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文憑試中史考生恐跌穿1萬 [打印本頁]
作者: elbar 時間: 11-5-1 21:33 標題: 文憑試中史考生恐跌穿1萬
新高中學制開展一年多,雖然九成多中學有開辦中國歷史科,但有團體發現,中史修讀人數下跌,退修人數更增加,估計明年新高中文憑試中史科考生可能跌穿1萬人。有教師要求當局將中史重新列入初中必修科,並改革課程,否則只會打擊當局希望推展的國民教育。
關注普及國史教育聯合行動組於今年2至3月間訪問了74間中學的教職員,其中,開辦一班中四及中五中史課程的學校,分別有66間及61間,中四及中五開兩班中史的只有7間及10間。
退修中學 最多達32人
修讀人數方面,1至20人修讀中史的學校,由中四的17間增至中五的33間,有21至40人修讀中史的學校,由中四的45間下跌至中五的30間。另外,中四升中五時有4人以上退修中史的學校多達29間,最多人退修的中學分別有20及32人退修。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認為,問卷雖反映不少師生對中史科抱有興趣,但教師發現學生選讀中史的主因是「沒有其他科目選擇」,不少學生也因課程太深、考評太難而退修,究其原因和不少學校初中未有開辦中史科有關,「如果中一至中三時沒有基礎,就算(新高中)課程範圍不深不闊,對他們來說都會變得又深又闊」。他又表示,末代會考投考中史科的人數約2.3萬,但去年首屆新高中課程的中史學生已跌剩1.2萬,按數據估計,明年投考中史科的學生可能跌穿1萬人。
倡中史列初中必修科
對於如何解決目前困局,何漢權建議政府重新把中史列為初中獨立必修科,加強初高中的課程銜接。他批評當局一直把國史教育邊緣化,但國史教育是當局推行國民教育的基礎,「如國史教育淪落,國民教育就欠了一隻腳」。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稱,根據課程發展處的調查,新高中中五的部分選修科目都有學生退修,不只限於中史科。發言人又表示,現時所有本港初中學生均有修讀中史科,只是課程模式不同,且全港超過九成官津中學高中設有中史科,高中生不缺乏修讀中史機會。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1 23:17
我不明白,為何文憑試所讀的科目比會考少。
以我所知,大部分會考考生考八科。即是說,學生用二十個月準備八科。
文憑試,大部分學生考六科。即是說,學生用三十二個月準備六科。加了60%的時間,為何不是讀多兩科而是讀少兩科?
文憑試可供的選擇太多了,很多很重要的不免要割愛。中史只是其中一科,跌破一萬大關絕不出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 00:0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1 23:17 發表 
我不明白,為何文憑試所讀的科目比會考少。
以我所知,大部分會考考生考八科。即是說,學生用二十個月準備八科。
文憑試,大部分學生考六科。即是說,學生用三十二個月準備六科。加了60%的時間,為何不是讀多兩科而是讀少兩科?
...
Width vs depth......
Like maths, core and M1 or M2, count as one subject only...... In the past, may be two subjects....
If the average standard of HKDSE between HKCEE and HKAL, so less than HKCEE subjects is logical.
Now a day, students and parents (like me) are short sighted and be practical, why drop economics or BAFS to take Chinese History........
(Don't discuss with me your favourite topic HKDSE vs HKAL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 00:09
I guess 6 subjects may be for less capable students, more capable students may opt for 7 examined subjects:-
Chinese
English
Maths - Core + M2
Liberal Studies
Physics
Chemistry
Economics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 - non-examined subject
That's my son's choices.....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 00:23
AnChan59,
//I guess 6 subjects may be for less capable students, more capable students may opt for 7 examined//
看過一些個案,似乎Band 2學校都建議讀六科。於是Band 2 及 Band 3的選六科,Band 1的選七科。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 00:33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 00:23 發表 
AnChan59,
//I guess 6 subjects may be for less capable students, more capable students may opt for 7 examined//
看過一些個案,似乎Band 2學校都建議讀六科。於是Band 2 及 Band 3的選六科,Band 1的選七科。 ...
Are you in education field?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 00:52
ANChan59,
我不是教育界的,但看過幾間Band 2學校,都是六科,所以說「似乎」Band 2學校都是選六科。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 13:39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 00:52 發表 
ANChan59,
我不是教育界的,但看過幾間Band 2學校,都是六科,所以說「似乎」Band 2學校都是選六科。
eviepa
Noted with thanks.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2 21:40
Now a day, students and parents (like me) are short sighted and be practical, why drop economics or BAFS to take Chinese History........
