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打印本頁]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16 16:27 標題: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香港一學生壓力大導緻肚痛腹瀉無法上課 2011年05月16日 11:53 稿件來源:香港《明報》

家長陳太(化名)表示,兒子一向品學兼優,成績表寫上“守紀律肯學習”等評語。但兒子對學校教學手法過嚴感到壓力,更患上腸易激綜合症。來源:香港《明報》
香港新聞網5月16日電 香港青衣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一名新生,因校規嚴格和上學壓力,被醫生確診患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頻頻肚痛腹瀉無法上課。家長曾向校方出示醫生紙,要求兒子調班和延遲上學,卻被校長反駁對方是典型“港爸港媽”,引發家校爭執。腸胃醫生和神經科醫生均指出,不少學生面對上課不適應均容易患該病,嚴重者可演變抑鬱,呼籲家校放下爭拗,與醫生共商治療方案。
學生壓力過大 腹痛肚瀉無法回校
香港《明報》報導,家長陳太 (化名)的兒子2009學年入讀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中一,但兒子的校園生活並不順利,曾因腸胃炎請假20日。升中二時,雖然兒子操行被評優異,但執教數學的副班主任管教十分嚴厲,試過班內有一名學生犯錯,連累全班受罰,令兒子上學時感到很大壓力。
陳太稱,後來兒子病情惡化,經常在上學前腹痛肚瀉無法回校,多次求醫亦無效,直至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後,才證實兒子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建議學校調班不被允許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但陳太向校方提交醫生紙時,校方則以“現行校政不能配合”、“調班和學生病情無關”為由拒絕。陳太直斥學校做法官僚,非以學生為本,最終隻能退學轉讀直資學校,兒子轉校後已不再害怕上學。
校長:典型“港爸港媽”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校長許永豪回應,承認曾處理陳太的個案,但他認為陳太和丈夫過於溺愛兒子,“是典型的港爸、港媽”,如陳太曾要求校方借出教師用書讓兒子在家中讀書等,學校無法接受。對於調班問題,許永豪解釋,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校方亦曾討論學生病情和改善教師上課手法。
醫生:腸易激綜合症香港常見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鼎堅表示,腸易激綜合症在香港十分常見,不少學生在考試前夕過於緊張,或轉往新學校後不適應校園生活,出現腹痛、肚瀉、便秘等病徵。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指出,患病學生會因壓力而成績下跌,嚴重者會令免疫系統變弱,甚至演變成抑鬱症 ,一般病人除接受藥物治療,醫生會透過心理治療助病人消除壓力。
他建議,若學生因不適應學習環境而緊張腹痛,學校教師、社工、家長和學生和醫生應共商治療方案,協助學生投入校園生活。(完)
【編輯:吳冠雄】
請各位家長細心閱讀校長的說話,他把所有學校的負任推到在家長、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處,卻無有解釋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這就是我們家長今天的兩難局面,報導中的陳子真是幸福,他的父母有錢把兒子轉往直資學校就解決了問題,那麼現在八三學校讀的學生又如何呢?
從報導中反映學校校長並未能檢討事件的處理方法,把"行政"作為上方寶劍,"港爸港媽"就做成了兒子的壓力來源嗎?兒子返唔到學,學校又不肯認真處理,自己在家教希望日後好返返學不會追唔到又不對,學校不可接受,那麼無錢的一群家長又可以點呢?所有人都有負任就是學校無負任。
[ 本帖最後由 tojanice_ma 於 11-5-16 16:29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7 02:59
雖然兒子操行被評優異,但執教數學的副班主任管教十分嚴厲,試過班內有一名學生犯錯,連累全班受罰,令兒子上學時感到很大壓力
這就是秦朝所推行的「連坐」,一人犯法,鄰居都要受罰。背後理念是,鄰居互相監察,方便皇帝統治。這政策好不好可以討論,但很多老師採用是事實。
小弟讀書時是個乖乖仔,自己絕少犯校規,但「連坐」不知試過幾多次。如果受過這樣的對待,身體就會有毛病的話,小弟大概經常要告假。
我不喜歡校規嚴的學校,但無可否認,嚴格校規是大部分家長所喜愛的。因此,現在大部分的學校校規校比我讀書時的校規要嚴得多。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會接受,亦會說服女兒接受。遇到不合理,但小事一樁的東西,我覺得應該是接受,而不是用很大的力量去改變現狀。我覺得女兒學校的校規是過嚴的,但我尊重其他家長的訴求,所以我從不作聲。
學校只會向大部分家長的取向靠攏,而不會因為一個獨特的個案而改變學校政策。我們做家長的,選定一間學校就是要適應,要理解大部分家長的意願,而不是要學校為自己的想法,量身訂做一套教學方法去適應你的孩子。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17 09:01
這觀點正正是社會學中教育的功能,培訓一群能適應大部份人要求的人。這就証明香港教育成功之處。
但社會還有至少四成人是處於這norm之外,無錯一班有廿幾三十人,個個無事,得你個仔有事,唔係你們這些 "港爸港媽" 自少種壞個仔,點會連這少少壓力也受不了,連至身體有病。
但要明白,這個案中的父母幸好有從正面找尋事件原因對症下藥,我擔心的是很多父母在香港未必有這時間認真了解子女身體及情緒變化,若果家長只是從子女唔想返學便裝病,學校又不肯正面處理,真的會變成長遠的心理病。
只可惜現在真的沒太多人了解自己子女的真正需要,子女的個性是否真的適合那些只顧追求學校成績表現的學校呢?
其實想深一層直資學校可以是羅飯及李國璋的德政,否則現在還有很多唔適合傳統官立及資助學校行政主導的學生就唔知點算啦!
作者: BKEKPK 時間: 11-5-17 11:15 標題: 回覆 1# tojanice_ma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allenleaf 時間: 11-5-17 16:00
遵守校規有乜野壓力?點解個小朋友覺得遵守校規是壓力,攪到又痾又嘔?點解個父母覺得係學校的問題?
小朋友的成長,我地就係要教導佢去適應社會,不是要改變個社會來適應自己!
作者: fatherone 時間: 11-5-17 22:36
以上回覆都好一面倒,是與非大家自行判斷,惟唔知點解咁少資料佢地可以咁大反應,唔問吓詳細內容,唔通問心有愧.....由其是返工個例子,我做咗嘢咁耐都未試過一個人做錯嘢,全組比人抦,嗰d公司唔係摺哂咩,可能我間公司較大,冇d咁嘅事。另我讀U嗰陣嘅management theory都未讀過類似嘅嘢wor,唔通係最新嘅management theory,請賜教!或是佢冇讀過書?
大家有冇嘗試瞭解個小朋友點解會有咁嘅情況出現,一個守紀律嘅同學點解會有壓力,不如我講朋友嘅經歷比大家參考吓:(極可能係上述個案)
1) 全班罰:
大家千萬不要低估同學嘅分析能力。點解一個人犯法,唔係全個社會一齊比人告,而係學校就要,你地會點答,唔知83 d老師幫唔幫到我。冇錯,以前教學係有這樣的罰則,但時代己變,以前小童可接觸嘅事物/資訊較而家少,故分析能力不及而家嘅青年,所以以前青年嘅反彈沒有這麼大。我哋唔係話學生要有自己嘅思考咩,咁點解上面d人又要個學生認同不合理嘅嘢,唔好忘記,佢只係發育中的青年,未必可以適應/接受/處理一d不合理而又無法改變嘅事,這就是壓力來源。我又想問吓上面d人,有否從小朋友角度去唸唸,有否反思咁嘅敎學模式是否過時? 點解IB學校壓力會少d,而學生嘅成績唔一定會差過傳統嘅學校?於一個開心嘅學習環境下,學習能力會否相對好d,值得思考,另亦希望而家讀緊敎育學院嘅未來老師賜教。
2) 教學模式
唔知各位家長,若你個小朋友已盡力學習/做功課都唔識,會唔會罰佢,我就唔會,因為佢識就唔使教/做功課啦,唔識係學生嘅權利。咁點解某d學校某d老師會罰d上堂唔識做堂課嘅學生,而唔係用心教識佢地呢,咁會唔會打擊同學嘅學習興趣?會唔會係壓力來源之一呢。
3) 校長態度
一個未能答出以下問題嘅人,能否勝任校長?
校政重要,還是一個人的健康重要?
有校長未能回答,試問一個辨學者/校長不能回答上述問是,其教學方針是否以「學生為本」(保良局教學方針)成很大的疑問,唔怪得而家d人咁自私啦,因好似校長咁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4) 要求是否合理
一個因學校不合理敎學模式引致身體健康出問題的學生,校長要求學生待完全康復後方回校、或留班一年(可能佢唔想花額外資源照顧有問題學生),若為港爸港媽,一定答應,因可一刀切遠離壓力源,兒女又唔使受苦。但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應為不合理。申請調班不但可令學生離開壓力源遠一些,又可維持學生上學的習慣,醫生的專業意見亦應為可對病者有一定幫助,可惜校長一句「睇唔到該病理報告與其校政有任何關係」而拒絶,亦反映該校只接受佢唔受影響的方案,其他的不理(包括學生的褔祉),本人明白合理與否很個人,讀者自行分析吧。
5) 有關教學用敎科書問題
學校不予幫忙,只有作最壞打算,預算待病瘉後才返校,作為家長,會盡量維持兒女的學習情緒,必會於家中與兒女一同學習,故索取教學用課本及習作答案以便核對,我個人應為亦算合理。
就本人所知,是次將事件公開,相關人士並非要向學校索償,只是想大家知悉真相,為其他人的兒女出一點力,希望父母能用自有的分析能力作出判斷,為自己兒女選擇合適的學校,另選擇學校時不可單靠學校網頁及學校開放日所提供的單方面資料。
作者: karen55407 時間: 11-5-18 08:17
我家孩子活在我丈夫軍訓中長大,我非常心痛,經常與丈夫周旋到底,但卻造就孩子有逆境智商,因為無論老師如何嚴勵或呵刻,也不及家中的老爸。
作者: BKEKPK 時間: 11-5-18 10: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t_Dad 時間: 11-5-18 11:01
“港爸港媽”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只會據理力爭, 不懂體諒別人
你有你的理由, 學校有學校的難處, 學校有自己的文化, 你可以不認同, 但不是你不認同就代表學校不對. 合則來不合則去, 很正常!
