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呂大樂:培養精英──名校之思考 [打印本頁]
作者: yanyimama 時間: 11-5-1 23:57 標題: 呂大樂:培養精英──名校之思考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1-5-2 02:01
唔知點解,D學者咁鍾意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將淺白文字艱澀化,將普通常識學術化,最攞命就係佢地經常用「否定、否定、再否定」的句式,好似好勁咁!
可能我的水平未夠班,睇完呂先生的文章,我睇唔到佢對問題有什麼分析,甚至連他自己的觀點都好薄弱。我只係睇到佢報導了一些社會現象,而這些現象其實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在BK裡熱烈地討論;他提出了很多問題,但他沒有拆解每一個問題,就連簡單的分析都好像欠奉;最搞笑就係佢批評無人就「教育作為社會分層機制」作深入探討和研究,但他自己卻說不出對這課題的個人觀點。
老實講,好多BK網友在這裡對教育的分析和觀點,都比這位學者的文章精彩百倍。我上BK都係想學野,但睇完呂先生的文章而學唔到有用的東西,真有點心生不忿。But anyway, 多謝樓主的轉貼,使我對學者有更多的了解。
Tommy
作者: yanyimama 時間: 11-5-2 11: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anyimama 時間: 11-5-2 12: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 13:31
眾所周知,名校收羅全港最好的小學畢業生,而名校中學畢生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理所當然。王于漸憑甚麼數據得出名校培養學生比非名校出色的結論?如果沒有數據、沒有甚麼證明就一口咬定名校對孩子的增值高,非名校就增值低,是否學者應有的態度?
增值指標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舉個例子:我的母校所收的是升中試考取五年制中學的最弱學生,大約想等於今天Band 2頭、Band 1尾的學生。但五年後,這些不很出色的學生所造出的成績是值得自豪的,而且在我之前之後的許多屆,每一屆都很理想。而這個理想成績,主要是在學校的風氣使然,師兄對師弟的提攜和感染起了重要作用。
以會考成績論,我母校比名校還差得遠,但如果名校將我那一屆的同學全數取錄了,我幾乎肯定我的同學的平均會考成績會比現在差。
最近和一個剛做校長的朋友傾談過,得知他那間Band 2學校的增值指標是8級,尚差一級就是9級頂級了。
眾所周知,英皇書院是一間褪色了的名校,在BK論壇中見過不少次討論,指責之聲四起,和林超英所講的「優質學校」相差甚遠。亦有朋友子弟在這間學校就讀,都是口碑不佳。我猜想,這是一間減值學校。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皇的會考成績,比起Band 2學校,還是勝足九條街。
假如我的猜想沒有錯,英皇書院真的是減值學校,即是說,你的Band 1孩子讀我朋友的那間Band 2學校,會考成績將會比讀英皇好,而且會好得多,你會怎樣選擇呢?
作者: yanyimama 時間: 11-5-2 2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1-5-2 22:45 標題: 回覆 3# yanyimama 的文章
或者,教授依然迷戀著精英主義,才提出這些問題。我用普通人的身份嘗試對他提出的問題作出以下回應。
富裕階層的子女和精英學子往海外留學由來已久,並非新事物,只是近年多了中產階層的參與。「愈來愈多名牌中學中途流失不少學生(主要是到海外升學),以致本地大學已不一定是優秀學生的必然選擇。」這現象帶給香港社會整體的好處多於壞處。
在一個成熟的社會裡,我覺得我們更需要的是健全的制度和系統,這包括法律制度、代議制度、平等機會、社會公義等等。當社會具備了健全的制度和系統,便不愁沒有精英。因為當一批精英離去之後,自然會騰出一些空間讓另一批精英從後補上,就正如教授所說的「分層機制」,好的制度會使這機制產生暢順的流動,人才(我不喜歡用精英這個字)只會愈來愈多。
當然,制度都需要依靠人才去推動,但我認為「制度」是主,「人」是次。若然我們死抱著精英主義,社會便充斥著濃烈的人治色彩,這些所謂精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甚至會倒過來利用不完善的制度去服務他們,而並非完善制度去推動社會進步。
年青人負笈海外能擴闊視野,這絕對是好事,假如我們的社會有良好的制度、經濟發展逢勃,他們學成之後定會回流香港和祖國。再者,名校學生流失,又可使「分層機制」流動,造就更多機會給其他學生接受優質教育和承傳名校的優良傳統,不是更好嗎?
至於大學的收生問題,當部份本地尖子被外國名牌大學搶走的時候,香港的大學也可以招攬內地和其他國家的尖子去填補,或讓更多原本沒機會上大學的學生可以進身大學;大學教育國際化、全球化、製造協同效應,不是更好嗎?
至於名校的傳統,我才不擔心。名校的優良傳統不是一朝一夕所建立,也絕不會因為少了幾十個學生而崩潰。名校的傳統是用幾十年以至過百年時間,由畢業舊生在社會各階層裡潤物無聲、細水長流地慢慢儲下來,而現就讀的學生只是負責去承傳。一些學生走了,另一些又進來;傳統就是傳統,不容易崩潰的!
我覺得大學學者要思考的是,他們現在的角色是培育「精英」抑或培育多樣化的「優秀人才」?
Tommy
作者: Christi 時間: 11-5-3 00:15 標題: 回覆 2# Tommy 的文章
同意你所說的>>
"唔知點解,D學者咁鍾意將簡單事情複雜化,將淺白文字艱澀化,將普通常識學術化,最攞命就係佢地經常用「否定、否定、再否定」的句式,好似好勁咁!
可能我的水平未夠班,睇完呂先生的文章,我睇唔到佢對問題有什麼分析,甚至連他自己的觀點都好薄弱。我只係睇到佢報導了一些社會現象,而這些現象其實每一天都有很多人在BK裡熱烈地討論;他提出了很多問題,但他沒有拆解每一個問題,就連簡單的分析都好像欠奉;最搞笑就係佢批評無人就「教育作為社會分層機制」作深入探討和研究,但他自己卻說不出對這課題的個人觀點。"
這篇文並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看法,多是連串提問.不過,呂大樂在社會學的研究上頗出名的,或者他還有其他文章作詳細闡述.(一笑...)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3 11:3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 13:31 發表 
眾所周知,名校收羅全港最好的小學
畢業生,而名校中學畢生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理所當然。王于漸憑甚麼數據得出名校培養學生比非名校出色的結論?如果沒有數據、沒有甚麼證明就一口咬定名校對孩子的增值高,非名校就增值低,是否學者應有的態度?
增值指標才是最重要的指標。舉個例子:我的母校所收的是升中
試考取五年制中學的最弱學生,大約想等於今天Band 2頭、Band 1尾的學生。但五年後,這些不很出色的學生所造出的成績是值得自豪的,而且在我之前之後的許多屆,每一屆都很理想。而這個理想成績,主要是在學校的風氣使然,師兄對師弟的提攜和感染起了重要作用。
以會考成績論,我母校比名校還差得遠,但如果名校將我那一屆的同學全數取錄了,我幾乎肯定我的同學的平均會考成績會比現在差。
最近和一個剛做校長的朋友傾談過,得知他那間Band 2學校的增值指標是8級,尚差一級就是9級頂級了。
眾所周知,英皇書院是一間褪色了的名校,在BK論壇中見過不少次討論,指責之聲四起,和林超英所講的「優質學校」相差甚遠。亦有朋友子弟在這間學校就讀,都是口碑不佳。我猜想,這是一間減值學校。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皇的會考成績,比起Band 2學校,還是勝足九條街。
假如我的猜想沒有錯,英皇書院真的是減值學校,即是說,你的Band 1孩子讀我朋友的那間Band 2學校,會考成績將會比讀英皇好,而且會好得多,你會怎樣選擇呢?
我在報章tv睇過鮮魚行的校長, 我深信佢對學生能提供的增值可以已經超過你說的"增值指標是9級頂級了。".......
