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 [打印本頁]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0-16 13:16     標題: 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0-16 13:17 編輯

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課後複習
“溫故而知新”是複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覺得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復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對。


3.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幫助時,家長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能包辦,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跡的引導下學習成長。

4.認真書寫
書寫並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

6.主動學習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

7.積極閱讀、寫作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

8.有條理
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極易影響學習情緒。

錄自:http://www.facebook.com/monsterparent

作者: totheend    時間: 12-10-16 14:23

我女 1, 2, 5, 8 都做得不好, 所以我經常很"勞氣".
作者: totheend    時間: 12-10-16 14:37

Yanamami,

我還有更激氣的呢! 開學到以家, 岩岩一個月松D, 阿女的手冊已經開始捲角-----我最最最憎呢樣!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16 19:51

Any kid can achieve all good habits?
作者: A-Mum    時間: 12-10-16 20:11

我覺得標題應該改做"應有",而不是有。
我識好多名列前矛,但亂糟糟的人。只要記性好,筆記幾亂都可以隨手攞到。
作者: Brenday    時間: 12-10-16 2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16 23:17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2-10-16 23:21 編輯

寫下的「八項綱領」都應該只是「理想」或「目標」;朝著理想進發沒有問題,現實做到的可能沒有一半;但又仍然照樣向著「理想」與「目標」進行訓練;這八項都是一種處事態度的訓練,但題目是「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作者著重的顯然是好成績,并不是處事態度的訓練;作者著重的是「結果」──好成績,不是著重「過程」──良好處事態度的訓練;這就是另人感覺沉重的原因,是著重「結果」的原故,作者巳自稱「怪獸家長」了。


但事實是做好這八大項,也未必一定會有好成績的,這八大項是必要條件,

不是充足條件,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



這「八項綱領」很有用,謝csy-ma的精心發帖。。。。。。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17 15:37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A)4.認真書寫,      8.有條理
**** 以上是生活态度和个人性格.急不来!

B)3.獨立解決問題    6.主動學習    7.積極閱讀、寫作
*****必需从少耐心教导和启迪, 是学习能力的根本基础.

C)1.課前預習      2.課後複習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低年班的孩子很少会自发的去做,就算做,多数是要成人监督下做的,效果不会显著.
**** 如果B) part 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孩子, 基本在高年级时,必然会自动做好C)part, 因此效益很好

認真書寫和有條理是关乎个人风格的, 对成绩会有点影响, 但不是关键性. 当然如能做好, 长远而言, 好处无穷.

恕我直言, IS 学生的B) &C)一般都可以做得不错, 而C)是跟nature & nurture 有关连的, 不可强求吧!



作者: judy    時間: 12-10-17 16:41

7.積極閱讀、寫作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


我淨係做好第7點嘅一半,其他靠他們自己,已經好好啦。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17 21:20

我唔會照單全收,第一、第五、第六點是壞習慣。第四點可有可無。
作者: cow    時間: 12-10-17 21:49

20120808 發表於 12-10-16 23:17

但事實是做好這八大項,也未必一定會有好成績的,這八大項是必要條件,

不是充足條件,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

這八大項當然不是充分條件, 但也不是必要條件.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17 23:13

cow 發表於 12-10-17 21:49

這八大項當然不是充分條件, 但也不是必要條件.


可能我的推法是要去肯定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因那些都是理想,對我來說那八項好像是完美的;但我又無法否定你的說法,如你的說法成立,那麽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是什麽?



抑或根本沒有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18 15:02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第一、第五、第六點是壞習慣。第四點可有可無。
****
原闻其詳.!!!!!!

作者: ghostbuster2000    時間: 12-10-18 19: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hostbuster2000    時間: 12-10-18 2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18 22:29

回復 annie40 的帖子

第一、第五、第六點是壞習慣。第四點可有可無。
****
原闻其詳.!!!!!!

==========

週末才有空回應。

作者: khmama    時間: 12-10-18 22:54

本帖最後由 khmama 於 12-10-18 22:56 編輯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呢8樣o野做得到當然好, 但如果要阿女做足8樣, 我諗都係算罷啦, 做人要比o的框框限制自己都好辛苦啫, 所以我只係用6個字概括就夠: '對自己有要求'. 只要對自己有要求, 自然會想方法去達到, 唔使寫個list出o黎咁認真.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2-10-18 23:42

回復 khmama 的帖子


都係。
有時見出面好多呢 d lists,有 d 直頭出一系列的書著個 point 同你傾,睇到頭都暈。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19 01:04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2-10-19 01:07 編輯
ghostbuster2000 發表於 12-10-18 20:24
一定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足條件,而實際上每個能拿好成績的人背後之原因也不盡相同,根本就沒有任何必要條件。
能拿好成績不一定代表有才華、有天份,而有才華、有天份的也不一定能拿好成績、能發揮。無需強求,而我認同judy之觀點,就是讓孩子做到第七點已足夠了。

若要在某一範疇有成就,必要之條件是要有passion,夠勤力!(註:即使如何有天份,也必須夠勤力)

明白你的觀點。。。



//一定不是必要條件//


邏輯只可以說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普遍性」,不是「絕對性」,沒有絕對的科學的(如有請告知)



//也不是充足條件//


所以我說「有之不必然」


//而實際上每個能拿好成績的人背後之原因也不盡相同//


你說的是「個別」,我說的是「普遍」;每個「個別」都寓在「普遍」之中,而每個「個別」都是不同的,所以你的說法是對的;當這些「個別」合起來,就會形成一種他們都有的「普遍性」,就是你說的「passion和夠勤力」了;能夠做到八項綱領的大前提就是「passion」和「勤力」,但是「passion」和「勤力」是抽象的,要實踐這些「passion」和「勤力」就是寫下來的實踐容內,當然這八大項細心研究起來,還是會有重要性的先後次序及或一些容內上的改動的。


即使有「passion」和「勤力」,都只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足條件。



作者: cow    時間: 12-10-19 09:59

20120808 發表於 12-10-19 01:04
明白你的觀點。。。

即使有「passion」和「勤力」,都只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足條件。

「passion」和「勤力」也不是必要條件..
無之必不然, 沒有這條件便一定不能, 沒有「passion」和「勤力」也可有好成績, 所以「passion」和「勤力」不是必要條件。


作者: karenlyk    時間: 12-10-19 10:56

至少做到第7點
作者: ghostbuster2000    時間: 12-10-19 1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ghostbuster2000    時間: 12-10-19 1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19 14:07

回復 ghostbuster2000 的帖子

ghostbuster2000,

十分认同你的意见! 个主题的门榄唔算高, 只不过是要求'成績好', (top 10%?),而並非成績出色到首屈一指的, 因此个人认为少两三点, 或多加一两个坏习惯, 又加些奇怪的元素, 应该还是可以'好成績的'.  passion & 天份,可望而不可即,  如果具备, 就 必然是某科特别出众了.


