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打印本頁]

作者: nadal    時間: 12-12-7 17:46     標題: 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看過很多很多不同說法,贊成的人認為成績和獎勵掛鉤最接近真實世界運作,反對的人認為這只會令小朋友變得功利。
你們又怎樣看呢?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2-8 00:41

教育界一向反對,因為會有over justification的反效果。

甚麼叫over justification?

一個老翁,住的地方門外有一塊空地,有一些孩子喜歡在此踢足球。他很討厭,但又無法阻止。

一天,他對孩子們說:「我很喜歡看你們踢球,你們來一次,我就給你們若干錢吧。」孩子們當然很高興。

過了一段時間,老翁對孩子們說:「現在我的經濟狀況不佳,以後只給你們一半。」孩子們很失望,但仍繼續踢球。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翁停止給予他們金錢。於是,他們從此不來踢球了。

作者: nadal    時間: 12-12-8 12:46

謝謝。我也聽過這故事。
我本來是一個反對派,但近日開始改變看法。
有研究指,獎勵(extrinsic motivation)會減弱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但當内在動機不存在時,只要用得適當,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2-8 13: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2-12-8 13:18

鼓勵:
適時, 適量, 適頻率, 適目標.
寧緊, 勿濫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2-12-8 13:25

回復 Submarina2012 的帖子

有道理。

Eviepa嘅例子係有問題。如果例子成立,我哋咪可以用嚟應付細路嘅壞習慣,係就發咯。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8 15:00     標題: 回覆:laorenjia 的帖子






作者: marcuscyrus    時間: 12-12-8 16:30

我們家通常是獎勵EFFORT,用幸運星的數目來獎,以下是一些獎勵項目例子:能在學校功課堂完成功課/能完成先前定下的時間表/有用心練琴/閱讀量達某一個指標,儲夠某個數目的星可要求某些東西,當中多數是去某食店晚飯/去某地方玩/周末看半小時電視,也可以是某玩具(但相對要用多點星),好少會以單一次成績作獎勵的基礎。而獎勵項目每隔一算時間會檢討,暫時執行上都OK,我都冇考究咁多會否易響intrinsic motivation的問題,只要唔跟物質太掛勾就算了
作者: twodaughters    時間: 12-12-9 01:10     標題: 回覆: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鮮魚行不是在推行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9 09:39

回復 marcuscyrus 的帖子

到年紀大了些,我們間的互動會邁向intrinsic ,例如多些空間,自由度,自己當家作主,互相尊重都可以好有推動力,產生良性循環。
作者: lillymarie    時間: 12-12-9 09:51

本帖最後由 lillymarie 於 12-12-9 09:52 編輯

正是!囝囝細個時做功課專心我會奬波子表示讚賞,沒給他奬品,因為他甚麼都有,吸引不到他。但單是波子的數目已夠他開心。

到升小二時,他好討厭做補充練習,我就設下條件,若某科測考高過80分就免做補充練習。這方法他很受。

升小三時,他討厭我替他溫習(通常都好辛苦),我就設下條件某科測考高過90分就可以自己溫習。哈哈!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9 09:58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lillymarie+於+12-12-9+09:52+

原帖由 lillymarie 於 12-12-09 發表
本帖最後由 lillymarie 於 12-12-9 09:52 編輯

正是!囝囝細個時做功課專心我會奬波子表示讚賞,沒給他 ...
跟一般motivation theory的基本概念一樣,活學活用,靈活變通就是,不要一本通書讀到老。

繼續努力。




作者: lillymarie    時間: 12-12-9 11:33

本帖最後由 lillymarie 於 12-12-9 11:34 編輯

Yanamami  其實禁做幾work. 達標就唔洗「罰」.

沒錯!囝囝為了脫離苦難重得自由,好努力。而且,是單個test計,即是話今次唔得,經我“折磨”後,下次test得的話,又重獲自由。

不過,現在推動他的是老師、同學和他自己對自己的期望。
作者: marcuscyrus    時間: 12-12-9 12:05

ANChan59 發表於 12-12-9 09:39
回復 marcuscyrus 的帖子

到年紀大了些,我們間的互動會邁向intrinsic ,例如多些空間,自由度,自己當家作 ...
現在對哥哥都有類似的,其實個個孩子的能力性格不同,我地兩個的獎勵項目都有唔同的。

作者: marcuscyrus    時間: 12-12-9 12:05

lillymarie 發表於 12-12-9 11:33
Yanamami  其實禁做幾work. 達標就唔洗「罰」.

