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為什麼要考那麼多文言文? [打印本頁]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2 14:45 標題: 為什麼要考那麼多文言文?
聽朋友講,DSE考不少文言文。其實,離開校園後又有多少人會再接觸文言文呢?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考那麼多文言文,學生便可把多些時間用於日用中文上。可能會令香港學生的整體中文改善一些。有些人會説"文言文是欣賞中國文學的根本",身為中國人一定要識。那麼,在初中時學一些不就夠了嗎?那些對中國文學有興趣的學生一樣可以在高中時選修。中國文學一科才大量考文言文吧。所以DSE考少些文言文對香港新生代整體是有利而無害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2 16:09
回復 frenchfries 的帖子
我都唔明白。自己所認知是來自閱讀,而非中學課程及考試。
作者: MC1128 時間: 13-1-12 18:17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1-12 14:45 
聽朋友講,DSE考不少文言文。其實,離開校園後又有多少人會再接觸文言文呢?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沒有 ...
不要只聽朋友講,硏究中文科共有幾多卷,再計文言文佔百分幾。
作者: HY412 時間: 13-1-12 18:52
香港中學文憑 : 中國語文 - 樣本試卷
http://www.hkeaa.edu.hk/tc/hkdse/hkdse_subj.html?A1&1&1_3
作者: cellon 時間: 13-1-12 21:46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3-1-16 19:55 編輯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1-12 14:45 
聽朋友講,DSE考不少文言文。其實,離開校園後又有多少人會再接觸文言文呢?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沒有 ...
用此思維,同樣可以問:為什麼要考那麼多sin, cos, tan?離開校園後又有多少人會再接觸sin, cos, tan呢?為什麼要考complex numbers?離開校園後又有多少人會再接觸complex numbers呢?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1-12 23: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kmibb 時間: 13-1-13 00:00 標題: 回覆:frenchfries 的帖子
中國文學文是另一回事吧!中國文學並不只是讀文言文,還有很多古文,詩經,唐詩,宋詞,元明清雜劇等等......又是另一層次吧!當中又包括很多歷史背景。

作者: 1773 時間: 13-1-13 13:01 標題: 回覆:為什麼要考那麼多文言文?
單純以欣賞文言文而言,我真係覺得文言文的遣詞用字及行文十分出色㗎,意簡言賅。
學到一成都好
反而,依家啲所謂作家,句子累贅,詞不達意,學咗一成都c

作者: mirage 時間: 13-1-13 14:09
日常生活中,接觸到文言文的機會一定還有很多。報紙雜誌寫文章的人還是很愛引經據點。比起新生代的潮語微語火星文,文言文順眼很多。
作者: 剛果公主 時間: 13-1-13 14:14 標題: 引用:【閱讀】下流志向—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attyDaddy 時間: 13-1-13 15:33
In the real world, things don't happen by chance and without a reason, and there is a good reason why 文言文 was abolished for everyday use.
Would English speakers today speak or write in Shakespearean English? Yes they do study Shakespeare, but as literature and not language.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3 15:40
回復 mirage 的帖子
寫篇嚟睇下!或者病歷都可以,一定令我茅塞頓開!
講笑啫!
作者: FattyDaddy 時間: 13-1-13 15:57
As for the "潮語微語火星文", they don't happen without reason too, they are not promoted by any single authority and occurred naturally as society progressed.
When 白話文 first came out, many thought that was a disgrace too, but it stayed and it was 文言文 that became obsolete,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白話文 is closer to the language that people use everyday.
作者: mirage 時間: 13-1-13 16:00
ANChan59 發表於 13-1-13 15:40 
回復 mirage 的帖子
寫篇嚟睇下!或者病歷都可以,一定令我茅塞頓開!
e.g. : 梨地巧嗎,,* >﹏<*小妹子叫做 miki豬bb也 >3<
呢張系我滴相相哇 ! =V= 記住要十卜我哇 -3-
喜愛的,, 可以跟 miki豬bb做FD子的唷! kaka*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3 16:12
mirage 發表於 13-1-13 16:00 
e.g. : 梨地巧嗎,,* >﹏<*小妹子叫做 miki豬bb也 >3<
呢張系我滴相相哇 ! =V= 記住要十卜我哇 -3-
哈哈,中文太差勁,看不懂!