作者: BKEKPK 時間: 11-5-18 11: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18 12:30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17 22:36 發表 
以上回覆都好一面倒,是與非大家自行判斷,惟唔知點解咁少資料佢地可以咁大反應,唔問吓詳細內容,唔通問心有愧.....由其是返工個例子,我做咗嘢咁耐都未試過一個人做錯嘢,全組比人抦,嗰d公司唔係摺哂咩,可能我間公司較大,冇d咁嘅 ...
一面倒<---雖然唔代表一定系正確......我雖然唔知詳細內容,但睇樓主篇文, 並唔系校長用“港爸港媽”做擋箭牌, 而系事實當事人真系勁有“港爸港媽”feel.......
小朋友有壓力......絕對唔系幫佢地逃避, 而系應該教佢點去面對, 接受.....攪到要求醫, 仲要當份病歷系"免死金牌",擋箭牌"去同校長"據理力爭",呢d真系典型“港爸港媽”噃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18 13:32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17 22:36 發表 
以上回覆都好一面倒,是與非大家自行判斷,惟唔知點解咁少資料佢地可以咁大反應,唔問吓詳細內容,唔通問心有愧.....由其是返工個例子,我做咗嘢咁耐都未試過一個人做錯嘢,全組比人抦,嗰d公司唔係摺哂咩,可能我間公司較大,冇d咁嘅 ...
既然換個角度講返工,不如轉由校長既角度睇吓?
個老師玩"連坐",理念係唔啱。但係結果係導致班風較嚴,學生不敢放肆,呢點大概係事實?
家長要求學校要以人為本考慮事情,咁面對用心係好、手法需要調整既團隊成員,係唔係應該俾個機會佢自行調整?學期中匆笉調走咗個認為佢教法唔啱既學生,咁個老師將來如何面對有心想踩界學生既挑釁?
假如校長唔撐個老師,咁佢成個團隊咪好似特區官員咁,家長大晒,遇事即縮,變得有咁滑頭得咁滑頭,當正自己都係打份工啫,咁對於"以生命影響生命"、"以人為本"既行業,係唔係有正能量先?學校既校風會唔會調整得更好?
本來我唔係好清楚件事,對保良八三都有D戒心,好彩多得您出面解釋得咁清楚,反而對校方敢於堅持原則抱有好感噃
父皇母后大人:我猜,假如您地唔係咁以乖仔做世界中心,佢可能都唔會對所受既"不公平"有咁大反應?
而家咪好囉,王子入到間適合佢既學校,父皇母后可以行駛消費者既權利,可以培訓王子成為正義既超人,將來打擊天下種種不公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18 15:02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18 13:32 發表 
父皇母后大人:我猜,假如您地唔係咁以乖仔做世界中心,佢可能都唔會對所受既"不公平"有咁大反應?
而家咪好囉,王子入到間適合佢既學校,父皇母后可以行駛消費者既權利,可以培訓王子成為正義既超人,將來打擊天下種種不公
我完全唔覺得佢受既有咩"不公平".......
個問題根本唔關"連坐"理念啱唔啱.....其實王子投訴"連坐"有壓力, 做父母既根本唔應該將個焦點放在"連坐"理念啱唔啱.....應該解釋俾王子聽, "連坐"本身對全班同學都一視同仁,完全冇"不公平", 陪犯錯同學受罰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 如果連甘"小"既"不公平"都接受唔到, 將來點出來社會生存,.... 唔通掉轉頭叫王子相信好似"平機會"呢d甘廢既政府機構可以幫人締造到一個"平等"既社會, ....
作者: fatherone 時間: 11-5-18 15:12
Main point 係大家於選擇學校時,要睇清楚學校嘅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子女,唯不可單靠官方資料選擇,例如上堂唔識做堂課要罰,若果你子女出問題(包括健康),你最好唔好煩佢等呢d資料係唔會比你嘅,大家可能覺冇乜嘢,到遇到時學校唔支持你時就知幾麻煩,唔通由個小朋友失去學習興趣,由得他病落去就係好爸好媽,點解唔等佢好返先教導佢應付壓力方法。而事實亦證明於他校協助下,該小朋友亦已康復,足以證明校方配合亦是重要的。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18 15:32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18 15:12 發表 
Main point 係大家於選擇學校時,要睇清楚學校嘅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子女,唯不可單靠官方資料選擇,例如上堂唔識做堂課要罰,若果你子女出問題(包括健康),你最好唔好煩佢等呢d資料係唔會比你嘅,大家可能覺冇乜嘢,到遇到時學校唔支 ...
雞先蛋先問題而已.......
而事實亦證明於他校協助下,該小朋友亦已康復,足以證明校方配合亦是重要的。<----我覺得只是小朋友認同左自己"贏左"既表現而已, 他校遲d如果遇到新問題, 是否又要他校配合, 他校不配合, 是否又再轉他校....
作者: jackma911 時間: 11-5-18 15:54
點解講到個家長好似要攞醫生報告先去求醫.唔通你地去睇醫生都係為咗張醫生紙返公司請病假唔係醫病咁奇怪. 有邊個父母想自己小朋友睇精神科. 好多精神病人都唔想比人知求診. 仲有只得少少資料,又點人地無教仔面對. 嚴重發病先要求學校幫手, 唔係少少就返學校嘈, 如果唔係又點有咁好的老師COMMENT. 唉! 點解會咁多奇怪的觀點.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18 16:45
原帖由 jackma911 於 11-5-18 15:54 發表 
點解講到個家長好似要攞醫生報告先去求醫.唔通你地去睇醫生都係為咗張醫生紙返公司請病假唔係醫病咁奇怪. 有邊個父母想自己小朋友睇精神科. 好多精神病人都唔想比人知求診. 仲有只得少少資料,又點人地無教仔面對. 嚴重發病先要求學校幫手, 唔係少少就返學校嘈, 如果唔係又點有咁好的老師
COMMENT. 唉! 點解會咁多奇怪的觀點.
點解講到個家長好似要攞醫生報告先去求醫.<----你d觀點認真奇怪....甘都聯想到
我只系話"攪到要求醫, 仲要當份病歷系"免死金牌",擋箭牌"去同校長"據理力爭",......"而家事主成篇文章好明顯系個王子嚴重到發病先去求醫,所以我才認為事主根本從來都冇開導過個王子, 甚至認同左個王子既睇法, 先會將"連坐"甘小既問題積累到壓力過大而病發("連坐"系事主舉例既,相信事主認為唔系直接影響王子病情,唔會舉呢個例卦).....請勿倒因為果....
作者: MaryBrown 時間: 11-5-18 16:47
校長冇錯。
今日是校長來的壓力, 明日是老闆, 同事, 家人, 朋友來的, 重要多少人去遷就你, 10人, 100,人1000人, 應該話,就算有1,000 人遷就你, 你會開心嗎?
要徹底醫好這個病,就要懂得面對壓力,不是逃避,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8 22:24
我看這個案時覺得有點好笑。這家長認為校規過嚴,而校規過嚴的典範就是小弟當年習以為常的「連坐」,是多麼的雞毛蒜皮。從此事例看,此校的校規大概不會很嚴。我有朋友從前在這學校任教過,偶爾會聊一下其學校的事,也從未聽過她提過這校校規特嚴。
而學校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絕大部分學生都無問題,而這孩子有這樣大的生理反應。他應是萬中無一心理質素奇低的人,甚至可以低到用病態去形容。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相比出來工作時所受的委屈,學生所受的根本是小兒科。小弟的工作生涯裡,被上師、客戶無理取鬧的經歷,簡直可以用罄竹難書去形容。小弟是否每次遇到不合理對待就要討回公道,或要公司為了自己而作特別處理?
如果這個小朋友這種「病態」不去治好,家長事事都只著眼去改變環境去遷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相信,他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存在只是為了配合他而已。大家不要以為我講笑,我真的認識一個這樣的人,超低能勁搞笑。
讓這個趨勢繼續下去,我看不出這孩子將來可以適合甚麼工作,就算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沒用。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情境:一個BB走路時不小心跌倒,本來沒有甚麼事,但當見到媽媽的表情、聽到媽媽說的:「阿仔,有無跌親呀?」後,馬上哭了起來。
相反地,如果家長平常心地說:「無事既」,BB大概就會覺得是小事一樁。
子女對不合理待遇的承受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能承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對待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畢竟,這世界是個不完美的世界。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18 22:36
Eviepa:
近排您既境界真係高咗
期待中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9 02:09
其實這問題在BK都相當一面倒,樓主在《升中派位》亦出了一個題目,結果網友還是支持校方。
小心--保良局八三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 ... &extra=page%3D1
作者: MaryBrown 時間: 11-5-19 11:19
面對壓力方法包括接受,克服,重有改變,爭取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8 22:24 發表 
我看這個案時覺得有點好笑。這家長認為校規過嚴,而校規過嚴的典範就是小弟當年習以為常的「連坐」,是多麼的雞毛蒜皮。從此事例看,此校的校規大概不會很嚴。我有朋友從前在這學校任教過,偶爾會聊一下其學校的事,也從未聽過 ...
