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文學、社科、商學,讀那個學院好? [打印本頁]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3 20:06 標題: 文學、社科、商學,讀那個學院好?
各位,我女兒讀中四文科,中英數平均,最喜歡視覺藝術。從興趣著眼,入讀中大藝術系就肯定如魚得水。作為爸爸,她喜歡讀甚麼我也會支持。但她自己覺得讀藝術日後出路太差,所以大概只會選作副修,主修會找一科有些興趣,亦有較好前途的科目去讀。
如果以興趣著眼,社會科學院內的科目應較適合她的性格。商學則嫌太沉悶。
如果以前途著眼,以今天的情況看,似乎商學院最佳。
不過,世界可能漸漸在變,中學已經希望文中有理、理中有文。似乎現在文學院、社會科學院這些在大學裡著重理論的學科,有漸漸抬頭的勢頭,反而著重實務的商學的氣勢有稍減的跡象。
大家有甚麼意見?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10-3 23:37
原帖由 eviepa 於 11-10-3 20:06 發表 
各位,我女兒讀中四文科,中英數平均,最喜歡視覺藝術。從興趣著眼,入讀中大藝術系就肯定如魚得水。作為爸爸,她喜歡讀甚麼我也會支持。但她自己覺得讀藝術日後出路太差,所以大概只會選作副修,主修會找一科有些興趣,亦有較好前途 ...
Eviepa,
在大學,如果唔想讀professional subjects,如Health profession, arch, eng, account etc.(may be with the exception of law.),1st degree讀乜科都冇所謂,因為畢業後做乜都得。但一定要讀得好,讀得舒服,多時間玩。所以我覺得一定興趣和能力先行,既然Evie入讀中大藝術系肯定如魚得水,藝術系一定是首選,我會鼓勵佢讀,副修可以市儈一點修商科作為保險,將來有需要2nd degree 可讀商科。一定要開開心心享受四年至算。而且讀藝術讀得好,出路可能很好未定。
Friendlyguy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1-10-4 01:27 標題: 回復 1# eviepa 的帖子
Last week, one of my friends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 "女兒讀中四文科,中英數平均,最喜歡視覺藝術。讀那個學院好?" I suggest her to consider Architecture. Both CUHK & HKU have provided this programme. Bring Evie to their admission talks (the one organised directly by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to get a taste of it and see whether it suits Evie or not.
作者: judy 時間: 11-10-4 09:2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10-3 20:06 發表 
各位,我女兒讀中四文科,中英數平均,最喜歡視覺藝術。從興趣著眼,入讀中大藝術系就肯定如魚得水。作為爸爸,她喜歡讀甚麼我也會支持。但她自己覺得讀藝術日後出路太差,所以大概只會選作副修,主修會找一科有些興趣,亦有較好前途 ...
eviepa,
我會選一些一係好專好實際嘅學科,一係就好浪漫嘅學科。前者成專業人,易揾食。後者訓練高階思考能力,有利長期發展。
前一两星期信報練乙錚有文章論及此一範疇,可參考一下。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10-4 10:47
Yes, Arch is good for those people with art sense. However, being an Arch. (as f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s) is a life long commitment. Before qualify, a student arch has to have 2 degrees, professional exams afterwards and on job training. It may take about 10years from the first date you enter U.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demanding courses in the U. In my date, Arch student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for study. Some even sleep in the studio. If Evie decide to go for Arch, Eviepa has to prepare that he will seldom seen Evie during these few years. So, think before you commit.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1-10-4 10:55 標題: 回復 5# eviepa 的帖子
Is Evie good at computing as well? How about Visual Communication?
作者: NKpa 時間: 11-10-4 13:40
真的是依興趣和能力。
有心有力才有好成績,到時那怕無出路。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10-4 17:36 標題: 回復 6# friendlyguy 的帖子
Eviepa,
支持friendlyguy 的见解!
annie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4 22:36
謝謝大家的意見和資料。做一個小結,喜歡繪畫,如果按照興趣,可以:
1. 讀architecture,好處是做個專業人士,但弊處是課程和工作都是極端demanding。
2. 讀藝術、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s等科。讀的時候,女兒會很有滿足感,畢業後工作不一定差。
我想問一下大家:
1. 有誰知道讀完藝術、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s等科,普遍來說,前途是怎樣?是否如一般的看法,讀藝術,前途比較差?
2. 除了architecture, accounting, law 之外,還有甚麼專業科目可供文科選擇?
3. judy所講的,「前一两星期信報練乙錚有文章論及」liberal study的好處(應是九月二十二及二十三日連續兩日的文章),認為讀社會科學、文科、純理科也是很好的選擇。大家的見解是如何?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10-4 22:41 編輯 ]
作者: gigivinda 時間: 11-10-4 23:04 標題: 回復 9# eviepa 的帖子
" 2. 除了architecture, accounting, law 之外,還有甚麼專業科目可供文科選擇?"
For an arts student studying accounting, he/she will be disadvantaged in his/her long term development, as nowadays Accounting is very much finance oriented, which requires good Maths foundation. This is especially so in Hong Kong as a lot of Hong Kong companies are related to the Finance industry or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kinds of investments. Nowadays accounting entries are no longer recorded using "cost". And, accountants need to do a lot of finance related reports like stress testing, which will be easier for a person who is good at Maths.
