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點解要用英文教通識? [打印本頁]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3-5 11:18     標題: 點解要用英文教通識?

我個女學校用英文教通識,考文憑試會唔會蝕底D呢?
作者: cow    時間: 11-3-5 17:08

I wonder why some EMI schools prefer using Chinese to teach Liberal Stuidies. Is it only because of marks ?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6 22:37

我仔仔的學校以前會看學生的能力給學生自已選擇中文或英語上通識這科,但後來因家長反對,現在全部都要用英語上通識,我自已覺得考文憑試會蝕底D,除非個學生英語運用比母語好啦。
作者: cow    時間: 11-3-7 09:56

原帖由 mio8390 於 11-3-6 22:37 發表
現在全部都要用英語上通識,我自已覺得考文憑試會蝕底D,除非個學生英語運用比母語好啦。

Why don't you choose a CMI school for him?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7 10:33

原帖由 cow 於 11-3-7 09:56 發表

Why don't you choose a CMI school for him?


他只是在通識科取高分上比較吃力,需要較多時間背好多專有名詞,其餘科目也十分標青,只是覺得一科會蝕底D就要轉校,不是把。
我只是說如果通識科用中文表達,在一般學生會比較好,用中文時取得A,但用英文時可能是B,香港電台都有個節目講述在英語和中文上表達通識科在各類學生上的好與壞,一般都是用中文會比較高分,只是有部份家長應為英文學校除了中國語文和中史是用中文上,其餘一定要用英語才是英文學校,包含體育;音樂....等等。
作者: cow    時間: 11-3-7 11:28

Using English to study Liberal Studie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good environment to practise English in arguments and discussions.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7 12:20

原帖由 cow 於 11-3-7 11:28 發表
Using English to study Liberal Studie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good environment to practise English in arguments and discussions.


你說得當然是正確,但主提是說"英文教通識,考文憑試會唔會蝕底D呢"我們開始有少少離題了。

[ 本帖最後由 mio8390 於 11-3-7 12:36 編輯 ]
作者: ha8mo    時間: 11-3-7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aka_mami    時間: 11-3-7 20: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8 13:43

原帖由 ha8mo 於 11-3-7 16:39 發表


如果教太極,係咪都要講英文?


在通識中的中國歷史部份都是英文,你話如果體育教太極會是........嘜 ;)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3-13 20:40

咁成績表會唔會列明用英文定中文考呢?
作者: sumheima    時間: 11-3-15 17:10

原帖由 esprincess 於 11-3-13 20:40 發表
咁成績表會唔會列明用英文定中文考呢?

以我所知,文憑試証書上是不列明通識科的考核語文!(在考評局網頁看到)

[ 本帖最後由 sumheima 於 11-3-15 17:12 編輯 ]
作者: KK07    時間: 11-3-16 11:35

請恕直言...

'點解要用英文教通識?'

這個標題很奇怪.....

如果我係校長,我會答: 因為呢間係英文中學,入得去讀表示你仔仔英文水平達到用英文學習既要求,我學校係真正既英文中學,家長請放心.......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3-16 22:05

因為覺得香港大部份學生都係用中文學通識會更加有效,唔會因為英文唔好而影响成績。
作者: cow    時間: 11-3-17 10:10

原帖由 esprincess 於 11-3-16 22:05 發表
因為覺得香港大部份學生都係用中文學通識會更加有效,唔會因為英文唔好而影响成績。


大部份香港學生用中文學經濟、地理、歷史、生物、宗教會更加有效,唔會因為英文唔好而影响成績。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17 13:59

原帖由 KK07 於 11-3-16 11:35 發表
請恕直言...

'點解要用英文教通識?'

這個標題很奇怪.....

如果我係校長,我會答: 因為呢間係英文中學,入得去讀表示你仔仔英文水平達到用英文學習既要求,我學校係真正既英文中學,家長請放心....... ...


你知不知香港有部份band 1生英文程度是不達標,只是學校和家長一相情願,追不上的學生只能成為犧牲品。
作者: KK07    時間: 11-3-17 14:13

仲係唔明, 用中文學通識比英文更加有效, 表示該學生要加強英國語文能力訓練(用英文學通識正正係可學習多些英文!),而唔係要學校改用教學語言,這是我的logic, 或有家長不同意, anyway, I'll stop here.


原帖由 esprincess 於 11-3-16 22:05 發表
因為覺得香港大部份學生都係用中文學通識會更加有效,唔會因為英文唔好而影响成績。

作者: KK07    時間: 11-3-17 14:18

我知, 所以英中的band 1 生要更加努力提高英語能力,不願意既可轉band 1中中,怎會是犧性品? Your logic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mine, anyway, I am really stop here.  Tks

原帖由 mio8390 於 11-3-17 13:59 發表


你知不知香港有部份band 1生英文程度是不達標,只是學校和家長一相情願,追不上的學生只能成為犧牲品。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18 00:53

一個物理教師,只要熟習物理的詞彙再加上物理的表達方法就可以很有把握地用英文教物理。通常來說,一個本地的物理系畢業的大學生就可勝任。地理、世界歷史、生物…. 也如是。但通識,需要懂得世界上所有領域的詞彙、表達方法。普通教師有這個能力用英文教通識嗎?

