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IB是什么?是應付考大學的制度?是中學另一教學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super-kid    時間: 12-4-10 07:46     標題: IB是什么?是應付考大學的制度?是中學另一教學模式?

近來多聽聞到有些中學設有IB,IB到底是什么?是應付考大學的制度?是中學另一教學方法、模式?但不是所有中學都設立。是否因它有好的地方,亦有不好的地方?請各家長分享、賜教,謝謝。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2-4-10 09:10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12-4-10 12:02 編輯

ANChan59's blog對IB有詳盡解釋.
作者: webeheld    時間: 12-4-10 11:11

IB is a diploma that requires a student to be more all-rounded and capable since it includes languages, sciences, arts...it also has the CAS and TOK/EE programs which are excellent preparations for university. It is well-recognised all around the world, particularly in the UK and USA. For students that are great in all aspects, IB is a gift for them; but students that have potential on some areas only may find the IB terribly difficult to handle.
作者: vincher    時間: 12-4-12 13:14

這只是初步對IB 課程的了解,要深入研究,一定要看ANChan59's blog !記住:~不是每人皆適合讀!
    ~不是每所有開辦的學校搞得好!

(2007年4月30日, 星島日報, 教育 F01 教育點評 程尚達)
IB課程較著重學生思考及分析能力。課程總共分為六個範疇:
第一語文、第二語文、自然科學、藝術、數學和電腦科學,以及社會科學。

學生要在每個範疇中揀選一科,將其中三科定為高級,修讀較深入的內容,另外三科定為標準等級,修讀基礎性的內容,簡單理解為「三個主角三個配角」。另外IB 課程還包括三個學習項目,包括「論文」、「知識理論」及「創意、行動和服務」。
    程尚達近日翻閱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出版的《大學線》,雜誌訪問了幾位修讀IB課程的過來人,大部分學生皆認同IB較傳統課程生動有趣,功課亦較少,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實地考察、社會服務等活動,訓練思考能力。不過,也不是所有學生均能與IB「情投意合」,好像就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謝冰盈,會考後曾入讀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但她覺得IB課程雖較容易應付,但所教授的知識不多;部分科目更沒有畫一的計分準則,老師只靠整體印象來評核功課。加上她本身為文科生,IB卻要必修一個理科科目,她感到較難應付,所以一年後決定重返聖瑪利書院讀預科。

另一名李寶椿書院的IB插班生林寶琪,雖然對IB課程讚不絕口,並以四十分(滿分為四十五分)的優異成績畢業,但她因家庭經濟問題,未能入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轉投中文大學專業會計學系,要重新適應本地的教育制度。
今年大學一年級的林寶琪,早已習慣IB課程較少考試評核,並著重學生寫論文及專題報告的能力,但偏偏會計學系的科目常以考試評分,結果她上學期的GPA只在三分以下,成績只屬中下游,對她造成頗大衝擊。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