往注解不見了。沒有堅持下去,又是另一個可惜。

要幫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不是增加上网費,不是甚麽交流團、課外活動之類,將這些費用請大學生教他們讀書,仲實際啦。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2-4 16:30     標題: 回覆:judy 的帖子

中產子女的大學學位很多都是父母用汗淚換來的。高學歷的父母無法接受子女成績不好。多少中產是雙親都努力工作才換來中產的收入。為了子女的前途,放工回家後及假期也爭分奪秒地在跟小朋友功課。自己沒去旅行而省吃儉用留下金錢讓小朋友去遊學。如果做一個父母工餘看電視,打牌,打機,上網與子女入大學率的調查。相信更可反映現實。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4 17:49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2-4 16:30
中產子女的大學學位很多都是父母用汗淚換來的。高學歷的父母無法接受子女成績不好。多少中產是雙親都努力工 ...

萬分同意!家有小一生,沒有讓他外出補習,因我一直不認為補習可以幫上忙;反而我相信自己都大學畢業,無理由教不了小學生。自己跟仔女的功課,是要付出時間的。我每天晚上七時八時才下班回家,每天花半小時檢查孩子功課,孩子不懂的輔導一下。除了功課輔導,平時公餘最多功夫的是找尋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中英課外書,幫他建立閱讀習慣。周末多帶他們出外走走,增長見識。考試時陪他重點溫習一下,暫時效果算是不錯

父母的付出,固然是關鍵,但另一方面,從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問題根源,是否現在小學課程是否過深?尤其中丶英文。理論上,小一學生不一定要念過幼稚園,但現在小一的課程,念過幼稚園的,尚且感到吃力,沒有念過幼稚園的,我想像不到如何應付。

中文一來便要閱讀理解,一大篇文章,其實有沒有想過有很多字小孩不懂?英文,已經教grammer,考試時又來一大篇閱讀理解。我常想,基層的父母,不懂英文的,如何應付?雖說老師有教,但不是個個孩一下子就能吸收丶老師教完就懂得。而且現在的老師,工作吃力不用多說,又可為個別孩子提供多少輔導?沒能力自已教的,可以找補習;沒能力找補習的,點算?以前我父母都不理我功課的,但課程不深,跟著老師教的自已努力讀,就可以了。現在,怕且不成了。

初小開始已經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加上父母不懂教丶沒資源找額外輔導,過深的課程打擊孩子求學的興趣,這些孩子很大機會學業上一直落後,入大學的機會自然減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4 18:22

父母的付出,固然是關鍵,但另一方面,從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問題根源,是否現在小學課程是否過深?尤其中丶英文。理論上,小一學生不一定要念過幼稚園,但現在小一的課程,念過幼稚園的,尚且感到吃力,沒有念過幼稚園的,我想像不到如何應付。
****     ****     *****
很有见解啊! 谢谢!

从前的小学课程很浅, 顶尖大学生水平夸啦啦!

今天的小学课堂愈见艰深, 顶尖大学生水平不外如事!

何解我们的课程要追逐 '必需要赢在起跑线.', 是完全把好孩子教坏了, 累坏了! 小学应该努力教学习态度, 和彰显品行的重要, 中学时入读正常学校, 才下苦功的孩子, 也可以学得很快的.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2-4 18:54     標題: 回覆:annie40 的帖子

小學課程固然是比以前深。我們的父母輩,文盲或小學程度的比比皆是,但現在的父母80%以上中五畢業。難道連一個幼稚園或初小的小朋友也教不了嗎?!我有一朋友,小時成績很差,只讀了職業先收學校。現在有兩個小朋友,她很努力自己教導,從不補習。兩個小朋友都考入名校,有很好的成績。




作者: Snakemama    時間: 13-2-4 19:23

回復 ha8mo 的帖子

剛在網上看了,其中令我最沮喪的是:節目裡的年輕人,最大問題不是貧窮,而且缺乏上進的自我鞭策能力。其中一人說(大意):依家政府、社會成日叫人讀多D書••••••
咩讀書唔係自發嘅?呢樣先係我最擔心的問題。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2-4 19:24     標題: 引用:Quote:frenchfries+發表於+13-2-4+16:30+中

原帖由 ngsmum 於 13-02-04 發表
萬分同意!家有小一生,沒有讓他外出補習,因我一直不認為補習可以幫上忙;反而我相信自己都大學畢業,無 ...
而且這統計是針對現在的大學生。他們的小學課程已是十幾年前的了。
再者,現在政府用於教育的資源比十幾年前增加了非常多。官津小學課外活動也已包羅萬有。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4 19:53     標題: 引用: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會考得1分,借20萬

原帖由 ha8mo 於 13-02-04 發表
好似尋晚星期七檔案果D咁
會考得1分,借20萬讀苦學士,救唔到命兼一身債,為乜? ...
到今時今日,應該檢討副學士,根本製造無謂的負債,現在低失業率,縮減副學士數目。




作者: eviepa    時間: 13-2-4 20:07

//父母的付出,固然是關鍵,但另一方面,從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問題根源,是否現在小學課程是否過深?尤其中丶英文。理論上,小一學生不一定要念過幼稚園,但現在小一的課程,念過幼稚園的,尚且感到吃力,沒有念過幼稚園的,我想像不到如何應付。

