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打印本頁]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1-3 17:50     標題: 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2-11-3 18:10 編輯

這二百位口口聲聲說關心教育的校長們,請問討論國民教育時你們在那裡呢?
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作者: Radiomama    時間: 12-11-3 18:03     標題: 回覆:cellon 的帖子

講得好!




作者: Tommy    時間: 12-11-3 18:57     標題: 回覆:Radiomama 的帖子

如果真正關心學生,點解唔建議將剩餘的人手改善教育的”質",例如提供增值的教育項目,對個别學生提供針對性導等。

要保飯碗首先要自己付出更多,而唔係要求人地打救你,或減少你的工作量。




作者: Brenday    時間: 12-11-3 20: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hmama    時間: 12-11-4 15:59     標題: 回覆:cellon 的帖子

一單還一單,今次爭取小班教學教育界有理有據,家長唔好比吳局長嘅歪理矇混過去。




作者: Tommy    時間: 12-11-5 02:14

我都唔贊成純粹因為短期學生人數下降而殺校或解僱教師。當然如果辦學團體在管治上出了問題,則無論佢有無學生都要殺;如果校長和教師長期表現不稱職,亦應該透過評準機制而被淘汰。

那個比傻強更傻的局長,我基本上唔會聽佢講野,睇新聞見到佢我都會轉台。二百位校長齊心做事都要睇佢地做咩事,係好事定壞事?校長唔一定係好人,佢地唔一定唔會做壞事,「小班教學」當然唔係壞事,但做每件事都有成本,尤其要動用公共資源,就要更仔細去衡量成本效益。不要說這是商業行為,佔用社會資源而不追求效益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只是一般常識而已。

在中學階段推行小班教學的成效一向都是疑問,無論如何都沒有在小學階段那麼成效顯著。補習社奉行大班教學,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反而能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效比傳統教學為佳。

我只希望教育工作者要好好思考,究竟我們的學生最需要什麼?他們最需要小班嗎?

要想想香港的教育將來要面對什麼挑戰?例如大量國內港人湧入會帶來什麼衝激?他們需要什麼?我們缺乏了什麼?我們要怎樣準備去照顧這班來自內地的港人?我們預備好嗎?

教育工作者令我失望,是他們太著重「量」的改變,而忽略了「質」的改變。「質」包括學生的學習需要、家長的期望、社會的改變而衍生的需求、人口流動而帶來的衝激等等。

他們看到的是學生人數的下降,我卻看到社會上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在變。我不期望殺校炒魷,但我期望教育工作者聽一聽學生的心聲,想一想他們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作者: khmama    時間: 12-11-5 08:27     標題: 回覆:Tommy 的帖子

依家爭取嘅所謂小班教學,並唔係將每班人數減少而增加每班數目,只係要求每班數目因應人囗加減而引入'可加可減'機制,正正係一個較長遠嘅規劃。至於雙非學童問題,仍有待政府解決,但理論上可以增加每班人數去吸納。

唔係好同意你講出去大班補習嘅例子。只要上堂留心學習,唔明就問,基本上平時係唔太需要補習,除非個老師教得差,同大班細班冇關係。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1-5 08:40     標題: 引用:我都唔贊成純粹因為短期學生人數下降而殺校

原帖由 Tommy 於 12-11-05 發表
我都唔贊成純粹因為短期學生人數下降而殺校或解僱教師。當然如果辦學團體在管治上出了問題,則無論佢有無學 ...
Tommy,

說得好。當校長教師要求小班,是要求社會增加十幾廿十巴先資源,他們有責任清楚交代如何利用這資源改善教學,說明學生的那一方面得益,如何量度成效,如何檢討等細節。這資源不是小數目,是經常性的,不說清楚,社會人士如何支持? 如果已有這方面資料請相告。




作者: judy    時間: 12-11-5 09:39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2-11-5 09:40 編輯

為甚麽要小班呢?小班對中小學生真的有益嗎?很多小學都小班了,對學生有幫助嗎?前幾年政府都有出報告,發現小班對小學生成績無帮助。中學又如何?

上星期五,程介明在信報專欄中"小班與殺校,專業與政治"都有討論呢個問題,有興趣可看看。這里抄一段:"...不得不說幾句逆耳的話。目前關於"小班"的爭抝,是偏離了專業的考慮。....其實在其他國家有過無數響實證研究,都沒法得出碓切的正面結論..."

要保住教師之飯碗,除了小班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可否讓教師到其他校觀課、帮手改簿、甚至放有薪假進修呢?



作者: judy    時間: 12-11-5 10:03

我讀中學期間,不知多少次,常常羨慕隣班有得俾某某Sir教中文、俾某某Miss教英文,依家我啲仔女都唔例外。有次開家長會,校長特地走到我們畢業班聽意見,孩子學校教師師資己極好,但家長問得最多啲是:某某教師教得很好,為甚麽不教這級而教其他級呢?

要辦好教育,不是小班,而是大班。讓一級教師教師,初級教師觀課,帮手理好課堂跌序和改一部分功課。
作者: judy    時間: 12-11-5 10:12

小班教育,只迫一級教師教少點,而分流一些學生到往績不好的學校去。咁搞法,是迫令更多學生除正常上課外,課餘到校外接受超大班教育。
作者: esmehouse    時間: 12-11-5 10:21

講得好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3:13

judy 發表於 12-11-5 09:39
上星期五,程介明在信報專欄中"小班與殺校,專業與政治"都有討論呢個問題,有興趣可看看 ...

2012年11月2日

程介明教育評論


                                                                                                                                               小班與殺校 專業與政治                                                                                                                                                                                 


報章上又見「小班」和「殺校」的話題。這個話題,總是纏繞着學校和教師,也纏繞着政府有關部門。這裏嘗試把甚囂塵上的一些表面爭鬥,加以梳理,以饗讀者。

問題的起源,在於進入二十一世紀不久,香港就發覺小學就學年齡的孩子不斷下降,因此出現生源不足、教師過剩;學校缺學生、校舍坐不滿的現象。這種現象,又逐漸上升到中學。



每一年出生多少嬰孩,六年後就有多少孩子進小學一年級,這是非常顯淺的道理,也是最原始的教育規劃。人口下降,不會在短期內發生(除非是戰爭、饑荒、疫病),也不應該突然才被發覺。七十年代,每年出生的嬰孩大約是九萬到十萬左右,到了本世紀初,卻變成只有五萬左右,幾乎折半。不知道是一直沒有人注意,還是部門之間欠溝通,還是沒有人敢去挑起這個議題,就一直捂着。到發覺的時候,危機已經到了眼前,弄得手足無措。

人口下降:汰弱留強?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香港絕不孤單,國家如日本、韓國、台灣,以及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幾乎二十年前已經逐漸出現學生人數減縮的問題。出現這種現象,各個方面會有不同的思考。相信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會認為:過量供應,正好造成完美的市場;也就是家長可以有非常自由的選擇,而不會因為供應缺匱而被迫選擇次級的學校。因此,學生總數減少,必然導致差的學校學生愈來愈少,汰弱留強,正是千載難逢的提高素質的理想契機。

不過,財政部門卻會馬上緊張起來:原來給1000學生提供的資源,現在只有500名學生享用,那還得了?學生少了,資源照舊,豈非浪費公帑;或者說,「生均成本」無端上漲了?如何向納稅人交代?