作者: emilythestrange 時間: 11-5-19 12: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unma 時間: 11-5-19 14: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19 22:05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重返該校的可能性?若果要逃避點解唔一開始就轉校啦?這對父母有無用過各位所提的方法我唔知,但報導中就無報導過這對 "港爸港媽" 在過程中如何協助兒子適應這校,只有校長話的幾個要求,難以得出有這個問題的兒子,原因來自這對父母的結果。
我幾個論區都有提出這問題,原因是我真心希望各位家長選校要小心,以及多留意子女的情緒反應,若你子女無這問題恭喜你,你教導有方!?
不過你們有無認真想過--甚麼是 "港爸港媽"?有無認真考慮過,若自己子女在適應學校生活上出現問題,甚至出現生理反應,甚或出現情緒病會如何面對?
報導中指出兒子在中一時適應不順利,又無說出有甚麼問題,只是提到中一因腸胃炎曾請假廿日,會有問題嗎?試問若子女因病請假你會聯想到子女有輟學的傾向嗎?如麼應如何及早給予教導和預防子女出現對學校或老師憂慮呢?
我廿多年教學經驗,行政與教學都參與過,工作關係常常接觸到很多學生,其實現在也接觸到一些讀大專的大學生,原來無論甚麼年齡也會對交功課及考試產生憂慮,也會有唔想返某個教授的堂啦!雖不至於要睇心理或精神科醫生,但要真正幫助他們需要學校、家長、社工及專業的心理輔導才能見效的,這點我相信大家都會認同的。
單從樓上各位的言論,若是那些正在面對子女對返學有憂慮,甚或已患不同情緒綜合症的家長的感受又如何呢?(不過若以你們的思維形式會否覺得--社會就是這樣的,你的子女有病唔通要全世界來就你,遲到就遲到,有醫生紙很了不起嗎?!有病留在家中,到好返才回校,回校成績追唔到家長自己想辦法啦!學校一班那麼多人個個都無事,你個仔的問題與學校。)(希望是我誤解了大家意思)
我職業病,對有特別需要的人特別留意,鄰居的兒子自三年級起就開始十分抗拒返學,鄰居每天早上要與兒子角力很辛苦,三年前開始服藥,有時也會見到她要用輪椅把穿著校服的面青口唇白的兒子送去看醫生,他們一家人五年來的內心掙扎誰會明白?
曾經有個個案,他的父母為要訓練兒子獨立,自中一開始沒有用傭人,兒子在中一學期尾患上腸胃炎入院,其父母給他們的父母責駡要孫兒訓練獨立,"獨"出個病來,這病影響他中二獲分派成績較差的班別,結果要面對殺人王(每校都有一兩位老師是嚴厲非常用以對乎品行差的學生),每天不是因為那同學而全班受罰,就是因為某同學而全班無得上堂被老師教訓,班內學習氣氛自然很差,作為學校老師大家都知道發生甚麼事,只是無人敢出聲。
這學生每天都是因為別人犯錯受罰又無得聽書,作為學生可以點呀?!返到家中同呀爸講,點知呀爸話「係這樣啦!你在這班唔一同受罰,老師咪好唔公平,做好本份就得啦!你要睇我,我返工一樣給老細鬧,鬧吓...聽聽吓你就慣啦!在社會講紀律,你唔適應社會唔通要社會來就你呀!世界唔會圍住你來轉的!你大個點算呀?!」
結果這少年人再無同爸爸媽媽再提過學校的事,他開始有胃痛並且越來越嚴重,腸胃炎的次數越來越密,連家庭醫生也要求入醫詳細檢查,但報告都很正常,幸好這位家庭醫生有修讀精神科,他嘗試轉個角度來理解這個案,但這對家長卻不相信個仔會這麼無用,每天依然叫醒個仔返學,未返到學校個仔都已經痛到倒在地上,如是者足足三個月,直至家庭醫生堅持要轉介至精神科醫生,精神科醫生起初也找不到原因,學生一直沒有講出內心的感覺,一直未有親口說過甚麼原因,直至有一次我利用一個實驗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出口作平衡,希望他嘗試把心中感受釋放出來,多次鼓勵他對精神科醫生講出自己的感覺,好一陣子後,精神科醫生漸漸得到他的信任,慢慢才能重組到當中的原因,學校也配合精神科醫生的建議為他轉班,當然父母也將對兒子的期望及要求入出調整。將近中二完結時他慢慢好轉了。
其實他的爸爸是警察要求很嚴格和絕對服從,母親也是專業人仕,一開始對這兒子要求很嚴格,試問如何接納及面對兒子抗拒返學的事實呢?
那時還未有甚麼 "港童" 與 "港爸港媽",但已有學童難以適應校園生活,今天眼見這些個案有增加的情況出現,實有點擔心。
至於報導中的父母是否真的是 "港爸港媽" 就不得以知。
但以下幾點我可以肯定︰
1) 有返學憂慮的學生肯定不是萬中無一;
2) 有這問題的學生不一定來自所謂 "港爸港媽"
3) 若子女有問題若一開始就否定子女的情緒
4) 好像鍾擺一樣,做父母要做到 "港爸港媽" 或另一個極端都是很容易而不知覺的。
5) 另外,我同恴有一個睇法,若然自己的仔女要睇精神科,真係未必會同學校講的,點知學校教師及同學會否用有色眼鏡睇自己及小朋友的。從以上留言便明白!
6) 所以就算你教的學校沒有這些類個案,唔代表無這些問題的存在。
大家同樣閱讀同一篇報導,但解讀各有不同,同樣同一班學生在面對同一個處境,有不同的反映也很正常。
我只是知道教育是以人為本,若果作出少少的調配可以幫助到一個少年為甚麼我要拒絕呢?我認識的少年人當他慢慢痊癒後,身體慢慢健康起來,到中三被同學選為班長,又代表學校參加游泳比賽,我又不覺得他們一家以一個勝利者自居,相反他們很感謝學校的幫助,這不是教育最有意義的地方嗎?!(或許真是今時不同往日啦!)
大家可以認同或反對我的愚見,但是希望各位前線工作者及家長,在輔導有這方面問題的學生或子女時,單依賴家長或學校都是無可能的,專家指出要多方面都作出配合才能真正幫助他們回到校院。
不過,最後我不得不佩服這校長在處理這投訴的高明手法,我又學到嘢啦!

[ 本帖最後由 tojanice_ma 於 11-5-20 03:50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9 23:49
樓主:
我沒有內幕消息,不過這份報導令我覺得這校校規並不嚴,這班級的老師也不嚴,理由這參看我昨晚的文章。
校規是不是過嚴在此事件上是關鍵。如果該校某一個老師天天都用連坐的方法,那麼他自然是大魔頭,要揪出來鞭撻。但如果偶爾一次,則很平常。
你有任何理由覺得該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或班級較嚴?
eviepa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20 04:28
我想我沒有覺得這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較嚴,我也該應沒把這學生的問題追究到某位教師。
在其他區發表的小心的意思是83是因為這校是該區出名的學校,很多家長以這校為目標,但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朋友適合嗎?從這事會否讓家長多一點理解學校的處事手法呢?
單就這篇報導而言,我對校長的回應並不認同,甚至覺得他有推卸負任,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點我覺得出奇的是,原來那麼多家長同意 "港爸港媽"是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現在明白點解另一邊廂的家長點解那麼困擾,不願意面對子女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向學校或社工求助,一時有感而發,現在還未能入睡呢!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20 10:41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0 04:28 發表 
我想我沒有覺得這校或是該班校規比普通學校較嚴,我也該應沒把這學生的問題追究到某位教師
。
在其他區發表的小心的意思是83是因為這校是該區出名的學校,很多家長以這校為目標,但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朋友適合嗎?從這事會否讓家長多一點理解學校的處事手法呢?
單就這篇報導而言,我對校長的回應並不認同,甚至覺得他有推卸負任,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點我覺得出奇的是,原來那麼多家長同意 "港爸港媽"是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現在明白點解另一邊廂的家長點解那麼困擾,不願意面對子女的問題,甚至不願意向學校或社工求助,一時有感而發,現在還未能入睡呢!
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我相信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原因, 你認為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解決, 這是一可能及理想的方法.....但不是一個絕對及最好的方法, .....
不知道你認同情緒病最大的原因是"壓力"嗎?承受"壓力"的能力各人都不同, 所以患上情緒病與否關係到抗"壓力"能力的強弱,可惜能力是"天生"既, 人力應該改變唔到 .....所以我認為應該將個焦點放在消除"壓力"上, .....問題"壓力"來源,大小各式各樣,千奇百怪,所以你認為需要家校合作才有望解決; 但我覺得雖然"壓力"無處不在, 但最終對人有害的其實是來自當事人本身(即人的"心魔"), 所以最有效,最終既解決方法是要改變當事人自己本身的思維, 而不是"轉班"or"轉校", 我之所以認為當事人的父母是"港爸港媽",因為佢地幫王子"轉校"只系逃避左來自學校的"壓力",王子根本學習唔到點樣自己"企起身", 靠既只系支"拐杖"撐起身而已.......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0 12:17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 ...
是的,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但從其言行可看出,父王母后是對很強勢的家長,且誤把焦點放在要求學校配合的零和遊戲上。
首先,父王母后強調一點:王子毫無問題,有問題是老師:佢執行古代才會有的連坐罰規,導致王子情緒不安。
因為連坐不對,利益歸對方,所以王子全對,所以學校要特殊處理王子的問題,因為王子的不安是學校一手造成的。
父王和母后是那麼理直氣壯,因此對於那麼多旁觀者竟在雞蛋(王子)和高牆(學校)之間選擇站在牆的那一方,大概感到非常意外?