And for a solicitor, he/she may need to deal with a lot of lawsuits which are involved with the financial reports of companies. And therefore, it is good for a law student to study Accounting.
[ 本帖最後由 gigivinda 於 11-10-4 23:06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4 23:40
Gigivinda
我女兒的數學不俗,日後的文憑試多半會拿B。對修讀accounting來說,相信根基已經足夠。如果真的選讀這科,又覺得有需要,可以在大學時再讀微積分、統計學,那就萬無一失了。
作者: daisychan 時間: 11-10-4 23:47
Eviepa,
Will you consider BBA(Global Business) as a "professional" programme? It is also suitable for a student studying art subjects.
daisychan
作者: NKpa 時間: 11-10-5 00:09
1. 例如室內設計
2. 經理
3. 人文和科學雖然比較難學以致用,但其中思考的訓練在各行各業都受用。
作者: cherubic 時間: 11-10-5 00:19 標題: 回復 9# eviepa 的帖子
現時在香港當architect並沒有太多空間發揮。香港的商場及辦公室大同小異,住宅盡是炒業樓,design主要是由developer的sales dept話事。加上香港的地供應太少及面積有限,有創意都未能盡發揮。我知道有不少有heart 的architect 都轉了去做室內設計或主要做renovation. 另外,一個女子要行地盤,開會聽粗口家常便飯,Evie 要考慮她可否適應。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0-5 00:20
eviepa
On top of many valuable suggestions, you may need to check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and admission grades of those programs (HKALE grades still a good indicator).
ANChan59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5 01:35
ANChan59,
由於我女兒除了視藝外,沒有偏好,所以只要不是太沉悶的,讀甚麼也沒有大問題。
我本人對各學術科目知道一點,但是對大部分科目還是不甚了了;我對各行各業,知道一點,但不知的還是遠比知道的多。這問題在BK討論最好,這裡有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讓我以及大家參考一下,集思廣益。
對我來說,現在是brainstorming階段,甚麼古怪念頭都可以拿來想一想,admission grade可以不在此階段研究,但special requirement 就真要想一想了。
作者: Tommy 時間: 11-10-5 02:34
eviepa,
盡量唔好將藝術同商業一齊讀,會好古怪。搞藝術的人,會覺得佢好市儈;搞生意的人,會覺得佢好唔實際;搞專業的人,覺得佢唔夠專業……Second Degree另計。
最好都係選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有興趣就較容易讀得出色,只要讀得出色就不愁沒有出路。
佢有無興趣教書?如果擔心揾食問題,讀多個教育文憑,將來揾份教職應該唔難,薪高糧準,又算係半個專業人仕。
Tommy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10-5 07:11 標題: 回復 2#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I had posted a link to a uk website for career discovery earlier. You can ask evie to read about it.enenenthrough it is about uk, their website has systematic summary of careers.
What if she wants to be a town planner/ landscape architect/ museum curator/?
What about starting from the workplaces? Wants to work in museum?what kind of jobs are available in museum?Wants to be a civil servant? What sort of jobs are available?
[ 本帖最後由 mattsmum 於 11-10-5 07:34 編輯 ]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1-10-5 09:44 標題: 回復 1# mattsmum 的帖子
Excellent idea to think of the workplace 1st!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10-5 12:43
Just shared what I did for my son in previous years.
1. Exposure - from P5 onward, I brought him to visit factories in HK & China, different office/work environment, visited universities and saw their research outputs, business lunch and dinner. No specific objectives, just exposure only....
2. Internship - business, research, shadowing ...... like private hospital vs public hospital, family medicine vs surgery.... teaching vs research....... HKU vs HKPU vs CUHK....
3. Strengths vs interests - Maths is his exceptional strength, but he will not take Pure Maths or Science subjects, he is interested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which is highly related to numbers and modelling. He loves IT, but he won't study IT (software or hardware) or take it as career......
4. Experience sharing - once he identified some areas of interest, we arrnaged some gatherings or telephone talks with "insiders" to explore the pros and cons........Always have conflcted opinions, it's upto him to validate and narrow down his options. Initially, he was interested in Pharmacy, after talking to two "insiders", he switched to medicine....
5. Elimination - most kids can't tell where to go, but they can tell where they don't want to go........ his elimination may not sensible, just gut feeling or misled by wrong info.....
1-5 not in sequencial order...... That is brainstorming, better before F4.....
Once narrow down the career options, checked the admission requirements (Language, general and special) by attending Information day and seminars, meet with further studies officers........ It's critical to pick suitable subjects and admission grades before F4.
No matter how hard we try, still have gaps....... that's what he need to improve between F4 - F6.
Different family has different ways of doing career exploration. Just sharing, no right or wrong..... no single way.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1-10-5 13:17 編輯 ]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10-5 12:59 標題: 回復 1# ANChan59 的帖子
excellent way of path finding.
if he like econ, would he starts reading books like the worldly philosophers/a farewell to alms/false economy etc?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1-10-5 12: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10-5 13:04 標題: 回復 5# mattsmum 的帖子
http://arthistory.tnnua.edu.tw/r ... 203&pageID=5893
they all studied arts.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5 13:23
Just shared what I did for my son in previous years.