作者: cow 時間: 13-1-13 22:01
請看張五常的<中文要從背古文學起>
http://nscheung.blogspot.hk/2006/09/blog-post_28.html
作者: oooasis 時間: 13-1-13 23:02
學習有時唔係學習知識,而係學習“學習能力“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3-1-14 09:59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3-1-14 10:01 編輯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It probably relates more to your age than your standard of Chinese......
Translation:
How're you? My name is Miki.
This is my pic and hope you all support me.
If you wish, we can be friends.....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4 10:56
Yanamami 發表於 13-1-14 09:59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It probably relates more to your age than your standard of Chinese......
Thanks for your true remarks. Poor old guy.
作者: chanwendy 時間: 13-1-14 11:11
我記得讀書時的中文老師講過, 文言文讀得好的, 白話文肯定唔會差得去邊.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14 14:10
MC1128 發表於 13-1-12 18:17 
不要只聽朋友講,硏究中文科共有幾多卷,再計文言文佔百分幾。
給一些數據大家參考,根據某大出版社統計(不幫人家賣廣告了), 近年會考文憑試白話文文言文分數比例如下,
白話文:文言文
2007年會考 65.6% : 34.4%
2008年會考 65.1% : 34.9%
文憑試樣本試卷 55.4% : 44.6%
2009年會考 67.9% : 32.1%
2010年會考 71.7% : 28.3%
2011年會考 72.2% : 27.8%
文憑試練習卷 66.7% : 33.3%
2012年文憑試 57.7% : 42.3%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4 14:24
回復 JustAParent 的帖子
白話文 : 文言文
2007年會考 65.6% : 34.4%
2008年會考 65.1% : 34.9%
文憑試樣本試卷 55.4% : 44.6%
2009年會考 67.9% : 32.1%
2010年會考 71.7% : 28.3%
2011年會考 72.2% : 27.8%
文憑試練習卷 66.7% : 33.3%
2012年文憑試 57.7% : 42.3%
****************
如果數字屬實,文言文比重不切實際地偏高了.....
以前連範文30+%,現在無範文42+%。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1-14 14:36
oooasis 發表於 13-1-13 23:02 
學習有時唔係學習知識,而係學習“學習能力“
在學果陣我都勁"憎"文言文, 勁唔喜歡中國文學, 但人愈大愈老反而愈來愈對文言文有興趣, 愈來愈覺得d 古人智慧學都學唔晒........
作者: MC1128 時間: 13-1-14 15:13
本帖最後由 MC1128 於 13-1-14 15:16 編輯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14 14:10 
給一些數據大家參考,根據某大出版社統計(不幫人家賣廣告了), 近年會考文憑試白話文文言文分數比例如下 ...
沒有看過這出版社的資料,但考評局資料如下:
DSE中國語文科計分
校本20% 公開試80%
公開試共分五卷,翻看了試巻,只有巻一閱讀能力涉及文言文,此巻佔20%,兩題必答,文言文與白話文各佔一題
小女唸中一,我未知校本的20%有多少屬文言文
請其他有經驗家長指教
作者: cow 時間: 13-1-14 16:24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14 14:10 
給一些數據大家參考,根據某大出版社統計(不幫人家賣廣告了), 近年會考文憑試白話文文言文分數比例如下,
白話文:文言文
2007年會考 65.6% : 34.4%
2008年會考 65.1% : 34.9%
文憑試樣本試卷 55.4% : 44.6%
2009年會考 67.9% : 32.1%
2010年會考 71.7% : 28.3%
2011年會考 72.2% : 27.8%
文憑試練習卷 66.7% : 33.3%
2012年文憑試 57.7% : 42.3%
以上只是閱讀能力考材試卷的白話文和文言文分數比例.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14 18:21
本帖最後由 JustAParent 於 13-1-14 18:30 編輯
cow 發表於 13-1-14 16:24 
以上只是閱讀能力考材試卷的白話文和文言文分數比例.
對, 是卷一閱讀能力部分的比例, 也只有卷一有文言文吧.
個人認為, 文言文要學, 而且要學得深 ! 但是, 要學和要考是兩回事, 若然要考, 考多考少又是重要考慮. 只是今天, 一切都模糊不清. 對一些學生, 不考就找不到學的理由.
幾年前, 台灣全國大學入學試出現一條別開生面的數學題, 學生教育界嘩然, 教育部被猛批.