沒錯!囝囝為了脫離苦難重得自由,好努力。而且,是單個te ...
這個我地實行在音樂練習上,練得好可以減少次數XD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9 12:06

marcuscyrus 發表於 12-12-9 12:05
現在對哥哥都有類似的,其實個個孩子的能力性格不同,我地兩個的獎勵項目都有唔同的。
...
Good, be flexible.
作者: lillymarie    時間: 12-12-9 13:09     標題: 回覆: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這兒有個大前提是孩子有能力拿好成績。例如我大囝無乜藝術天分,重金也沒法令他拿到A。他的目標只望合格。要提升他美術科成績,需要先額外教他一些針對性的技巧。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2-12-9 13:57

lillymarie 發表於 12-12-9 13:09
這兒有個大前提是孩子有能力拿好成績。例如我大囝無乜藝術天分,重金也沒法令他拿到A。他的目標只望合格。 ...

這個是常理. 蕉樹點种得出菠蘿呢?
作者: lillymarie    時間: 12-12-9 15:49

訪問囝囝對這題目有甚麼看法,他說奬品短期有效,但不能長用,若為了奬品而去讀書似乎不太好。
再問他,究竟是甚麼推動他去考好成績呢?他說其實他的目標不是straight A, 只是盡力讀好書,起碼不要CCDD。他說5年級時就don't care, 但7年班就開始知道CCDD其實not good.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在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
作者: crystal媽咪    時間: 12-12-9 17:18

我會選擇用獎品, 但也是適可而止, 不會是數百元的物品, 可能是小貼紙/印仔.
之前有朋友試過, WORK的. 儲滿5個給予小朋友選擇, 可以係去麥當當吃一餐/ 星期日到公園/ 獨個兒與媽媽上街購物 (因朋友生了孖仔), 對他們很有用, 他們也愛這種推動力.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2-15 13:00


「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這句有兩個關鍵詞要就釐清,否則大家會各說各話。

1. 「獎品或獎金」

記得女兒讀初小時,個英文科老師喜歡用,近乎marcuscyrus所講的幸運星計劃,每舉手答對一條問題,就會獎一個「wonderland」,儲夠一定數量就可以去換領小文具。其實家裡有大量的小文具,女兒拿了回來也是束諸高閣,基本上根本沒有物質價值。我女兒和同學都較積極回答問題實際上只是喜歡此計劃背後的榮譽,和純精神獎勵沒有兩樣。

但如果獎金的數額大,例如中學生考得好獎iPhone,則主要靠物質的吸引力。


2. 「測驗考試拿好成績」

測驗考試是學生其中之一的核心責任,測考好,自然有滿足感,應有intrinsic motivation。


從這句問題:「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我會理解為用較大的獎品或獎金去鼓勵一件學生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所以反對。

看過很多報刊,心理學家都指出這種方法的問題,通常亦提出,孩子最需要的是爸媽的鼓勵、讚賞,而不是物質上的東西。

心理學家中,最深印像的是當年新城電台的「爸爸媽媽坐下來」的梁天鳴博士,每當有聽眾詢問「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時,總是斬釘截鐵地反對,講完理論後,總會補充說:「要獎勵,最好是獎勵一次大家可以快快樂樂地親子的活動,比如說,考得好,全家一起到海洋公園去玩一天」。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2-15 15: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adal    時間: 12-12-18 12:22

eviepa 發表於 12-12-15 13:00
測驗考試是學生其中之一的核心責任,測考好,自然有滿足感,應有intrinsic motivation。..
你的假設是正確的。當天我提問時,確是指現金或貴重獎品,讚賞和小文具不計。

問題是想要測考好,就要付出溫習。這個付出溫習的大大 negative extrinsic motivation,可常常把小小的 intrinsic motivation 都要蓋過了。獎品或獎金是否可以帶來平衡呢?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8 12:59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記得女兒讀初小時,個英文科老師喜歡用,近乎marcuscyrus所講的幸運星計劃,每舉手答對一條問題,就會獎一個「wonderland」,儲夠一定數量就可以去換領小文具。其實家裡有大量的小文具,女兒拿了回來也是束諸高閣,基本上根本沒有物質價值。我女兒和同學都較積極回答問題實際上只是喜歡此計劃背後的榮譽,和純精神獎勵沒有兩樣。
*****    ****   
你真是位父亲的典范, 对女儿的内心世界,有如此深切的体会.  难得! 能够享受純精神獎勵的孩子总是更能珍惜幸福吧!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8 13:27

今天的孩子物质丰盛,是要物有物型居多, 凭少少的奖品或奖金就以为可以提高士气, 推动考试成绩, 未免是小看他们的胃口了(基本上唔多恨, 就算恨, 也是五分钟热度的)! 当然家长比得开心, 顺道为宠爱孩子, 找个借口. 未尝不可的!

