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香港科技大學
總分: 100 去年排名: 2
QS公佈最新亞洲大學排名,科大以滿分姿態力壓港大成第一位。










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QS於 09年首度發佈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前兩屆均由港大奪得一哥寶座,科大排名則連年上升,由 09年第 4位( 97.5分)上升至去年第 2位( 99分),今年更超前至第一位( 100分)。去年奪得滿分的港大,今年只獲 99.8分,以 0.2分飲恨。











QS根據同儕學術評審、論文質量等九個指標為大學評分,科大與港大叮噹馬頭,於多個評分指標的差距不多於 3分。其中科大於四項指標拿 100分滿分,港大則有 3項滿分。港大在學生質素、論文獲引用次數分別得 98.7和 99.9分,均較科大高出約 6分。惟港大在學院發表學術論文數目方面只有 70分,比科大少 16.7分,成為港大失卻一哥地位的致命傷。
此外,中大今年仍能打入亞洲五強,排名僅次新加坡國立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但其排名連年下滑,由第一屆排第二跌至今年第五。亞洲十大中以日本院校數量最多,佔其中五所。相反,內地多所著名學府包括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等卻十名不入。另外,本港的城大、理大及浸大今年續打入五十名內,前兩者排名不變,分別排 15及 30位,後者則跌四位至 49位。
科大未來加強國際化
 
QS研究主管 Ben Sowter解釋,科大的國際化特質及研究質量是其致勝關鍵,該校於短短 20年內即成為亞洲一流學府,反映亞洲大學近年發展迅速。就科大於學術論文數目一項評分佔優,他認為與該校近年集中研究技術學科;以及港大為應付四年制增加學院數目而分薄了論文數目有關。
 
科大校長陳繁昌對學校首度成為亞洲一哥感欣喜,指大學師生於研究上均力求卓越,大學未來將繼續延攬最優秀的教研人員,並進一步加強國際化,讓學校精益求精。港大校長徐立之則對科大位列亞洲首位表示恭賀,但重申不同排名榜採納不同的評分準則,關心排名榜人士有需要多了解不同衡量準則,才可作合適的檢視。
QS亞洲大學排行榜 2011










2.香港大學
總分: 99.8 去年排名: 1











3.新加坡國立大學






















科技大學近年先後於多個國際排行榜取得驕人成績,但學界一直有聲音認為科大「偏離正軌」。大學的商學院蜚聲國際,兩個工管碩士課程亦達國際一級水平。但以科技為名的科大卻忽視理工科目發展。有科大教授透露,自校長陳繁昌上場後,校方即要求理工科「交功課」,「唔算係施壓,不過係要求教授做論文要有質素,要喺一啲出名嘅期刊出版。」
升學專家夏里巴指,科大成立之初銳意發展商學院,專家如現任嶺大校長陳玉樹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等先後於商學院任教,結果幾年間成功躋身國際一流之列,「不過好多人就覺得大學有啲名不副實,啲理工科好似唔見影咁,講笑話不如改名做香港商科大學。」
有科大理科教授透露,大學近年或有感理工科停滯不前,對教授論文要求有所提高,「數量當然要達標,有啲教授可能諗住可以喺一啲低水平嘅期刊(刊登)過骨,但高層係會要求論文要去到 A級水平,要求可能比港大仲高。」力谷下學校理工科水平急起直追,根據 QS去年的亞洲大學排名榜細項資料,科大於資訊科技及工程學術領域排名第 7,是本地唯一打入十大的學府。
QS的全球大學排名榜上,日本的東京大學與香港大學一直叮噹馬頭,去年僅輸港大一位排全球 24,領先排名 40的科技大學,但於三屆亞洲大學排行榜中,東大偏偏從未奪得一哥地位,今年更被科大爬頭奪去第一。升學專家夏里巴指出,日本學府整體表現高於本港院校,但是英語能力偏低間接成為日本院校的致命傷。
今年亞洲大學排行榜頭 200名中,有 57所院校來自日本,其中 5所打入十大,但始終無法打入三強。東京大學今年只上升一級,得「梗頸四」。香港打入二百大的院校有 7所,但其中三所能躋身五強。
根據 QS評分準則,論文引用次數佔全球大學排名榜整體評分 20%,但不計算論文發表數目;亞洲大學排名榜中論文引用次數佔整體評分 15%,論文發表數目亦計算 15%。
夏里巴估計,此評分準則令英語水平較弱的日本院校失分,「好多時佢哋發表嘅研究都係喺日本國內期刊,唔係用英文書寫,咁數目計算上就會輸蝕,引用次數自然亦會低。而佢哋學校國際化不足嘅毛病,相信亦係影響分數嘅主因。」

 
  
 
今年五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在巴黎總部與 OECD及世界銀行合辦了一個世界性論壇,討論世界大學的排名及問責性( Rankings and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有六十八個國家的學者和「排名榜專家」(包括 QS與 TES)參加,熱烈討論世界大學排名榜的得與失和排名方法的缺點。一派警告大學排名可能對世界大學教育的生態有所扭曲,對非英語國家大學與注重人文科的大學不公平,對設有醫學院的大學特別有利,過份着重研究而忽視大學對新興國家的「社會流動性」的貢獻;另一派則認為排名榜有其積極性一面,可刺激競爭,增加全球大專教育的透明度,這世界不能倒退返回沒有世界大學排名榜之前。
大學排名據說是民主化的表現,大學不能不參加這遊戲。 QS( Quacquarelli Symonds)不久前發佈了 2011年的亞洲大學排名榜,第一名是香港科技大學(一百分),第二名是香港大學( 99.8),第三名新加坡大學( 99.3),第四名東京大學( 97.4),第五名香港中文大學( 97.2),香港只是一個城市,前五名大學之中佔了三席,可說傲視亞洲,中國內地大學排名最高的是第十三名北京大學( 93.3),第十六名是清華大學( 90.2),在北大與清華之間便是第十五名香港城市大學( 91.2)。想不到吧,北大與清華世稱中國兩大皇牌重點大學,但她們的排名其實只與香港的城大差不多,城大校長郭位教授的母校國立台灣大學排名第二十一( 85.9),分數與城大差了一截。而且清華創校百年,城大只係 1994年先至升格成為大學,可見城大進步非凡,確係醒。
這大學排名榜可信而不可盡信,作為參考則可,視之為權威則未免被 QS牽着鼻子走,我地香港人梗係高興啦,前十五名亞洲大學佔咗四名,日本佔咗六家,南韓佔三間,中國大陸與新加坡各佔一間,從任何角度睇,香港高等教育界值得自豪。嗱,呢樣就係香港優勢嘞,特區政府宜高度重視之,增撥資源發展香港高教,利用排名優勢,加強爭取國際學生來港就讀。之不過,我地高興之餘,諗起今年政府咁孤寒,唔肯繼續撥款十億元畀大學做配對捐款,實在令人喪氣。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