「今有多數21,少數15,問等數幾何?草曰:置21於上,15於下,以下15除去上21,上餘6;又以上6除去下15,下餘3;又以下3除去上6,適盡。則下3為等數合問。」文中「等數」指的是什麼 ?
一條很淺的小學數, 如果放在香港中學文憑試, 不知後果如何 ? 
作者: chapter 時間: 13-1-15 09:27
Shakespeare係話劇...唔係文學係咩?
文言文係新文化運動前主流文章表逹方式 (真係唔係好耐..我諗仲有人在生經歷過!). 如果話係學文言文, 我反而覺得係睇一d精警既文章.
除非想"去四舊", 否則文言文都要學識睇! 寫.....就不必了.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1-15 11: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5 20:28
從實用角度,的確沒多大必要學文言文,但從甚麽時候開始,我哋希望自己仔女入讀實用中學?乾脆取消文法中學,全都變成Ive好了。學美術音樂有乜鬼用?我哋當中,有幾多靠呢兩樣揾食?反對學生學文言文嘅人駛乜心急?到文言文同我哋嘅關係好似甲骨文咁嘅時候再嚟嘈都未遲。唔讀文言文,難言領略中國文化之美。而「美」,真的如此不重要?
作者: FattyDaddy 時間: 13-1-15 21:03
Aren't we going a bit out of topic here? The beauty of Chinese culture etc etc etc ...
Heck, the original poster was just asking whether there are too much 文言文 in exam papers, and whether 文言文 should be a separate subject/paper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it.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15 22:24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1-15 22:25 編輯
唔考你多啲,又點知你有冇讀過?你唔用心讀,又點可能攞分或高分?
想攞5*,又點能忽視文言文?結論<係能理解好文言文,中文水平自然會好。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5 22:34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14 18:21 
今有多數21,少數15,問等數幾何?草曰:置21於上,15於下,以下15除去上21,上餘6;又以上6除去下15,下餘3;又以下3除去上6,適盡。則下3為等數合問。」文中「等數」指的是什麼 ?
文中所用的輾轉相除,如今小學也不教了。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5 23:13 標題: 回覆:laorenjia 的帖子
首先,數學是訓練思考。每一課題對學生都有用。sin,cos這些數學,很多工科的工作還是要用的。我想强調的是香港的獨特性。在香港英文與中文的教育平分秋色。世上,有多少地方的學生需用同等的時間去學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文?大家都認同中文是世上最難的語言之一。在英文用去一半語言學習的時間下,香港學生如再把很大部分的時間浪費於用途只在欣賞的文言文上是否應該? 其二,我相信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還是挺抗拒的。這樣是否也會令學生對中文的學習不能產生興趣呢?我從沒有排斥文言文,但我認為這些美好的文學應留給喜歡而又懂得欣賞的中國文學選修生。DSE考題主導了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比重,如果文言文比重高, 學生花在白話文的時間便少。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好實用的白話文而令大家一直概嘆香港學生中文水准越來越差。這裡很多贊成多考文言文的人只考慮到它有多美,多博大精深而忽略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學習能力奇高的張五常。而以文言文來提高中文水準已是較高的層次,並不是現今大部分學生能享用到的。英美中台的學生大部分的語言學習時間是用於母語,所以他們可以把多點時間花在古文欣賞上是無可厚非的。我們 總不能要求普遍的學生用有限的時間學習所有大家認為好的東西。大家不要只把責任推給學生而應該要求教局綜觀全局,不要本末倒置地把中台的中文教育全搬到香港。要考慮到香港教育的特殊性。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15 23:22
FattyDaddy 發表於 13-1-15 21:03 
Aren't we going a bit out of topic here? The beauty of Chinese culture etc etc etc ...
Heck, the or ...
對呀,什麼要學,什麼要考,本來就是兩回事,從來應該分清楚。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5 23:22
回復 frenchfries 的帖子
Agree with your grounds.
作者: MC1128 時間: 13-1-16 09:01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1-15 23:13 
首先,數學是訓練思考。每一課題對學生都有用。sin,cos這些數學,很多工科的工作還是要用的。我想强調的是 ...