1. Exposure - from P5 onward, I brought him to visit factories in HK & China, different office/work environment, visited universities and saw their research outputs, business lunch and dinner. No specific objectives, just exposure only....
2. Internship - business, research, shadowing ...... like private hospital vs public hospital, family medicine vs surgery.... teaching vs research....... HKU vs HKPU vs CUHK....
我讀中四時,教英文的老師對我們說,比利的腳法那麼好,別人學不了,他一定有一種特別的訓練方法,是別人不懂的。
大家看看ANChan59的教仔方法,兒子不出色才怪。
這個例子亦增強了我一向的理念:孩子讀書讀得好不好,主要關鍵是在家庭,而不是學校。
作者: cowboymama 時間: 11-10-5 17:59
eviepa,
早前看過明報介紹此書 (漫畫書,作者:阿斯):
建築界新丁遇上地產霸權—《我是港產女則師》
http://books.mingpao.com/cfm/books.cfm?Path=editor_233.htm
evie可上網看看書介是否有興趣一讀。
一讀者(DS)評語是:輕鬆帶出則師血淚史, 野笑風趣. 高度推介俾想讀建築的新一代! 力推則師身邊人,睇完唔好再問我"幾點先返黎食飯..."
[ 本帖最後由 cowboymama 於 11-10-5 18:13 編輯 ]
作者: clementma 時間: 11-10-6 13:39 標題: 回復 14# cherubic 的帖子
totally agree with ANChan59's comment on HK's architect, and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your ways of doing career exploration.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6 22:14
盡量唔好將藝術同商業一齊讀,會好古怪。搞藝術的人,會覺得佢好市儈;搞生意的人,會覺得佢好唔實際;搞專業的人,覺得佢唔夠專業……Second Degree另計。
女兒深受我的影響,是個理性重,感性輕的人。她喜愛繪畫、手工,但只限寫實派作品如達文西等。畢加索、凡高的就完全不喜歡。所以就算她讀藝術,也不會有典型藝術家脾氣。相信商科、藝術一併讀也不會人格分裂。
最好都係選自己最有興趣的科目,有興趣就較容易讀得出色,只要讀得出色就不愁沒有出路。
佢有無興趣教書?如果擔心揾食問題,讀多個教育文憑,將來揾份教職應該唔難,薪高糧準,又算係半個專業人仕。
女兒並不是那種肯拼搏的人,過去九年雖然不錯,又雖然對視覺藝術有濃厚興趣,但到大學,而對真正精英,我持悲觀態度。
教視藝科,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10-6 23:03 標題: 回復 1# eviepa 的帖子
be an admin. person among a group of artists, that would be good.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10 22:28
商學我也讀過小許,我覺得甚悶。如果一個在職人士,對商業有一定認識的,也覺得很悶,那麼一個從未涉足商場的,會悶到怎樣?
有些網友認為讀甚麼也沒有問題,最重要是興趣。但我所見的是,似乎沒有太多人喜歡讀商科,但商學院有大量捧場客。似乎過去的幾十年,很多人為了實用而放棄所喜歡的科目。這是明致之舉還是愚蠢的選擇。
如果讀本著興趣而讀,我女兒肯定要主修藝術相關的科目,再副修一科社會科學。
如果說訓練思維最重要,似乎是主修一科社會科學,如心理學,再副修藝術會最好。
First Degree沒有任何商業原素,在商界發展是否機會較低?
作者: cherubic 時間: 11-10-10 23:20
我贊成以興趣行先。我認爲將來做什麽也好,最成功的是做到該行內最top的一群,這必須靠個人本身的興趣去支持。假使你做會計,但當想到對着一盤數是苦差,那你很難有機會做得出色。本人在大學入學前曾放棄了讀會計的學位,原因就是這個,未做已覺得悶。至於個人發展,我覺一個人可能會讀多個一個的first degree,視乎將來的發展。要成為一個比較全面的人,一個science stream degree 加一個 文科的學位是很理想的。
以上只是我小小的意見。
作者: Tommy 時間: 11-10-11 00:38 標題: 回復 29#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現今資訊發達,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被商業元素所包圍,任何人都可以不用上大學而學到商業知識。一般的商業學其實只是Integrated Common Sense, 除非修讀好專業的課程,又或者沒有個人特定興趣,否則無需花時間在大學裡去副修學商業。反而去選修一些非常冷門的技能,可能將來更有效益。
就好像喬布斯去學書法,connecting the dots………….looking backward
Tommy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1-10-11 10:38 標題: 回復 3# eviepa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11 22:20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s ... C%9A?max-results=30
2011-09-16
練乙錚:能否斬件?如何保命?─論學術自由的安危
周前筆者借「學術自由幾錢斤?」一問,以德國歌丁根大學為例,指出學術自由的巨大社會物質經濟價值。今天再和大家討論有關學術自由安危的兩個問題:(一)學術自由可否「斬件買」?(二)有了學術自由,大學教育應該怎樣搞,這個自由才有望永續?