學生學物理,只要熟習物理有限的英文詞彙、有限的英文物理表達方法就可以有效答題。但通識又如何?無限的生字、無限的表達方法,有多少個百分比的中學生能掌握?

在中學教好學生英語是個目標,是個理想。但我一向懷疑有多少個百分比的學生能做到能用英文學通識。有不少英中用中文教通識就是一個好好的例證。

立此存照:我預測英中生考通識會有很大的問題,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英中選擇用中文學習通識!

eviepa
作者: KK07    時間: 11-3-18 09:34

一個物理教師,只要熟習物理的詞彙再加上物理的表達方法就可以很有把握地用英文教物理。通常來說,一個本地的物理系畢業的大學生就可勝任。地理、世界歷史、生物…. 也如是。但通識,需要懂得世界上所有領域的詞彙、表達方法。普通教師有這個能力用英文教通識嗎?

學生學物理,只要熟習物理有限的英文詞彙、有限的英文物理表達方法就可以有效答題。但通識又如何?無限的生字、無限的表達方法,有多少個百分比的中學生能掌握?


Pls read the above without the words in grey, u'll find this is exactly the original meaning.  So, adding those words in grey are off the topic.
作者: dad1234    時間: 11-3-18 10:35

用英文教通識定係用通識教英文?
其實通識課<主要>係學乜先
作者: delimama    時間: 11-3-18 12:11

I guess 那些決定用中文教LS的EMI學校是考慮到LS合格是入U的minimum requirement. 但這些學校卻從F.1開始用英文教 History, EPA, Geog, IH, etc. 而這些科目都是LS的基礎. 這我是不敢苟同的.

且容我在此一抒愚見...

學生們面對新知識有如白紙一張, 如一開始以中文授之, 他們便習於以中文學習此科, 如中途轉用英文, 那對他們是很大的負擔; 同樣, 三年以英文學習, 然後轉回中文, 他們都要面對沈重的適應. 譬如說: study Science in English for 3 years, then switch back to Chinese ---  雖說中文是他們的母語, 但他們仍要把已學的英文terminology轉回中文, 相信這也會是another learning process, an additional burden.

有人說, 回答LS問題須做到"我手寫我心", 這固然好; 但現今中學生(regardless in which language)有多少可做到 "precise and concise writing"? 反之, 如答題時口若懸河過分發揮, 亦不見有利.

曾聽說(actually 言者為小兒學校老師), handle LS 題目, 有如擬稿作文議論題, 須有步驟有組織地address題目; say, start with defining the scope, then stay your standpoints, support with evidences, wrap up with precise conclusion, etc. 這是答題技巧(soft skill), 需要訓練.
至於硬件方面, 就是那些基本知識, 需要學生廣泛汲取 (not limit to book reading, but Internet, news, etc), 這也是很重要的, 否則所答的便會流於空洞.
而批改會就技巧和內容兩方面分別評分.

作為家長的我們, 如正處於選校期, 便應以子女的能力及興趣挑選學校, 因很多EMI 都用中文教LS; 若已入讀, 則應多加了解, 以便為子女作出適當的安排equip他們.

Please excuse me if I'm saying too much or if my saying unintentionally delivers any offensive message.
作者: 小B媽咪    時間: 11-3-25 09:46

delimama


o既分析好詳細呀! 謝謝你!


小兒今年九月升中一,註冊了的中學係用英文教通識。雖然佢英文科成績係好過中文科成績,但係始終中文係香港人母語,如果到時做唔到"我手寫我心",
到時真係兩頭唔到岸了! 真頭痛!


原帖由 delimama 於 11-3-18 12:11 發表
I guess 那些決定用中文教LS的EMI學校是考慮到LS合格是入U的minimum requirement. 但這些學校卻從F.1開始用英文教 History, EPA, Geog, IH, etc. 而這些科目都是LS的基礎. 這我是不敢苟同的.

且容我在此一抒愚見... ...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3-25 14:00

原帖由 小B媽咪 於 11-3-25 09:46 發表
delimama


你o既分析好詳細呀! 謝謝你!


小兒今年九月升中一,註冊了的中學係用英文教通識。雖然佢英文科成績係好過中文科成績,但係始終中文係香港人母語,如果到時做唔到"我手寫我心",
到時真係兩頭唔到岸了! 真頭痛! ...


我現在都是同一問題,仔仔的英文科成績中上,但英文通識科只能合格多些,但取得高分就有點遙不可達,又找不到有英文補通識的地方。
作者: Sindy    時間: 11-3-26 01:02

原帖由 mio8390 於 11-3-25 14:00 發表


我現在都是同一問題,仔仔的英文科成績中上,但英文通識科只能合格多些,但取得高分就有點遙不可達,又找不到有英文補通識的地方。


坊間的英文通識材料都比中文小.....

即係我女以前咁...英文常識,教到中國歷人物時...很奇怪囉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3-26 10:29

選科時選D Social Science 科目,例如Geog,Econ,會有幫助嘅。但如果用英文教Geog、Econ,又用中文教通識,個腦又轉唔轉得切呢?!
作者: Sindy    時間: 11-3-26 14:08

原帖由 esprincess 於 11-3-26 10:29 發表
選科時選D Social Science 科目,例如Geog,Econ,會有幫助嘅。但如果用英文教Geog、Econ,又用中文教通識,個腦又轉唔轉得切呢?!


