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命中注定 [打印本頁]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0 03:31     標題: 命中注定

香港電台 鏗鏘集

2011-08-29 我的暑假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hkcc&d=2011-08-29&p=858&e=&m=episode

9歲的泉霖年紀小小巳經好生性, 懂得照顧自己, 但家庭無能力負擔電腦上網; 同樣是9歲的嘉慧很想學跳舞, 但只能在八十呎的板間房與弟弟玩紙飛機.   這班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小學生,  究竟能夠怎樣提升競爭力去應付升中?   小朋友有好質素那又如何?  是否命中注定只能升讀一些較次的中學?
作者: 1234ats    時間: 11-8-30 11:10     標題: 回覆 1# redkoni 的文章

一个Band 3 学校的学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IgKVaJvOY  p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Om-5U2C0&feature=related  p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gGa9pjeI&feature=related  pt3

[ 本帖最後由 1234ats 於 11-8-30 11:15 編輯 ]
作者: evatsoihk    時間: 11-8-30 21:09

哎呀,真可惜,怎么就只有part1-part3呀?其他的去哪儿可以看到呢??
原帖由 1234ats 於 11-8-30 11:10 發表
一个Band 3 学校的学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IgKVaJvOY  pt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Om-5U2C0&feature=related  pt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tgGa9pjeI&feature=related  pt3 ...

作者: HY412    時間: 11-8-30 21:15     標題: 回覆 1# evatsoihk 的文章

part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 ... =PLEBE0D74B553DEBCA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0 22:44     標題: TVB 星期日檔案 貧窮線下的孩子

貧窮線下的孩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wkP0YLywhs/
or
http://video.online.hk/watch/24584



tvb.com

[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1-8-30 22:57 編輯 ]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00:47     標題: 香港四個兒童一個貧窮

香港四個兒童一個貧窮
人數共達 21萬 比率高過英美日

2009年10月17日  蘋果日報

【本報訊】今日是聯合國「國際消除貧窮日」,社會服務聯會指出,本港四分一、即 21.4萬名兒童生活在貧窮家庭,比率是丹麥的 10倍,高於英美及日本。有社工指出,曾有女生窮得連底裙都買不起,被老師誤會故意違規;學生校服不整齊、遲交學校費用或經常搬家,都可能是貧窮兒童的特徵,教師應先了解,以便及時作出支援。 記者:倪清江

社聯與教協趁共同製作的《支援清貧學生的資源冊》昨日出版,舉行兒童貧窮問題研討會,有 60多名教師和社工出席。

特首曾蔭權前日在立法會上,自行將貧窮戶定義為收入低於綜援。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昨致辭時說,無論政府怎樣界定貧窮線,貧窮問題已越來越嚴重,社會流動性大減。她並指,貧窮兒童的自我形象、社交能力和擴闊視野機會都遠不及富裕兒童,呼籲各方合力確保兒童享有平等機會,預防跨代貧窮。

臚列貧窮生特徵

該資源冊引述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的數據指出,本港兒童貧窮問題十分嚴重, 05年有23.1%介乎 0至 14歲的兒童屬於貧窮,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比率分別是 21.7%、 16.2%和 14.3%,而丹麥只有 2.4%,僅及香港十分之一。政府統計處資料也顯示, 08年本港有 24.7%兒童生活於低收入住戶,今年上半年仍高達 24.5%,相等於 214,300人,社聯指情況令人憂慮。

各中小學和幼稚園都會獲派該資源冊,也可上網瀏覽電子版。資源冊臚列出一些貧窮學生的行為表現,教導教師作出識別,以便及早作出協助,如發現學生校服一直不整齊,可能是他們無錢購買多一兩套替換,或是家長忙於工作而疏於為他們清洗校服;又如學生不吃早、午餐,不參加校外活動,背後原因可能是無錢。

女生無錢買底裙

明愛家庭服務社會工作督導主任黃劉綺露在會上舉出一個實例,曾有一名女生沒有穿底裙上學,老師屢叫不改,後來社工家訪,才發現她家境拮据,連底裙也買不起;又如有男生體臭嚴重,原因是無錢買止汗劑和負擔不起多套校服。
黃劉綺露表示,曾有領綜援的學生每逢月尾都向老師借錢,原因是金錢都被父母取去,「學生好慘,返到來面對老師好尷尬。」有一名女生餐餐捱麪包,原因是父親好賭輸錢,該女生更患上厭食症。