中文一來便要閱讀理解,一大篇文章,其實有沒有想過有很多字小孩不懂?英文,已經教grammer,考試時又來一大篇閱讀理解。我常想,基層的父母,不懂英文的,如何應付?雖說老師有教,但不是個個孩一下子就能吸收丶老師教完就懂得。而且現在的老師,工作吃力不用多說,又可為個別孩子提供多少輔導?沒能力自已教的,可以找補習;沒能力找補習的,點算?以前我父母都不理我功課的,但課程不深,跟著老師教的自已努力讀,就可以了。現在,怕且不成了。//



我囡囡讀小一時,往往連功課的題目都看不懂,遑論獨力完成。不過,我只順其自然,從不催谷,從不擔心,低分由她低分,深信中英文閱讀幾年後就會發揮作用,而且在她成績還不好時就在BK鼓吹這一套。結果,女兒的成績和我想像的吻合。

初小低分,完全不是問題。就讓孩子快快樂樂地生活,愉愉快快地閱讀,高小時好成績就自然而來。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2-4 21:47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ha8mo+於+13-02-04+發表好似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udy    時間: 13-2-5 10:17

依家小學係唔係太艱深,好難講。前不久在老媽家中無意找到我中二中文教科書,里面還夾着一篇作文。中文教科書不比阿大阿二淺,我篇作文更好過阿大阿二同期成條街。我保留阿大小學時的一些習作,讓阿三考試期間練習一下,我就覺得差唔多深。

我反而覺得現在的小朋友太"可愛"了。因為太"可愛",父母常常覺得子女、甚至同學仔不得了。前幾日唔知係BK邊度睇到一篇中一學生作文,內容係記叙中文老師怎樣提高同學對中文興趣,文中,老師將楊修之死之楊修,改名為修修,啲同學仔因為教師將楊修改為修修之後,覺得老師講得很有趣......。睇到我倒盡胃口。幼稚園咩,修修。

父母有錢的,"可愛"到永遠都冇所謂。就弊就係貧苦孩童的孩子都染上此"可愛"之風。我那一代,讀不成書又無錢的,那個不自動自覺進入社會大學進修。現在這一代窮人,却覺得自已咁"可愛",出來做嘢點得呢?甘願借二十萬完成副學士課程。邊做邊讀公開進修學院不行嘛?

當然,在可人兒眼中,這是政府嘅錯,做咩要辦副學士課程呢?正義人士更會認為,社會上的自資課程,窮人冇得讀,富人有得讀,好唔公平啊!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2-5 10:40

Snakemama 發表於 13-2-4 19:23
回復 ha8mo 的帖子

剛在網上看了,其中令我最沮喪的是:節目裡的年輕人,最大問題不是貧窮,而且缺乏上進 ...

【am730專欄】昨文把青年人容易向下流的原因,歸咎為福利制度過好,被朋友批為政治不正確。但這確是我自己的觀察體會,我無意收回自己的看法。一個人若不敢逆潮流,要獨立思考來幹甚麼?
我相信,若是社會提供的安全網是穿窿的,下流可能會流入火海,青年人當會有不同的選擇。現在我們的議員都這麼熱衷要為青年人打造一個安樂窩,青年人很自然會選擇隨波逐流,因為即使這樣也沒有多大風險。
我很早就告訴子女,不會把財產留給他們,就是不想他們誤會,父母早已為他們準備了一個安樂窩;他們得憑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去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樣,他們自當會努力學習。
人一出世就背負一副臭皮囊。我們的DNA會促使我們不斷求生與繁殖。孟子說:「食色性也。」食以維持個體的生命,色以促進種族的繁衍。這是人生的原動力,佛洛伊德稱之為「本我」;與生俱來,沒法逃避。
上天給我們的是求生意志與繁殖意志,但沒有給我們甚麼生命權、工作權、住屋權、讀書權等,一切要靠自己爭取。能爭取到多少,全憑自己的意志。
意志雖是天生,但需要鍛鍊,安逸的環境只會令意志消沉,反是艱險貧乏才能使人奮進。正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才叫鍛鍊。
青年人未出社會之前,有父母照顧,要鍛鍊意志的機會不多。唯一要面對的是校內的學業上競爭。但近年社會太保護青年人,少許壓力也怕青年人受不了。老師不敢說學生錯,學校不敢說學生不及格。青年人被遷就慣了,還以為世界都得順着他們的。
當這樣子的年青人要踏足社會時,他們就會很難適應。真實的世界與他們想像中的世界,落差很大。
他們中有些人選擇做隱蔽青年,躲進電腦的虛擬世界,不用面對現實。有人不斷讀書,學了一門知識,又學另一門,就是不肯工作。亦有人投入社會運動,希望先把社會改造得理想一點,然後才投入社會工作。這其實只是一種另類逃避。
這些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出路。隱蔽、讀書、搞運動,都沒有收入,還得靠父母或社會照顧,非長遠之計。最實際的是及早在社會中找一份工作,這樣,青年人才有機會真正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否則,先按書本上的理念與自己的主觀願望去改造社會,是不切實際的。弄得不好,可能對社會及個人都帶來禍害,青年人只能在實際工作中,逐步認識「自我」,知道人需要為了現實,遏制一時的「本我」。人只有透過不斷碰壁,才可在現實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可行的出路。

我諗施生今日講既可以解答到你.......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2-5 1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5 11:32     標題: 引用:Quote:samuel89+發表於+13-2-5+10:40+【am7

