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打印本頁]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2 14:36     標題: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各位友好,以下一篇應是欠了大家的。幾年前我大力提倡母語教育,自己也身體力行,送了女兒到一間中文中學讀書,在情在理也應寫一篇文章,總結一下發女兒讀中文中學的得失,亦分享一下我教女的經驗。

絕大部分香港家長鍾愛英中是不爭的事實,這自有其歷史背景。但我教女向來不會做羊群,數來都相信自己的判斷多過跟大隊。我所計的一盤數,和大家所計的相信是南轅北轍。

我不是說,中中一定好過英中,但我相信,只要家庭教育得法,中中是個很好的選擇。而不一定是入不到英中,前途就大有問題。


理念:

在選校之前,我腦海中詳細想過Band 1 中中和 Band 1 英中的利弊,總結如下:

英中除除培養英文有優勢外,其他任何指標都處於不利狀態。當然,如果中中家長/學生不懂得利用學校所提供的優勢,將中中所能省卻的時間浪費掉,則有甚麼優勢都是枉然。

1. 英中的優勢及局限:

英中優勢全在英文的接觸面遠比中中大。對聽講讀寫的訓練都比英中多。

a) 讀 — 此是英中對英文訓練最重要的一環,書本大部分是英文,所以學生要經常閱讀,英文進步快。不過這點卻有局限性。對學生吸收知識而言,英文教科書比中文教科書的效率低得多,大抵而言,讀一小時中文課本所能夠得到的知識比讀幾小時英文教科書要高;對學生訓練英語來說,這也是糟透了的讀物:內容乏味、深淺程度不對、普遍用差勁的英文編寫。讀一小時內容有趣、深淺適中、活潑生動生活化語言編寫的英文讀物比讀幾小時課本要高。計一計數,讀一小時中文課本,再讀一小時良好英文課外書,無論在知識吸收以及英文的進益,均比讀幾小時英文課本要好。在閱讀方面的效益,中中生是有可能全面戰勝英中生的。

b) 聽 — 英中生天天都聽老師講英文,聆聽能力當然有幫助,但老師帶有濃烈香港口音的英文,是否學習聆聽英語的好方法?我相信,聽中學老師講十幾年英文也沒法聽懂荷李活的電影。在沒有外國人的香港環境中,要訓練學好英語的聆聽,看西片、看英文台新聞的效果好得多。看一小時西片,比聽幾小時課的進益還要多。

c) 寫 — 英中生普遍寫得多,所以進步快。但寫作不可以在家中做嗎?英中生可以寫給老師看,中中生不可以在家中寫給父母看嗎?父母沒有這個英語程度,不可以假手補習老師嗎?

d) 講 — 中學每班幾十人,有幾多機會講。在這點中,英中生比中中生講的機會不會多得很多。


根據我取得的資料,一個不讀英中,而讀band 1中中的學生,中學五年所損失的英語程度大概比一個grade少一點,如果不在中四五轉讀以英文授課的科目,損失大概為一個grade。

讀整整五年中文中學,損失的是英文的一個grade,但以下是母語教學的眾多好處:

2. 中中的優勢:

a) 學習各學術科目的優勢 —

大都會明白,用中文聽課、溫習、討論,效果比用英文好得多。英中生有沒有可能讀得比中中生好?絕對有可能 — 只要英中生比中中生多溫很多倍的時間就可以。不過,如果大家都付出同樣時間,中中生會遠勝英中生。

b) 思考的訓練 —

有很多家長只看重有具體數字顯示的項目,比較看輕對抽象的技能。但我覺得思考訓練是重要的一環。一個人成不成功,思考能力所佔的比例比學業成績更大。在BK泡了很多年,發現思考能力好的,跟思考能力低的,相去極遠。而培養思考能力,學校是一個最重要的地方。

維園每個星期天都有一些長者,他們出生時智力可能不錯,在香港生活比你我更久,接受大都市的洗禮也多,但唯有是錯過了讀書的思考訓練,致令他們………….。有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對思考能力的成長,至為重要。

大家都爭相送子女到大學讀書。但我相信有部分家長只知道讀大學可以多賺錢,但卻沒有怎樣思考過,為何讀過大學可以多賺錢。

有些人讀完大學,會知道大憲章對英國的民主進程有何影響;有些會知道為何日本會多地震;有些會對相對論認識得很深。但通常這些知識都不會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有直接幫助。既然大學幾年所讀的通常不能直接應用,還讀大學幹麼?

大學的課程主要是訓練語文嗎?除了語文系外,所有的學系的重心都不是訓練語文,而是系內科目的知識。

中文大學一向提倡雙語教學,校內對英文的訓練也不多。在我同期時,很多畢業生的英文水準都是不甚了了。然而,這些不能學以致用,英文水準不佳的學生,卻很多僱主樂意聘請。為甚麼?大學最重要的是透過學科的學習而訓練思維。學生畢業後,所讀過的可能一輩子都用不著,但提高了的思維能力就一生受用不絕了。這種思維能力就受僱主的歡迎;如果在BK發言,也會受網友的欣賞。

在學校,老師用擅長的話語言和學生溝通,學生用擅長的語言思考,訓練思維自較佳。學校絕對是一個重要思考訓練場所,用中文去吸收、思考、討論、書寫,自然優勝。提高了的思維能力,終身受用不盡。


c) 學習中文的優勢

在八十年代及九十及00年代的研究都認明,讀中文中學的學生,中文科較好,而這個好處,是滯後的,中三不明顯,到中五時,中中生的成績才會明顯地勝過英中生。

d) 減輕中一的震蕩

小學生升上中一,有太大的轉變,英中用英文教學,加重了這個轉變。學生較難適應。如果用中文教學,震蕩較少,學生較易適應。

e) 較為輕鬆,生活較為愉快

讀中學時,我喜歡讀歷史,但討厭用英文讀歷史;喜歡讀地理,但討厭讀英文地理………。我情願讀三小時中文寫的歷史,也不願讀一小時的英文歷史。我相信,很大部分的英中生都有類似的感覺。讀中中,生活較愉快。我當隨大隊讀英中,天天對著一些自己很感與趣,但不怎樣看得懂的課本,讀得不起勁。但假如當日我讀中中,日日對著喜愛的、看得懂的地理、歷史、科學,那是多麼美妙的經歷呢?

我是特例還是具普遍性呢?我敢肯定,除了英文特別好的三兩個巴仙的學生,讀中中生活必會更愉快。



實行 :

由於我有以上的想法,亦覺得我可以做到,令女兒讀中中但英文可以不錯,所以我幾年前決定安排女兒進入一間band 1中中,女兒亦快快樂樂地讀書。

我的目的是,讓女兒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在學術上,而獲得良好的學術進度、思考能力的訓練之餘,英文又要好。而做到這一點,只是將讀英中省下的時間,用來訓練英文。甚麼叫省下來的時間?英中無論做功課、溫習都比中中多,所以只要將這差額用作訓練英文已經很不錯,英文進度已經不比普通英中學生差。

兩年多來,女兒因為讀中中,所以在各學術科目中學得不錯的知識。以我理解,她光聽課,而不做任何功課、完全不溫書,所學得的已不會比普通英中生花大量時間做功課、溫習的差。所以她只在測驗考試用少許時間溫習,學科所得已經很好。



1. 英文的訓練

正如所料,女兒的中文中學英文訓練果真有限,完全依賴學校就只有死路一條。但由於我早就料到是這樣,所以,家庭教育就取代了學校教育作為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

a) 讀 — 我規定女兒每天閱讀、看有英文字幕的西片約三十至四十五分。由於這些都是適合她程度、興趣,而且較為生活化的讀物,就算她花在英文閱讀的時間比普通英中生少,但她英文的進步速度,相信比一般英中生快。從中一的Mr Midnight到現在的Animorphs,大家可以看到我女兒的進度。現在閱讀西報一段時間,進度還算不錯。現在我女兒閱讀Animorphs大概每分鐘一頁,比頂級的英中學生還差很遠,但相比普通英中學生,閱讀能力還是較強吧。

b) 聽 — 由於女兒經常看西片,現在開始偶爾看明珠台新聞,所以聆聽能力相當不錯。普通英中生不錯是聽英文的時間比我女兒多,但對比看西片有母語、有不同口音的角色,勝在質素高,聆聽能力進度比普通英中生快。我女兒看西片時,有能力聽著英文,看著英文字幕在而享受電影的樂趣。對比普通英中生,聆聽能力還是較強吧。

c) 寫 — 雖然學校沒有多少功課要用英文寫,但我偶爾也會叫女兒寫些文章。現在她寫故事的能力,比起老爸考高考時勝一籌。雖云小弟當年只拿E,但已達到香港大學的收生要求。我有幾個同學也是以英文E的成績入香港大學。

一般學生的英文程度是來自操練補充練習、閱讀教科書;但我女兒的英文程度主要來自課外小說及電影,所以她寫故事的風格,和一般學生有點不同。例如:

當一般學生寫“he agreed” 時,她會寫“he nodded” ;當一般學生寫“I was surprised” ,她會寫“…with my mouth wide open” 。很易看出書她看很多小說。

d) 講 — 中學每班幾十人,有幾多機會講。在這點中,英中生比中中生講的機會不會多得很多。偶爾我也會和女兒講英文,但由於這是我的弱項,所以成績不大好。不過,她的英文口語也不算差。

2. 學習各學術科目—

由於用母語教學,女兒初中三年,在世史、地理、科學、通識等科都學得相當不錯。而且可以用很少時間去溫習。


3. 思考的訓練 —

這點很難量化,但女兒思考能力的進步,我是滿意的。



4. 學習中文的優勢

中文方面,女兒喜歡閱讀小說,加上而母語教學,所以她中文的步伐比普通學生快一些。


5. 減輕中一的震蕩

沒有英語的障礙,她很快就適應中一的過渡。


6. 較為輕鬆,生活較為愉快

讀了差不多三年的中中,她的生活是愉快的,輕輕鬆鬆的上課,輕輕鬆鬆的溫習,大部分空閒時間用作玩樂,但成績依然不錯。


展望 :

下個學年就是文憑試的開始,她在近三年輕鬆、的樂習環境中,中、英、數的根底都打得不錯。而且,她的繪畫的進度也是非常好,大概是全級繪畫最好的一個吧。這對她視覺藝術爭取好成績有很大幫助。

她已經選定明年的科目:除四核心、視藝外,選了世史、地理。選世史、地理就是用盡中中的優勢。據我粗略估計,我女兒用中文溫習一小時世史、地理就約略相等於英中生用英文溫習2.5小時。

普通選擇世史、地理的英中生,他們準備英文、通識、世史、地理時,每週都會花很多時間讀英文、看通識的文章(如英文的報紙雜誌)、溫習世史、地理。

我女兒不需要比英中生勤力,只要用同樣多的時間就可以。我女兒在準備通識、世史、地理都省了很多時間(比如說這三科每週大概可以省下四小時,用作看適合的材料就很可觀了),善用這些時間,再加上英中生也要花些時間在英文中,可以用作提高英文的時間就很多。這個策略,她將可以做到英文又好,其他科目又好。

以我女兒的性格來說,讀中中,我較有把握令她少溫書、多看英文小說,而導致英文、學科都好。但反過來說,如果讀英中,叫她每週溫很多個小時英文編寫的通識、世史、地理而達到同樣效果就有點困難。而她肯不肯照做直接影響到能否入大學。

女兒讀了近三年的中中,效果和我當日所預測的十分相似。雖然我無法百分百肯定女兒文憑試就考得很好,不過,我對前景仍是抱樂觀的態度。我有信心這game plan是可行的。

有人問,中學讀中文,但入了大學後,科目都是用英文教授,可能有適應上的困難。我絕對不覺得這是問題。以我女兒的英文水準來說,我絕不擔心讀大學的這應問題。

英中有英中的game plan。比如說stjoboldboy的女兒選了英中,而且是頗為頂級的名校。他女兒的英文很快會由優異升級為near native。又比如stccmc的女兒,相信會直升中學部。有這樣的一個爸爸的情況下讀名校,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總括來說,中文中學其實有其優勢性,只要好好利用,中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eviepa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2 20:01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2 14:36 發表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各位友好,以下一篇應是欠了大家的。幾年前我大力提倡母語教育,自己也身體力行,送了女兒到一間中文中學讀書,在情在理也應寫一篇文章,總結一下發女兒讀中文中學的得失,亦分享一下我教 ...