無論是在金元掛帥還是在黨領導一切的地方,都會有人認為,理工科搞點學術自由方便經濟增長便可以了,其他學科要麼不必投資,半死不活自會乖乖聽話,要麼加強管制乃至大刀砍殺,俱無不可。香港同時受上述兩種力量影響、支配,故這個學術自由斬件買的想法,長期以來都有市場,筆者親身知道。但是,這種想法錯得厲害。
歷史上,遠的如秦始皇,燒諸子百家的書,只保留卜巫、法家、農家著作,以及秦國史官寫的歷史;近的有史太林、希特拉、毛澤東這三個偉人,都是先在文史哲搞專政,後來燒到高科技。結果,史太林一手毀了蘇聯的生物遺傳學、心理學、精神病學。在希特拉統治的德國,一九三三年起,沒有物理學家敢研究相對論。毛時代,不僅與人民物質生活密切有關的人口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精神病學遭殃,連大陸的理論物理研究也因為老人家一句「粒子無限可分」而耽誤了很多年;事實上,物理實驗現已證明,物質、能量、空間都不是無限可分的。斬件的學術自由,最終會變成全面的學術大專政、大破壞。
科技須與人文水乳交融
歷史如是說,前瞻又如何?今天的學科互相滲透,不斷打破彼此之間的界限,斬件給自由,技術上已經很難辦到;硬要那樣做的話,物質、經濟方面的損失將愈來愈大,因為今後的重大發明創造,更多是科技與人文的共生結晶,打壓人文,科技也連帶遭殃。大家看看現時市值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蘋果電腦,就會明白。今年二月,iPad 2面世,喬布斯公開評論他的得意傑作時說:「蘋果的DNA裏有這麼一條:單靠科技不能成事;要開發出動人心弦的成果,科技必須與人文水乳交融。沒有比我們這些後-PC產品更能說明這點了。」
蘋果是西方的IT公司,IT是西方首先開發的開放性科技,其背後的哲學,其實就是一般西方開放社會的政治哲學。東方國家要在IT這個重要方面發展、超越,難想像可以不首先在所有學術領域保證自由。另一方面,如果西方社會不能有效控制科技的物質力量,任其蓋過人文知識和價值,學術自由最終也是虛有其表,到頭來一定會限制社會發展。
喬布斯講話中的「人文」一詞,原文是liberal arts及humanities,剛好是本文要談的第二個問題的主要內容。
學術自由起先從無到有,也曾經在一些國家從有到無;在沒有的地方,社會固然要爭取,在已有的地方,民眾更要盡力使其永續。為求學術自由得永續,不僅要在政治和法律層面爭取保證,更重要的是在大學的教研活動本身彰顯其存在、體現其價值。這是因為,客觀而言,大學始終是培育精英之地;如果大學培養出來的政治經濟法律精英,本身也不重視、不明白學術自由的意義,那麼他們掌握社會最高權力之後,便可能於有意無意之間對學術自由作最大破壞!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最能體現、彰顯學術自由,最能助其永續呢?「最適合自由人的教育」顯然是回答這個問題的起點。
假定學生生來便是自由人,則學校要教他什麼?怎樣教?
東西方的文化傳統都有助回答這個問題。自由人是相對奴隸而言的。中國歷史上,奴隸消失很早;按照西方文明史家的定義,周朝以降,中國人都是自由人,不過階級分野還是比較深嚴,有貴族和平民之別,貴族享受比較多的政治、經濟自由,平民享受較少,有時甚至連人身自由也不能保。
貴族的最底層,就是所謂的「士」,即當時的知識分子;他們受的教育,概念上接近「自由人教育」,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是最突出的例子:既是自由人,又非生而知之,故應以博文約禮為教學內容,明德至善為價值理想,慎思明辨為思想方法,老師重啟發、言傳身教。又因為要謀生,所以學生還得習六藝;後者是比較實際、層次較低的學習內容,然而都是貴族階層生活需要的技能。這些中國封建社會的自由人教育理念,很多到今天還有重要參考價值。
西方的傳統更直接。與周朝差不多同期的古典希臘城邦,當時還處於奴隸制之下,除了奴隸和外人,所有人都是公民,公民即是自由人,他們享有的政治制度便是城邦公民直接民主,所受的教育,理所當然稱作「自由人教育」,這種教育傳到羅馬,亦成為古羅馬共和時期公民當中的教育(拉丁文是liberalia studia,liber即自由人),學習內容包括文法、修辭、邏輯、幾何、雄辯、音樂、天文等,內容看似都是一些比較「唔等使」的東西,但其實很大部分是當時公民政治生活所需,提供駕馭直接民主政治的能力,特別是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現代自由人教育真義
值得一提的是,古典希臘這種自由人教育,十分注重「和諧」和「秩序」,這不僅可見於對音樂和天文的重視,還見於課程包括邏輯和幾何。那時的希臘人相信,抽象思維領域以及概念世界,和宇宙天體運行一樣,都是秩序井然的;他們把幾何學中的「黃金分割率」(1.6180339…),理解為美學中的和諧根據,更由此引伸出人際關係中的和諧、中肯、中道觀念,和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中庸」多所類似。當時的自由人不直接從事生產,所以根本不必學習「實用」科目;生產技能是奴隸訓練才有的內容。這種古代西方的自由人教育,當然不可能移植到今天,但經過不斷沿革,卻演化成為現代西方普遍認為不可或缺、高階而根本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名稱依然和「希羅」文化中的自由人教育相似。