除非佢係鬼佬啫.... 有個中文底架麻
作者: 慧妮會員    時間: 11-4-3 21:06

原帖由 esprincess 於 11-3-26 10:29 發表
選科時選D Social Science 科目,例如Geog,Econ,會有幫助嘅。但如果用英文教Geog、Econ,又用中文教通識,個腦又轉唔轉得切呢?!


Esprincess,

你既意思係咪如果英文成績唔差...通識用英文都OK係咪...
作者: kaka_mami    時間: 11-4-4 2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4-4 22:08

橫豎Geog,Econ 都要用英文背,咁用英文考通識都有幫助嘅。
作者: dad1234    時間: 11-4-4 23:30

以一個普通土生土長0既香港人,讀通識用中文會比用英文發揮得好.
作者: 慧妮會員    時間: 11-4-5 15:42

原帖由 delimama 於 11-3-18 12:11 發表
I guess 那些決定用中文教LS的EMI學校是考慮到LS合格是入U的minimum requirement. 但這些學校卻從F.1開始用英文教 History, EPA, Geog, IH, etc. 而這些科目都是LS的基礎. 這我是不敢苟同的.

且容我在此一抒愚見... ...


delimama,

多謝你既分析...

不過我卻有D疑惑...既然LS合格係入U既最低要求...如果用中文同英文考核係唔分既話...學校冇理由唔知呢點...而要求D學生用英文去學呢科...萬一肥咗...對學校整體升學率亦會有影響掛...點解有D學校仍以英文作LS既教學語言呢?...

正如我阿仔學校...首先會要求學生按能力選擇LS語言...如果中英人數不均等...就會以學生既英文能力作出編配...而根據阿仔上兩屆師兄心得...用英文學LS所付出既時間係比其他科目為多...而個成果是否成正比仍是未知之數...我對呢科既語言選擇真係好迷茫...

[ 本帖最後由 慧妮會員 於 11-4-5 15:44 編輯 ]
作者: dolala    時間: 11-4-5 16:48

講到尾都係香港家長同某d名校虛榮心作怪囉!
作者: 慧妮會員    時間: 11-4-5 19:19

原帖由 dolala 於 11-4-5 16:48 發表
講到尾都係香港家長同某d名校虛榮心作怪囉!


老實講...學校係咪虛榮心作怪我不予置評...作為家長斷估唔會為咗虛榮斷送自己小朋友既學業前途...我擔心如此新既科目令我既小朋友成咗改革既牺牲品者...
作者: kaka_mami    時間: 11-4-5 2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aka_mami    時間: 11-4-5 2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ad1234    時間: 11-4-6 03:08

原帖由 慧妮會員 於 11-4-5 19:19 發表


老實講...學校係咪虛榮心作怪我不予置評...作為家長斷估唔會為咗虛榮斷送自己小朋友既學業前途...我擔心如此新既科目令我既小朋友成咗改革既牺牲品者... ...

有d家長明知自已子女文科好過理科,選科係都要叫子女選Phy ,Chem ,Bio,話什麼升大學好...點知連會考都唔得
作者: 小B媽咪    時間: 11-4-6 11:24

雖然小兒來年九月至升中一,喺呢道討論LS用中文定英文好,開始有啲担心。

佢學校中一已經開始用英文教LS,希望佢會掌握得到啦!
作者: JP    時間: 11-4-6 17:33

原帖由 kaka_mami 於 11-4-5 21:52 發表


性質上, 通識同GEOG ECON唔同....
而希望以英文學通識去幫到佢GEOG同ECON更講唔通~


同意!
更何況不是人人都選修GEOG同ECON...

好多學生自己prefer用母語中文學通識。
英文特別出色的學生例外(有學生話寫中文攰過寫英文喎!)
作者: mio8390    時間: 11-4-6 21:39

原帖由 dolala 於 11-4-5 16:48 發表
講到尾都係香港家長同某d名校虛榮心作怪囉!


同意,我仔仔的學校就是受家長的壓力,上年度開始已經沒有用母語教通識,如果英文不是好好的學生,可能要成為牺牲品........無奈。
作者: 慧妮會員    時間: 11-4-8 22:21

原帖由 mio8390 於 11-4-6 21:39 發表


同意,我仔仔的學校就是受家長的壓力,上年度開始已經沒有用母語教通識,如果英文不是好好的學生,可能要成為牺牲品........無奈。


難道所有家長都認同英文教學而向學校施壓?

[ 本帖最後由 慧妮會員 於 11-4-8 22:26 編輯 ]
作者: cow    時間: 11-4-8 23:41

讀得英中就預佐用英文學習, 包括通識, 想用中文學通識, 大可讀中中.
作者: eviepa    時間: 11-4-9 08:51

Cow,

現實裡,很多學生是中文、數學強,但英文麻麻而取得band 1成績。這些學生的家長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英中,理由是,英文不佳更加要讀英中,期望英中為子女帶來良好的英文程度。這些家長的如意算盤,有些成功,有些失敗。讀英中,英文程度未能達到有能力讀英中的,大有人在。他們讀地理、歷史、物理已經很吃力,何況通識?要轉中中,他們能轉到band 1中中嗎?如果只能轉band 2中中的話,他們絕大部分就情願留在原校,啃英文通識了。
作者: 慧妮會員    時間: 11-4-9 21:45

原帖由 cow 於 11-4-8 23:41 發表
讀得英中就預佐用英文學習, 包括通識, 想用中文學通識, 大可讀中中.


