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03:47 標題: 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2-20 01:13 編輯
其他資料:《中西區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
調查項目
筆者主要調查油尖旺區BAND1 學校2012 過往3個學年的3項數據,供家長作示範之用,希望各位閱覽學校資料時,小心留意各項數據,以防誤讀或被誤導。同時,亦希望下列資料能幫助未能以英文閱讀冗長的學校文件的家長朋友。
1. 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中七學生以高考成績考取本地大學學位。
2. 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中七學生的高考成績獲大學收生之最低要求─即中文及文化、英文及兩科高考科目取得E級。換句話說,即學生取得4科E的數目,並不代表學生獲大學取錄。
3.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以「就業比率」計算得出;中七後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的成績通常與一切升學途徑絕緣,故考慮此項數據可大概估算學生最終/數年後可以升學(不一定升讀大學)的比率。不過,筆者認為此數據的缺點在於未能包括自修生重考的情況。
為什麼不考慮公開試成績?
筆者不考慮會考和高考成績,而直接考慮它們的影響。讀過預科的家長都知,子女會考成績佳,並不保證高考成績。 養兒一百歲,要憂的東西已經很多,若果求學的目標是進大學的話,還是參考上述3項數據,比較具針對性。筆者並不盡信指某學校今年「每人有4條C」,因為參考校務報告,並非每間學校都會提供這類數字。最重要是,考試取得多少A,並不代表整體水準對路。筆者考慮三項資料的單位都是「學生」,而非A-C的數量,故可以直接比較反映公開試對於學生的影響。筆者的調查,是根據各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而得出的。
另外,考慮成績的一大缺點是,背後的可能性太多,例如某學校中五生有200個,留校升讀的學生有90個,這是否等於只有90個學生有14分呢?絕對不。其他方法例如計算會考平均分、人均取A-C率,其著眼點皆在於等級的數量,同時在比較多所學校時,若學校發放此等資料的方式、方向不一樣,所謂的分析也只局限於作者純粹猜測,而非解釋數據。在考慮學生受學校的影響而言,這些資料未及直接以學生為基本單位的升學率實際。
為什麼不考慮拔尖生?
第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拔尖生通常最多佔全級30個左右。即使筆者不考慮拔尖生,一所學校的入大學率實際上亦不應急跌,這不是辦教育的好解釋。例如一般中五有200人,假設拔尖生有30人,原校再收90人,剩下的高考生只是當年的首30至120名而已;若果入大學率因此大跌,這其實顯示該校強弱懸殊十分嚴重。
第二個技術上的原因:即使拔尖和高考生都是原校生,但其入大學的原因和機會本身都不一樣, 將他們放在一起, 得出的百份比的意義有點模糊:
分子:入大學的學生(包括拔尖生)
分母:入大學的拔尖生 + 高考生
就不是一班公平競爭的學生的統計了。當然最公平是以中五的學生去計(即會考生的總和),分子是拔尖及高考入大學的學生,但這恐怕要更漫長的分析。
資料來源
各學校網頁通常都會刊登周年報告。報告包括學校往年的各項總結,因此各位除參考學生成績外,報告亦有各種有意義的資料可供參考,例如課外活動表現、師資、教學方法等等。美中不足的是,有學校提供的圖表沒有仔細的棒型圖,故有部份數字乃筆者用肉眼看出來,不過亦同時註明了出處及頁數,供各位繼續比較。
調查結果
A) 伊利沙伯中學的圖表未有顯示準確數字,只以每10%分隔棒形圖數列,各位如欲自行判斷可參閱校務報告第13頁。
B) 以下學校並沒有提供周年校務報告:
1. 循道中學(08/09)
第一項數據(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
以入大學率計,油尖旺區普遍較中西區學校稍低;然而,以排名首兩間學校計,入三大(港大、中大、科大),油尖旺區較勝一籌。
並非所有學校均提供中七畢業生出路資料。而提供畢業生資料者,亦甚少有提供仔細分析,例如畢業生升讀之大學。在眾多中學中,僅有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聖芳濟書院透明度較高,會提供學生升讀之大學及多年的周年校務報告供閱覽,而資料更新得頗快。6間有公開資料的中學,全部都誠實地將大學學位與副學士學位區分出來,沒有造假。
以下為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84.2%、78.7%、81% (全級57%學生入三大)
2.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68.7%、62.5%、70.5% (全級46.6%學生入三大)
3. 九龍華仁書院(07/08、08/09、09/10):沒有資料、67.86%、63.41% (沒有資料)
4.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48%、53%、56% (沒有資料)
5.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不提供、52%、55% (沒有資料)
6. 循道中學(08/09、09/10、10/11):沒有資料、45%、55% (沒有資料)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列明大學取錄率/入U率:
1. 銘基(08/09、09/10、10/11)
2. 真光女書院(07/08)
3. 九龍華仁(07/08)
第二項數據(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