英皇書院的確是一間褪色了的名校,但是否如你所說"這是一間減值學校。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皇的會考成績,比起Band 2學校,還是勝足九條街。"<----對此我就甘睇, 不論是否名校, 學生入左都唔應該會減值, 學生退步既原因其實各有不同, 相信BK家長應該唔會好似你甘將責任歸咎為"減值學校"......因為我和大部分的家長幫仔女揀中學都唔會因為鮮魚行系增值指標是9級頂級而將阿仔送去增值, 相反就一定揀你口中的減值學校英皇書院(假設只得呢2間學校, 不計其他因素).....現實就系甘殘酷, 雖然我很相信鮮魚行校長對學生的熱誠,支援, 但到我自己的仔女, 我仍然會好似D高官甘,講一套,做一套.....傳統名校之所以可以死而不僵, 鮮魚行之所以要面臨殺校方,呢個就系主因....
作者: Kanba 時間: 11-5-3 13:48
正面看名校生自小好學好動。
反面看他們學業壓力大,不努力便可能會包尾。個個同學都補習(由補習老師或父母督促)、學樂器,你不做便落後他人了。
作者: stjoboldboy2 時間: 11-5-6 01: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ckeylwfd 時間: 11-5-6 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6 12:28
原帖由 Jackeylwfd 於 11-5-6 10:33 發表 
我沒有研究”增值指標” 是如計算,也沒有打算去研究,因為覺得實則用處及意義不大,更加沒有參考價值。原因很簡單,”增值指標” 一定要根據一個 “基數” ,一間學校若其學生“基數” 低,只要稍有些微改善後,”增值指標” 便可 ...
你對”增值指標”分析得很好.....
不過我不太認同”增值指標”的實則用處及意義不大,更加沒有參考價值。.......我認為家長絕對應該考慮”增值指標”以了解學校是否好學校;家長首重應該考慮學校程度是否適合自己小朋友的進度,.....舉例band2學生現實上只好揀選band2學校(除非你有特異功能or有特殊途徑, 否則根本入不了band1學校), 在芸芸band2學校中”增值指標”絕對有實則用處及參考價值。.......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6 12:33
原帖由 Jackeylwfd 於 11-5-6 10:33 發表 
不過,我不同意 stjoboldboy 兄認為 ”小學
首以就近上學為重, 中學應選名校!” ,我認為小學
也同樣重要,若孩子入到心中理想名校,我寧願盡量遷移住所也不會因太遠而放棄心中理想名校。
我都是贊同 ”小學
首以就近上學為重, 中學應選名校!”....
因為我認為小學生成績好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佢地本身的"記憶力".....名小學根本幫不了"記憶力"相對較差的小學生.....
作者: Jackeylwfd 時間: 11-5-6 14: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5-6 19:05 標題: 回覆 15# Jackeylwfd 的文章
其實我都不太清楚學校“基數” 及其”增值指標”詳細如何計算, 只知道好像是中一學生進入學校時的平均band數跟中五會考後平均band數比較, 如果升左band就讀等於增值高.....
我所以只說小學不需要名校是基於小學課程根本只是些"想當然"的概念及對語文基本運用的"紮根基"功夫......照我自己經歷及對阿仔d同學仔觀察所得, "記憶力"好的小朋友只要"聽聽話話", 成績通常都系band1學生;相反 "記憶力"較差的就算平時點睇都系"醒目仔", 即使天天補習進補都很少可以進入band1......所以我覺得"紮根基"功夫,你一系"死力"練, 一系"記憶力"好(自然就唔使點練都記得), 反而你講既「學校之教導方法及家長之引導手法」根本很難見到功效, 但上到中學"方法"就開始重要, "記憶力"就開始次要.....
作者: yanyimama 時間: 11-5-6 21: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6 22:45
原帖由 yanyimama 於 11-5-6 21:27 發表 
我的問題是: 假如孩子成績中上, 應該選擇:
1 沒落中的傳統Band1學校-->好處:名氣, 校友網絡, 要考慮的是:家長自求多福, 自己額外找補習, 專科專補, 入不到精英班, 學習氣氛差, 自我形象低,有聽過會考只有幾分大有人 ...
我的選擇是程度適合的高增值學校。
中學或小學時期的校友網絡是次要的考慮。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6 23: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6 23:31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6 23:08 發表 
讀名校,在我眼中,絕不是師資,而整體教育策略佔一定份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讀其學校文化,歸屬感,自信心,鬥心,和同學間互相的正面影響。
獅子仍然是獅子,一部份綿羊在大環境下磨練可變成獅子,可喜可賀。一部份綿羊在大環境下 ...
名校之中,有不少是高增值學校,例如,由女拔的年報可知她是9級(頂級)增值的學校,由聖保祿的全面評鑑報告也可知她亦是頂級增值.......
當然,也有極少量的名校是負增值學校。在負增值的名中學,是否綿羊可變獅子?我懷疑。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7 00:36
仍否記得早幾年我說過, 入傳統名英中是我為女兒升中 定的目標? 我一向認為小學 首以就近上學為重, 中學應選名校!
小弟基本上認同王教授上文所述. 王教授文中”名校培養學生比非名校出色”, 所謂”出色”, 我想信並非你所講的”增值指標”方面.
我不是反對名校,不過如果單單為了學業成績而選舉名校就不一定達到目的。正如ChiChiPaPa所講,有一小部分名校是減值學校。讀這些減值學校,你就預了你的孩子成績會跌Watt的機會比升呢大。
如果講一間學校出色,可能包括很多方面,但一般而言,如果沒有特別說明,能否將學生增值,是一個重要指標。王教授的言論有太多過簡、以偏蓋全的問題。比如說,名校的師資是否就比非名校為佳?我覺得社會上並沒有定論。又如所有名校(如無指明大部分名校,我就理解為所有名校)對學生的培養都遠勝非名校。這點亦未被證明的。
小女上了中一大半學年, 已看到了很大變化(好的方向, 有機會再詳述), 這些變化, 部份得益於學校傳統、校園文化, 但我看到對小女更大部份的影響, 正如王教授文述, 來自她身邊的同學. 若純以”增值指標”看 , 暫時所見, 名校並不一定比很多努力的地區中學幹得出色!
你向來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一切,相信很多名校有本身優良的文化。而可能這些文化,比起學業的增值還要珍貴。有空的話,請多講女兒讀名校的感受。
另外要講一點就是「無咁大個頭,唔好帶咁大頂帽」。眼見一些家庭配套不足,孩子質素亦不強而進入名校的個案。都是有害無益的。孩子入學時,好像已竟全功,但幾年後,卻怨這個怨那個。
不過你的頭當真很大,大帽很合襯。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7 0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7 06:42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7 00:39 發表 
增值率是指成績。 我說的獅子綿羊,不是指成績,是指整體孩子的發展,包括成績,自信心,鬥心,做事的熱誠,對自己的要求,等等。這些性格的塑造,比單單成績重要得多。
何况,如你所說,有極少量的名校是負增值學校,亦不值得我們花時間 ...
自信心、鬥心、以及自我的要求,與成績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有不少名校是高增值學校。
但只按學校過往聲譽,而不理成績的滑落去選校,是很不智的,因學生的流失是會損害學校的學習氣氛。已成歷史的佳績,更非日後成就的保證。家長所得的可能只是孩子在名校就讀的短時期榮譽。
名校是過往的成就,增值是今天的表現。兩者有關係,但不等同。如果只以「精英」因素選校,今天似乎應選國際學校。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1-5-7 06:53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7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8 16:01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7 14:23 發表 
ChiChiPaPa
「往績是歷史,將來未必能保持」是萬用句,沒有錯。但這結論是否一個好的理由反對以往績作選擇?
選航空公司(安全記錄)
選股票 (業績,股價)
公司選員工 (reference letter)
員工選公司 (文化福利)
就以航空公司為例, ...