貧窮兒童特徵

•男生有體臭
•遲交學校費用
•女生無穿底裙
•經常欠交功課
•為同學做功課收取酬勞
•不參加課外和戶外活動
•沒有合適課本、書簿、文具
•校服不整齊,有污迹和異味
•無力交租或因避債而常搬家
•不吃早餐、午餐,消瘦、營養不良
•家人欠債需暫住親友家而簽署轉換監護人文件

資料來源:《支援清貧學生的資源冊》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00:50     標題: 教育政策是罪魁禍首

教育政策是罪魁禍首

2009年10月17日 蘋果日報

【本報訊】本港貧富日趨懸殊,學界的貧富分野也兩極化,教協斥教育局和學界都是罪魁禍首,尤其是直資制度促使不少歷史悠久的名校,轉為學費高昂的「貴族直資」,令貧窮學生無法高攀,而失去入讀優質學校機會。

直資學校貴族化

教協理事潘天賜昨在研討會上表示,教育局的課程只為最標青的三分一學生設計,其餘學生難以追上。「叻嘅學生多來自有能力培育子女嘅富裕家庭,形成 Band 1中學多數學生有錢,冇錢嘅(學生)去 Band 3。」

教育局因應教育改革提倡多元辦學而設立直資制度,潘天賜斥這政策 10年來擴大學生間的貧富鴻溝,不少轉為直資的前資助名校,頓成貴族直資,學生非富則貴,貧窮學生負擔不起每年數萬元學費,無法攀附;即使拿助學金入讀,亦要承受很大壓力。

潘天賜指出,部份學校的課外活動日趨奢華,罔顧整體學生經濟能力,如有些學校舉行到英美和澳紐的交流團,費用數萬元計,「冇錢去唔到嘅學生留喺學校,變成二等學生!」

兒時住紅磡板間房、吃變壞雞蛋的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也批評直資學校貴族化問題嚴重,「斷晒低下階層入讀機會。」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00:52     標題: 香港貧窮問題 世襲 第一節

香港貧窮問題 世襲 第一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uliOTuPtE


香港貧窮問題 世襲 第二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KkVcJ9OK-A

[ 本帖最後由 redkoni 於 11-8-31 01:12 編輯 ]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01:10     標題: 教育政策

香港以今時今日的教育政策發展下去, 是否促成學生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貴族」?
作者: stccmc    時間: 11-8-31 13: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13:46

教協報431期 2002-02-04

論 貴 族 直 資 中 學
吳迅榮

  月前,一位聖公會小學校長有感於同系的中學轉直資,其學費之高,使成績好而家境清貧的小六畢業生為之卻步, 對我如此慨嘆:「現時的教育改革會引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貴族。」

  的確,現時政府以教育多元化為藉口,積極鼓吹學校直資化,使學生的學校及學習經驗階層化,不但有違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並且加劇社會學家 Anyon 和 Bowles 所謂的階級複製(class reproduction)過程,做成社會嚴重分化,非香港教育之福!我同意教育上的平等,並不是結果上的平等,而立足點卻是學校和學習經驗的機會均等;即是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下,不論種族、社經背景、宗教和性別,適齡學童均有同等機會接受同類教育,這種理念,廣為教育工作者所認同。一九七零實施的六年免費教育以及一九七八年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將教育公平的理想實現,有能的學生不會因為學費問題而成為接受基礎教育的絆腳石。

  著名中學轉私立沒有問題,轉直資就有問題;問題在於這些學校接受政府如津貼學校般的資助,卻又收取學生如大學般的學費,結果是將納稅人的金錢用於一小撮有利社群上;有人謂直資學校可增加家長的選校權,不如說增加上層家庭的名校壟斷權,排擠中、下階層學童的入學權。雖然某些直資學校聲稱提供免費學額予合乎條件的學生,但甄選準則之嚴,實在難以接受。這個有數得計,例如有意轉直資的學校以二萬餘元的家庭收入來作為申請免費學額的準則線,試問在維持一家生計外,這二萬多元還剩多少,現在還須額外繳付原本在強迫教育下免費的數千元學費。

  這些生長在中、下階層家庭的學童,在相對地缺乏文化資本(如學習條件)和社會資本(如家長支援)的情況下,努力不懈地考獲名校學位,不但沒有獎賞,卻換來未來五年的沉重負擔,直資學校的學費,對他們的家長來說,簡直是一種附加的累退稅!他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選擇直資名校,改而進入其他的津貼中學;其次是硬著頭皮,與大多數貴族子弟結為同窗,除為學費躊躇外,一旦接獲學校要求捐款通知書,不知如何應付,估計伴隨著直資中學出現將會是一系列中、下階層家庭的社會問題,如家長和學生的自尊感受到衝擊,因子女的就學而產生家庭糾紛,或因額外數千元學費而衍生的家庭煩惱。