具備大學入學的最低資格,等同Full cert,學生在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時,或者會較不具備最低資格者有優勢。此項資料對於直接升讀大學的意義其實不大,因為具備「最低」資格並不代表有大學取錄。
若果家長細心比較第一項及第二項數據的話,會發現若果以4科E率取代入U率是十分不可靠的,例如聖瑪利與真光的4科E率同樣高達94-97%,但實際入U率,真光竟然比聖瑪利低接近30%。因此筆者認為這項數據,實在跟「入副學士當入大學率」一樣誤導。
以下為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96.6%、96.2%、96.59%
2.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71.1%、75.9%、94.7%
3.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08/09、09/10、10/11):76.3%、91.6%、90.2%
4.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88%、88%、88%
5. 九龍華仁書院(08/09、09/10、10/11):80%、88.1%、86.6%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列明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資料:
1.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
2. 循道中學(09/10、10/11)
第三項數據(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此項數據以下列方式計算:
100% 減去 就業比率 =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它顯示了中七畢業生升讀大學學士課程、副學士課程、高級文憑課程、海外升學及重讀中七的比率。
以下為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100%、100%、100%
2.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100%、95.5%、100%
3.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100%、100%、99%
4. 循道中學(08/09、09/10、10/11):沒有資料、100%、99%
5.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不提供、98%、98%
#08/09學年有2%為未知;即未有向中學匯報出路或未肯定出路。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公開就業比率:
1. 銘基(08/09、09/10、10/11)
2. 真光女書院(07/08)
3. 九龍華仁(08/09、09/10、10/11)
小結
在對7所學校進行調查後,筆者特別要提,九龍華仁書院的透明度可謂十分低。首先,這所學校的校務報告藏身地點可謂十分隱蔽,筆者需從毫無設計可言的檔案目錄找報告。各位朋友可嘗試找找看,感受筆者當時的迷惘:http://admin.wyk.edu.hk/documents/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聖芳濟書院在提供校務報告方面就比較方便,亦十分詳盡。
若果家長以入大學為目標,油尖旺2010/11年的排名如下:
1.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女) - 81%入U
2. 聖芳濟書院 (男) - 70.5%入U
3. 九龍華仁書院 (男) - 63.41%入U
3. 伊利沙伯中學 (男女) - 56%入U
4. 真光女書院 (女) - 55%入U
5.循道中學 (男女) - 55%入U
作者: kenfu 時間: 11-12-29 07: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can 時間: 11-12-29 12:43
ch1970 發表於 11-12-29 03:47 
調查項目筆者主要調查油尖旺區BAND1 學校過往3個學年的3項數據,供家長作示範之用,希望各位閱覽學校資料時 ...
我覺得這些資料很中懇, 請問是從哪裡得來的? 特別是入U率, 很多學校都把副學士列入入U 率.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3:16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17:30 編輯
從學校官方網頁上的周年校務報告發現出來的。其實現在甚少學校會將入大學與入副學士的數目混淆一起,因為現在我們都很醒目了。各位可以到學校網方網頁找Annual report,比擬一下相關數字。
其實調查結果也讓我驚訝的。例如我看過不少直資名校的入U率,其實也不過是大概50%左右,跟津中根本差不多。
作者: chiuchun2001 時間: 11-12-29 13:18
北區鄧顯話100% 入U, 可信嗎?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3:28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16:07 編輯
chiuchun2001 發表於 11-12-29 13:18 
北區鄧顯話100% 入U, 可信嗎?
http://www.tanghin.edu.hk/files/u1/SR2010_11.pdf
4科E率就100%!入U率無公布。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3:48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17:28 編輯
kenfu 發表於 11-12-29 07:57 
如果18區都有就好.