面對文憑試,short sighted and be practical是很正常。畢竟,入不到大學,甚麼高級思維訓練都拜拜了。
我更市儈,女兒問我,除了視覺藝術是她的至愛,必定要修讀外,那兩科可以出最少力,然後就拿最好的成績就是她要讀的科目。於是:歷史、地理就是最終選擇。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2 23:04 標題: 回覆 9# eviepa 的文章
So your daughter also takes 7 subjects in HKDSE.
作者: Tommy 時間: 11-5-2 23:13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2 21:40 發表 
面對文憑試,short sighted and be practical是很正常。畢竟,入不到大學,甚麼高級思維訓練都拜拜了。
我更市儈,女兒問我,除了視覺藝術是她的至愛,必定要修讀外,那兩科可以出最少力,然後就拿最好的成績就是她要讀的科目。於 ...
點解歷史和地理只需最少力又可以拿最好成績?是因為對手較弱?抑或課程較易掌握?
又如果有超強的記憶力,讀什麼科目較易拿好成績?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3 00:30
點解歷史和地理只需最少力又可以拿最好成績?是因為對手較弱?抑或課程較易掌握?
Tommy,
其實很簡單,在我女兒的學校中,世史和地理是用中文授課的。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女兒是要爭優良成績的,而大部分力求摘A取B的對手都是英中生。在這兩科裡,英中生和我女兒競爭,就處於一個不利的狀況。
大家都約略知道香港英中高中生的英文水平,在歷史地理兩科,有限的英文水平,會對絕大部分英中學生都會造成一定的障礙。以閱讀能力為例,我女兒閱讀地理歷史書速度比起絕大部分英中生可以有兩三倍至到七八倍的差距。其他如聽課、思考、答題,用母語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勢。我約略計算過,我女兒溫書一小時大概相等一個不錯的英中生2.5小時的效能。
從小打穩英文基礎令選擇母語教育無後顧之憂是我的長期策略。不需擔心英文成績之下,盡量利用中中的優勢,成功機會就會較大。
另外,歷史地理兩科都是我的強項,讀書時所學的,大部分還留在腦袋中。不是要逐字逐句教導女兒,但怎樣讀書才能學到這兩科精要之處我還是非常在行。家庭支援較其他科目為大。
科目選定了好幾個月,最近得知原來女兒學校的地理歷史兩科一向優良率非常高,母語教育大概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這是二十多年前我弟弟碰到的情況。記憶能力強,對數學、物理、經濟沒有大幫助,但對文科各科、生物、化學作用甚大。
當年我弟弟可以讀文或理,但鑑於他超強的記憶力,我提議他讀文科。到今天他還覺得這是正確的。
eviepa
作者: ha8mo 時間: 11-5-3 1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ommy 時間: 11-5-3 19:14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3 00:30 發表 
Tommy,
其實很簡單,在我女兒的學校中,世史和地理是用中文授課的。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女兒是要爭優良成績的,而大部分力求摘A取B的對手都是英中生。在這兩科裡,英中生和我女兒競爭,就處於一個不利的狀況。
大家都約略知道 ...
好厲害!真係什麼機關都比您算盡。多謝您的意見。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3 21:54
//因為佢假設學校同學生要預留時間給OLE//
Ha8mo,
其他學習經歷需要很多時間的嗎?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3 22:11
Tommy,
還記得三年前,當我女兒被現在的學校取錄了時,你建議我為女兒找一間英中去。你當然認為英中較好,我心裡亦感激你的好意。不過我堅信讀中中,在學校盡享母語教育的好處,在家中將英文一科補回是一個完全可行的策略,如果不是更好的話。起碼,我深信女兒讀中中,能入大學的機會比讀英中為高。
讀了近三年的中中,女兒正正由於接受優越的母語教育,所以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很不錯的。英文方面,正如所料是乏善足陳的,但在家中集中搞好一科絕無困難。女兒的英文進度亦比普通英中生為理想。她可以輕輕鬆鬆地讀書,母語教育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從來都不會明白,為何大家都一窩蜂地追捧英文中學,認為中文中學是次等選擇。
eviepa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3 22:38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3 22:11 發表 
Tommy,
還記得三年前,當我女兒被現在的學校取錄了時,你建議我為女兒找一間英中去。你當然認為英中較好,我心裡亦感激你的好意。不過我堅信讀中中,在學校盡享母語教育的好處,在家中將英文一科補回是一個完全可行的策略,如 ...