這歷史是由政府政策所做成。今天的傳統名校主要是30至60年代的補助學校,以我所知,政府給補助學校的資助十分優厚,只是後期政府政策改變,才發展津貼學校,而有公平的資助。如果打開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22位成員學校名單,就可找到香港的傳統名校。
往後的歷史,強弱已慢慢起了些變化。67年獲資助的英基成立,91年直資計劃。
名校的組合慢慢改變。一些補助學校的成績倒退,英基成為高階家庭的名校,而超級直資成為名校的龍頭。這些都是政府政策使然。
(注:至於官立名校,亦各有因由,例如皇仁以前是中央書院。)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12 22: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4 10:26
Stccmc,
在收音機所聽到的,自然是指他們的口語近似Native。要把孩子的英文在八至十歲時,培養到近似Native,普通人家是辦不到的。不是方法不行,而是資源不足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女兒的英文口語接近Native,因為有自知之明。如果我有以下其中之一,我的目標會放得更遠更大:
1. 如果我曾放洋留學,自身的口語能力已經相當標準,我會定期和女兒講英文。她的英文自然會近似Native。
2. 我有一大班洋人朋友,經常和他們聚會,我們成人有成人聊,孩子有孩子一起玩耍,她的英文自然會近似Native。
3. 當BB兩三歲大時,聘請一個西婦,每星期來五次,每次幾小時和BB玩耍。她的英文自然會近似Native。
但我家的資源有限,無論家長怎樣努力,孩子的英語表達能力始終有限,口語始終帶濃厚香港人口音。我女兒的小學,有很多Net Teachers,已經不能再好了,但作用還是有限。我相信,任何名校都不可能將這情況扭轉。
總之,我認為收音機裡孩子出色的表現,功勞只在家庭,和學校沒有多大關係。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14 10:35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5-14 16: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joboldboy2 時間: 11-5-15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5 21:00
boldboy兄:
以你的見識,所作的大決定必定在背後有很強的理由。你所講的十分吸引,切合你的想法。這個game plan十分合理,日後你定有個近乎native speaker的女兒。
不過這不是我杯茶,我有我一套不同的game plan。讀附近的中文中學亦有其優點,現正準備一篇長文,講述我這個選擇的前因後果,不日出台。
作者: stjoboldboy2 時間: 11-5-17 13: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KEKPK 時間: 11-5-17 17: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7 22:13
BKEKPK,
你從未發覺 eviepa 曾發表一些不同凡響的見地,我同意。但我一向是異類,而你卻不覺我的教育有任何與眾不同之處,奇怪。我只是一個二流家長,將素質普通的女兒培養為不錯已經沾沾自喜的小男人而已。
不要期望過高。我一向提倡母語教育,而且身體力行,將女兒安排就讀中中。今次這篇文是一個總結,將我在不同場合發表過的理念、實行情況、效果、展望有系統地寫出。和我相熟的網友大概不會感到任何新意。
這篇文太多東西要寫,偶爾寫一會,至今已二千多字。不日上演。
作者: BKEKPK 時間: 11-5-18 10: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5-19 08:04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7 22:13 發表 
今次這篇文是一個總結,將我在不同場合發表過的理念、實行情況、效果、展望有系統地寫出。和我相熟的網友大概不會感到任何新意。
這篇文太多東西要寫,偶爾寫一會,至今已二千多字。不日上演。...
that's a great news for u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your article.
作者: cow 時間: 11-6-5 22:04
原帖由 stccmc 於 11-5-12 22:07 發表 
It is almost always true that the children from a famous school have much better English. I don't know if the good students make famous schools or the other way round. Probably a bit of both in reality.
I would say "good schools make good students".
2010 HKCEE English Language (5*-4)
DGS 98.9%
Marymount ~96%
St Paul's Convent ~96%
Scared Heart 91.8%
Belilios 82.1%
SPCC 74% (5*-5)
The good primay schools especially the girl schools really have their ways to teach/train their students to have good foundation in Engllish. Their teache of English story books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作者: stccmc 時間: 11-6-6 15: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6 16:42 標題: 回覆 2# cow 的文章
Story book teaching? I think you mean readers. boys school use readers too, they used that long time ago even in our primary days. But why is there such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Because boys don't care that much especially in grammar.
作者: Tommy 時間: 11-6-6 18:07
原帖由 mattsmum 於 11-6-6 16:42 發表 
Story book teaching? I think you mean readers. boys school use readers too, they used that long time ago even in our primary days. But why is there such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Because boys ...
睇您地討論「閱讀大法」已經有段日子,心中一直有一疑問,但真係怕醜唔敢問。在這裡推廣「閱讀大法」或跟從大法而行之有效的,全都是女孩子的家長,係百份之一百(聰明仔不算,因他是真正的天才)。
究竟是巧合?抑或男、女有別?如有分別,分別在那裡?是否「閱讀大法」只能應用於乖巧聽話的女孩子身上?有沒有男孩子的家長可以分享您們運用「閱讀大法」的經驗和成效?
Tommy
作者: cow 時間: 11-6-6 18:45
In general, boys are better in maths while girls are better in language. Boys or girls if studying at primary schools emphasising in English can have better foundation in English.
I think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language ability. I want to compare the HKCEE English Language results of girls schools between those have their own primary schools and those without. However, there are only few girls secondary schools without their own primary schools.
Take Belilios as an example, with almost 100% band 1 students, the percentage of (5*-4) in English Language is 82.1%. For DGS, SPC, Marymount, St Mary, with some band 2 students, the percentage is over 95%.
作者: stccmc 時間: 11-6-6 19: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6 21:03
原帖由 stccmc 於 11-6-6 19:32 發表 
Tommy,
所謂閱讀大法,不是這裏的家長發明。其他人不知道,我是抄國際學校非常看重閱讀和寫作的作風。而每位學生也能學得好閱讀力及寫作力。對男孩子沒理由不適用。
事實上小女是非常不專心又好動的孩子。 ...
stccmc
Reading is an open secret to improve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easy to know bu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t least, my case.
In your comment, I totally agreed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going hand in hand, not just reading alone. In BK, more parents emphasis on reading only. From my observation on my boy, he wrote more eassy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progress is more significant cf just reading in previous years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ANChan59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6 22:08
In your comment, I totally agreed with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going hand in hand, not just reading alone. In BK, more parents emphasis on reading only. From my observation on my boy, he wrote more eassy in the last two years, the progress is more significant cf just reading in previous years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ANChan59,
閱讀當然是不足的,要學寫好文章,自然需要多寫。但在小學階段,重心應放在閱讀,先培養語感。有了良好的語感,學寫文章自然容易。在語感未強時勉強學寫文,事倍功半。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6 22:24
Tommy,
我讀小學時,住在一個貧民區。區內有一間很細小的街坊圖書館。那個圖書館管理員姐姐說,我就是她的最大的「客仔」。而且比借書量第二的街坊,多出很多。我的中文可能是學校全級等一。憑著中文強,數學還可以,所以以全級第一的姿態進入一間津貼中學。要是我的中文差了丁點兒,英中試降了一級,我就肯定要讀私校了。閱讀大法不單為女孩子服務。
我的英文一向差勁,到出來做事,經過大閱讀後,英文才有大幅的進步。閱讀過大量的故事書、報刊等後,不單閱讀能力大大增強,連從前怎樣都不明白的文法,很多都自然明白。所以我的英文雖然遠比你、stccmc、ANChan59…. 等差,但還是有能力教導中三的女兒的英文。
我還認識兩三個重視閱讀朋友,他們的孩子全都是男的,但閱讀對他們的幫助都是那麼大。
作者: Tommy 時間: 11-6-6 22:48 標題: 回覆 41# stccmc 的文章
當「閱讀」成為習慣,我絕對相信這對孩子各方面成長都會帶來好處,但如何使「閱讀」成為習慣?
在我的年代,學校的老師只是勸勉我們要勤力讀書(Quality & Quantity),但他們沒有教我如何(How)讀書。現在的本地學校,我相信也差不多,小兒就讀的直資小學也沒有教How to read.
網上的分享好一點,重點有兩個:要很早就開始閱讀(When to read), 愈早愈好,另外要讀程度合適的書(What to read),但如何閱讀(How to read)卻很少被討論和分享。
我相信有效的閱讀是有一些技巧和秘訣,國際學校和少數本地學校裡的老師應該有能力傅授這些技巧和秘訣,如果大部份本地學校的老師都能掌握和傅授這些技巧就好了。
另一方面,擁有閱讀習慣的男孩子又好像真的比女孩子少,而且男生在數理科目的優勢又好像被女生追近甚至超越,若果男生不提升閱讀能力,將來的危機將來很大。但他們如何提升閱讀能力呢?尤其錯過了早期閱讀的男生,他們應如何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呢?