Cow,

我都明白入得英中就要預咗...不過我就好迷網...既然英文...中文同一份卷...同係入U既最低要求...如選用英文就要學子窮三年既精力去考個最低入學要求...而入U後這學科是否繼續沿用仍是未知之數...畢竟不是大學所修學科既基礎...點解唔將精力集中係其他基礎主學科上...他日有幸進入大學亦能輕鬆應付掛?
作者: goodenough    時間: 11-4-9 23:38

舊年年尾我地一班家長有幸可以在升中選校前去參觀一些中學。有幾間英中校長都話會用中文作為通識教學語言。
原因不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主要係通識科的資源中文較英文容易獲得,唔知係唔係呢?
聽落又好似係!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4-10 09:04

原帖由 goodenough 於 11-4-9 23:38 發表
舊年年尾我地一班家長有幸可以在升中選校前去參觀一些中學。有幾間英中校長都話會用中文作為通識教學語言。
原因不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主要係通識科的資源中文較英文容易獲得,唔知係唔係呢?
聽落又好似係! ...


我相信係!學校要有足夠的資源和老師要有充足的時間去設計課程和準備教材,尤其是有一部份要按社會議題而變。
作者: ahdee    時間: 11-4-14 03:56     標題: 回覆 1# ChiChiPaPa 的文章

In addition to easier access of Chinese based LS learning resources, I think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s is to facilitate discussion during their learn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through discusssion is the key in LS.

If a teacher conduct the class & discussion in English, I am sure it will discourage most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or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There is an article from 練乙錚 on "我為什麼贊成英書中教、三語混說" I would like to share:

中學教育的器用功能,最主要不外兩個:學好語文、學好其他科目。二者當中,語文是基礎,不容有失;其他科目,學生可按興趣和能力,或專攻幾科,其他馬馬虎虎,或一視同仁,務求取得比較完整知識面。但這些分野,只是就學生(或家長)而言,才有意思。就教師而言,努力目的只有一個,別無選擇,即把每科教得最好,意指培養學生對該科的終身興趣和尊重,同時讓他們掌握科目中的必要知識和應用能力;這無論對任何科目而言,都是一樣,教語文的老師要做到這兩點,教物理、教體育的老師亦然!這是筆者對中學教育的一個基本看法。(教育的非器用功能,如價值觀、思考能力、懷疑和批判精神等的培養,也是基本,但非本文討論範圍。)據此看法,筆者評論教學語文及最近出台的「微調」政策。

  學好中文,天經地義;學好英文,因為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有較大經濟價值,因此同樣重要,但學校不應為強化學生的中、英語文能力,不惜削弱其他科目本身教學效益。英語教學和母語教學,如果不是以各科本身教學效益立論,都是錯誤的。筆者認為,不論是「英書中教」、「中書英教」,不論學生用什麼語言或混合語言發問、討論、作答、做習題、考試,只要對教學效益有利,便是好的,可以採用。試想,老師若找到一本高質量中文課本,為什麼不可以在「英文班」或「彈性班」中選用、以英文講解?反之,即所謂的「培正模式」,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筆者有多年的中中、大學教學經驗,或可與大家分享。

  七十年代初,筆者大學畢業,回港在本地某五等(Band 5)中文中學教授預科數學,解析幾何選中文課本,微積分選英文課本,都是質量最好的,授課語言則中英並用,學生上課發問討論如八仙過海,非常活潑,任教頭一年,該班同學的大學入學試成績便破了該校歷年紀錄。又筆者九十年代在本地某大學商學院教經濟,每年都開一科經濟理論高材生課(honours course),只讓高考已修AL經濟並得B或以上成績的一年級生選讀,沒有教科書,英文教材完全自選自撰,內容相當高檔,包括一般均衡理論三大定律、博弈論、社會選擇理論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等;頭幾年都是英「書」中教,也夾雜英語,學生很投入,上課經常發問、討論,思想很活躍,期終成績十分好;可是,某年開始,大學出了新規定,不准「英書中教」,是年,筆者以全英語對白授同一課,學生上課鴉雀無聲,興趣明顯低落,期終試成績大跌。筆者是該大學首屆教學優異獎得主,該科學生悉數來自入學分數最高的商學院,而且是AL經濟科高材生,但「英書英教」依然失敗,整學期的教學慘淡收場,那是誰之過?然而,同樣的結果,特區教育官僚還要在中學加倍重複。筆者認為,中學教材是中是英,可由教師及學校按學生質素、教材質量等因素協商決定,但用什麼作課堂語言,則應由教師及學生按本身情況決定,或是純中、純英,或是半中英,都可以,一切以本科教學效果為依歸。在此問題上,不宜有各種各樣意識形態之見或門戶之爭。一個個未來愛恩斯坦、未來邱成桐,豈容教育官僚學閥扼殺?不管中貓英貓,教曉學生便是好貓!