讀中中而要保持良好的英語能力,首要在有個勤力而充滿愛心、計劃、並全心全意跟進女兒學習的慈父 ,還要有位聽話,肯每天按約定用功的女兒 ,這就是這個分享難具普遍性的地方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2 20:15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2 14:36 發表
女兒中文中學的學習 — 中中不比英中差

各位友好,以下一篇應是欠了大家的。幾年前我大力提倡母語教育,自己也身體力行,送了女兒到一間中文中學讀書,在情在理也應寫一篇文章,總結一下發女兒讀中文中學的得失,亦分享一下我教 ...


另外,Eviepa,您忽略了教育頗重要的元素:軟件的質素。據老公的觀察,他大學時成績較優的同學,最終多半找到band1英中的教席,成績略遜的同學,就在成績略遜的中學教。
說實話,思考方式在大學已然形成,我也有幾位同學大學時的文章語感未必出色,也不見得對唐君毅、徐復觀等感興趣,工作時卻被迫要教新儒家的主張,致聚會時總成訴苦大會……
思考方式的提升,不能靠勤能達致,需要有技巧的引導和實力相當的同輩激發,用母語作吸收及鍛鍊工具雖有幫助,但助力不如遠遇上高手刺激。Evia肯聽老爸的話,基礎已較一般缺支援的家庭紮實得多了,她鬥心不是太強,同輩刺激的誘因相當較弱,因此這樣的選擇頗划得來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2 20:43

其實選擇中學,有許多因素。很多家長選校的第一考慮是校風,爭入窄門,無疑是同學質素較高的保證。但我也認識有家長放棄了子女直屬的band1英中和另一所冒升中的直資英中,期待能爭取進入一間band2中中,就是為了校風。

而現在很多band2頭的中中,會辦盡量多的英文班,假如英文較好的升中生,到名稱上是英中還是中中學校,都沒有太大分別,多半都是用英語授課。
那些爭上位的band2中中,在殺校潮將至的時勢下,多半都爭取成為英中。如何讓家庭支援、或學習動機可能略遜的學生短期內加強基礎?最有效的方法,是狂谷--因此處英中中中臨界點的中學,很多都功課量重,甚或較英中更多。

我囡正在讀屋邨小學,她很多同學都喜歡林峰,囡囡就因為沒有聽過林峰唱歌,被人排擠於聊天圈子外。而她前兩年喜歡的high school musical,卻沒有多少人對此有共鳴。
她向同學介紹愛看的英文書,也有不少會看看包裝、覺得漂亮但堅持不借閱的。"英文書唔好搞我"。女兒對我給她買的magic tree house原本沒有興趣,但當小天下的中英對照版在同學中流行時,她卻翻起她之前表示不感興趣的中文譯本看 而囡囡所處的那一班已有過半同學以band1頭的聯繫英中為目標了,也有很多都選同區英中。地區中中能有幾個不抗拒說英語?

唸中中無疑可令中學生活變愉快一點,但其他軟件因素都未必能抵消這個好處,尤其是在英中很多的地區,家長要選中中,那可能等於給子女選了一群學習動機稍遜的同輩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2 20:45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2 14:36 發表
中文大學一向提倡雙語教學,校內對英文的訓練也不多。在我同期時,很多畢業生的英文水準都是不甚了了。然而,這些不能學以致用,英文水準不佳的學生,卻很多僱主樂意聘請。


中文大學在當年精英制時代,也同樣是窄門。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2 22: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22 22:57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2 20:43 發表
...我囡正在讀屋邨小學,她很多同學都喜歡林峰,囡囡就因為沒有聽過林峰唱歌,被人排擠於聊天圈子外。而她前兩年喜歡的high school musical,卻沒有多少人對此有共鳴。 ...


我女間小學就有很多HSM fans。不同的小學,喜歡的流行熱潮也有不同。

...唸中中無疑可令中學生活變愉快一點,但其他軟件因素都未必能抵消這個好處,尤其是在英中很多的地區,家長要選中中,那可能等於給子女選了一群學習動機稍遜的同輩...


Band One 中中的整體學習動機應不弱,但我同意英文方面的學習動機可能遜於英中,而取得英文5*的機會亦較渺茫。

... Evia肯聽老爸的話,基礎已較一般缺支援的家庭紮實得多了,她鬥心不是太強,同輩刺激的誘因相當較弱,因此這樣的選擇頗划得來...


我覺得鬥心強弱是可改變的。

讀中中而要保持良好的英語能力,首要在有個勤力而充滿愛心、計劃、並全心全意跟進女兒學習的慈父 ,還要有位聽話,肯每天按約定用功的女兒 ,這就是這個分享難具普遍性的地方...


我不敢學EviePa,因自己英文水平有限,不靠學校,孩子難以達到高英語水平。事實上,女兒升中後,英文水平與自己日漸拉近,實難當女兒的老師。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00:47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22 22:57 發表


我女間小學就有很多HSM fans。不同的小學,喜歡的流行熱潮也有不同。
...


因為您囡以前讀的是九龍塘名校嘛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3 02:55

前些時間回應Tommy的文章,正好在此作補充:



您們選擇的路,需要好強的家長支援,又要有好強的信心和決心才可穩陣上大學。一般普通人家好難去copy.


Tommy,

講到好似我有特異功能一樣。Copy我的教育法難嗎?

「一般普通人家」,我相你是指沒有我的學識的人。為方便分析,就當是只有中五程度的家長吧。

我所認識的中五程度的家長中,很大部分都是以傳統方式去培養孩子。平均來說,幾個孩子有一個能有入大學的水平,和香港整體水準相差不遠。就算家境較好的一群,也好不了多少。

既然「一般普通人家」用「一般方法」培養孩子,失敗的多(達不到入大學水平),成功的少(達到入大學水平),為何不找一種更有效方法?

eviepa教學法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只有三條:

1. 不打不罵不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
2. 少做練習,多中英文課外閱讀;
3. 不要看重短期成績,盡量放眼將來。

我深信只要做到家以上三點,「一般普通人家」培養的孩子,超過一半都有入大學水平。信不信由你。

「不打不罵不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可能有難度,但「少打少罵少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總可以吧。我不信「一般普通人家」做不到,假如他們相信這是有效的話。

「少做練習,多中英文課外閱讀」這點,要啟動中文閱讀非常易,啟動英文閱讀就要從幼稚園開始。我在女兒小二才開始英文閱讀,太遲了。如果一個中五程度的家長,在孩子讀幼稚園時就開始的話,英文比我女兒好的機會甚大。

「不要看重短期成績,盡量放眼將來」自己完全能控制。只要相信,天天比別人進步多一點,幾年之後必然拋離對手就可以了。

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有多少家長明白以上三點的妙處呢?

eviepa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03:11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3 02:55 發表
我在女兒小二才開始英文閱讀,太遲了。如果一個中五程度的家長,在孩子讀幼稚園時就開始的話,英文比我女兒好的機會甚大。
...


很多幼稚園生都愛英語圖書,因為無論色彩編排版面都較悅目,但,從幼稚園開始有英文字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是另一回事。習慣了多元多彩的英語世界,很難回到其實較英語難學的中文世界。

而中文,不說愛看英文多於中文書的囡囡朋友,連看中文較英文多幾倍的囡囡,成績亦遠較英語差。有些本來band1英中直資小學的學生,跌band進入剛轉為英中的中中時,英文科可以是如魚得水,成為代表學校四處出賽的明星,但中文、中史和以中文教的通識則全部"死直" ,挺難做到中英平衡。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03:17

關於思考能力的培養方面:
可能因為我之前少留意,但印象中,全港中學的中文辯論比賽,似乎多數由英中掄元?那中中在刺激思考方面,似乎仍需努力?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3 03:39

關於思考能力的培養方面:
可能因為我之前少留意,但印象中,全港中學的中文辯論比賽,似乎多數由英中掄元?那中中在刺激思考方面,似乎仍需努力?


csy_ma,

這點很易解釋,掄元的學校,相信多是名校,而不是普通英中。名校的學生質素、學生家長的質素,是普通band 1中中、英中所不能比擬的。

但以學校而論,我相信band 1中中,對思考力的培養,比普通band 1英中較優。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5-23 11:15

Eviepa,

有問題請教:
1.多唔多中中生入到英語霸權嚴重的大學科目,如Med, Dent, Engine, Law, Arch, Physical geo. etc.
2.這些學生適應有問題嗎?
3.大學有否中英文補底course?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5-23 11:17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3 03:11 發表


很多幼稚園生都愛英語圖書,因為無論色彩編排版面都較悅目,但,從幼稚園開始有英文字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是另一回事。習慣了多元多彩的英語世界,很難回到其實較英語難學的中文世界。

...


同意,同意。
作者: emilythestrange    時間: 11-5-23 12: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3 1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23 13:16

我希望孩子不在港升大學。

女兒所讀的小學給她很好根基,而中學是高增值的中學。只要女兒願努力,我有信心她的英語和數學可以是全港頭5%。(不計國際學校。)
作者: christf2    時間: 11-5-23 13:31     標題: 回覆 17# eviepa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GJS    時間: 11-5-23 13:59

在家我們都是用廣東話溝通。我都係好像EVIEPA的觀點,搞清楚事物比學一種語言重要。但到小孩升K3,我開始有些動搖。

比較一些朋友自小用英文為主教導的小孩,他們習慣了英語。到了K2開始學習phonics 時還感覺不出分別。但到了K3,那些小孩已經能拿起一本簡單的英文書來看。相對我用廣東話教的小孩,要看差不多深淺情度的中文書,我的小孩起碼要遲一年。

再看一些(不多)從本地轉讀國際學校的小孩,很快就能適應。

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我的小孩已是現在的小孩。也只能根據他的情況再讓他繼續走(我為)適合他的方向。

[ 本帖最後由 DGJS 於 11-5-23 14:39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3 14: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ristf2    時間: 11-5-23 16:23     標題: 回覆 20# eviepa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3 17:39     標題: 回覆 13# friendlyguy 的文章

You can check it out here:

http://www.jupas.edu.hk/jupas/content_af_2010.htm#cuhk

Unless you want to study Chinese based or less popular programs, CMI schools is less competitive.

33% B-1 students, only 2/3 B-1 students (22%) can get in EMI schools, the balance can get in CMI schools, also 18 % can get in universities in HK. Some B-1 students may leave HK before HKDSE, and DSS students not inlc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course, always have exceptional case.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11-5-23 17:41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20:4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3 03:39 發表


csy_ma,

這點很易解釋,掄元的學校,相信多是名校,而不是普通英中。名校的學生質素、學生家長的質素,是普通band 1中中、英中所不能比擬的。

但以學校而論,我相信band 1中中,對思考力的培養,比普通band 1英中較優。 ...


Eviepa:

本來想搵D紮實少少既資料做反駁您既論據,點知一查之下,發覺有關思考能力呢點係您啱喎

香港中學有四大中文辯論賽,舉剛過去一屆既龍虎榜:

第四十二屆聯校中文辯論比賽結果:
冠軍:華英中學
亞軍:九龍塘學校(中中,2C)
季軍:皇仁書院


「星島第十九屆全港校際辯論比賽」賽果:
冠軍聖約瑟書院
亞軍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季軍德蘭中學、九龍華仁書院


德蘭中學是band3 B級中中(此處所述派名皆引自BK殿堂級家長khmama既最新派名),卻常列聯校辯論比賽三甲榜,估計佢在個得既導師,師姊妹傳承亦做得相當好,因此能在band 3中脫穎而出

第十屆基本法盃 
冠軍:衛理中學(中中,1C)
亞軍:協恩中學
季軍:元朗公立中學

至於另一個新界聯校辯論比賽,因缺傳統名校的參與,冠亞對戰皆是新界區英中,但冠軍元朗公立中學雖是英中,也僅排2A,學業表現上遠遜亞軍的迦密栢雨和季軍的林護。中中如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在之前幾屆亦曾掄元。

可見在思考方法上,學業成績被預期是次一等的中中,分分鐘有機會"意外地"贏了傳統名校,縱然未必能證明思考方法的培訓上,讀中中佔優,但起碼都不遜(增值指數更高)。不過,導師的功力可能較學生平時是否多用母語更起關鍵作用。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20:52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22 22:57 發表

Band One 中中的整體學習動機應不弱,但我同意英文方面的學習動機可能遜於英中,而取得英文5*的機會亦較渺茫。

...