政府的教育部門,從行政執行的角度看,也會同情財政部門的看法,因此要削減教師、減少班級,務求維持原來的「生均成本」。但是學校最大的支出是教師,要是資源隨着人數下降而壓縮,就必然涉及教師的裁減;教師人人自危,就會出現來自教師的巨大社會壓力。

一所學校,學生太少,到了一定的臨界狀態,就會失去規模效益,就會難以維持,因此有「殺校」的出現,也的確有學校因此結束了。如此一來,就變成「校校自危」,學校被迫把政府看成是攻擊的一方,而採取防衞的姿態。

假如有汰弱留強的想法,不管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從財政的角度,都會導致社會壓力,政府須要把任何政策措施的社會代價計算在內。上海在十多年前知道人口下降,沒有採取裁員或者「殺校」,問諸當時的教育領導,主要的考慮是:「這裏面的社會代價我們負擔不起。」

在香港,政府開始的時候是理直氣壯地去處理教師過剩,後來進入關閉學校。從財政的角度、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照說道理都在政府一邊,政府的確是按原則辦事。但是當時的政府,也許忽略了兩個重要的方面,一個是政治上的代價,另一個說專業的原則。

縮班殺校:社會代價!

回顧起來,學生人數下降的問題,弄了幾年,結果政府還是要遷就於種種社會壓力,不斷把原來的規格降級,節節退讓。其實並沒有節約多少資源。或者說,即使是有所節約,其實抵不過所引起的社會代價。於是問:何必當初?要是一開始就不受「財政浪費」的概念盲了眼,因而不把裁員或者「殺校」看成是政策目標,而是以專業的高瞻遠矚,把危機看成契機,有計劃地重新調配資源。從理想的教育專業角度看:以前學生多,資源少,很多事應做未做;現在學生少了,正好有充裕的資源,為學生提供更高素質的教育。內地的說法:「讓教育再上一個台階」。有何不可?

其結果,財政上也許與現在相差不大,但是沒有了教育界的恐慌,反而可以振奮教育界的人心。現在的局面真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再下去,若是不改變純粹的財政計算,何來教育界的「休養生息」?

回到財政的話語,也就是說,投到教育的資源規格,必須有大幅度的上向調整,也必須有符合時代的計算公式。也就是說,是加大教育投入的時候了。

不得不說幾句逆耳的話。目前關於「小班」的爭拗,是偏離了專業的考慮。班太大當然是難以接受的,但是班是否愈小愈好,其實在其他國家有過無數的實證研究,都沒法得出確切的正面結論。因為班的大小,只是學生學習眾多因素中的一個,要與其他因素合起來才說得清是否有效。

專業問題:政治解決?

贊成「小班」的一個論據,是小班教師負擔較輕。教師的負擔,應該是以「師生比」表達,也就是一位教師對多少學生。這是教學資源計算的基本法則,就是說,即使教學資源增加了,比如說師生比是1比15,可以是一位教師教面對一個15人的班,每周教全部(比如說36節課)時間;也可以是兩位教師面對30人的班,每周每人教18節課。是願意大班少課,還是小班多課,是一種專業抉擇,沒有理由要把資源策略綁死在「班額」(即班的大小)單一一個參數上面。

況且,人類學習的特點,是集體性的,班是一個集體,也是一個學習環境,有其重要的價值;日本教師在面對西方研究者的質詢時說:「班小了,同學之間的關係就稀疏了!」這一點,原來是東亞教育的優勢,不可輕易拋棄。
由於政府的措施集中在「殺校」方面,就把全部精力放在與校長們討價還價;而校長們也被迫進入一種「集體議價」的狀態。結果是只好捆綁式大家共進退,所有學校一刀切減班,香港人說的「攬住一起死」。結果,受家長歡迎的學校被迫縮減,家長仍然被迫選擇非心儀的學校。說白了,學校的存亡凌駕了學生的利益。香港何以淪落至此!

話說回來,在這種種「殺校」的威脅之下,大多數教師沒有忘記自己的專業使命。我在台灣的一篇文章結尾說:「香港的教育改革,大部分都是由前線的教師『校本』設計的。香港教師因此相當忙碌。不過香港的教師也是可愛的,為了保障權益,他們可以上街抗爭。同樣的這批教師,回到學校,面對學生,他們又戰戰兢兢地各自做着出色的改革。這就是香港!」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3:41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5 14:47 編輯
judy 發表於 12-11-5 10:03
要辦好教育,不是小班,而是大班。讓一級教師教師,初級教師觀課,帮手理好課堂跌序和改一部分功課。 ...

某程度上,同意您這個看法。當年考績直升機上的莊啟程,據聞就是採用類似大學tutor制的教法:大班,由富經驗的老師教,但分很多小組,每一小組有老師帶引討論和進度。

所謂大班,是大班教,小組輔導,這樣兩相配合,莊預的成績就上去了。可惜的是,去年還行小班制的唐乃勤,今年就因為收生理想而擴為大班我猜,唐中所以擴班,是盡量在叩門階段多收band1生,以拉高整體的學生質素,假如沒了最後階段的選生權,它又未必會由小班擴至大班?

我囡現在是在"享受"小班教學的好處,或者介紹一下她的個人經驗?她的學校,S1中英數三科實行小組制:兩班36X2=72人,分拆為3組:28+28+16(補底班)。我囡數學科進了補底班,據她講,她很慶幸。因為人數較少,老師可以進行較多雙向活動,如請同學出黑板做數顯示運算過程。她說,這班的同學不是很聰明,常要求阿Sir重覆教導。假如是大班,有部分"教極唔明"既同學就可能被犧牲。另一方面,原一直教band1既老師是否同樣適合教band2?這個也難說。

據ANCHAN59的分享,他的孩子由大班轉到人數少的IB班後,所學亦有長足的增長,因此,也不能硬說大班教不差於小班,只是老師和學生在不同人數的班中,無論教課或是受教,都不能一成不變。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3:49

Tommy 發表於 12-11-5 02:14
二百位校長齊心做事都要睇佢地做咩事,係好事定壞事?校長唔一定係好人,佢地唔一定唔會做壞事,「小班教學」當然唔係壞事,但做每件事都有成本,尤其要動用公共資源,就要更仔細去衡量成本效益。
...

話又說回頭,二百位校長要用上街的方法表達他們在教育上的專業意見,這現象,本身是政府和香港社會的可悲

但我不太同意Tommy您所說的:

教育工作者令我失望,是他們太著重「量」的改變,而忽略了「質」的改變

眾所周知,中學334的改革,令到老師工作量大增,學生和老師都要犧牲許多課餘時間和假期,為改制的亂局而作補救。在量已經太沉的時候,哪有餘力作質的改變?教育工作者如何有閒暇"聽"呢?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4:01

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是,老師的負荷根本就太重,應藉著人口減少來作出資源調配,減少老師的工作量。

同意程介明所說的,沒必要把資源綁死在班額這個單一的參數上。但問題是,現在教局對津中就是管得太死。可不可以這樣?

先調減各津中的派位學生數量,然後,容許津中按學校的政策額外收生,但是額外所收的學生,需自付學費(或校方另找獎學金或助學金資助該生)。這樣,一來不減受歡迎學校的學額,並可為學校提供另一個財源,另一方面,總有些受歡迎學校會同意小班教學果效,那他們就可堅持其教學理念。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4:01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5 14:42 編輯

……重覆了,刪去……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4:14

其實一直不大明白,為什麼小班教學得益方的家長,會那麼懷疑小班的成效?(我在另一樓提起我囡學校S1中英數是分小組教學,立即就有家長來PM問是什麼學校,小班,老師的照顧可以好一點多一點,也可以帶動同學多點討論,而不是僅僅作單向灌輸,這不是挺簡單的道理嗎?)

