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對直資學校好失望 [打印本頁]

作者: fatherfather    時間: 10-11-30 22:54     標題: 對直資學校好失望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10-11-30 23:44

你所說的那所要有幾圍的直資名校, 應該是旺角區, 不是九龍塘. 九龍塘內有名的只有私校和津校.

原帖由 fatherfather 於 10-11-30 22:54 發表
1. 帳目混亂!
2. 直資小學已經好似私立小學,只有富學生才有資格入,貧學生跟本無法進入,就算入到都受不到白眼而自己退學; 身邊都聽過不少退學例子。有位同學入到間好名GA直資小學,學費40000幾一年,因為父母失業而無錢交學 ...

作者: Naurto    時間: 10-11-30 23:50

教育越來越不公義....下一代分化將會很大.
作者: talent2000    時間: 10-12-1 00: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alent2000    時間: 10-12-1 0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aurto    時間: 10-12-1 00:40

唉, 看完孫公在 Legco committee的對答, 就知真的很差...
作者: LittleKidult    時間: 10-12-1 00:59

我仔讀果間(中學)報紙寫5樣齊晒, 不過我地又唔覺得咁差喎, 至少好容易申請減免學費喎, 又包每年外展活動, 冇乜捐款(我地每年只捐二, 三百), 冇其他雜費, 買書費用又算少, 暑假去澳洲參加廿幾日訓練都係幾千蚊(因會按比例減免)...........

[ 本帖最後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1 01:00 編輯 ]
作者: marlau    時間: 10-12-1 01:21

公義 - 狹義的定義是平等,尤其是資源的分配。較廣義的說法,也就是把公義的定義分為「公平」、「正義」。

現在直資是存在不公平或是不正義呢?

要知道為孩子追求優質教育,是每個父母的期望。在現有大抽奬的小學學位分配方法下,選校失去了自主性。除非你有世襲的條件,否則直資或私校辨是一個自主性比較高的學位分配辨法。

要知道直資
小學的要求甚高。小朋友準備考試往往要附出許多時間參與密集培訓和活動。很可能當許多小朋友在睡覺玩樂時,準備考小學的幼稚園生便正忙於他們的學位而努力。

我知道,因為我是過來人。我見到我的孩子,在K2時便要努力地準備小學面試。我何常沒想過放棄!? 但一想到要參與大抽獎的無奈時,便只好狠起心腸,堅持下去。


[ 本帖最後由 marlau 於 10-12-1 01:24 編輯 ]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0-12-1 01:26

原帖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1 00:59 發表
我仔讀果間(中學)報紙寫5樣齊晒, 不過我地又唔覺得咁差喎, 至少好容易申請減免學費喎, 又包每年外展活動, 冇乜捐款(我地每年只捐二, 三百), 冇其他雜費, 買書費用又算少, 暑假去澳洲參加廿幾日訓練都係幾千蚊(因會按 ...


1. Only 9.993% tuition fee remission < 10%;
2. No alumni in the SMC, even only will have graduates two years later;
3. The date of the service agreement before 1997;
4. ..........

No matter what, 5 black piggies..........
作者: talent2000    時間: 10-12-1 0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1 10:36

人各有志,我自己從冇幫仔女申請過直資,以前不會,將來中學也不會.
我一係資助,一係私校,未爆镬之前都係咁諗.
作者: cow    時間: 10-12-1 10:53

原帖由 fatherfather 於 10-11-30 22:54 發表
因為父母失業而無錢交學費,被迫自己退學,學校幫左一半學費半年

父母失業, 應不用交學費.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1:10

施永青觀點(摘自AM730)
審計署揭露直資學校財政管理失當,社會驚覺連教會辦的名校也有「斂財」行為,輿論為之譁然。不過,批評的矛頭似乎指向教育當局,多過指向學校的管理人員。好像若非教育當局指引不清,監管不力,直資學校應該不會弄成這個樣子。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想教育局進一步收緊政策,對學校的營運方式作微觀介入呢?過去,輿論不是一直都在批評教育當局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嗎?為甚麼今次竟180度大轉彎?難道我們真的想增加教育局的「牙力」,以後可以放膽擇校而噬?