Eviepa,
在這兒,有許多家長的子女都是讀英中的,包括我的孩子。
不過,今天香港的精英已不是英中的學生,而是國際學校的學生。很多國際學校都有超過一半是本地學生。大學的熱門學系,如醫科,亦有越來越多學位落入非聯招的學生。不知將來還有多少熱門學位讓英中和中中的學生爭。
新學制下,沒有了預科。中中學生在升大學時,要在選擇中文教學為主的學系,和面對突然的教學語言轉變之間,作出取捨。作為家長,是否也要早為此作安排和計劃,使優勢持續?各人對應否有這些安排有不同的意見是很自然的,因此選校的決定亦有所不同。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3 23:24
ChiChiPaPa,
非聯招是一條小隊,我女兒就要和你女兒的師兄師姐等人是一條大隊。非聯招預留多少位我無法控制,他們用甚應語言學習、讀書讀得怎樣與我女兒沒有直接關係。但在文憑試內要達到入大學的水平,則必定要將此條隊內的大部分學生比了下去。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中文中學與英文中學其實各有優劣,視乎怎樣處理。香港這地方對英中的喜愛實在達至迷信的地步,是完全不理性的。為何那麼少的家長欣賞母語教育?
讀中中,英文就不能好嗎?為何要將母語教育與英文程度對立起來?
讀中中,因為母語教學的方便,相比英語教育,省下很多時間。只要將省下的時間用作增強英語能力,英文的進度就可以戰勝普通的英中生。我女兒就只將省下的時間學英文,進度還是不錯。對此,我正準備一篇長文詳細解釋其中原因,不日與大家分享。
如我女兒為例,她用母語學習,非常好。任何時間轉為英語學習,她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會比大部分英中生更好。
eviepa
作者: Tommy 時間: 11-5-4 00:02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3 22:11 發表 
Tommy,
還記得三年前,當我女兒被現在的學校取錄了時,你建議我為女兒找一間英中去。你當然認為英中較好,我心裡亦感激你的好意。不過我堅信讀中中,在學校盡享母語教育的好處,在家中將英文一科補回是一個完全可行的策略,如 ...
eviepa,
時間過得真快,咁又三年!我地由《小學雜談》開始,然後到我們孩子的學校專區,再去《升中派位》,現在流連於《高中教育》,唔知第日BK要唔要開一個《大學專區》,甚至《長者天地》?
我當然記得三年前全版網友跟您硬拼,人人都說英中好,我更大膽地直接了當勸您送女兒到英中。我當時的理由是,選英中就是替您的女兒選擇較高質素的學習伙伴和朋友,這些同儕將來就是她的知己,而且高質素的人走在一起可以營造更佳的學習環境。
您們選擇的路,需要好強的家長支援,又要有好強的信心和決心才可穩陣上大學。一般普通人家好難去copy. 而且,我們的校網好特別,您們選擇的「中中」其實已經是一間全Band 1 的中學,同儕的質素和學習環境都應該是優質的。
好高興聽到您地讀得咁好,學習完全在您們掌握之中,實在太美妙了。
Tommy
作者: Tommy 時間: 11-5-4 00:18
eviepa,
您兩年前介紹的”Complete Drill in Tenses”, 當時我給兩個仔做,佢地都只係馬馬虎虎去做了幾版,之後就無心機做落去,我亦都費事迫佢地,本練習擺埋一邊轉眼就兩年。直至今年初,我發覺佢地連 go went gone 都分唔清,不得了!嚇到我又攞返本Tenses出黎,今次OK喇,大仔用了很短時間已經背晒果幾版的irregular verbs,而且記得好深刻,隔了幾個月之後仍然記得,有d非經常用的字我都記唔到,但佢都準確寫得出。呢個復活節假,我要佢做埋九個Tenses的練習,基本上佢已經完全掌握,只係錯d疏忽大意野。
落後人地幾年,好彩最後原來用好少時間就可以追返上。不過這只是很少的東西,佢要追上的還有很多……很多………
Tommy
作者: ha8mo 時間: 11-5-4 10: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ha8mo 時間: 11-5-4 10: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5-4 13:21
原帖由 ha8mo 於 11-5-4 10:31 發表 
OLE建議最少課時為405小時
選修科則為270小時
換言之,OLE等於1.5科選修科
IB的CAS,兩年內也只是150小時
IB's CAS (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 may need more quality/creativity than OLE.