Tommy
作者: cow 時間: 11-6-6 22:5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6 22:24 發表 
所以以全級第一的姿態進入一間津貼中學。要是我的中文差了丁點兒,英中試降了一級,我就肯定要讀私校了。
全級第一(X1/X2), 就算升中試降三級(X4/X5),也不至於讀私校吧?
作者: Tommy 時間: 11-6-6 23:28 標題: 回覆 44# eviepa 的文章
你的故事我聽得多了,您從少就培養到良好的閱讀習慣,真令人羨慕,但我相信大部份人都錯過了早期閱讀的訓練。我倒有興趣聽多一些您如何改造您細佬的故事,改造過程中間有什麼困難,如何克服?另外,您的老友的男孩子,有沒有是錯過了早期閱讀,他們如何重新開始培養閱讀習慣呢?
Tommy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6 23:46
全級第一(X1/X2), 就算升中 試降三級(X4/X5),也不至於讀私校吧?
Cow,
我是最後一年採用一級至十幾級的一屆升中試。一級至七級是派津中,政府資助五年;八級派私校,政府資助三年,到中四要付全費;九級或以上不獲派位,要自己找學校。
X,Y,Z制在我之後行了三年就由學能試取代。
我當年讀程度奇差的學校,考七級已是最佳成績。我的中英數分別是2,5,3級。只要其中一科再跌一級,我就是八級,讀私校去也。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6-7 00:59 編輯 ]
作者: pingoj 時間: 11-6-7 01:21
原帖由 Tommy 於 11-6-6 18:07 發表 
睇您地討論「閱讀大法」已經有段日子,心中一直有一疑問,但真係怕醜唔敢問。在這裡推廣「閱讀大法」或跟從大法而行之有效的,全都是女孩子的家長,係百份之一百(聰明仔不算,因他是真正的天才)。
究竟是巧合?抑或男、女有別?如 ...
我家是兩個男孩。
大兒子學東西很慢,其實不喜歡閱讀,但他很聽話,告訴他要讀書,他就讀,很多時候,開始讀一本新的書時,可以看得出,他讀得很辛苦,不過,等他讀進去了,他就自動要讀完了。他剛讀完Holes,開始時,他說很悶,現在他說很好看,要再看一次。學術方面,我們除了學校的學習,從不做任何補習,中英文就靠額外增加一些閱讀。成效如何?在學校,他的英文基本上拿A,去年(小四)參加澳洲新奧爾良的英文國際試,他拿了DISTINCTION。我歸功與學校和閱讀。
小兒子是個壞蛋,他的聰明就用在怎樣可以不學,不過他喜歡讀書,我一叫他做功課,他就趕快看書,他現在在看HORRID henry,TREETOPS Stage14 15等,他經常一天看兩 三本,他的成績,英文閱讀拿A,英文寫作,去年(小一)拿D(就是不及格),我學了以前那個WISEKID的爸爸的方法,(謝謝他),看完一本同天就寫一點東西,到了今年,寫作可以拿B了。
我想,男孩也是可以用閱讀大法的,找到他喜歡的書,陪他一下,利誘一下,對他們來說,讀這些閑書,總有趣過作補充題吧?!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7 09:24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6 22:08 發表 
ANChan59,
閱讀當然是不足的,要學寫好文章,自然需要多寫。但在小學階段,重心應放在閱讀,先培養語感。有了良好的語感,學寫文章自然容易。在語感未強時勉強學寫文,事倍功半。
eviepa ...
eviepa
I would like to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book report is equal important as reading........ In BK, too empahsise on reading may overlook writing and need to integrate both to achieve language proficiency.
Writing has different styles, discussion and debate at home - current affairs, political issues, education policy etc can assist kids to sharpen their arguments .............. Sandwich approach - appreciation, critique and appreciation........
I have an assumption of communication -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The 5th habit, 7-habits of higly effective people - Setphen Covey).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 Reading and active listening ......
Then to be understood - Writing and oral presnetation.......
ANChan59
作者: cow 時間: 11-6-7 09:27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6 23:46 發表 
我是最後一年採用一級至十幾級的一屆升中
試。一級至七級是派津中,政府資助五年;八級派私校,政府資助三年,到中四要付全費;九級或以上不獲派位,要自己找學校。
X,Y,Z制在我之後行了三年就由學能試取代。
我當年讀程度奇差的學校,考七級已是最佳成績。我的中英數分別是2,5,3級。只要其中一科再跌一級,我就是八級,讀私校去也。
ic. 我還以為升中
試一直是X1-X5(資助五年),Y1-Y2(資助三年)和Z(不獲派位).中英數2,5,3級,在我那年大概是X3.
作者: Yau_Cheung 時間: 11-6-7 12:20
hi Tommy,
小兒小二,很喜歡閱讀,經常書不離手,標準書迷,起床刷牙看書,吃早餐看書,等校巴也想看書(我唔比佢睇,因為想佢同一齊等校巴既小朋友互動),在學校小息看書,放學後做完功課又看書。幸好佢亦喜歡玩玩具、下棋,亦好動紮紮跳,否則真係一條書蟲
。我經常要提醒佢不要閱讀太長時間 (我要求30分鐘要休息15分鐘,但佢經常過時
)。
其實我也無乜心德,只係佢較少接觸電子產品,屋企好少開電視 (only 早上看新聞),又少比佢玩電腦 games (只限教育 games),小時我會伴讀 (由 Oxford reading tree series 開始),久而久之,佢就自己去睇書,宜家英文閱讀速度仲快過我。
佢既 favourite series 包括:oxford reading tree, magic school bus, thomas & friends, Mr. Man & Little Miss, A-Z mystery, calendar mystery, flat Stanley, diary of a wimpy kid, winnie the witch, magic tree house, toys story, horrid Henry, captain underpant, super chicken nugget boy, etc.
佢仲好鐘意買百科全書、how things work & how body work 既書,話有好多嘢睇 wor,當然佢唔會完全明白所有內容,但佢鐘意睇又堅持買,唯有買比佢。
宜家既伴讀只有間中同佢讀 manner 品德書 or 百科全書等。
原帖由 Tommy 於 11-6-6 18:07 發表 
睇您地討論「閱讀大法」已經有段日子,心中一直有一疑問,但真係怕醜唔敢問。在這裡推廣「閱讀大法」或跟從大法而行之有效的,全都是女孩子的家長,係百份之一百(聰明仔不算,因他是真正的天才)。
究竟是巧合?抑或男、女有別?如 ...
