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丘成桐批學生重抗爭輕學業 指本末倒置恐港淪二等城市 [打印本頁]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4 18:53     標題: 丘成桐批學生重抗爭輕學業 指本末倒置恐港淪二等城市

本帖最後由 JustAParent 於 13-1-4 18:55 編輯

丘教授的言論也太可怕, 太「莫言」化了吧 ...

-----------------------------------


【明報專訊】本港大專生近年積極參與學運,小至校政,大至社會政策均見學生發聲。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慨嘆,部分積極學運的大學生只重爭取權利,卻忽略讀書、做研究的本分,想法本末倒置。他同時警告,歐美青年對知識的追求遠勝本港大學生,若本港大學生繼續視抗爭為首要任務,根本無助社會進步,只會令本港人才質素漸走下坡,最終淪為二等城市。

指歐美青年追求知識勝港生

丘成桐現為哈佛講席教授,但近年留美教學時間較少,經常於中港台推動中學生數學比賽,主講各類科普講座。昨日他為著作《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訪港宣傳,在科學館公眾演講前接受本報訪問。他表示,無論身在何地一直留意本港時事,慨嘆近年本港遊行示威不斷,而學生更擔當主要角色。他說:「關心時事固然是好的,但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更重要。」

對學生事事反對感可悲

丘成桐同意,學生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參與學運是理所當然,自己年輕時也曾參加學運。他憶述,1970年代於加州讀書時,曾參與當地華人學生發起的保釣遊行,希望保衛國土。不過他認為,若要達到目的,首先要令中國強起來,而要令國家變強,必須有一群學識、魄力兼備的年輕人,建構有能力的政府。

相反,若學生只為爭取、申明自己擁有某種權利,而事事抗爭、不斷提出反對,丘成桐感到相當可悲。他直言:「學生若花盡工夫去遊行示威,提出反對意見、爭取權利,社會一定是無法前進的。如果學生遊行目的是為了社會好,就更應踏實地學好知識,立定目標為社會做好事。」

本港專上教育界近年屢捲入政治風波,由前年「8.18」李克強訪港大的保安風波,至去年初浸大提早泄露特首選舉民調結果、《藍皮書》風波等,丘成桐有感本港大學日趨政治化,以港大「8.18事件」為例,他說「一般人都相信他(校長徐立之)因風波受壓下台」,並對徐請辭感十分惋惜。

批學生學術未到家 無權選校長

另外,近年本港大學生亦不斷爭取介入校政,例如嶺大和教院學生正爭取有權投票選校長。丘成桐認為,遴選大學校長需深入評價候選人的學術地位、才能,「作為學生、學術水平肯定未到家,對候選人的研究題目都未能理解,談何投票權?」他又以自己曾任教的美國頂尖學府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為例,兩校師生均無權過問校長遴選,一律由大學董事會議決。

他認為,本港大學實力不遜內地北大、清華等名校,理應善用教研實力,在政府牽頭下發展高科技事業,而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流砥柱,應花更多心神專注於教研,而非事事反對。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4 23:52

萬分認同丘教授的言論.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5 00:15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4 18:53
丘教授的言論也太可怕, 太「莫言」化了吧 ...

-----------------------------------

Quoted:- 丘教授的言論也太可怕, 太「莫言」化了吧 ...

------------------------------------------------------

可否用另一個角度去睇.....

丘教授的言論也太有意義, 學生應多提升學習, "慎言"& "慎行" .....

--------------------------------------------------------

過往丘教授都有很多關心學生, 關心教育, 關心數學的忠告.....不是"無的放矢".....

---------------------------------------------------------

再者, 丘教授絕對是一位智者.  
希望大家同意!!!!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5 10:59     標題: 回覆:Stillgood2 的帖子

Agreed.  現今香港已因内部矛盾, 貧富差距等等社會問題, 再加上政黨政治的扇風點火, 人們各自歸隊, 社會已撕裂而並没有停止迹象。

學生關心社會是好事,但行為愈來愈激進,看事往往用二元分法, 非黑即白, 缺乏包容。民主被濫用了,實非香港之福。




作者: 梁太2010    時間: 13-1-5 1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5 16:19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不認為學生一定要把學術放在最重要位置,丘教授所行的只是其中一條路。再者,學習和維權如何不相容?學生捍衛自己認知的真理和正義有什麼可悲?就算他們今日年少無知,他們會長大的,只要理想不滅。

遊行是多了,部分人也變得激烈,但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誰是罪魁禍首?「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我們的政府高官明白嗎?做到嗎?「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民怨怎能不越積越大,社會不越趨動盪?罪在巿民在學生?

因果互換,受害人變成加害者,此乃真正的本末倒置。



作者: cowboymama    時間: 13-1-5 18:35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5 16:19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我不認為學生一定要把學術放在最重要位置,丘教授所行的只是其 ...

JustAParent,

完全同意!

   

除夕夜在親友家熱熱鬧鬧時,看見新聞報導胡佳等人快閃探望劉霞,劉霞一臉驚恐,不敢面對鏡頭說話,只能緊緊擁着好友徐友漁在他耳邊說話,我即時心中有淚,無言….

   

不想將來子女生活在恐中,不能說人話!!

作者: cowboymama    時間: 13-1-5 18:37

也同意陳雲在主場新聞的看法:
  
請丘成桐先生記住,愛因斯坦是抗爭者,美國的語言學大師Noam Chomsky,也是抗爭者。大學是學習知識和研究學問的地方,也是培養個人品德和普世關懷的地方。能夠兩邊兼顧,固然是大大的好事;只能顧及一邊,例如只能專長於研究學問或參與抗爭,也是好事。This is common sense.
陳雲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 ... %E5%9F%8E%E5%B8%82/


作者: 小伊    時間: 13-1-5 19:10     標題: 回覆:cowboymama 的帖子

為何學生要上街?因為面對如此不公義的社會,老師不願站出來,學者不敢講真話。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5 21:36     標題: 回覆:serinac 的帖子

目前香港無論是學生組織也好, 政黨也好, 各式各樣的社團也好,在討論時, 往往將議題政治化, 上網上線, 甚至流於意識形態,以致 諜諜不休的争論。只要另一方不答應自己開出的條件或實現自己的目標時, 便說别人偏聽或不聽他們的訴求, 威脅對方要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務求吸引傅媒和公眾目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如此容下不同意見和聲音,如此没有論空間, 不知民主還是獨裁........

在EK, 政治議題的討論, 正反方常常會各持己見, 很難有共識或結論,最终只會陷入無休止的争論。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5 21:52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3-1-5 21:56 編輯

記得很多年前剛做一份新工,得知上師住在自己附近,一個同事對我講笑說,你就算蛇王也不要蛇回家,萬一碰見上師,便衰兩條罪,一小一大:

1. 蛇王罪 - 小罪
2. 撞破上師蛇王 - 大罪


現在,丘教授認為今日香港學生衰兩條罪:

1. 不效發丘教授去做正義的社會運動
2. 反而做不正義的社會運動


辦公室裡,上師有生殺大權,當然能夠壟斷是非的解釋權。丘教授不知憑甚麼呢?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1-5 2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irage    時間: 13-1-5 22:32

Professor Yau 只重學術並無問題。一個大學生如果四年走哂大部份lecture,lib 又去,project 完全靠抄past ,考試靠其他同學notes 碌過得個third hon 。大部份時間搞社運,這完全是浪費了一個學位,這些同學應不要大學學位而像長毛那樣全身搞社運。我估邱老是害怕有這情況出現。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5 23:11

eviepa 發表於 13-1-5 21:52
記得很多年前剛做一份新工,得知上師住在自己附近,一個同事對我講笑說,你就算蛇王也不要蛇回家,萬一碰見 ...