自由的含義,今天和古代分別很大,要維護今天的自由,也必須有適合現代社會的自由人教育;其價值內涵一部分當可自東西方古代自由人教育抽象繼承而來,一部分應就現代自由社會的一般價值和需要而設置,其餘的,便應來自一個社會自身文化歷史背景裏與自由息息相關的各種元素。這樣構成的現代自由人教育,放在學校裏有助學術自由的永續;成功教育出來的社會精英,日後更有助捍衛整個社會的自由,包括學術自由。
時至今日,自由人教育,理論上也應包括實用科目。理由很簡單:現代社會講平等,自由人不能靠奴隸提供生活物資,而必須自己掌握謀生技能,大學因此必須提供人們賴以謀生致富、社會賴以不斷提高物質文明的實用知識,包括基礎的、專業的和前沿的(現代自由人教育如何吸納這個實用部分,另文討論,這裏表過即止)。
這樣的現代自由人教育,中文應該怎樣命名呢?前面說過,西方人稱之為liberal arts education,有其歷史原因,故很難譯。四十多年前筆者中學畢業之時,香港和台灣把它翻成「自由文理教育」,略嫌死板、不得其神;後來也有人翻成「全人教育」、「通才教育」、「通識教育」,俱去「自由」二字,失掉原意,而且變成不完全相同的概念。近年在香港和大陸都比較流行的翻譯是「博雅教育」,非但完全失掉原意,還引入歧義,更加不妥,筆者先說明一下,然後再提議一個譯法給讀者參考。
《爾雅》,是一部解釋先秦典籍用語的規範性訓詁專著,成書於秦漢時期,作者無可考。「爾」,「接近」的意思,「雅」,解作「正」、「正統」,指「正統語言」;「爾雅」即「接近正統語言」。三國時代的學者張揖,按《爾雅》體例寫了另一本收集更多更新詞語的訓詁書,名為《廣雅》,增廣爾雅的意思。到了隋朝,為了避隋煬帝(楊廣)的諱,《廣雅》改名《博雅》;學術被權力羞辱的結果。
不是博雅,是「釋智教育」
後來,「博雅」二字更不時帶有貶義,用來譏諷一些在君權面前誠惶誠恐只敢搞訓詁的人。清代史學家章學誠鄙薄當時的一位學者,就這樣說:「今之博雅君子,疲憊精力於經傳子史而終身無德於學…」。包含雙重負面背景的一個詞語,用來表達「現代自由人的教育」,不是幾乎把這種教育矮化成「訓詁教育」,教出來的學生不意都險變為瑟縮在皇權底下的「博雅君子」了麼?
或者說,不必理會典故,「博雅」二字,分開來解。但依然不妥。「博」,與英文詞本義間接有關,算是還可以,但「雅」就不合符節。「博雅」教育底下,能教授俗文學嗎?沙士比亞戲劇,劇本裏粗言穢語多的是,老師要不要避開算了?美國文學家亨利.米勒的最重要作品《北回歸線》Tropic Of Cancer曾被指控極度淫穢,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始得直,文學界後來公認是革命性的創作;這類不雅著作,尤其在登大雅之堂之前,能否放在文學課閱讀書目裏?可見若把「博雅教育」的「博雅」二字分開來解的話,「雅」字大有問題,會與所指教育的包容性抵觸。
現代人雖說生而自由,卻同時可說是生於愚(生物性決定的)、長於昧(社會環境惡劣因素決定的),心智要發展,得掙破千百種本有的和社會加諸自身的枷鎖。大學應該提供的現代自由人教育,就是要讓你破除愚昧,把心智從禁錮狀態釋放(liberate!)出來。一個不含負面隱義、又能兼顧「liberal arts education」一詞的字面義和原義的恰當譯法,是「釋智教育」。
原想續談這種教育的內涵以及坊間常見的一些誤解,但因篇幅關係,只好另文再議。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11 22:22
2011-09-22
練乙錚:釋智教育--浪漫矣,能搵銀?(二之一)
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最能讓學術自由得以永續呢?周前筆者論此議題(〈能否斬件?如何保命?─論學術自由的安危〉,刊9 月16 日),認為「適合自由人的教育」無疑是答案的起點。這種教育,於古代中國儒家傳統裏有淵源;在西方,雛型見於希羅文化裏的「自由人教育」(拉丁文:liberalia studia)。無論中外,這種教育都是理想主義的,以追求真理、發展高階心智活動為主旨,不負責傳授生產知識和技能。
古代西方的自由人教育發展到今天,成為歐美所謂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 ,釋智教育(有譯「博雅教育」,據筆者做的一點文史「訓詁」顯示,此譯法大不妥,不能用,詳見前文)。今天,準備和大家談談這種教育的內涵、現況及創富效益。鑑於香港也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家長提倡,筆者還試論此地若要辦真正的釋智教育而能成功,須有什麼文化特色和實用性。文章較長,分今明兩日刊登。
話說筆者當年到美國念大學,二年級寒假完了,回到校園不久,便聽到高年班同學熱傳一個消息,說哲學系某教授和歷史系另一教授為了一個學術問題爭辯經年而不果,要來一個公開辯論一見高下,全校師生都在邀請之列。嘩,老師之間如此「對簿公堂」,筆者這個香港仔從未見過,不可思議!