從這裏看見的是越 "名" 就越"神秘" , 原來成績也是越"低"; 可能有些家長喜歡"名"校就是 ...
這亦是我選擇先調查油尖旺區的原因。因為有些超級津中名校,會考成績突出,14分以上學生高達9成,很優秀的學生在中五已經拔尖上大學了,所以這些學校的中七入u率往往不高。但油尖旺的學校中,即使沒有公布入u率的華仁、銘基,我參考了他們會考14分以上的比率,他們的中七畢業生都是原校升讀,故這次比較就較可靠。
作者: leeleelumlum 時間: 11-12-29 14:47
本帖最後由 leeleelumlum 於 12-12-19 13:48 編輯
del...........
作者: 龍舌蘭 時間: 11-12-29 16:20
有冇KL3的資料?
作者: ohnono 時間: 11-12-29 16:42
本帖最後由 ohnono 於 11-12-29 16:43 編輯
咁即係點?聖芳濟重好過華仁和伊中?是否有地方出錯。
作者: tocan 時間: 11-12-29 16:55
聖芳濟不嬲都好過華仁, 不過伊中就唔知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6:58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17:21 編輯
ohnono 發表於 11-12-29 16:42 
咁即係點?聖芳濟重好過華仁和伊中?是否有地方出錯。
以升大學入u率計,聖芳濟近3年比率比伊中高;至於九華是否低過聖芳濟,由於報告並沒有直接提供數字,我若果輕率下結論恐怕十分不公平。不過,在這情況下,學校在公布資料的方式難免令人懷疑:既然不怕貨比三家,那需閃閃縮縮?
另外,這一區的資料是從校務報告直接抄下的,當中已減除學校從中做的手腳,例如將海外升學及大學包括在整體入讀大學比率裡,務求做到全部數字的意義均一致:中七畢業生升讀本地大學學位課程。
正如樓上所言,伊中原來低聖芳濟這麼多,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同時亦查看了3間學校的中五升讀中六比率,三間的預科生絕大部份都是原校升讀,故上述數據可靠程度甚高。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6:59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17:17 編輯
其他資料:《中西區BAND1 津貼中學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排名》
作者: renewdanny 時間: 11-12-29 18:50
超想知九龍城區果幾間BAND ONE既資料, 肯定好精彩.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19:28
renewdanny 發表於 11-12-29 18:50 
超想知九龍城區果幾間BAND ONE既資料, 肯定好精彩.
培正、喇沙、旅港開平都未有公布數據
作者: 家之達人 時間: 11-12-29 22:44
有沒有深水埗區的資料呀
作者: yiuyiu2000 時間: 11-12-29 23:18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謝謝你詳細的分析.
近幾年, 一些地區名校, 他們的入U率幾乎100%(不過我有留意到, 有些學校只開辦兩班預科),
它們似乎比很多傳統名校還要高. 為什麼傳統名校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作者: khmama 時間: 11-12-29 23:24
回復 yiuyiu2000 的帖子
你只要睇番今年第一屆文憑試, 三大提早面試會對邊o的中學招手, 你就知道傳統名校既江湖地位唔係咁易代替.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29 23:24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29 23:25 編輯
yiuyiu2000 發表於 11-12-29 23:18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謝謝你詳細的分析.
這還要詳細探討。例如100%入大學率中,入那些大學。記得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入大學率接近93%─但實際進了哪些大學呢,是公開大學還是科技大學?這些資料要學校主動公布,家長才有一個清楚的印象。其實在調查中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發現,然而因為過程的複雜而把他們刪除了(例如聖類斯的大學率,當中有雙位數字的學生是進了公開大學)。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2-30 00:53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Thanks for your detail analysis, very reviewing.
Did you count EAS places as well, on top of JUPAS......
作者: renewdanny 時間: 11-12-30 00:59
本帖最後由 renewdanny 於 11-12-30 01:00 編輯
轉左制之后, 我會以合格率為主要考慮因數. 人既興趣去向個個都唔同, 但合格呢樣野就必定係全世界人首要做到既野. 我會睇F5,F7合格率多過睇入U. 始終人多統計都準D.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01:30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01:30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1-12-30 00:53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Thanks for your detail analysis, very reviewing.