  選擇教學語言,不只要從技術觀點考慮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還要了解不同語言如何影響師生之間的親和力。這點很重要,因為老師沒有親和力,學生學習便沒勁,提不起興趣,結果拉牛上樹。面對英語很好的學生,老師用英語授課有親和力(前提當然是老師的英語不賴!),反之亦然;但很多時,不少各科術語、專有名詞、成語或慣用語等,若從原文翻成中或英語,十分拗口、生硬,學生聽了生厭,這時,中英混說(mixed mode)是最佳選擇。因此,筆者不僅贊成一些學校「英書中教」、「中書英教」,還因為考慮到香港社會特有的語言環境,也贊成教師在課堂裏外中英混說。這裏說的「中」,目前主要指廣東話;當師生都掌握好普通話之後,以普通話輔助課堂教學也可能有利師生親和。筆者在大學的一些來自內地同事,課後較少學生問津求教,原因是他們不會說廣東話,而學生不會說普通話,那是很不幸的事。

  一些人很反對課堂裏外的中英混合對白,殊不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世界上所有雙語家庭、雙語國家、雙語群體裏,雙語對白都自然存在,一點問題也沒有。在香港,傳統上流社會說英語,英語中滲進中文字句,有些人視之為語言污染;另一方面,也有人討厭中文夾雜一些英語,認為是假洋鬼子陋習,這些其實都是殖民地偏見。歸根究底,語言是溝通工具、學習工具、思想工具,不應是身份地位或文化政治效忠象徵。

  教學語言高度自由化,語文科目之外的一切科目,容許「英書中教」、「中書英教」、兩文互補、三語混說,不僅最能優化各科本身教學效率,還能完全取消中中、英中、純正英中、彈性英中等十分無謂的標籤效應。這裏筆者強調「無謂的」三個字。有關標籤等問題,篇幅所限,另文論述。
作者: cow    時間: 11-4-14 10:38

To fix the problem, EMI school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to discuss starting from S1, but not to wait until the University professors complain that their students do no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during tutorials.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1-4-14 23:44

原帖由 cow 於 11-4-14 10:38 發表
To fix the problem, EMI school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to discuss starting from S1, but not to wait until the University professors complain that their students do not actively parti ...


講得好!
作者: ha8mo    時間: 11-4-21 16: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itman329    時間: 11-5-9 19:10

我學校係英中但係都係用中文教通識
用英文教通識, 冇錯你比人睇張成績表都會好睇d, 但係由於通識對唔少學校都係新科(以前a level有LS), 資源方面未必充足
加上我地做新聞評論+分析用中文會較易分析到多d野同深入d, 所以唔少學校都係用緊中文教LS
講其他topic都好d, 但係當講到香港政制同中國既內容時用英文都會較難理解
作者: esprincess    時間: 11-5-14 18:36

其實成績表睇唔睇到用英文定中文考?睇到嘅話都有D着數呀!
作者: J_2008    時間: 11-7-9 17:45

成績表係睇唔到用英文定中文考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1-7-11 12:22

其實,我覺得個情況幾怪
如果學校係英中,咁學生英文水平應該唔差
我唔明點解用英文學通識有問題
假設真係學唔掂,咁係唔係代表學生本來就唔應該讀英中?
其實,好多科科都要寫野,我唔認為通識會得別難,history,甚至 english 本身都有 writing 架,呢 d 科寫得掂,點解通識唔掂 ?
如果真係唔掂,即係學生本身英語水平有問題,應該一早去中中讀
最完美,當然係間間學校都每科都提供中文或英文授課,但香港好似唔會有呢種安排,咁我覺得,英中用全英文授課,係好合理架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1-7-11 12:34

其實,學習當然係應該用自己最耍家的語文,既然大家都咁冇信心用英語學習,咁不如就全面轉回中文授課
選擇得用英文,就要 full gear 去提高英語水平,擔心英文唔夠用 (學通識),應該老早 (中一,甚至更早) 就加力度學好 d 英文,咁就唔怕講唔掂,寫唔掂
而唔係每每有困難就逃避
當然,要學好英文,唔係一下子的事,我明白第一批學生的憂慮,但如果有咁多人都覺得,英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學英文通識唔夠用,咁就真係要好好改革下現時的英語課程
香港高中學生,學英文學了十年有多,連用英文討論寫作都有困難,點讀上去?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1 15:08

其實唔係學唔掂,係好難記入腦
通識有一個topic叫modern china(現代中國),係有對比中國以前同依加既分別
唔通你expect D學生要將佢地F1-F3中史學過既野轉晒做英文?
仲要記埋一D terms, policies, laws既英文名,記到中文名又諗唔起英文,記到英文名又唔係真正知道佢既意思
加上DSE唔會show你係用中文定英文讀,如果你用中文考有5**,英文考得5,人地點都係睇有5**,理得你中文讀定英文讀
英文讀既好處係寫字快d同埋可以用外國人溝通(美國liberal arts係讀類似既野,當然唔係限死係香港)
只不過如果你母語唔係英文,又要諗得快,又要諗到一個appropriate既字黎形容你想講既野,再加埋寫得快,組織有條理,思路清晰就真係對一個高中生有D難囉...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1 15:11

再回應樓上既意見,香港學生(特別BAND1用英文教LS既學校)英文水平唔差
佢地根本就有能力去回答問題
但問題就係在於時限,時限少,又要學生諗大量既+背大量英文,實在困難
我囡英文在香港學生中算很top的,但也讀到很吃力,我想要LS用英文考攞高分,看多D SCMP, PEARL, BBC NEWS吧..
作者: KK07    時間: 11-7-11 16:14

原帖由 nintendo 於 11-7-11 12:34 發表
其實,學習當然係應該用自己最耍家的語文,既然大家都咁冇信心用英語學習,咁不如就全面轉回中文授課
選擇得用英文,就要 full gear 去提高英語水平,擔心英文唔夠用 (學通識),應該老早 (中一,甚至更早) 就加力度學好 d 英文,咁就 ...