Most of my son CAS even in Pre-IB, need planning, contact the NGO, fund raising, orgnise, rehearsal ...... by themselves, not just attend the programs prepared by teachers or outsourcing agents. Of course, some CAS also very simple and straight forward, but you can see the difference in interview.
Some CAS really impressive.........
My friend's daughter will organise a photo exhibition/gallery and publish a book, she will take all photos and through auction and selling of books to do fund raising and donate all to a designated NGO.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CAS, go to LPCUWC website, you can see their student projects in CAS. BTW, CAS in originated from UWC instead of IBO, now, IB just adopted their approach as compulsory subject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4 22:32
原帖由 Tommy 於 11-5-4 00:18 發表 
eviepa,
您兩年前介紹的”Complete Drill in Tenses”, 當時我給兩個仔做,佢地都只係馬馬虎虎去做了幾版,之後就無心機做落去,我亦都費事迫佢地,本練習擺埋一邊轉眼就兩年。直至今年初,我發覺佢地連 go went gone 都分唔 ...
估唔到推動獨步「閱讀」單方的EviePa會介紹補充。
Tenses 學校會教,又好像沒必要再額外操 Tenses。
反而相知對本《Complete Drills in Verb Collocations》點睇呢?Verb Collocations 的技巧,再加上學校教的生字和文法,會否可進一步加強 Open Cloze 和 Proofreading 呢?
作者: Tommy 時間: 11-5-4 22:52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4 22:32 發表 
估唔到推動獨步「閱讀」單方的EviePa會介紹補充。
Tenses 學校會教,又好像沒必要再額外操 Tenses。
反而相知對本《Complete Drills in Verb Collocations》點睇呢?Verb Collocations 的技巧,再加上學校教的生字和文 ...
eviepa曾經幾次於BK公開承認Evie做過兩本文法練習,這就是其中一本。
佢地小學以前好少教文法,就算有都唔係好有系統,又唔使操練,所以佢地都唔係好識。近兩年才教多一些,但大仔的中學一年多以來,從未教過文法,睇黎應該以後都唔會教,所以要自己搞掂。
Tommy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4 23:31
ChiChiPaPa,
估唔到推動獨步「閱讀」單方的EviePa會介紹補充。
Tenses 學校會教,又好像沒必要再額外操 Tenses。
其實,最鼓吹閱讀的幾個老豆,我、stccmc等都並非認為文法練習是完全不需要。反之,我們都認為若不是讀國際學校的話,文法是必需要學的,但學文法的時間應該遠遠少於閱讀。因此,在傳統學校中,文法教育所佔的已經太多,所以根本全無需要在家中額外再加而已。
你知道我女兒小學讀臻美,文法所佔的比例遠比傳統小學為低,她又從來未做過額外文法補充練習,所以文法訓練遠比同齡孩子為少。
到小學畢業,我覺得她已經閱讀過很多課外書,語感已經不錯。第一,可以在中學訓練她的寫作,而寫作則需有較高級的文法知識;第二,她應可以理解會考程度的文法練習,所以選了兩個最需要教的會考文法練習:Tense、Agreement在暑假中學習。這兩本書就是她這輩子所做的唯一課外文法練習了。
大量閱讀是最佳學習文法方法這命題在女兒中學階段得到引證。幾個月前和她的英文老師通過一次電話,當談到我女兒的英文程度時,她劈頭第一句就是:「Evie的文法非常好,但…….」。有趣的是,我女兒所受的文法訓練,極可能是全級最少的,而且比普通的同學少很多,但在老師心目中,居然她英文的最強項是文法。多諷刺!她的同學花了這麼多時間在文法訓練,為何效果遠不及我女兒?而這個結果,就如我在很多年前所預測的一模一樣,大家可以深思一下。
反而相知對本《Complete Drills in Verb Collocations》點睇呢?Verb Collocations 的技巧,再加上學校教的生字和文法,會否可進一步加強 Open Cloze 和 Proofreading 呢?
不知道這本是甚麼。
我對女兒的系統化額外文法訓練就只是在升中的兩個月內,其他都依賴傳統中學的大量文法訓練。所以沒有留意文法書。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5 00:08
您們選擇的路,需要好強的家長支援,又要有好強的信心和決心才可穩陣上大學。一般普通人家好難去copy.