原帖由 awah112 於 13-02-05 發表
'現在我們的議員都這麼熱衷要為青年人打造一個安樂窩,青年人很自然會選擇隨波逐流,因為即使這樣也沒有多 ...
用「議員」來稱呼部份議會人仕已是莫大的尊敬,他們當中有不少是靠份糧來養家供樓的,所以他們所做的一切,主要為迎合或討好他們的客戶群(選票),賴理是否理性,是否為年青一代作榜樣,是否為香港著想....已不是最重要。以「政棍」來稱呼他們,才更合適。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5 11:51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ha8mo+於+13-02-04+發表好似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3-02-04 發表
到今時今日,應該檢討副學士,根本製造無謂的負債,現在低失業率,縮減副學士數目。



  ...
不單副學士的供應需檢討,政府也應檢討資助各大院校搞的校外學位課程,避免學位氾濫,質素良莠不齊。

以香港的就業市場容量,根本吸收不了那麼多的學位學生,不少畢業後,還以為了不起,工作要不是高不成,低不就。除非有更多地區承認香港的學歷,讓他們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5 11:52     標題: 回覆:serinac 的帖子

曰後可能申請物業管理員,也要degree 畢業。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5 12:10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过来人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局者倒要关注孩子的自信心.  不追求上上, 中上, 总要在中中, 中下吧! 如果老是在下下, 倒要及早想想办法. 当然如果老兄有本事把孩子训练成EQ 极高, 那管下下成绩,  就作别论呢!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2-5 12:23

serinac 發表於 13-2-5 11:51
不單副學士的供應需檢討,政府也應檢討資助各大院校搞的校外學位課程,避免學位氾濫,質素良莠不齊。

以香 ...

副學士既出現根本就系1個笑話.......副學士個名一開始已經講左俾人聽系"次貨", 最重要既系讀唔到學士學位, 系應該俾年輕人開始思考下自已既能力, 未來應該點行, ....而唔系因為怕增加雙失青年數量, 整個副學士"推"年輕人去繼續"hea"讀.....
問題系第1代"副學士"相繼不斷畢業啦, 來緊"雙失青年"數量將不斷增加, 香港D職位就不斷萎縮, 未來幾年CY都唔知點收拾呢個"死局"....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5 13:39

总的来说, 脚踏实地, 不要鼓吹凡事可以依赖别人,责怪社会的文化. 别人送来胡箩卜,小恩惠, 吃不吃的权利在你, 吃坏了,后果自负!  灵性要鍛鍊, 肉体却十分软弱无知, 缺乏灵性的肉体, 还等人来"收拾呢個"死局"...,,,,.很悲惨啊!

念了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少年人, 或是看着孩子念书十二年的家长, 最少应有点自知的能力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5 13:47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香港絕大部份資歷在外面認受性都高,但孩子們是否願意往外面闖,連珠三角都唔願意去,請人,栽培到今時今日,我都心淡。
幾年前有位港大教授跟我閒談,埋怨香港僱主對畢業生出手太低,導致部份學生逼於無奈要讀研究院或變成雙失。我十分奇怪及大感不惑,再詳細問他為何有這種想法,他是由部份學生告知。由於他從海外到香港,我嘗試跟他解釋及分析,於是他們每年都邀請我們去跟準畢業生分享。希望會有心態上的改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5 13:51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貴乎自知及懂得自省的家長,孩子不會太差。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5 14:04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幾年前有位港大教授跟我閒談,埋怨香港僱主對畢業生出手太低,導致部份學生逼於無奈要讀研究院或變成雙失。
***   ****   ***
未念大学的我, 也能简单的明白价值由市场厘定的基本规律. 大学生啊! 你们的四年大学生活是游来游去等取证书吗? 僱主出手太低, 怪不得人呀!

你仲有心机开讲来改进心态, 我就情愿去外蒙教孩子ABC.............或者去教羊仔数手指也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5 14:52

回復 Snakemama 的帖子

似乎大部分港孩依然未搅清楚为何要读书.  前几天有位大朋友告诉我:

Schools should not educate students to find jobs.  Education should educate them to create jobs.   

拥有理想, 能为别人多想, 必然更出色!

Create jobs 不一定要当老板, 做好岗位, 部门壮大抗大, 也是间接的create jobs 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5 15:15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典型眼高手低。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5 15:25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是否典型眼高手低? 倒要看这话是由谁说出的.仲胜于连想也不敢想的, 连印度阿婆也可能成为太阳能发电工程师, 谁也没有想到吧!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3-2-5 16:53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3-2-5 16:54 編輯

ANChan, annie,

How about being a mentor of the disadvantage kids?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d=2013-02-04&p=858&m=episode?

鏗鏘集 2013-02-04 志不窮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5 17:20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我知妳講的故事。我識的教會朋友在印度以安裝太陽能系統,作職埸宣教。
到那男孩做出成績,請轉告。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5 17:59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2-4 18:54
小學課程固然是比以前深。我們的父母輩,文盲或小學程度的比比皆是,但現在的父母80%以上中五畢業。難道連 ...

我當然不排除家庭條件不是太好的也有上進的丶學業好的孩子,也有有心父母努力栽培,能出人頭地。我意思是,如果學校的課程,有相當部份要依靠家長補底,那家庭條件因素便會放大,則教育作為社會流動的階梯便會減弱。

又其實,我相信教師是一種專業,不是說,你是博士,便懂得教小孩子。如數學概念,三角錐體和三角柱體的分別;如英語,present tense 中,he/she/it 後的action verb 要加s, 對大人來說,理所當然,對六歲的孩子,要怎樣用淺易的言語教導他分辨丶適當應用,自覺不是易事。

我沒有數據支持,只是憑身邊家長的情況有感而發。我自己算是普通中產,身邊的家長,請人為孩子專科專補的大不乏人。試問需要拿綜援的,如何能有如此資源為孩子拔尖補底。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5 18:10

serinac 發表於 13-2-5 11:32
用「議員」來稱呼部份議會人仕已是莫大的尊敬,他們當中有不少是靠份糧來養家供樓的,所以他們所做的一切, ...