呵呵,那大概因為在旁觀者看來,這顆雞蛋的處事手法有高牆的氣勢吧?
我認識一位家長,至今仍忘不了女兒初小時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其女現在小五,她憶述起,其憤仍具切齒之痛
。
事緣其女小一時被某男孩針對(女生長得漂亮,這可能是男生曲線表達好感的方式?),常親近並施以不溫柔的身體接觸,家長向老師反映,老師卻認為沒有問題,忽略之。
家長等了一陣,記錄了女兒每天上學的受欺情況,某天放學後向學校投訴。其言自然憤慨,甚至提出報警要求,致訓導主任副校等齊齊安慰,答應跟進處理。
在我看來,該位老師態度頗有問題,致未能把小問題平伏於微時,到愈鬧愈大,遇到家長要求溝通,甚至以忙為藉口逃避責任,要勞煩主任和副校等救火隊代擦屁股,實在太不專業。
不過,從家長複述的語氣看來,她的情緒也很大,估計其當初提出時,已滿有埋怨的情緒,先亮出刀來沾一下血,才重述事件,遇上對方是位不大專業的老師,致未能有效溝通和討論解決方法,只是把傷口愈刺愈大
。
老實說,老師的專業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pppp: (到女生小五時,冤家路窄,遇到該老師到其班上監考,老師竟發難指女生作弊,卻也提不出證據,結果女生在惶恐心情下考試,成績頗受影響)(校方此事後亦答應家長,注意日後女生所在班級,不會再派該位老師去監課監考等),不過,站在友人的角度,我也提醒家長最初的態度有值得改進之處:家長跟學校或老師交涉,應該為解決事情,而非爭贏。要知道,以目前學校的機制,除非老師有嚴重的操守事件,否則管理層對失德老師的懲罰可說得上是無牙老虎
(好似以上老師咁,佢肯定因為以上女生事件,受到管理層的勸導,所以事隔兩年多仍懷恨在心,找到機會便搞小動作。校方應該了解前因後果,而家長響小三四曾入咗家教會幫手,家校雙方較易找到有效既溝通既渠道 ,所以才答應家長那個可能增添學校很多行政麻煩既承諾)
兩方對陣,先狂踩對方的痛腳(明顯理虧的地方)以便致勝方法,不應出現家長跟學校和老師溝通的管道上。若一時未能控制情緒,受累的肯定是被認定必須服從師長的學生
。有時,語言的魔法,會令事情發展有非常極端的結果。
言歸正傳,樓主也承認,王子的老師非如上述的失德老師一樣,專業操守有問題。不過,旁觀從整個爭戰的過程看來,卻不難推想父王母后對學校的步步進逼,以及得"理"不饒人的氣勢(那個理,只有一點:連坐不對,我仔好乖,係受害者。在當其時,家長大概在強調阿仔好乖之餘,也未必會把囝囝心靈很弱小的情況作平衡理據,只會用
角度去要求校方配合)。
這可能是父王母后一向是強勢的人吧?在溝通過程中,甚至會拋書包和專業資歷,表明我地(包括醫生既專業團隊)識野比你好多,教精你啦老師。
點知,校方唔受你大喎?不只你有,佢地都有心理專家啫,一樣可以用專業資歷黎大返你。咁唔轉得班,阿囝又攞唔返一身彩(要求有任其遲到的特權,就俾旁觀者判斷到,究竟父王母后係想爭勝,定係想解決件事)咁點呀?都玩到咁盡咯,轉唔到班,仲點可以肉隨砧板上返學啫?咁梗係拿返咋沙啦,要求有教師用書,就係類似既表態
。
(話時話,以我咁好既聯想力,都真係猜想唔到,王子既病況,同要求佢可以鍾意幾點鍾返學就幾點返學既權利,有咩關連?唔通有咗特權,條氣順咗,就唔會有腸胃病?定係估計王子如果要繼續返學,日日都會有腸胃病架勒,咁佢係病人黎嫁嘛,點可以再提早起床,搞到睡眠不足?咁都係老師玩連坐,搞到佢成日要花好多時間去廁所同平伏心情啫,梗係要遲D至返學喇?)
假如只為解決件事既,小朋友因為情緒而唔係身體問題,唔肯響呢間學校返學,咪拿拿臨轉校囉,簡單快捷,駛唔駛搞咁多野?咁認為間學校咁值得留戀既,甚至值得讓王子休學近一年去等,真係有少少矛盾噃
?仲要唔請家教,又唔肯簡簡單單去出版社買本教師用書,點都要學校提供,仲唔係想爭口氣,一定要學校表示歉意
?
表面既雞蛋,內裡分分鐘係鋼做既,仲硬過高牆既磚塊
,所以在旁觀者看來,都會同情相對"弱勢"既校方(校長可能多得家長咁坦白咁顯示既強勢,在偷笑呢
)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0 12:48 編輯 ]
作者: Yau_Cheung 時間: 11-5-20 14:12
"如果這個小朋友這種「病態」不去治好,家長事事都只著眼去改變環境去遷就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相信,他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存在只是為了配合他而已。........子女對不合理待遇的承受能力是可以培養的。能承受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對待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畢竟,這世界是個不完美的世界。" - well said!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8 22:24 發表 
我看這個案時覺得有點好笑。這家長認為校規過嚴,而校規過嚴的典範就是小弟當年習以為常的「連坐」,是多麼的雞毛蒜皮。從此事例看,此校的校規大概不會很嚴。我有朋友從前在這學校任教過,偶爾會聊一下其學校的事,也從未聽過 ...
[ 本帖最後由 Yau_Cheung 於 11-5-20 14:14 編輯 ]
作者: DGJS 時間: 11-5-20 14:34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提出的其他方案!
然而報導說: 家長陳太(化名)表示,兒子一向品學兼優。
但從成績單上看,他兒子的平均分是60.5。不評論品德,但60.5 不會是學業成績優等吧! 我對陳太的說話真確性有保留。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6 16:27 發表 
香港一學生壓力大導緻肚痛腹瀉無法上課 2011年05月16日 11:53 稿件來源:香港《明報》

家長陳太(化名)表示,兒子一向品 ...
[ 本帖最後由 DGJS 於 11-5-20 14:45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0 14:35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我相信大家對報導中的父母都不認識的,點解好像很了解當中的問題!
單從報導,我不見到家長要兒子不守校規,又不見到家長要求學校給予兒子不用守規的特權,他們錯在問學校借教師科(不用借呀到書商買嗎!)還是錯天真到希望兒子有 ...
報道中有一句: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第一: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這個建議,是醫生的旨意嗎?那就奇了
?醫生什麼時候兼管教育?
第二:(建議)容許學童毋須準時上課。看到這點,不特懷疑醫生的專業水平,更懷疑他的邏輯思維
就算一個普通的家長,應也會明白,學校,是培養心智未成熟青少年學習紀律和規矩方圓的地方。今時今日,響各單位既訴求意識都那麼重的社會,莫講話容許某一學生不按規矩準時到校,會在同輩中惹起軒然大波或此起彼落的投訴和比較,就算高高在上的校長,假如在沒有充分理由下時常不準時到校,也會引起其下層的竊竊私語,甚或招致調查。
可以不遵守學校既定的規矩(而這規矩根本是約定俗成,沒有人會認為是不合理的),不是特權是什麼?會向校方提出這樣要求的,無論是家長還是醫生,腦袋大概是生在XX上的,絕對不打算站高一些,嘗試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甚至,也不打算有邏輯地估量一下自己的勝算。
家長提出學童患病,請求校方配合,校方滿足其要求,是人情,滿足不到,是道理。不能強謂滿足不到,錯就在學校,那就跟有家長要求政府應派專人、專職跟進學障兒童的學習進度一樣,聽來是合理的--假如資源無限的話。假如資源容許,要求每個廿二歲或以下青少年必須上大學,也是合理的?
不過,社會的資源和共識並未前進到學校必須照顧個別學生的弱小心靈,而家長的表現卻是那麼"得勢"不饒人,甚或要求校方為其子打破沒有人認為不合理的成規,那根本就是在干預學校的行政管理,實在難以引起旁觀者的同情

作者: karen55407 時間: 11-5-20 14:40
中學六十幾分平均分,算中規中矩!
原帖由 DGJS 於 11-5-20 14:34 發表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 ...
作者: DGJS 時間: 11-5-20 14:40
我認為個句係咁讀:-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她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她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不是醫生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0 14:35 發表 
報道中有一句:
她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
第一: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這個建議,是醫生的旨意嗎?那就奇了
?醫生什麼時候兼管教育?
第二:(建議)容 ...
[ 本帖最後由 DGJS 於 11-5-20 14:44 編輯 ]
作者: DGJS 時間: 11-5-20 14:42
對! 只算是中規中矩。不是品學兼優。
原帖由 karen55407 於 11-5-20 14:40 發表 
中學六十幾分平均分,算中規中矩!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20 16:36
我十分同意,情緒病來源有很多,由於幼兒、兒童及青少年階段,他們的生活圈子就是家庭與家校,隨著近年家長為子女安排了十分精彩課外活動及深造班等,課外活動的教師是他們生活圈子中開始佔很重的位置。
試想想今日香港學童花了七至八小時在學校,父母放工回家對得個子女幾多時間,若果父母不得到學校的配合,實難以幫助學生面對困難。
其他唔多講,由於這報導簡短,當中無交代過家長及學校曾經如何協助這少年,單從校長簡短幾句借書不接受,轉班不可以,更不用談在圖書館自修或某些堂轉班等。
那麼我就睇唔到繼續堅持留在這校如何幫助這少年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囉,轉校可能是其中一個出路,所以我唔認同這是逃避。
其實我很好奇那間學校願意中途接收一個有情緒困難並且有輟學紀錄的學生,這校如何能夠輔導這學生,若好像一些人講,王子得勝咪自然痊癒。(若果真的這麼容易就好啦!)