作者: ghostbuster2000    時間: 12-10-19 1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19 16:10

首屈一指的景界- 你所讲的是近乎'成就了.  

如果是要求极高分, 是成绩单上的首屈一指, 除了基本功, 倒要加上熟练试题, 充分理解取分关键, (老师很重要). 是求学同时求分数吧!

要否成绩单上的首屈一指, 因人而异吧!
作者: cow    時間: 12-10-19 17:01

annie40 發表於 12-10-19 16:10
首屈一指的景界- 你所讲的是近乎'成就了.  

要否成绩单上的首屈一指, 因人而异吧!
不應追求成績單上的首屈一指.
拿70分可能花1hr
拿80分可能花2hr
拿90分可能花4hr
拿95分可能花10hr
拿98分可能花20hr
拿98分可能花40hr
要不是特別重要的試,花4hr拿90分算了。

作者: judy    時間: 12-10-19 17:28

無論幾有天份都好,要達致出色首屈一指的景界是必須負出很多時間與心力


所以我不要求要首屈一指,我要求中上就算(當然,小五、六和高考要放手一拚)。但平時,要求取得95分以上的,可能比取得85分的,要花多三四倍時間。依家阿仔默書,中英文加在一起,我不會花多過30分鐘時間,80多分,我收貨了。

這里漏了點最重要的,就是上課認真。上課認真,加上認真完成功課,己是中上人了。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19 18:33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2-10-19 18:37 編輯
cow 發表於 12-10-19 17:01
不應追求成績單上的首屈一指.
拿70分可能花1hr
拿80分可能花2hr

我相信Annie講到考試作答技巧,而非單靠時間才可以達致首屈一指。Work smart, but not just work hard. Rubric and marking scheme 都同等重要。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0-19 18: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0-19 1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19 23:12

cow 發表於 12-10-19 09:59
「passion」和「勤力」也不是必要條件..
無之必不然, 沒有這條件便一定不能, 沒有「passion」和「勤力」也可有好成績, 所以「passion」和「勤力」不是必要條件。

我依然會問同一個問題。。。。


如你的說法成立,那麽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是什麽?

抑或根本沒有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20 00:19

ghostbuster2000 發表於 12-10-19 13:03
你誤會了我的意思了,我說要在某方面取得成就,例如藝術、音樂、寫作、科學,等(不是指學業成績),即使是有天份,也必須要對那方面有passion及要夠勤力,那是取得那方面有成就的必要條件。然而,若說學業成績,要取好成績可以有很多方法及形式,不一定要有passion或不一定要夠勤力。

//學業成績,要取好成績可以有很多方法及形式,不一定要有passion或不一定要夠勤力。//

這句說話反映出現實的可悲。。。。。。


你的想法是分了「個人興趣」及「學業成績」;在「個人興趣」方面passion 及勤力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但「學業成績」方面passion 及勤力就不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我會用「做學問」三個字來概括「個人興趣」及「學業成績」上的追求,所以我的想法是passion及勤力是兩者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我要在理論上承認自己的說法,理論是實踐的根據,因這是我給下一代的價值觀,現實的例子是參差不齊的,至於work hard or/and work smart 之問題,便是正確價值觀之下的支流,是學習技巧了。。。。


我認為那八項是良好學習態度的訓練,很理想。。。。。可以做總統。。。。



作者: cow    時間: 12-10-20 00:40

根本沒有任何習慣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是"受評核".
作者: October.    時間: 12-10-20 09:41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2-10-20 10:13 編輯

認真 + 不太蠢(我想用資質代替,但係唔夠貼切), 成績肯定好. 上到中學就見真章, 理解能力弱唔吸收, 就算點勤力, 睇幾多書都無用.

其它方面, 各人有唔同既讀書方法, 好難係個個狀元都用同一張LIST來讀書既.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20 12:15

//第一、第五、第六點是壞習慣。第四點可有可無。
****
原闻其詳.!!!!!!

==========

週末才有空回應。//

annie40,

到週末了,以下是為回應: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在明教密室裡練乾坤大挪移,很快就練到最高的一層。練習前面的幾層非常順利,但練這層,練了幾回也是不對勁,於是放棄。

作者對此的按語是,原來最高的一層純粹是前人憑armchair thinking想出來的,但推算有錯,勉強去練肯定會走火入魔。張無忌這個band 2學生不肯到迎難而上,早早放棄反而救了自己一命。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縱觀八點中,第一、第五、第六點都是「高投入,低產出」的學術活動。我認識的一流學生不少,但從未聽說過他們會貫徹這三點任何一點(偶爾做一兩次可能有)。

//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聽過很多老師講預習的好處,不過,我相他們求學時沒有一個曾經長時間預習。預習是好東西,只是他們憑armchair thinking想像出來而已。

舉兩個例子:

例一:
一個中五理科生明天要上兩節數學、一節物理、一節化學。

假定課堂40 min一節,四節共兩個多小時。如果課堂上,較強的學生在有老師講解的情況下要花兩個多小時才明白的,學生預習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明白?當然,預習時不需完全弄清楚所有課題,但花費一個小時以上是免不了的。

需知道,讀高中,平均每天抽出一小時作功課以外的溫習,已經勝過九成學生。(這點是我的觀察,而且以此為標準,制定學習指引給我弟弟、女兒,而且獲得很大的成果。)

講投入,非常巨大。但回報呢?不大!

當學生明白了大部分內容後,到真正上課時,老師教導一些自己已經懂得的東西時,上課肯定索然無味,無心上課、雲游、打瞌睡、閒談就會自然而來,有可能連不明白的要聽的都沒有聽進去,何必?

況且花了巨大的時間、心血去預習,課堂之後還不是要和其他同學一樣要溫習。投入與回報完全不合比例。

例二:
一個中五文科生明天要上兩節地理、一節世史、一節中史。

文科大部分課程都沒有所謂明白與不明白,所以要看一次明日要教的,時間不需理科那麼多,但第一,在未有老師教導前預習,花的時間仍不會少,但回報呢?更低!