孩子考试成绩好, 通常阿爸阿妈老师功劳不少, 要夸赞就全部一起夸奖, 大事祝贺吧!  例如希望Anchan摆十位酒来分享!
作者: nadal    時間: 12-12-18 14:16

annie40 發表於 12-12-18 13:27
今天的孩子物质丰盛,是要物有物型居多, 凭少少的奖品或奖金就以为可以提高士气, 推动考试成绩, 未免是小看 ...
這個我看需要家長配合,平日只供應最基本的,才能令獎品或獎金吸引。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8 16:21

回復 nadal 的帖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   ****
要奖金, 定奖品, 是成年人想出来的. 因为大人觉得物质刺激可行,年尾花红是三十个月粮,打死都唔会走挂?

然而孩子们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要的是爸妈单纯的爱, 老师的大力度高评价, 同学朋友的艳羡眼神. 我们应该努力教导孩子, 使之多劳多得, 赢得真正赞赏, 而非物质上的小恩小惠, 好似老人金, 收左三期, 以后是老丰, 点会多谢自己, 多谢阿爸, 点会感恩!

读书出色, 会否赞?  当然会, 拾片石头, 送她一颗彩色波子, 一片巧克力, 夸奖夸赞, 已经很了不起. 孩子会否自怜自悲?  佢阿妈没有大大颗diamond 都没事,她那会有缺损啊?  

我们送孩子奖励是可以的, 可以视为祝贺和纪念, 应该在事后, 而非事前的条件! 读书认真是训练孩子做事态度, 不能有条件就努力,那没礼品就没劲头的. 将来返工 跟孩子讲明要奖金, 定奖品, 三个月没有被炒油鱼, 就送架名车比佢开心吓?  

与其将来头痕, 不如家里是没有这一套的.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2-18 22:25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2-12-18 22:30 編輯

Dear all,

自問比普通家長留意教育心理學的報刊、電子傳媒。偶爾也會碰到「家長用金錢獎勵學業成績」的討論、專家文章。記憶中,所有專家都是一面倒地反對,毫無例外。

有極強之人認為我攪錯了,我釐清了題目,想了一會,會否我攪錯了?

我所涉獵的,相對於所有心理學資料,用九牛一毛也誇大了。會不會是我只看到反對的,而看不到支持的?

梁天鳴在國際上也大概不甚知名,有可能錯。

於是用了些時間,用  //家長用金錢獎勵學業成績//  等找尋Yahoo, Google,看了非常多自稱專家或是以專家口吻發表的文章,結果也和我過去看的一樣:一面倒反對。看過太多了,只舉其中幾個例:



http://ny.worldjournal.com/pages ... C%9F%20&id=20437485


有些家長將零用錢作為孩子學校取得好成績的「紅包」,專家指出,學習上的進步應源於孩子自我提高的內在動力,最好不要用給零用錢方式作為獎勵,而更不該在孩子成績不理想以不發零用錢作為懲罰。




http://wwwbig5.hljnews.cn/zt/system/2008/07/24/010187766.shtml

 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

  孩子總是對父母有所要求,父母也免不了對孩子有所許諾。適當許諾是必要的,但許諾不一定非實物、金錢不可。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只要孩子成績好,就無限制地滿足其要求,甚至主動用物質獎勵做『餌』,刺激孩子好好學習。過分的物質刺激雖然在短期內有作用,但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會有很大弊端。除了給家庭增加額外的負擔外,長期的物質刺激還會歪曲孩子的學習態度,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好好學習只是為了家長、為了得到獎勵,這樣容易讓孩子過早地『拜金』,使孩子形成喜歡攀比、鋪張奢侈的壞習慣。