其實,事事按照審計署的標準去做,只會連累教師擔當更多的行政工作,經常要填表寫報告,以致連該花在學生身上的寶貴時間也被剝削掉。這可不是學生之福。

審計署所看到的只是學校的帳目;看到的是量,不是質。我們在看直資學校的問題時,其實不應這樣表面化與數量化。要了解一間學校的教學質量,最好是看學校的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學業進度的評估,這些都不是在學校的帳目裡看得出來的。用審計署的報告去否定直資學校的成績,會否把問題簡單化了。

審計署的報告顯示:有直資學校的校長用學校的錢買了樓;但實質上校長只是扮演信託人的角色,用自己的名義買樓作教師宿舍,並非為了謀取私利,而且已獲校董會認可;社會又何需小題大做。此外,雖有直資學校利用儲備去買股票,但這種行為很多大學都有做。在存款入銀行幾乎零息,而貨幣又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學校的管理人員為了學校的儲備不致被蒸發,作點保值投資,我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要管理人員沒有藉此謀取私利就是了。

香港自七十年代推行免費教育以來,私立學校的生存空間已愈來愈小。為了爭取政府買位,私立學校已不得不一再向教育局的監管要求退讓,放棄了自己傳統的自主營運模式。這種情況已令香港的學校制度過度千篇一律,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多元化的需要。直資學校的概念,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目的就是要令香港的學校體制可更趨多元化,令辦學團體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作更多的創新與嘗試,使家長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直資學校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不應連直資學校的大方向也懷疑起來。我寧願社會賦予直資學校更多的自主空間,讓直資學校在資源調配、員工招聘、課程設計,釐定收生標準及收費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1:12

施永青觀點(摘自AM730)


審計署揭露直資學校財政管理失當,社會驚覺連教會辦的名校也有「斂財」行為,輿論為之譁然。不過,批評的矛頭似乎指向教育當局,多過指向學校的管理人員。好像若非教育當局指引不清,監管不力,直資學校應該不會弄成這個樣子。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想教育局進一步收緊政策,對學校的營運方式作微觀介入呢?過去,輿論不是一直都在批評教育當局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嗎?為甚麼今次竟180度大轉彎?難道我們真的想增加教育局的「牙力」,以後可以放膽擇校而噬?

其實,事事按照審計署的標準去做,只會連累教師擔當更多的行政工作,經常要填表寫報告,以致連該花在學生身上的寶貴時間也被剝削掉。這可不是學生之福。

審計署所看到的只是學校的帳目;看到的是量,不是質。我們在看直資學校的問題時,其實不應這樣表面化與數量化。要了解一間學校的教學質量,最好是看學校的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學業進度的評估,這些都不是在學校的帳目裡看得出來的。用審計署的報告去否定直資學校的成績,會否把問題簡單化了。

審計署的報告顯示:有直資學校的校長用學校的錢買了樓;但實質上校長只是扮演信託人的角色,用自己的名義買樓作教師宿舍,並非為了謀取私利,而且已獲校董會認可;社會又何需小題大做。此外,雖有直資學校利用儲備去買股票,但這種行為很多大學都有做。在存款入銀行幾乎零息,而貨幣又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學校的管理人員為了學校的儲備不致被蒸發,作點保值投資,我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要管理人員沒有藉此謀取私利就是了。

香港自七十年代推行免費教育以來,私立學校的生存空間已愈來愈小。為了爭取政府買位,私立學校已不得不一再向教育局的監管要求退讓,放棄了自己傳統的自主營運模式。這種情況已令香港的學校制度過度千篇一律,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多元化的需要。直資學校的概念,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目的就是要令香港的學校體制可更趨多元化,令辦學團體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作更多的創新與嘗試,使家長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直資學校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不應連直資學校的大方向也懷疑起來。我寧願社會賦予直資學校更多的自主空間,讓直資學校在資源調配、員工招聘、課程設計,釐定收生標準及收費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

作者: PoPofamily    時間: 10-12-1 11:18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0-12-1 01:26 發表


1. Only 9.993% tuition fee remission < 10%;
2. No alumni in the SMC, even only will have graduates two years later;
3. The date of the service agreement before 1997;
4. ..........

No matter what, 5 ...

我校重慘,那3隻黑豬真是「莫須有」:
1.
用了12%學費收入作淢費和獎學金都錯,只因網頁做得唔夠好;
2.
2倍多儲備,但那是包了學校擴建費,今年年底至明年初要找數,早己報告教育局,審計署問也不問就黑豬一隻;
3.
胡亂入帳指學生校外學習活動不應入政府帳,但那不是個別學生參加校外活動,而是全校學生的活動,点入帳真應該先跟教育局攬清楚而不是立即給了如此大的指控,耍知道「胡亂入帳」可以令人想到犯罪,我當時看到真想喊,怎會這樣的。
所以我想其他直資學校也可能有同一遭遇,教育局應該對受屈學校一一解釋,令家長放心,也給納稅人交代。到現在我還是相信香港有很多盡心盡力的教育工作者,絕不可因一小部份害群之馬而抹殺了他們多年貢獻。

[ 本帖最後由 PoPofamily 於 10-12-1 11:21 編輯 ]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1:19     標題: 回覆 4# brian61950 的文章