辦學算盤也須打響
其實,兩位教授筆者都認識,前者治近代西方哲學,筆者選的馬列主義自修課,就是在他悉心指導之下完成的;另外那位,是十八世紀歐洲社會思想史權威,之前有一次筆者選了他的課,但他認為筆者的英語閱讀水準遠遠未夠班,提議退修,筆者只得死死氣照辦。學校是小學院,全校學生不過一千三百人,但辯論那天,可容五、六百人的大堂一早坐滿,幾個門口通道也擠爆。論題確切是什麼,筆者已不記得,但辯論之熱烈,台下師生發言之踴躍,至今歷歷在目。
到底是什麼驅使兩位老師,為了爭辯一個牛角尖,把自己的聲譽和面子都押上了?
談內涵,首重精神。學術自由不是一門具體科目,而是一種價值理想,建基於學者對真、善、美追求的熱切。如孔子:每事問;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歌德的浮士德:皓首窮經為求至知,最後竟不惜把性命和靈魂都押給魔鬼。學者只有對啟蒙釋智的事業如此執着,遇到黑惡勢力阻礙他的追求,他才會奮力保衞學術自由,社會大眾才會意識到值得去助他一臂之力。如果不把求知當一回事,那麼,有沒有學術自由,根本不值得操心。學者有這種熱切,自會時時處處於學術生活中體現出來,遇到疑惑勤於思辨,發現邪惡勇於批判,面對大多數人的定見中的謬誤敢於指出,故無論是同仁之間的辯駁、師生之間的答問、同學之間的琢磨,都會形成一種正氣,氣氛瀰漫於大學的每一角落,精神貫串到所有學科當中。這種對真理的浪漫,是釋智教育的原動力,同時也是學術自由永續的最大保證。
學科分割不過人為
當然,浪漫不能當飯吃,有學術自由的地方,辦學的算盤也要打得響,能提供社會要求的經濟效益,最有效幫助學生建基立業乃至搵真銀;如此,家長歡迎,學生趨之若鶩,商界願意支持,學校的財政方可永續。前文談過德國歌丁根大學因學術自由而興旺,先在文學、法律等方面建立聲譽,繼而在數理化多方面造出劃時代的永恆貢獻,影響所及,連今天中國的國防科技最大成就,也可以直接追溯到這所大學(見本月2 日文章)。有誰會問這間大學它的學術自由幾錢斤?所以,每一所大學的實用性都非常重要。下面,我們再詳細一點看釋智教育的實用面: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將來賺多少?
先看這種教育的具體內容。釋智教育課程本應無所不包,不是只包括文學藝術(「arts」),甚至也不應限於一些文理學院裏頭的文科與理科。所有人類知識本來就像光譜那樣一體連通,正如蘋果電腦的喬布斯所說,科技與人文在尖端蘋果產品裏已經分不開;學科分割只不過是一種人為限制、束縛,而釋智教育的任務正正是啟蒙釋智,因此理論上是不受學科分割所束縛的。
大學完全可以用貫徹真、善、美的觀點和心法去傳授工程、商學等專業知識;大家想想,除了真,工程還美、商學還善,那不是更理想嗎?
如果因為財力物力等原因,對所授學科門類不能不有所取捨,可以理解,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應影響釋智教育原則的貫徹。舉例說,美國有一間Babson College 很有名,就是以釋智教育精神辦商學的,尤以興業學(entrepreneurship studies)首屈一指。
還有一間Harvey Mudd College 更可圈點,是一位開礦商人致富之後捐一大筆錢辦的,他並規定學校要嚴格按釋智教育原則辦學施教,學生的知識要廣博,認為在本科階段過分專精,也是對年輕人心智發展的一大束縛,長遠無好處;此校學生,理工課多修,人文課也不能少,起碼得佔總額的四分之一,絕不是修一兩個學期幾個學時的「通識課」就算,而是硬橋硬馬啃大部頭的真傢伙。由此二例可見,釋智教育的要義,並不在於所授學科是什麼,而在於提供一種獨特的教育哲學、理想、環境、氣氛和修業心法。
釋智教育毫不遜色
有意思的是,培育理想並不影響增加市值,上述兩所學院的學生出路非常好,廣受工商界歡迎,口碑極佳。論剛畢業薪酬,Babson 拍得住以沃頓商學院見稱的賓夕凡尼亞大學, Harvey Mudd 則僅次於加州理工,而再比較學生畢業二十年之後的收入,後者於全美兩千所大學之中排第三,還跑贏麻省理工一個馬鼻(詳見20 10-2011 PayScale College Salary Report 於www.payscale.com)!若以其他實踐釋智教育、只授文理科的優質學院與一些港人熟知、以工商學系稱著的一流大學作同類比較,則前者亦毫不遜色!