丘教授不知憑甚麼呢?

---------------------------------------

可能你想丘教授是傻的.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5 23:14

serinac 發表於 13-1-5 21:36
目前香港無論是學生組織也好, 政黨也好, 各式各樣的社團也好,在討論時, 往往將議題政治化, 上網上線, ...

Serinac,

你說的對!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5 23:18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5 23:27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3-1-5 23:28 編輯

今天的明報,


黃之鋒﹕論述「落地」嗎?

【明報專訊】常言中學生投身社運總有一共通點,在課餘時間成為鍵盤戰士於網絡平台評時論政,在周末期間走上街頭參與遊行集會後,每天朝八晚四,我們仍在校園跟一群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同學一起相處和生活。我常強調身邊的同學和親戚朋友就是了解普羅大眾民意的最佳途徑,在同學詢問我為何倒梁時,我曾以在公眾「扑咪」的方式解說倒梁的原因,才發現身邊好友聽得一頭霧水。

小圈子、功能組別、特首選委、彈劾、中聯辦、港澳辦……這堆名詞對「他們」來說就如同一堆「外星話」,當我們常稱自己為民間團體,但實際上又是否真的貼近一般的民間。人總愛接觸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推動議題時也會誤以為一些在自身生活圈子耳熟能詳的概念便是公眾常識。梁振英「大話冚大話」觸發議員提交梁振英不信任動議,最終在民調結果只得四成支持,反映普羅大眾看似仍未了解特首的個人誠信與管治效能的關係如何密不可分。

我曾直指倒梁氣氛不及反國教,實際上倒梁相比撤回國教科的議題傳播困難,只因撤科的訴求是盼望保留現有的教育政策,相比倒梁是打破現况,重塑政府管治上能創造可能性,自然會讓公眾產生不安的情緒。在元旦號稱有13萬人在街頭促請特首下台,當權者對訴求視若無睹實在司空見慣,但回顧去年七一早有40萬人喊着一樣的訴求,歸根究柢只反映政府懼怕的不是遊行人數,而是害怕議題在社會上的認同性和感召力。還記得藝人站台、全街黑衫、海外數十城市華僑聲援、內地維權人士絕食聲援香港的景况?如何把如外星語的論述帶給身邊的同學和親戚朋友,消除那種群眾對末知的懼怕情緒,才是在推動議題時需要克服的難關。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5 23:40

如果我有一個像黃之鋒的孩子,我會很自豪。

從歷史上看,有興趣、有能力搞社運的,日後大部分都會成為出色的人。保釣如是、曾德成的反英抗暴如是。

如我、我女兒那麼平庸的人,根本不會有興趣搞社運。不過我和女兒畢竟能夠欣賞這些出色的人。

中國社會是個非政治化的社會,遇到官員濫權失職,民眾通常都只能選擇啞忍,於是,一個表面和諧的社會就呈現在大家眼前了。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5 23:41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3-1-5 23:42 編輯
eviepa 發表於 13-1-5 23:27
今天的明報,

我們(香港)依靠一個讀寮寫障礙的小孩???

最近, 一週刊上演"做皇者".....你明唔明什麼?


------------------------------------------------------

唔好再講政治, 好嗎??????????
???????????
???????
????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3-1-5 2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3-1-6 00:00

究竟香港是否一定要做「一等城市」?

究竟甚麼是「一等城市」?甚麼是「強起來」?

是否「強」到只有高增長、高國民生產值、高新科技、優質生活、高樓價才是「一等城市」?

地球只有有限的資源,我們是否要無止境地追求高增長?

「一等城市」更需要社會公義,更需要一個公平的制度去保障各階層活得有尊嚴。

當我們社會的權力和財富被特權階級不合理地壟斷,當我們有太多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貧富懸殊,當我們的管治階層道德淪亡的時候,我們的大學生都沒有不關心社會的權利。

作者: Tommy    時間: 13-1-6 00:11

今日蘋果日報,李怡先生一針見血寫出了當前的局面。

蘋論︰
不是社會撕裂,而是道德價值被撕裂

這次元旦遊行,出現倒梁與挺梁的對壘,於是輿論有香港社會撕裂的憂慮。對這問題,首先要釐定社會出現意見對壘是否就等於撕裂,其次倘若是撕裂,也要弄清楚是真撕裂還是假撕裂。

任何社會都有不同利益群體,因而對社會的政治或經濟資源分配有意見分歧,這是社會常態。在民主社會,有定期選舉作文明競爭,有三權分立和言論自由作制衡。競爭趨激烈時也有人認為這是社會的撕裂,比如台灣藍綠的對壘,美國最近在財政懸崖問題上共和民主兩黨的一度爭持不下。最嚴重的撕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歐美日本風起雲湧的反建制運動,社會的民主制衡已無法滿足反對派的要求,於是街頭示威抗爭趨激烈。但正如十八世紀美國作家Fisher Ames所說:「君主政體(專權政治)就像一艘航行順利的商船,但有時會有一位胡搞的船長把船駛向礁石堆中令船沉入海底。共和政體(民主政治)猶如一排竹筏,順水漂流,從不下沉。但竹筏上的人,腳總是要濕的。」這種社會撕裂在民主國家如乘竹筏腳濕而已。
在專權政治社會,沒有民主,缺乏制衡,對現狀不滿的人民沒有政治權利,一黨專政的地方人民連示威權都沒有,而香港由於前殖民地留下的人權傳統,還可以示威,但除了遊行示威這個表達自由的權利之外,香港市民的政治權利經15年已逐漸剝落殆盡,用手(選票)似已無法改變現狀,除了用腳就別無他途。

任何社會的真正示威,都是反政府反建制的示威,因為支持政府的利益群體都有向執政集團表達意願並獲接納的渠道,他們中的政治人物即使在選舉中落敗也有其他參政途徑,比如劉江華。世上支持政府的遊行示威只存在於專權政治體制中,比如中國、北韓。香港在回歸後都有過倒董倒曾的示威,但挺董挺曾的示威則從未出現過。這次在梁振英上任後誠信破產的情況下,出現挺梁示威與倒梁對峙,說明「一國」特色的撐政府的運動群眾之政風已吹至香港,另方面也說明市民中利益主導的意識形態有壓倒核心價值主導之勢。

挺梁遊行除了派錢示威被多個媒體抓個正着之外,另主辦者說有800多個社團參加,它們大都是中共以各種利益維繫的團體,800多團體每個動員10人,就達到警方估算的8,000多人了。這是中共以有組織對抗反對力量的無組織的優勝之處。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或沒有參加遊行的反倒梁人士,他們也認同行騙長官有誠信問題,但認為他剛上台,應給他機會施政,讓他集中精力搞好香港民生、經濟、扶貧、房屋等問題,有建制派大佬說讓梁「將功贖罪」,意思是不否定他有罪,但讓他做事立功。這是挺梁者的主要論述。

網絡上有人鋪了一張在元旦遊行拍到的照片,一個叫做「全港爭取派錢大聯盟」的團體舉起的遊行標語,上寫着:「講大話,無問題;無錢派,大問題」;「不要核心價值,只要實質價值」。筆者認同網友說這是「赤裸裸的反社會道德,反香港價值的宣示」。但實際上,這口號與上述認為行騙長官縱有誠信問題也應給他機會施政,沒有太大差別,只不過這口號更赤裸裸罷了。這類說法和觀念,與派錢示威、派錢投票,以及不問是非的社團動員,都是一脈相承於中共今日奉行的利益導向。這種利益導向的風行,不可避免地使社會步向「上下交征利」。