Agreed!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1-7-11 16:35

原帖由 ksenia 於 11-7-11 15:08 發表
其實唔係學唔掂,係好難記入腦
通識有一個topic叫modern china(現代中國),係有對比中國以前同依加既分別
唔通你expect D學生要將佢地F1-F3中史學過既野轉晒做英文?
仲要記埋一D terms, policies, laws既英文名,記到中 ...


講到尾,都係話英文讀通識難,但以同樣需要寫的 history 甚至英文,年年都有人有 A。咁即係其實用英文學習,係難欄唔到 D 學生。
本地學生用中文當然更得心應手,如果係咁,不如其他科目都用中文啦。
坦白講,點解學生/家長選英中,心裡有數;如果真係為個 "英中" 的名而選校,就要肯用英文讀每一科,呢個係 PACKAGE DEAL。唔可以話,因為某科用中文讀易 D,就用中文教。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1 19:50     標題: 回覆 59# nintendo 的文章

History F1-F3學既多數係西史,而中史係用中文教
請問你依加讀通識讀中國用中文有咩問題?況且國民教育都係中文啦!內容都有同通識重疊
呢位家長其實你有冇理過學生既感受?
一味只係識得話學生唔掂唔掂,但事實上好多名校學生如DGS,SPCC等等都覺得難!
如果學生係LS英文讀得唔好,反而中文好好(根本好多都係咁),加上其他科用英文讀好標青,唔通又要轉中中
請體諒學生,學生不是大人,不是全能的!
仲要只係高中,想問你當年高中在讀什麼?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7-12 01:01

Be practical, the admission officer of universities really care about LS?

Any difference in 2 and 5**?

The 1st year in 4-years university program majority of the credits are LS and Languages ....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1-7-12 03:51

原帖由 ksenia 於 11-7-11 19:50 發表
History F1-F3學既多數係西史,而中史係用中文教
請問你依加讀通識讀中國用中文有咩問題?況且國民教育都係中文啦!內容都有同通識重疊
呢位家長其實你有冇理過學生既感受?
一味只係識得話學生唔掂唔掂,但事實上好多名 ...



而家,係你地覺得讀唔掂,唔想用英文讀通識,要用中文讀,唔係我話。我由始至終,都覺得,既然係英中學生,就應該讀得掂。

而家個重點係,你始終要有一個語文係要耍家。如果你話用英文讀某一科好難,咁你的英文水平真係好有問題。唔好擺晒其他學生上台,話 DGS 學生都覺得難。講難,科科都可以係難,問題係睇你個人能力,語文能,加努力。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2 11:21     標題: 回復 62# nintendo 的帖子

首先,如果你話係英中學生應該讀得掂(我指科科),我諗香港應該得番好少英中
我個囡既英文水平係完全冇問題,請問你有冇真係留意下依加既中學生讀書情況?如果你冇你根本唔會知道依加既中學生面對緊對通識既不安
加努力,努力係需要時間的,大部分學生小學都係用中文,上到中學用晒全英文,然後得3年時間去適應(仲要F1係當一年orientation,教得唔多)既情況下,要用英文作答一科包含各科知識既野,而先前未有任何預備,請問呢位家長你係咪真係覺得容易?
通識係一科multidimensional既野,要用好多科既知識,同學又是否可以係短短1-2個鐘正確同清晰回答多過5條既題目,仲要用英文?
總括黎講,用英文作答對好多英中學生都有一定困難,無論係背資料定係思考方面,加上教育局計錯時數,令到課程好rush,根本冇時間由0開始慢慢黎prepare,所以我都係認為用母語考通識比較著數
作者: BookloverJ    時間: 11-7-12 11: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intendo    時間: 11-7-12 12:44

原帖由 BookloverJ 於 11-7-12 11:40 發表


ksenia,

你有所不知嗱, 她的子女讀緊英基ESF!  



多謝你咁有心機。
但,你覺得關個討論事嗎?
不過,既然要講到咁,我都係閃喇。
唔怪的自由講場個邊,個個怕晒教育呢邊 d 人。
我都係返去自由講場個邊吹下水算。

[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1-7-12 12:53 編輯 ]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2 12:57     標題: 回復 63# ksenia 的帖子

哈哈原來係咁
唔怪得佢唔明我地白老鼠家長既苦況啦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2 12:58     標題: 回復 65# nintendo 的帖子

我諗你可能misunderstood左ESF同EMI既分別
作者: BookloverJ    時間: 11-7-12 1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ow    時間: 11-7-12 14:54

Studying LS in English equips students with English ability to discuss and express idea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is useful in university admission interviews, tutorials, job interview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作者: JP    時間: 11-7-12 17:15     標題: Paste

原帖由 ksenia 於 11-7-12 11:21 發表
首先,如果你話係英中學生應該讀得掂(我指科科),我諗香港應該得番好少英中
我個囡既英文水平係完全冇問題,請問你有冇真係留意下依加既中學生讀書情況?如果你冇你根本唔會知道依加既中學生面對緊對通識既不安
加努力, ...