Eviepa:

ChiChiPaPa既post提醒了我,其實我們一直都係"港人自講"。您心目中既中中,係您果區既第二定第三熱門?相較起沙田區有十三間英中,Evie果間中中肯定是一道窄門。

而我所講既中中,主要指band1尾至band2頭既準英中而言(因認為入band3中中較入英中好的,是非常異類,可以不理),不同區有不同的情況,不能類比。所以您的分享,在家庭支援部分固然是無敵的特例,在中中的定義部分皆有特指,不能類同普通中中,缺乏可比性。
作者: DGJS    時間: 11-5-23 21:02

I checked 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 It seems that you have only showed the result in the 19th. Most of the champions are English schools in Chinese debate.

Nearly all winners in the English debate are English school, right?

屆數中文中文組冠組冠英文組冠軍
第25屆(09-10年)華英中學South Island School
第24屆(08-09年)拔萃男書院La Salle College
第23屆(07-08年)協恩中學South Island School
第22屆(06-07年)迦密柏雨中學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21屆(05-06年)德蘭中學South Island School
第20屆(04-05年)拔萃男書院St. Joseph's College
第19屆(03-04年)聖若瑟書院St. Joseph's College
第18屆(02-03年)香港真光中學Queen's College
第17屆(01-02年)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16屆(00-01年)聖若瑟書院Belilios Public School
第15屆(99-00年)聖若瑟書院King George V School
第14屆(98-99年)聖馬利亞堂中學Island School
第13屆(97-98年)聖馬利亞堂中學Island School
第12屆(96-97年)陳瑞祺(喇沙)書院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11屆(95-96年)皇仁書院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10屆(94-95年)嘉智中學St. Mary's Canossian College
第9屆(93-94年)嘉智中學St. Mary's Canossian College
第8屆(92-93年)*聖馬利亞堂中學/
第7屆(91-92年)*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第6屆(89-90年)聖馬利亞堂中學Island School
第5屆(88-89年)聖士提反堂中學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4屆(87-88年)路德會呂明才中學Island School
第3屆(86-87年)聖保祿學校Diocesan Girls' School
第2屆(85-86年)聖馬利亞堂中學Island School
第1屆(84-85年)聖保祿學校German Swiss International School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3 20:42 發表


Eviepa:

本來想搵D紮實少少既資料做反駁您既論據,點知一查之下,發覺有關思考能力呢點係您啱喎

香港中學有四大中文辯論賽,舉剛過去一屆既龍虎榜:

第四十二屆聯校中文辯論比賽結果:
冠軍:華英中學
亞軍:九龍塘學校 ...

作者: DGJS    時間: 11-5-23 21:20

有點意外。培正從未贏過!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21:34

原帖由 DGJS 於 11-5-23 21:02 發表
I checked 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 It seems that you have only showed the result in the 19th. Most of the champions are English schools in Chinese debate.

Nearly all winners in the English debate are En ...


呵呀!謝謝DGJS幫我更正 原來十九屆係好多年前既事?都怪我唔小心睇清楚 。band3既德蘭中學後來竟然成咗狀元,一百個叻

原來多半係英中,亦有中中和非傳統名校英中,那似乎教學語言同思維能力既關係,冇理所當然推想咁明顯?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21:42

Eviepa:

呢個題目,同疑似舊人既新人挺身長文反駁,都令我諗返起我初到教育政策貴境時既一場辯論

可惜的是,數年前(當年女兒好像小二?)我是站在您的一邊的,現在則基於微調同校風既考慮,我多半會給女兒選擇英中(因為我認為可接受既中中都離家太遠了,他們所在那區好的住宅又太貴 )。看來,對手好像更講人自講?期待華山論劍的場面可能難以出現?
作者: DGJS    時間: 11-5-23 21:56

我估都吾係一定有必然關係.
中中都好好.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3 21:34 發表


呵呀!謝謝DGJS幫我更正 原來十九屆係好多年前既事?都怪我唔小心睇清楚 。band3既德蘭中學後來竟然成咗狀元,一百個叻

原來多半係英中,亦有中中和非傳統名校英中,那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23 22:04

聖馬利亞堂當年是英中,多年都是辯論冠軍。如果教學語言對思辯能力有這麼大的影響,那為何轉了中文教學後,反而再難取得辯論冠軍呢?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3 22:20

Christf2,

既然用得這個網名就是生怕別人不知你的前世。還好,這更方便討論。對於你的質疑,我是決計不會回應的。

很多年前已經留意到有一兩個網名,包括christf,和我的教仔理論相近。但鑒於這些網名太喜歡動不動就罵人,所以一向保持距離。

及到去年,你公開承諾不再無故罵人。我覺得應該讓一個悔過的人改過自新的機會。當時我對你作出很多的鼓勵,你亦發表了很多值得欣賞的文章。

可是,當你接受的掌聲越多,自我就澎漲得越快,漸漸又開始罵人了。其後網名被封,又再登記新名,而且罵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我看在眼裡,覺得不是味兒,因為我被視作你的一黨。如果我再沉默下去,我自己也覺得是對的的鼓勵。到了最後,我用婉轉的言辭,公開向你規勸。其後,在你的發言以及PM我知你不特不領情,反而遷怒於我。

你的文章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心平氣和時寫的,很有質素;另一類是鬥爭時寫的,質經常都是邏輯不通的。你今天寫的兩篇文章就屬於後者。所犯的低級邏輯毛病隨處可見,根本不值一駁。以你的才能,根本不可能犯這些錯誤。很明顯,寫這些東西,目的只為爭拗而寫。

你時常自我感覺良好,大量的網友被你責罵,你覺得他們是活該;版主封你無數帳號,你覺得他們處事不公。總之,全世界都負了你。

但你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當兒,有沒想過,當stccmc被封戶時,頓時群情洶涌,有多少網友為他抱不平?有沒有想過,如果eviepa被封戶,大概會得到stccmc相近的待遇。有沒有想過,你所註冊的很多網名一個一個被封時,為何沒有網友為你吭一聲?

你和stccmc及eviepa有何不同?

你有沒有留意,stccmc就算爭拗得怎樣面紅耳熱,發言時總是邏輯嚴謹,用詞克制的。

對於一個喜歡動不動就罵人的網友,勸得到就勸,勸不到就劃清界線吧。

我不相信你心態上會改變,畢竟,連公開認錯都不能改過,天下間有甚麼力量可以改變你?不過你可以想一下,經常被封戶就是你來BK的目的嗎?當你的帳號被封時,不少網友都覺得高興,你會感到滿足嗎?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23 22:31 編輯 ]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3 22:50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3 22:20 發表
Christf2,

既然用得這個網名就是生怕別人不知你的前世。還好,這更方便討論。對於你的質疑,我是決計不會回應的。


Eviepa,

Bravo!

唔怪得 csy_ma 話你最近境界升咗呢。

雙儿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4 00:21 編輯 ]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1-5-24 09:02

當年由港島區搬家至九龍入讀至F5, 同一幼稚園好友則於嘉勒撒畢業, 我倆從此往不同路向而行.  英文始終是心中一條剌.  現有女兒升中, 英中是必然首選, 皆因「身受其害」(誇張了, 見諒!).  當年往外國升學, 要用多倍努力追英文, 但奈何根基欠佳, 要追也不及別人從小浸淫, 苦不堪言.  入讀中中的, 我看有85%是沒有家庭扶助加強英文訓練的.  見英文書就怕, 連兒童節目的英文也感困難.

原帖由 DGJS 於 11-5-23 21:20 發表
有點意外。培正從未贏過!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5-24 11:35

eviepa,

今天讀到一個楊鐵樑講的小故事。

在一個獎學金遴選面試中,有一個女孩,說得一口漂亮英語,比其他人優勝多了。楊鐵樑細問之下,她原來從未留學,更非在名校讀書。她只是每天堅持讀英國名著四十五分鐘,然後再大聲朗讀一次,如此堅持四、五年後,便脫穎而出,贏了到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楊鐵樑告誡她,到了美國切勿只顧和中國人混。她聽從楊的勸告,和其他外籍同學,尤其同房一個非裔女孩交好友,幾年後再見她,她已脫胎換骨了。

各個家庭的 game plan 都不同,eviepa 您希望 Evie 升讀本地大學,也不是 target 最熱門的學科,所以有了一個讓 Evie 讀中中的安排。

港人學英語,難在缺乏英語環境,不像新加坡是多種族國家,哪管你是馬拉、印度或中國人,一出門便全部說英語。 我安排女兒入讀傳統學校,如果她可以順利升讀小學部,就會英小 + 英中,希望她在學校有一個比較好的英語環境,但也同時學習中文。  

大家對學校語言的看法不同,但我認同您教育兒女的大方向:

1. 不打不罵不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
2. 少做練習,多中英文課外閱讀;
3. 不要看重短期成績,盡量放眼將來。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4 12: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謙伯伯    時間: 11-5-24 13:03     標題: 回覆 33# Yanamami 的文章

好明顯樓主同你有相反的經驗: 在英中讀書,但始終由於英文唔掂,整個中學階段無法發圍,虛耗光陰(重要好大可能係小時了了,從幼稚園到小學一直名列前茅果隻)。最後幾經艱苦,邀天之幸,才叫做碌入中大(對於當年的英中學生,很難沒有二奶仔的情意結)。

回首前塵,學你話齋,始終是心中有條刺(當然是此刺不同彼刺),就係哀自己大好人才,卻為教學語言所害(一日都係果d令人眼冤o既英文累事,若係用中文我就認真唔係人咁品,堂堂正正贏盡九條街喇!使乜而家咁,呢度幾分拜母語滋潤帶挈得來o既通識(乜話?大憲章用英文教就無人吼?唔係嘛?Magna Carta 係 F.3 history 學o既,小弟中四入理科,之前用英文學o既 history 而家隔左幾廿年都重記得,No Problem 喎),果度幾分邏輯思維,背後大大張大學學位證書照住,仲借埋希臘神話水仙子自戀的那池死水(無須自行撒尿也),先至撈得埋一碟!)

現在有女兒聽教聽話,聰敏好學,正好為土法煉鋼之材(不賣帳給那些通街都係的傳統值」(若有的話),多酷!),實行大躍進,超英趕尾(超越英中,趕走包尾),為老爹一雪前冤,今勻真係乜仇都報晒也。

各位看官只要有這個認識,就不會白費文章喇。

>> 不記得是不是《論語》上有這樣兩句話: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這兩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的內情,與一個人內心的曲折,我們也都哀矜而勿喜吧。 ── 張愛玲

[ 本帖最後由 小謙伯伯 於 11-5-24 16:27 編輯 ]
作者: christf2    時間: 11-5-24 14: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5-24 14:53     標題: 回覆 35# stccmc 的文章

hehe, 現在有 iPad, 可以 download audio book, 小朋友可以輕易接觸到優美的英文發音。

作者: hitbadguy    時間: 11-5-24 15:15

I don't know your history. However, your two posts are logical, at least from your point of view. While reading your posts, I did not feel that you were attacking people either.