我個人就絕對唔同意軍訓式或這種"連坐"有助學生面對壓力、恐懼和害怕等情緒。
今天細女學校派了英文故事書,很適合幼兒階段︰
When I'm Feeling SCARED by Trace Moroney
When I'm feeling scared my heart beats so loud and fast I feel like it's going to burst right out of my chest!
When I 'm feeling scared it feels like my whole body trembles and shakes ....and my hair goes all prickly.
When I'm feeling scared I want to run and hide in a place that makes me feel safe. Everyone feels scared sometimes.
Sometimes things that make me feel really scared are... creepy, crawly, spiders.... and people who are bullies.... and being alone in the dark.
It's okay to feel scared. It can help us get away from danger and make us yell out for.... HELP!
We each have different things that make us feel scared. Some things that are scary to me....may not be scary to you.
Talking to someone can help me understand that the thing that made me feel scared.... isn't so scary after all. And sometimes ... Ilike to dress-up and be scary!
這本書大囡讀幼稚園都有用過,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作者在短短幾行字,讓幼兒明白到恐懼有的生理反應;然後指出大多數幼兒會如何面對死懼;幼兒恐懼的原因;指出幼兒有恐懼的感覺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們若能尋求幫助有助他們離開危險的;又指出每人對恐懼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又帶出有適當的協助你可能會發現這恐懼其實是不必要的。
今天收到這本書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5-20 10:41 發表
造成學童抗拒返學甚至患上情緒病的原因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0 21:54
無意中發現,在《初中教育》裡又有這樣的一個同名題目:
學校的擋箭牌"港爸港媽"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 ... &extra=page%3D1
不知道在BK各大討論區中有多少個關於此的題目?不知有沒有在其他論壇發表類似的題目?人與人有不同意見很正常。但很難想像一個老師會覺得家長全對,學校全錯。錯到要在不同渠道將之公諸於世。
可惜,輿論還是一面倒。
作者: Christi 時間: 11-5-20 23:26 標題: 回覆 36# tojanice_ma 的文章
題外話,我都好鍾意when i'm feeling XXX series. 成套書都好好.可惜我一直買唔到when i'm feeling kind 呢本...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3:09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鄰居的兒子自三年級起就開始十分抗拒返學,鄰居每天早上要與兒子角力很辛苦,三年前開始服藥,有時也會見到她要用輪椅把穿著校服的面青口唇白的兒子送去看醫生,他們一家人五年來的內心掙扎誰會明白?
愈看,就發現樓主對個案的理解相當片面,有種某程度的"執",頗奇怪。我並非專業人士,只想以普通c9身份說一下我的觀點。
以上個案,的確應引起廣泛討論,但討論的主題,應是:遇有如上述的特殊情況,可否申請豁免執行強制十?歲以下青少年必須上校的法例?最少,可否暫時休學?
我其實不認為因生理或心理病需休學在家的,在王子或公主病。王子公主病是虛擬的,不過是品德問題,以上情況應屬未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的長期病患。
誠如樓主所說,抗拒上學的情況並不罕見,我自己有,女兒也有。女兒的抗學期主要出現在由兩歲的幼兒中心,轉到三歲的幼稚園時。學校和老師對幼兒的要求都比較寬鬆,我們只需邀請她的新同學到家附近的沙灘燒烤一次,讓她跟新同學熟絡了,而解決了。現在,每當精神太累(主要是睡不足)或有輕微病況出現時,她都會強調自己的病狀,企圖不上學。
若不碰上默書等,不上便不上吧(有默書定要上,一來,是怕開了道門讓她逃避有壓力的課業;二來,補默不定時,不知老師什麼時候才有空,要每天都幫其重覆溫習一些本已可拋諸腦後的生字實在煩,但我囡的短期記憶力又太差,中英默好像常常都排名五十至一百名,不太好放任)。說實話,我覺得香港學生過的是非人生活,像繃緊的弦一樣,要不停頓地走走走,人都顛!偶而開開小差,不失是反抗的方法。
這無疑是一種放任,大概很多家長會不以然。的確,這也是培育公主病的其中一種途徑
(不過,我囡很明顯察覺我們這種思維,開始愈來愈頻密地宣稱自己病了,我們開始收費韁繩。跟孩子的角力,如何找出雙贏的中間界線,是永恆之謎。)所以,我和女兒選擇中學的首要條件,是功課要少,可以多點休息時間,也少生點"病"。
不過,公平點說,其實女兒學校的功課也不算多,她的困頓主要是她心散,未能有效運用時間之故。不過,有效運用時間可是個大難題,至小她媽的我還學不會
。
不好意思,又跑題了
我想說的是:假如我是以上案例的家長,想到的解決方法是:
一,不會歷那麼多年都強制角力,鬆一下,讓兒子失去了"奮鬥"的目標,未必是件壞事。
二,自然是找間讓他不會抗拒的學校。想想鄧靄霖常常分享大兒子視她為巫婆的事件?讓獨一無二的子女適應外間所謂的常規,真的那麼重要嗎?
三,探究他抗拒上學的原因,試試各種課外活動,看其是否怕同輩?大人?還是某種類型的老師?培育他的多種喜好,亦可分散其精神,不要把精力集中在抗拒上學上。
現時的制度,是一個適合多數人的制度。教育也是,不過幸好選擇變多了(所以有時很同情有作為但犯了眾憎的羅范和阿瑟王),另類點的學校和學生也可以配對。所以,也不大明白,上述角力了五年的家庭,其兒子換了多少間學校?父母難道只懂用一個方法嗎?他們有沒嘗試過開放心靈,以同理心了解一下兒子想什麼?還是花錢把責任推向專業人士,變相逃避責任?
不上學,尤其是攞正牌有醫生紙,也不是壞事。不過,不上學真的不等於不學習,在家自修卻是妙法。當兒子是愛因斯坦好了,最重要是發掘他的興趣,因勢利導。
這種較敏感和有主見的孩子(就算表面上不能反抗,也用心靈的念力來反抗,因此成功讓身體生病)常常會有某方面的特長,做父母的,就要相信、並不斷嘗試和尋找他有那一方面的特長。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3:36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3:29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1 03:09 發表 
愈看,就發現樓主對個案的理解相當片面,有種某程度的"執",頗奇怪。我並非專業人士,只想以普通c9身份說一下我的觀點。
以上個案,的確應引起廣泛討論,但討論的主題,應是:遇有如上述的特殊情況,可否申請豁免執行強制十?歲以下青少 ...
樓主可能會覺得我突變了觀點?我沒有
我第一次在這裡的發言,觀點包括:1.轉校咪好囉;
2.八三新聞學童的父母以為世界圍著王子轉;
3.假如父母沒有以上盲點,王子的病情可能輕些。
至今,以上觀點我仍然未改。
或者,我之前的post可以更有效解釋我第二點:學童父母跟校方商討如何解決兒子的問題前,完全沒有考慮過學校的角度,完全想像不到假如學校答應了家長那特權要求,有可能面對的四面楚歌和亂局。
或者我應改一下形容:兒子有沒王子病為未知數(已知是醫生證實了有病),但父王母后就大概染了朕即中心的視盲症
第三點,父王母后對外跟校方"打仗",其盲也如斯,對於兒子,大概更少站在對方觀點去看事?可能只信強權,強權不行也只好相信專業。既然是付錢,醫生的診治對象自然只能是兒子,但以我看來(BK中似乎持類似觀點者也頗眾),更需要治療的,似乎是父王母后?
這個案,讓我想起李維榕及沙維榕的家庭治療學派。我想,看看李維榕博士的書,或找找她是否有在香港執業,可能比給錢一些你叫佢講乜就做乜既專業人士有治療果效吧?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3:31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3:56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19 22:05 發表 
曾經有個個案,他的父母為要訓練兒子獨立,自中一開始沒有用傭人,兒子在中一學期尾患上腸胃炎入院,其父母給他們的父母責駡要孫兒訓練獨立,"獨"出個病來,
以上個案,又是另一個歪理。
果然不愧為父王母后的父母,頗有父王母后的影子。
我認識的我囡同學,不只一位早於小二、甚至小一開始已要自行放學,回家自己沖杯麵吃,習慣了味精味道,只視杯麵為第一美味。但她們當中有的很有教養,亦有品行成績皆好的。沒用傭人,絕對不成鬧出病的原因。那不過因為父母只把訓練兒子獨立作為藉口,在訓練過程中,未必想到漸進程序,也沒有或少設check point,時間太少,滿通不足。
以上的推測其實偏向武斷,我不否認。但我有個check point:在沒有用傭人之初,家長之一有沒有請個稍長的假期助兒子過渡?在打算不請傭人之初,家長有沒有詳細計劃好缺傭人後的頭三個月假期的使用?有沒有逐步放手?
如果都有,那不過是不好運吧了,總結了經驗,下次便更成功了。家長結果有沒有繼續相信自己,作更詳盡的計劃再次嘗試,還是遇事即退,猶如那位遇上惡老師便退的新聞主角一樣?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4:07
2011年3月18日信報
故事從家開始
李維榕
為港孩伸冤
港孩,是一個有趣的名詞!先有港女,後有港男,現在又有港孩,究竟香港孩子是什麼一回事?