這類幫助學校計算入u率的資料若果學校不主動提供, 我想我也不應該苦苦追尋吧
更重要的是,拔尖學生的基數與中七升大學不同,難以一併進行比較。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01:33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01:36 編輯
renewdanny 發表於 11-12-30 00:59 
轉左制之后, 我會以合格率為主要考慮因數. 人既興趣去向個個都唔同, 但合格呢樣野就必定係全世界人首要做到 ...
的確人各有志,但事實是學生不獲大學取錄,通常次選就是副學士。似乎入大學是一眾學生的頭等目標了。我想不同興趣的人都總會以繼續進修為依歸吧...再殘酷一點說, 若果拿著4科第3/4等,進不了大學,考asso其實跟一個4科2等/u的人景況差不多,只是asso面試被考官鬧少兩句而已。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2-30 01:41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If those schools 10+ students through EAS get into big 3 and you don't count them in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 rate, sounds a bit biased.
just an example, 120 students for a school at F6, 20 EAS, 80 get into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balance either go for AD/HD or overseas. From your method, 80%, I will say 83% more realistic.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02:09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02:17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1-12-30 01:41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If those schools 10+ students through EAS get into big 3 and you don't count the ...
校務報告的建議格式是,入大學率是基於報考高級程度會考而定。也因此我是統一採用了中七入u率。而報告通常排除了拔尖生的入u率原因是,將靠會考成績入大學的學生匯入靠高考入大學的學生,然後一拼做計算的話,即使以入大學為目的而言好像沒有問題,但高考與會考的程度實在不同,學校提供的預科與會考教育對著同一班學生都有分別,因此不能夠將中六拔尖生加入中七入u率之中。換句話說,若果將拔尖入U都加入去,計算時,分母的增加項是「入硬大學」的,而非「經過同一個考試入大學」,在計算入u率時就沒那麼統一了
當然ANChan59的確點出了我這個比較的局限,就是沒有考慮單靠會考就能入大學的情況。不過我仍然不認為需要將中六拔尖生加進去,畢竟在數式上這似乎不是更公平的比較。但我認同的確需要留意該考拔尖的情況,亦希望有家長可以提供更多資訊。
其實,若果一所學校真的平均的優秀的話,即使有大量拔尖生,而我亦未有將他們計算在內的話,它的入u率仍然是不會太低的。一般中五級都有200人,假設拔尖有30人,另外再收90人,不過是首30至120名而已。一所真正優秀的學校該沒道理差30人(中西區及油尖旺應該只有一兩間)就會在高考入u時急跌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2-30 02:34
Most schools take their own students in F6, If our logic aligned. Most F5 have 5-6 classes, and F6 may be three classes. Very low percentage from outside, majority are F5 students, 90 students from outside is a big......big surprise to me, for a top notch school.......
Never mind, I just alert parents don't overlook the EAS numbers and be open-minded to evaluate the data before drawing any critical conclusion, that's you highlight in your first post. Under HKDSE, no need to consider EAS.....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02:59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03:10 編輯
回復 ANChan59 的帖子
對...我提供的統計,最終目的,並不是要提供最完整的排名統計,而是示範給其他家長朋友看,學校陳列的數據,看似一樣,其實很不一樣;單看入u都有三種。
不過我好像不是說90個外校生吧, 而是算式上, 即使拔尖和高考生都是同一條腸出,但其入大學的原因和機會本身都不一樣, 將他們放在一起, 得出的百份比的意義有點模糊:
分子: 入大學的學生(包括拔尖生)
分母:入大學的拔尖生 + 報考高考的學生
上述的分母就不是一班公平競爭的學生的統計了。當然最公平的方法是以中五的學生去計(即5/6班總和),分子是拔尖及高考入u的學生,但這個恐怕要更漫長的分析了
無論如何,多謝ANChan59提醒,各位家長在閱讀資料時要多點批判,選擇合適自己的一套量度方法。我進行調查的原意正是想看一下兩區展示中七生入大學的情況,有沒有存心欺騙。
(可幸的是334學制沒有兩次考試,要不然除了看報告,還要繼續計數了....不過好像仍然有拔尖?)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2-30 03:15
All university compete for the best students, the Big 3 won't sitting there to wait for HKDSE results. This year mainly for interview first and no firm offer yet, except GCE and IB.......