原帖由 christf2 於 11-5-24 14:42 發表
eviepa

真可悲! 你如今要淪落到用低三下技倆,轉移視線,不必要的重提舊事,與這標題討論完全無關,說穿了,無非是試圖挽救你自己一手暴露的粗疏思維。我曾善意在 PM 提醒你最好收回你這篇錯漏百出的文章,但你不領情,我唯有冒被 ...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5-24 15:17     標題: 回覆 37# christf2 的文章

唉, 你用 [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 的發文, 真令人失望。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4 15:33     標題: 回覆 10#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It's time you considered invoking 雙儿附加版規。你最近好心啋嗰個PK友,佢轉眼又「上咗路」,等呢班嘢長命啲先好啋佢哋。
作者: christf2    時間: 11-5-24 15: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4 16:16

原帖由 小謙伯伯 於 11-5-24 13:03 發表
好明顯樓主同你有相反的經驗: 在英中讀書,但始終由於英文唔掂,整個中學階段無法突圍(重要好大可能係小學時一直名列前矛果隻),虛耗光陰。最後幾經艱苦,邀天之幸,才叫做碌入中大(對於當年的英中學生,很難沒有二奶仔的情意結) ...


小謙伯伯

也許我這個番書妹的中文真的很不濟,雖然唔完全明你頭幾段寫乜,最後引用張愛玲的說話倒是看明了,但卻怎樣也看不出頭幾段如何「哀矝勿喜」。其實 Eviepa 有何錯漏,照「抦」就是,即便「沾沾自喜」又何妨。

雙儿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4 16:32 編輯 ]
作者: 小謙伯伯    時間: 11-5-24 19:01

原帖由 雙儿 於 11-5-24 16:16 發表
也許我這個番書妹的中文真的很不濟,雖然唔完全明你頭幾段寫乜,最後引用張愛玲的說話倒是看明了,但卻怎樣也看不出頭幾段如何「哀矝勿喜」。其實 Eviepa 有何錯漏,照「抦」就是,即便「沾沾自喜」又何妨。


客氣了,既是能夠看明所引張愛玲的珠璣,中文不濟極都有限吧。叨個「番書...」的光,小弟年輕時曾經都是很番書的。小學以後到大學之前除了中學那五年每年兩冊的國文課本,就從未掂過一本中文書(包括報紙雜誌),書店只知有 Swindon 和 Hong Kong Book Centre,不知有中華商務三聯。

紅樓夢是我大學時看了David Hawkes 的英譯本,覺得很「現代」,才看中文的(一個女同事聽到我這番
自白,當場用英文爆了句粗)。張愛玲也只是我工作多年後重新發現中文才迷上。

最最經典是預科那年有個同學放洋到美國,我毫不自覺的寫了封英文信給他,收到他的中文回信才識得尷尬。此所以我看到樓主想當然的以為所有英中學生都例必如他當年那樣,看英文溫英文的苦況如何如何,思維如何受到制肘等,就失笑了。

閒話表過,言歸正傳。你看不出頭幾段如何「哀矜勿喜」是應該的。因為頭幾段描述的是「其情」,也就是樓主偏執於他那一人獨白的優質學習方案的原委。看官若能「得其情」,進而「哀矜勿喜」,一切便毋須細究,空自傷神了。


[ 本帖最後由 小謙伯伯 於 11-5-24 20:08 編輯 ]
作者: davidmimi    時間: 11-5-24 19:03

Eviepa,

你撫心自問,中中到底是你選擇,還是無得選擇的結果?由臻美至今,有沒有為女兒下錯決定?你說只要求女兒入到大學,又否定現行的教育制度或教學模式,真的有信心在學業尾站時,在這個教育制度下入到大學?
我希望一切在你掌握中,否則你不是輸牙骹,而是輸了女兒的前途!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4 21:20

It's time you considered invoking 雙儿附加版規。你最近好心啋嗰個PK友,佢轉眼又「上咗路」,等呢班嘢長命啲先好啋佢哋。


我原本準備做個簡短聲明,然後invoke雙儿附加版規。但係都未放工,佢已經等唔到咯。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4 21:57

原帖由 雙儿 於 11-5-24 15:33 發表
Eviepa,

It's time you considered invoking 雙儿附加版規。你最近好心啋嗰個PK友,佢轉眼又「上咗路」,等呢班嘢長命啲先好啋佢哋。


上咗路
睇到我笑咗出聲

雙兒回來了就熱鬧了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4 22:05

你常把 Evie 的實際情況和「一般」英中學生作比較,例如,Evie 讀一小時中文術科,一般英中生要2.5 小時。我相信 Evie 的英文能力比「一般」英中生高, Evie 用英文學術科,會不會只要1.5 小時?中三後會不會只用一小時?換句話說, Evie 英文水平在一兩年內到達無障礙學習術科的階段?


Stccmc,

假如Evie讀英中,我肯定會減少她的課外閱讀,因為愉快學習是我的底線。「愉快的學術活動」比如說是中文閱讀、看英文影,可以很多。但不能花太多時間在「非愉快的學術活動」。到最後,她的英文都會比現在讀中中較好,但我不相信會好得太多。我估計會是2小時左右吧。就算以小弟現在的英語程度,讀英文的歷史地理還是有些障礙。她就算讀英中,在文憑試之前幾乎沒有可能達到我現在的水平。

如果你的目標是中英兼備,那中文或英文運用的平衡點則不知在那裏。


我的英文的標準定得比你低。因為太遲開始閱讀,而且英文又沒有你那麼棒。英文可以達到同齡學生的頭10%水平就已經不錯了,讀大學也夠用了。我相信,這目標可以達到。

其實我中英文沒有甚麼平衡點。當她幾年前建立好閱讀習慣後,我已經預期她的中文會不錯。中文幾乎全依賴閱讀及學校。自己不會怎樣教導她。最終她的中文水準怎樣,就要看她的能耐了。

中學階段,我看得最重的是能否入大學。我和太太商量過而選擇中中的原因,主要是覺得讀中中會增加女兒入大學的機會。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4 22:24

Eviepa,

你撫心自問,中中到底是你選擇,還是無得選擇的結果?


臻美在觀塘校網,有六間英中。如果要讀英中,自然不會在西貢區這死亡之組作賽。我女兒假假地都是band 1學生,可以入到西貢區四大,如果要入觀塘區六大,大概可以。不過,我從來沒有想過英中。

由臻美至今,有沒有為女兒下錯決定?你說只要求女兒入到大學,又否定現行的教育制度或教學模式,真的有信心在學業尾站時,在這個教育制度下入到大學?
我希望一切在你掌握中,否則你不是輸牙骹,而是輸了女兒的前途!


我一向不將自己塑造為無所不能的人。我的能力有限,我的資源有限,我的女兒更是一個平凡人,比自稱二流學生的爸爸更遜一兩籌。

我整個game plan,實行到現在,中、英、數、繪畫的根基良好。著重根底的科目全數搞好。剩下的是世史、地理、通識這些用中文有很大優勢的科目如果說入大學的機會高唱入雲,大概可以。今天,我已經覺得有初步的成績。對女兒的前景抱樂觀態度。女兒亦很認同這一套,可以快快樂樂地成長。

我見過很多家長,願望定得很高,要求孩子做到完美。但到頭來,很大部分這樣的家長的願望最後都落空了。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24 22:34 編輯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24 23:3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4 22:05 發表


...中學階段,我看得最重的是能否入大學。我和太太商量過而選擇中中的原因,主要是覺得讀中中會增加女兒入大學的機會。 ...


我相信入大學不難。對一位像Evie般有一定實力的小朋友,選擇中中或英中,入大學的機會其實都是百分百。選中中,使她有相對的語文優勢,但這優勢使她更難對數理產生相對較大的興趣。升高中,用中文學歷史、地理,走向純文科,沒有M1/M2,實令她減少了日後大學選科和揀學系時的選擇,甚至如想海外升學,就要付上更大的適應代價。人生的 Game Plan 無 take two,難知不同選擇後帶來的真正結果,難論對與錯。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4 23: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4 23: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00:07

我相信入大學不難。對一位像Evie般有一定實力的小朋友,選擇中中或英中,入大學的機會其實都是百分百。選中中,使她有相對的語文優勢,但這優勢使她更難對數理產生相對較大的興趣。升高中,用中文學歷史、地理,走向純文科,沒有M1/M2,實令她減少了日後大學選科和揀學系時的選擇,甚至如想海外升學,就要付上更大的適應代價。人生的 Game Plan 無 take two,難知不同選擇後帶來的真正結果,難論對與錯。



ChiChiPaPa,

對女兒入大學,我素來都是步步為營,實在無絕對把握。我和太太都不會對女兒抱很大的期望,只希望女兒能入到普通的大學,出來做一個平凡人就於願足矣。至於會不會追求更高成就,就讓女兒自己決定,老爸在能力範圍可以幫忙的就幫吧。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5 01:09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4 21:57 發表


上咗路
睇到我笑咗出聲

雙兒回來了就熱鬧了




不嫌我粗鄙就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01:37

好明顯樓主同你有相反的經驗: 在英中讀書,但始終由於英文唔掂,整個中學階段無法發圍,虛耗光陰(重要好大可能係小時了了,從幼稚園到小學 一直名列前茅果隻)。最後幾經艱苦,邀天之幸,才叫做碌入中大(對於當年的英中學生,很難沒有二奶仔的情意結)。

回首前塵,學你話齋,始終是心中有條刺(當然是此刺不同彼刺),就係哀自己大好人才,卻為教學語言所害(一日都係果d令人眼冤o既英文累事,若係用中文我就認真唔係人咁品,堂堂正正贏盡九條街喇!使乜而家咁,呢度幾分拜母語滋潤帶挈得來o既通識(乜話?大憲章用英文教就無人吼?唔係嘛?Magna Carta 係 F.3 history 學o既,小弟中四入理科,之前用英文學o既 history 而家隔左幾廿年都重記得,No Problem 喎),果度幾分邏輯思維,背後大大張大學學位證書照住,仲借埋希臘神話水仙子自戀的那池死水(無須自行撒尿也),先至撈得埋一碟!)

現在有女兒聽教聽話,聰敏好學,正好為土法煉鋼之材(不賣帳給那些通街都係的傳統「價值」(若有的話),多酷!),實行大躍進,超英趕尾(超越英中,趕走包尾),為老爹一雪前冤,今勻真係乜仇都報晒也。

各位看官只要有這個認識,就不會白費文章喇。


小謙伯伯:

整段的脈絡是:

事實一:eviepa在英中讀書,但始終由於英文唔掂,整個中學階段無法發圍,虛耗光陰。如果讀中中,讀中學時就會成功得多。

事實二:eviepa安排女兒讀中中。

推論:為了報仇,不為女兒前途著想,硬要女兒讀中中。當女兒讀中中讀得出色後,就可以證明英中之弊。更要讓廣大網友推銷自己明知較遜的育兒方法。

由於動機不良,所以所推銷的必然不差勁。eviepa是存心靠害,先害自己女兒,再害廣大BK網民。

我對女兒的愛錫,在BK是聞名的。小謙伯伯,你真的像我心裡的一條虫,能清楚知道我的心理狀態,知道我為了雪恥,不惜將深愛的女兒送到明知較差的途徑。

這樣的分析就是典型的「陰謀論」。

Xxxx     xxxxx     xxxxx     xxxxx

記得六四之後,港英政府推出兩個政策:新機場的興建以及居英權。

當時有個很流行的講法,就是:英國政府讓香港建機場,令香港無錢;定居英權,令香港無人材。最後中國政府只能收回一個無錢無人材的地方,中國怎樣夠資格英國玩政治呀。

持這觀點的人,不知是否躲在英國要員開會的地方偷聽到有關消息,所以都實牙實齒地肯定英國政府有不軌企圖。由於立心不良,所以無論專家怎樣講啟德機場已達飽和,定要建新機場,他們都認為不好;由於立心不良,所以港英政府之所謂「增強港人留港信心」是壞政策。

到今天看,如果當日沒有建新機場,香港的競爭力就會被削弱;居英權計劃也某程度減少了精英移民。

我們為何不將重心放在政策的好與壞,而去胡亂猜測政策制定者的動機呢?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小謙伯伯,你猜想我早有預謀地要送女兒到中中。錯!認識得較久的網友可能記得,其實原本我的計劃是讓女兒在臻美讀中學的,即是英中。臻美的理念和我的教仔理念相近,我原本很樂意讓女兒直升中學。但大家都知道,臻美後來出問題,到女兒高小時,所以我才快定回歸傳統。