我沒查過數據,看香港的教育投資是否佔用過多公共資源了?投資在教育,什麼是多?什麼是少?從教育入手改善跨代貧窮問題,難道不是較從房屋入手更基本嗎?在我這個c9看來,同樣banding的學校,一個一班36人,另一個一班32人,那肯定挑32人的那間學校, 這是自然反應吧?其他聰明的家長覺得有什麼原因影響這樣的選擇?可否賜教??
作者: redkoni    時間: 12-11-5 14:21

judy 發表於 12-11-5 09:39
為甚麽要小班呢?小班對中小學生真的有益嗎?很多小學都小班了,對學生有幫助嗎?前幾年政府都有出報告,發現小班對小學生成績無帮助。中學又如何?

最同意莫過於這點,不要先入為主以為小班就一定是優質教學,學習是很奇妙的互動作用,大班也有大班的長處,小班也有小班的短處。況且,本來辦得差的學校就算變成小班,是否能夠證明一定會改善管理而辦得更好?如果家長有選擇時又是否肯冒險送子女入讀這等學校?辦得差的學校本來就應該被淘汰,這是市場定律,校長們齊心為保自己飯碗是無可厚非,不如乾脆說出來反而表現光明磊落,請不要口口聲聲辯稱是為學生好云云。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5 14:21

另外,有關校長們對國民教育的反應,為什麼不上街……我囡學校的前任PTA成員(她女兒已赴英留學,不用像我們這等蟻民般徬徨)剛巧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核心成員,她說,暑假時陪陳惜姿約見中學校長時,很多都明言,要到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反對政府的高壓,很難,所以也鼓勵家長有意見時,要明確清晰的表達出來。我覺得,二百位校長走上街頭,換來的卻是社會和家長的不信任,認為他們不過在爭取既得利益,那種社會氣氛,也令人感到嘆氣的
作者: redkoni    時間: 12-11-5 14:34     標題: 10萬雙非嬰屬超生 勢湧港搶資源

這個無能的政府現在要應付是這個更複雜的雙非嬰兒問題,簡單地現在將大班變小班,遲些又將小班變大班,便可以解決嗎?



2012-11-04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本報訊】過去多年雙非嬰兒為本港帶來沉重負擔。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首次披露,赴港產子的雙非夫婦中,有10萬人屬於違法生育子女。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有關雙非嬰在內地屬超生,不少會留港佔用教育及福利資源;政府早知此情況而沒作規劃,令市民今日受苦。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健儀早前向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出解決雙非嬰兒問題的建議。近日她接獲計生委回覆,指赴港違法生育的雙非孕婦已達10萬人。計生委又承認,「香港與內地在出生信息上缺乏溝通」,影響基層人口計生部門對赴港違法生育行為的調查。計生委日後會加強與港府合作以解決問題。

劉健儀昨接受查詢時指,有關數字相當龐大,特首梁振英現時的「零配額」政策,雖令部份內地來港產子人士有所收斂,但「治標不治本」,長遠應透過法律途徑處理,如特區政府拒向非法來港產子內地人士發身份證,從而觸發司法覆核,再由法庭重新解釋當年人大釋法的內容,推翻莊豐源案決定。

超生嬰內地沒戶籍

港府一直有統計雙非嬰出生後留港生活數據。統計處今年初公佈,過去14年已累積有17.7萬名雙非嬰在港出生,雖然只有1%嬰兒會留給香港親友照顧,但有六成父母表明,孩子21歲前會返港升學或就業。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在內地屬超生的雙非嬰沒有戶籍,相信不少人會返港入學,與港人子女爭學位。政府雖有統計雙非嬰數據,但一直沒規劃,「問咗咁多數,但咩都唔做」。先後任人口督導政策委員會的前特首曾蔭權及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也要負責。

曾蔭權認為雙非嬰能增加本港勞動人口,郭家麒卻恐「反而會輸凸」,因他們成年後可能會申請年老父母來港團聚,「一個帶兩個嚟」,增加政府支援長者生活的負擔。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政府沒有評估雙非嬰對港的影響,及就此作出規劃,促港府杜絕雙非夫婦來港產子。



作者: redkoni    時間: 12-11-5 22:56

csy_ma 發表於 12-11-5 14:21
另外,有關校長們對國民教育的反應,為什麼不上街……我囡學校的前任PTA成員(她女兒已赴英留學,不用像我們這等蟻民般徬徨)剛巧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核心成員,她說,暑假時陪陳惜姿約見中學校長時,很多都明言,要到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反對政府的高壓,很難,所以也鼓勵家長有意見時,要明確清晰的表達出來。我覺得,二百位校長走上街頭,換來的卻是社會和家長的不信任,認為他們不過在爭取既得利益,那種社會氣氛,也令人感到嘆氣的

我覺得這不是信任與不信任問題,而是有無共同利益的問題。既然大家同坐一條船,當家長在擔心國民教育可能誤導子女而紛紛上街反對的同時,校長們卻推說基於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反對政府的高壓是很難,只能用個心支持家長,哈哈,很難就唔敢去做,好吧家長又接受!現在當殺校迫在眉切的情況下便竟然有二百位校長極罕見地走上街頭,這個情景換來的是社會和家長的疑問,上次乜又話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反對政府的高壓是很難,今敞咁出位梗係唔會在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如果係保飯碗果啲就業問題,家長是應該用個心支持他們?抑或用對腳支持他們,將子女送往面臨殺校的學校就讀?   其實有不少家長所要求的所謂優質教學,並不是要求你教出個個做狀元,好簡單只想你用個心來教,家長和同學都很清楚了解誰是用個心來教,只要能受她/他所教,誰會介意小班定大班?如果為了保住將會被殺的學校而將受歡迎的學校大班變小班,非但直接剝削家長的選擇機會,將心比己,是問就算自己子女屬Band3,也不情願送子女去將會被殺的學校就讀,政府用行政手段千般干預,將大班變小班,等於直接將無優先權揀的Band3學生送去保住將會被殺的學校,這等學校如果仍然不思進取繼續買時間蹉跎歲月,這些最需要教的Band3學生便最欠有心人教,這又算甚麽教育工作者那個層面的工作意義?  這個社會大多數人莫不是以己利益為先,校長又不是聖人,與家長有何分別?我覺得感歎歸感歎,現實歸現實,造成這種社會氣氛一隻手是拍不響。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2:47

redkoni 發表於 12-11-5 22:56
我覺得這不是信任與不信任問題,而是有無共同利益的問題。既然大家同坐一條船,當家長在擔心國民教育可能 ...

明白問題的重點了:普遍家長認為校長們爭取小班教學,是延緩殺校的手段,而非以改善教學為目的。

家長們可能想:先淘汰了一排"抵死"的band3學校,再想想社會能否付得起資源作小班教學。對否?