文科大部分都不講求明白與不明白,但要講insight。每個老師都有自己對課題的高級看法。預習了的學生,上課無趣味,雲遊,很多時就會錯失老師的一些有深度的觀點,損失就大。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要孩子聽話讀書,就不要要求太高,否則會有反效果。我在女兒讀中三時,我大家分享過,高中讀中文的歷史、地理,每星期一小時的溫習就坐B望A了,到現在她讀中五,在過去一年裡,她超額地每星期1.5小時溫習地理、1.5小時歷史,結果兩科在中四都是她讀的文科班中全班第一,課本讀得滾瓜爛熟。

我建議給她的讀書計劃是用少量時間讀書,大量時間玩樂,不要浪費大好青春。她將計劃切實執行,結果成績很好,和我的關係亦十分好。

預習這些「高投入,低產出」的學術活動還是不用為妙。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有時間再講其他。

作者: cow    時間: 12-10-20 21:56

我基本上同意eviepa所講的, 我覺得第八點也是可有可無。
但對於第五點有關筆記的整理, 我覺得擁有自己的筆記很有用, 別人寫的筆記很難記,  自己消化後再寫的容易記好多, 再加一些獨特的見解, (可能)會高分D。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20 22:50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2-10-20 23:10 編輯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


記得在求學階段中,遇過一些老師,講解時很零亂,所以在課堂上記下的筆記也一樣是零亂。曾經試過幾次整理筆記,每次都是做一次,以後就停了。

上一個連堂課,一個多小時,回家後拿出課本、articles,去整理筆記,總會花費超過一小時的時間。但如果拿著零亂的筆記,綜合課本馬上溫習,因為剛上完課,記憶還深,通常十五到三十分鐘已經讀得很熟。相比之下,整理筆記比不上盡快溫習。

針對中學,課堂的功用是明白課堂所教。溫習起來,就算沒有筆記也沒問題,讀課本不就行了嗎?讀坊間出版的筆記就不可以嗎?我女兒讀現在歷史地理,她從來都不會溫習筆記,只是每星期有計劃地將課本背得滾瓜爛熟就足夠應付文憑試了。

就算有一些科目,不得不依賴筆記,但只要在上課後不久溫習過,有了深刻的印像,到考試時,拿著零亂的筆記,因為是從自己所出,別人肯定看不懂,但自己卻困難不大。

記得中四、五時,地理老師教得很亂,我上課很努力將老師所講的抄下,抄得很好,有個同學每次都借去影印。但最後,我考試還只是讀課本,上課時所抄的只是解悶,不讓自己睡著,以及加深記憶而已。

整理筆記是個「高投入、低產出」的學術活動。

我亦懷疑,提倡整理筆記的人,自己有沒有長期採用過。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20 23:08

//6.主動學習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

這點的標題和內容是兩碼事,與其這點是「主動學習」,不知說是「高度重視取分技巧」。

要讀好書,熟習課本知識、概念是根本,取分技巧是末節。我不是認為不需鑽研取分技巧,但如果要像文中那樣花費太多時間在取分技巧上就是本末倒置。

比如說,讀歷史,我要求女兒將史實讀得極熟,辰時卯時我問到任何一個topic,她就要將年份、地點、人物、內容隨口講出。隨時討論一個歷史問題,她都有一個自己的觀點。這是本。

當然,她應該花費小許時間,鑽研怎樣取分,怎樣減低被扣分的機會。但不應花太多的時間。

香港有太多學生捨本逐末,有課本而不熟讀,反而追逐取分技巧,這可是judy所講的「無腦教育」呢。



作者: rchchan0505    時間: 12-10-20 23:36

eviepa 發表於 12-10-20 22:50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 ...

謝謝你的分享,真的鼓舞人心!看你詳盡的回覆,你果真是真效率!
作者: 20120808    時間: 12-10-21 17:40

本帖最後由 20120808 於 12-10-21 18:36 編輯

//根本沒有任何習慣是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 拿取好成績的必要條件是"受評核". //

有之不必然,無之不必不然,即可有可無也,多餘也?


知道沒有絕對,但總不能以沒有「絕對」及「個別」例子來推翻「普遍」性;

撇開那八項過於仔細的綱領,再撇開先天性的個人條件,

要拿取好成績,難道真的沒有任何客觀的規律可循的嗎?


這豈不等於說所有成績好的例子都只是偶然的?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22 17:32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多谢你的具体回复! 如果孩子基本上做到这八点, 只是細節上没有如作者的模式, 例如不是每科需要复习, 只是觉得需求的科目或比较难懂的学科, 才作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要花多少时间是很个人的事,, 家长是管不到的. 也不应管吧!

总体而言,似乎你的主观意见是认为这些習慣 必需花极大量时间, 所以加以否定, 对吗?  在此请教是如果孩子是自发的做, 又只需合理的温故知新时间, 並可以玩乐和休息, 那我们还要反对吗?

我想有这等習慣的孩子, 是先天和后天使然, 性格亦是因素, 成绩应该不差的, 但没有类似性格和習慣的孩子多的是, 读书不赖的也很多. 是各式各样的, 因此这样的见解, 依然可以拿来参考, 觉得合适孩子的脾胃, 咪鼓励孩子改进囖, 如不对口, 咪算数囖!  我真的看步到要强烈反对的理由!


annie

p.s. I have forwarded the same to my daughter for her reference.  



作者: cow    時間: 12-10-22 20:04

小時候我會拿我哥哥的教科書來看,但很快我便和他同級了(不是我跳級)。
作者: 701003    時間: 12-10-22 20:53     標題: 回覆: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

我d仔女,4、5、6、8都做得唔好!
但成績好好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23 22:01

//多谢你的具体回复! 如果孩子基本上做到这八点, 只是細節上没有如作者的模式, 例如不是每科需要复习, 只是觉得需求的科目或比较难懂的学科, 才作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 要花多少时间是很个人的事,, 家长是管不到的. 也不应管吧!

总体而言,似乎你的主观意见是认为这些習慣 必需花极大量时间, 所以加以否定, 对吗?  在此请教是如果孩子是自发的做, 又只需合理的温故知新时间, 並可以玩乐和休息, 那我们还要反对吗?//


Annie40,

八點之中,我只反對三點:
1.        預習  5. 重新整理筆記  6. 花太多時間鑽研取分技巧

課後複習不單不反對,而且覺得十分應該。

//只需合理的温故知新时间//溫故知新,我從不反對。

妳似乎對我的發言理解有誤。

作者: Caduceus    時間: 12-10-23 23:03     標題: csy_ma 的帖子

1同2真係好緊要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0-24 01:21

似乎沒有人否定第2點?其實,做功課算不算是課後複習的一部分呢?大概是吧?功課多半是圍繞當日所教的內容,讓同學最深入理解才作答,對不對?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0-24 01:40

至於第1點,就看怎麼看吧?
假如你明天要見一個陌生人,你會不會事先在網上搜一下翌日要見那人的"底"?我是有這種習慣的,預習,也類似吧?