Paste
2011-07-12 HKT 16:33
香港通識教育會公布模擬考試的成績(陳建成攝)
[/td][tr][/tr][/tr]

2011-07-12 HKT 16:33




香 港 通 識 教 育 會 在 去 年 底 至 今 年 4 月 , 為 超 過 2600 名 中 學 生 舉 辦 了 3 次 新 高 中 通 識 科 模 擬 考 試 。 整 體 合 格 率 約 為 4 成 。 在 最 近 的 考 試 中 , 合 格 率 更 低 至 3 成 以 下 , 能 夠 達 到 優 良 水 平 的 只 有 1.2% 。
副 主 席 黃 家 樑 表 示 , 學 生 的 背 景 知 識 量 不 足 , 未 能 運 用 人 文 學 科 知 識 來 答 題 , 答 題 技 巧 亦 欠 佳 , 不 少 學 生 離 題 或 辭 不 達 意 。 另 外 老 師 評 分 亦 有 很 大 困 難 , 如 同 學 的 答 案 與 參 考 答 案 相 反 , 老 師 的 評 分 差 異 就 會 很 大 。
他 又 指 , 教 師 缺 乏 教 學 及 評 分 經 驗 , 令 通 識 科 考 試 風 險 高 及 對 學 生 不 公 平 , 呼 籲 考 評 局 給 予 教 師 明 確 指 引 , 盡 量 羅 列 可 行 的 參 考 答 案 。



[ 本帖最後由 JP 於 11-7-12 17:17 編輯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7-12 19:45     標題: 回復 70# JP 的帖子

教 師 缺 乏 教 學 及 評 分 經 驗 , 令 通 識 科 考 試 風 險 高 及 對 學 生 不 公 平

You are right, we opt for IB, LS is the most risky factor, not the MOI; the syllabus, exam paper and markers are our primary concern last year.

If LS just pass or fail and not graded as other academic subjects, will be much fair.......
作者: eviepa    時間: 11-7-12 22:14

Studying LS in English equips students with English ability to discuss and express idea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is useful in university admission interviews, tutorials, job interview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Cow,

講得對。

不過,用英文答通識可能減低入大學機會。如果入唔到大學,大大都無用。
作者: ksenia    時間: 11-7-12 22:28     標題: 回復 72# eviepa 的帖子

我同意studying LS in English, 不過答題, esp for DSE 又係另一回事
作者: cow    時間: 11-7-13 00:31

原帖由 eviepa 於 11-7-12 22:14 發表
不過,用英文答通識可能減低入大學機會。如果入唔到大學,大大都無用。

所以我打算讓我的小孩也報考GCE AL.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7-14 18:40

通識應是一導向學科,學生自己學識幾多就幾多。通識亦冇老師能全盤講授,有教材能規範的話也不算通識。叫所有教育官員一同考通識,看看是否能叻過陶傑唔肥佬。學生盡力而為則可以,無謂為不能預見成績相就猜度。大學收生都知問題所在,唔洗太擔心。

比我揀仍然取英文學通識,多年英文提升得著好過因中文容易「估計」能得高分。小兒也喜以英文學,佢話只要多記專有英文名稱則可,英文書寫快,寫筆劃中文字又慢又難。
作者: 熙媽媽    時間: 11-7-15 09:35

非常同意

大學嘅通識有哲學,有藝術,有醫學……真係拓寬一個人嘅眼界,令人更全人咁發展。

新高中嘅通識淨同新聞扯上關係,令人睇多D新聞,補習社有建議答案,答題有框架,學生仔以為一篇文寫「從政府角度……從學校角度……從學生角度……」數列晒持分者意見就係自己意見。搞到通識好蒼白,好唔「通識」。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1-7-12 19:45 發表
If LS just pass or fail and not graded as other academic subjects, will be much fair.......

作者: judy    時間: 11-7-15 10:11

大學嘅通識有哲學,有藝術,有醫學……真係拓寬一個人嘅眼界,令人更全人咁發展。

新高中嘅通識淨同新聞扯上關係,令人睇多D新聞,補習社有建議答案,


我估唔係讀報咁簡單。

新高中通識未睇,但AL嘅通識己考好幾年。听講唔簡單。

可參考通識教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第155頁嘅參考資料,好堅嘅。

[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1-7-15 11:02 編輯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1-7-15 11:45     標題: 「通識」和「德育和國民教育」

轉載自「新報網站」

通識科並非通識 而是時事分析

特區政府已經和打算推出的兩項科目,分別是「通識」和「德育和國民教育」,在社會上均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其所爭議者,有同,也有異。其相同者是這兩個科目,所包涵的內容很不具體,令教師無所適從,教學無從着手,其不同者,是通識只在於「難教」而已,而德育和國民教育,卻牽涉政治的敏感問題,所以更形複雜

正如我們一直所強調,社會上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去反對「德育和國民教育」,這科目在昨日發表四大綱領: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也是無人能夠反駁的大道理。社會上之所以反對這科目者,完全是針對中央政府對某些歷史問題的定調,例如文革和六四事件,以及中央政府要求國民的效忠問題,例如支持一黨專政和愛國即是愛黨等。換言之,人們只是反對這科目的內容,而非反對這科目的本身。而就其反對的內容,像六四和愛黨愛國之類,亦屬整個科目的極小部份,不會超過其內容的十分之一。我們應否為了爭議性的極小部份內容,而去反對整個科目的存在呢?這一點,我們在日前的社論已評述得很清楚。