乎如是,我也沒必要提出異議。不過想強調:band3學校的老師不就等於是band3……

作者: 142526    時間: 12-11-6 17:48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如果是一間沒有人願意去讀的學校,再硬要繼續開班又有何義意?
教b3學生的老師不等於是b3老師我絕對認同!!但家長,學生們入了此類學校,心態上已經不好過.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1-7 10:51

142526 發表於 12-11-6 17:48
如果是一間沒有人願意去讀的學校,再硬要繼續開班又有何義意?
教b3學生的老師不等於是b3老師我絕對認同!!但家長,學生們入了此類學校,心態上已經不好過.
呢個系雞先蛋先冇得解既問題.......
why 學校會有分b1 , b3 ?.....b3學校有冇可能進身成為b1? .....b3學校有冇可能招聘全校都系b1老師?..........最重要系b3學校收既b3學生有冇可能進身成為b1?如果連間b3學校自已都認為收既b3學生畢業後都仍然系b3, 甘真系要認真考慮下是否要繼續開班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1-27 07:15     標題: 回覆: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明報專訊】升中人口未來3年將大跌1.1萬人,學界認為是中學推小班教學的契機,教育局最終推出「211」方案,未來3年學校可將每班人數由36名減至32名。教育學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接受專訪指出,按小學小班經驗,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認為必須配合教學法及其他硬件設備,否則無助提升教學質素。 本港小學自2009年起推行小班教學,至今已有七成小學採用每班25人小班,而大班則為30人一班。教院小班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總監陳錦榮坦言,現時仍未有大型研究檢討小學小班成效,但根據本港個別學校經驗和海外研究,小班教學可達至提升學生成績、增加師生互動、加強學生專注力的三大優點。 對一刀切推行有保留 對於中學應否推行小班,陳錦榮同意中一新生人數下跌是中學推小班的契機,但對於是否全港中學一刀切推行則有保留。他直言:「中學只減每班人數無意義。」建議在現時學生人數較少的弱勢學校試行小班,並以這些學校為例子,研究中學行25人小班的效用。 六角形七彩書桌方便分組 陳錦榮認為,推行小班教學除減每班人數,亦要從師訓和學校硬件設施兩方面入手,提升小班教學質素。他認為師訓非常重要,因為小班講求「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法,與現時「教師主講、學生吸收」的模式不同。若教師欠缺培訓,將無法發揮教學法的優點,教師隨時因效果不彰而走回舊路,無助提升小班教學效能。 為了配合教師落實教學法,學校需以課室硬件設施配合。陳錦榮舉例,若學校推「合作學習」,課室枱櫈形狀及顏色需經特別設計。以枱為例,形狀可由傳統的長方形改為六角形,方便學生組成不同小組上課;另枱的顏色可由單一顏色改為多種顏色,方便教師為學生在分組討論時,為不同顏色枱的學生分配不同角色。至於「探究學習」則可以電子學習配合,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學習上網蒐集資料。 明報記者 勞雅文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8 20:59

回復 cellon 的帖子

作為一個PAST TENSE老師。老實講我見到啲校長上街真係唔知講乜。我一向覺得搞小班某程度係保住某啲“既得利益者”嘅飯碗。我唔否認小班係有佢好處,但我覺得有啲學校根本係多餘。以我以前工作嗰區為例,嗰度根本就係起多咗學校。為咗保住啲老嘢嘅飯碗,學校放曬啲資源爭學生,唔搞好教學質素。老師又教得唔好。我相信香港唔止一間咁嘅學校。你係辦得好家長會睇到, 好過成班人只掛住保飯碗。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8 21:02

回復 142526 的帖子

你講得冇錯!但入面啲老師,員工要吃飯。佢啲閑閑哋逗緊幾萬蚊人工,可惜有啲人唔諗下自己係唔係值呢個人工,唔與時並進,教錯嘢仲話自己冇錯。
作者: KLN    時間: 12-11-29 10:40

kuroro 發表於 12-11-28 20:59
回復 cellon 的帖子

作為一個PAST TENSE老師。老實講我見到啲校長上街真係唔知講乜。我一向覺得搞小班某程 ...

教恊只是一個 "工会", 不是"公會"。同專業沾不上邊‧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2-11-29 12:00

cellon 發表於 12-11-3 17:50
這二百位口口聲聲說關心教育的校長們,請問討論國民教育時你們在那裡呢?
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

見到另一張相片,選擇題:

1。應該分多些學生去讀這間學校?
2。應該減一位老師?




真是難題!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9 13:50

回復 KLN 的帖子

咁平心而論佢為教師爭取做幾多福利嘅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9 13:53

回復 Sumyeema1 的帖子

你應該問有冇學生想讀呢間學校先。記得我去過一間位於元朗嘅中學參觀,當時我帶住啲學生去參觀學校。間學校老師出盡法寶去吸引學生報讀。啲宣傳單張幾靚嘅。佢收好多新移民同啲課程比較實用。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2-11-29 14:19

kuroro 發表於 12-11-29 13:53
回復 Sumyeema1 的帖子

你應該問有冇學生想讀呢間學校先。記得我去過一間位於元朗嘅中學參觀,當時我帶住 ...

這個問題不用問了,才有一位同學讀到畢業,可能有以下原因:

1。課程太艱難,要兩位老師才可以教到學生明白。
2。學生/家長不喜歡此校,但逼於無奈,才在這裡讀住先,讀下,走一個,讀下,又走一個...結果,畢業照老師多過學生。

[2] 的可能性最高。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2-11-29 14:23

發表於 12-11-5 09:39
雙班主任制?
我最想知道此 [小班之最] 的畢業生,現況如何?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9 14:32

回復 Sumyeema1 的帖子

我相信嗰兩位老師應該比個學生更無奈。不過佢可以享受一對一嘅教學。其實都唔錯。搞到咁咪又係班老屎忽造成。如果佢哋唔係去到水浸眼眉先示威求救,就唔會搞成咁。啲學校往往去到最後一刻先搞改革。之前就養哂成班low productivity又hea嘅人喺度。我有小朋友一定俾佢讀直資或私校。因為入面冇長約制度養懶人,個個都要交到成績出嚟。咁啲教學質素先會好。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1-29 14:42

回復 kuroro 的帖子

二對一呢個proportion is nice!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1-29 20:13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2-11-29 20:14 編輯
Sumyeema1 發表於 12-11-29 14:19
這個問題不用問了,才有一位同學讀到畢業,可能有以下原因:

1。課程太艱難,要兩位老師才可以教到學生明白。
2。學生/家長不喜歡此校,但逼於無奈,才在這裡讀住先,讀下,走一個,讀下,又走一個...結果,畢業照老師多過學生。...

請留意照片上的大字,這是中一丙班的全體合照,並不是畢業照。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1-29 20:16

judy  雙班主任制?  發表於 8 小時前

應該是:「雙班主任 + 超級小班」制。


作者: judy    時間: 12-11-30 09:47

請留意照片上的大字,這是中一丙班的全體合照,並不是畢業照。

應該是:「雙班主任 + 超級小班」制。


通常學校是甲、乙、丙、丁咁排列下去,丙班全體得一人,甲、乙每班有多少人呢?

與其行「雙班主任 + 超級小班」制,不如行「n班主任 + 雙重小班」制。起碼,可關多一两盞燈或一两部汵氣,環保啲。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1-30 18:24

cellon 發表於 12-11-29 20:13
請留意照片上的大字,這是中一丙班的全體合照,並不是畢業照。

橫睇掂睇, 果位學生哥都唔似中一仔......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4 00:02

回復 judy 的帖子

通常呢啲學校掛住搵學生,學校內部啲嘢做得好差。我曾經佢過一間收生面臨不足嘅學校做嘢,佢八九月嘅時間攞哂去搞收學生嘅嘢,邊有時間理啲學生。個英文課程爛到爆,啲英文老師連英文都講得唔好,俾你會唔會讀?
作者: HING2HING    時間: 12-12-4 10:34