這種論調有點奇怪,難道要議員們都是仙風道骨,不食人間煙火,不用住不用食來當議員?或者最好另有高尚識業,只來當個半識或掛名議員,不議政不發問,只向阿爺不向選民負責,有阿爺照住不愁衣食。

我寧要向選民負責的。當然,關鍵是選民質素。我們學校裏好應該有公民教育啊!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5 20:10     標題: 引用:Quote:serinac+發表於+13-2-5+11:32+用「議

原帖由 ngsmum 於 13-02-05 發表
這種論調有點奇怪,難道要議員們都是仙風道骨,不食人間煙火,不用住不用食來當議員?或者最好另有高尚識 ...
不知我所寫的東西可有提及你所說的事情????

用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logic思維去判斷或討論事情,很易陷入非理性的爭辯,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議員,他在議會內的言行和品格,應作為青年人的榜樣,為香港社會多作建設性討論和提議。公衆對他們的要求及道德標準,應該和議員們审視政府官員一樣,不可持雙重標準,否則如何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作者: 魚王    時間: 13-2-5 23:14     標題: 回覆:窮人升大學機會少2/3 無錢無前途 學者促政府支援弱勢

英文一堂三百,國語一堂二百二,數學一堂百伍,琴一堂百二,足球一堂一百,只是幼稚園,你話真係基層點頂?中產都牙痛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5 23:28

魚王 發表於 13-2-5 23:14
英文一堂三百,國語一堂二百二,數學一堂百伍,琴一堂百二,足球一堂一百,只是幼稚園,你話真係基層點頂? ...
自己經驗,英文、足球自己教,琴到五歲先學,普通話較後。
無需要樣樣學習及課外活動都假外求,可以當作親子活動。

作者: pandean    時間: 13-2-5 23:54

本帖最後由 pandean 於 13-2-5 23:55 編輯

社會本來就無絕對的公平可言的,在香港基層的小朋友如果努力應該系可以入到大學的。

不過我唔多中意世襲制咯。
作者: Snakemama    時間: 13-2-6 09:34

魚王 發表於 13-2-5 23:14
英文一堂三百,國語一堂二百二,數學一堂百伍,琴一堂百二,足球一堂一百,只是幼稚園,你話真係基層點頂? ...
幼稚園嘅補習價?
我真係孤陋寡聞。

作者: judy    時間: 13-2-6 09:43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議員,他在議會內的言行和品格,應作為青年人的榜樣,為香港社會多作建設性討論和提議。公衆對他們的要求及道德標準,應該和議員們审視政府官員一樣,不可持雙重標準,否則如何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鼓勵孩子看多點書,橫睇:東方西方,五大洋七大洲;縱看:歷史上下五千年。精釆人物多的是,何必將眼光擺在垃圾局里面批垃圾呢?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1:12

serinac 發表於 13-2-5 20:10
不知我所寫的東西可有提及你所說的事情????

用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logic思維去判斷或討論事情,很易 ...
無意爭辯,只是覺得,一個民選的全職議員,用份糧來養家供樓丶向選民負責,是很合理的事。如果只因這樣便論斷他們所做的一切是為私利討選票,必定是賴理是否理性,必定不會有社會景願,這種誅心之論又是否過於武斷?而民選的全職議員必定是背負這種原罪而不值得信任?

話說回頭,香港是行政主導丶議會幾由親建制派控制,但還是出不了好政策,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作者: judy    時間: 13-2-6 11:22

話說回頭,香港是行政主導丶議會幾由親建制派控制,但還是出不了好政策,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香港邊有建制派,全部抽水大王。長毛大隻仔雖討厭,但佢打正旗號反對派。全世界反對派都係咁啦。但依家係建制和反對派争誰更民淬,冇眼睇!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1: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1:40

回復 judy 的帖子

所以我說選民質素是關鍵,可惜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相關討論,反思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1: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1:50

Annie123 發表於 13-2-6 11:41
ngsmum  數學不是補啦,是超前學習;K2 K3已出外學兩位加減數丶乘除數。小兒只跟學校課程,現在小一下學期 ...

係呀,個個10歲升大學,又無咩可能,我真係唔明點work架,所以我仔係無出去學既。

而根據我觀察,現在小一數學課程跟以往分別不太,加上超前學習,數學係無人叫救命的。最多人叫教命的係中文,其次係英文。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2:36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那男孩打从十五岁开始, 已经为自己创立的慈善基协会fundraising ,每年几十万, 已经连续五年了, 下面有一群小伙子跟佢学习, 陆续后继有人, 得闲去各地方的中小学, 会所分享理想和,  学校可以免费, 一般会所,Annual Ball, 和贵族学校就要收费入场听讲座, 是真正的后生可畏!

我是他的忠实fans, 少不免经常出钱出力啊! 当我们还在想如何为孩子選科时, 惊死吃亏, 人家已经在身体力行地解救地球了!  我们成年人怕丑, 安于现状, 墨守成规, 是五十岁人的想法, 改不了!  将来是孩子的世界, 敢想敢干, 加上知识, 毅力, 就算没有重大得着, 也没任何损失啊!  值得鼓励和尊重!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6 12:43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Terrific......
Wonderful to know such great kid.......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2:57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超前學習?咁返學好悶喎。
同埋,年年都要超前,咁到 10 歲真係可以入大學喇。
****      *****      *****
Annie123,

不知从何时开始, 香港的文化接受了有补习才有好成绩的理论, 这是真的吗?