Use one exam to replace two, not make sense to me.... Reduce the pressure and stress...... Just BS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03:18
ANChan59 發表於 11-12-30 03:15 
All university compete for the best students, the Big 3 won't sitting there to wait for HKDSE result ...
3大不少學系已經完成了面試階段了。其實334拔尖計劃好比從前ale的學系面試,都是百中選一,個人認為實際作用不大,最終都要靠考試。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2-30 03:28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Yes and no. It's like Game Theory among Big 3. Depends on who pull the trigger first.Now, it's too late, talk to you later.
作者: leeleelumlum 時間: 11-12-30 13:23
本帖最後由 leeleelumlum 於 12-12-19 13:49 編輯
del..........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13:34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13:48 編輯
leeleelumlum 發表於 11-12-30 13:23 
ch1970,
Thanks for your efforts.
no problem. 不過一貼多區應該會被人當洗版吧?
作者: leeleelumlum 時間: 11-12-30 13:52
本帖最後由 leeleelumlum 於 12-12-19 13:50 編輯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作者: marius 時間: 11-12-30 18:52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http://acad.wyk.edu.hk/~ym57lee/MessageFromPrincipal/#
華仁的最新報告可在這裡找到。
作者: ssdiana 時間: 11-12-30 19:35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I am targeting WYK, from your data, it seems that I should change my mind? what about other's ideas on this issue? should I not putting WYK at the first choice?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21:53
marius 發表於 11-12-30 18:52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http://acad.wyk.edu.hk/~ym57lee/MessageFromPrincipal/#
似乎九華這十年內真的退步了很多,單看會考,都有百分之十幾的學生沒有五科合格... 真的有點意外
不過它的入大學率似乎仍比伊中好 不過拔尖數目應該不夠伊中好了(伊中也好像得一兩個)
無論如何 謝謝這位家長的資料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22:10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0 22:10 編輯
ssdiana 發表於 11-12-30 19:35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I am targeting WYK, from your data, it seems that I should change my mind? what ...
所謂排名,其實在尋求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去比較學校。家長朋友選擇一所學校與否,除了入u率,尚有其他東西值得參考。同時也要提醒一下,不是家長選學校,而是子女與學校做配對。最重要是子女喜歡。
作者: khmama 時間: 11-12-30 22:37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其實仲有一個因素會影響入u率, 每年有唔少既尖子走咗去恆商同莊啟程, 所以334先可以睇到中學真正既入u率.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0 22:45
khmama 發表於 11-12-30 22:37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其實仲有一個因素會影響入u率, 每年有唔少既尖子走咗去恆商同莊啟程, 所以334先可以睇 ...
沒錯沒錯... 放長雙眼等334!!!!!
作者: mhddm 時間: 11-12-31 11:37
伊利沙伯中學是4班F5升3班ALevel,入U率自然底些,開2班ALevel的學校只會收會考頭30%的學生(HKCEE 20分以上),根本唔使你所說的保底。開3班ALevel或4班ALevel會收原校生過半人數(over 60%)自然要收到14/15分,入U率底些就說保㡳不力,是否有欠公平?如要排名,是否應公平一些,不可以把一些學校(開2班ALevel)=top30%學生的入U率同開3/4班ALevel =top 60%的學生的入U率比!如真的這樣比,就等同認為那些入不到原校(開2班ALevel的學校)的學生跟入讀原校ALevel 的學生入U率一樣!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1 12:40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1 12:55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1-12-31 11:37 
伊利沙伯中學是4班F5升3班ALevel,入U率自然底些,開2班ALevel的學校只會收會考頭30%的學生(HKCEE 20分以上 ...
伊利沙伯中學:3班中七聖芳濟書院:3班中七
九龍華仁入u率不高,開兩班是合理解釋?
按你的邏輯,開2班,「非精英」較少,理應入u率會高一些
但開兩班,按你所言是30%的精英,入u率也只僅僅與伊中/聖芳濟相若,難道不需要補底嗎?