  在目前的機制下,欲轉直資的名校基本上已盡攬小學名列前茅的精英,歷來行之有效和開放予各階層有能學生的收生辦法廣為社會所認同;誰不知這些名校背後的商人校董,打著階層壟斷的旗幟,將津貼名校轉為直資貴族學校,甄選精英中的貴族精英,收取數以萬計的學費,直接地剝削弱勢社群的選校權,引致家庭問題叢生,也做成社會階層複製及再複製,減弱教育作為社會流動的功能;同時,間接地打亂了香港中學學位的公平分配制度。貴族直資學校的出現帶來這麼大的社會成本(social cost),當權者值得三思。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16:39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23]

田園快語:強化直資監管 確保運作回正軌

田北俊
 我認為避免直資學校「貴族化」,確保基層學生也有公平入讀直資學校的機會,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社會支持直資學校的重要元素。事實上,當局有要求直資學校須撥出一定比率,如學費收入的一成作獎助學金,但有關措施卻並未得到確切執行,我認為這是不理想,應改過從頭。不過,我認為,善後工作也要避免過猶不及,以免監管過嚴,也就令當初成立直資學校的原意蕩然無存。
 近年直資學校越來越受家長歡迎,但去年底審計署公布的審計報告,卻揭露出不少直資學校管理及帳目混亂問題,而立法會帳目委員會經過詳細聆訊跟進後,上周公布了有關的報告書,批評教育局在事件中責無旁貸,對其未能有效監管直資學校表示「極度遺憾」,並點出了直資學校管理混亂的根源,主要在於當局缺乏有效監管。我認為直資學校本來是令本港教育多元化,讓家長有更多選擇的好事,故政府現時要盡快做好亡羊補牢工作,令直資學校的監管工作回到正軌。
   肯定直資原意 及早亡羊補牢
 帳委會的報告,披露了許多教育局監管不善的問題,例如教育局原來沒有一個管理直資學校的高層次組織,而更離譜的是,分區和中層官員往往沒有將直資學校在是否符合規則方面所出現的問題上報,以致教育局局長竟然一直被「蒙在鼓裡」。另外,至今仍有數間學校未與教育局簽訂辦學團體的服務合約,有拖延更達八年之久,反映教育局在這方面未有盡好責任,讓學校變相「無牌經營」,有規則而不依。

 帳委會就此提出建議,要求加強監管直資學校、成立專責監管的高層次組織,及建立匯報直資學校違規行為的制度。我認為帳委會的批評及建議,基本上對準現時教育局對直資學校監管不足的問題,其實,直資學校帳目及管理的問題早於年前的「臻美黃乾亨小學」事件已浮現出來,但教育局顯然沒有汲取教訓作出改善,致在被審計署踢爆直資學校管理混亂之後,陷於被動。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早前回應審計署批評時,說局方在監管直資學校方面「沒有牙力」,予人想卸責的感覺,也就難怪帳委會報告對此說法表示驚訝,及認為不可接受。   事實上,直資學校一向都有一定的規則要依循,但正如帳委會的報告所披露,問題是教育局未有好好執行現有規矩而已,完全是監管的一方不去行使其應有權力,沒有好好的監管,才導致直資學校「無王管」現象出現。
 因此,現時當局應是做好「王」應有工作的時候,首要「執正」來做,嚴格依照現有規則監管,以撥亂反正。故對於教育局表示,已成立由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出任主席的工作小組,研究改善直資學校管治措施,及要求直資學校將提交的09/10年帳目,必須交代購置物業、商業活動收支,及學費減免計劃等詳情。我認為是正確的第一步,但工作小組需加快審視進度,將現行規則的不善之處,並加以改善及理順,而最重要的是要增加直資學校運作的透明度,讓家長以致公眾都一目了然。

強化監管也要避免過猶不及
 另外,帳委會報告亦對部分學校助學金撥款不足,又沒說明申領準則表示遺憾,更認為教育局沒有監察學校撥出所需助學金是完全不可接受,報告並促請當局修訂現行綜援政策,向選擇直資學校的綜援學生發放學費津貼,又希望政府提升直資學校獎助學金計劃的成效時,要求所有直資學校為綜援及非綜援學生採取同一收生政策,確保這類學生符合申請學費減免及獎學金計劃。