文言文佔中文科考核比重一成,你認為是高嗎?文言文在現今社會是有實用用途,根本就是語文及文化的基礎,你用「浪費」字眼,不敢苟同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1-16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3-1-16 11:23
laorenjia 發表於 13-1-15 20:28 
從實用角度,的確沒多大必要學文言文,但從甚麽時候開始,我哋希望自己仔女入讀實用中學?乾脆取消文法中學,全都變成Ive好了。學美術音樂有乜鬼用?我哋當中,有幾多靠呢兩樣揾食?反對學生學文言文嘅人駛乜心急?到文言文同我哋嘅關係好似甲骨文咁嘅時候再嚟嘈都未遲。唔讀文言文,難言領略中國文化之美。而「美」,真的如此不重要?



作者: judy 時間: 13-1-16 13:59
首先,數學是訓練思考。每一課題對學生都有用。sin,cos這些數學,很多工科的工作還是要用的。我想强調的是香港的獨特性。在香港英文與中文的教育平分秋色。世上,有多少地方的學生需用同等的時間去學兩種截然不同的語文?大家都認同中文是世上最難的語言之一。在英文用去一半語言學習的時間下,香港學生如再把很大部分的時間浪費於用途只在欣賞的文言文上是否應該? 其二,我相信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還是挺抗拒的。這樣是否也會令學生對中文的學習不能產生興趣呢?我從沒有排斥文言文,但我認為這些美好的文學應留給喜歡而又懂得欣賞的中國文學選修生。DSE考題主導了學校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比重,如果文言文比重高, 學生花在白話文的時間便少。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好實用的白話文而令大家一直概嘆香港學生中文水准越來越差。這裡很多贊成多考文言文的人只考慮到它有多美,多博大精深而忽略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學習能力奇高的張五常。而以文言文來提高中文水準已是較高的層次,並不是現今大部分學生能享用到的。英美中台的學生大部分的語言學習時間是用於母語,所以他們可以把多點時間花在古文欣賞上是無可厚非的。我們 總不能要求普遍的學生用有限的時間學習所有大家認為好的東西。大家不要只把責任推給學生而應該要求教局綜觀全局,不要本末倒置地把中台的中文教育全搬到香港。要考慮到香港教育的特殊性。
每一種訓練,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以數學來說,如果長大是賣菜的話,讀到小二太多,小二已教完加減乘除,5位數的認識。不要說做小販,就算會計師也用很少數學。sin,cos咩家伙嚟嘅,我讀完書邊有用到。
人最衰一樣嘢是無早知,孩子將來係龍係蛇,從那方面發展,好多時估唔到。人向高處望,當然自小俾孩子最好嘅教育,讓佢接觸最美最高尚嘅東西。日用中文,識字就得啦。
如果樣樣從實用角度,學老人家話齋,全變IVE算啦!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6 17:52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16 17:55 編輯
frenchfries 發表於 13-1-15 23:13 
在英文用去一半語言學習的時間下,香港學生如再把很大部分的時間浪費於用途只在欣賞的文言文上是否應該? 其二,我相信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還是挺抗拒的。這樣是否也會令學生對中文的學習不能產生興趣呢?我從沒有排斥文言文,但我認為這些美好的文學應留給喜歡而又懂得欣賞的中國文學選修生。
我師兄韜韜先排係佢專欄又晒吓佢嘅古文知識:
「...
孔子周遊列國,吃遍各階層美食,因此增長了對飲食的知識,從而創出「孔府家宴」;由此可見孔子亦是一位美食家。他的《論語》中有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同我們常說「粗菜精造」的意思;「魚餒而肉敗,不食」,即腐爛的魚和肉不能食,與現今食物衞生的要求,不謀而合。還有「失飪,不食」,即烹飪得火候不夠不食。「不時,不食」,即不合季節的食物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即所有食物皆有相配的醬料,如不配合不食;如雞配薑葱,鴨配芫荽生蒜,薄荷配羊肉,黃芥辣配牛肉,青芥辣配海鮮等等。
...」
一方面,咪以為做厨就唔駛文言文。啲數學家演講細路開口埋口就「周髀注」、「九章算術」。ANChan把口就話撐你,分分鐘佢代表啲乜鬼工程學會講嘢都要喺「天工開物」摷兩句出嚟拋吓書包;另一方面,佢哋咁做,係因為有市場。文言文未到甲骨文咁同我哋咁疏離。中國文學一科當然要多啲文言,中國語文一科亦唔可以冇文言。孰多孰少(文言句),江湖規矩,人多嗰邊話事。不過,我可以好負責咁同你講,支持你嘅人會越嚟越多,勢色唔對我第一個投誠。當然, we are talkng something over my dead body (both literally and metaphorically.)