說到另一個爭議性的科目,即是通識科,前天進行模擬考試時,連教師也答得一塌糊塗。對此,我們的評語只是一句:根本是一場鬧劇。

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明白題目的本意,就是:甚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變成時事分析
這問題其實並不難答,因為外國很多大學,都設有通識的課程,供學生必修或選修。通常來說,通識是一些基本的知識,在大學的通識科,包括了邏輯、文學欣賞、藝術欣賞、法學概論,或者是哲學、做人的道理,有時連經濟學也會列入,諸如此類。正如胡適先生所言:「求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通識教育的本意,就是把學問這座金字塔的底部打寬,然後才能把知識攀至更高。例如說,一些理科生在通識教育之下,可以讀到一些文學欣賞之類的課程,擴大自己的視野,這就是通識教育了。

說完大學的通識。中學的通識是甚麼呢?答案是:中學讀的所有科目,數理化、史地文學,莫不是通識,都是為我們的知識打好基礎。我們在中學學的是基本知識,是大體上不會改變的基本理論性課程,至於具體的實務,則會在工作時,或專業訓練才去學習。所以,在中學讀生物,在專業學院讀護士,在醫學院讀醫科,均是不能混淆的,也沒有人會在中學設立護士課程。

至於教育局現時強迫中學生所必修的所謂「通識科」,對不起,以我們的知識水平,只能指出這並非真正的通識,亦證明推出這科目的有關人等,對於「通識」這名詞一無所知。現時的所謂「通識科」,在學問上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時事分析」。換言之,這一科的本質是「時事分析」,或者叫作「公共事務」,而不是「通識」,而教育局的包括了孫公以內的諸公,竟然不識之無,而來推出這項新科目,未免是誤人子弟!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補充一句:這絕對是誤「人」子弟,因為高官們的子弟都在國際學校和外國留學,毋須去唸這披着「通識」外表的「時事分析」。

中學生精通公共事務,是很值得欣賞的。但是這一科應否列為考試科目,甚至是必修科,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中學生的時間,應該用來去掌握基本知識,而不是用來「追新聞」,因為許多新聞都有時效性,幾年之後、學生長大之後,誰會記得?記得又有何用?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中學生不去學基礎的生物學,卻迫他們去了解最新的醫學技術,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沒有客觀評核標準
另一方面,中學生能夠學會分析事情的技巧,固然是很值得欣賞的素質。可是設立教導分析事物的課程是一回事,把它列為必修的考試科目,又是另一回事了。凡是考試,而且是涉及評分考核的考試,最重要就是可有一個客觀的評核標準,這才會對所有的考生均公平。此所以在重大的會考課程中,多項選擇題越來越為盛行,因為這是最公道的做法。當局把一個概念模糊、評分標準可以有不同觀點的「通識科」列為必修的考試科目,肯定會造成極大的不公平和混亂,明眼人一看便知,也只有負責教育的「專家」們才會懵然不知!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1-7-15 13:59

原帖由 熙媽媽 於 11-7-15 09:35 發表
非常同意

大學嘅通識有哲學,有藝術,有醫學……真係拓寬一個人嘅眼界,令人更全人咁發展。

新高中嘅通識淨同新聞扯上關係,令人睇多D新聞,補習社有建議答案,答題有框架,學生仔以為一篇文寫「從政府角度……從學校 ...


LS in University is another joke, I am an external assessor of som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programs, I just reviewed a university and see that in 4 yrs curricullum, the core modules are slightly reduced compare with 3 years program and the one additional year mainly for LS and also not being taught by faculty members, but by a Liberal Study centre, they hire instructors to teach the electives as you mentioned. I can see the professional standrad will drop accordingly.

We reminded them that we will be back after the first batch of 334 to review their standard. If students study less in main subjects in secondary school, no patch up in the 4 yrs program, how can they guarantee the graduates academic standard .....

Now, add 國民教育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They try to force through again), add LS in senior high and LS in university...... our eductional officials & UGC are sick ...... another classic diaster after MOI (母語教學) .......

My final decision was - get away from NSS, take IBDP ....... they are crazy.
作者: 20091    時間: 11-7-20 00:13     標題: 回復 74# cow 的帖子

所以我打算讓我的小孩也報考GCE AL.
我仔是334第二批白老鼠,好怕中文&通識(英文)可以教我報考GCE AL是怎樣一回事嗎?
十分感謝!
作者: cow    時間: 11-7-20 11:07

GCE AL is equivalent to HK AL. One can choose to use HKAL/HKDSE (thru JUPAS) or GCE (thru non-JUPAS) to apply local universities.

If one fails in any of the compulsory subjects in HKDSE, he/she can still use the GCE AL results to apply. Therefore I have such a plan. I know that one can only choose either JUPAS or non-JUPAS to apply local U and it is not possible to switch after knowing the results.

some more info
http://www.hkeaa.edu.hk/tc/ipe/gce_gcse_igcse/
http://www.magna.edu.hk/gceal.php

[ 本帖最後由 cow 於 11-7-20 11:13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