我和太太商量女兒的中中、英中問題,我們都覺得,女兒讀中中會較快樂,較易入大學。決定就是這麼簡單,是完全理性的。與本人童年陰影無關。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不知你會不會用陰謀論去否定以下兩個例子:

1. 一次遠足,我先行,選擇左邊的路,後來我退回來,對朋友說:「我衰左,左面條路有好多蚊,我領左好多野。你地應該行右面條路。」

2. 我女兒小二才開始英文閱讀,發現原來太遲,大大影響了女兒的英文程度,一向都引為憾事。我經常向網友提示:「我衰左,太遲讓女兒看英文書,你們想要兒女英文好,就不要學我,要早點讓子女看英文書」


我完全不明白,為甚麼這樣的忠告,會是動機不良:「我當年衰左,你地要好清楚英中、中中的優劣,才可以作適當的選擇,我女兒實行了母語教育,成果初現,可以讓你們參考一下。」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01:53

而我所講既中中,主要指band1尾至band2頭既準英中而言(因認為入band3中中較入英中好的,是非常異類,可以不理),不同區有不同的情況,不能類比。所以您的分享,在家庭支援部分固然是無敵的特例,在中中的定義部分皆有特指,不能類同普通中中,缺乏可比性。


我一向指band 1中中 Vs Band 1 英中。西貢區當年全個校網只得一間英中,對普通家長來說是死亡之組。但對我來說是最佳的一組。最後我選了這間既是band 1,又近、又沒有宗教背境,又重視視覺藝術的學校,相信是十八區之最。
作者: friendlyguy    時間: 11-5-25 03:34

看了Eviepa 的文章,有以下感想:

1.        相對起來,我可算是不及格的爸爸,我從沒有對我家少爺有長遠針劃,大部分決定是由方便出發,我信(或者是借口):愉快學習、小孩的責任是開心過日子、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天生我材必有用、船到橋頭自然直.......慚愧!慚愧!

2.        Eviepa 和 Christf2基本上是同一類父親,不同之處是一個選了中文和傳統學校、一個選了英文和國際學校吧。相煎何太急!

3.        我好相信如果Evie 從小用英文為主,她會如現在一樣出色,但如果Christf2 的兒子用中文為主,他雖然都會很出色,但就未必會有近乎天才的表現。這因為中文比英文難學之固。

4.        我的經驗:我家少爺在幾個月大時餵食十分困難,一餐時常用一個小時,菲傭有一次一路餵食,一路讀書,少爺竟然十分開胃,食得又快又多。自始,食飯讀書成為指定動作,讀書習慣在陰差陽錯下養成,又因為英文幼兒書不論fiction or non-fiction質素比中文的好得多,漸漸讀的書以英文為主。三歲後更開始自行閱讀英文書,但中文就差很多了。

5.        如以入大學為目的,一個有質素,有上進心的年青人,無論讀英中或中中都不難達到。我相信Evie 是這一類。不過marginal case 可能讀中中機會比較大。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07:26

Eviepa 和 Christf2基本上是同一類父親,不同之處是一個選了中文和傳統學校、一個選了英文和國際學校吧。相煎何太急!


Friendlyguy,

這裡的常客都知道,我一向欣賞對他培養兒子的方法,完全沒有相煎何太急的問題。你猜這系列的網名為何一個一個被封戶?就是他經常罵人,違反這個網站的創立目的。

如以入大學為目的,一個有質素,有上進心的年青人,無論讀英中或中中都不難達到。我相信Evie 是這一類。不過marginal case 可能讀中中機會比較大。


我有時會講自己年少時讀書的經驗給她聽,她無法理解我當年為何這麼有上進心,正如我當年無法理解我的高材生同學一樣。單憑我家的文化資本,如果沒有一套特別的方法,Evie入大學的機會不會很大。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25 07:27 編輯 ]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5 13:12     標題: 回覆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我唔知當你係讀過書抑或當你係牛頭角順嫂好,「入到大學就好」,呢啲係乜鬼目標?分分鐘牛頭角順嫂都識得具體啲。係唔係你女兒都俾你condition到淨係諗住入到大學就算?萬一佢睇多兩集 Boston Legal 就想做律師時,點算?又或者好似我姪女因腰傷入院而迷上了理大競爭最激烈的物理治療,點算?

除咗某君,係人都知大多數英中學生睇中文書快過英文書多多聲,但鮮見英中生上中二後話用英文學習有嚴重困難喎,睇慢啲但大多數仍有大把時間剩。

若中四選科不是以孩子興趣、大學選修科目作依歸?而是以哪些科目用中文應考較著數,我覺得是笑話。

我相信,只須選擇好學校,教學語言是次要的考慮。大多數成績好的中中已開英文班,假若你女兒小兩歲,唔通你又退一步,揀中文班而唔揀英文班;

我相信,平庸的孩子能在好學校讀書,將來成就的期望值應較在較差的學校讀書為高:

我相信,一間學校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取决於學生質素,間接地取決於家長質素,這亦是GSIS與AIS同為國際學校,但學生成績相距之遠,令人咋舌。無它,就算在德國,你也找不出多少間學校家長中擁有PhD學位的比例比GSIS高。不要忘記,大多數GSIS學生的母語亦不是英語。Besides,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孟母三遷亦為一勢利決定。「群」啲叻人,黐啲金糠,嫁個人上人,有乜唔好?

當然,中中亦有人入大學。穩陣啲,check吓學校每年有幾多人升讀大學?該乜?有幾多係原校上?以前幾多人中五畢業升呢跳槽英中讀預科?

行呢你條路,實質辛苦好多,家長involvement超多,不聰明人如我當不取。

雙儿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25 14:27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5-24 15:17 發表
唉, 你用 [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 的發文, 真令人失望。


想請問一下christf2用 左d咩[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 的發文,攪到被版主封殺.......
請版主大人可否解釋一下christf2是否純粹因為"用左[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的發文,而被版主封殺", 還是有另外原因,謝謝!
作者: 龍舌蘭    時間: 11-5-25 15:06

Eviepa:

由臻美睇到現在都睇左您的文章幾年了.
想打聽一下, 您的女兒選擇中中, 但不是入了英文班嗎? (還是我記錯了?)  如果是, 中中的英文班與英中會有什麼大分別?
升中在即, 請多指教.


龍舌蘭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5-25 15:30     標題: 回覆 60# samuel89 的文章

唉,算啦,christf2 已煙消雲散,無謂再花時間探討他的用詞。

中中 vs 英中 這個題目,evie 升中前,各位網友已經討論過一次, 証明大家都緊張 evie 的前程。

老實說, 臻美 + 中中不是一條平坦的路,我的家庭就沒有可能冒這個險。
作者: edea    時間: 11-5-25 15:56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5-25 14:27 發表


想請問一下christf2用 左d咩[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 的發文,攪到被版主封殺.......
請版主大人可否解釋一下christf2是否純粹因為"用左[低三下技倆] 來形用 eviepa的發文,而被版主封殺", 還是有另外原因,謝謝! :q ...


christf被永久封戶時, 意思是不再歡迎他回來.

既然用christf2回來了, 如果討論態度有改善, 版主不致於絕情至此, 機會就多給一次吧.

結果christf2君態度如何, 亦不消多說.

有的被永久封戶多於兩次者, 抱歉, 機會是沒有了.

希望以上釋你疑慮.

edea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25 16:04

原帖由 edea 於 11-5-25 15:56 發表
christf被永久封戶時, 意思是不再歡迎他回來.

既然用christf2回來了, 如果討論態度有改善, 版主不致於絕情至此, 機會就多給一次吧.

結果christf2君態度如何, 亦不消多說.

有的被永久封戶多於兩次者, 抱歉, 機會是沒有了.

希望以上釋你疑慮.

edea


謝謝版主解釋, 我雖不明白論壇有"永久封戶條款", 但只要christf2今次不是因為
"用 左d咩[低三下技倆] 來形容 eviepa 的發文,攪到被版主封殺......."
已經可以釋我疑慮了,謝謝!
作者: edea    時間: 11-5-25 16:27

不客氣.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18:16

龍舌蘭:

很久沒有跟妳談話了,妳的孩子後來應該是轉了一間離家不遠的學校。現在讀得理想嗎?

妳大概沒有記錯。因為當年女兒升中時,微調剛公佈。因應著這政策,很多學校都準備偷步試辦英文班。我收到消息,女兒的學校也會搞大概兩班的英文班。論英文水準,Evie肯定會被編入英文班。所以妳會有這個印像。但後來大概是政府叫停,所以在Evie的班級,全港都沒有「偷步徵調班」了。

現在就讀中一的,已經沒有英中、中中的嚴格二分法。代之而行的是英文班、中文班。可能A校有四班中文班,一班英文班;B校有兩班中文班,三班英文班。據我了解,英文班和以往英中的班級是沒有分別的。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25 19:49 編輯 ]
作者: stjoboldbby3    時間: 11-5-25 19: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19:28

除咗某君,係人都知大多數英中學生睇中文書快過英文書多多聲,但鮮見英中生上中二後話用英文學習有嚴重困難喎,睇慢啲但大多數仍有大把時間剩。


雙兒:

妳大概是一流學生,可能不知民間疾苦。我是個二流學生(以讀書計,成績、上進心大概是同齡人口的第5%到10%左右)。當年讀中四五時,學校功課很少,做完功課後平均溫習大約一小時,已經覺得很辛苦,要用二流的鬥心去支持著這種讀書習慣。我肯定比九成或以上的學生勤力,但仍有大把時間剩。有多少時間可供讀書不是主要約制因素,意志力才是關鍵。

在我親友的子女中,鮮有每天平均溫習一小時的。大家都明白,只要增加溫書量,英中生勝中中生是絕對可以的。但有能力令孩子增加溫習量嗎?如果有能力,不妨選英中。我可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選擇中中。


若中四選科不是以孩子興趣、大學選修科目作依歸?而是以哪些科目用中文應考較著數,我覺得是笑話。


我都覺得是笑話。不過,選科過程並不是爸爸說了算。

我家是個民主家庭,公主的事一定要公主同意。我只是個consultant而已。公主話唔鐘意計數,於是就不能讀物理或數學選修部分。

(在此要講一個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小弟中三時,英文差勁,數學分數普通,但自知數學頭腦不錯。最後被編入文科。起初都不覺得怎樣,但其後才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數學,而且成績很好。如果讀理科,英文的障礙就不會如斯嚴重。又一個童年陰影。)

我覺商科得太悶,建議公主不要選。於是公主便要在生物班和地理班中作出選擇。公主問我,讀那科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高分數的。答案肯定是地理。跟著,她隨口說,另一科選中史吧。我建議,不如選世史,性質相近但中中有優勢。她選地理歷史還有額外好處,兩者都是我的強項,讀書時所學的,大部分仍儲在腦裡,斷估到她考文憑時,這兩科都和我有一定距離。


我相信,只須選擇好學校,教學語言是次要的考慮。大多數成績好的中中已開英文班,假若你女兒小兩歲,唔通你又退一步,揀中文班而唔揀英文班;


對,教學語言是次要考慮。但其他因素不變,我會選中中。恰巧離家不遠就有幾間很有質素的中中可供選擇。另外,如果有中文班和英文班,我多半會中文班。但當然,這個問題有很多變數,所以我並不肯定會選中文班。

我相信,平庸的孩子能在好學校讀書,將來成就的期望值應較在較差的學校讀書為高:


這點我不同意,聽過專家的理論,也見過太多平庸孩子讀名校、次名校而適得其反的。材料太多,今晚沒有足夠時間和妳討論這問題。有機會再講吧。


我相信,一間學校好不好一般情况下取决於學生質素,間接地取決於家長質素,這亦是GSIS與AIS同為國際學校,但學生成績相距之遠,令人咋舌。無它,就算在德國,你也找不出多少間學校家長中擁有PhD學位的比例比GSIS高。不要忘記,大多數GSIS學生的母語亦不是英語。Besides,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孟母三遷亦為一勢利決定。「群」啲叻人,黐啲金糠,嫁個人上人,有乜唔好?