你點知私校唔會有問題呢?可能問題更嚴重! 完成唔受教育局監管, 學費點樣無人知!
作者: judy    時間: 10-12-1 11:24

大部分同學都訂了幾圍,每圍幾千元,無錢DI同學只有訂幾位。當你去到,你會有什麼感受。


我帮手計吓數:

以一級150人計,全校900人。大大部分同學,就算500人吧,無3不成幾,最少1500圍。其餘400人,每人3位,一圍12人計,又多100圍。1600圍,唔知報紙有冇登呢?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1 11:32

也有的,好似買股票個間咪blacklist佢囉,但願者上釣,起碼唔會呃納稅人d錢嘛.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1 11:19 發表
你點知私校唔會有問題呢?可能問題更嚴重! 完成唔受教育局監管, 學費點樣無人知!

作者: judy    時間: 10-12-1 11:36

教育的悲哀,宜加連教育局都話管唔到佢地。


我就覺得孫肥羊有意扮死狗扮弱者,目的就是挑起民粹。

依家佢目的達到啦!
作者: KK07    時間: 10-12-1 12:12

多謝分享. 個人同意施永青大部分觀點,直資大方向是正確的, 只是在財政上的監管EDB做得唔好, 係財政上喎, 我真心覺得EDB加強直資各方面監管的話, 直資會變得和津校一樣,那就違背了當初的意義, 亦浪費政府和家長的金錢.
講真,我睇見孫公在立法會的答問提到'百年老店'的種種,我會覺得佢想藉此機會收緊名校控制,畢竟這些百年老店係近十年各教育改革裏最唔聽話既一班, 希望我係睇錯,唉........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1 11:10 發表
施永青觀點(摘自AM730)  
審計署揭露直資學校財政管理失當,社會驚覺連教會辦的名校也有「斂財」行為,輿論為之譁然。不過,批評的矛頭似乎指向教育當局,多過指向學校的管理人員。好像若非教育當局指引不清,監管不力,直資學校 ...

作者: KK07    時間: 10-12-1 12:26

Yale and Harvard 都有好多投資喎, 如果唔係,邊有咁多financial assistance 比學生? 我覺得要仔細睇佢進行甚麼投資, 風險管理是怎樣, 是否家長都一目了然,, 有回報的話,錢是否用在學生身上, 有沒有人謀取私利等. 不能一句話就blacklist.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1 11:32 發表
也有的,好似買股票個間咪blacklist佢囉,但願者上釣,起碼唔會呃納稅人d錢嘛.

作者: ipod1    時間: 10-12-1 12:52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資助的私立學校反而沒有此要求? 家長們真的有選擇權嗎?

不要因為有超級名校轉了直資便盲目吹捧直資. 很多家長只是捧學校場, 不是捧直資場.

不是說自行收生/派位制度完善. 但若從分配政府資源的角度看, 直資制度只對辦學團體有利.
作者: shalaladream    時間: 10-12-1 14:17

原帖由 ipod1 於 10-12-1 12:52 發表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 ...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作者: cow    時間: 10-12-1 14:36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為何不可?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學校理應有收生自主權.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資助的私立學校反而沒有此要求? 家長們真的有選擇權嗎?
直資學校收了政府資助.
私立學校沒有收政府資助 (英基除外)
作者: judy    時間: 10-12-1 15:09

原帖由 ipod1 於 10-12-1 12:52 發表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 ...


係囉!但咁着數點解咁少津校轉直資學校呢?

記得當年阿倫有首歌叫"你知我知",唔知有幾多人聽過呢?
作者: LittleKidult    時間: 10-12-1 15:18

原帖由 ipod1 於 10-12-1 12:52 發表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好似比左資助後, 自己自負盈虧, 買設備, 請教師, 校工等都係自己諗辦法 (好似)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 ...
>>如果唔放棄自行分配學位, 直資優勢咪重高d? (以前有直資有參加統一派位)

[ 本帖最後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1 15:24 編輯 ]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5:23     標題: 回覆 1# judy 的文章

據我了解, 幾間超級名校轉直資, 最主要原因是收生自主權, 因為唔想政府派D垃圾俾佢哋. 特別是中學部, 由6個Band縮減為3個Band後, 就算係Band 1, 學生質素都沒有保證.

鼓勵近親繁殖是官津校, 而非直資校. 以SPCC為例, 就算有兄姐在裡面讀, 也不一定收.

直資校當然具備更多資源, 推行小班教學, 另外每班除了班主任和老師, 也會聘請助教, 大部份時間在課室裡照顧學生學習和各方面所需.

唔願意轉直資的名津校只剩下幾間天主教學校, 如華仁, La Selle, 瑪利曼, 因他們認為直資與其有教無類的宗旨相違背.