把人分門別類,也許是港人的習慣。但人是活在關係網絡中的動物,人與人之間是互相關連和彼此依賴的。如果說港孩是一些備受保護、不知人間冷暖、自以為是的孩子,那麼,必定有人在背後扯線,為他們布下天羅地網,讓他們一步步就範,才會培養出如此讓人費解的一代。
這些得天獨厚的孩子,從小就不用為任何事情煩惱,他們享受着這個經濟繁盛的大社會環境,不必為任何需要張羅,不必思索;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讀書。但是即使是學校的事,也多由父母代為解決。
拉牛上樹
很多母親都說,教孩子做功課是一項苦差。為什麼是苦差?當然是因為費盡心機,而孩子卻毫不起勁,像是拉牛上樹,實在費勁!但是她們很少會停下來想想:做功課是孩子的事,如果母親比孩子更賣力,那就是等於母親在讀書,而不是孩子在讀書。
嚴父慈母這個形容詞,在港女港男的結合中不一定管用。不知何故,在教孩子功課來說,母親往往比父親更嚴格!這也是造成父母矛盾的一個導火線。母親處理不了孩子,自然就會埋怨父親不負責任,只顧與孩子玩耍;父親卻覺得做功課不是打仗,不用步步為營,怪妻子過於執着。
這樣說,孩子應該與父親較為密切,互相聯盟。事實卻偏偏相反,不被母親認同的父親,孩子也不會對他尊重。結果是孩子的問題,誰也管教不來。
這些凌駕於父母頭上的孩子,他們養尊處優,卻往往無法發展自己的個人興趣,反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很容易會捲入父母的情緒。
有個孩子形容他母親的眼睛,像是兩盞大光燈,老是跟着他射去。他無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總是感覺到母親的偵察。
放不下母親眼睛的孩子,一般都不知道是為自己讀書,還是為母親讀書。發展不了自己的獨立心態,就只有混沌一片,除了與父母糾纏,對外面的世界很難產生興趣。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很多自我發展的空間。兒童是一個從玩耍中學習的年代,對天地萬物應有一種好奇。青少年是個探險的階段,他們需要冒險、要探索天下事,慢慢才學會對人對己負責。這個學習做人的過程,一旦被剝削了,孩子就很難根據年齡需要而自然發展。
心理侏儒
如果真有「港孩」這一回事,那麼我會認為那都是一些落在他們真實年齡後面的孩子,無法成長。
長不大的孩子,其實是十分痛苦的,四肢發展,心理上卻是一個「侏儒」,比常人矮了一大截。
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孩子在成長路上,大部分時間不是與父母親糾纏,就是捲入了父母矛盾的漩渦,全部精力放在父母身上。這些孩子,往往成為父母的專家,對家庭內的人際問題瞭如指掌、觀察入微;但是對自己的事或世界大事,就漠不關心。他們最容易演變成隱蔽青年。如此看來,激情的「八十後」並非壞事。
孩子的精神健康,是每個先進社會都極度關注的項目。但是我們這個着重孩子的文化,卻往往把關注集中在「教」與「養」方面。
並不是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就解決問題,怎樣有效地運用共處的時間才是關鍵;也不是不斷向孩子灌輸上一代的價值觀就能夠成功,言行身教,才是基本因素。而且孩子不能缺乏自己嘗試的機會,反叛是成長必須經過的里程,因為如果分不出兩代的界線,就沒有青出於藍的機會,只能乖乖地被前人牽着鼻子走。
有趣的是,大部分臨床治療的例子,都是一些脫離不了父母的孩子,離不了家,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行為問題、精神困擾及千奇百怪的身心症。
很多人認為這是孩子本身有問題,他們忘了孩子是家庭和大社會的產品。
最近看到一對父母,為家中幾個孩子不停爭吵。尤其是長子,父親說,等他成年就要把他趕走,急壞了那不斷為孩子擔憂的母親。
父親覺得母親寵壞了孩子,讓自己無法有效地做父親;母親卻覺得丈夫對孩子過於嚴厲,非得撲身保護孩子不可。父母彼此造成的僵局,孩子只是磨心,全部顯得無精打彩,讓父親看了更是怒氣沖沖,而母親愈更包庇着孩子不放手。
無論是逼着孩子讀書的虎媽媽,還是渴望兒子頂天立地的虎爸爸,他們都忘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父母之間如果沒有一定的協調,無論單方面的方式如何厲害,都是行不通的。況且,這也不一定只是教子方式不一致的問題,夫妻間必定有更深層次的矛盾,才會發展成如此各自為政。
偏偏是很多父母都說,彼此之間並無大問題,都是孩子讓他們無計可施,才變成這樣!
你看,連最愛孩子的父母,都會把矛頭指向孩子,而不是趁機自我反省。孩子如果出自暴力家庭,就更加是有理說不清了。
避之則吉
記得看過一篇好像是意大利文豪莫里哀的散文,內容是描述一個小孩子坐在屋後等候他那做妓女的母親見客後,出來井旁打水梳洗的心態,用孩子的第一身書寫。如此驚人的情景,近代人一定當是虐兒處理。但是那篇文章十分平和,充滿童真,讓我久久不忘。
也讓我想,究竟什麼才是孩子需要的環境呢?
我相信,無論家庭貴賤,必須要有一種和平心態、一種平常心。父母彼此之間有一定的互相尊重。家庭有共同時間,也有個人自己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有矛盾不要緊,但是不能成為內傷!因為一個苦澀的家庭,必然不會長出快樂的孩子!
一個苦澀的環境,人人都應該避之則吉,偏偏是困在這裏面的孩子,總是無法抽身!在這個重視家庭的文化,我們更加要明白,港孩,不過是家庭和大社會的一面鏡子。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1 04:13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4:11
謝謝樓主帶出的種種問題,令我思考,也令我想起了李維榕,繼而想搜尋她的介紹而發現這篇文章。
真看得我挺心驚
,要多看幾次吸收再吸收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1 04:28
2010年12月3日
故事從家開始
李維榕
宅男
……
我最近也被一個類似的個案弄得十分苦惱,這個十七歲的少女已經好幾年不肯上學,與母親及祖父母住在一起,外表看來是她依賴着他們,實際上這少女是提供全家人一個發洩情緒的目標。一家人久不久時就要來一次大地震,為很小的事弄到天翻地覆,結果不是少女就是奶奶要被送入青山醫院。
一輪發作後,一家人又會變得十分理智,每個人都說話有理,而且悟性極高,那少女尤其是頭頭是道,把家中幾代人的問題交代得比專家還有見解。
母親的銀包內帶着她的一張照片,是嬰兒時代的小寶寶。少女說:「我就是希望永遠做這小嬰兒!」
一聽到我們說她要長大起來,她便從此再也不肯出現,也不許母親繼續前來接受輔導。
……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5-21 09:31 標題: 回覆 5# csy_ma 的文章
家庭治療學派大抵想不到香港人以學校為一家生活中心, 小孩考試大人也考。。。。。等等。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21 09:44
多謝CSY_MA,你引用的文章很好很有意思。
可能是我詞不達意,這個案卻是真實的事情,我希望藉這兩個例子帶出以下幾點︰
1) 有情緒病的孩子並不一定來自 "港爸港媽",同時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家庭問題、學校、社會等等等。
2)祖母的說話的一段,個案中的父母在面對兒子不適時同時又要見對父母不滿他們的教仔方式的問題。由於他們如何協助兒子獨立我想不是重點,所以便沒提。多謝你的分享,你的方法很好,這對父母多年前就是這樣協助兒子了,他們利用小六升中一的暑假,父母兩人分別請了兩個星期的假期,父母分工作教導兒子上學路線、到街市超巿買東西、簡單的煮食等等,講真當時我也很欣賞他們的先知先覺,因為那時也未 "港童" 這回事。加上父親是輪班,有時日間也會在家,相信與你提供的方法。
但是祖父母卻是心痛孫兒 "獨個兒在家" 還不藉這病做藉口,把個仔及媳婦鬧個夠,其實是想藉這事要求重請傭人最好就是給他們老人到他們家照顧個孫,所以腸胃炎之後他們便忙於周旋於處理老人對照顧孫兒上的管教問題,若CSY_MA你有老人家,你一定會明白。香港家長在處理管教子女的同時,家長同時是別人的子女,當中不難沒有壓力,若作為人媳就更難了!
我連這兩難的局面表達得不清楚,老人家歪理多的是,但作為子女只可以努力解釋!
3) "連坐"對於我來講是很少用,而我校的同工也很少用,就算也偶一為之,但是若果每天都有不同的犯錯,而老師也過於執著而處理,真的會形成每天有 "連坐" 出現而不自知,全班每每受影響,而每個學生對事情有不同反影也很正常,現實生活中是真有其事,但不是一次兩次就造成影響囉,若學生因為一兩次就有事我都不會信。(但學校點解無人出聲,因為怕出聲後自己要教這些班,:tongue:我亂講!)
4) 家長其實同時要處埋很多事情,長輩、子女、職業、等等,有時會對子女的問題過於簡單化,用成人的角度來要求子女要不自知,若親子關係一直良好就無問題,其實少少一個簡單回應,兒子聽在耳裏,轉入牛角尖後,真的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及心力才能幫助他們走出來的。
今時今日,作教師、校長及家長都很難,教師常常受著家長無理的投訴,無理的要求,弄得轉來轉去,教師又要面對進修,又要教學生,又要面對桌上的永遠改不完的簿,還有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問卷調查,教學記錄等等十天也數不完。有人問點解我執意幫家長,不會為學校想想,甚至有人不信個案是真,對我來講我只想指出有學校做唔到,但有學校卻做得很好;有人覺得王子、父王母后無理,卻在不知何去何從時卻有學校願意接這個湯手的山芋。
其實若果事主真的能夠分享他們整個過程的經驗,我們可以理解更多。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1 03:56 發表 
以上個案,又是另一個歪理。
果然不愧為父王母后的父母,頗有父王母后的影子。
我認識的我囡同學,不只一位早於小二、甚至小一開始已要自行放學,回家自己沖杯麵吃,習慣了味精味道,只視杯麵為第一美味。但她們當中有的很有 ...