孟子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倘若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在相互追逐利益,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非常危險了。儘管在一定意義上,每個人都是利益的動物,但人又不能僅僅逐利,人更是道德的動物。《論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的「道」主要講仁義與忠恕。當今社會則主要講守法與公正,道德與操守。

懵董雖懵,貪曾雖貪,但至少有道德底線。今之行騙長官,大話連篇固然沒有底線,而觀其用人也完全是個人利益導向,不是「任人唯共」就是「任人唯梁」。如果因為期待他大派福利,而容忍他繼續擔任行騙長官,只會使香港人利益取之有道的價值系統「危矣」,很快變成如大陸一樣的上下交征利的社會。所危的,不是香港社會出現撕裂,而是香港的道德價值系統被撕裂。

李怡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6 00:42

Stillgood2 發表於 13-1-5 23:41
我們(香港)依靠一個讀寮寫障礙的小孩???

無謂拿人家的健康問題來說 ... 再者, 讀寫障礙的人也可大有作為.  喬布斯, 愛迪生, 亨利福特, 喬治華盛頓, 約翰甘迺迪, 李光耀, 還要不要更多 ?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3-1-6 03:13     標題: 丘成桐批學生重抗爭輕學業 指本末倒置恐港淪二等城市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3-1-6 09:40 編輯

香港珍貴的地方是相對自由。

大學生選擇攪抗爭而考試肥佬,是其選擇。別人指指點點,也有自由。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6 17:43

小伊,「為何學生要上街?因為面對如此不公義的社會,老師不願站出來,學者不敢講真話。」

不了解香港的人,還以為香港已變成冷戰時期的警察國家添。

「公義」的定義及程度,每個人的理解和尺度都不同,很想請教你的睇法及指出香港哪兒不公義,另可否提出那個地區或國家,他們那一方面值得香港借鏡的地方?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6 18:41

Tommy,

只要你稍爲留意一下世界各地的植民史,便知自故以來,植民地永遠只是宗主國的提款機、壓榨的對象。培養特權階級、地方望族鄉伸和利益輸送,只是植民者對當地管治的其中有效手段。這方面英國人的手法比美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做得出色。

你所說的特權階級和利益輸送,在香港史上,由來已久,並不是今天才出現,也不是今天變得特別嚴重,只是現今社會對政府的要求和尺度比回歸前進步許多。舉個例,香港回歸前,我們有一位尊貴的官委女雙料議員(立法局和行政會),一做便二十多年,同時身兼英資太古洋行及匯豐銀行董事局成員,先生是商界高層,在社會上地位高尚,現在是英國的終身貴族。她位高權重,盡得政府政策先機,幾乎沒有秘密可言。你說沒有利益輸送,誰會相信?但當時我們的社會賢達、民主鬥士、傳媒可有敢吭聲?如放在今天,真係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至於你quote 生果報社論出來,就等如別人quote大x或文x報一樣,一個反中,一個親中,都缺乏中立評論。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6 19:55

本帖最後由 JustAParent 於 13-1-6 22:15 編輯
serinac 發表於 13-1-6 18:41
Tommy,

只要你稍爲留意一下世界各地的植民史,便知自故以來,植民地永遠只是宗主國的提款機、壓榨的對象 ...

地產商賣發水樓,劏房二萬四蚊呎,公不公義?政府助二台壟斷大氣電波,公不公義?降低強拍門檻,強搶民產,公不公義?有錢人女兒讀的私校國際學校無福享受國民教育,公不公義?政府高官在位益財團退休到財團任高職,公不公義?公務員清廉但高官特首大貪特貪,公不公義?特首可僭建新界人要自首,公不公義?還有教育政策的不公義,我不說,你到報幼稚園升小升中區問問這裡家長好了,三日三夜也數不完。

不要對我說殖民地時如此現在也如此,除非胡總習總對我們說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殖民區;也不要對我說你們以往不投訴現在不要走出來,這是公民覺醒而非擾亂社會秩序,一個有良知的首長應該為公民進步而高興,只有獨裁者會為此感到威脅和憂慮。

我讀歷史,旨在「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不再犯前人的錯誤,而不是和前人鬥下流,為當權者的惡行找藉口。

特首高官出我們的糧,大話連篇,胡作非為,我們不但不能解僱他們還要包容。如果我們的僱主也給我們同等優待,實在太快樂,社會太和諧,太「公義」了。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6 20:57

1月1 日起, 樓宇用實用面積 (梁振英政府)
地產商賣發水樓..........曾政府.
唔好入錯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6 23:05

Stillgood2 發表於 13-1-6 20:57
1月1 日起, 樓宇用實用面積 (梁振英政府)
地產商賣發水樓..........曾政府.
唔好入錯數.
你都有機會入錯數。
鄭汝華是在曾政府時期已做好,一早立法會通過,一月生效因為地產代理未預備好而已,現在 "梁粉" 幫佢領功。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630/00176_045.html


發水是董建華年代開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F%A6%E7%94%A8%E9%9D%A2%E7%A9%8D

香港,「實用面積」原指以外牆起量度的私人擁有部份的範圍,但由於發展商的種種利益關係,現時的「實用面積」亦包括了一些以往不被納入的範圍,如「私人會所」等。在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政府對房地產政策作出多項改變,對多項樓房的設施減免地價,故現時新樓房幾乎一定附有一些計入「實用面積」的設施,包括「窗檯」、「露台」等。由於該等設施不能完全被利用,因此即使有相同的「實用面積」,新樓房的內攏面積亦總較舊樓房的小,此現象俗稱為「發水」。




作者: Tommy    時間: 13-1-7 00:07

回復 serinac 的帖子

Serinac,
首先,我從來沒有對英殖民主義歌功頌德,將來也一定不會,我更加不會在香港揮動英國旗或港獅旗,希望您沒有將我錯誤分類,我永遠記得香港是透過不平等的《南京條約》被英國人掠奪。

英國殖民歷史確實有很多黑暗面,但我也不會全面否定英國人對香港的貢獻,例如,「法治制度」是今天香港僅餘的最後優勢,這便是英國人替我們建立的。

「殖民主義」是掠奪,是壓搾,這個概念非常清晰,相信我們並沒有分歧,所以也不需要討論。

希望您也沒有誤會我把今天香港的不公義全算了在梁振英的頭上,一人做事一人當,那一筆帳屬於那個人我分得清楚。

然而,我們不能借過往的不公義而把今天的不公義合理化。就好像古時帝皇有後宮佳麗三千,難道我們就要容讓梁振英以公帑包養二奶三奶?

至於《蘋果日報》,我很早已經表達過我鄙視這份報紙,但我不會因此而鄙視該報的所有評論。我也不會因為文章來自蘋果或文匯而否定或肯定之,我只會以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見解去評論或欣賞。如您認為李怡先生的文章有什麼不對,請您提出,我們可再討論。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3-1-7 00:13

Stillgood2 發表於 13-1-6 20:57
1月1 日起, 樓宇用實用面積 (梁振英政府)
地產商賣發水樓..........曾政府.
唔好入錯數.
JustAParent 沒有把地產商賣發水樓算到梁振英頭上,他只是將香港部份的不公義羅列,不要太敏感呢!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7 00:26

Stillgood2 發表於 13-1-6 20:57
1月1 日起, 樓宇用實用面積 (梁振英政府)
地產商賣發水樓..........曾政府.
唔好入錯數.