点解我认识的好孩子, 全部没有补习,不单不超前教, 部分还是超慢教, 傻吓傻吓甘又比Oxford 收左. 或许只有孩子没有补习的父母才有空闲留心孩子的心究竟在那儿? 既然肯慢慢学, 仔细想, 又何需四周揾额外老师陪佢温习.

annie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2-6 13:24

annie40 發表於 13-2-6 12:57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超前學習?咁返學好悶喎。

補習班, or, 超前學習.

可能, 是一個簡單慨念.
Input & Output.

Input (more), Output (more)
        &      &
No input will be no output!

some parents may think to pay more money & time on kids, and kids pay much time on studying. as a result,
kids may have a reasonable reward!

Of course, that is not a simple & balance equation!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3:42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明明有心想出去搏殺,心裡那團火都比人地 d 冷水淋息。
諗諗下,咁辛苦為乜?自己弱勢成咁,讀乜野書,做乜野工都冇可能脫貧,不如等政府幫。
****     ****
福利主义, 大幅度提高公务员薪金是彭定康时代, 送给香港人的大礼(亦可名为苏州死), 英国人老谋心算而闻名于世, 不是没道理的.  

在美国的黑人贫人政策, 亦有阴谋论提出是努力保持黑人和有色人种永远低智, 那就永远有奴隶, 白人政权亦不会受威胁云云.........  

今天穷苦大众更要珍惜羽翼, 既然穷得甚么也没有, 只剩下一颗刺热的心, 万万不能低头! 绝大部队的香港社区文化是伪善, 忘记吧, 不要听! 人贵自知, 自爱, 无钱就拿一大堆四书五经, 背得滚瓜烂熟 ,等同上私孰, 或是跑步两小时以上, 问题就算未能解决,最少看问题的角度必然改变, 原来不是他妈的一回事呢!

话时话, 看来中日有机会大战, 那时大家没收入, 没钱买物业, 买奶粉, 天下太平矣!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3:59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Of course, that is not a simple & balance equation!
****    ****   ***
从前有位常来的家长, 好似是chichipapa, 提倡无为而治, 自然为本(希望没误会原意,如有, 请谅!),

採用的道理简单易明, 只是顺着孩子的简单性格和原始人性而行吧, 原全不复杂的! 大家很响往, 偏偏又怕得要命,不敢学, 看来我们是愈文明,愈退步! 总要添枝加叶才安心.  SIMPLE & NAUTRE 遥不可及!!!!!!!!!!!!!!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4:28

annie40 發表於 13-2-6 13:59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Of course, that is not a simple & balance equation!

香港的家長似乎都很缺乏安全感,教育專業又不夠自信自主帶領,大家便一起累鬥累~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6 14: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udy    時間: 13-2-6 14:31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3-2-6 14:39 編輯
五六萬的英文教材大把人買回家,然後覺得這樣就是 "愛"  小朋友。
然後,兩公婆開開心心出去食飯睇戲,留小朋友給菲傭姐姐。

五六萬的英文教材舍得買,出外食飯旅行多多錢都得。但你叫佢買多一两本課外書,買一技好一點球拍,佢地又唔捨得,奇怪。

講開書,思歪政府又有新政。三月一日起,只準用自已張圖書証,要用阿仔張証,唔該先填表。

唔知啲圖書管理員係唔係俾思歪調去揾地起樓,我依家去借書,再也不敢去櫃台了。一次去到自動借書機,有一職員走上來,递上傳單,話3月起只準用自已張圖書証之措施生效。職員話,咁係提高服務,見過有人一次借30本(我都試過)......。我問職員,一次借30本係唔係要獎賞更合理呢?佢冇答就行開咗。
作者: judy    時間: 13-2-6 14:37

中大醫學院教授余德新夫婦均是醫生,兩名女兒已入讀大學,其中拔萃女書院畢業的幼女,更是會考10A狀元。余德新小時住深水埗,父親是文員,母親是家庭主婦,當了醫生三年才首次搭飛機。他指現時補習等輔助學習的工具更多,「父母有資源都會用盡方法畀子女讀上去」,或因而左右貧富學童入大學的機會。但他認為金錢未必是主因,不同階層的父母對子女
的期望及要求,可能有更大影響,又認為如要拉近不同背景學生入大學的距離,學校角色也很重要。


我認同余教授看法,家長的期望及要求,影響更大。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4:45

因此如果大家有朋友家长是惶恐终日的(直接或间接认识),. 记住话佢知这边的分享, 暂时未原全明白是正常, 不重要, 小火苗总会传开去的........... 窮人也要发梦, 发梦总要发个正道有用的梦, (唔系幻想拥有五十个女人, 一百部车, 或是十位博士抡流帮孩子补习),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4:57

Annie123 發表於 13-2-6 14:28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比我齋up當秘笈,假設教育係助人脫貧的有效方法,我最想係:
1. 小學課程,尤其中英文,唔好咁深,比較循序漸進,減少家庭條件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適齡合宜的課程也可訓練小朋友自己應付,而不總是吃力追趕。
2. 小學全日制,下午不準授課,變為功課輔導及閱讀堂。
3. 小班教學,讓老師多些時間個別輔導。
4. 恢復類似職業先收學校,鼓勵強項志趣不在中英數學術的早點發展一技之長。常聽建築呀,飛機維修工程呀,待遇不錯又無人做,很可惜。



作者: ngsmum    時間: 13-2-6 15:11

ngsmum 發表於 13-2-6 14:57
比我齋up當秘笈,假設教育係助人脫貧的有效方法,我最想係:
1. 小學課程,尤其中英文,唔好咁深,比較循 ...