舉一個例子吧,我囡小六,是由體育科主任教中文的。看其改作文的手法,我想老師在在學期間應不是博覽群書那類,所以語感和標準都比較陌生。不過,佢用咗個很聰明既方法教中文,讓佢果班大部分同學都對中文課文非常熟悉。其方法是:請同學課前預習,並想三條問題,到上課時分組比賽,以自己的問題考對方(被考對方不能翻書)。結果,我囡那班中文課的預習都很投入,阿囡花了很多時間做,致考試時不用怎溫都記得內容。

所以,預習也有很多種。我大學有位同學是他家鄉的狀元,本是讀理科,因政治問題被壓,翌年自修文科,仍是狀元,但被當局趕出境外,他心生不憤以"港澳生"身份投考南方僑校才被取錄。他對我囡有兩個忠告:

1. 找一樣東西,讓她覺得自己有而其他人沒有的,讓她感覺自己的獨特--這個,他跑去雲貴地區支教時也這樣教學生,謂學生擁有一匹自己的馬,已較很多城市學生牛多了(在山區,馬是基本的交通工具)。

2.預先一下下學期要教的內容,心中有個底,就有自信學好。相反,在老師教完才來追課,欠了底氣,追起來就覺辛苦。

我囡不是常預習,但通常有預習的確實是學得順利多了。她現在的班主任也非常強調預習的重要,尤其是初升英中,怕學生不適應,老師認為預習有助吸收。

至於什麼程度的預習才收貨?大概因人而異吧?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0-24 01:42

第3點:大概到了中學階段,獨立解決問題是指定動作吧??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0-24 01:49

第4點,是個人要求問題。對自己有要求的,自然也有求知慾?

我囡班主任也要求家長,縱然到中學階段避跟家課太仔細,但也要留意一下其交功課的字體--字潦草的,多半是沒用多大心思去完成功課。

不過,這點確實是看人的處事態度多一點??

至於五六七八,留待下次再講吧?
作者: judy    時間: 12-10-24 09:42

我以前有個老板,夫婦是非常頂尖人才,個仔本港讀完小學,送到英國,跳完一級又一級,年年第一。我當然唔放過問佢教仔心得,而佢嘅心得也很筒單,就是上堂認真聽書,回家認真完成作業。

佢個仔讀津小,每年只交幾百元堂費,但佢就同個仔講:"阿仔,阿媽每年交好多錢俾學校啊,你要認真聽書啊。隻眼睇實老師,聽老師講咩,回家同我講。",佢講完都哈哈大笑。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24 15:36

回復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多谢指教! 看文章我总是十分粗枝大叶的, 只看那八点的heading, 觉得小女是几乎对号入座了. 来不及 欢天喜地呢.又有点担心她是个老古板.因此很想听你的反对意见. 

其中的第六点主动学习, 我的理解是主动学习的孩子应该是位充满好奇心, 喜爱新物事, 勇敢去改变,有自信心的, 然笔者竟然解说成:

****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
****


我是丈八金刚啊! 如何主动学习, 是很个人的事, 闭目养神, 四肢不动, 耳朵可以听八方, 心静如水, 也依然在主動學習, 何苦又话要用支紅筆,練習本甘麻烦, 还要以警示自己,讲到非常认真甘. 

笔者这边讲完主动学习,那儿又强烈建议人家如何'学习', 那框架是多此一举的,十分欠缺那种要孩子'主动'的味道,很'八股'吧! 

因此我认为第6点的解说是有误道成分的, 令人错觉主動學習是要:花太多時間鑽研取分技巧


小女有預習 和重新整理筆記 ,但只化花少量时间.写笔记的习惯是上中文班跟local school 的孩子学的,很好!

annie

p.s.个人见解是恰巧地 做到这八点的,成績应该好,因为十分有责任感, 但成績好不等于能力高,有天赋,能力高的人没有这八点,一样可以成績更出色的.作者提出的是旧酒新瓶,可以参考,不能当真的.那有人的性情生活是一个模样的?  


作者: cow    時間: 12-10-24 16:53

eviepa 發表於 12-10-20 22:50
整理筆記是個「高投入、低產出」的學術活動。
我亦懷疑,提倡整理筆記的人,自己有沒有長期採用過。
做筆記, 也要看甚麼科目, 甚麼人. 我在近幾年的學習才有做筆記, 發覺效果不錯. 因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不好, 要把從不同書本, 不同地方的資料放在筆記, 在溫習或考試時用. (考試時有時可直接把筆記抄到答題紙上).
作者: annie40    時間: 12-10-24 18:11

回復 judy 的帖子

judy,

我也有用类似的方法, 效果很好, 但近年良心发现, 觉得对孩子有点残忍, 可能压力大了点. 事缘往年阿女间学校要加学费, 她竟然写了一封信给校长和全体家长, 讲到家境十分凄惨, 父母工作很辛苦, 坚决反对加学费, 校长慎重从事地写email 给我问可否刊载, 我唔知阿女写物野, 但觉得既然是孩子的意见, 当然可以发表. 然后校长再发email 说为了女儿和家人免受打攪,会把女儿的名字删除, 因位传媒是很可怕的, 记者很容易找上门云云......

我还是蒙查查, 不明所以的, 及后在newsletter 才见到她的大作, 真是闻者心酸! 这时开始担心孩子的心底想法...........

当父母的要拿捏凖确, 很不容易啊! 这边顺带分享是让孩子当穷孩子, 在一孩家庭是比较容易,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universe, 凡事容易受影响. 如果是富有或中等家庭有多个孩子, 爸妈的话未必很管用了, 可能要加添更多环境因素.

annie

p.s. 主动告诉几位好友那篇大作是小女写的, 她们说内容呼之欲出, 唔讲都知啦! 我就安慰她们不必为我担心.......佢地话未担心过.  女人有好朋友真窝心!!!!!!!!!!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24 19:01

cow 發表於 12-10-24 16:53
做筆記, 也要看甚麼科目, 甚麼人. 我在近幾年的學習才有做筆記, 發覺效果不錯. 因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不好 ...
I strongly recommend to use mind map to drop notes or summaries the main points from books or papers. I can crystallize the themes in say 5-10 A4 papers for a 500-800 pages reference or textbooks.  
Also using different colors and lines or arrows to highlight and cross reference.......... Wonderful tool.