是誰種的禍不重要,反正誰坐上特首位誰就要負責,你在公司也不會和上司說,「爛攤子又不是我弄的,你找上手好了」高地價弄至如此,難道要找英國政府回來找數?

其實香港人很斯文、很理性,誰也明白香港種種不公義不是一時三刻弄出來的,也沒有人要政府揮魔術捧立即把香港變成烏托邦,但現在這個特首,這班高官,衰過小朋友唔做功課講大話,唔帶課本賴阿媽,見到他們就火起,你信不信他們會為香港解決問題,反正我就不信了。

再談丘教授的批評,我只有三點補充,

一、學術上丘教授的成就不容置疑,但他應想一想,自己的成就是在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國家裡練成的,我們的下一代現在正是在維護這個價值以成就更多大學者和社會棟樑。

二、人各有志,沒有人有資格要求所有人走出來維權抗爭,也沒有人有資格對沉默的人指罵,但如韓寒說,「你可以不為自由而戰,但不能為高牆添磚」最要慎言慎行的,其實是如丘教授這種名人。

三、「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我百分百尊重他的發言權,但我收回多年來對他的尊敬和景仰。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7 00:40

JustAParent,

既然是你是讀歷史的,為甚麼對我寫得那麼淺白的中文也不明?可以上綱上線,無限發揮?是否頭腦發熱了?我的意思很簡單,香港政商合作關係和模式沿用已久,是歷史問題,以前少人敢提但現在多人要求公開討論或透明度,是社會進步,並不是現在比以前惡化了,是回應Tommy 的「利益輸送」問題。本人何有說「以往不投訴現在不可投訴」之流的結論?真有點莫明其妙!

我先前有提到「公義」的定義及程度,每個人的理解和尺度都不同。對於你所說的各種「公義」,本人不敢苟同,也不想就此題辯論。本人只相信,任何制度皆有好壞,任何「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問題,也非一踀即就,便可解決問。需要社會更多理性討論,需要更多有識之士提出更多切實可行的方案,逐步解決各式各樣社會問題,並非鬥激進,像憤青一樣,憤世疾俗,自視民主鬥士卻容不下反對聲音,視不同政見者爲敵人。這也是本人向小伊請教的原因。

本人正在參予幼小\升小的遊戲,覺得制度相對公平及公義,並沒有感到不妥,只要有實力,何懼制度之缺陷。如改變升幼升小升中的現有制度,必然有一大批家長或既得利益者反對,也不知正反方是多少比例。所以公平與否,也是見人見智而已。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7 01:21

serinac 發表於 13-1-7 00:40
JustAParent,

既然是你是讀歷史的,為甚麼對我寫得那麼淺白的中文也不明?可以上綱上線,無限發揮?是否頭 ...


那是我對這段文字「但當時我們的社會賢達、民主鬥士、傳媒可有敢吭聲?」的理解。既然是我理解錯誤,謹此致歉。

在同一時空,同一文化下,大家對「公義」是否可以如此不同?有人認為無大問題?有人要跑上街抗爭?我有保留。如果連共同的基本價值觀也沒有,什麼也難談下去。

作者: Tommy    時間: 13-1-7 07:19

歸納社會上種種的不公義事件,大部份皆源於不公義的政治制度,不公義的政治制度源於不公義的立法會功能組別小圈子選舉,更不公義的就是立法會裡的分組點票,這造就了特權階級的永久壟斷。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7 09:32

ANChan59 發表於 13-1-6 23:05
你都有機會入錯數。
鄭汝華是在曾政府時期已做好,一早立法會通過,一月生效因為地產代理未預備好而已,現 ...

Dear AnChan59

多謝你的出現.和指導.

對的, 我入錯數.

其實, 你所提供的資料, 我是知道的.
不過, 言簡. 不想花時間


個人想討論不在於重點,
在於意義. 所以, 很多要強迫人認同的言論, 都沒有發出.

畢竟......是教育廣場......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7 10:17

Tommy 發表於 13-1-7 07:19
歸納社會上種種的不公義事件,大部份皆源於不公義的政治制度,不公義的政治制度源於不公義的立法會功能組別 ...

已離題,不再討論。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7 11:37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1-7 23:09 編輯
JustAParent 發表於 13-1-7 01:21
那是我對這段文字「但當時我們的社會賢達、民主鬥士、傳媒可有敢吭聲?」的理解。既然是我理解錯誤,謹此 ...

好,那我們便不談雙方觀點。

大約兩星期前的星期天7:30pm,亞視本港台有一時事節目, 有關美國的「為甚麼會貧窮?」的探討,內容主要講述在同一美國國會選區內,只是一橋之隔,一面是華爾街精英、超級富豪的住宅區,另一面卻是一班長期失業、需救濟的人、下一代缺乏前景的貧民區。當中訪問了很多學者、經濟學家和社會人士等等,最後也沒有明确結論,事情還需進一步探討。希望你有時間在綱上重溫一下(如有的話)。

獲全世界普遍認同,歷史攸久的民主大國-美國,也有種種社會矛盾有待探討和改善,更何況是香港?個人認為,香港社會需要多些開放、理性、包容的討論才能有效縮窄分歧,聚共識。而不是偏聽、激進行為,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

在上星期出版的亞洲周刊內,其中一篇文章有羅列一些主要泛民人士的家居潛建、霸佔公眾地方,他們的資料來源是引述自各大報章的報導(本人相信是事實,如不是那些報章早就被那些律師黨告到反艇),為甚麼我們的傳媒及公眾人士不再重點、公平地跟進?究竟是否沒有炒作的新聞價值?還是偏聽、玩針對、哇眾取寵?

梁振英的潛建封了拆了,同時希望社會人士也積極支持政府拆掉那些違規潛建村,市區潛建物..... 但真不希望到時見到有流血時件發生。


作者: ngsmum    時間: 13-1-7 14:36

serinac 發表於 13-1-7 11:37
好,那我們便不談雙方觀點。

大約兩星期前的星期天7:30pm,亞視本港台有一時事節目, 有關美國的「為甚麼會 ...

我十分認同香港社會需要多些開放丶理性丶包容的討論才能有效縮窄分歧,聚共識。我覺得立法會本應就是如此一個平台,民選的議員代表市民發聲,但偏偏這個議會的組成(有一半是功能組別)丶加上表決的模式(分組點票)並不能充分反映民意,提出不合政府/建制派胃口的修訂,就遭否決;凡有提出反對意見的,就說成是反對政府有效施政。這是哪門子的開放丶理性丶包容的討論?

觀乎國民教育科爭議,早於2011年立法會已有討論,何秀蘭丶黃毓民的陳詞丶何俊仁丶何秀蘭等議員提出修訂,我都覺得很合理丶有理有節,但都遭否決了。

胡適:「一個常態國家,政治的責任在成年人,年輕人的興趣都在體育,娛樂,結交異性朋友;而在變態的國家,政治太腐敗,沒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存在,那麼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 我覺得是現今學生運動的寫照。

邱教授不批評那些只顧吃喝玩樂丶符碌畢業的所謂大學生,而批評關心社會的學生,令人十分失望。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7 23:44

serinac 發表於 13-1-7 11:37
好,那我們便不談雙方觀點。

大約兩星期前的星期天7:30pm,亞視本港台有一時事節目, 有關美國的「為甚麼 ...