[ 本帖最後由 Yau_Cheung 於 11-6-8 23:16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7 21:09
ANChan59,
這裡很多閱讀派的,偏重鼓吹閱讀,對寫作較少觸及是有原因的。這並不是說,閱讀派忽視寫作。
在香港,有多少家長認為不需怎樣寫作,只憑閱讀就可以寫出好文?可能有,但我從未見過。
在香港,有多少家長認為不需怎樣閱讀,只憑做練習及寫作練習就可以寫出好文?數量有如恆河沙數。這是主流。香港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閱讀是可有可無的,做練習才是硬道理。
在這情況下,我們就有必要先勸服別人閱讀,寫作可以等一下。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6-7 22:00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7 21:43
Tommy,
看來,文憑試那篇論述男生不如女生的範文,令你很擔心。但我認為,只要有良好的家庭,男女其實有相近的潛質。我完全不擔心你兩位公子。
改造我弟弟,太容易了。我弟弟並非一流學生,但可算是二流。比平均水準要高一些。初中之所以成績差有兩個因素:英文弱以及不懂怎樣讀書。
經過三年英中的洗禮,他的英文在升中四時由「極弱」提升到「很弱」。但他仍不懂得讀書。
我一向和家人分開住,負責看屋。晚上吃飯後便獨個兒在另一間屋讀書、睡覺,所以一向都沒有教導弟弟。通常弟弟的功課是由二姐指點的。
到中四,弟弟和我同住,指導的責任就落在我身。
講過很多次,在開學前,我和弟弟有個協議,我保證如果他能在功課之外平均每天抽四十五分鐘溫習,他就能取得很好成績。他半信半疑,難以想像這麼小的努力就有很好成績,但照做,而且做得很徹底。
和他相處的兩年間,我常常對他欣賞、讚賞、鼓勵,提升他的自信。他有問題,可以問我。我亦偶爾會教他各科讀書的方法。但這一切都是枝節。最重要的是,他發現原來做個勤力學生不需要每天溫習幾小時。
講個故事:
Peter是個有為青年,通常工作到七時便下班。有一天,大老闆對他說:「David明年退休,你是其中一個接任的熱門人選。但你要努力一點,如果每晚做到八時就差不多了。」於是Peter以後就八時下班了。
但假若大老闆說:「David明年退休,你是其中一個接任的熱門人選。但你要努力一點,如果每晚做到十一時就差不多了。」於是Peter以後都還是七時下班了。他選擇放棄。
我弟弟在和我同住前,一直都以為要讀好書就要每天溫習幾小時,他肯定自己沒有這個能耐,所以錯誤以為自己一生都無望,所以連他願意付出的每天溫書四十五分鐘都不去付,平日根本不溫書。但當他知道這個溫書量就會成功後,他自然去做。中四的期中試後,他百分百知道自己走對了路,自然就會繼續去做,直到入港大。
作者: Tommy 時間: 11-6-7 21:47
pingoj, Yau_Cheung,
嘩!您地囝囝好叻呀!多謝您地既意見和個案分享,您地既經驗對家有男生的家長非常有用。總之,無得抵賴,只要肯努力,必定有成果。可惜我家的男孩遲起步,我又無您地咁勤力,所以佢地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現在要尋求其他方法去補救。
Tommy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7 21:48 標題: 回覆 53# eviepa 的文章
你真係 "打交未贏過、哎交未輸過。"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7 21:59
Tommy,
我有三個朋友以閱讀為主力的,三個都是由幼稚園開始。全部都是英文了得。三個朋友中,只有一個稱得上是老友。
說來很巧合,這個老友的性格、能力都和我相近。連同教仔都和我有九成相似,都是選擇新概念學校,輕輕鬆鬆學習。而且這男孩的總體成績比小女更好,是我眾多世侄中最出色的一個。
看過很多小孩子的個案,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像。女孩子偏重閱讀故事,男孩子普遍喜歡閱讀知識性的書籍。
我這個世侄就很喜歡看英文的科學普及讀物,知識面比我女兒闊得多。不過有得必有失,由於偏重看英文,所以中文比我女兒差。
女孩子喜歡看小說,所以作文有優勢。男孩子喜歡追求知識,所以知識較廣博。
如果要我選擇,我選知識面廣博的讀書方法。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6-7 22:03 編輯 ]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7 22:29 標題: 回覆 9# pingoj 的文章
my story is also very similar to yours, boys are boys.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7 23:09
網上的分享好一點,重點有兩個:要很早就開始閱讀(When to read), 愈早愈好,另外要讀程度合適的書(What to read),但如何閱讀(How to read)卻很少被討論和分享。
Tommy,
我相信,When to read及 What to read具普遍性,是所有家長都要守著的基本原則。但 How to read則應是不同小孩有不同做法的,很難一蓋而論。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7 23:33
原帖由 Tommy 於 11-6-7 21:47 發表 
pingoj, Yau_Cheung,
嘩!您地囝囝好叻呀!多謝您地既意見和個案分享,您地既經驗對家有男生的家長非常有用。總之,無得抵賴,只要肯努力,必定有成果。可惜我家的男孩遲起步,我又無您地咁勤力,所以佢地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現在 ...
Tommy:
您或可試試讓孩子上英文話劇/講故事班。我介紹了小囡的一位不同班同學去上主要是由角色扮演閱讀故事的NET英語班,同學囝媽咪話阿囝問媽咪為何不早就轉到那裡上(之前他上英語文法補習班之類),在家裡也非常有興趣聽班裡講的故事(black cat cd),對英語的興趣濃了許多。
另外,我在女兒考試前,也一樣會跟她做補充練習。不過通常只做幾個,而且跟她一起做,不用筆,只用口。
英文主要做tense的練習,要她圈出句中表明時態的提示即可(不過看老師派的工作紙,高年級的似乎愈來愈複雜,一段中有不同的時態,也未必有很明顯的提示,所以我們對自家較淺的練習不過是略做,重溫一下就算了)。
而中文,主要在她做錯時,幫她分析如何找出對的答案。現在中文的考題如段義和句義分析,都有點似是而非,我也不只一次中招
。一起做,如有不同的答案,大家先解釋選該答案的理由,再看正確答案,效果遠較任由小朋友不明所以的狂操見效。
要改善語文,單重閱讀,難讓孩子短時間內有成績進步的滿足感,所以得多管齊下。但總得由提升興趣落手。
我侄仔開始看較長篇的中文小說,是拜《哈里波特》電影流行所致,好像是他小三時。他小五時,《哈里波特》的後續皆演變成厚厚的兩冊,他看完也說很難想像。但他在之後的暑假及一年,即看完了全套金庸。試試找電影電視或漫畫電玩等幫助,可能較易埋手?
作者: Yau_Cheung 時間: 11-6-8 11:10
hi Tommy,
過譽啦!愚見認為學語文最重要係引發興趣,大部份小朋友均喜歡電影,可嘗試由全英卡通片開始,再看該卡通片既書,推介迪士尼電影,例如反斗奇兵,最後目標係小朋友會以此語文作為學習工具。
原帖由 Tommy 於 11-6-7 21:47 發表 
pingoj, Yau_Cheung,
嘩!您地囝囝好叻呀!多謝您地既意見和個案分享,您地既經驗對家有男生的家長非常有用。總之,無得抵賴,只要肯努力,必定有成果。可惜我家的男孩遲起步,我又無您地咁勤力,所以佢地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現在 ...
作者: Yau_Cheung 時間: 11-6-8 11:15
其實我也同意單靠閱讀提升寫作水準是不足夠的,愚見認為寫作都係熟能生巧,要寫得多就會寫得較快、寫得較好,若有老師/高人指點更事半功倍。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1-6-7 21:48 發表 
你真係 "打交未贏過、哎交未輸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8 11:28
原帖由 Yau_Cheung 於 11-6-8 11:15 發表 
其實我也同意單靠閱讀提升寫作水準是不足夠的,愚見認為寫作都係熟能生巧,要寫得多就會寫得較快、寫得較好,若有老師/高人指點更事半功倍。
I didn't try to step down the "Reading", but highlight the big picture only.
Small group writing class helps my son to sharpen different writing skills and styles. I can see his language improvement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last two years and will be fine in IBDP.
作者: cherubic 時間: 11-6-8 13:07 標題: 回覆 63# ANChan59 的文章
I strongly agree that writing is as important as reading. To motivate young kids (especially boys) to write, I start with diary, then book summary and fantasy story.
This is what I have done for the past few years with my son. He now writes very fast and his works is in a much better shape.
作者: Sumyeema1 時間: 11-6-8 13:11
Thanks ANCHan59 & cherubic, 又學到野。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8 13:29
原帖由 Sumyeema1 於 11-6-8 13:11 發表 
Thanks ANCHan59 & cherubic, 又學到野。
You are welcome.
I won't say my case is perfect, more cases, more choices, mix and match .......... may achieve something best fit our kids.
We should be open-minded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作者: cherubic 時間: 11-6-8 13:59 標題: 回覆 65# Sumyeema1 的文章
I do not have any particular good method, I'm just trying to share my case. "Young kids" here refers to those below 10 years old. Also, parents need to set an example, like reading, we should show to our kids we write as well. When my son was 6, we started writing stories together, I wrote 1 page with picture as illustration, and then he wrote his page. That's really fun.