我沒信心女兒可以入名校,如果要入英中,有可能入與女兒學校級數相近的英中。「群」叻人,黐金糠,嫁人上人的機會都與現在沒有大分別。

不過,我同意妳講,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女兒所群的,都是成績和她相近的。有可能讀名校時也會群一些和自己成績相近的。


當然,中中亦有人入大學。穩陣啲,check吓學校每年有幾多人升讀大學?該乜?有幾多係原校上?以前幾多人中五畢業升呢跳槽英中讀預科?


睇增值指標最實際。妳睇,ChiChiPaPa對女兒所讀的高增值學校多麼有信心。


行呢你條路,實質辛苦好多,家長involvement超多,不聰明人如我當不取。


我女兒剛升小一時,在朋友的子女中,是個毫不起眼的小孩。基本上沒有人用聰明去形容她。但到今天,她進步了很多,令很多親友都跌眼鏡。生命無take two,我不知用別的方法會如何,但我所付出的,所收獲的,覺得值。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5 19:48

老實說, 臻美 + 中中不是一條平坦的路


Sumyeema1和stjoboldboy3都不約而同說我選擇的路是一條較不平坦的路。但我卻覺得是一條康莊大道。

起碼在閱讀派的理論中,小學生要勝過同齡孩子,不是取決於學校,而是家庭。讀臻美,功課少,考試壓力小,最有空間讓家長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理論上是最佳選擇。如果篤信閱讀大法,怕甚麼?

如果目標不是要入法律系等搶手科目,我認為讀中中,利用語文的優勢更易入大學。所以我從來都是信心十足,女兒多年來的進度亦和我當初設想的不遠。

我腦袋的結構和你們真的有點分別。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5 22: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dea    時間: 11-5-25 22:54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25 22:16 發表
聰明仔被封,大家心裏有數,有無人知 stjoboldbby3 發生甚麼事,又拉人封艇?


stjoboldbby3已經是第四(或以上)的戶口. 印象中是第四個, 翻查紀錄或者有更多.

對一些紀錄違規纍纍的會員, 恕不招待.

edea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5 23:03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25 22:16 發表
聰明仔被封,大家心裏有數,有無人知 stjoboldbby3 發生甚麼事,又拉人封艇?


雖然stjoboldbby3的自我預言,可能含一點點挑釁意味,但版主咁聽佢講,係唔係有中計之嫌?

我都覺得呢事釘戶,擺明對人唔對事,版主係唔係破壞咗您一向想強調的某些準則?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5 23:04

原帖由 edea 於 11-5-25 22:54 發表


stjoboldbby3已經是第四(或以上)的戶口. 印象中是第四個, 翻查紀錄或者有更多.

對一些紀錄違規纍纍的會員, 恕不招待.

edea


剛看到,明白了。
作者: edea    時間: 11-5-25 23:08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5 23:04 發表


剛看到,明白了。


唔好意思. 其實已經係觀察番佢過去幾年既表現, 唔係單一兩件事. 由佢一次又一次封戶, 到再開戶, 再封戶, 再開戶, 唔係唔想俾機會, 但經歷咁多次, 都睇到真係唔適合俾佢留低. 除佢呢位, 仲有另一位, 我相信佢係故意違規去引致封戶.

在版主角度睇, 機會已經俾盡, 大家冇緣份, 唯有分手, 希望提及既兩位搵到適合佢地風格既平台再談高見.

edea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6 00:23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5 19:28 發表

  我覺商科得太悶,建議公主不要選。於是公主便要在生物班和地理班中作出選擇。公主問我,讀那科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高分數的。答案肯定是地理。跟著,她隨口說,另一科選中史吧。我建議,不如選世史,性質相近但中中有優勢。她選地理歷史還有額外好處,兩者都是我的強項,讀書時所學的,大部分仍儲在腦裡,斷估到她考文憑時,這兩科都和我有一定距離。


Eviepa:

在選校策略方面,我不認為您選中中有何不妥?畢竟,如記憶沒錯,那時您是在一所低增值的英中跟一所高增值的中中作出選擇,這選擇似合常理?

我和老公也曾切實考慮一間他區中中予女兒作目標中學名單參考,只因該區樓價太貴,平宜的,住宅質素又不大能接受;加上女兒可能由於自信不足和耳濡目染,介意band2中中之名,縱然觀賞完該校水平相當不俗的音樂劇後,仍對該校沒甚興趣,我們才作罷

不過,像您跟龍舌蘭所說一樣,微調後,所有英文水平不太差的初中學生,皆被迫套入英中教學模式 。中中和英中的標籤效應更甚。若有學童具足夠唸英文班的水平而執意要讀中文班,則意味著要跟全港的既有偏見作戰。如學童自己選擇如此,OK,路愈難走可能收穫愈大;但做父母的,似無權為其子女選這麼一條挑戰其自信、EQ,迫令其提早見識世人無端白眼的崎嶇路吧?

縱在選英中與中中的分歧上,我們只是基於實際情況出發而選擇有別(我囡自己堅持選的其中一間目標中學,雖為英中,高中卻以中文學通識,這也是我欣賞該校的其中一點),但理念上,我跟您的分歧仍大:從我以上所引敘述可看到,雖然您向來強調以興趣作導引,崇尚愉快學習,但在您女明顯對中史感興趣的情況下,您卻以功利為由,游說其轉科
--那跟其他家長以功利為由,灌輸子女讀英中才叻的手法,有何本質分別?

您所強調的愉快學習,不應由興趣出發嗎?為什麼總是計算再計算?您身為閱讀派掌門人,足足歷六年,卻自言仍未能引發女兒消閒時閱讀英文書的興趣,不諷刺嗎?您的整個教導傾向,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是不是出現偏差?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6 00:51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6 02:21

原帖由 雙儿 於 11-5-25 13:12 發表
Eviepa

我唔知當你係讀過書抑或當你係牛頭角順嫂好,「入到大學就好」,呢啲係乜鬼目標?分分鐘牛頭角順嫂都識得具體啲。係唔係你女兒都俾你condition到淨係諗住入到大學就算?萬一佢睇多兩集 Boston Legal 就想做律師時,點 ...


雙兒:

喜歡妳這個具氣勢的開頭 ,夠一針見血。

不過,很難認同妳話:
我相信,平庸的孩子能在好學校讀書,將來成就的期望值應較在較差的學校讀書為高


我好似講過林行止寫過篇文,話有外國研究顯示,追蹤求學時身高較其他同學高的人,日後成就及所賺金錢亦較高。而發育得早,求學時身高佔優,但長大後高度一般的人,研究顯示其成就跟一直以來都"高人一等"那一群人無異。

咁即係話,孩子既自我感覺,係相對既,其實可以同事實有段距離。只要佢成長時期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高",自信建立了,就算長大後變矮了,自信也不致於崩毀。

所以我一直贊成做小塘大魚多過做大塘小魚

我囡自小就係心口有個勇字之輩。在其幼稚園觀課,但凡老師提問,佢就算之前果刻冇留心聽,亦唔識答,但都會踴躍舉手。有時,我地碰到一件新工具,正研究其用途,阿囡就大叫我黎我黎。我對佢呢種懶叻其實好反感 ,周不時都加以斥責,叫佢唔好知少少,甚或唔知就扮代表 。

不過,話時話,有時亦留意到,佢呢種勇,有時亦係優點。
有D野,你唔試過,係唔會識既。一班人面對同樣係新既嘢,有D人會你眼望我眼,等人去試;有D人,就算毫無把握,都衝上前試咗先算 。咁,撞板多咗,咪精D囉,結果,能力可能就因誤打誤撞累積返黎。所以,阿囡其實幾明顯唔夠佢幾位由細玩到大既朋友仔聰明,但係,有時佢地反而會自然而然咁聽最唔聰明果個話

但係,呢種咁既勇氣/盲,會隨住年紀大咗、聰明咗而會慢慢消失:;pppp:  。大人既所謂知天命,咪好似果條成日撞透明玻璃、卒之信邪唔再為可見到既美食動心既鯊魚咁,就算有人悄悄移走玻璃,鯊魚亦唔會再游過隔籬

我囡大大下亦都知驚 。例如以前鋼琴老師搞表演,會安排彈得唔係咁好既佢第一個出場,因知道佢唔怕。但而家口語考試叫佢第一個去見考官,佢會怕
怕,退而求其次,佢不過只係想做第二個。因為經驗多,縱然怕,都會隔硬黎,冇諗住做逃兵。咁頂硬上頂得多,習慣成技巧,咪有可能真係上到囉

平庸既孩子假如自細在一群高人中之下,佢只係會特別感受到自己既矮,樣樣野都唔敢試,響"矮"既自我預期之下,佢就無論心身,都好難再長高。

相反,本來唔高既孩子在一群更矮既群體下成長,佢就有一種鶴立雞群既感覺。呢種感覺,你可以叫盲目既驕傲,亦都可以叫做自信,取決於佢有冇遇到挫敗再起既能耐。但係,佢既自我感覺(或自信?)同成長愉快度,大概定會好過前者。

所謂貧富高低,冇絕對值而有對比值。唔係個個小朋友既自信同鬥心,都可以通過"高人"激發出黎既。就算坐井觀天,只要自得其樂,亦何嘗不可?為什麼硬要同人比?

當然,如果成長期碰到的都是矮過佢既人,咁果個位縱然係天才,若缺乏對手(亦即是鏡子),咁發展都幾有可能走偏。所以,最好都係順乎人既本性,幫小朋友實力接近但略差既同輩好過。
當然,仲要睇小朋友既個性。不過,好似我囡咁,認為自己有可能贏,先至有興趣發力試一試,假如認為自己點出力都會輸九條街既,可能試都唔肯試,仲違心咁講話自己志不在此既小朋友,應為多數?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6 02:41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6 03:25

中中和英中的標籤效應更甚。若有學童具足夠唸英文班的水平而執意要讀中文班,則意味著要跟全港的既有偏見作戰。


所以我對雙兒的回應是:「另外,如果有中文班和英文班,我多半會中文班。但當然,這個問題有很多變數,所以我並不肯定會選中文班。」

我不敢肯定會怎樣選,不過傾向中中吧。

妳可能記得,女兒今年一個不少心,從精英班跌到普通班。對此,我和女兒都是用平常心對待的,從來不相信對女兒學業進度有甚麼負面影響。讀普通班即是對著一班學習態度明顯較弱的同學,但這對她的學習卻完全沒有影響,反而考列名次大踴進、中英數繪畫都有跳高一個台階式的踴進、上進心有明顯的增強。

女兒覺得普通班有普通班的優點,精英班有精英班的優點。她覺得兩者均可,兩者對她的學業進度沒有甚差別。

在女兒的學校中,就算是普通班,banding也不弱。但如果是banding太低的中文班,我也會卻步。


雖然您向來強調以興趣作導引,崇尚愉快學習,但在您女明顯對中史感興趣的情況下,您卻以功利為由,游說其轉科


論選科,女兒才是boss,我只是consultant,只提供我所知的全部。女兒對中史和世史的興趣及能力都一樣,提出讀中史只是一個未經細想、衝口而出的選擇。做consultant,有責任要向boss提供所有資料。其實我女兒在各文科的興趣是相約的,所以她最想的是,選擇兩科可以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高的分數。她一聽到我的分析,馬上表示同意。妳質疑,為何這樣功利。我答:是,對文憑試,我絕對功利,絕對為分數而讀書。講理想,可以在小一至中三講;可以在大學講。但我不會在高中階段強調理想。

您身為閱讀派掌門人,足足歷六年,卻自言仍未能引發女兒消閒時閱讀英文書的興趣,不諷刺嗎?您的整個教導傾向,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是不是出現偏差?