5. 還有取消TSA.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6 15:40

最近看楊絳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内有一段大意是, 政权革命可以是和平, 不流血的. 而思维的改变必需是非常暴力的, 因为完全是'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 如果不暴力,便难以改变了.

我想思维不变, 政策革命也是徒然啊!
作者: HKTHK    時間: 13-2-6 16:44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Unfortunately, that is the mentality of many HK parents.  The more you pay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 better you are as a parent.  Some have even called this "outsourcing" of child's education.  And maybe this is good enough for some parents, just to know that they gave the "best" to their children without really worrying about what their children "learned".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se parents just want to be able to show off what classes their children take and what schools they go to.  What they don't realize is that "money" is never a sufficient solution.  It maybe necessary at times but by itself, money is not enough.  I always respect those who put in the time and effort and it often shows in their children.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6 17:26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就是我之前所講的 shock therapy.
當年學Change Management, 不外乎

Structure
Technology
Skills
People

最難的妳説了。

作者: josywong    時間: 13-2-6 17:39

我囡囡讀小一時,往往連功課的題目都看不懂,遑論獨力完成。不過,我只順其自然,從不催谷,從不擔心,低分由她低分,深信中英文閱讀幾年後就會發揮作用,而且在她成績還不好時就在BK鼓吹這一套。結果,女兒的成績和我想像的吻合。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6 17:44     標題: 引用:Quote:serinac+發表於+13-2-5+20:10+不知我

原帖由 ngsmum 於 13-02-06 發表
無意爭辯,只是覺得,一個民選的全職議員,用份糧來養家供樓丶向選民負責,是很合理的事。如果只因這樣便論 ...
討論和制定對香港長遠民生、經濟發展是政府和議員的責任,根本不應有建制與非建制之分。如只顧政爭和取悦小撮人,而不顧社會整體利益,便應予遣責。利用無知妇人,在港珠澳大橋環評進行的司法覆核,便是很好「政爭凌架社會利益之上」的一列,因工程延誤而引至費用不斷上昇,白白浪費税人60多億港元。相信這筆費用在未來10年會繼續增加。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6 18:27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judy+於+13-2-6+14:39+編輯+\

原帖由 judy 於 13-02-06 發表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3-2-6 14:39 編輯
我剛剛在圖書館還了16本書(全是預約書及從其它館送來的),然後再借16本,但可能不在同一家館還。圖書館一來一回,應增加不少物流和行政成本,所以有理由相信新措施,會減少我這類家長使用家人圖書証預約 圖書,只可當館借當館還,從而達到減省成本目的及對書量的需求。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2-6 18:58     標題: 引用:Quote:judy+發表於+13-2-6+11:22+香港邊有

原帖由 Annie123 於 13-02-06 發表
如果香港真的太平盛世,好多人冇得撈。
話慘,窮人真係慘,無論議員學者社福界,都擺佢地上臺。
明明有心 ...
同意你所說。

昨天剛從朋友那裏聽到,他太太是北區某小學的課程主任,她常常带一些基層貧困家庭的學生到海洋公園或迪士尼遊玩(包入場和午餐),钱由政府的扶貧基金提供,學生名單是由社署建議,但有部份學生已去過二、三次了,還呻“好無聊啊!” 她有向學校社工反應,說這會浪費資源,希望社署更正,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長此下去,那麼容易不任勞而獲,你話那些小孩長大後還有多少斗心?




作者: elbar    時間: 13-2-7 09:22

窮學生較難升大學(千禧年代)



0910-0930 窮學生較難升大學
出席:周基利/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


0930-1000 窮學生較難升大學
訪問: 梁紀昌校長/鮮魚行學校校長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7 14:19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这里不少家庭的物质丰盛, 孩子反而很懂appreciation.  穷孩子缺的不只是物质, 还有精神文明, 去海洋公园很容易, 教懂孩子去亨受图书馆难矣

作者: HKTHK    時間: 13-2-7 21:26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What I don't understand is this sense of entitlement - that one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go to Ocean Park or Disneyland or that one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travel abroad.  Why can't these things be earned like everything else in life?
作者: pandean    時間: 13-2-7 23:17

annie40 發表於 13-2-6 14:45
因此如果大家有朋友家长是惶恐终日的(直接或间接认识),. 记住话佢知这边的分享, 暂时未原全明白是正常, 不 ...
分享放鬆邊會有人理你嘎,分享閱讀都會講無時間啦。

要改變人的思想其實好難的。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8 12:19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当每次借书二十四本, 一星期最少跑两次中央图书馆, 就知道少了一两个图书证, 有多麻烦, 图书像奶粉, 不能断食的, 家有年幼孩子或是由佣人姐姐往代借书的家长, 必然十分头痛矣!

今天小女功课忙了, 书本厚了, 算是开始减少吃奶奶, 倒可置身事外.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8 12:24

回復 pandean 的帖子

Don't tell them only.  Show them the big prize, they will re-think and follow.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8 12:36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Yanamami,

每天给女儿盖被, 叫喊她起床, 保证我永远是夜睡早起!