Tommy,
講到好似我有特異功能一樣。Copy我的教育法難嗎?
「一般普通人家」,我相你是指沒有我的學識的人。為方便分析,就當是只有中五程度的家長吧。
我所認識的中五程度的家長中,很大部分都是以傳統方式去培養孩子。平均來說,幾個孩子有一個能有入大學的水平,和香港整體水準相差不遠。就算家境較好的一群,也好不了多少。
既然「一般普通人家」用「一般方法」培養孩子,失敗的多(達不到入大學水平),成功的少(達到入大學水平),為何不找一種更有效方法?
eviepa教學法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只有三條:
1. 不打不罵不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
2. 少做練習,多中英文課外閱讀;
3. 不要看重短期成績,盡量放眼將來。
我深信只要做到家以上三點,「一般普通人家」培養的孩子,超過一半都有入大學水平。信不信由你。
「不打不罵不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可能有難度,但「少打少罵少哦,多欣賞多讚賞多鼓勵」總可以吧。我不信「一般普通人家」做不到,假如他們相信這是有效的話。
「少做練習,多中英文課外閱讀」這點,要啟動中文閱讀非常易,啟動英文閱讀就要從幼稚園開始。我在女兒小二才開始英文閱讀,太遲了。如果一個中五程度的家長,在孩子讀幼稚園時就開始的話,英文比我女兒好的機會甚大。
「不要看重短期成績,盡量放眼將來」自己完全能控制。只要相信,天天比別人進步多一點,幾年之後必然拋離對手就可以了。
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有多少家長明白以上三點的妙處呢?
eviepa
作者: Tommy 時間: 11-5-5 22:50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5 00:08 發表 
只要相信,天天比別人進步多一點,幾年之後必然拋離對手就可以了。
eviepa,
我最鍾意呢句,好實在,比您點醒了!人好多時都會找藉口,說我與他不同、我無佢咁叻、我無咁多資源……
其實,只要每日做多少少,每日有少少進步,三兩年後已經有很大的分別。成功和失敗就是差了每一天的這一點點!:idea:
Tommy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5 23:38
原帖由 Tommy 於 11-5-5 22:50 發表 
eviepa,
我最鍾意呢句,好實在,比您點醒了!人好多時都會找藉口,說我與他不同、我無佢咁叻、我無咁多資源……
其實,只要每日做多少少,每日有少少進步,三兩年後已經有很大的分別。成功和失敗就是差了每一天的這一點點!:idea ...
我記得當日問 EviePa 為何只選就近的將軍澳區中學。區外不是有更好的中學嗎?
但到我自己的女兒升中時,我卻為女兒選了一所將軍澳區的中學。
世事有時就是這樣玄妙。
作者: Tommy 時間: 11-5-6 00:31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5 23:38 發表 
我記得當日問 EviePa 為何只選就近的將軍澳區中學。區外不是有更好的中學嗎?
但到我自己的女兒升中時,我卻為女兒選了一所將軍澳區的中學。
世事有時就是這樣玄妙。 ...
世事無絕對,係咁架喇!當年大部份選擇臻美的家長都支持並嚮往活動教學、愉快學習、新理念,但到學校要易手的時候,福建中學竟然成為了「大熱門」,最後並「眾望所歸」。但眾望所歸之後,短暫的歡呼聲很快又變得沉寂,更加有曾經擁護新校的人突然離校;又有曾經批評新校的家長,最後還是乖乖的讓孩子直升福中。
替孩子選校真係好磿人,還是選女朋友選老婆比較簡單。
Tommy
作者: eviepa 時間: 11-5-7 01:03
ChiChiPaPa,
將軍澳只要一間英中,是一般家長的「死亡之組」。但對我來說,正正由於只有一間英中,而有幾間成績不錯的中中可以任我選擇而高興。
以傳統學校來說,女兒現在所讀的和我女兒可謂時辰八字非常夾。
1. 近
2. Band 1
3. 中中
4. 沒有宗教背景
5. 注重視覺藝術
6. 不注重音樂
7. 到最近還知道,地理、世史、視藝三科去年的會考成績,分別是百分之三十幾、四十幾和五十幾的優良率。相當不錯。
以我女兒現在中、英、數、視藝的根底,讀高中似乎很樂觀。
你女兒的學校和我女兒的很接近,可能吃午飯時會坐在旁邊也不知。
我很著重學校遠近。除了上課下課省時外,女兒的同學都住在附近,方便道相約出來做project、玩樂。同學之間的友情更易維繫,日後成為老友的機會更大。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5-7 01:06 編輯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7 06:20