沒有人要梁政府揮魔術捧,我也不會天真到認為報警的一定是好人。

包容性發展能否接受, 重點在要我們包容什麼。 我對丘教授觀點的否定,其實就是否定他的包容度。他自己年青時還不是一樣為心中的公義去遊行 ? 不知他今天內心的公義和道德底線置在那裡。

我對梁政府的道德底線其實定得很底很底,只要說大話的人走出來真心認個錯,承認自己過去所做的惡行,而不是推諉太太,不小心,不知情,我包容他,要求過分不過分?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8 00:19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3-1-8 00:22 編輯
serinac 發表於 13-1-7 00:40
JustAParent,

既然是你是讀歷史的,為甚麼對我寫得那麼淺白的中文也不明?可以上綱上線,無限發揮?是否頭 ...

Serinac,

就"公義", 其實, 早幾天已想發貼表述. 原因是有以下兩事確是氣憤:-

1) 美國再次有校園槍擊慘劇發生, 二十多兒童師生死亡.
    實質, 在美大選期間, 發生槍擊案. 但, 兩位候選人立場都因美國槍械協會有四百萬會員, 會影響選情,
     obama沒有正面處理有關問題.
     當時, 紐約市長彭博已公開表達兩位候選人罔顧學校校童的安全. 將"道義"不顧.
     我亦在別的討論區留言, 校園安全始終不可輕視, 問題遲早再發生.
     作為美國總統, 不可罔顧生命, 特別是兒童沒有足夠保護自己的能力......


2) 是印度強暴命案.....公義何存?
    公義包括了生命, 男女的權利, 安全....

但是, 印度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
而美國亦是民主程度最高的國家.
當公義面臨利益沖突時, 公義就有不同運用和理解.


所有朋友也好, 不同意見者也好.
我只想表達好我自己觀點. 兩個案件, 我都十分婉惜.

我敬希大家. 盡量不要引用, 或許批評我這言論.

---政治就是政治, 政治不是白開水---

-----------------------------------------------------
最後, 我支持obama. 縱然, 問題在競選期間沒有正面去處理.
但是, 用另一個角度去想. obama 認真處理問題.
但美國槍械協會真的影響了選情, 而obama落選.

那麼, 今次槍械案, 交由罹姆尼, 一個偉大的商人啊?

----------------------------------------------------------

另外, NRA美國槍械協會副會長提議防止校園槍擊問題.
好一個:   a good guy with gun can stop a bad guy with gun.
這就是公義!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8 02:50

stillgood2,

========================
所有朋友也好, 不同意見者也好.
我只想表達好我自己觀點. 兩個案件, 我都十分婉惜.

我敬希大家. 盡量不要引用, 或許批評我這言論.

---政治就是政治, 政治不是白開水---
=================================

我想問,就這個議題,你共批評了多少人?
作者: 1234ats    時間: 13-1-8 10:42

Eviepa在11楼的评论:
現在,丘教授認為今日香港學生衰兩條罪:
1. 不效發丘教授去做正義的社會運動
2. 反而做不正義的社會運動
辦公室裡,上師有生殺大權,當然能夠壟斷是非的解釋權。丘教授不知憑甚麼呢?

楼主在40楼的评论:
我對丘教授觀點的否定,其實就是否定他的包容度。他自己年青時還不是一樣為心中的公義去遊行 ? 不知他今天內心的公義和道德底線置在那裡。

我反复仔细看了楼主在1楼转载的这篇文章好几次,无法明白两位如何得出以上的结论。

整篇文章丘教授没有批评学生不效法他去做正义的社会运动,也没有表示过社会运动不正义,没有要求学生不参加学运,亦没有说过要包容谁。而丘教授更没有或企图垄断是非的解释权,他不需要凭什么才能讲出他的想法,就如香港每个市民不需要凭什么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


文章中丘教授关于学运的观点:
學生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參與學運是理所當然
若本港大學生繼續視抗爭為首要任務,根本無助社會進步,只會令本港人才質素漸走下坡,最終淪為二等城市
關心時事固然是好的,但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更重要
若學生為爭取、申明自己擁有某種權利,而事事抗爭、不斷提出反對,丘成桐感到相當可悲
學生若花盡工夫去遊行示威,提出反對意見、爭取權利,社會一定是無法前進的

丘教授以上的观点有相当大的讨论空间,
譬如:
-如果觉得现在大学生并没有視抗爭為首要任務,又或者根本没有事事抗爭,那丘教授可能是过分担心。
-大學生視抗爭為首要任務是否会帮助社會進步,会不会令本港人才質素漸走下坡,最終淪為二等城市。
-社会运动是否比学习更重要。
-香港现在是否一等城市,如果会淪為二等城市,大家会否接受。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8 14:01

eviepa 發表於 13-1-8 02:50
stillgood2,

========================
Dear eviepa,

我批評過JustaParent, Annie123 & evipa. .......
我的言論失實. 對不起!

另外, 回復了Anchan  & serina. 謝謝!



作者: ngsmum    時間: 13-1-8 14:14

回復 1234ats 的帖子

邏輯上你是對的。但觀感上丘教授的說話就是衝著現今學子抗爭而來的。或者你會說,自己對號入座,死蠢而已,正如梁特首的語言偽術,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你相信他的話是自己道行低著了道兒怨不得人。
作者: fr338    時間: 13-1-8 16:18

可能時間和活動所限,丘教授並没有涉及以下用詞的意義就 jump to the conclusion 。
例如 :
1. 甚麼是社會進步 ?
2. 二等城市 -- 怎樣的二等, 那方面 ?
3. 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更重要 --  甚麼才叫做學習 ?

結果, 單憑他這番話給我的印象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給本地的催谷式教育煽火。其實他並非填鴨的擁護者,應是更像許多學術發燒友一樣,對政治冷感甚或厭惡,希望本地學生把精力放在更有趣的事情 -- 學術上。

大家可參考他其他言論再解讀其言行不遲。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28962

http://johnmayhk.wordpress.com/2 ... %E6%A0%A1%E9%95%B7/








作者: judy    時間: 13-1-8 16:56

依家唔係講理嘅年代,丘教授請珍重!
作者: judy    時間: 13-1-8 17:40

既然講開,忍唔住講多两句:

昨天打開電視,見副局長邱誠武講劏房,佢話劏房有存在價值。佢講完,即刻傳郭家奇駡到狗血淋頭,佢話(大意):劏房有價值,够有人訓街,係唔係訓街有價值?俾人駡到愣嘅邱誠武唯唯唯諾諾......

如果我係邱誠武,我會話:如果冇劏房,啲人要訓街,呢啲就係劏房嘅價值囉!

要知,治國如烹小鮮,係好現實,係要講理嘅嘢。

舊區重建,填海、農地運用,古物保護等等,如果唔用通情達理的態度,咩都條件反射,咩到提高到最高原則嘅公義,邊有得郁先得?

作者: 1234ats    時間: 13-1-8 17:43

Stillgood2
Thank you. 大家睇睇紅色字吧!
--------------------------------------

你会错意,不用唔该我,我向来不想跟人辩论,无意辩倒或批评任何人,我不想猜测丘教授言论背后动机,亦不会对他的言论下什么结论,只想讲出我的看法,希望网友多能从丘教授言论字面意思作讨论反思。

来EK的都是负责任的家长,各人的看法都有其合理理由,大家有不同意见正常不过,无必要一定要对立。


作者: judy    時間: 13-1-8 17:49

忍唔住又講多句:

原始儒家,係好現實嘅嘢來嘅。儒是一種職業,學六藝,吃飯工具來嘅。孔子將其精神提高至哲學層面,孔子的論語,讀上去自有一種很踏實、安穩、温暖嘅感覺。

可惜,依家變成殺人武器。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8 19:40     標題: 引用:既然講開,忍唔住講多两句:昨天打開電視,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1-10 11:29 編輯
原帖由 judy 於 13-01-08 發表
既然講開,忍唔住講多两句:

昨天打開電視,見副局長邱誠武講劏房,佢話劏房有存在價值。佢講完,即刻傳郭 ...