作者: 88muimui 時間: 11-12-31 15:23
ch1970 發表於 11-12-31 12:40 
伊利沙伯中學:3班中七聖芳濟書院:3班中七
九龍華仁入u率不高,開兩班是合理解釋?
聖芳濟書院 F.5 有多少班 ?
作者: mayc 時間: 11-12-31 16:10
yes!多謝你的分析,小女讀循小,看完之後,更加別無他求,循中更是不二之選!
作者: penguin_chick 時間: 11-12-31 17:24
一則很有參考價的報告。
不考慮EAS,對數字的影響其實會很大。
假設學校甲︰
中五200人, 0個尖子, 100人原校升中六,最後80人進大學。以上述報告顯示,有80%入大學率。
學校乙︰
中五200人,20個尖子,另100人原校升中六,最後80人進大學。以上述報告顯示,亦是80%入大學率。
兩校成績相同!
但如沒有尖子計劃(EAS),學校乙可能100%入大學!
另外如學校乙進不到(不想進)本地大學的20%學生都是成績最好的,原來進了哈佛、劍橋等。如計算在內,便有120%入學率,差別更大!還好是閣下寫明統計的內容,使本報告仍很值得參考。
再者,更要考慮的是中六收生的成績,所謂gabage in, gabage out。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1 17:36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1 20:33 編輯
penguin_chick 發表於 11-12-31 17:24 
一則很有參考價的報告。
不考慮EAS,對數字的影響其實會很大。
假設學校甲︰
其實我正文討論過這個問題,即使我們明知EAS會影響百分比很大,但在計算上,加入中六學生是錯誤的,因為當中的分母會包括了「當然入u」的數值。而油尖旺區,容我直率地說,除聖瑪利外,我還是相信其餘幾所學校拔尖生不過5-10人──你說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其實也是暗示了,有些學校,只有頭幾十名學生是「見得人」,一但這批學生走了幾個,其入u率就會急跌。中六收生分數方面,印象中伊中與聖芳濟的收生成績相若,都是17-19分 (文科14-16分)
不過無論如何,其實我展開調查的原意,都是想家長對「入u率」有更全面的概念,記得頭幾個回覆,有家長問鄧顯是否100%入u,就知這場討論是很有意義的,所以還是要感謝各位對計算方法有興趣的家長朋友們。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1 17:36
88muimui 發表於 11-12-31 15:23 
聖芳濟書院 F.5 有多少班 ?
現時是5班新學制好像改了做4班
作者: 88muimui 時間: 11-12-31 17:50
ch1970 發表於 11-12-31 17:36 
現時是5班新學制好像改了做4班
Thanks. 即是伊利沙伯中學:四班中五上3班中七, 聖芳濟書院:五班中五上3班中七.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1 20:31
88muimui 發表於 11-12-31 17:50 
Thanks. 即是伊利沙伯中學:四班中五上3班中七, 聖芳濟書院:五班中五上3班中七.
...
"伊利沙伯中學:四班中五上3班中七, 聖芳濟書院:五班中五上3班中七"
沒錯
作者: mhddm 時間: 11-12-31 23:19
當然唔會所有開2班高考的學校入U率都會高過開3班的學校。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高過華仁?但就肯定高過現在。 聖芳濟書院係5班上3班,同伊利沙伯中學4班上3班係唔可以直接比和排名所以唔可以它們的入U率直接排名。所以唔可以話聖芳濟書院排名高過伊利沙伯中學,一樣地唔可以話聖芳濟書院底過 嘉諾撒聖瑪利。如果可以這樣比,數學就無人唔及格啦!
作者: ch1970 時間: 11-12-31 23:42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1 23:43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1-12-31 23:19 
當然唔會所有開2班高考的學校入U率都會高過開3班的學校。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 ...