作者: marcuscyrus    時間: 12-10-25 00:58

csy_ma 發表於 12-10-16 13:16
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 ...
嘩..我大仔除了1,其他都有,剛上小學,未考試,唔知成績,但佢同樣的特質都反映在他的音樂學習上,所以佢都學得比較好。細仔就只做到8。
不過我有些成績出眾(全級頭幾名那些)的中學男生,個書包亂過垃圾崗,黎上堂的樂譜塞到梅菜一樣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25 12:17

annie40 發表於 12-10-24 15:36
annie

p.s.个人见解是恰巧地 做到这八点的,成績应该好,因为十分有责任感, 但成績好不等于能力高,有天赋,能力高的人没有这八点,一样可以成績更出色的.
作者提出的是旧酒新瓶,可以参考,不能当真的.那有人的性情生活是一个模样的? 
其實我覺得做到这八点的應該系女生才值得恭喜.......假如男生全部做到这八点的,个人见解是該男生勁有"賈寶玉"影子, 衰d講直情 有黛玉feel,不敢恭喜 呵.......

作者: unounoo    時間: 12-10-25 12:18     標題: 回覆: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

淨系做功課都吾夠時間。。點温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25 12:41

unounoo 發表於 12-10-25 12:18
淨系做功課都吾夠時間。。點温書
邊間學校咁哽?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0-27 21:44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2-10-27 21:48 編輯

Csy_ma,

//至於第1點,就看怎麼看吧?
假如你明天要見一個陌生人,你會不會事先在網上搜一下翌日要見那人的"底"?我是有這種習慣的,預習,也類似吧?//

這個比喻似考試多過似上堂。考試前當然要溫書。


//舉一個例子吧,我囡小六,是由體育科主任教中文的。看其改作文的手法,我想老師在在學期間應不是博覽群書那類,所以語感和標準都比較陌生。不過,佢用咗個很聰明既方法教中文,讓佢果班大部分同學都對中文課文非常熟悉。其方法是:請同學課前預習,並想三條問題,到上課時分組比賽,以自己的問題考對方(被考對方不能翻書)。結果,我囡那班中文課的預習都很投入,阿囡花了很多時間做,致考試時不用怎溫都記得內容。//

這種並非典型的預習。極少課堂會採用這種教學法。我反對的是99%的教學法下採取的預習。1%例外的不在我討論之列。


//所以,預習也有很多種。我大學有位同學是他家鄉的狀元,本是讀理科,因政治問題被壓,翌年自修文科,仍是狀元,但被當局趕出境外,他心生不憤以"港澳生"身份投考南方僑校才被取錄。他對我囡有兩個忠告:

1. 找一樣東西,讓她覺得自己有而其他人沒有的,讓她感覺自己的獨特--這個,他跑去雲貴地區支教時也這樣教學生,謂學生擁有一匹自己的馬,已較很多城市學生牛多了(在山區,馬是基本的交通工具)。

2.預先一下下學期要教的內容,心中有個底,就有自信學好。相反,在老師教完才來追課,欠了底氣,追起來就覺辛苦。//


典型的預習,我強調,是「典型的」預習,一定有其正面的後果,但我覺得是「高投入,低產出」的活動。

只要有過人之能,甚麼最低效能的方法也可成材,比如說,有人可以用大量背誦字典、文章來學好英文。但始終,這是「高投入,低產出」的活動。

如果你有一個意志堅強的孩子,甚麼方法都可以成材。如果沒有的話,不講究成本效益,憑甚麼爭入頭18%之內?

從我自己讀書時的觀察、十年後弟弟的觀察、到今天女兒的觀察,讀高中,功課以外再抽一小時溫習已勝過九成人。

我弟弟相信我「功課以外再抽一小時溫習已勝過九成人」這句話,照著做,每星期溫幾小時書,然後盡情玩樂,結果由滿江紅學生變為不錯學生,最後港大畢業。

我有能力令弟弟中四的溫習時間比起中三多幾倍,我有能力令他的溫習量為文科班前列,不過我卻沒有辨法令他每天溫習1.5小時。

我女兒發現,雖然她玩的時間比溫習多很多,但她已是全班文科班最勤力的一個。

我有能力令女兒成為全班文科班最勤力的一個,但我沒法令她每天溫習1.5小時。

我講的這些都不是馬後砲。

二十多年前,我對著半信半疑的弟弟說,如果你肯用這個時間溫書,你的學業定會大進。幾個月後,他完全相信。

我幾年前已經向BK網友講述,很多網友都知道,我女兒將會用這個模式讀書,成績將會不錯。到今天,我所預期的,完全實現。

讀高中,功課以外再抽一小時溫習已勝過九成人。如果要在這一小時抽掉一些來預習,只會令整體學習質素下降得很多。要求孩子讀兩個小時嗎?我可沒有這個能耐,九十多個巴仙的家長也沒有這個辨法。

很多家長不明白,大部分學生的溫習量的承受能力都不是他們想像那麼高,總是這樣要做,那樣又要做,不講來成本效益,結果,還不是九十幾個巴仙的學生每天溫習少於一小時。

我知道,「功課以外再抽一小時溫習已勝過九成人」這句話,沒多少人相信。不過像咖利略幾百年前暗自講過的一句話:不論教庭的栽決是甚麼,地球依然天天環繞著太陽轉。

作者: rogerlam123    時間: 12-10-30 00:39

我好希亞囝八樣都做到, 奈何只有第三樣比較ok, 可幸成績暫時還可以.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30 03:53     標題: 回覆:cow 的帖子

Open book exam?




作者: judy    時間: 12-10-30 09:30

我好希亞囝八樣都做到, 奈何只有第三樣比較ok, 可幸成績暫時還可以.


一两樣己足。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2-10-30 10:37     標題: 回覆:成績好的孩子都有八個好習慣

成績好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生,只需要二個特質,一、父母願意花時間(不只是錢)在孩子身上,二、孩子能和父母保持良好關係而不太反抗父母的教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30 12:44     標題: 引用:成績好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生,只需要二個特

原帖由 JustAParent 於 12-10-30 發表
成績好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生,只需要二個特質,一、父母願意花時間(不只是錢)在孩子身上,二、孩子能和父 ...
同意。中學生呢?