 我認為避免直資學校「貴族化」,確保基層學生也有公平入讀直資學校的機會,是相當重要的,也是社會支持直資學校的重要元素。事實上,當局有要求直資學校須撥出一定比率,如學費收入的一成作獎助學金,但有關措施卻並未得到確切執行,我認為這是不理想的,應改過從頭。
 不過,我認為,善後工作也要避免過猶不及,以免監管過嚴,也就令當初成立直資學校的原意蕩然無存,但就絕不等於直資學校可以無王管,因為他們都是有接受公帑的資助,不能不受政府和公眾監察。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16:45

直資人語——
直資學校的國際化教育
2011-04-11



直接資助學校的教育體系從九一年創立至今,眨眼已有二十年,直資學校經歷頭十年鞏固期及後十年發展期,愈來愈得到家長及社會人士認同。


直資議會亦於千禧年創立,剛剛慶祝十周年會慶。近十年直資學校已從最初九所,發展至現在七十三所,包括中學、小學及一條龍中小學;直資學校在彈性及自主的辦學政策下,發展多元化;每所學校都有一定特色,例如教學語言方面,有英中文學校,亦有學校開辦中文及英文班、雙語班等,直資學校可說是「語言微調」先行者。

直資學校大部份已實行小班教學及拆小班教學,課程亦各有特色,有用普通話教中國語文科,有提供法文、日文等選修課程。

直資學校也有提供國際文憑課程(IB),部份學校會提供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GCSE),亦有提供少數族裔課程的學校。在配合新高中課程方面,直資學校提供更多選修科目予學生選擇,亦有提供外國及內地、台灣升學課程;亦有四所專門提供職業或專業導向課程的高中學校,所以直資學校課程是貼近社會和家長與學生的需要。

直資學校也會聘用較多英語外籍老師,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到不同國家及地方交流,擴闊視野。直資學校相對津貼學校,師生比例方面較高,提供更多學生關懷服務。

前教育局局長李國章,曾經倡議讓內地學生來本港直資學校或私校升讀高中課程,有少部份直資學校已設宿舍。

內地學生如能來港升讀高中,在某種程度上,可紓緩現時中學因學生人數逐步遞減的「縮班殺校」威脅,這未嘗不是一種香港教育的更好輔助政策,亦可貫徹落實特首曾蔭權早前在《施政報告》中,提及「國際教育樞紐」及開放高中學位予內地學生的方針。

筆者最近有機會出席一個「深圳及香港的校長論壇」,主題是如何推動「國際化教育」,以達到培育「國際化人才」目的。

筆者感覺香港直資學校,已具備提供「國際化教育」條件,例如直資學校在提供「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方面,額外外籍老師、多元化課程特色、學生海內外交流經歷、英語學習環境、學生升學出路,已具備提供「國際化教育」措施,足以配合香港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國際教育樞紐」政策。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 林建華
作者: redkoni    時間: 11-8-31 16:50

原帖由 stccmc 於 11-8-31 13:12 發表
那個 band 3 學生不是很生性,考全級第一嗎?他家境不能說好吧。


可能你太忙, 沒有留意到影像片段所述, 林惠業同學就讀小五時巳經成績名列前茅, 他當年一心希望盡快完成學業賺錢養家, 請求學校批淮他"跳班", 學校破格容許他從小五跳升至中一. 他當時就讀的學校「香工」, 就是香港仔工業學校, 當時的班級結構仍是開小五至中五班, 其後才改為現時參加派位的開中一至中七班, 也就是現時有些人稱為所謂Band3學校, 他雖然畢業於現時人稱Band3中學, 但邏輯上也無從推斷他必定是 band 3 學生吧!    假如一位家境有困難的Band1學生"命中注定"只能升讀所謂Band3中學, 只要他能夠堅持信念, 成績考全級第一, 是不可能嗎?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9-1 11:08     標題: 回覆 14# redkoni 的文章

假如一位家境有困難的Band1學生"命中注定"只能升讀所謂Band3中學, 只要他能夠堅持信念, 成績考全級第一, 是不可能嗎?<----以前有中學會考, 理論上不論Band1學生or Band3學生都拿著同一標準的會考證書, 足以反映學生的讀書能力.........問題是像林惠業同學一樣的Band1學生在現時人稱Band3中學就讀, 他的讀書能力是否能得到完全的發揮, 還是會出現生活在小塘內,大魚根本就長不大的現象......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3:32

I'm  not religious.  We've heard that saying God closes one door, he opens another,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t's 100% true.  