[ 本帖最後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14:58 編輯 ]
作者: tojanice_ma 時間: 11-5-21 15:56
無錯我是沒有指出家長的不是,因為大家都已十分詳細分析了家長種種的不是,我一句也沒有反駁過,因為這些都是報導中的事實,不過我也很奇怪有人可以那麼具幻想力,情節十分詳細,是真是假無人知,除非事主或學校在此留言,這樣我們便可以更清楚事情的發展了。
我只是嘗試分析另一方面的不足之處。
我做教育點解唔幫學校,因為我做學校時也親眼見到很多家長被教師及校長批評得體無完膚,基於初哥不便多言。也試過執教過經過殺人王教了一年的學生,要重新建立師生及家長間的互信,我花了很多心力呀!(我可能是太天真及白痴)
我這樣講不代表這學校真有這樣的老師,只不過我會明白學生及家長的感受和反應多少少。學校內無奇不有,類似的事情要數也數不完。
但講真過去那麼多年,教師的工作有增無減,社工和家長對老師的期望又多又不合理,連見學生的時間都無,點去輔導學生情緒問題呀!
學校、家長與學生咪只有在這困難中默默渡過這九年(以學生計)嗎?教師若非離職也要面對這困局!
加上要交數,若教公開考試班還會用學生公開考試成績計算老師的增值分數,你話老師壓力大嗎?大得很!
我身邊很多有心的老師做到心灰意冷便離職不幹了。有HEART的老師買少見少了!
點解我要發這報導,唱黑學校嗎?
是我太激動,由於我個人十分反對把人加上不同的標籤,甚麼 "港孩" "港爸港媽",一方面把孩童分化了,也同時分化了不斷為子女負出的家長。
我相信天下無不愛子女的家長(太天真了!很多家長為綜緩生仔的!),無家長不是把他們認為最好的給子女,問題是方法是否恰當,那麼恰當的方法除了交昂貴學費上家長班外,可以點?(上嚟睇多D高人的分享)低下階層的家長便要學校的輔導和教育了,那麼你們所講的屋邨學校便負任大了。
當然標籤也有好的地方,就是把學生分類容易教導,不過我卻喜歡教雜牌軍。
標籤給我另一印像是就把負任推得清清楚楚;此外,標籤更方便有人把對手抺黑,然後分化對方。
這也是我看完這篇報導後對校長的感覺(可能是講者無心,睇者有意!)
及後我發現,大家不相信現實存在這問題的學生,為了引起大家知道現實存在並個案有增加的,不過看來大家興趣並不在此,而且不斷找不同的藉口推翻這問題的存在,我並不介意,大家繼續為要服務的對象工作,以你們的文學修養,想必也是同行人。
不過不同的是你們不曾面對這些學生,更不用輔導有情緒有問題的學生及家長。
若你們只是普通家長,就真幸福有很多同路人可以分享教導子女的心德,很多家長連上網的時間都無,面對這事主的類似情況,真的無能為力的。連教師用書也不能買到的,因為書商聲稱教師用書是非賣品的。若我認識事主,必定叫他們把錢也省回,不如給兒子看大量高質素的課外書,獲益更多呀!不過情緒有問題的學生是對學習失去興趣,睇書....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21 18:17 標題: 回覆 47# tojanice_ma 的文章
睇完你甘寫, 我相信你很大機會是一位80後滿懷理想的新進教師........
我覺得當你人生經驗開始豐富之後, 你對"連坐"可能會有另一見解, 你口中的"殺人王"老師都可能由最不可取的類型變成一位"好老師"......
該校長為何會容忍老師用"連坐" 來罰學生?
為何BK的家長會覺得老師用"連坐" 來罰學生無可厚非?
其實因為"連坐"都有其可取之處, 我就試舉3點理由你參考一下.....
1. 有些學生性格你點罰佢都唔怕, 但就可能偏偏會怕"累"同學仔陪佢"連坐"受罰.
2. 其實如果老師罰學生留堂, 最"慘"果個系老師自己.
3. "連坐"罰學生抄書, 可能根本就系要俾學生既功課.陪罰既學生唔應該甘大反應,香港連體罰都犯法, "連坐"根本就"小事"一樁, 秦始皇果陣既"連坐"系要誅九族, "連坐"就自然系"惡法"啦......
作者: mingos 時間: 11-5-22 0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2 21:30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09:44 發表 
今時今日,作教師
、校長及家長都很難,教師
常常受著家長無理的投訴,無理的要求,弄得轉來轉去,教師
又要面對進修,又要教學生,又要面對桌上的永遠改不完的簿,還有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問卷調查,教學記錄等等十天也數不完。有人問點解我執意幫家長,不會為學校想想,甚至有人不信個案是真,對我來講我只想指出有學校做唔到,但有學校卻做得很好;有人覺得王子、父王母后無理,卻在不知何去何從時卻有學校願意接這個湯手的山芋。
在我看來,要求其子有遲到的自由的新聞主角,就是無理要求。要求不能順遂(但有獲回應,校長說有就此跟負責老師商討教學手法),縱轉了校也來個回馬槍向傳媒投訴,並理壯地交代曾要求的特權,由此證在父王母后看來,其他人視作無理要求的訴求是萬二分合理的,推測其當初向校方"求助"時亦頗具霸氣。
態度影響結果,人是互動的,假如父母當初只向校方闡述其子招病之因,出示醫生紙,並齊齊商討改善的方法,相信校方會更有合力解決問題的意願。
至於為何有學校願意接手?大概不足為怪?相信父王母后稍具正常智力(從其在找到學校後才向傳媒曝光就知道),也不會對新學校先來個下馬威?也不致對舊學校破口大罵?
其實,父王母后看來也是聰明人,但可能關心則亂,且把爭鬥對象一致對外,總好過要面對兒子的病,可能是父母態度造成的錐心之痛,因此對校方的態度便是一種情緒轉移,只有不斷告訴自己和外界校方處理手法有多劣,才可以合理鋪開兒子之病全只因學校這種障眼布……
這種執會帶來悲劇的可能,期望父母和兒子轉了一個新環境後,又藉傳媒"報了仇",會蛻去以前的執念,重新上路

作者: fatherone 時間: 11-5-23 00:02
cay:問題就出在校方有冇承意協助解決問題。
1)若你是個案的父母,會否事前先向駐校社工瞭解班內的情況?
2)若精神科醫生有建議,你會否懷疑該建議?
3)若你提出要求,只收到一封信話唔得,只係話希望你個仔快d好返,冇任何建議/可以協助的方案,你感受如何?
4)到你想約對方傾吓,對方好似而家d官咁,約咗三四日都唔見你,要用非常手段先約到,你會否感覺到對方的承意?
5)若到最後,佢只係叫你好返先返學,你會否考慮這將長遠將影響同學的返學情緒?
6)可能大家對這病不太熟悉,病者會於受壓下肚瀉的,你估家長會唔會走去厠所去證實一吓,另上學前肚瀉,必會遲到,我唸家長係唔想個仔唔返學,先知會學校有咁嘅情形,若都係話好返先返學,你覺得如何?
7)大家請注意,冇絕對正確或不正確,只有合理同不合理,個細路係病人(社工經常提醒),唔單止學生咁簡單,對一個病人,是否留佢係屋企,就係最好的方法去醫治/消除壓力?
8)最後,有學校接收該個案,而該校校長更親自接見相關學生,重叫個同學一定要返學,遲返可以去圖書館,這學校處理手法合理否,大家自行判斷。但不知道為甚麼肯作出這安排?不知是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思考?
9)大家爭論對與錯是沒意思的,重要的是大家自己判斷。個案中的細路已康復,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為何把事件公開,只有他們自已知道,可能好似呢度所講,進行反擊,但亦可能想話比大家知學校處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的其中一種手法呢,等大家有個心理準備。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01:14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大家爭論對與錯是沒意思的,重要的是大家自己判斷。個案中的細路已康復,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為何把事件公開,只有他們自已知道,可能好似呢度所講,進行反擊,但亦可能想話比大家知學校處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的其中一種手法呢,等大家有個心理準備。
我對那間學校認識很少,回應的出發點不是為學校而辯,只是基於常理推測。記憶中,BK也不是第一次有指摘該校的post(以前曾向有子女在該校的家長打探,只聽說該校校長頗"串",會埋怨其同區同機構受歡迎的小學把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外校送,次等才"益"佢)。
不過,假如我是校方,接到有家長意圖干涉學校行政的要求時(而非求助或尋求意見),恐怕也不易冷靜和helpful?
其實,挺怕此類力爭上游的升呢中學。聽說同區另一間口碑良好的後起之秀,其校長會截住趕來叩門的同學,問佢band幾,"band2?""我地已升咗呢囉喎,唔駛入黎遞表勒"。
跟新聞主角所讀舊校一樣,該升呢中學,亦有老師頗有愛心的口碑。但呢類咁有效率既校長,全副精神都放響點幫學校升呢果度,面對無助於佢目標既事,難免……
不過,個人認為,人與人之間既互動,係唔太適合先以力壓既,有時退一步海闊天空,就像個細路一樣,轉咗校,咪一天都光晒囉

希望細路家長下次可以從自己仔女的口中、又或親身參與當學校義工,而非藉學校社工了解子弟在校情況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12:07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01:32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cay:問題就出在校方有冇承意協助解決問題。
1)若你是個案的父母,會否事前先向駐校社工瞭解班內的情況?
2)若精神科醫生有建議,你會否懷疑該建議?
3)若你提出要求,只收到一封信話唔得,只係話希望你個仔快d好返,冇任何建議/可以協 ...