有次提醒她唔该记住将来成为'伟人' 或出书, 唔该记得'多谢妈妈', 话洒我们的功劳不少啊!  这点要求唔算过分挂.当然唔当伟人,唔写书都得, 由得佢!

annie.

p.s. 你个膊头肯定值得大力表扬...................



作者: cellon    時間: 13-2-13 23:05

ANChan59 發表於 13-2-5 13:51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貴乎自知及懂得自省的家長,孩子不會太差。
Agree.


作者: elbar    時間: 13-2-19 19:19

田北辰﹕教育貴族化一條龍 何來扶貧滅貧?

http://news.mingpao.com/20130219/fae1.htm


扶貧、滅貧,最有效方法是教育,奈何香港已呈現「幼教、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教育貴族化,倘若不盡早矯正,定必令貧富懸殊惡化,形成結構性的跨代貧窮,更是萬劫不復。

特首梁振英一直主打扶貧,但首份施政報告反映出的理念是只扶貧、不滅貧,「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貧今天扶」,反而最有效的滅貧方法的教育部分卻偏偏交白卷,秉承上屆政府積極不干預,放任教育貴族化不斷擴散、蔓延。

放任教育貴族化擴散蔓延

15年免費教育本是絕佳契機阻止幼兒教育貴族化,但施政報告內是展開研究。2007/08年度推行幼稚園學券制開始,至今已有近100間幼稚園先後退出學券制。2012/13學年全港900多間幼稚園,學券資助的幼稚園數目減至735間。未來一年再有10多間幼稚園申請今年9月退出學券。

退出學券的幼稚園,大多是拒絕學費上限規管、不愁收生的名校。以何文田某老牌名校幼稚園為例,今年仍接受學券資助,每年學費6100元(即每月610元);新一年退出學券資助,每年2.2萬元(仍未計算加學費)。變相數以倍計的加幅,邊緣中產家長也要左計右計才敢替子女報讀,甚至因負擔不起而打退堂鼓,基層家庭更難免感自卑而不敢高攀。當然,仍有部分名校堅持接受學券資助維持低廉學費,但這類幼稚園要保持高教育質素,除非是自置物業免卻租金負擔,或辦學團體大量補貼,否則面對教師加薪、成本不斷上漲,經營難免困難而需要考慮大幅加學費。

幼稚園學券與中小學直資貴族化是一脈相承,中、小學名校為收生自主、擇優取錄,或收取學費等原因,過去10年陸續轉為直資,近年就連較平民化的名校也走上直資路。我作為一名直資中學的校監,也對直資學校有所保留,而認同直資是中小學貴族化的始作俑者。

直資是中小學貴族化始作俑者

現行直資制度下,學校必須預留一成學費,作為經濟有需要學生的助學金,但絕大部分名校,根本用不盡助學金,顯示來自基層家庭的學生,就算有助學金,也不敢冒覑被歧視的風險報讀,甚至連報名的勇氣也沒有。

教育局對直資一貫的立場是,直資學額佔總學額約一成,數量不多。不過,我的解讀是該批約一成學額,絕大部分是名校學額,清貧學生難有機會躋身入讀。至今未轉直資的名校,主要是由於辦學團體的宗教理念或官校,當轉直資的名校愈多,資助名校學額愈見僧多粥少,競爭愈見激烈,撇開強制減班的因素,清貧學生入讀名校近年愈見渺茫。以往香港人靠努力考入名校,天天讀書日日向上的階梯愈來愈狹窄及模糊。

教育學院一項調查發現,窮學生較難跨入大學門檻,研究人員比較1991年及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字,發現現時「貧窮線下家庭、住公屋及新移民」等青年,升大學機會不及「富有家庭、住私樓及本地生」的三分之一。

清貧子弟未能入讀大學,前路艱辛,倘若入讀自資副學士,就更是艱辛中的艱辛,清貧學生讀副學士為交學費,隨時欠下十多廿萬巨債,但換來一張認受性低的「貶值沙紙」,畢業後難找工作,卻要面對還債及生活壓力。政府多年來不單沒有透過教育扶貧,更製造「教育貴族化一條龍」由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專、大學,一直欺負清貧學生。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2-19 20:14

大家講嘅都有道理。但若果呢份報告無錯,我哋就要問,有大家所講嘅種種福利,點解窮人孩子,重比以前難進入大學(相對而言)?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19 22:48

laorenjia 發表於 13-2-19 20:14
大家講嘅都有道理。但若果呢份報告無錯,我哋就要問,有大家所講嘅種種福利,點解窮人孩子,重比以前難進入 ...
Did you review the remarks of the summary and the actual report?
The editor and the professor twisted the figures and misled the public.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2-20 00:04

ANChan59 發表於 13-2-19 22:48
Did you review the remarks of the summary and the actual report?
The editor and the professor twiste ...

ANChan

I hae not read the actual report but this is what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put on their facebook page by their  香港教育學院署理副校長莫家豪: 教院周基利教授根據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過去20年,窮學生升大學比例一直停留在平均10人有1人可讀大學,但富學生升大學機會卻急增,由1991年每10人有1人升大學,增至2011年每2人有1人升大學。

Are you saying they have twisted the figures to come up with these factual statistical summary. Enlighten me please.

作者: cellon    時間: 13-2-20 00:25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3-2-20 00:51 編輯
laorenjia 發表於 13-2-19 20:14
大家講嘅都有道理。但若果呢份報告無錯,我哋就要問,有大家所講嘅種種福利,點解窮人孩子,重比以前難進入大學 ...