作者: unounoo    時間: 12-10-31 08:59     標題: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吾系功課多。系小朋友易分心,做功課慢又寫字吾靚,檢查功課用左好多時間,太夜訓又怕第二日起吾到身,都吾知點分配時間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31 09:08

unounoo 發表於 12-10-31 08:59
吾系功課多。系小朋友易分心,做功課慢又寫字吾靚,檢查功課用左好多時間,太夜訓又怕第二日起吾到身,都吾 ...
你講到分心,我十分認同。
作者: CHAN-2    時間: 12-10-31 09:33     標題: 回覆:ANChan59 的帖子

本帖最後由 CHAN-2 於 12-10-31 23:09 編輯

我看還是兩點,
1)資質
2)求學熱誠

---------------------------
yes.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0:44

ANChan59 發表於 12-10-30 03:53
Open book exam?
其實中學開始真系應該將d學科逐步轉啦.....升中後基本要死記既野d學生已經系小學果陣記得7788啦, Open book先系中學生開始要學既技能;呢個世界從來都冇d要求死記人腦內資訊工作, 唔明教育局d官,會考高考系都一定要考d 學生背誦能力???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0:51


marcuscyrus  我仔~_~
讀書果陣做到这八点的男生其實都值得恭喜, 我只系擔心佢長大後,性格決定命運, 習慣變成使命,就不敢恭喜了....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1:12

annie40  好醜命生成, 我个女是四平八稳型,我都无乎!

我非常認同"男女大不同", 地星上既人類分成男女, 各自進化到現代有各自特點的性格, 能力,特質, ......我唔明點解一定要男女"平等", 莫非真系"人定勝天"?

我不是要岐視果d男生擁有女生(or女生擁有男生)普遍性格特徵的人, 相反我認為佢地其實唔系"普通人", 而家d所謂男女"平等"只系好奇怪甘一定要佢地變回,做番"普通人".......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1:17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2-10-31 11:25 編輯
simpleway  呢個世界當然有要求死記資訊入腦內既工作啦, 例如醫生, 律師!

請問我地會否唔准醫生搵資訊, 唔俾律師上庭睇番自己預備既資訊??

ps: 普通病醫生一邊睇症一邊搵資訊的確系有問題, 但假如奇難雜症,需要特別資訊, 醫生甘做我覺得我可以接受呵......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31 11:38

samuel89 發表於 12-10-31 11:17
請問我地會否唔准醫生搵資訊, 唔俾律師上庭睇番自己預備既資訊??

ps: 普通病醫生一邊睇症一邊搵資訊的確 ...
其實不少專業都要新思維。
小兒轉讀lB後,知道他們理科及數學有data book, 根本不會考記性,多是考應用及解難方法。

到寫作方面,評卷較主觀,不同閱卷員俾分的差異可以幾大,就算有評分標準作參考,老師的文化差異及經驗都有落差。。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1:38

simpleway  呢個世界當然有要求死記資訊入腦內既工作啦, 例如醫生, 律師!  
或者甘講啦........
呢個世界有需求死記資訊入腦內既工作, 分別在死記資訊多少而已;但呢個世界就唔會有只求死記資訊入腦內而唔俾人當記不起果陣都唔俾用盡方法去搵既工作......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1:49

ANChan59 發表於 12-10-31 11:38
其實不少專業都要新思維。
小兒轉讀lB後,知道他們理科及數學有data book, 根本不會考記性,多是考應用及解難方法。

到寫作方面,評卷較主觀,不同閱卷員俾分的差異可以幾大,就算有評分標準作參考,老師的文化差異及經驗都有落差。。
我唔太認同lB其中1個原因就系太少背誦........100巴仙考記性系不知所謂, 但完全冇或太少背誦都不可取, ......
sorry.....我又系永遠都冇立場......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2-10-31 11:53

samuel89 發表於 12-10-31 11:49
我唔太認同lB其中1個原因就系太少背誦........100巴仙考記性系不知所謂, 但完全冇或太少背誦都不可取, .... ...
背誦較少是事實,但都要記熟Definition及概念正確,然後先可以評論及應用。
作者: simpleway    時間: 12-10-31 12: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2:06

ANChan59 發表於 12-10-31 11:53
背誦較少是事實,但都要記熟Definition及概念正確,然後先可以評論及應用。

所以小學前階段,我其實系buy香港既傳統教育制度.......但問題升中後,阿仔及中學都習慣左小學果套, 所以我都很難反其道而行了......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0-31 12:14

simpleway 發表於 12-10-31 12:01

醫生基本訓練一定要去急症室; 急症室十萬火急, 唔會容忍到一個記不起”, 搵資訊症既醫生.

不過咁既醫生根本唔會畢到業, 因為上臨床課比教授抽書既時候咁答即死!

奇難雜症當然要查資訊啦, 一般病症之多, 已經足夠班醫科生日以繼夜, , 死記入腦一番!

習慣左, 熟習左而死記入腦......我一d都唔反對呵......
我其實系反對咪都要死記入腦, 歸根究底原因就系d教育高官永遠都唔去研究下有邊d科目應該轉open book考核, 總之就"做好呢份工", 自己小朋友就公帑送去留學........

作者: 小木偶媽咪    時間: 12-11-5 10:55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5:26

eviepa 發表於 12-10-20 22:50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 ...

Eviepa:

睇在您以前勤力地普渡眾,讓包括我囡都受益份上,就算我幾懶,都係要回您這個帖的。

個人認為,整理筆記係學習生涯最重要既部分。可以講,整理筆記不是學習既手段,而係接近目的。

點解?因為響資訊分享愈來愈普及,我地只要上到網,就查到所需資料既時代,記憶力已經唔係學習過程中重要既元素(以前就真係好重要),但分析同整理能力仲係,而且,因為網上資訊真假難分,所以分析能力更加重要。

整理筆記費唔費時?費。我自己既整理方法,係睇一輪有關課題既閒書,或問同學借不同版本既筆記,然後再開工匯流百川。因為懶,唔會寫太長,所以整理既階段就係訓練撮寫同提煉能力,仲有就係清晰觀點,或者試用唔同角度睇同一件事。

不過,好似您咁講,真係好高投入低產出,以我咁懶,從來都唔會響考試前就整理晒筆記,但整理完就唔駛再溫,就算唔記得細節,都可以用脈絡推敲返。呢個整理筆記既方法,到咗大學做論文時更有用(仲可以參考ANCHAN既武學秘笈,不過我鍾意用表多過腦圖)。

至於死記硬背,冇錯係更有效率,但係忘記後,腦子唔會因為曾經發人之未見而感滿足(雖然,自以為既創見通常都係因為見識少,先以為人地未講過),亦唔會提升分析同統整能力,似乎係為分數而讀書多d?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5:35

eviepa 發表於 12-10-20 23:08
比如說,讀歷史,我要求女兒將史實讀得極熟,辰時卯時我問到任何一個topic,她就要將年份、地點、人物、內容隨口講出。隨時討論一個歷史問題,她都有一個自己的觀點。這是本 ...