仲有,FatherOne:
誠意既溝通,大概由尊重開始?也由開放理解力開始吧?您下次給我回應之時,可否比較清楚看一下我的網名,或干脆按回覆掣便罷?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01:34 編輯 ]
作者: Fortress 時間: 11-5-23 06:03
tojanice_ma, like your posts, 有人情味.
原帖由 tojanice_ma 於 11-5-21 15:56 發表 
無錯我是沒有指出家長的不是,因為大家都已十分詳細分析了家長種種的不是,我一句也沒有反駁過,因為這些都是報導中的事實,不過我也很奇怪有人可以那麼具幻想力,情節十分詳細,是真是假無人知,除非事主或學校在此留言,這樣我們便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3 13:32
原帖由 fatherone 於 11-5-23 00:02 發表 
最後,有學校接收該個案,而該校校長更親自接見相關學生,重叫個同學一定要返學,遲返可以去圖書
館,這學校處理手法合理否,大家自行判斷。但不知道為甚麼肯作出這安排?不知是否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思考?
新校作特殊處理的成本遠較舊校低:
就像弟弟一出生就習慣跟哥姊分享家人的注意和資源,而向為家庭重心的長兄/姊卻需有一段調適時間之後,才能接受到分薄了其家人關心的新生兒一樣,新生一進校已受特殊對待,在舊生裡引起的反應,未致成炸彈。尤其是學校之前有具透明度又不致揭隱私的處理之後。
我聽說新界有很多小班教學的學校,會強調容許學生的差異性作招徠,而老師及整個學校團隊都頗有愛心和寬容心,真正朝著尊重差異性的目標進發。不過,這些學校因有較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成績很難提升,學校亦不以提升可見成績為最主要的目標。
相對於天生與別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新聞主角的病只是暫時性的,小兒科吧了。學校的傾向不同,作風自然也不同。
但如在舊校,學生得以特殊處理,就間接擱了"惹起禍端"老師的一巴掌;其他舊生若得知同學因為成為連坐的受害者而獲特殊待遇,也很難不起哄,到時可能會有更多同學宣稱有這樣那樣的"連坐延伸病",同樣可出示醫生證明。同學爭的,未必是遲到的長期免死金牌,但基於點解佢得我唔得既心理
,有時唔想返學就可列出心理陰影為由,可能都幾麻煩……
而最難既可能係,校方如何處理可能自認取態未必很有問題的嚴厲老師。相信家長會鬧如斯,他們此前與學校的商討已半公開,無論調班定下放免死金牌,幾乎等於公開指摘老師有錯
。老師都係人黎架嘛,你估佢好想自己扮白臉?有時都不過係迫於形勢咁話。而且,站響家長一方的不平鳴者亦承認,通常每間學校都需要一兩個這種"殺手"
,以嚇阻有意挑戰紀律底線的叛逆期青少年。(我看倒未必一定,像我囡學校唱白臉的"殺手",卻年年在最受歡迎老師榜上有名,可見就算要惡,都有好多種惡法)(不過佢對初小學生好似都係成日玩連坐架噃?
)咁您認為學校會唔會為咗外界強壓的"以人為本"的虛假口號(似乎該校校長努力既目標係提升成績多D?),會唔會為咗可能唔係好客氣、更完全冇為校方諗過既學童及其家長,而犧牲咗自己一隻手臂?
學生去了又來,最多不過仲有四年。假如那位老師不太老的話,他還留在學校的日子,可能是該生的十倍八倍。一個學生,是全校學生的千分之一,但一個老師,卻是全校老師的幾十分之一。校方如真的要"一個不能少",以家長期望的理想姿態處理事件,有點如走鋼線
,自己玩死自己;稍有不慎,不特讓殺手老師感到氣餒,還令同工感到得不到支援,到時要找人替他,也因此前的寒蟬效應而更加頭痛。
我分享另一個當老師的朋友例子吧。朋友新進了一間直資學校,表現出色,把負責那班的孩子紀律執得很好。翌年,佢在未被預先知會下,被調去教集中了全級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那一班(那是更加燙手的豬頭骨)。
結果,佢發晒茅搵晒所有可以請教的前輩和同行教路,到學期中段左右,才能勉強學會如何handle佢班仔女。佢話,在佢接手那班之初,佢同學生之間既關係扯得好衡,心情火爆,其他老師都唔多敢埋佢身。
本來,以直資既慣例,同班仔女關係搞得咁差,應該會獲校長關注,但校長心怯到唔敢過問,但求佢肯繼續孭班仔女上身就算勒。好彩,朋友響呢行耐,轉過幾間學校,又曾幫過教局做兼職,人緣亦唔錯,有頗多有豐富經驗既顧問,到學期中至自我調節返情緒。
好老實,以旁觀者或者同校老師既角度,校長對佢同佢班仔女既惡劣關係不聞不問,好可能係明智既做法(當然,最明智既係先前假諮詢,等朋友在不情不願接黑仔籤既情況下都有心理準備,同提早學定有關知識)。如果校長再響度阿之阿左,分分鐘下年就會冇咗個有教學熱誠、技巧同有進步空間既老師
。
不過,屁股位置影響腦袋運作,假如有位訴求意識高既家長得知原來負責佢仔女果個老師,未受過特殊教育需要既訓練,佢仔女更因老師脾氣不好而受到驚嚇,要求校長替仔女出頭,咁校長可以點處理?
要知道,普通老師係無需一定要有處理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既知識既。而家老師忙到一頭煙,單單處理日常事務都一個煲蓋蓋幾個煲,邊度有咁既精力細心照顧每一個?
我以前都曾做過提供特殊教育服務予學校既機構,試過接到一位中年老師電話,劈頭便問:你地係唔係有專人教自閉同過度活躍既學生?咁你地快D黎同我搞掂佢地!語氣之促和慌張,透過電話明顯傳達。
咁新聞主角既然係證實有病,即係有特殊教育需要啦,咁都要學校有資源配合至得。舊校為免跟殺手老師(呢個醜角唔係人人肯做架)生裂痕,放棄一位家長可能都好有咬力既有特殊需要學生(之前議論該校既post,都好似係校長響招生家長會度暗示,未進校已關心社工能否幫到其子女的家長,就唔駛考慮該校啦)作為代價,係非常合乎成本計算既選擇。
校方既態度,擺明就係想佢轉校啦。這個取態,同好多名校召見成績略遜既家長,在該弟子面前狂數其不足,暗示或明示其子弟不合該校教法的刺激法沒有兩樣
。言詞倒似乎更為委婉。
有d名校校長擺明大鼻臭檔,唔準家長投訴老師,令到好多可能平日高高在上既家長都唔敢橫行,點解啫?你唔黎,仲有大把人黎,校長只要搞好成績,吸引d有潛質同適宜倒模既聽話學生,就事半功倍。此所以,當年阿瑟王同羅飯先至要構思直資,亦唔希望趕盡那些雖然成績略遜,致收生不足,但教學和行政層都很用心既低band學校,就係咁解。
響香港,要講理想,就唔係做傳統教育啦
整體教育制度只係工廠式既mass production:;pppp: ,老師愈來愈小空間。如果咁執著理想既教育原則,我諗佢地唔駛幾耐就要轉行
要講理想?就等於要求人地成為(行為/生命)藝術家咁,可遇不可求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5-23 21:19 編輯 ]
作者: dad1234 時間: 11-5-24 00:23
原帖由 csy_ma 於 11-5-23 13:32 發表 
新校作特殊處理的成本遠較舊校低:
就像弟弟一出生就習慣跟哥姊分享家人的注意和資源,而向為家庭重心的長兄/姊卻需有一段調適時間之後,才能接受到分薄了其家人關心的新生兒一樣,新生一進校已受特殊對待,在舊生裡引起的反 ...
又上左一課,謝謝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5-24 0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sy_ma 時間: 11-5-24 11:53
原帖由 mattsmum 於 11-5-21 09:31 發表 
家庭治療學派大抵想不到香港人以學校為一家生活中心, 小孩考試大人也考。。。。。等等。

作者: smalle 時間: 11-6-3 14:28
原來咁樣叫"連坐", 我真係讀得書少, "坐蓮"就聽得多
, 不過少時候經常都要"連坐" 我又幾enjoy架喎, 成班同學仲團結同齊心左
作者: smalle 時間: 11-6-3 15:34
轉班都係同一時間上課架, 可以彈性上學既咩??聞所未聞!!!
另一班都可能會連坐架喎...
原帖由 DGJS 於 11-5-20 14:34 發表 
單從這麼報導,我會支援校方。
樓主問學校為何不理醫生及心理學醫生的建議。但報導說:校長已說明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
但可惜報導沒有說明家長是否願意接受學校 ...
作者: 1234ats 時間: 11-6-14 12:49 標題: 回覆 1# tojanice_ma 的文章
单从报章不能完全了解事件详情。谁是谁非不能下结论。
此事校方与家长都有责任协助学生解决。但双方未能有效沟通。要好好沟通首先要互相尊重。似乎双方未能做到这一点。
如我是家长,我先会询问校方有何办法协助学生,认真研究校方提出办法是否可行。如不可行,最后才提出自己意见。但也得理解校方观点。校方面对不是一个学生,需要兼顾很多其他方面。
如我是校方,亦应主动提出措施协助学生。
如最后大家经过认真讨论亦未能有可行办法,学生唯有转校。
如大家能尊重对方,学生转校后与校方仍可保持良好关系,无必要诉诸报章。
我估计学生有情绪问题不会单单是因为连坐,可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和家长之前与校方已有嫌隙。
作者: 春風花語 時間: 11-6-22 10:06
一個苦澀的家庭,生長不出快樂的孩子。
非常贊同。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