「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高過華仁?但就肯定高過現在。 」話唔定。伊中可以只開兩班仍然入u率低的。
我想mhddm家長留意一點是,我們這個討論其實並沒有刻意預設那一所學校入u率肯定會較高或較低。
伊中即使有4班還是5班,與有多少個學生入u無必然關係。不是學生少就會成績差(或者成績好),也不是四班升兩班就一定差或一定好。我們並不是在做實驗研究學生/班別多少與入u率的關係,而是從實證角度去理解不同學校入大學的情況──所以我將數字化作百份比:這些數字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無論對於能力弱(升大學機會低)抑或能力高的學生和家長,都可以清楚知道,一所學校可以/不可以升大學的機會,而非嘗試訂出那所學校是絕對地強還是絕對地差。當然,你的假設,正如khmama所言,334就知真定假。
作者: mhddm 時間: 12-1-1 18:53
我只想說明如會考人數不同及高考人數不同是不應作比較更不應作排名。舉例,有5所band1中學ABCDE它們都能把top 25% 學生全送入U,next 25% 學生只能有一半入U'再next 25% 有四分一能入U'最後25%的學生可能會考底於14分或會考不及格不能升會原校讀ALevel所以當0%入U. 在這情况,假定所有高考生都是原校升上和top果啲無走咗去其它學校。
中學A,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只開2班高考,它只收頭30% 學生 (200人收60人) 跟以上的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其餘1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91.7% ;
而中學B,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開3班高考,收頭45% 學生 (200人收90人) same 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77.8%,
而中學C,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開4班高考,頭 60% 學生 (200人收120人) same 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 next 50人一半入U, 最後20人有四分一能入U )入U率就會是66.7%.
而中學D,有4班會考生(160人)但開2班高考,收頭37.5% 學生 (160人收60人) same condition, (頭4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83.3%.
而中學E,有$班會考生(160人)但開3班高考,收頭 56% 學生 (160人收90人) same condition, (頭4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 最後10人有四分一能入U )入U率就會是69%.
如排名就會
1. A校91.7%入U率
2. D校83%%入U率
3. B校77.8%入U率
4. E校69.4%入U率
5. C校66.7%入U率
單看數字,它們可相差25%之多, 但實際上,這5所中學是有相同能力都能把相同比例的學生帶入U, 它們的實際入U率全部都是43.75%, 但它們不同的地方就是會考人數同高考人數的比例,所以334後就能反映出實際入U率。
正因如此,這數字當然可作參考但要先知背後的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 數學都有conditional ratio啦,只希望不想看見不公平的比較和排名, 如apple to apple的比較對學校和老師都公平些。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1 21:16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1-1 21:22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2-1-1 18:53 
我只想說明如會考人數不同及高考人數不同是不應作比較更不應作排名。舉例,有5所band1中學ABCDE它們 ...
我十分明白你所說「人數的不同、班級數量又不同,計出百分率即使可以參考也不可以做排名」,但你的例子也難免理想化一點,你所說的基本假設是「所有學校都有一定的百分比學生入到U/入不到U」,但計算過程卻略過這一點不提,而去設定不同班級數目及學生的實際人數。
其實我都說過,百分比背後的意義主要是顯露每所學校在拔尖補底的情況,當然我也認同你所言,以此排名或者不是全然客觀,但你似乎仍然不明白,例如某所學校入U率只得50%,不論我有沒有計算EAS、還是開4班定3班,家長/學生仍然要面對那50%呀。而你的計算卻在以百分數進行基本設定,計出的百分比當然不一樣。「top 25% 學生全送入U,next 25% 學生只能有一半入U'再next 25% 有四分一能入U'最後25%的學生可能會考底於14分或會考不及格不能升會原校讀ALevel所以當0%入U. 」沒錯,完全脫離現實,去為情況進行假設,你可以說,每一所學校,不論開多少班,有多少個學生,都只能夠有一定百分比的學生進大學。那麼你隨後的驗證也受著這個「人數多就多人入大學,反之亦然」的框架去計算,其意義何在?
再說清楚一點,或者我會認同你所言,學校之間班別數目不同、中五及六人數不同,實在不能夠進行排名(而這一點我其實也不完全同意)。不過,說到底,我仍然不同意你所言,因為「每間學校都注定會有一小部份人升到/升不到大學,也因此升大學率會有不準確的情況」,這種論斷,對我來說是有點脫離現實;學校讓學生升大學的能力說到底不是說一句「以中五計學校能使當中25%入大學」就能攪定。你的例子只是說明了基本人數不同,計出的百分比有不同,但這點我相信每逢出現百分率,家長朋友們都理解的情況。
作者: mhddm 時間: 12-1-1 22:22
我的舉例是希望大家容易明白, 用數學說明我的說法, 不要單看表面數字作比較。如你真的認為開多少班ALevel(會考人數同高考人數的比例)對入U率沒有影響。我都不再辯了。大家等334後, (等同5班開5班時), 學校的入U率是否都是差不多? 希望到時那些band1學校都能保持80%至90% (甚至100%)入U率 (但好似以往HKCEE 14 分以上的比率都無gum高)。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1 23:28
mhddm 發表於 12-1-1 22:22 
我的舉例是希望大家容易明白, 用數學說明我的說法, 不要單看表面數字作比較。如你真的認為開多少班ALevel( ...