回復 kuroro 的帖子

我完全了解. 我見過有中學老師 ( 是主任級 ) 真係幾皮野人工 . 佢可以長期請假 , 每 3 個月返學校一個星期, 不是佢諗住要盡老師的責任 , 只要為了銷假 , 再取一張新請假紙回學校. 咁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佢的工作就要下面D同事分工, 如果佢真是有病,. 同事一定沒有恕言. 但佢可以去旅行 , 去行街買 LB , 肚池 袋 . 那其他老師那會有鬥心嗎 ? 你可以說一位老師不可影響到全間學校, 但一定是會影響到其他老師的士氣 這間學校會否有進步.  其實一間學校收生不足 , 是否就只是小班就可以解決 . 就算是小班, 你間學校校長辦得不好. 那會有家長會想子女入讀. 有幾多人知道這些校長人工是幾多. 點解佢地冇一個可以想到其他辦法. 只是當前說小班教學可解決.咁學校過幾年后 仍收生不足, 又怎樣. 是不是要再缩班.搞到 10 個人一班。 如果間學校辦學做到成功. 那會有影響 . 反轉來說, 就不是校長辦學校辦得不好, 而收生不足. 而小班都是間接影響到有些 B 2 學生跌落 B 3 . 那對學生公平嗎 ? 我知道有人會說可能這些是小部份發生的 . 但是這些沒有責任的老師, 也不是只在一間學校有. 那有人出來說一句公道話嗎
.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4 12:49     標題: 引用:回復+kuroro+的帖子 我完全了解.+我見過有

原帖由 HING2HING 於 12-12-04 發表
回復 kuroro 的帖子

我完全了解. 我見過有中學老師 ( 是主任級 ) 真係幾皮野人工 . 佢可以長期請假 , 每 3 ...
收生不足的學校裏,老師校長的子女有幾多在自己的學校讀?自己子女不會選的學校,卻要別人比多點學生維生?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4 13:23

本帖最後由 kuroro 於 12-12-4 13:23 編輯

回復 HING2HING 的帖子

根本呢啲學校就養做一大班廢人。我IN過好多學校,啲校長只是識問點樣培養學生對學習嘅興趣,你有冇諗過,你做好多嘢,但你啲同事唔想做係冇用,學校係一個團隊,我以前做過一間學校,個老師係一個好有料嘅人,但學校養了一大班又懶有忌才嘅廢物,個老師想推行計劃,啲老嘢唔配合,因為怕做多工夫。呢個就係香港嘅學校教育。請老師嗰陣,個個請返自己友,又係圍威喂。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4 13:31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我嗰同學係將軍澳BAND 2中學嘅老師,佢個仔跨區讀英華小學。老師講,嗰啲辦得唔好嘅學校,入得佢嘅都係啲唔識嘢,或者識逼於無奈嘅家長。你有做調查,都知邊啲學校聲譽唔好。咁你話啲老師仲會唔會俾自己啲子女讀呢啲學校?我覺得做人最緊要過得自己良心嗰關。做老師,做得唔好,影響人地。
作者: 142526    時間: 12-12-4 14:49

高官d仔女去外國讀,教b3 老師d仔女去讀b1中學,,但佢地大大聲叫我地去d我地唔想去中學.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4 22:00

回復 142526 的帖子

冇錢就要接受次等教育。我教英文,從面試所見,有啲UP DUP學校教英文嘅小學老師,自己講嘅英文都唔掂。寫嗰啲英文文法都錯。(中學會好啲)我自己冇子女,但我發誓,有子女一定會俾佢讀國際,名直資。私立英文學校。唔會俾啲咁嘅師資荼毒我子女。我學生讀嗰間,啲英文ws得閒就俾我搵到幾個文法錯誤。不過好多家長唔識嘢。唔係發現咗咁多問題,應該轉咗校十世。
作者: HING2HING    時間: 12-12-4 22:59     標題: 回覆:kuroro 的帖子

所以而家由幼稚園開始就要爭位。可能有D人會話個D家長向名牌看,但係如果家長唔去爭取的話,將來D仔女條路仲難行。我唔敢講B3學校沒有好老師和好學生,但一定唔會多。而且就算你係乖學生上堂都冇用,因為其他學生唔係攪事,就係訓覺。而老師每天上堂的希望就係望D學生安安靜靜等夠鐘落堂。自己大步覽過就算了。
我和你的見解完全一致。唔好講英文,就是普通一道小學應用題都可以攪到D學生好疑惑。
例:問題寫是  有一道數學題,學生答案單位都是寫 (道 ) 但是老師(代課老師))改卷是比交义,單位應是(題)。仲話巳經問左間隔班的老師話(題)才對睇到覺得好激氣。唔好講 數學題的量詞應該是用  ( 道  )。淨係講 老師~你在題目中比學生的量詞都是(道)點解答案是要(題)。其實答了(題)個D學生才是錯。我唔甘心叫家長去問。上午家長問,下午就同D學生講 原來老師誤會了。所以(道)才是正確會加回2分。老師當然沒有交代答了(題)的會扣回分數。但是我知道一定會不扣啦。我的執著不是個2分而是我要將一個正確的答案比番學生。如果有一天學生做中文題目量詞時 是寫 道 還是 題 。




作者: KLN    時間: 12-12-5 10:48

回復 HING2HING 的帖子

我們需要是好老師

C觀點 - 施永青
小班教學更需好老師

【am730專欄】由於香港的生育率下降,未來數年的中學新收學生將會大減。如果要維持現時的每班收生標準,勢將有一部分學校沒法達到指標,要面對縮班殺校的威脅。
教育界希望政府乘機推行小班教育,即不但教師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且還可以提升教學質素,令學生有所得益,而教育局則只肯答應降低每班的收生指標,卻不肯承諾在中學推行小班教育。
推行小班教育當然要花錢,據說每年可能要增加56億的開支。由於香港近年都有可觀的財政盈餘,錢應該不是最大的考慮。現時,妨礙全面推行小班教育的阻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很多家長希望名校行大班教育;另一個是教師尚未為推行小班教育作好準備。
如果政府要推行小班教育,那就應一視同仁,在全港的學校都推。可惜香港的家長都希望名校行大班制,以增加他們的子女進入名校的機會。家長的這種選擇——寧要名校的大班,不要Band3的小班,豈不是否定了小班教學的價值﹖
現時的名補習社開班,不但可以坐爆特大班房,還可以開多幾班只看電視,學生根本沒有機會與教師互動,只能接受灌輸,與買隻光碟自己睇錄像差不遠。但家長與學生都願意付高昂的補習費去自作孽,為香港這樣心態的家長與學生提供小班教育,真有點枉費心機;不如容許名校開千人大班,勢必更受歡迎。
現時的教師,大部分都支持小班教育;因為每班人數少,課堂秩序就比較容易維持,改功課簿也可以改少一些。這樣應該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但要維持真正的小班教育,殊不簡單,教師可能比現時更辛苦。有些教師現時只是葉公好龍罷了。
小班教育的精粹是讓教師可以有機會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可以有針對性地去糾正個別學生的偏差。那上課就必須有互動,不能只是由教師照本宣讀,向全班傳授一概的知識。
所謂互動,不應停留在由教師發問學生作答的方式,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對問題進行討論切磋,以形成自己的觀點,找出自己的答案。
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尋求知識,需更好的老師,作更大的投入。教師備課會比以前更辛苦,不能再一本筆記,一教就30年。教師對學生必須有個別的關懷,有深入的認識,否則很難對每個學生作出針對性的誘導。教師需要以自己對人生的取向與對知識的渴求作典範,去感染學生。
這樣高的要求,可能香港的教師現時尚未準備好;但如果沒有理想,小班教育豈不是流於每班可以教少幾個學生?哪增加那麼多的開支是否還值得?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5 11:39

反過來說,你們真心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還是只是身為學生的自己子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家長也一樣吧!
作者: HING2HING    時間: 12-12-5 12:04

回復 KLN 的帖子

, 真係有些老師都要重新教育, 見過女老師  , 平時巳經常常請假 . 有左 BB, 仲離譜 , 仲話不可以寫黑板 , 擦黑板, 因為會容易小產. 嘜野道理. 咁係唔係你唔可洗著衫, 著鞋 , 吃飯. 但在同一間學校裏有老師要做到好夜才走 , 因為這位老師放學后幫同學補課, 備課等 .