昨晚我看新聞時,睇見佢嘅樣,噉低能嘅表達能力,简直係[火車眼] ,無語呀!

他說出了事實,但政治弱智......

我小時候一家四口便住在约150呎的板間房內,共用洗手間和厨房,一住便六年,父母儲夠首期,才買個小單位, 跟我父母同輩的人,不少是這樣渡過的。為什麼以前可以, 但現在便不能存在?可能我們尊貴的議員還会問[何不食肉糜...] 之類的問題。




作者: eviepa    時間: 13-1-8 23:22

Stillgood2 發表於 13-1-8 14:01
Dear eviepa,

我批評過JustaParent, Annie123 & evipa. .......
不用道歉了,亦不需自認失實。

政治、宗教都是爭論性的話題。有不同意見,正常。不過,批評得人,就預左畀人批評翻轉頭。


作者: Tommy    時間: 13-1-9 00:11

judy 發表於 13-1-8 17:40
既然講開,忍唔住講多两句:

昨天打開電視,見副局長邱誠武講劏房,佢話劏房有存在價值。佢講完,即刻傳郭 ...
如果他說「劏房的存在有一定價值」,我還可以接受;但他說「劏房有存在價值」,就令人覺得此話非常涼薄。
「劏房有存在價值」七個字在邏輯上沒問題,但此話出自一位掌管房屋政策的高官就很大問題,究竟佢有無理會住在劏房裡的人的感受?

現時公屋輪候冊已經超過二十萬人,房屋局高官應該想辦法大量興建公屋,而唔係講風涼話。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3-1-9 19:08

Tommy 發表於 13-1-9 00:11
如果他說「劏房的存在有一定價值」,我還可以接受;但他說「劏房有存在價值」,就令人覺得此話非常涼薄。
...


其實我看不到「劏房的存在有一定價值」「劏房有存在價值」有什麼分別,可能只是語氣不同,好聽一點。

當我們說一件東西一個制度有存在價值,我們不妨先想想「價值」本身是否定義於人的存在?一件東西或制度價值的高低是否也反映人本身價值高低或社會發展進程。否則,宇宙萬物,什麼沒有存在價值?不止劏房,睡天橋底也有存在價值,因為總好過站著不能睡;拾廚餘拾荒充饑也有存在價值,因為總好過餓死;大話貪官也有存在價值,因為總好過無政府狀態。

邱局長說劏房有價值,如果我是議員,我只會問兩個問題,一、局長心目中劏房定義是什麼?如果是「四四正正」二百呎的新地標微豪宅,散會好了,但麻煩下次開會先準備一份偽術術語表。二、劏房究竟在體現什麼價值?是一班窮人在一個坐擁二萬億儲備政府眼中的價值?還是劏房對陳局長有投資價值?如果是前者,丘成桐完全批中,香港是個二等城市;如果是後者,我完全同意邱局長所言,也多謝他的誠實。

負責任的政府,對不合理存在的事,不會把其合理化,或偷換概念把問題模糊化,而是訂出取締時間表,解決問題。

遊行示威雖然是公民權利,但在香港這個高度發展和富裕社會,本來就不應有太大巿場,當下遊行示威在巿民心目中的價值明顯是一班無能官員炒高的,不是幾個大學者社會賢達走出來叫兩聲專心讀書和諧發大財可解決。

拿個良心出來,太太又不是戴安娜皇妃,推她出來也幫不了民望,正當壯年,也無謂扮癡呆事事忘記,少些語言偽術,少點火頭,減低遊行示威在市民心中的存在價值,這個梁政府才有存在價值。


作者: Tommy    時間: 13-1-9 23:26

回復 JustAParent 的帖子

本來想寫「我勉強可以接受」,但這樣寫就好像建制派扮反對的議員,又似溫溫吞吞的泛民,所以我用了較直接的表達,接受就說接受,不接受就說不接受。

嚴格來說兩者是有分別的,前者只是客觀量度劏房存在所帶出的功能,後者有主觀支持和讚賞的意思。其實,丘先生志在轉移視線,將「應不應該」的問題,轉為「價值」的問題。正如您說,一切事物都有價值,丘先生就好學唔學,學了語言的偽術,用邏輯正確的概念去掩飾錯誤的施政。


「劏房」是一個應不應該的問題,而唔係有無價值的問題。

作者: Tommy    時間: 13-1-9 23:50

回復 JustAParent 的帖子

在立法會裡,政府高官都只是一部人肉錄音機,無論您問甚麼問題,他們都只是回帶重播又重播。與其跟他們討論政策理念,不如直接爆seed論述。
假如我是立法會議員,我只會問邱副局長不能迴避的問題:

一,請問香港有幾多人住在劏房和板間房裡?

二,請問劏房住民的人均居住面積有多少?

我就要看他回答時面不面紅。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10 11:02

Tommy 發表於 13-1-9 23:26
回復 JustAParent 的帖子

本來想寫「我勉強可以接受」,但這樣寫就好像建制派扮反對的議員,又似溫溫吞吞 ...

這兒是EK, 又不是實名制, 何須介意別人認為你是哪派?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10 11:25

Tommy 發表於 13-1-9 00:11
如果他說「劏房的存在有一定價值」,我還可以接受;但他說「劏房有存在價值」,就令人覺得此話非常涼薄。
...

做事有緩急, 遠水不能救近火, 政府是否應優先檢討現有的公屋富戶政策, 以騰出更多的單位予輪候人士?

看看蘇屋村、華富村等的公屋停車場內, 有多少价值超過三十萬的名車, 就知一二....

作者: judy    時間: 13-1-10 12:23

如果他說「劏房的存在有一定價值」,我還可以接受;但他說「劏房有存在價值」,就令人覺得此話非常涼薄。


Tommy,

我睇唔出两者分別。

商人建劏房,不是出自良心,而是出於私心,想鑽出窮人之血汗錢。但結果是甚麽:一部分人免訓街;一部分人得到方便。劏房是市場產物,它的存在,不在乎四唔四正,而是在乎有冇需求、有冇違法。既有市場,政府可做的只有加強巡查,取諦一些不合法的。

誰不想個個有屋住,問題是怎樣達成。

怎解决土地供應問題,怎解法人力問題,這才是重點。但呢啲,我覺得依家係死結。依家政府官員最大嘅用處,就係俾人用來出氣,有啲人出完氣舒服啲,有啲人出完氣覺得正義啲,有啲人出完氣前途好啲。就係咁!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10 13:39

judy 發表於 13-1-8 17:49
忍唔住又講多句:

原始儒家,係好現實嘅嘢來嘅。儒是一種職業,學六藝,吃飯工具來嘅。孔子將其精神提高至 ...

Judy,

儒家思想, 好嘅野por!

最近, 我叫細囝睇吓漫畫板: 莊子, 墨子, 孔子, ....孫子.....
對通識科 (或者做人)有用.