原帖由 eviepa 於 11-5-7 01:03 發表 
ChiChiPaPa,
將軍澳只要一間英中,是一般家長的「死亡之組」。但對我來說,正正由於只有一間英中,而有幾間成績不錯的中中可以任我選擇而高興。
以傳統學校來說,女兒現在所讀的和我女兒可謂時辰八字非常夾。
1. 近
2. Ba ...
我沒有你的能耐,以晚上的時間去補學校的不足。我要依靠學校的教育,因此我只選適合女兒的程度的高增值學校。
我也沒有計劃女兒高中時選甚麼科目。女兒的學校要求學生所選的高中科目在中三時的成績要達到某一水平,例如60分或70分。因此我對女兒成績的要求,就是要所有學科也要在70分以上,好讓日後能按興趣和意願去選科,而不受能力或成績的限制。現在,女兒只餘一科(家政)未達到這要求。我希望她在期末考試的所有科目都能達到這要求。
作者: October. 時間: 11-5-7 11:41
ChiChiPaPa,
記得您以前曾經POST過全港英文TSA的平均成績,其中有全港平均分及某些TOP學校的平均分,沒記錯的話,兩者差別挺大的。
我女兒學校以近乎測驗考試的方式,猛操TSA的PAST PAPER, 老師認真地批改評分,而且計算進考試分裏,我想知道我女兒的分數和全港最高分的那批相比如何?有個較客觀的數據對比,自己子弟的能力(或者說考大學的能力),就有譜了。
找不到你的那個POST了,您能抽空再POST出來嗎?
謝謝。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1-5-7 11:42 編輯 ]
作者: 漢堡飽 時間: 11-5-8 12:22
我又唔太明白,我女兒中文比較差,中史一樣不太好,但西史她又考得幾好,拍得住生、化、物理,中文水平直接影響中文科目嗎?女兒是讀英中的。
我認為興趣最重要,中史實在太悶了。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8 15:13
原帖由 October. 於 11-5-7 11:41 發表 
ChiChiPaPa,
記得您以前曾經POST過全港英文TSA的平均成績,其中有全港平均分及某些TOP學校的平均分,沒記錯的話,兩者差別挺大的。
我女兒學校以近乎測驗考試的方式,猛操TSA的PAST PAPER, 老師認真地批改評分,而且計算進考 ...
TSA不能用來比量孩子相對全港水平的位置。就算孩子在TSA取得高分,只代表他基本掌握所要學的基礎知識。全港達標率高達7成多至8成多。如要找TSA資料,可去以下的網頁:
http://www.bca.hkeaa.edu.hk
Pre-S1 HKAT 才能用作評估孩子的能力,可知道相對全港的中英數能力的大約位置。每年12月,教育局會把Pre-S1 HKAT的統計數字發給各中學。你可在以下連結取得最新的(即2010 Pre-S1 HKAT)統計數字:
http://www.edb.gov.hk/UtilityManager/circular/upload/EDBCM/EDBCM10195E.pdf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1-5-8 15:14 編輯 ]
作者: October. 時間: 11-5-8 19:34
原帖由 ChiChiPaPa 於 11-5-8 15:13 發表 
Pre-S1 HKAT 才能用作評估孩子的能力,可知道相對全港的中英數能力的大約位置。每年12月,教育局會把Pre-S1 HKAT的統計數字發給各中學。你可在以下連結取得最新的(即2010 Pre-S1 HKAT)統計數字:
...
Pre-S1 HKAT 的成績只能代表小學,六年中學生崖會發生很多變數。不過,我相信TSA是比較容易達標的,因為女兒的反應也是說中三的TSA很容易,高小生就懂得做(指英文)。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8 20:02
正常呀!TSA目的不同,不能用作比量孩子的程度。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5-8 20:08
HKPreS1用作中學增值計算,其實相當可靠。
作者: cow 時間: 11-5-8 23:57
原帖由 ha8mo 於 11-5-4 10:28 發表 
唯一拿諾貝爾獎的香港人都係讀中中
崔琦, 高昆 ?
作者: ha8mo 時間: 11-5-9 1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