好希望這些有心的老師可以堅持耐D , 令到多D學生受惠 . 但是其實對這些老師來說真是很不公平 .  



作者: HING2HING    時間: 12-12-5 12:39     標題: 回覆:囝囝爸 的帖子

係因為有小朋友圍繞住,所以對香港的教育更加失去信心,及覺得真係比政府搞到一塌糊塗。

邊一個父母不會為仔女。如果二個小朋友跌落水 一個是自己仔女。邊個父母唔會先游去自己仔女的方向先。這就是做父母的天性和責任。




作者: judy    時間: 12-12-5 13:02

小班教育的精粹是讓教師可以有機會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可以有針對性地去糾正個別學生的偏差。那上課就必須有互動,不能只是由教師照本宣讀,向全班傳授一概的知識。
所謂互動,不應停留在由教師發問學生作答的方式,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對問題進行討論切磋,以形成自己的觀點,找出自己的答案。
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尋求知識,需更好的老師,作更大的投入。教師備課會比以前更辛苦,不能再一本筆記,一教就30年。教師對學生必須有個別的關懷,有深入的認識,否則很難對每個學生作出針對性的誘導。教師需要以自己對人生的取向與對知識的渴求作典範,去感染學生。


吓,咪小班要搞咁多嘢嘅咪。前嗰排係報上見一教院嘅〝學者〞話小班欠嘅係硬件,要加啲六角形圍凳啊!

老施咪外行亂點內行好啊!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2-7 00:08

kuroro 發表於 12-12-4 00:02
回復 judy 的帖子

通常呢啲學校掛住搵學生,學校內部啲嘢做得好差。我曾經佢過一間收生面臨不足嘅學校做嘢,佢八九月嘅時間攞哂去搞收學生嘅嘢,邊有時間理啲學生。個英文課程爛到爆,啲英文老師連英文都講得唔好,俾你會唔會讀? ...
如果學校的「課程爛到爆」,為什麼還要留下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7 02:04     標題: 引用:反過來說,你們真心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2-12-05 發表
反過來說,你們真心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還是只是身為學生的自己子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家長也一樣 ...
酒樓做飲食的,關心所有食物質數,關心食客,是專重自己的專業。食客關心自己食的東西,而不是整個行業,也是當然。

裁縫做衣服,關心所有自己做的衣服質素,關心穿衣的人的感受,是專重自己的專業。穿衣的人關心自己穿的衣服,而不是整個行業,也是當然。

教育工作者,關心所有學生的教育,關心學生家長的感受,是專重自己的專業。家長關心自己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整個行業,也是當然。

對得住自己的專業是最基本要求,不是一句人不為已便可以過骨。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7 07:11

shadeslayer 發表於 12-12-7 02:04
酒樓做飲食的,關心所有食物質數,關心食客,是專重自己的專業。食客關心自己食的東西,而不是整個行業,也 ...
多謝你自打嘴巴!你以上提出的三個「當然」,和我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分別嗎?分別只是你想的是:付的要全心盡意,受的可以「己利為先」,是「理所當然」?

教者要關心學生和家長感受,家長只關心自己子女教育,不關心教者的感受?自己要求可以過骨,人家要求不可以?子女入讀低組別學校、或科別不合格,家長是否也是不敬業未盡責?

世界如此功利,你的營商理念似乎和現實脫節。如你所言,全世界消費者應該好開心,不過首先營業者也要如你的人去經營,從業者也不要為事事為自己爭取利益,加價、抗議全都不為,以滿足消費者所求為先!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7 09:26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2-12-7+02:04+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2-12-07 發表
多謝你自打嘴巴!你以上提出的三個「當然」,和我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分別嗎?分別只是你想的是: ...
囝囝爸,

別人有不同意見,所寫的東西是甚麼意思,要想清楚才回。不要執着我的手,打我的嘴巴,然後大叫自打嘴巴。

我沒有否定「人不為已」,我只是帶出從業者不真心關心行業,沒人光顧,自已家人親戚朋也從不光顧,卻要別人配給人客,是對行業的不專重,不專業。不能反怪客人不諒解。

我亦沒說做事專業的大前提下,不應為業界爭取其他東西。但不要放下專業的良知。

太平盛世,失業率得幾個巴先,如果人人以「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為最高行為標準,那麼人和野獸有乜分別?




作者: judy    時間: 12-12-7 09:55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2-12-7 10:24 編輯

老師揾食,理所當然,對唔對得住自己的專業最基本要求,天知地知自已知,家長唔知。出生率下降,影響老師之揾食前境,家長理解。不過,做為家長,我有個卑微要求:你地同政府死過啦,咪搞學生啦。咪叫政府押解地學生俾你地教啦,唔該!

香港地,有冇見政府押解一班食客從一家餐廳去另一家?唯獨教育有。有冇搞錯!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7 11:47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2-12-7 11:50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2-12-7 09:26
囝囝爸,

別人有不同意見,所寫的東西是甚麼意思,要想清楚才回。不要執着我的手,打我的嘴巴,然後大叫自 ...

shade slayer :
「自打嘴巴」解作我捉著你手打你嘴巴?咁我應該用「自相矛盾」比較適合吧!或你想清楚有沒有分別?

你前文所說「對得住自己的專業是最基本要求,不是一句人不為已便可以過骨」。過骨是否指蒙騙過關,或你迫我蒙騙過關?人不為己是否普遍社會現實,不達基本要求是否業界普遍現象?

//太平盛世,失業率得幾個巴先,如果人人以「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為最高行為標準,那麼人和野獸有乜分別?//

失業率低,洗碗呀嬸都識擇好而就,唔做果間只是比較下條件環境較次。收生人數作為業界唯一標準?咁北區學校求過於供,教者都有好高標準?如全港學生人數減半,一半學校教師立即變為不達標準?首文圖片中二百多位校長所屬組別學校為何?

人和野獸的分別是,野獸飢不擇食,人有選擇多以自己利益求存。人也應明辨事非,不從己身角度單一看事。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7 12:22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2-12-7+09:26+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2-12-07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2-12-7 11:50 編輯
你真係唔知講左去邊。我提議大家要考慮專業良知。我只講一個概念,「人不為已地爭取資源,不能埋沒專業良知,不能不關心教學與學生。明保飯碗便說保飯碗,不要說成為你好,小班好,比D學生我。」這是不是放下專業良知?香港教育資源投放少嗎?

任何食店持續沒有客,學校持續沒有學生,便代表這機構在社會持續沒有貢獻,資源持續錯配,持續耗費。任何原因導致這情況也不能改變這事實。辦得比別人差一定是其中一個因素。香港人好精明,好的甜品店山卡拉也有人找出來,然後大排長龍。如果所有行業也學教育界,把所有需要的人平均分配,吃大鑊飯,社會變成點?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7 13:30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shadeslayer :

乜我唔係跟著你說的去回應嗎?不過不是隨你所想,就叫天南地北?

教育咁複雜,你單一說法冇錯,但是否可反映全盤現象?全民免費教育,全民醫療,全民退休是否大鑊飯?如何以私營食店去比!香港教育不堪,教協長久以來唯己是圖,現在我們社會變成點,教育與世界其他地方指標比較又如何?能保持優勢,是否業界冇良知,全是家長功勞?

屢被稱頌的國際校一班有幾人,直資校一班又多數幾人?不說差學校,本地官津好學校教師對小班看法如何,真的只顧飯碗,不理效益?家長只想到小班對子女學習效益,老師空間效益又如何,教師有好多空閒,多啲嚟密啲手?教師不被尊重,呼之則來驅則去,新教師多教何組別學校,又要馬好唔吃草,仲邊有好教師入行,到時唔好不斷埋怨教師質素差!