作者: ntefamily    時間: 13-1-10 15: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0 17:16

學生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參與學運是理所當然,自己年輕時也曾參加學運。
****     ****    ****
看了又看, 丘成桐教授並没有反对學運, 而是反对没有水平的学生, 带领示威游行而已. 是做了反对的动作而已,  却没有令社会变好. 以港大「8.18事件」,更犧牲了一位十分有份量的校长, 最终还是港大的重大损失.  要找寻人才代替, 谈何容易啊!

当中又提到嶺大和教院學生正爭取有權投票選校長, 听到已经吓死我. 脑袋不其然的想到那些'可爱的小红卫兵 ', 放权比班小朋友开心一阵, 间公司很快可以玩完了!




作者: ngsmum    時間: 13-1-10 19:20

annie40 發表於 13-1-10 17:16
學生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參與學運是理所當然,自己年輕時也曾參加學運。
****     ****    ****
看了又看,  ...
校長不續約,是因為學生的示威嗎?兩都有何關係?
作者: pandean    時間: 13-1-10 22:54

本帖最後由 pandean 於 13-1-10 23:00 編輯

講起劏房有點心酸……總讓我想起前年土瓜灣燒死的一家三口(懷孕的母親和兩個孩子)。那個六歲小朋友當時就讀我兒子學校旁邊的另一家幼兒園,我好幾個朋友都認識那位火災中死去的母親和她讀幼稚園的兒子。

她們一家原來住在黃埔街的一個小劏房,後來租約滿了房東大幅加租,她們租不起便去土瓜灣租住更舊更便宜的劏房。搬家後好像才一兩個月左右就母子們全死在那場火災中。死前幾天,她和我一位朋友說好讓她把兒子的舊衣服留著給自己腹中的小孩……

紅磡一個兩百尺內劏房從前幾年的2、3千能有有交易,到今天4、5千……而且面積更小了。太恐怖的樓價和租金了,底層的人真的好慘~~
政府為何不幹點事?

作者: Tommy    時間: 13-1-10 22:58

serinac 發表於 13-1-10 11:02
這兒是EK, 又不是實名制, 何須介意別人認為你是哪派?
上EK日子久了,除非絕口不提自己的事,否則身份好難完全隱蔽,不過我也不介意其他人知道我是誰。

我的政治理念傾向那一派,雖未出櫃但已經呼之欲出喇,出得來參與就無得介意。

作者: Tommy    時間: 13-1-10 23:23

serinac 發表於 13-1-10 11:25
做事有緩急, 遠水不能救近火, 政府是否應優先檢討現有的公屋富戶政策, 以騰出更多的單位予輪候人士?

看 ...
解決房屋問題,一定要由供應著手。我贊成檢討公屋富戶政策,但這個動作只能將公共資源合理分配,無助增加供應。如果不配合增加供應,同時又制造大量公屋富戶在私人市場的需求,只怕會火上加油,最後得益的又是地產霸權和大業主。因此,我說要長遠解決劏房問題,政府就要大量興建公屋;至於私人市場,政府只需要增加土地供應,其他行政干預則愈少愈好。
作者: Tommy    時間: 13-1-11 01:10

回復 judy 的帖子

由教育講到去劏房,真是……

啲細路大個左,我對教育議題已經沒大興趣,反而多了些時間去關心社會議題和政治。希望版主網開一面,容忍我地討論和教育無關的劏房問題。


judy,

您中文咁勁,我唔敢同您拗。關於劏房的問題,您講出了市場的事實,有人挖盡心思在市場裡找著數,有人無可奈何地順應市場,甘願被市場剝削。您可以說他們各取所需,只要政府有效監管就大家Happy云云。

您接受了「市場就是這樣」,而我偏偏認為「市場不應該是這樣」。「監管」、「巡查」只是最基本最前線的工作,政府的決策團隊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角色。當市場被壟斷,當市場不能有效運作,當有人不公平地被市場剝削,政府就不能只做巡查的工作。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11 11:52

本帖最後由 serinac 於 13-1-11 13:47 編輯

回復 Tommy 的帖子

同意,當市場嚴重扭曲或發生不道義的事情時,政府便應適時介入處理,不應總抱著「大市場,小政府」的原則處事。上任政府便因此忽視各種社會問題,以至今天民怨日深,惹來各方責難。

但社會人士、政黨往往用歐美先進國家作比較,向政府提出各式各樣的福利訴求,而很多都是長期開支,但卻從不提錢從何來?需要政府增加多少編制和資源去支援....等等。他們既然拿得別人作比較,不可能不知德國平均要交35%以上的稅,芬蘭平均要交40%以上的稅,美國平均要交30%以上的稅吧!

他們敢不敢提擴闊稅基、開拓銷售稅等開源的建議?到最後,負擔重擔還不是落在那約一百萬交薪俸稅的人身上?現實是頭25%收入最高的人,交>80%的稅,可他們也是最少政治議價能力的一群(因不夠高調,不夠激)。

一話開拓土地建公屋,那班既得利者的代言人便跳出來,說甚麼賣港呀、屏風樓呀、阻擋觀景呀、努力供樓的人反被公屋擋了海景, 有違香港核心價值呀、.......,常持雙重標準,永遠是「大隻講」=>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簡直就係政掍在混飯吃!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1 12:54

校長不續約,是因為學生的示威嗎?兩都有何關係?
****    *****    ****
倒是大家善忘了, 「8.18事件」后, 有学生要求公审校长, 另更需在校務委員會内交代事件. 当天交代事件在港大校园有老街坊, 老和尚自发的派传单, 传单内容是简单的数字:

请放过校长, 善哉! 善哉!

贵为一校之长, 親手將港大帶到亞洲排名第一位置, 何以突然变成犯众憎, 被批斗呢!

8.20 的报道如下
【大紀元2011年08月20日訊】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今日(19日)下午就校園示威引發不快事件,與學生會面,強調沒有向政治獻媚,若然做得不對,他願意下台,又表示如果學生有事,一定站在學生一方。

港大校長徐立之發表聲明指、 對於示威引發的不愉快事件、 深表遺憾、 相信警方會檢視昨日行動的部署和手法 。

徐立之又说, 港大學生及舊生昨日以和平、理性的態度表達意見、 值得欣賞、 同學表現非常理性而克制、 是和平示威的一個好榜樣。

亞洲時報19日報導,徐立之強調,港大沒有向政治獻媚,李克強出席港大百年慶典,是對方要求和安排;若然做得不對,他願意下台,並向校務委員會負責。

徐立之:一定站在同學一邊

另外徐立之下午與學生會面、 討論昨日的示威事件。 對於有學生受傷、 亦感到遺憾。

會上有學生質問,徐立之究竟是站在中國副總理李克強,抑或學生的一邊,徐立之回應,身為校長,如果同學有事,一定站在同學的一邊。會面期間,有學生指徐立之拒絕向同學道歉,而離場抗議;徐立之隨後向同學道歉,但學生却已離去。

他又澄清,昨日說港大已「不再是香港的大學」,是快口說錯,應為「不只是香港的大學」,願意為失言道歉。

10月26日校務委員會上宣布辭職
在香港大學校長任上做了9年、親手將港大帶到亞洲排名第一位置的徐立之突然宣布約滿後不再續任校長。徐立之在校務委員會上宣布,決定於明年8月31日約滿後離開。

今年2月港大春茗時,徐立之曾透露,如有機會有意繼續服務港大。徐立之此番突然離職引得眾說紛紜。
*****     ****      ******
徐立之:治校不能太民主