作者: cow 時間: 11-6-8 14:09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7 21:09 發表 
在香港,有多少家長認為不需怎樣閱讀,只憑做練習及寫作練習就可以寫出好文?數量有如恆河沙數。這是主流。香港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閱讀是可有可無的,做練習才是硬道理。
My observations are opposite to yours. Most parents d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However, doing exercise is a short cut of getting high marks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refore, most parents will let or force their kids to do exercises instead of reading if they have to choose one.
I have said in this forum that I had never read English books (other than the text books) during m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life. I was a victim of doing exercises and focusing on grammar. I used to think that grammar rules must be strictly followed. Now, when I encounter sentences violating the gamma rules, I may google it.
For example, there is a rule that "For two-syllable adjectives ending in a consonant + y, we change the y to i and add –er and –est. For two-syllable adjectives that do not end in a consonant plus y, we use more plus the adjective to form the comparative and the most to form the superlative."
happy -> happier
modern -> more modern
However, we cannot say "more healthy" is incorrect.
[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1-6-8 14:14 編輯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6-8 14:48
原帖由 cow 於 11-6-8 14:09 發表 
My observations are opposite to yours. Most parents d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However, doing exercise is a short cut of getting high marks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refore, most p ...
細仔都唔知系邊樹學返來, 我見佢竟然將成篇英文打入去google it.
竟然進化到完全唔使查單字, 我都諗緊甘攪法是福是禍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1:07 標題: 回復 54#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同您傾計就好似同個老友傾計咁,點解您可以甚麼私隱都公開架?
「文憑試那篇論述男生不如女生的範文」我無睇過,不過在工作上遇到的年青畢業女生又真係好勁,入職時可以比男生出息,但持久力就好似仍然是男生優勝。
如果您細佬從中四開始就每日溫習四十五分鐘,從不間斷,我好驚訝他的毅力。通常呢D都係三分鐘熱度,好快就會斷纜,其實每天四十五分鐘溫習絕不容易,所以我問他如何克服中間的困難?如果佢沒有一位女孩子或一位良師的鼓勵,單憑他對您的承諾和自省,佢真係好厲害,甚至比您更厲害。因為讀書本來就是您的興趣和專長,溫習和讀書對您來講是享受,但對他來講,初頭的一段日子就好像戒毒癮咁難受。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1:20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7 21:59 發表 
Tommy,
我有三個朋友以閱讀為主力的,三個都是由幼稚園開始。全部都是英文了得。三個朋友中,只有一個稱得上是老友。
說來很巧合,這個老友的性格、能力都和我相近。連同教仔都和我有九成相似,都是選擇新概念學校,輕輕鬆鬆 ...
我的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時機,無話可說。
他們同樣偏愛知識性和實用性的書,例如果期鍾意玩槍就睇好多槍械的書;果期鍾意養狗,就睇好多狗書,好深的甚至未必睇得明的佢地都頂得住,而且記憶可以好深,但就唔會睇您地列出來果堆英文書。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1:2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6-7 23:09 發表 
Tommy,
我相信,When to read及 What to read具普遍性,是所有家長都要守著的基本原則。但 How to read則應是不同小孩有不同做法的,很難一蓋而論。
我最想知果樣您就話很難一蓋而論,真係比您吹帳。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2:15 標題: 回覆 60# csy_ma 的文章
csy_ma,
小兒「聽」英文和「講」都ok,但「寫」和「閱讀」就較弱。「寫」我並不擔心,基本上要訓練英文寫作能力,甚麼年紀開始都無問題,只要寫得多就自然純熟,我都係出來做事後用得多才寫得較流暢。但錯過了「閱讀」的先機,就較難補救。
佢地學校並唔著重文法訓練,最近我都比佢地做左一本Tenses的練習,都追得到,基本上無大問題。
「跟她一起做,不用筆,只用口」呢個方法很好呀!無咁悶、有互動、有交流、又省時,我會試試。
「中文的考題如段義」雖然似是而非,但我倒覺得呢d訓練幾有用,這就是我想知的How to read? 我都試過一知半解地和孩子練習撮要段義。
我諗佢地唔需要參加英文話劇/講故事班了,其實佢地唔怕英文,只係「閱讀」這個範疇較弱。大仔明年可以選科,佢就正正選了較冷門的Drama。細仔的興趣同樣另類,最近迷上了夾Band,日日係度自彈自唱,又經常上YouTube睇人彈結他。最近學校老師比機會佢地上台表演,第一次上台夾Band,獻唱了 21 Guns,佢獲得台下的掌聲和部份女同學的呼叫,這對他有很大的鼓舞。他們的表演獲得認同,老師再次安排他們於「謝師宴」和畢業典禮上再次表演,今次他將會登上「大專會堂」表演呀!希望正如您所講:「夾Band的和玩話劇的都唔會太無腦!」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2:35
原帖由 Yau_Cheung 於 11-6-8 11:10 發表 
hi Tommy,
過譽啦!愚見認為學語文最重要係引發興趣,大部份小朋友均喜歡電影,可嘗試由全英卡通片開始,再看該卡通片既書,推介迪士尼電影,例如反斗奇兵,最後目標係小朋友會以此語文作為學習工具。
...
Yau_Cheung,
其實我的孩子今年已經就讀中二和小六,佢地已經幾成熟,唔會再睇卡通片架喇!不過佢地真係好鍾意睇電影,多到我要限制佢地唔比睇咁多,佢地而加睇的電影都係大電影,上星期連有線重播的God Father都睇埋。
問題就在這裡,您比本God Father佢睇,肯定佢睇一頁就訓覺;您比本Winnie the Pool佢睇,佢又覺得低B。所以而加要揾佢地有興趣又符合佢地英文程度的書真係幾難。
Tommy
作者: stccmc 時間: 11-6-8 2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1-6-8 22:59
原帖由 stccmc 於 11-6-8 22:38 發表 
Tommy,
I think extensive reading is a prerequisite for good writing.
Understood. That's why I'm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ir reading skill. Training in Grammar will facilitate the accuracy and the speed but not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8 23:13
想借此講一下從IB老師中聽到關於中文英文的說法。以前曾想過本地學校生高中時是否有能力以英文為language A, 中文為language B.現在聽説是有一點難度。
如果以中文為L A其實會與大陸生比,如果想以英文為 L A,真要中小學努力了,因這科是文學,要做文學分析.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8 23:33
原帖由 mattsmum 於 11-6-8 23:13 發表 
想借此講一下從IB老師中聽到關於中文英文的說法。以前曾想過本地學校生高中時是否有能力以英文為language A, 中文為language B.現在聽説是有一點難度。
如果以中文為L A其實會與大陸生比,如果想以英文為 L A,真要中 ...
Talked to my son's IB English teacher in March, my son must opt for A after studying English for more than 5 years. His choice will be HL or SL and even at A, he can select literature or literature & language (less literature, more language applications).
If he picks B, he needs to sit for iELTS to prove his English proficency.
He is fine in Chinese, he will pick A, SL.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9 00:06
四開始就每日溫習四十五分鐘,從不間斷,我好驚訝他的毅力。通常呢D都係三分鐘熱度,好快就會斷纜,其實每天四十五分鐘溫習絕不容易,所以我問他如何克服中間的困難?如果佢沒有一位女孩子或一位良師的鼓勵,單憑他對您的承諾和自省,佢真係好厲害,甚至比您更厲害。因為讀書本來就是您的興趣和專長,溫習和讀書對您來講是享受,但對他來講,初頭的一段日子就好像戒毒癮咁難受。
Tommy,
不要高估我,也不要低估我弟弟。其實以讀書的素質來說,我們兩兄弟是差不多的。
高中時,我數學強,中史強,不用花很多時間便能取好成績。中文有多年大量閱讀的老本可以吃,不用怎樣理會。花得最多溫書時間是世史地理兩科。我喜歡讀這兩科,但只因是用英文讀,根本是極為痛苦的。每次溫書都要用相當強的意志力才能撐得下去,並非興趣。
我弟弟也和我一樣,都是一心想讀好書,每天「平均」溫書45分鐘(注意是平均每天45分,而不是每天45分)還是心甘情願的。起初,他做到了這個「業績」,自己覺得不夠,覺得自己懶惰。但我卻鼓勵他,肯定他的努力,他便一往無悔地實行下去了。
Tommy,想你也讀書不少吧,知道天天溫習45分鐘是件難事。讀書比我少的二姐,當年覺得每天溫書45分是絕對不夠的,對我有很大意見,不過因為弟弟在我手中,所以她根本無法插手。弟弟中四中期試成績出來後,對著一個難以致信的成績,我二姐才無話可說。這許多個年頭以來,無論我和弟弟怎麼說,我二姐總不相信每天45分鐘的威力。她壓根兒不相信我弟弟只是平均每天溫書45分鐘。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9 09:19 標題: 回覆 2# ANChan59 的文章
dear ANChan59,
your child is a great student and can op for language A /A for chinese/english.