凈係識講埋一邊!

作者: KLN    時間: 12-12-7 15:07

以前會尊稱他們為"老師" , 但D校長曬馬後, 最多稱他們為教師/教書從業員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7 15:50     標題: 引用:回復+shadeslayer+的帖子 shadeslayer+:乜

原帖由 囝囝爸 於 12-12-07 發表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shadeslayer :
全民免費教育,全民醫療,全民退休是否大鑊飯?

Xxxxxx

你真的是偷換摡念之王。我說持續沒人讀的學校,要其他學校分配學生,全教育界分擔,是大鑊飯。你卻扯去全民免費教育,全民醫療,全民退休,這些有沒有把有需要人全港分派來保飯碗?夾硬拿幾個「全民」便說是我的意思?你仲話跟住我講?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7 16:37

回復 KLN 的帖子

嗰次校長哂馬。我都O咗嘴。最近睇緊大太監。其實我最鍾意黎耀祥嗰句“奴才”論。喺公司打工,就算做到幾高級都好,都係員工,要聽“上面”話。邊個唔係為咗明哲保身保飯碗。如果佢啲真心為學生,我敢話一定好人會撐佢哋。喺呢行,真係幫學生謀福利嗰啲人冇運行。我都係咁離開咗。我覺得做人最緊要對的住天地良心。家長寄予你期望,你到底做咗啲乜?係唔係兜玩幾萬蚊就算數?要收到學生,你真係要做到嘢打動到人,唔係做埋啲表面嘢。唔好當所有家長學生盲架啦!
作者: kuroro    時間: 12-12-7 16:41

回復 HING2HING 的帖子

呢啲員工好明顯有人“撐腰”先夠膽敢做。以前我做嗰間有嗰主任,係校長契女。成日請假都冇人話。學校乜都要講“關係”,冇人事你幾叻都冇用。有人撐腰HEA教都比人工你任兜。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7 17:45

shadeslayer 發表於 12-12-7 15:50
全民免費教育,全民醫療,全民退休是否大鑊飯?

Xxxxxx
恕我又作偷換摡念之王!


我說的「三民主義」,不是大鑊飯,是應全民所需,醫療服務、強積金投資回報,未必事事合意。教育方面,你說持續沒人讀的學校,做唔做都三十六,又坐定粒六,要全教育界分擔,分配學生。這些弱勢無道君子,有如此議價能力,就成大鑊飯?現取方案,何人主宰,是教局、學界主流意見,家長意見又如何?

作者: chapter    時間: 12-12-9 01:42

本帖最後由 chapter 於 12-12-9 01:55 編輯

咁睇位位醫生佢都要dup症,只要醫委會捉唔到嘅灰色地帶就要求病人接受切手切腳大手術賺多D... 都一樣可美期名"人不為己"? 如對醫生有要求就"只從自己利益出發"?
廚師影響客人一餐,教師影響孩子一生。如果只著眼己身利益,香港有很多其它工種可選擇。對自己,對他人都好。
可以要求一求方案平衡各方需要。但"人不為己"呢個理念放在教師身上實在不能茍同。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9 07:00

chapter 發表於 12-12-9 01:42
咁睇位位醫生佢都要dup症,只要醫委會捉唔到嘅灰色地帶就要求病人接受切手切腳大手術賺多D... 都一樣可美期 ...
「人不為己」只是指大多數人會自己權益為先,未必要損害對方,如何影響孩子一生?不同工會因利益經常發動抗議、罷工等等,會不會影響顧客一生?醫者切手切腳賺多啲,這樣傷天害理的行為也用來作比喻,是否過分?

二百位是否中學校長,全屬劣質教育者?如是者幾佔官津中學半數,他們作出影響你們寶貝子女一生的行為,應是教育之恥、做成長遠傷害,咁家長為什麼不像反國教一樣出來抗議?我想未必個個家長如斯想法吧!

教師都要養妻活兒,要保飯碗,如同其他行業一樣爭取保障和權益有何不可?反感反對的家長,可否說出心中最佳方案,可再作討論。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2-9 10:14

chapter 發表於 12-12-9 01:42
廚師影響客人一餐,教師影響孩子一生。如果只著眼己身利益,香港有很多其它工種可選擇。對自己,對他人都好。
可以要求一求方案平衡各方需要。但"人不為己"呢個理念放在教師身上實在不能茍同。
同意,教師可以影響孩子一生。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9 12:40

貼上一篇文章,希望這班影響學生一生的失德校長參照一下,不要羨慕,要無償付出,以香港家長和學生利益為先!

南韓教師收入高且地位尊貴 國家典範實至名
南韓留學 來源:轉載 2012-6-18  編輯:羽衣甘藍

    在南韓留學的時候,常常聽人說南韓職業中教師是最吃香的。據了解,南韓教師收入高且地位尊貴,可謂“富且貴”。這與國人熟悉的“窮教書匠”和“叫獸”形象正好相反。南韓政府特別立法要求:“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既要“努力造成一種全社會尊敬教師的氣氛”,又“應特別優待教師的報酬”。

  在南韓教師節(每年5月15日)後的第二天,我所在學院的畢業生回母校聚會。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當中學老師的女畢業生。幾位老教授圍著她聊天,臉上洋溢著自豪之情。對此,習慣了教師卑微地位的我心生困惑。看到我不解的樣子,一位教授說:“做教師對女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職業。”另一位教授又強調:“南韓的中小學老師收入高,被稱為移動著的中小型企業。”

  查了些相關資料,發現南韓教師收入雖未必都高於中小型企業的老闆,但也相當可觀,至少為普通南韓民眾的兩倍。普通中學教師的年收入相當於40萬—50萬人民幣,名牌大學教授年薪可達百萬。這個收入水準已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教師。考慮到南韓2007年人均GDP排名僅為第34位,我們就更能明白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事實上,南韓教師不僅收入可觀,而且社會地位高。在這個每年仍要祭孔的國家裏,教師被尊為“國民的典範”和“一國精神的傳承者”,敬師之習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潛意識中,固定為日常生活中的禮節。我在南韓海關辦手續時,工作人員聽說我是教師,即以極恭敬的語氣跟我說話。學生更是對老師懷有近乎本能的敬畏之情。他們見到老師走過,要及時讓路;為老師敬酒,必須態度虔誠;每次下課前都習慣於向老師致謝。收入高且地位尊貴,南韓教師可謂“富且貴”。這與國人熟悉的“窮教書匠”和“叫獸”形象正好相反。

  南韓教師之所以能富且貴,首先是因為他們生活在全民重視教育的國度。南韓政府特別立法要求:“國家及地方自治團體”既要“努力造成一種全社會尊敬教師的氣氛”,又“應特別優待教師的報酬”。自1990年代以來,南韓教育總投入始終位居世界前列(排名第二至第三)。其中,政府投入佔財政總支出的20%-22%,私人教育投入更是長期排名世界第一。南韓私立大學佔南韓大學總數的80%,其經費大多來自學校法人和社會的捐助。

  除了國家和社會團體外,家庭也是教育投入的主體。對於大多數南韓家庭來說,教育是最大的支出。為了讓子女能安心讀書,許多年長的南韓人仍然在努力工作。國家財政、民間辦學資本、家庭投入三者合一,形成了強大的資金流,支撐著南韓的教育業。有了強大的資金作後盾,以敬業著稱的南韓教師就有了充分的施展空間。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9 13:05     標題: 回覆: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專重不是要求別人給予的,you need to earn it.

點解醫生,律師,會計師,測量師,工程師,等普遍在香港社會得人專重?