作者: frenchfries 時間: 13-1-17 09:37 標題: 回覆:laorenjia 的帖子
我深信每個地方及每一代的人與生俱來“叻與唔叻“的比例是一樣的。只是後天的環境及教育造成有些地方的人較差。香港學生中文水準比中台差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是教育出了問題,難道是我們的小朋友比他們蠢,還是香港才有“潮語“。我只是希望找出一個方法提高學生中文水準。當然,如果可以令香港的新生代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會說“這樣也要,那樣也要“。但最差就是新一代“中文,英文都學不好“。只懂得把責任推給下一代而不為他們想辦法。難道是我們這一代應該做的嗎?請那些反對我的人,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生中文水準。 那當然不可影響其他科目的學習。

作者: awah112 時間: 13-1-17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1234ats 時間: 13-1-17 12:20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3-1-17 12:26 編輯
网上找到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
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课本的八十余年后,再来读读这些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 1234ats 時間: 13-1-17 12:23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3-1-17 12:26 編輯
续。。。。。
----------------------------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记地震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李蓂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潜修,忽闻屋宇有轧轧之声。因出户视之,则见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吾方惊诧,觉地面簸荡,若乘舟而涉波涛者,噫!奇异哉,非地震欤?因思夫震撼之大,时间之久,为前所未有者。不数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县以上之大山崩颓,压死人民,不可胜数,岷江上流,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处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灾,岂非吾人之幸福乎?虽然,中华四面受敌,外人协以谋我,国势飘摇,视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于目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险也!
【读后感】这篇作文记叙的是1933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茂县叠溪地震,从文中可以看出,郫县震感也非常强烈——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小作者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史实,文末由地震而生发出的感叹更是发人深省。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 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颐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作者: judy 時間: 13-1-17 14:59
孔子周遊列國,吃遍各階層美食,因此增長了對飲食的知識,從而創出「孔府家宴」;由此可見孔子亦是一位美食家。他的《論語》中有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同我們常說「粗菜精造」的意思;「魚餒而肉敗,不食」,即腐爛的魚和肉不能食,與現今食物衞生的要求,不謀而合。還有「失飪,不食」,即烹飪得火候不夠不食。「不時,不食」,即不合季節的食物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即所有食物皆有相配的醬料,如不配合不食;如雞配薑葱,鴨配芫荽生蒜,薄荷配羊肉,黃芥辣配牛肉,青芥辣配海鮮等等。
仲有句"割不正不食"。當年讀書,老師專登讀成"肉不精不食",笑死我地。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7 15:14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17 15:23 編輯
judy
韜韜師兄喺廣東佬,係冇孔夫子咁花巧啦。我懷疑日本仔就係執住「割不正、不食」番去搞咗啲懷石料理出嚟。
作者: HKTHK 時間: 13-1-17 15:17
回復 1234ats 的帖子
Thank you. Wonder what it would take for a child to write like this today. How did they teach Chinese in those years?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7 17:42
Thank you. Wonder what it would take for a child to write like this today. How did they teach Chinese in those years?
***** **** ****
文采是生活浸荏出来的, 如常看的文体如此风格, 自然而然的写得好文了. 前文Tracy 提出教材和读材的重要, 是很有智慧之言, 有空可与之请教!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7 19:12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17 19:13 編輯
HKTHK 發表於 13-1-17 15:17 
回復 1234ats 的帖子
Thank you. Wonder what it would take for a child to write like this today. Ho ...
不難。當習「世說新語」,務輕聲(防shadeslayer於隔牆),強記百數餘篇,匪懈,乃成。
作者: cellon 時間: 13-1-17 19:43
小五小六起,多些看《古文觀止》和背誦其中的文章,文言文水平自然提高。
作者: Snakemama 時間: 13-1-17 20:25
回樓主帖題目:「為什麼要考那麼多文言文?」
我的答案:「如果不考,大部份香港的學生、家長就沒有學文言文的動機和目的了。」
作者: pandean 時間: 13-1-17 22:06
看到文言文的比例就嚇驚我了,好彩宜家系阿仔讀書唔系我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3-1-17 22: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3-1-18 09:43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3-1-18 14:32 編輯
「古文觀止」太古了,字詞之意,於今遠不同,中小學生難無師自通,多長篇大論,難於背誦。「世說新語」行文生活化,接近現代。百數十字一則,易於背誦。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