Language A means " this is my mother tougue, give me a piece of literature and I will analyse for you". only some students in LS can achieve such level, just like only a few students would take Eng lit. in our school days.
so getting children to be equiped with higher language ability is a must if IB route is choosen, and as the teacher said: reading from a young age and reading a lot is a must.
to faciliate children to be familiar with Eng. lit., these IB schools would teach mid-summer nights dream/ Romeo and Julie / holes since year 7, by that time,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be good at the language and do not spent too much time to learn grammer.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9 10:34 標題: 回覆 80# mattsmum 的文章
mattsmum
Not at all, he has no choice, as no more A1, A2 & B in 2013. A and B only. B is not eligible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 (good university). The best stduent will take A, HL, he just takes A, SL.
The Pre-IB helps him a lot to fit in future IBDP program, particularly in languages. His essay, from G9 400 words and jump to 1000+ words overnight. He finished the examination in English, 2 questions, one seen and one unseen literature analysis....... I can't do that in two hours.
ANChan59
作者: 1516DADDY 時間: 11-6-10 22:45 標題: 回復 5# eviepa 的帖子
同意 Eviepa 的觀點。
眾所周知,名校收羅全港最好的小學畢業生,而名校中學畢生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理所當然。王于漸憑甚麼數據得出名校培養學生比非名校出色的結論?如果沒有數據、沒有甚麼證明就一口咬定名校對孩子的增值高,非名校就增值低,是否學者應有的態度?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英皇的會考成績,比起Band 2學校,還是勝足九條街。
作者: cow 時間: 11-6-10 23:28
原帖由 1516DADDY 於 11-6-10 22:45 發表 
眾所周知,名校收羅全港最好的小學畢業生,而名校中學畢生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理所當然。
培正, DGS, DBS, La salle, Maryknoll, Marymount, SPC, SPCC, St Mary ... - 從自己小學升上的學生, 他們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否理所當然?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10 23:45
原帖由 cow 於 11-6-10 23:28 發表 
培正, DGS, DBS, La salle, Maryknoll, Marymount, SPC, SPCC, St Mary ... - 從自己小學升上的學生, 他們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否理所當然?

作者: eviepa 時間: 11-6-11 04:54
Cow,
我不是說名校就不好。不過,如果單靠名校公開試成績比非名校為高,就斷定名校有較高的改造學生能力,是一個誤區。名校需要一些更強的理由去證明這能力。
我記得幾十年前讀小六選校時,區內有兩間男校,一間大概收4-5級學生,另一間大概收6-7級學生。為何如此?當時資訊不足,家長認為收4-5級學生的那一間學生強一些,所以大部分都學做羊群。小弟成績只能入讀收生較差的那一間,結果傻下傻下進了一間增值學校,避過了一間減值學校。我的母校,會考成績長期高於友校。
培正, DGS, DBS, La salle, Maryknoll, Marymount, SPC, SPCC, St Mary ... - 從自己小學 升上的學生, 他們取得比非名校好的成績是否理所當然?
這也證明不了甚麼。
我不能知道每一間學校的具體情況,但有些是共通的:
第一,名校收取小一時,有能力吸取最佳「家庭」的孩子。如果我是校長,想學校成功,我會取教授兒子而捨棄小學畢業生孩子;取富商巨賈兒子而捨棄草根孩子。
你想一想,為何那麼多名校轉直資?主要原因還不是將收生主動權由政府中拿過來?
甚麼是增值學校?我的母校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每年都收取升中試考獲五年制學校成績最差的一群,當中絕大部分是草根孩子,但年復一年,都能將這個級別的學生改造成功。
第二,所有名校都不斷有學生跟不上而退學,這些空缺,就由慕名而來的精英插班生填補,成為生力軍。非名校就難有此優勢。
當然,我只是說我所掌握的證據不足,但我不排除日後有證據顯示名校確實對培養學生能力比非名校為高。如果有網友有確切數據、理據,這不吝指教。
作者: cow 時間: 11-6-11 11:36
我同意名校不一定是增值學校, 反之名校多不是高增值學校. 但我認為多數名小學都是增值學校.
名校可以吸取最佳的學生, 但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 並不單靠吸取最佳的學生.
一間學校不能單靠吸取最佳的學生, 成為名校. 以前東九龍的男校, 以聖若瑟為首, 官塘工業, 瑪利諾, 聖言為後. 我有個同學入不到伍華, 去了聖言. 今天聖若瑟,官塘工業和伍華都是band2/band3學校了.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11 12:07
原帖由 Tommy 於 11-6-8 22:15 發表 
對長句子結構既掌握唔係好好。
仲想補充少少以上小節:
我以前工作既傳媒機構有個規定:一句逾十字須見標點,句宜短,盡量在廿字內有個句號。
看同事之文章,見其西式語法,既主語前先有一組長片語既形容,寫完那句XXXXXX的XX之後,已不大記得自己想寫什麼的情況,十分不耐。這確實是英文常見模式?
因為女兒明年要呈分,她又無心向學,我惟有找些同學跟她一起在長假做些日常動作。不過,我英文實在差,如何在日常動作加上英文練習?我的做法很簡單,開了課文的e-book,要她們一段一段的聽,輪流每人讀一句,再把那句翻譯成中文。若讀的那句句子太長,小朋友讀不順的話,就會請他們再聽ebook示範,在停頓的小節間畫上斜線,然後再讀。
這個教法,完全是抄自我中學的某位老師。要教的新書,她通常會唸一遍,到了下堂,她便會抽問學生,要每個學生唸一小段,再作中文解釋。有同學畢業多年後回憶,就因為碰了這位令人聞風喪膽的英文老師,才痛下苦功地逐字查字典,英語後來才有長足進步
(很可惜!因為我當時常識較好,當老師心情好時講什麼《紅樓夢》、希臘神話之類只有我可以給反應,所以她對我較為手下留情,致我沒有做多少這樣的硬功夫,奈何?
)
不過,在長句上畫下停頓位,大概就像中文的古書句逗一樣?逗得對了,就大概可以明白當中的意思。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1-6-11 12:41 編輯 ]
作者: Share 時間: 11-6-11 12:28
csy_ma
很精彩的分享,我正為孩子的中文水準而苦惱時,就遇上及時甘露。謝了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11 12:48
原帖由 csy_ma 於 11-6-11 12:07 發表 
仲想補充少少以上小節:
我以前工作既傳媒機構有個規定:一句逾十字須見標點,句宜短,盡量在廿字內有個句號。
看同事之文章,見其西式語法,既主語前先有一組長片語既形容,寫完那句XXXXXX的XX之後,已不大記得自己想寫什麼的情 ...
唉!唔好意思,我原來錯按了編輯而非回應鍵,把之前整段文字都刪去了
可惜我沒有儲存隨手寫的網上回應習慣,Tommy:唔好意思,要出去看戲了,希望盡快再試試整理返之前回應您的一大段文字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11 13:14
原帖由 Share 於 11-6-11 12:28 發表 
csy_ma
很精彩的分享,我正為孩子的中文水準而苦惱時,就遇上及時甘露。謝了
Share :
不好意思!把您形容為甘露的東西燒了
趁我囡看最後一本《藍寶石王子》時補充一下:
我在囡囡中文看書量和速度皆低時,曾誘使她邊看書邊拿筆把句中她認為的動詞圈著
在我看來,漢語句子結構以動詞為中心,就像方程式的等號,
主語 =(動詞) 謂語
,是最簡單的中文句式
基本上,一句只要有主語+動詞便可成立了
您不妨也要令公子找句中動詞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6-11 13:48 標題: 回覆 86# cow 的文章
Let it be, from secondary to primary, then kindergarten..... very soon genetic...