筆者做了一點資料分析說明此點。利用上周剛出爐的今年USN&WR美國大學排行榜,列出最佳十間只授文理的釋智學院和十間工科最好的大學,按payscale.com 提供的學生畢業二十年後收入作比較,兩組學校的這個收入中位數相差小於百分之五,理工組比釋智組稍勝而已。釋智組的十間學院排名依次是Williams、Amherst、Swarthmore、Pomona、Middlebury、Carleton(敝母校)、Bowdoin、Wellesley、Claremont McKenna、Haverford,都不設工學院;工科組十間名牌大學依次是:麻省理工、史丹福、加大巴克萊、加州理工、喬治亞理工、伊利諾、密西根、卡內基梅隆、康內爾、普渡。如果再拿十間本科商學院辦得最好如U. Penn等的名牌大學來作同樣薪酬比較,則釋智組還小勝百分之二!
這些資料乍看有點反常。的確,本科畢業生拿着一個文理學位去找工,一般而言,機會總比不上念工商或其他專業的。七十年代初,美國經歷第一次石油危機,經濟轉壞,不少文科畢業生找不到工,筆者剛大學畢業,在波士頓過暑假,還遇到過一位Wellesley College英文系女畢業生在街上賣熱狗過活,印象深刻(該校收生極嚴,民國時期女作家冰心便是此校畢業,校園落座波士頓近郊,景色怡人,內有Lake Waban,香港學生名之為「慰冰湖」。六、七十年代,美國上層社會還比較保守,流行大學男女分校,最好的七間女校,人稱Seven Sisters ,都很貴族,Wellesley 是大家姐,質素排第一)。
端正態度打好基礎
不過,今天的就業市場和四十年前很不同,要求高了。現在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常覺一個學位不夠用,很大部分都再念一個甚或多個學位,美國如是,在香港尤其如此。從實用觀點出發,學生念第二個學位,通常選比較專業的。如此,頭一個學位念什麼,對最終就業而言,就不是很關鍵;更重要的是,學生有沒有在前一階段掌握思想方法、表達能力、打好扎實廣博的知識基礎。然而,偏偏就是在培養這些重要能力上面,釋智教育最為有效。
有論者謂,最能訓練思考和表達能力的本科主修科,就是歷史、物理、本國文學和經濟,而不是一些實用學科如會計、精算。事實上,世界上最好的研究院程度的專業學院(商、法、醫……),都更喜歡錄取非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而那些受過一流釋智教育培養的,尤其搶手。「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這個道理,現在很多有眼光的僱主都已經明白。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學位既然至少念兩個,頭一個最好是在釋智教育底下念得扎扎實實的非專業學位。如此,論薪酬收益,上述釋智組的畢業生和理工組、商學組比較,不遑多讓而甚或有後來居上之勢,就不足為奇。
近二十年來,一些名牌學校不惜工本提供諸如「4+2」、「3+3」等精心設計的一條龍課程,頭幾年釋智開竅,端正態度打好真正廣厚基礎,中段包含一些具專業方向性的選修課,最後才進入實用科系求專精。
筆者預言,在蘋果喬布斯所謂的後PC 時代,這種高等教育裏的一條龍課程,勢將取代本科畢業即找工做的日漸過時觀念,成為主流。
作者: eviepa 時間: 11-10-11 22:22
2011-09-23
練乙錚:釋智教育--買得起?怎樣搞? (二之二)
昨天談到釋智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實用性,特別是學生成就長遠不比本科讀工商專業的差,而且在後PC 時代更有後來居上之勢。可是,並非大多數人都能有此遠見!就是在歐美,近幾十年來,釋智教育也時受市場實用主義衝擊而遭壓。約十年前,一直標榜釋智教育的芝加哥大學,校長為增強收生吸引力,嘗試縮減頭兩年學生必修的核心文化課而增加實用性。之前,核心課共二十一門,佔畢業總學分的三分之一,校長主張壓縮到十五門;不意此舉遭勢力強大的舊生群體反對,結果他要辭職。
大家也許已經猜到了,這位校長Hugo Sonnenschein,經濟學家一名也;他似乎過分偏重短期實用性,因此筆者也不同意他的主張。
遠離人煙一學院
芝大如此,其他不少院校也有同樣問題,有些更受不住短期經濟壓力,向實用主義低頭,十分可惜。無可否認,釋智教育成本不菲,因為首要強調的是教學品質,必須小班教學,師生比例高,一般在一比九到十三之間,而且學校很多都比較小,缺乏規模效益。美國一所典型的這類學院,學生人數從幾百到兩千,Oberlin Co llege 的三千,已是接近上限。學校小,師生關係才可密切,老師方可做到言傳身教,學生則更容易在小圈子裏找到歸屬,投入校園生活;這樣,濃厚的學術氣氛就能夠產生。