達不到我當初的預期是事實,我講過無數次,這點是我教女的最大失誤。

教導女兒時,沒有BK,未見過stccmc、Y2K等的言論,沒有親友的經驗可供參考。培養英文閱讀興趣,完全憑自己的經驗、想像,所以出現失誤並不出奇。

不過,環顧四週,能培養到中文及英文閱讀興趣 — 我強調是興趣,不是因為閱讀重要而自願閱讀一些自己不大想閱讀的書籍 — 有多少。在網友當中,只聽過stjoboldboy的女兒中英均有閱讀興趣而已。既然這個是非常困難的任務,我女兒有濃厚中文閱讀興趣就已經不算太差。  

不過,如果我再生一子,我相當有信心可以培養到一個對雙語閱讀都有興趣的孩子。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26 03:39 編輯 ]
作者: davidmimi    時間: 11-5-26 08:06

樓主擁有奧巴馬的超強演說能力,撰寫數千字說中中好,再寫數千字反駁異見人士,但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認為英中是最佳選擇。
我相信因果,爸爸>臻美>中中,三者是骨排效應。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6 11:34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6 03:25 發表

環顧四週,能培養到中文及英文閱讀興趣 — 我強調是興趣,不是因為閱讀重要而自願閱讀一些自己不大想閱讀的書籍 — 有多少。在網友當中,只聽過stjoboldboy的女兒中英均有閱讀興趣而已。既然這個是非常困難的任務,我女兒有濃厚中文閱讀興趣就已經不算太差。...


Eviepa:

我曾多謝您,因您的分享,我在女兒小二時開始買些很淺和少字的英文書放在家裡,到現在,女兒的英文閱讀興趣不算太濃,但是有。
我囡的個性偏強,只要她做到我們的底線--完成校內規定作業,我們就頗難強迫她做任何事。縱是試前的補充練習,她也總要我們跟她一起做,才肯做那麼一個兩個(我們從未成功做完一本補充練習的一半,縱在她小一中文最差、我要求她每天做一個閱讀理解時,都會因為大家都懶,而未能堅持下去)。對於閱讀,我們也無能強迫她。而她讀的英文書,也很明顯因為興趣而非為其功能,要不然,她不會看來看去只是同一批書,對其他她不感興趣的(雖然一般會得她首肯才會買),會完全不屑一顧。

我們的規矩,是未做完功課不能看課外書,她卻常常違反這個規定,偷偷帶著書上廁所看。那些偷帶的,很多是英文書(每個時期側重的語文或內容都不同)。我不認為她會為改善英文水平而自願看(如真的那麼自發學習,那就不會妄顧呈分在即,不停看中/英書/漫畫而置考試於不顧 )。

我囡是最近一年(小五)才有看多字少圖英書的習慣的,所以對妳女兒有能力而一直未能培養到看英書興趣感到頗奇怪(不是指看英書的興趣多於看中文,但最少遇上內容適合的,語言不是其考慮是否看該書的主因)。我猜,這可能是她很少有機會選取自己喜讀的英書?又或者,由於您的介入太多,每天都必須看英書,她遂把英書看作必要的功課。青少年嘛,凡被強加的就要反抗,所以她反而壓抑/忽視了自己看英書的興趣?

看您協助其選科及學業的計劃,也挺奇怪:您的輔導,總是由計算溫書量著手,以投入少獲得多的典型商業社會促銷手法來引導囡囡選科和學習,卻少聞說您以引發其興趣作始,有點本末倒置吧?

如我以前分享,我引發女兒的閱讀興趣,過程較其其他同學艱難。不過後來,她的書迷程度卻似乎較重,原因大概是因為沒有那麼強力壓制和引起其興趣吧?

如我想她多看些近古文的中文,便會在她普通話學講孫悟空的白話詩時,提到我家有本幼童版《西遊記》;待她看完幼童版,告訴其實還有更多更詳細的內容,給她找本兒童版;再告訴她成人版其實更有趣,不過……讓她自行要求買成人版。到她要求買原文版,我會先帶她到書店看看,試了頗一陣,她認為消化不來,也就不勉強了。

如想向她推銷《聊齋》,會先帶她去看講聶小倩的舞劇。學校教唐傳奇,她說好看,便適時給她買唐傳奇的原文+白話文譯本,告訴她還有書中其他的故事也很有趣。她原先看到那些直排字和古文,立即擱著,我只是在她面前翻,然後放進她的書架。沒多久,便發現有次該做功課時,她在看那書,並藉口說,書較詳細講課本沒有的內容,我不過在溫習……

有時,我包裡也會帶上她未必會從書架上抽出來看的書。例如最近三民書局出了套挺好的中國古典小說選,當中有本《牡丹亭》,改編得不錯,我在書局看得不捨,推薦給她。她卻不肯看。終於,因為母親節那晚要跟家人吃飯,她自己又忘了帶書,附近書店又沒她想看了,我從包裡亮出《牡丹亭》,她只好看了。看完後的評價是:此書名字改差了,讓人以為不好看……

聽說小五的常識教中國歷史,我年前已買了歷代開國皇帝漫畫。但她看的第一本武則天已太殘酷了,不再感興趣。於是我跟她講一些歷代皇帝的故事,再借較簡短的歷史漫畫書,放在洗手間讓她隨意翻看。書翻完了,她雖未致深感興趣,但對小五常識所需的歷史知識,需死記"唐宋元明清"時,心中就有個大概的版圖。

至於英文,至小二開始至小五,也是走走停停的。直至找到她喜歡的內容、插圖和包裝,她才看少圖多字書。而到現在,她仍然愛看我們塞在洗手間的那些少字多圖的oxford reading tree,遇上忘了帶書進去,或不小心被我看到沒收了,那裝書的小抽屜也會被她一本本地翻亂。

無論中英,我一直借助漫畫推動其閱讀興趣。現今她會買多個版本的中英故事,如《紅髮安妮》、《仲夏夜之夢》、《簡愛》等,她多半在小時候看過漫畫版(唯一推銷不成功的,卻是為母最喜歡的童話《小王子》,可見她反叛心之強 )。最近,我在圖書館找到英文版的日本漫畫,非常受囡囡歡迎。可惜的是,這些漫畫同樣受其他人歡迎,很難跟情節一集一集借去

其實,小朋友只要自己生興趣,自然會找有關方面的書去看。做父母的,似乎不應止於放任她的閱讀習慣,還應慢慢鋪排她的眼界可如何擴闊(對於總愛重覆又重覆看同一本或同一系列的書的女兒,更有需要),讓她不知不覺中掉進父母的陷阱 (不硬性強迫,也是其中一個設陷阱法)。

我想,在她未到高中選科之前,我們應已介紹了她看一些中西史或地理的中文入門書(因為幼兒園時她相熟的男孩子對太空、地球構造等很有興趣,囡囡以前也愛看這方面的書,尤其漫畫,致她上學期學有關太空和星系的常識時輕易入腦。我們家有全套三輯的《魔法校巴》影碟,有空也喜歡去太空館看電影,對修讀中學地理應也頗有幫助?)。

讀英中各科,所學的多半只是常識,先看看不太悶的有關科目的知識,再憑自己的積累理解英文課文,會不會較易吸收?沒有人叫你死腦筋一往無前地向不可親的課文猛攻?我唸中學時除上課外很少看課文,文科知識卻不見得比同學少(讀中中自然是一項不少的便宜,不過,知道和答題得分卻又是兩回事 ,所以挑學校,選成績好的也沒錯,那表示那裡的老師通曉取分技巧,助人升級)。

不過,唸英中,要記些非生活化的生字,卻也是事實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6 12:44 編輯 ]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6 14:01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6 11:34 發表


Eviepa:

我曾多謝您,因您的分享,我在女兒小二時開始買些很淺和少字的英文書放在家裡,到現在,女兒的英文閱讀興趣不算太濃,但是有。
我囡的個性偏強,只要她做到我們的底線--完成校內規定作業,我們就頗難強迫她做任何事。縱是 ...



Csy_ma

I agree with your approach how to arouse kids' interest in something. 一如姑爺仔手法:呃呃、、迫迫。大道理之餘,手法要靈活。

雙儿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6 15:02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6 02:21 發表


雙兒:

喜歡妳這個具氣勢的開頭 ,夠一針見血。

不過,很難認同妳話:


我好似講過林行止寫過篇文,話有外國研究顯示,追蹤求學時身高較其他同學高的人,日後成就及所賺金錢亦較高。而發育得早,求學時身高佔優,但長大後 ...


Csy_ma

唔鬼理 Eviepa 住,答咗你先。其實我寫嘢真係唔錯,一句「咪玩喇」,幾多資深網友都跟住講。似乎重差啲引到Uncleedward 出番呢。同你我唔敢比,但一定好過嗰個平鋪直敘嘅死鬼好多。(一於發揮所屬鵝頸橋底專業人員協會精神,趁佢唔出得聲,踩多兩脚。)其實佢跟我學吓嘢,再加兩分適當嘅囂張,就掂過鬼啦。

...所以我一直贊成做小塘大魚多過做大塘小魚...

此話無不可,但我針對的是小塘大魚vs大塘中魚,或小塘中魚vs大塘小魚。太兩極化的話,意思不大。

林行止所舉例子並不恰當,兒時身高(只要不過份高或矮)與self-esteem 關係不大。

我講得是期望值,在分佈中,總有遠離平均的數據(左或右)。

女兒最近和在加州的校友敘會,據她說,認識的全在兩三間港人熟悉的名校就讀。而這班人,都算不上是原校的大魚。But one thing in common; they all worked they butts off (pardon my language) to get into these universities. They reason they were motivated to work hard was that they had seen so many successful examples around in their school. They knew that given efforts they could achieve similarly. Going to a good university is something they have been conditioned to take for granted. On the contrary at a more ordinary school, going to a top university is very often seen as an exception and there are just not too many examples around to be benchmarked against.

Most researchers have established that self esteem is 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one's academic success, given equal intelligence. Very often a kid's self esteem is linked, sadly, to his sociological background, and, luckily for some less privileged students, to the school he goes to.

Eviepa's balancing strategy is that he relies on the little universe he is creating at home around her daughter. No matter what excuses, falling out of the elite class at a CMI school is a serious warning signal on the way to a seat in a local university.

你所講的「勇」,名校生最常見,皆因他們知道自己衰得起。

當然,揠苗助長亦不可取。But it usually is a good thing to encourage the kid to stretch his limit.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6 16:06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6 21:41

呢度係eviepa既留言信箱,由於eviema要eviepa今晚多D,所以唔得閒回覆你。請享beep一聲之後留低你既留言。如果以短訊送出,請按PM。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6 23: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1-5-27 08:27     標題: 回覆 3# 雙儿 的文章

英文果段講得好o岩啊.
作者: Share    時間: 11-5-27 10:31

嘩,雙兒和csy_ma的精妙發表令人激賞,我也忍不住口搭傘下。(以下意見,請eviepa見諒,只是斷估,並非實情)

其實,eviepa的教女的方法是專為他的目標而設-要evie快樂的生活。而evie如果讀英中的話,就要用多些時間和精力去拿全級較佳的名次(因為對手是一群來自英小的名校精英)。

現在evie讀中中,英文一科已有優勢(對手是一群英文較弱的精英),所以就能保證了evie做到小塘大魚,自信心自然強,亦有更多的空閒時間發展其他興趣和強項。

不過,我是個貪心的媽媽,而且我生的是男孩子,所以這快樂保守的方法與我無緣,我都是認同雙兒的言論多些,尢其是現在有一定的資源下,給孩子「勇」的機會和空間。

[ 本帖最後由 Share 於 11-5-27 10:35 編輯 ]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7 12:35     標題: 回覆 stccmc 的文章

Stccmc

好彩我亦有一小時極膽小的女兒,可供借鑑。她三、四歲去Disney見到人扮嘅卡通公仔走埋嚟都會喊到拆天。

對此我哋全方位加長期去condition佢。佢老豆刻意同佢玩多啲rough games,拋上拋落,爬高爬低;去到公園,鋼架繩網當然是指定動作;日光白白揾埋一大堆人同佢睇恐佈小小嘅DVD;參加野外歷奇;海盜船由中間坐起到坐最邊邊,一步一步,過山車、跳樓機當然要試吓,最好一大班細路柴娃娃;半夜行山揾螢火蟲;請佢同學同佢一起去睇Harry Potter,再鼓勵佢去睇書。見到佢大膽咗,就超多positive reinforecement. 日子有功,唔好心急。