Why bother??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11 18:06 標題: 回覆 2# csy_ma 的文章
主語謂語賓語---這些現代漢語語法,香港有教中小學生嗎?曾聽在政府教公務員的人說學生不識這類語法。
作者: Share 時間: 11-6-11 20:31
原帖由 csy_ma 於 11-6-11 13:14 發表 
Share :
不好意思!把您形容為甘露的東西燒了
趁我囡看最後一本《藍寶石王子》時補充一下:
我在囡囡中文看書量和速度皆低時,曾誘使她邊看書邊拿筆把句中她認為的動詞圈著
在我看來,漢語句子結構以動詞為中心,就 ...
Tks. csy_ma,麻煩晒。
我會試試這方法。
其實,公文中文也有介紹主語謂語賓語,並有一些相關的練習,有興趣的不妨一看。提起公文就惦念囝囝爸和eviepa的華山論劍,期待有續集。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6-12 10:13 標題: 回復 1# Share 的帖子
在google search "主語謂語賓語+edu.hk", 找到中學有網上notes, 應該中學有教吧。
作者: Share 時間: 11-6-12 10:49
Tks. mattsmum

作者: Tommy 時間: 11-6-12 16:54
原帖由 csy_ma 於 11-6-11 12:48 發表 
唉!唔好意思,我原來錯按了編輯而非回應鍵,把之前整段文字都刪去了
可惜我沒有儲存隨手寫的網上回應習慣,Tommy:唔好意思,要出去看戲了,希望盡快再試試整理返之前回應您的一大段文字
...
csy_ma,
多謝妳的心機,第囡囡放暑假有空才慢慢回喇!我都試過打左一大段,但突然間high到邊個掣,全部無晒,好激氣!
Tommy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23 13:29
原帖由 Tommy 於 11-6-12 16:54 發表 
csy_ma,
多謝妳的心機,第囡囡放暑假有空才慢慢回喇!我都試過打左一大段,但突然間high到邊個掣,全部無晒,好激氣!
Tommy
湯美:
暑假,才是一個家庭主婦最忙的旺季呢
。縱使未放,單上半天,已足以令我經常睡眠不足和很少自由時間了
本來昨天已想上來兌現那張近乎空頭的支票,赫然發現近來此欄很精采
,忙著補課,已無力再說了
看過了Evianh2o的分享(http://evianh2o.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6.html),決定先忽略了就您提出:
「中文的考題如段義」雖然似是而非,但我倒覺得呢d訓練幾有用,這就是我想知的How to read? 我都試過一知半解地和孩子練習撮要段義。
而回應的末節,直接同您討論您大仔同我囡都喜歡既戲劇,如何幫到提升英文興趣?
其實,這不用討論了吧?戲劇,必須重複又重複,以準確和富表達力的節奏朗誦台詞,這不正是培養語感的過程嗎?戲劇,也自然是文學的一種,那是聲和身體的文學,大概是改善溝通能力的一大捷徑?
而最最重要的是,因為那是他們的興趣,他們自會發揮其小宇宙,找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我就見過一篇訪問,講一隊唱Rap的樂隊,最初未能在學/事業上取得成功,有火,便唱作rap歌。唱了,受讚了,便自動求知,努力去找世界有水平的同類歌,結果,不特英文好了,甚至涉獵日文,不過為尋找高手和靈感
學習既途徑,沒有單一的。自然,自小養成中英閱讀習慣,學習於娛樂中(我仍會強調所讀書籍的品位也很重要),可以事半功倍。但我認為,人只要對某方面投以興趣(縱是cosplay),就自然開動其小宇宙,積累知識。而
教育,最終不過是授之以渔,也就是教其積累知識的方法吧了?那大概不過是下水前展示一下畫板,讓人在暢泳前預知跳進海裡前預知會看到什麼?(如何游或潛泳,倒是您所說的how,這不能說並不重要
)
恭喜您呵
英語戲劇世界一流,只要踩進了戲劇的魔幻世界,沒可能不讀英語戲劇的經典,那可是表音文字的精品呢!有了興趣,何愁不會後來追上?
至於歌曲,我有位寫詩、曾翻譯過蘇珊朗格和哈金作品的師兄,就高度推崇六七十年代英美的唱作歌手歌詞,認為那些歌曲足比經典詩作。您小兒子進得此門,絕對是開行馬達?
對於表音文字,敏感於節奏和音律,大概未必會較光閱讀遜色?這似類乎究竟泛讀了五十本書,還是背誦了其中一本,對改善英語更有效的討論?(我的觀點是,無論是一本還是五十本,重點應放有沒興趣繼續這問題上。有了成功滿足感,有後續,那就有效)
而最重要的,這兩門都是藝術創作。藝術創作,沒有贏輸之分,只論能否發揮和表達自己,那不就填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嗎?
Evianh2o分享的演講,之前女兒的舞蹈老師已在面書上分享過了,我仍很高興能再次重溫,謝謝您呵Evianh2o

作者: Tommy 時間: 11-6-27 11:37 標題: 回覆 97# csy_ma 的文章
csy_ma,
呢幾日忙著去輔導和鼓勵細仔,故沒有即時回應。細仔在音樂學習的路上首遇挫折,他的樂隊被老師勒令解散,並被褫奪了於謝師宴和畢業禮的表演機會。
這個懲罰對他們的樂隊是致命的打擊,對幾位小朋友亦帶來了一定的創傷,甚至比記缺點或記大過的懲罰更大。他們苦練數月,就期待在畢業禮上,在離開母校之前,替自己劃上一個完全的句號。但於畢業表演的前一個星期,老師的一個懲罰,就將所有期望粉碎,剩下的只有遺憾和一點點怨恨。
事緣有個別對音樂不太投入的樂隊成員,於排練期間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而其他成員未能制止也沒有即時舉報,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受罰也無可厚非。負責的老師責備和懲罰了他們之後,餘下的輔導工作和鼓勵,便要由我去擔當。
多謝您提供的資料和意見,但唔好意思,我暫時真的未有心情跟您討論戲劇和音樂。現在最迫切要做的,是教導細仔在跌倒後如何爬起來?如何重建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如何從失敗中去學習?
可喜的是,他沒有因這件事而對音樂失去興趣,他依然每天在自彈自唱;也沒有因此而對個別樂隊成員有意見,對朋友,他依然有情有義。
大仔喜愛睇戲,但他仍未踏足戲劇和歌劇這個殿堂,我和他對這些藝術的認識仍是很膚淺。他選修戲劇其實都好隨意,可能他覺得自己扮傻仔似傻仔,扮女人似女人罷!:)
Tommy
[ 本帖最後由 Tommy 於 11-6-27 20:11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1-6-28 12:58 標題: 回復 1# Tommy 的帖子
Tommy:
我最近也是賊忙
,七一前得趕些文件,不過看了您細仔的情況,您有沒考慮租場讓他們邀請朋友來看近月來的努力?或者給他們訂個營,讓他們可以樂此不疲地玩音樂,然後通宵達旦地聊將來?
估計您小兒子過了十二歲?不知道未到十三歲,蒲窩的課程是否受理,不過姑且給您參考一下:
http://www.warehouse.org.hk/index.htm#
(本想看看青少年樂隊比賽2011的詳情,但找不到,您或許自己再找找)
場地及營舍租用(可容150人的音樂室,會員價$2200四個鐘,可考慮做次民間既畢業晚會+小圈子宿營)http://www.warehouse.org.hk/facilities.htm#
暑期課程http://www.warehouse.org.hk/sumarts/index.htm
下年仲有俾中學申請既大型搞作添http://www.warehouse.org.hk/newsletter/may/HHIMleaflet.pdf
希望您囝囝入果間中學都會有興趣
作者: wunma 時間: 11-6-28 15:02 標題: 回復 2# Tommy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