楼价从来都贵, 穷孩子是从来都苦!  这是事实, 再讨论一百年, 也像是书生论政, 难有具体改善.  穷人最需要的是希望, 不是同情和永无休止的援助.  

大家不要只顾叹息有个豪门名校关闭了,好唔公平! 仲拉来穷孩子齊齊向着已关的豪门狂叫怒吼, 唔记得鼓励孩子用功读书, 让他们忘记凭本能找出更好更美的求生门.

基本是你唔看低自己, 无人可以看扁你!  

俩星期前经过维园往中央图书馆, 见一流动雪糕小贩, 正好跟女儿分享黄仁龙先生的'皇仁之龙'故事.  记得他爸爸也曾在山顶缆车站卖雪糕. 当年如果缺了一位老实的卖雪糕爸爸, 今天可能我们也损失了如此杰出的公务员吧!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9-1 11:08 發表
假如一位家境有困難的Band1學生"命中注定"只能升讀所謂Band3中學, 只要他能夠堅持信念, 成績考全級第一, 是不可能嗎?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9-1 14:44     標題: 回覆 16# annie40 的文章

我想而家d80後90後面對的跟黄仁龙先生的'皇仁之龙'故事是不一樣的"時空".....或者你先簡單d睇一下皇仁每年收的學生有幾多位來自天水圍, 再睇真的佢地既父親有那1位是流动雪糕小贩,..........再簡單d睇一下d80後90後大學生畢業後面對的環境,假如佢地的父親是流动雪糕小贩,佢地的買樓夢會不會"遙遙無期" ...........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1-9-1 14: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9-1 15:21

原帖由 Annie123 於 11-9-1 14:56 發表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錢會有多點資源,這是一定的,沒人會否認。
但,是不是就要將這個 "我不及人有錢" 放大再放大?
兒子同學們,都找來補習老師,每堂一兩千元,我們實在不能負擔。我跟他說,孩子,你要靠自己,我們不可能這 ...


哦....請問每堂?小時......好似仲貴過學8級琴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1-9-1 15: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5:46     標題: 回復 2# samuel89 的帖子

samuel,

五十年前做医生可以居住山顶, 二十年前应该有能力住半山, 今天医生苦幹D, 可以勉强住进沙田第一城八百尺单位, 这是时代变革, 无须怨天尤人.  医生名称只不过是一分工作而已.  谁不是每天付出八到十小时?  今天当医生还是要想当年, 不如早点了断...... (是气话, sorry).

Niece 十四岁留学英倫, 念足十二年, 一年保守费用五十万, 不算通涨, 真金白银也花掉六百万吧! 回港的第一分工作月入一万大元, 跟洗换阿姨同价, 听落好不公平.  我本人就非常赞赏她做人是马死落地行, 快快乐乐揾份工, 做住先!  等待时机出人头地, 唔通又要同年龄相约, 在美年收入过千万的newphew相比吗?  

总之搅好自己个档摊, 先有power向人家争取.  无人教英文, 死背字典都是一个出路.  (我家有各种字典数十本, 边个要??) 做人最重要是有品, 有品的人自然会慢慢地或快快地找出路脱贫的.  

医生和小贩共住一大厦也是一种幸福和缘分!  

annie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5:51     標題: 回復 2# Annie123 的帖子

这是市价的普普通通老师, 好老师十分渴市, 收费是$1200-1500. per hour.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5:53

would you give me the related youtube that I could share it with my kid.  Big thanks.

原帖由 Annie123 於 11-9-1 14:56 發表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錢會有多點資源,這是一定的,沒人會否認。
但,是不是就要將這個 "我不及人有錢" 放大再放大?
兒子同學們,都找來補習老師,每堂一兩千元,我們實在不能負擔。我跟他說,孩子,你要靠自己,我們不可能這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9-1 16:10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9-1 15:46 發表
samuel,

五十年前做医生可以居住山顶, 二十年前应该有能力住半山, 今天医生苦幹D, 可以勉强住进沙田第一城八百尺单位, 这是时代变革, 无须怨天尤人.  医生名称只不过是一分工作而已.  谁不是每天付出八到十小时?   ...