例如下一套Narnia上時,你可以約埋一班人,朋友仔又好,cousins又好,一齊去睇,番嚟順理成章追睇番套書。

講開又講,我有多一套幾乎全新的Narnia,你若不嫌,可pm我聯絡地址待我寄上。

雙儿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7 13:36

Eviepa


妳大概是一流學生,可能不知民間疾苦。


你慣常的以退為進手法不適用於我,我是一名懶學生。會考完到英國唸A Level 同大學,若留港差不多肯定入不了大學。加上是靚女一名,十步之內,滿佈太多芳草、雜草,自己資質卻大不如姿色,雖然會考都有A有B有C,但要專心讀書達至入當年本地大學程度,我倒有自知之明是不大可能。



睇增值指標最實際。妳睇,ChiChiPaPa對女兒所讀的高增值學校多麼有信心。


不要忘記增值指標的相對性,留心一下絕對數字穩陣啲。若ChiChiPaPa一心女兒在港升大學,分分鐘佢重騰過你。

我家是個民主家庭,公主的事一定要公主同意。我只是個consultant而已。公主話唔鐘意計數,於是就不能讀物理或數學選修部分。


咪講笑啦,孩子再獨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父母的影嚮重大。你既可以左右佢唔揀商科,為何唔試吓聽吓ChiChiPaPa意見,影響吓佢讀好啲數。當然,數學是最費時的科目。我會同佢講:大學除少數學科外,大多數科目都趨數學化,統計知識更加科科都走唔甩。不要忘記新學制是向美式大學靠攏,將來四年制大學通識一定包保有科數。

再者,田忌賽馬,若要功利計算,高中讀Econ及商科較易取A。傳統科目,若極有興趣則無妨,否則若可避開此類成績好嘅學生集中嘅科目點解唔避開。不見得Econ比地理無趣。

佩服你哋成日寫咁多,我就已經死吓死吓。

雙儿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7 13:37 編輯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27 13:45

孩子成功挑戰他的極限,獲取喜悦和成功感,這也是愉快學習。反而輕鬆學習未必就係愉快學習。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7 13:59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27 13:45 發表
孩子成功挑戰他的極限,獲取喜悦和成功感,這也是愉快學習。反而輕鬆學習未必就係愉快學習。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7 14:26     標題: 回覆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啱啱友人來電,話我巳outdated。而家Econ變熱門,地理、中史變咗冷門,可扒逆水。

雙儿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7 14:39     標題: 回覆 csy_ma and eviepa 的文章

You should have heard the Hawthorne effect from Management 101.

By just labeling the student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you can still expe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chievement. This is actually the basis why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dropped 精英教育 in state education systems.

This is also why we have dropped from 5 bands to 3 bands in Hong Kong to reduce the labelling effects which disriminate against students labelled as band 2 or band 3 and accordingly labelled lazily as CMI students.

The whole idea is actually compatitible with Eviepa's 讚賞教育。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7 14:47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7 2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anamami    時間: 11-5-27 22:27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27 13:45 發表
孩子成功挑戰他的極限,獲取喜悦和成功感,這也是愉快學習。反而輕鬆學習未必就係愉快學習。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7 22:35

為何唔試吓聽吓ChiChiPaPa意見,影響吓佢讀好啲數。當然,數學是最費時的科目。我會同佢講:大學除少數學科外,大多數科目都趨數學化,統計知識更加科科都走唔甩。不要忘記新學制是向美式大學靠攏,將來四年制大學通識一定包保有科數。


雙兒:

佢數學同物理都唔弱架,可以達到精英班中游水準。而且以佢既進步軌跡睇,明年仍有力更上一層樓。我有能力增強佢既數學能力,但係無辦法令她喜歡計數。我同老婆其實好想佢讀理科,但始終尊重佢既意願。估計佢好有機會步我後塵,讀文科,數學拿B。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7 22:50

讀英中各科,所學的多半只是常識,先看看不太悶的有關科目的知識,再憑自己的積累理解英文課文,會不會較易吸收?沒有人叫你死腦筋一往無前地向不可親的課文猛攻?我唸中學時除上課外很少看課文,文科知識卻不見得比同學少(讀中中自然是一項不少的便宜,不過,知道和答題得分卻又是兩回事  ,所以挑學校,選成績好的也沒錯,那表示那裡的老師 通曉取分技巧,助人升級)。


Csy_ma,

前幾天Evie對我說,不如暑假看一看英文版的Harry Porter吧。相熟的朋友都可以推算到,Evie尚未有資格看這麼深的書。不過,她是個Harry Porter迷,熟讀中文版故事,看過很多遍電影。根本未看已經「看明」了。看時自然自會明白。

同意「先看看不太悶的有關科目的知識,再憑自己的積累理解英文課文」是個好策略。我讀高中時某程度上也用過這策略,後來悔恨用得太少。其實我當年最佳的策略是用中文熟讀歷史、地理、生物、EPA,英文書只是用來背誦專有名詞、專有句法。這就是將這策略推到極致。

不過,如果用這方法,為何不索性讀中文中學?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7 22:55

原帖由 雙儿 於 11-5-26 15:02 發表


Csy_ma

唔鬼理 Eviepa 住,答咗你先。其實我寫嘢真係唔錯,一句「咪玩喇」,幾多資深網友都跟住講。似乎重差啲引到Uncleedward 出番呢。同你我唔敢比,但一定好過嗰個平鋪直敘嘅死鬼好多。(一於發揮所屬鵝頸橋底專業人 ...


雙兒:

咪玩喇,妳既生花妙筆,令到俾靚靚老婆封咗口既Unclededward都忍唔住冒頭,點敢同妳比?
不過話時話,通常女對男,或者男對女,由於異性效應,一般都係寬容D,因咩事妳對聰明仔咁大仇口

妳既回應我都諗咗好耐 。妳知喇,家陣選校呢樣野,對我黎講唔係理論,而係現實 ,雖則話,選咩學校其實好睇到小朋友同家長既價值觀,但係兼聽都係提高保險系數既方法。

其實,Eviepa講佢寶貝囡跌出精靈班既例子已表明,有時候,有D小朋友響同輩相對較弱既競爭環境裡面,反而能夠脫穎而出,因為佢覺得自己得既,咪得囉。

妳講果D係大塘中魚,小魚,可能響大塘已經俾其他魚食咗,不見蹤影了 。不過咁,妳可以繼續保持妳既理論既,因為我囡冇可能游到妳所講既大塘,所以妳講乜我都只有繼續點點頭,受教

至於中塘,我唔覺得中塘裡面既細分有多大作用 ,都係中塘,梗係讀間冇咁辛苦而易出頭既先?我諗,ChiChiPaPa位千金而家既自我感覺同信心都較小學時強?呢個咪做大魚既好處囉?

老實講,我係幾c9既小女人,唔覺得阿囡一定要入名校,更加唔一定要入香港既大學。不過,響成長期之中,令佢有四年愉快既過渡期,應該係我地想俾佢既禮物。響香港考唔到,咪去第度讀囉,真係唔想為咗充滿可能性同變數既將來,將阿囡既中學生活加添好多眼淚
中學係要黎試野既地方(可能包括戀愛 ),試,冇話會保證成功既。響中塘做大魚,衰咗,都做到中魚;響大塘做小魚,對於我囡呢D唔係好肯改善自己弱項既畏難小朋友黎講,好可能就有機會放棄 ,更划不來。

畢竟,選校意味著希望子女走什麼路,我這人向來不大腳踏實地,升小前曾想過為阿囡選鮮魚行讀小學,卻俾老公話到死 ;後來想在女兒小三時帶她一起到朋友支教既雲貴山區上學一個學期,亦俾老公嚴重數落

她的小學生活已受夠精英教育既氣(只好成日同我既家人或者朋友講,而家小學生太忙,而我又唔可以放低個囡,所以唔黎搵您啦……),我囡資質唔係太好,唔想佢為咗響大塘唔變小魚,變咗只係識追分既呆瓜

六年後既結果當然重要,但係六年既中學生活亦同樣重要。香港整體既價值觀太勢利,名校家長正係呢種價值觀既主要支撐人(真正有錢既反而好D,不過呢D可能不會佔多數),我冇興趣培養阿囡成為呢個勢利社會核心價值下既成功人士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7 22:59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7 23:45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7 22:50 發表


Csy_ma,

前幾天Evie對我說,不如暑假看一看英文版的Harry Porter吧。相熟的朋友都可以推算到,Evie尚未有資格看這麼深的書。不過,她是個Harry Porter迷,熟讀中文版故事,看過很多遍電影。根本未看已經「看明」了。看時自 ...

咁咪好囉,我覺得成長階段既青少年最緊要係搵到自己既興趣?
我囡都好鍾意high school musical,佢睇套戲睇到幾乎識背對白,有時我地較唔到英文字幕佢睇(最初佢都有睇中文字幕,但佢嫌睇中文唔能夠跟住唱英文歌,好早就要求睇英文字幕),佢都毫不介意。不過,佢都未肯睇HSM既英文書  

點解我強調引發興趣咁緊要呢?因為響我以前做野果行,有好多中魚或者小魚既畢業生入行。佢地之後既發展,同佢地響中學有冇培養到對某樣野既興趣好有關係。通常,響中學別無所迷既學生,都幾柴娃娃,個腦好似停響中學生階段咁,就算寫D好簡單既野,都搵唔到小小既point去起題
相反,如果中學時有所迷既(遊戲唔算,無論係漫畫定搖滾定小說定電影定戲劇),就算讀既係唔係好得既大學,寫野中英都唔係好掂,但起碼篇文都point,執吓執吓都OK見到人,甚至會俾受訪者周圍E去示人。我諗,可能因為有所迷,就會有吓腦,咁積累咗幾年,就會搵到自己既學習同思維方法有關?

其實,以我既印象,就算睇日本漫畫,都有好多位會有野學同引起思考既(反而港漫同香港流行小說就幾套入某個模式,有點悶)。好似我囡同佢同班男仔都好興既尋寶記,其實有好多地理知識。有次我響新聞叫阿囡睇荷蘭既搬芝士比賽,佢就話響尋寶記裡睇過。

如果我囡學法國歷史,能夠介紹到佢睇林達既《帶一本書去巴黎》就自然好,如果唔係,都會響租書舖試吓搵返池田理代子1972年開始連載既《凡爾賽玫瑰》佢睇,又或者《雙城記》或《悲慘世界》既中或英簡易本都適合?

要女兒對古埃及史有興趣,當然是導其看歷兩代作者仍未畫完的《尼羅河女兒》,仲可以睇埋七十年代日本既畫功添

如果用這方法,為何不索性讀中文中學?


因為要搵中塘唔係小塘,而家係冇得揀既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7 23:50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28 0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8 00:57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7 22:55 發表


不過話時話,通常女對男,或者男對女,由於異性效應,一般都係寬容D,因咩事妳對聰明仔咁大仇口



Csy_ma

由細到大,除咗自己,最憎人蝦蝦霸霸。

如果你諗往送女兒到外地,可以心寬好多。揾間開開心心嘅中學就是。睇住英文同數,其它科睇佢自己興趣;但英、數卻要花功夫,無謂限制女兒大學選科。中學不用迷信天資,中上成績,勤力一定得。

女兒既喜歡 High School Musical,可撩佢講吓史丹福、柏克萊(戲中主角最後升讀的大學),最好梗係一家去旅行時有機會在這些校園草地上野餐。喺佢心中播下種子,you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some years later.

雙儿
作者: 雙儿    時間: 11-5-28 01:05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7 22:35 發表


雙兒:

佢數學同物理都唔弱架,可以達到精英班中游水準。而且以佢既進步軌跡睇,明年仍有力更上一層樓。我有能力增強佢既數學能力,但係無辦法令她喜歡計數。我同老婆其實好想佢讀理科,但始終尊重佢既意願。估計佢好有機會 ...



奇怪,十個細路,十個都會鍾意自己善長嘅嘢。出咗乜嘢問題?

[ 本帖最後由 雙儿 於 11-5-28 01:31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