  在平時教育中,家長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個人除物質需求外,還有被人尊重、被人愛、被社會認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長在選擇激勵方式的時候,不妨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鼓勵。


http://www.177liuxue.cn/info/2011-11/280140.html

副教授刘学兰。

刘学兰教授认为,家庭教育中金钱奖励不应该占据主导,家长不宜过分渲染金钱教育的作用。以钱代替教育的做法,实际上是鼓励孩子追求物质享受。使孩子错误地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获得金钱作为自己生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金钱奖励更多是一种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内在需求,所以教育孩子应该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为主。

精神鼓励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奖励,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感受父母温暖的言语和赞赏的眼神,从而加倍努力。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满足感,而不是金钱的获得感,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也能够培养孩子较高的情商,对孩子未来处理人际关系、进入社会与同事等合作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同时如果采用金钱物质奖励也有讲究,要延迟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其好处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自主进步的能力,让孩子知道进步不仅是为了奖励,而且是自己的需要。有研究表明,越是愿意接受较长时间的延迟奖励,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就越好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8-07/26/content_8775181.htm
   在研究者看来,中国父母用金钱奖励孩子的“好成绩”和“突出表现”,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很容易使亲子关系变得功利化,令孩子丧失安全感和自信心,也容易令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道德观念发生扭曲。相比较而言,美国父母祝贺的是孩子“本身”,更少受到孩子表现的影响,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是值得中国父母借鉴的。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37.htm

父母金錢教養態度與國小學童消費價值觀之探究

陳慧(王苓)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韋雪琴(民80)則指出,一般專家均認為非萬不得已,最好少用金錢為獎勵或懲罰的工具,因為恐怕會使孩童(特別是幼年)將行為後果與之混淆,使獎懲失去教育意義。蕭美智(民82) 研究建議,父母宜採定期定量的方式給予子女零用錢,避免以學業成績或行為表現做為增減零用錢的主要依據;教育部(民88)建議父母獎懲子女時,多用精神的鼓勵,少用物質或金錢的酬賞。Weinstein(羅耀宗譯,民79) 更指出,從小就以接受「東西」為父母關愛證據的小孩,長大成年後可能需要經常性的餽贈,才能覺得被愛而放心。

綜合言之,在子女適當年齡給予零用錢是必要的,然而給予的方式父母需特別注意,勿讓子女應盡的責任因零用錢的給予而混淆。至於以物質或金錢的獎懲方式教育子女,也是學者較不認同的。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2-19 1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9 13:12

果然係只得top 10之水平!
****      *****  
不要把话说得太尽吧!

作者: simpleway    時間: 12-12-19 1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9 13:38

今朝上山跑了15K, 一般跑友路上碰面, 总会带点回心微笑, 感应对方心意(fight against demon & angel), 彼此已经跑到死死吓, 又情绪高涨, (自己斗自己), 不会看轻别人的.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走下去呢.

要否物质奖励孩子,自己决定吧!

annie

p.s.  反而很想讨论, 如何不让孩子察觉读书是难事? 甚至感觉是乐事, 又或如何诱导聪明孩子非常平常心的看待成绩?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2-19 14:09

回復 simpleway 的帖子

每次submarina 出现, EK 的交流(包括隘交), 马上直线上升, 唔讲得笑的.  如果我是EK 老板, 必然爱死他.

p.s. 还有社区里总有一分子, 名叫'懒好人', 即虚伪份子, 通常唔觉意, 我就静鸡鸡自动投如角色的, 其实我都有窒佢, 佢都'唔楼'播,(是好男不与女斗吧!), 证明EQ已经提高了.

作者: simpleway    時間: 12-12-19 14: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都市放牛    時間: 12-12-19 14:40     標題: 回復: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

以前小时候我爸妈就是这么做的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20 11:04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要否物质奖励孩子,自己决定吧!

********


簡單總結,事實亦是這樣!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2-12-20 11:40

其實家長獎乜獎物, 都不及老師既賞惜&讚美. 我地學校獎勵計劃唔錯. 班主任選d成績好既同學係班入邊做組長, 教d稍遜同學. 係校外有乜獎, 又有得同校長影相表揚, 考試每科係班頭兩個又有成績報喜信俾家長, 成個月無欠交欠帶又可以加操行points.....佢地既努力有老師校長認同, 不知幾開心.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20 13:23