問題錯了。

窮學生升大學的比例從來都沒有減少!
1991 年,窮學生升大學比例為 8.0%
2011 年,窮學生升大學比例為 13.0%

富有學生可以負擔較高昂學費,可以入本港的私立(non-UGC-funded)大學和海外的大學(成績好讀名牌大學,成績差讀野雞大學),所以比例上升。(留意:Note 3: Enrolment i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 included all local and overseas bachelor degree  programmes and above.)

反問一句:納稅人應該津貼成績較遜的學生到海外讀大學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20 00:41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3-2-20 00:42 編輯

回復 laorenjia 的帖子

Just read the remark 3 of the press release from HKIEd, you may see the numbers included local and overseas university spaces and post graduate programs.They are intentionally not separate the UGC funded programs, non-UGC funded degree and overseas spaces.




1991



2011



Household Income



Under Poverty Line2



Top 10% richest



Under Poverty Line



Top 10% richest


Enrolment i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3


8.0%



9.3%



13.0%



48.2%



Notes



We also know 13~14% students via JUPAS get into UGC funded undergraduate programs, the balance under NJ category, so 13% of students under poverty line pretty close to the HK average. The 48.2% of the top 10% rich families, may have 14% for UGC funded programs, the balance will be allocated to non-UGC funded local degree, overseas degree, local and overseas post graduates programs.


The under poverty group can't go for overseas and non-UGC funded degree programs and post graduate programs without scholarships. http://www.ied.edu.hk/media/news.php?id=20130131[url=http://www.ied.edu.hk/media/news.php?id=20130131]http://www.ied.edu.hk/media/news.php?id=20130131[/url]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2-20 00:48

cellon 發表於 13-2-20 00:25
問題錯了。

窮學生升大學的比例從來沒有減少!
That's exactly my conclusion. As a tax payer, I am reluctant to pay for others overseas education charges.
In EK, I always asked for sources of info, because most editor and reporter's standard are too low and not really present the actual case, then draw the wrong conclusion.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3-2-20 14:02

judy 發表於 13-2-6 14:31
五六萬的英文教材舍得買,出外食飯旅行多多錢都得。但你叫佢買多一两本課外書,買一技好一點球拍,佢地又 ...

身邊不少朋友成日食貴野, 一年去幾次歐洲日本旅行掃名牌, 多多錢都捨得. 但對買部幾萬蚊既鋼琴就左計右計, 最後都係買部幾千蚊電子琴俾仔女學琴. 或者係價值觀唔同啦.

圖書館呢次真係浪費資源. 我係有點賭氣, 專登唔申請果張咩授權借書咭, 無端端點解又要印多幾張膠喎?浪費金錢又唔環保.
我照用仔女張証係自助借書機借書,  要預借或借附件就用自己張咭. 正如大家所講, d書係我一家既食糧, 真係一張證也不能少.
其實諗諗下可能都係圖書館一個手段, 等多d人用自助借書機. 慢慢越來越多自助借書機, 又可以減少人手了.


作者: judy    時間: 13-2-20 14:15

其實諗諗下可能都係圖書館一個手段, 等多d人用自助借書機. 慢慢越來越多自助借書機, 又可以減少人手了.


政府機構,人手加了就唔會減。前一排,為了鼓厲用自助借書機,增加了人力幫助讀者。遲啲就會用呢啲人手來看實讀者有冇亂用自助借書機。

今年两批學生入學,大學多了人手,將來自然要多招生來keep住新請來的人。所以,可以預期,幾年後入學率不是18%,可能是25%。
作者: 四隻貓    時間: 13-2-20 14:25

serinac 發表於 13-2-6 18:58
同意你所說。

昨天剛從朋友那裏聽到,他太太是北區某小學的課程主任,她常常带一些基層貧困家庭的學生到海 ...
有不少朋友認為快樂童年= 盡情睇電視/卡通片, 盡情打機, 去主題公園玩(最好係住埋主題酒店住幾晚, 著埋公主王子衫就更快樂).
其實呢d野, 係唔係童年快樂既重點呢?

上面講得好, 帶佢地去主題樂園, 不如帶佢地去圖書館啦.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2-20 14: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2-20 16:04

回復 laorenjia 的帖子

LRJ,

大家講嘅都有道理。但若果呢份報告無錯,我哋就要問,有大家所講嘅種種福利,點解窮人孩子,重比以前難進入大學(相對而言)?
*****    *****    ****
大家读书比我多, 应该更有见解,容我无知的讲几句:

从前的窮人孩子, 社会和父母高举赞颂是:做人要窮得有骨气云云............

今天社会高举道德高岸, 无上公义, 还富于民, (基本的意识形态是最好大鍋饭), 即是有困难的第一个正常反应不是用脑袋自谋出路,而是痛恨社会,仇视富户, 把種種社会福利变成是主粮, 当然吃不饱足,穿不温暖,其实鲁莽的拿取福利,是思维和肉体的慢性自杀.日子有功, 有机遇,有机会,都没力气去接收呢.

I'm a product of divorced and poverty , 每年阿妈差不多唔知明年有否钱交书报费的,当年也有社会福利可以申请,但妈妈永远说: 这些钱要不得, 要了便没回头的. 当时年纪少, 唔多明白阿妈的话里含意,

今天非常兴幸妈妈原来是很有智慧的, 当惯乞儿难当官,做了一日乞儿,回头路不好走,唔好随便问人拿钱, 收了, 就...........

在此讲出如此没人性的风凉话,只想重新提倡:窮人父母当自强,窮人孩子更要珍惜羽翼.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2-20 16: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