港大校長徐立之曾獲得香港最佳大學校長的榮譽,而在接受南都專訪時,他專門談了自己的治校之道。他認為,香港有非常自由的文化背景,很多事情都是很民主的,結果就是各方面越來越平均,其實,校務有時是需要行政決定的,尤其是發展策略方面。「如果太民主的話,大家就把錢分了好啦。」

 「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完全民主不行,全部行政也不行,兩方面要平衡。我們太民主了,就要往行政方面放一點。」他說,學校要對管制機構進行檢討,就是把權多放在「中央」去,讓校長院長多做點決定。但怎麼達到目標,就和民主有關係,大家一起討論,達到共識。



 
作者: judy    時間: 13-1-11 12:54

由教育講到去劏房,真是……


Tommy,

大家都是關心香港之輩,基於這點,這是我們大家觀點不同而互相尊敬對方的原因。

九七後,左仔(飯民和民自联都係左仔)亂港久矣,嗰晚打開電視,見到郭家奇呢個死左仔又係度吠,個官又似低能中年咁,不由無名火起....。

香港房屋問題,去自九七前始50公傾買地,此為一收,九七後阿董一放,到阿曾又一收,震鷹呢個左仔可能又是一放。

不由市場主導,人為的一收一放,就搞到香港依家咁。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11 13:28

annie40 發表於 13-1-11 12:54
校長不續約,是因為學生的示威嗎?兩都有何關係?
****    *****    ****
倒是大家善忘了, 「8.18事件」后, ...
Dear Annie40

很詳細的資料. 謝謝!

不過, 徐校長是否真的因此而辭職!?!

個人相信, 徐校長是位智者.

古語: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如果, 要面對學生, 今天訴說這個什麼? 明天訴說那個什麼?......
又要面對校董會,....

點做校長呀?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1 13:50

回復 Stillgood2 的帖子

Dear Stillgood2,

校长是国际知名科学家, 大把前程, 呢D;三杀位',坐唔坐都罢! 不过D'左仔'同Dfriends 就恨到流口水, 示威游行最终益左班'有心人'罗. 细路仔要多D用脑袋, 要改变制度必然要奋发自强, 唔好当示威系玩紧'cosplay', 热血上脑, 挂住代入角色, 忘记左无呢装备, happy 完就返屋企继续打机, 上 App.  留底D烂摊子等大人们去帮忙收拾.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1 13:59

serinac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現在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會,跟八九十年代很不同?現有鬥激進、鬥出位的趨勢?
****    *****    ****
今天有脑有热血的细路十分罕见, 有黑手帮忙组织的机会很大.  
作者: fr338    時間: 13-1-11 14:13

今天信報占飛引蔡元培文集二段回應丘成桐的說話: "我對於學生運動,素有一種成見,以為學生在學校裡面,應以求學為最大目的,不應有何等政治的組織。"
只是在五四時,作為北大校長的他並無阻撓學運,相反多方營救被補學生。五四後,蔡的立場不改:
"重在專研學術,不可常為救國運動而犧牲"然後占飛說: 這個常字可圈可點,等於說:學運還是可以搞的,只要不常搞便可以了!
文末,占飛說:丘成桐嗟嘆本港大學日趨政治化,也許是事實,但始作俑者,恐怕不是學生,而是校方吧!

查五四當晚, 北大學生齊集法科大禮堂會商營救被捕學生時,蔡元培出席表示:「今日所發生的事,乃屬愛國運動,此種運動在各國是最平常的事,大家不必驚慌,我當負責營救。」

五四後蔡元培呼龥學生回到校園,不要再浪費時間於罷課、遊行、示威,明白宣示:「自今以後,願與諸君盡瘁學術,使大學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國文明前途百年大計。」

source : http://culture.edu.tw/history/sm ... &subjectid=1403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1 14:20

占飛写文隐隐约约地把港生跟五四时的北大學生相提并论?  哈哈! 笑死我了!
作者: fr338    時間: 13-1-11 14:24

是否把港生否定才是對呢 ?

很負面的能量。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3-1-11 14:29     標題: 回覆:annie40 的帖子

妳點睇國內學生佔據部份大學的學生會!




作者: fr338    時間: 13-1-11 15:01

本帖最後由 fr338 於 13-1-11 15:05 編輯

回復 fr338 的帖子

  愛之深 責之切!

*********
不敢苟同這種模式的"責之切 "。

我真的不懂,因我很少揶揄後輩。

作者: annie40    時間: 13-1-11 15:05

市场信息繁多, 有正有负, 我们不可尽信, 也不可不停的怀疑别人的意图,

丘成桐教授是爱之深,责之切!

徐校長没有必要讨好北大人, 轻率地被上钢上线了.结果是与港大缘尽.

孩子上大学, 是求道, 求学问, 求真相, 尊师是必修科之一, 还要学习忍耐, 有智慧. 多想, 敢于冒险,  批判问题是很容易的, 能提出实实在在的可行改革方案才重要.  持之以恒的去做实事, 明天社会必然更好!


作者: serinac    時間: 13-1-11 17:09     標題: 引用:是否把港生否定才是對呢+?很負面的能量。

原帖由 fr338 於 13-01-11 發表
是否把港生否定才是對呢 ?

很負面的能量。
不是否定港生,而是占飛把港生現在所謂學運與五四運動聯繫在一起,使人聯想有比肩的意思。無論以目標或理想去比或社會認受性,不要說與五四運動去比,就算與七十年代的保釣,八十年代的六四去比較,也相差甚遠。占飛是用了不洽當的引喻。

對了,說起保釣,我們的學生去了那裏?為甚麼來來去去只得幾個老人家?唉…!




作者: judy    時間: 13-1-11 18:23

'左仔(飯民和民自联都係左仔)亂港久矣' ... I'm wondering who is not 左仔


一般上右傾較實事求,左傾者較理想化,追求社會公平公義。我估社會上,從左傾至右傾所佔比例不少。

當振鷹和他的同黨為救火提出額外老人金時,做為立法局議員不是喝停佢左毒發作,叫佢計清楚條數,而是和佢鬥左,要全部老人都有份。

依家最惨係連那些工商議員都唔敢得罪民粹。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3-1-11 18:47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3-1-11 19:12 編輯

我也引用一段愛因斯坦有關五四運動之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2年12月27日,愛因斯坦乘「榛名丸」號返回歐洲,31日上午11時再次途經上海,1月1日下午3時,應上海猶太青年會及學術研究會邀請,在福州路17號公共租界工部局禮堂,講演相對論,當時有一些中國學者參加。他1月2日 11時他再次乘「榛名丸」號離開。愛因斯坦夫婦於次日凌晨仍乘原船往日本。早期報章報道愛因斯坦訪問上海,曾將愛因斯坦翻譯為安斯坦。

在他的旅行日記中寫到:「(上海)這個城市表明歐洲人同中國人的社會地位的差別,這種差別使得近年來的革命事件(即五四運動)特別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歐洲人形成一個統治階級,而中國人則是他們的奴僕。他們好像是受折磨的、魯鈍的、不開化的民族,而同他們國家的偉大文明的過去好像毫無關係。他們是淳樸的勞動者,……在勞動着,在呻吟著,並且是頑強的民族,……這是地球上最貧困的民族,他們被殘酷地虐待着,他們所受的待遇比牛馬還不如。」

----------------------------------------


當作文作或討論也好, "引用"是必有原因.
特別是, 要引導讀者一個方向.

我引用的目的, 是說明五四運動時, 中國國情!


------------------------------------------

蔡元培vs 丘成桐
五四運動vs 港學運
五四時中國國情vs 香港政情

真唔明白, 點可以比較.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