回復 Yanamami 的帖子

好一個家校合作!
作者: laorenjia    時間: 12-12-20 16:09

本帖最後由 laorenjia 於 12-12-20 17:00 編輯

一個無啦啦走上道德高地玩,一個吟吟「尋尋」「top 10」、「零點幾」,支持你哋唔住。一個喺七十年前Maslow就已經俾出答案嘅問題你哋都重可以拗餐飽,提議你哋去溫吓書(似乎Submarina又冇乜大錯),睇番馬生嘅hierarchy of needs點講。讀econ嘅朋友,加埋indifference curve,掂晒。

再者,我哋咪以為精神鼓勵就一定係好嘢。幾度山為嘅係復仇,Martin Eden為嘅喺追女仔,重有911班恐佈分子為嘅肯定唔喺安家費。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2-20 16:31

回復 laorenjia 的帖子

好正!講出心底話。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2-12-21 00:13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 於 12-12-21 23:14 編輯
simpleway 發表於 12-12-19 14:20
哈哈, 我倒覺得他將你當作神父角色; 他是意大利黑手黨, 久不久虛情假意一番向你懺悔, 並借機鬼辯每次都是 ...

很多討論區都會用現一些高人.

高人一等, 語重深長. (語氣重, 文字艱深, 長篇大論).

不過,  (1) 言論自由 (2) 討論區只有一種方向, 便沒有討論必要 (3) 大家可訓練討論技術.....有時, 我會跟囝囝一起分享
(4) 網上是另一個世界, 什至, Mr. Submarine亦講過, 佢在網路上表達, 跟現實有異....

Take it easy!



作者: Stillgood2    時間: 12-12-22 09:14

Stillgood2 發表於 12-12-21 00:13
很多討論區都會用現一些高人.

高人一等, 語重深長. (語氣重, 文字艱深, 長篇大論).

Wish All have a Merry X'mas & Happy Happy New Year 2013!!!!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2-27 11:20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2-12-27 11:27 編輯

在internet找了一些資料,還想在放大假這幾天向0.1%高人請教。沒想到一入EK,就發現0.1%高人又第無數次被封戶了。既然已經想好,就和大家討論一下。

作為審題,「你們贊成用獎品或獎金鼓勵小朋友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嗎?」這句話有三個key points:

1. 獎品或獎金
2. 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
3. 是家長做,不是學校、政府做

我從過往所見,所有心理學家都反對,而不是所有家長都反對,所以有第四個key point:

4. 所有心理學家都反對



1. 獎品或獎金:正如上述,數額是大得孩子覺得有incentive的。

2. 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是恆常的行動,並非一次過。希望透過獎品獎金,經常性地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長遠而言得到好的成績。舉個例,A君有個孩子,讀中五,根底不錯,但不怎樣願意努力讀書。在這關鍵情況下,我相信心理學家不會反對用較大的獎金去獎勵。

3. 是家長做,不是學校、政府做:從internet可以找到一些美國例子,學校用獎金形式去獎勵學生得到良好成績,據說成效不差。學校做和家長做有很大的分別,學校做的話,同是HK$1,000獎金,富有學生覺得毫無吸引力,努力得獎只是希望學校當眾宣佈自己得獎,和精神上的獎勵沒有兩樣,只是加強了精神獎勵的強度而已。

另一方面,一千元對窮學生吸引力很大,但問題是,越窮的學生,所得的獎金越大機會最終成為幫補家計的收入,變相成為只是精神上的鼓勵。

但家長做,則肯定會做到金額大到孩子覺得吸引,肯定不止精神獎勵這麼簡單。over-justification效應亦會較大。


查過了幾小時的英文internet,有以下的發現:

通常只講reward對獎勵學業成績的優點或缺點,沒有進一步分析。看過很多篇文章,但未發有一個心理學家,認同有齊以下三個元素的做法:
1. 獎品或獎金
2. 在測驗考試拿好成績
3. 是家長做,不是學校、政府做

當然,我只用了幾小時,可能會走漏眼。

中文internet方面,有很多專家的評論是涵蓋上述三個元素的,結果是一面倒的反對。


據我所知,只有派別不同,心理學沒有東方西方之分。比如說,中國傳統講法是「棒下出孝兒」,但大中華區的心理學都和西方的一樣,反對體罰。

大中華區的心理學家斷不會不知西方心理學家的研究,既然毫不含糊地反對,自有其原因。

不過話得說回來,心理學家的話,信不信由你,比如說,體罰、經常責罵都是心理學家最反對的,不過,非常多家長對心理學家這種講法嗤之以鼻。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