佢既觀點係點黎?自己既,就即係唔係背?您要求佢背,都啱,不過我希望將來既考試,真係可以開卷考既,咁搞清脈絡同歷史既聯繫,比熟悉時地人重要,咁整理筆記唔係一個很好既過程同工具嗎?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5:45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6 15:50 編輯

我囡小學小三已經教做筆記。小四既中文老師會將筆記整理當做功課,要交老師批改,佢而家既中史老師亦係一樣。

我囡以前整理得最多既常識筆記。記得我以前部電話有段錄音,竟然係阿囡整理香港天氣既筆記時,扮天氣報告女郎錄既當然,咁既整理筆記方法係事倍功半,但另一方面,佢不過當作係一種遊戲,筆記簿中,畫畫花既時間可能較寫字多但係,佢整理完,就真係入腦。

佢而家話,筆記主要都係上堂寫既,溫書都會寫,但係佢話唔係筆記??我冇睇到係乜,佢只係話寫會幫助記憶,好過齋睇(又可避免打瞌睡)……

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既學習方法,不過我真係唔同意您講,要求個囡死背,但係又唔係為分數而讀書……仲有,響中學、尤其初中階段,唔係探索自己學習方法既最佳時機嗎?您仲想做您囡既貼身私人補習老師做到幾時?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6:00

eviepa 發表於 12-10-20 23:08
//6.主動學習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 ...

同意您既觀點:"主動學習"講的,應該其所述的支微細節重要得多。總括而言,這是個態度問題。煲漫畫也可以是一種學習,只要你發掘到所讀漫畫同世界既內在聯繫。以上引述所教的,好像是如何整理自己既學習筆記多一點?

不過,佢咁講,令我想起曠世天才達芬奇,佢都係隨時隨地筆記在手,畫圖、寫心得,難道佢係求分數?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6:11

ANChan59 發表於 12-10-30 12:44
同意。中學生呢?

學似Khmama話齋:對自己有要求。不過,咁都要有好似Khmama咁醒既指導者睇住至得,真係有d中學生係想學好,但家庭/學校支援不足而追唔上。不過就算一時入唔到u,呢d人都會千方百計搵進修機會,到最終,人生既成績表都會係好既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2-11-6 17:50

csy_ma 發表於 12-11-6 16:11
學似Khmama話齋:對自己有要求。不過,咁都要有好似Khmama咁醒既指導者睇住至得,真係有d中學生係想學好, ...

不同年紀的學生, 有不同成就其好成績的元素. 以上所講的八大特質('都有'..是necessary conditions了), 不知從那些年紀學生總結出來的?

我不認為小學生要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成績才會好. 這種能力本是中小學學習的目標, 非前提 ;  除非小孩子寫字在鬼畫符,  否則我也看不到字體如何影響成績 ; 書本存放次序, 井然有序這點更荒謬, 越高年級, 書枱越亂, 我見過最亂的書枱, 本身就是開放式夾萬, 外人不可能在上面拿到任何東西, 但那學生成績好得很.  好習慣和好成績, 本來就是兩回事.

我不科學地說, 要好成績, 小學講關心 (家長肯花時間, 小孩要聽話), 中學講鬥心 (對自己有要求, hea者死), 大學研究院講天份 (你無天份, 再努力也是無first-honor, research變re-search, re-re-re-search, 還是在search, 只好認命).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8:03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6 19:16 編輯
JustAParent 發表於 12-11-6 17:50
我不認為小學生要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成績才會好. 這種能力本是中小學學習的目標, 非前提  ...

家陣請大學畢業生,都不過係要求有獨立解決問題既能力,但只有少數尖子/貧家出身既孩子能做到

我冇必要為隨手抄來既雞湯類文章辯護,不過覺得,果八點適合俾現在讀中學既我囡睇。至於第八個做事有條理,我覺得呢個既係為人既傾向,亦係一種做事既技巧。張書枱亂唔等於做事欠條理,不過係外人唔明白佢既條理啫。去到中學,一個成日漏帶功課、課本既學生,通常都唔會係一個成績好既學生,呢個就係條理>自理能力既問題。我囡成日漏帶功課回家做,就俾佢個成績好好既同學笑到佢面黃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8:10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9 02:32 編輯

其實我覺得第六點:主動學習,有少少類似觸類旁通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2-11-6 18:32

csy_ma 發表於 12-11-6 18:03
家陣請大學畢業生,都不過係要求有獨立解決問題既能力,但只有少數尖子/貧家出身既孩子能做到

...

不要說到辯護這樣嚴重, 大家也是閒談兩句.

「 書枱亂唔等於做事條理,不過係外人唔明白佢既條理啫。」 我百分百同意, 由細到大, 屋企人都話我張枱亂, 我都係如此回答: 「零亂中有其秩序的, 你唔明啦」當然, 現在對孩子還是要說另一套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6 19:14

回復 JustAParent 的帖子

不過,我覺得"對自己有要求"同"有鬥心"係幾唔同既層次

前者目光對己,就算同昔日既自己,都不一定係相鬥,只不過係唔原地踏步,鍾意盡量試下新嘢咁啫

有鬥心,目光向外,個人覺得……未必係好必要……咁遇唔到對手咪可以hea?想同古人、偉人睇齊唔得(唔係鬥,係追隨)咩?總覺得,一提到鬥,內心多多少少有所缺,才向外求勝以餵/慰虛怯既心靈?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2-11-7 10:30

JustAParent 發表於 12-11-6 17:50
我不科學地說, 要好成績, 小學講關心 (家長肯花時間, 小孩要聽話), 中學講鬥心 (對自己有要求, hea者死), 大學研究院講天份 (你無天份, 再努力也是無first-honor, research變re-search, re-re-re-search, 還是在search, 只好認命).
認同到五體投地.....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1-13 23:09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2-11-13 23:36 編輯

Csy_ma,

甚麼是好的讀書方法?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育成果的方法。而成果分為兩方面:學術水平的提高和分數的提高。

注意:這就是cost effectiveness。

作為一個家長,我對孩子學術教導的終點是文憑試。當孩子讀大學,自己想教也教不來。況且到大學,如果女兒花很多時間在學生會、學運、社會服務、搵外快而導致學業成績較差,我是接受的。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不一定將讀書放在第一位。

全世界的大學教育,科目太多了,可能有些是需要整理筆記的。但到文憑試或以下課程,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到那一科用得上整理筆記的。

以阿女歷史地理為例,課本字字珠璣,還需整理甚麼?課本讀得熟,自然有料,自然高分,幹麼大量時間去整理筆記呢?將時間留作溫習效果肯定更佳。

如果能力低一點,課本尚嫌太多,到坊間買本筆記來讀也可以,讀起來比讀課本省時,但效果會稍低。

妳上文講的例子是中文科,中文重要的是多閱讀、多寫作、多看寫作有關的書,我看不到整理筆記對中文的水平、分數有甚麼大的效果?