不少大型綜合大學也在本科文理學系提倡釋智教育,如普林斯頓就辦得非常好。不過,這些大學的老師研究擔子重,常常不能兼顧教學, 「教研相長」名不副實;兼且一些教授名氣大,身價高,分身市場官場,學生終年難得一見,本科教學任務都交給研究生,結果教學質量並不特別好。這就是面對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一流研究型大學,小而精、重釋智的學院能與之分庭抗禮,搶得最好學生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整個北美,學生入學成績最好、收生最嚴格的大學,竟是一所有百年歷史、只有二十六名學生的初等學院,萬畝校園是一個師生自給自足的農場,處於加州與內華達州交界不遠處的深山野嶺無人煙處,老師專心教學遠離名利不跑龍套,學生浸淫學習,兩年當中幾乎與世隔絕;其釋智教育之獨特、浪漫和吸引,不知者難以想像(此校名Deep Springs College,筆者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介紹過)。幾乎可以說,當今最能代表釋智教育傳統的學校,並非哈佛耶魯,而是那些獨立的、小而精的學院如Amherst、Williams、Harvey Mudd。
優質釋智教育成本高,故學雜費一般也訂得很高。由於這個原因,加上不少念非專業本科的學生來自「不等開飯」的家庭,畢業後的成就又往往很大,能成為各行業中的表表者,廁身高收入階層,遂令釋智教育給人以一種舊精英主義味道,以為非富貴血統出身者莫問,但這只是一種不必有的誤會。
只問成績與修養
在歐美,由於釋智教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出路好、成就高,一般日後對母校的回饋也厚。另一方面,大企業因為要人才,也樂意投資釋智教育,捐很多錢;而且,不少企業高管都是釋智教育出身,能主導企業捐款方向,很容易讓母校受益!因此,辦得好的釋智教育院校,坐擁龐大基金,能給很多獎學金,收生部門只問申請人的成績和修養,不過問經濟背景,獲得錄取的學生,經家庭資產和入息審查後,實際需要多少補助給多少補助;這就是所謂的「惟才是拔」收生制度(need-blind admission)。筆者當年同窗多赤貧,不少都靠此管道踏進最貴最好的學院就讀本科。事實上,只要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到了中上水準,便有能力支持釋智教育,而從長遠效益看,社會到了那個階段,也應該發展這種優質高等教育,從各階層包括最貧窮階層選拔、培養其新精英。
最後,筆者談談香港能否辦、怎樣辦小學院推行釋智教育。
首先,這種學院的老師必須以教導學生為第一興趣和責任,教研相長要有主次,絕不能把研究放在優先位;老師當然要在學科的前緣探索並有所成,但不必求多,目的僅僅是要把新知和求得新知的那種興奮帶給學生、感染學生。招募、挑選和評核老師,皆應從這一態度出發。
第二,這類學校的社會責任,是不問家庭背景從社會各階層選拔成績和修養最好的學生,培養成為各行各業的新精英。由於師生人數比例高,單位教育成本也高,故普及大學教育不是這類學校的第一責任,政府沒有很大義務資助這種教育,辦學經費應由學校自籌,故若不能從優選拔學生、往後從這些未來校友當中獲得大量捐獻資助,學校財政就不能永續,很快就辦不下去。
第三,學生和老師應盡量住校或近校而居,方便老師言傳身教、學生集中注意力,那樣的環境最有效建立學術氣氛。這是我國的古老傳統,從孔夫子的杏林到宋、明的四大書院,莫不如此;當時經濟不發達,學校尚可如此,今天胡為乎不可能?
學術自由有隱憂
最後談談釋智教育的核心課程。約佔兩年時間的核心課程是每一所大學的招牌貨,最識貨的家長為子女挑選名牌大學,看大學介紹冊首先看它的核心課程。筆者認為,在香港辦釋智教育,應在核心課程強調本國五千年文化,分量起碼佔一半。
這方面,大家可借鑒芝加哥大學:它的核心課程以讓學生掌握西方文明精粹為首要任務,要求學生深入閱讀、理解西方文明中的最重要經典原本,從荷馬一直讀到佛洛伊德。
同樣,本地的精英學生亦應在大學一、二年級的必修核心課從尚書一直讀到魯迅胡適,特別要求學生瞭解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學術爭鳴和近現代民主意識。芝大授核心文化課,用的是蘇格拉底辯證法,強調批判思維,重視問難和對立觀點的辯駁交鋒。這種方法值得借鏡。大家很清楚,採用這種教學法需要無約束的學術自由。在這點上,香港有隱憂,但還是有可為。於是,我們回到本輯文章討論的原點。
世間事物的理,看似複雜,一環扣一環。人生而求知,格物致知而富創;民富而後知榮辱懂禮義,集義理而成道,道就是現代人說的抽象規律、普世價值。人弘道,生浪漫,因此衞道是浪漫的,如孟子,如唐吉訶德。道守其本,本,就是開頭那個「知」字。知即智;尚智,即尊重學術。學不厭、教不倦,是學者的尚智,亦即是做啟蒙釋智的工作,很清苦,要安分;君王尚智,根本在於不干預學者求知,很困難,要守己。安分、守己,人人尚智,社會才得進步。這個道理,其實又是很簡單的。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10-13 21:42
「這方面,大家可借鑒芝加哥大學:它的核心課程以讓學生掌握西方文明精粹為首要任務,要求學生深入閱讀、理解西方文明中的最重要經典原本,從荷馬一直讀到佛洛伊德。
同樣,本地的精英學生亦應在大學一、二年級的必修核心課從尚書一直讀到魯迅胡適」
自己來吧。把胡適 、魯迅、彿洛伊德的書當閒書來讀也很有趣。
[ 本帖最後由 mattsmum 於 11-10-13 21:43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