當然"世事無絕對"......我講既只是普遍的一種現象,表象....但今時今日的確不能跟"舊陣時"比......黃仁龍行過既路,你再"重蹈覆轍",可以根本已經系"崛頭路"......
特首其實應該要好似奧巴馬甘大嗌"change" ,而唔系話"做好呢份工".......我感覺香港回歸既"50年不變"而家就好似套在孫悟空頭上既"緊cool罩", 攪到香港完全冇"change", 最後變成一池死水,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9-1 16:28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9-1 15:51 發表
这是市价的普普通通老师, 好老师十分渴市, 收费是$1200-1500. per hour.


哦.....一位正職的好老师一整天的人工都未必有呢個價.....唔怪得學校教出來既學生都要搵補習老师,補習天王啦.....我終於明明地啦.....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9-1 16:31     標題: 回覆 20# Annie123 的文章

哈!哈!還貴過一啲醫生的hourly rate。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6:49

我想而家d80後90後面對的跟黄仁龙先生的'皇仁之龙'故事是不一樣的"時空".....或者你先簡單d睇一下皇仁每年收的學生有幾多位來自天水圍, 再睇真的佢地既父親有那1位是流动雪糕小贩,..........再簡單d睇一下d80後90後大學生畢業後面對的環境,假如佢地的父親是流动雪糕小贩,佢地的買樓夢會不會"遙遙無期" ...........



简单化的时空比较:
天水公屋- 四百英尺,有lift, 有冷气, 环境卫生,家贫有政府支援.
六十年代public estate- 七层高,行楼梯, 一百英尺,一般孩子要黑暗的黄色走廊燈下阅读, (有无看狮子山下?), 家贫孩子要绝学, 往工廠打工!
板间房的情况类同-  同样是无独立厨房和洗手间.


皇仁每年收的學生有幾多位來自天水圍故
- 因学校已分区, 同意有学生是相比之下减低了選择权,



流动雪糕小贩- 政府已无出牌照, 今天无人办比较.  


d80後90後大學生畢業後面對的環境
- 哇! 请重看刚才写的今天医生血泪史,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d80後90後大學生要自己想办法, 千万别缅怀过去. 浪费光阴!


香港物价高, 负担不来是事实, 孩子可考虑搬往国内二线城市发展.  连我跟外子也曾讨论他日住进法国南部或Malaysia, 总之是自求多福,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9-1 14:44 發表
我想而家d80後90後面對的跟黄仁龙先生的'皇仁之龙'故事是不一樣的"時空".....或者你先簡單d睇一下皇仁每年收的學生有幾多位來自天水圍, 再睇真的佢地既父親有那1位是流动雪糕小贩,..........再簡單d睇一下d80後90後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7:05     標題: 回復 2# friendlyguy 的帖子

家庭医生是个名牌外科老医生,通常家人怀疑自己有重病往光顾, 才八百五十元一次,仔细看足最少半小时, 加埋两个护士在旁,是超值服务吧!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9-1 17:46     標題: 回復 11# Annie123 的帖子

自发力比任何力量更大!

恭喜你可以每月留番七百元或 三千元, 用离入油, 喝coffee, 行街买送也好好用.

每月三千元可能为孩子送上一个A*, 这是成绩, 不是才华!
作者: Annie123    時間: 11-9-1 19: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9-1 22: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risti    時間: 11-9-6 01:15

這是我想講的.

命中注定? 難說.什麼是命?注定什麼? 是想說,窮命,注定不能富嗎?

好多人窮很開心,亦好多人富得不開心.點秤?

做醫生收入好,做律師收入好,會計師亦唔錯.問題係,工時太長了,若你唔喜歡那一行,要你日日數十小時工作,除了獲得割裂了的野心/成就感之外,就是每月看著那份豐厚的人工來自我安慰一番.

我朋友的朋友,是一位醫生,中學時是狀元.那時會考狀元都去了讀醫,他自然而然這樣走.畢業了,當然做醫生,但之後才發現醫生日日對住病人好悶,惟有只是看在那份豐厚人工份上(轉行倒不容易,也要很大決心與犧牲).很難說他開不開心,因為工作大部份時間都是麻木的,而工作又佔了他大部份的時間.

如果說命中注定,我偏向相信是性格決定(或者較大程度地影響)命運.


原帖由 stccmc 於 11-9-1 22:32 發表
選科都係選興趣好。怕血就多多錢也不能做外科醫生。

好欣賞談雅然跟自己興趣選擇做動物權益的事。又能陪她老爸,又有時間去工餘聚會,她一定做得好開心。生活如此,是錢買到嗎?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