雖然我不是讀過所有科目,我很相信,文憑試中,整理筆記在任何一科都不是cost effective的。

作者: Submarina2012    時間: 12-11-13 23: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1-14 00:25

Submarina2012,

我常自稱二流學生,因為求學時見得太多比自己強的同學。不過很有趣,有時一流學生的學術都有些問題。

舊同學聚會時,偶爾會討論到中外歷史問題。有趣的是,無論在會考、A level、Higher level拿好績的,或是不好成績的,他們大多數在考試之後幾年,史實、觀點大都忘掉了,再過幾年,就好像沒有讀過歷史一樣。在腦海中保留相當份量史實的佔小數。而我這個二流學生,幾十年來都好像剛考完公開試一樣。

我覺得香港中學教育的問題不在於是否真正有成就,而是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會考普遍讀七至八科,對絕大部分沒有鋼鐵般意志的學生,能有一兩科用最高規格去讀嗎?

文憑試讀至七科,普通學生會願意在一兩科做出真正成就嗎?

如果我女兒在文憑試後十年,能像我一樣,將所學的史實如數家珍地道出,能有一定的歷史觀,我己經覺得她勝過九成幾人,夫復何求?

我一向不讚成對子女要求過高,一向讓女兒玩耍多於溫習。於是她得到一個快樂童年,得到一個可以入U的成績。還有,我相信十年後,當中學同學聚會時,她會覺得,為何xxxx、yyy、zzz文憑試歷史成績和我相若,但為何她好像沒有讀過歷史一樣。

作者: eviepa    時間: 12-11-14 00:49

Submarina2012,

我從不會強求女兒在中學階段有任何一科超越平凡,但實際上,她的視藝可算是不平凡。

我相信,很難強求孩子在中學階段有甚麼不平凡的成就。起碼我沒有這個能力從無變有。女兒繪畫的成就只是很多個偶然碰在一起:偶然地她很喜愛繪畫,偶然地家裡附近有一個優良導師,偶然地我對繪畫有一定認識,能夠欣賞這個導師,於是造就了女兒超越平凡的繪畫能力。

不知道有誰會有把握培養一個孩子,在中學階段有一科或以上的不平凡能力呢?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14 12:48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1-14 14:56 編輯

Eviepa:

因為感謝您以前在EK不斷慈航普渡,強調閱讀的好處,所以,我這懶人會花時間針對您的言論多寫點異議。我們最大的意見分歧是:您的整個培育計劃,只是以買女兒送進大學為目標,充滿分數和成本計算,而我,因年少時也不在乎分數,現在強迫自己在乎一點,但很難堅持。

又因我囡較您和順的女兒個性強得多了,很少跟從我們的指示或意願,所以我只能從引導其興趣入手。學習方面,我會留意跟學術有關的漫畫或故事書,以期引發阿囡的知識和興趣。

事實上,她確實從相關漫畫中獲得知識。早前她準備學校的IS talk(自由題,她選了宇宙的star為題做ppt),她就是翻起以前講星的漫畫,再去google中譯英,另從網上找英文的資料,再利用google英譯中……過程中,手上的漫畫看來是她最重要的參考書(可能是最熟悉和最易明?)

國際學校一向是做project的比例比較多,為什麼呢?因為經過自己整理,才是最有效把知識內化的一個方法。在我看來,做筆記,就是一個人做的project,就像她學校的IS talk一樣。

您不妨捫心自問,多年後,您仍會記得的歷史史實和觀點,是因為您當年背誦而得,還是因為興趣而得?

在互聯網發達,網上鑽研知識可能成為日後大潮的現今世代(最近很熱的書《正義:一場思辯之旅》,也正是在網上散布其講學視頻和引起討論的),中學要學的,大概是學習的方法、規律,亦即是學如何去學習,而非學那些知識的實體?挺懷疑,著重背誦,能掌握大千學習方法的幾成?

您迷信個人經驗而造成的思維規範,似乎正在規範您女兒的發展?既然她基礎夠厚,最簡單的破框方法,就是放手,保持交流,但少當貼身的私補老師,相信她自己飛的能力,也給予她機會和需要,讓她自己嘗試去飛吧?一個快樂的孩子,不等於是一個不願付出努力的孩子,更不等於是一個在溫室內不用多想的孩子……當有一天,孩子的世界大了,爸媽溫情關切的溫室罩不了,不願直面自己框框的孩子還會快樂嗎?

一句只願孩子快樂,就能抺殺她種種的可能性嗎?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2-11-14 16: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KTHK    時間: 12-11-14 17:36

回復 Annie123 的帖子

I don't really believe in "happy" but rather "happy learning".  And for me, that happiness comes from learning and satisfying one's intellectual curiosity rather than lots of free time or lack of homework.

作者: JustAParent    時間: 12-11-14 19:28     標題: 回覆:Annie123 的帖子

「他都一定再三提醒我兩個孩子,高中一定要盡力,先苦後甜,讀完書,將來生活安穩,就可以享受生活。」中學一定要努力,完全同意。但是,先苦不保證後甜,飽讀書亦不見得將來生活安穩。小學時,給孩子一些幻想無妨,中學生還是開始認識一下現實世界好,免他們大學畢業後怨天尤人。




作者: csy_ma    時間: 12-11-14 20:10

侯文詠 Houwenyong今天在面書說的:


跟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吃飯,席間他說:

“我認為沒有所謂的快樂的學習。所有成功的學習都是痛苦的。重點全是於你用什麽態度去面對、或轉化那個痛苦。”

這句話引人深思。原來難的不是學習,是面對的態度。

想想有道理。像我喜愛的寫作,說到底其實也是一件痛苦的差事。不過,因為有了熱情、想像,好像被我轉化了……嗯,很多時候,苦或樂還真存乎一心呢。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