醫生,律師,會計師,測量師,工程師,等有專業學會和委員會做發牌除牌制度,有持續教育,等等保持專業水平,亦會管制專業操手。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9 13:27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2-12-9 13:29 編輯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有因必有果,貼回一篇我一年前回應。桃花依舊,想法仍存!

原帖由 stccmc 於 11-10-5 00:08 發表
囝囝爸,

何謂專業人仕是有法定資格的,不是你或我來介定。工程師,會計師,律師,醫生,測量師全也有嚴謹的學歷要求,培訓要求和專業持續進修,才拿牌注冊執業。學會亦處理操手,投訴及「除牌」。

教師,警察,消防,三行,廚師,管理人員等等 ...



stccmc:

你提到的, 我以前應該和網友討論過.   

這些勿師物師, 高薪厚職, 社會地位高,  為精英尖子所喜, 亦為家長為子女祈望.  當然努力學習, 達其標準, 持續進修, 因前(錢)途無限.

你把教師和警察消防三行等並列, 也不為過.  前我說過打死都唔做教師, 或因如此.  四面受責, 四面受敵, 教得好是應份, 教唔好眾矢之的, 教局校長家長學生都諉過於你.

教師語文基準當然是合理要求, 不達標在教育學院不應畢業.  消防警察達標者不足只影響救援治安.  語文老師達標量不足, 會造成語文教學真空, 或達標老師負擔加重, 教四五六十人一班, 就算老師頂得順, 到時家長又有話說.   不過, 每個政府都有方法, 就是適時調節基準合格標準, 去調整教師供應量, 不會真空做成自己困擾, 達 bar 標準會時高時低.  水準教局無能為力, 當然不以家長高求水準而行.  唔知我有冇估錯.

引入 NET 不再討論, 敗因以前討論不少, 家長也說過.

你的簡單改革, 不知可行否?  教育專家導者改革多年不能為, 你的方法他們未曾想過.  我想的也簡單, 不改變社會語境和應用狀況相配, 任何英語學習只逆水行舟,  難得寸進.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2-9 16:54

囝囝爸 發表於 12-12-9 13:27
...教師語文基準當然是合理要求, 不達標在教育學院不應畢業.  消防警察達標者不足只影響救援治安.  語文老師達標量不足, 會造成語文教學真空, 或達標老師負擔加重, 教四五六十人一班, 就算老師頂得順, 到時家長又有話說.   不過, 每個政府都有方法, 就是適時調節基準合格標準, 去調整教師供應量, 不會真空做成自己困擾, 達 bar 標準會時高時低.  水準教局無能為力, 當然不以家長高求水準而行.  唔知我有冇估錯...

四五六十人一班?是否太誇張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9 19:33     標題: 回覆: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有因必有果,一年前太陽由東邊升起。桃花依舊,事實長存!

有因必有果,醫生律師一年前得人專重。桃花依舊,專重仍存!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9 22:52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2-12-9 22:52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2-12-9 19:33
有因必有果,一年前太陽由東邊升起。桃花依舊,事實長存!

有因必有果,醫生律師一年前得人專重。桃花依舊 ...

職業尊卑,才財為貴,你想當然!厠所亞伯,清潔亞嬸,地位堪憐?
功利為先,社會咀臉,因果相連!

日落日出,天地仍然,人心思變 .....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98699&extra=page%3D3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9 23:14

cellon 發表於 12-12-9 16:54
教四五六十人一班?是否太誇張了?

天王保習社,視像大班,當然唔誇張。學校四五六十人一班,真係幾誇張!

有語文基準試,合格教師都備受某些家長惡評。所以我相信,教局每年以不同合格標準去調節教師供應數目。如以家長高要求而訂,合格的或有過半肥佬,餘下不足量合格語文教師,要教幾多人一班,才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有些家長理想和要求無限,就算你以高薪的醫生律師作語文教學,都未必令其滿意。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2-12-9 23:37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2-12-10 00:23 編輯
囝囝爸 發表於 12-12-9 22:52
職業尊卑,才財為貴,你想當然!厠所亞伯,清潔亞嬸,地位堪憐?
功利為先,社會咀臉,因果相連!

厠所亞伯,清潔亞嬸,地位堪憐?

xxxxx


哈哈,我意思正是各有前因莫羨人醫生律師會計工程的專業受人專重是有原因的,專重要自己贊取的。你又扯去甚麼厠所亞伯,清潔亞嬸,地位堪憐,又咀臉咁。唔同人有唔同社會地位有乜咁出奇,–我都係收口為妙。

作者: cellon    時間: 12-12-9 23:47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2-12-10 00:20 編輯
囝囝爸 發表於 12-12-9 23:14
天王保習社,視像大班,當然唔誇張。學校四五六十人一班,真係幾誇張!

有語文基準試,合格教師都備受某 ...

你說:「...教師語文基準當然是合理要求, 不達標在教育學院不應畢業.  消防警察達標者不足只影響救援治安.  語文老師達標量不足, 會造成語文教學真空, 或達標老師負擔加重, 教四五六十人一班, 就算老師頂得順, 到時家長又有話說... 」

但當問你為什麼老師要教「
四五六十人一班」,你又扯到甚麼保習天王的視像大班,真有點無厘頭。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10 00:25

cellon 發表於 12-11-3 17:50
這二百位口口聲聲說關心教育的校長們,請問討論國民教育時你們在那裡呢?
你們真正關心的是教育和學生嗎?
...
請問二百位校長討論國民教育在那裡,與今次列陣抗議,是否無厘頭?不同性質,不同舉措,要一定相題並論嗎?不過同與教育有關,我唔覺得無厘頭。
天王補習大班,即坊間都有不少,比喻大班教學未必如想像中太誇張。其實學校分組教學,大班、視像也見過,不過作為常態教與學都辛苦。如你只想其一,不參照其二,視作無厘頭都可。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2-12-10 00:47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12-12-10 00:49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2-12-9 23:37
厠所亞伯,清潔亞嬸,地位堪憐?

xxxxx



你前文說:「點解醫生,律師,會計師,測量師,工程師,等普遍在香港社會得人專重?」

上文又說:「唔同人有唔同社會地位有乜咁出奇」

咁教師薪酬地位是否等同這些專業?如果唔同地位點解要比較咁出奇?子女升學就業,你會如何祈望和比較。

你想得冇錯,因其專業而重之。我只覺得,只是敬業樂業,不分貴賤,行行都值得尊重。你說的專業,我只覺得叻,如操守不佳,亦不要因其專而刻意去尊。

作者: judy    時間: 12-12-10 09:39

查了些相關資料,發現南韓教師收入雖未必都高於中小型企業的老闆,但也相當可觀,至少為普通南韓民眾的兩倍。普通中學教師的年收入相當於40萬—50萬人民幣,名牌大學教授年薪可達百萬。這個收入水準已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教師。考慮到南韓2007年人均GDP排名僅為第34位,我們就更能明白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香港教師津酬不差。以前大學生是最高3%之人才,學校仍能吸引足夠教師,証明教師人工唔差。好多年前普通教師頂津月入48000,現在不知多少了。值得一提的是,以前此薪水是為5%人才而設,現在能執教鞭的是18%的人了。

香港教師之津水是受人尊重的(這點國際研究己有公論),再看現時之社會,大學生多做以前中小學生的工作,取以前中小學生之酬金,就算傳士後研究人員,人工仍是2萬多。教師,不管是三大、或是教院,不管是5%之人才,還是18%之人材,仍可以取設計給5%人才之酬金。可見,教師,是越來越被尊重的。

當然,受又受普人尊教,就要看其行為了。
作者: HING2HING    時間: 12-12-10 12:01

當然,受又受普人尊教,就要看其行為了。 --> 絕對同意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