影響一定有的, 只是我也說過 似乎較公正的方法, 以中五人數做基礎, 在統計入大學率會較全面, 不過在這裡不在贄述了;不過你說因此排名不能完全作準,這點現在看來我倒是同意的。
印象中,新界的地區名校確實有過九成入大學的,記得拔尖制度推出前新界鄧顯,大概90年代末全級只有一兩個學生入不到大學。不過這一切都俱往矣。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3 21:59
輕輕推一下
作者: khmama 時間: 12-1-3 22:15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大家無需爭辯, 比較入U率作參考就可以, 排名意義唔會好大, 並唔係因為人數問題, 而係當中存在好多probability問題. 入大學要聯招, 選校排序, 睇學位數目, 競爭對手多寡強弱, 選既科目是否熱門, 面試表現, 再加埋自薦/推薦等等非學術因素, 就算個入U率高, 亦可能係學生質素問題, 唔可以完全反映學校既教學質素, 所以參考下無妨, 最緊要和諧.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3 22:18
khmama 發表於 12-1-3 22:15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大家無需爭辯, 比較入U率作參考就可以, 排名意義唔會好大, 並唔係因為人數問題, 而係 ...
同意同意
作者: mrsjacky 時間: 12-1-4 11:02
本帖最後由 mrsjacky 於 12-1-4 11:16 編輯
首先一定要多謝樓主!提供多一個參考途徑,併合埋khmama或其它資料,令分析更客觀。期望334會有一個更具認受性既數字出黎!
都唔明點解政府做咁多統計,學校既成績又唔做,應該由政府劃一公佈,,大家就吾使估估下!
作者: Snake 時間: 12-1-4 22:38
Super thanks for your analysis.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9 18:11
mrsjacky 發表於 12-1-4 11:02 
首先一定要多謝樓主!提供多一個參考途徑,併合埋khmama或其它資料,令分析更客觀。期望334會有一個更具認 ...
因為現時既考試制度 好難歸納一個完全量度單一指標既排名 (見樓上我跟其他家長的討論),我相信334後會容易得多
作者: wingleema 時間: 12-1-9 23:44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有240人, 中六得返90, 原校升的一定係精英la. 反觀伊中, 中一得160人, 中六又係要收90人, 原校升的實唔會全部係精英.
以全級中一入學人數計, 不是會準確些嗎?
入u率 = 入U人數 / 中一入學人數
伊中入u率 = 90×56% / 160 = 31.5%
聖芳濟入u率= 90×70.5% / 200 = 31.7%
嘉諾撒聖瑪利入u率=90×81% / 240 = 30.4%
九龍華仁書院入u率=90×63.41% / 200 = 28.5%
作者: marius 時間: 12-1-10 00:41
wingleema 發表於 12-1-9 23:44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 ...
咁冇喺原校升中六而又入咗u 嗰d點計? 你估呢四間中學會有幾多呢?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10 17:55
wingleema 發表於 12-1-9 23:44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 ...
看似合理,其實不然。上文提過了,這是非戰之罪嗎?少初中班就一定成績差?那麼家長只需看中一開多少班,不用看費心看師資看成績了。都係果句,334就知準唔準確,依家點計都會有變數。即使我以中一人數為分母,仍然不能估計各學校於中六高分轉往他校的學生,這樣繼續爭論落去開始沒有意思了。
作者: ch1970 時間: 12-1-16 23:32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2-20 01:04 編輯
臨近收生截止日期希望幫一下各位家長
作者: ch1970 時間: 12-2-20 01:05
推一下!
作者: renewdanny 時間: 12-2-20 10:11
冇咩意思。間間依然都係甘多人爭。強者依然都係強者。是旦入到一間算lu.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