另外, 官校如皇仁, 英皇, 比利羅仕, 由於是政府擁有, 永遠不會轉直資.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0-12-1 15:30

咁官立 同 津貼又有什麽不同呢? e.g. 教學 & 政策方面..佢地全都係免費..但又有分 wor...搞唔清...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1 15:23 發表
據我了解, 幾間超級名校轉直資, 最主要原因是收生自主權, 因為唔想政府派D垃圾俾佢哋. 特別是中學部, 由6個Band縮減為3個Band後, 就算係Band 1, 學生質素都沒有保證.

鼓勵近親繁殖是官津校, 而非直資校. 以SPCC為例 ...

作者: judy    時間: 10-12-1 15:52

據我了解, 幾間超級名校轉直資, 最主要原因是收生自主權, 因為唔想政府派D垃圾俾佢哋. 特別是中學部, 由6個Band縮減為3個Band後, 就算係Band 1, 學生質素都沒有保證.

鼓勵近親繁殖是官津校, 而非直資校. 以SPCC為例, 就算有兄姐在裡面讀, 也不一定收.

直資校當然具備更多資源, 推行小班教學, 另外每班除了班主任和老師, 也會聘請助教, 大部份時間在課室裡照顧學生學習和各方面所需.

唔願意轉直資的名津校只剩下幾間天主教學校, 如華仁, La Selle, 瑪利曼, 因他們認為直資與其有教無類的宗旨相違背.

另外, 官校如皇仁, 英皇, 比利羅仕, 由於是政府擁有, 永遠不會轉直資.


我估,5轉3只是借口。這幾家中學,有小學做後盾,5轉3,影响有限。我在一家大公司做掃地阿嬸,有次有個在名校做校董的高層同我吹水,佢話佢地轉直資係想做世界級名校,以前津校模式根本做唔到云云。如果你有看男拔那本 "to serve and to lead",你就会覺得佢地轉直資是自自然然的。

直資津校,只是拔款方式不同,後者有阿公包,做得幾差都有阿公負責,收唔到學生,阿公自然會在其他學校挖啲學生佢教。直資唔同,冇人讀,自會執。因此,佢得到收生優先權。我認為此是等價交換。

直資可收錢也可不收錢,可收富學生也可收貧學生。"直資與其有教無類的宗旨相違背",又是借口。

聽講官校也可轉直資。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0-12-1 16:34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因為直資好多野都要自己負責: 職員薪金, MPF(要拍得住津校水平, 唔止5%, 唔係邊個黎做), 長俸, 維修(聽講所有UNDER200萬都無得另外申請支助, 咁大個校舍, 廁所會塞, 地台會爛, 設施會老化, 冷氣機會死, 光管會燒, 唔儲定錢, 壞左至去籌款?), 以上已經唔包任何改善工程

為甚麼收了納稅人的錢卻可擁有百分百收生自主權? 直接鼓勵貴族學校近親繁殖?
你估政府當初推出直資, 真係"正"到人人仆去申請? 學校都要TAKE RISK的, 所以政府至用收生自主權去吸引佢地
官津校派位, 計分世襲名校網果D算咩? 眾生平等? 好多家長都係頂唔順個派位制度至"迫"住要交學費咋

為甚麼直資學校收了便必須放棄自行分配學位資格? 為甚麼沒有收政府資助的私立學校反而沒有此要求? 家長們真的有選擇權嗎?
咁你要問下EDB點攪, 唔係問直資, 我都唔係好明, 點解官津校只可以HOLD一間, 直資就可以HOLD十間八間, 係直資無得揀, 唔係家長無得揀(家長可以揀唔報, 又可以揀隨時取消直資學位)
而EDB會同私校溝通, EDB會話俾私校知邊D學生去大抽獎, 私校反而有權決定取唔取消學生O係私校個位
IN THIS CASE, 有得揀既係私校吧!

有好多人盲目吹捧直資(係掛?), 有更多人盲目踩直資, 直資=名校=貴族? 好多直資學費仲平過幼稚園, 唔通俾錢讓小朋友返幼稚園果D, 全部都係貴族?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6:38

其實我也讚同施永青的看法, 鼓勵津校轉為直資的大方向是對的, 香港教育必須從官僚手中解放出來,將教育的選擇權交回家長和學生手中,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得到優質發展, 官津校那種"大鍋飯"的模式已不適合現今世界的潮流. 直資校如果辦得不好, 自然收不到好學生. 它們有生存壓力, 便有動力去用心經營, 勇於創新求變.
但直資校也要增加資金運用的透明度, 要有合理原因才能加學費. 對於擁用豐富儲備的學校, 教署應有清晰指引如何運用才算恰當.
我認為直資校應定期向家長公佈財政收入, 支出及儲備狀況. 而不是將監官直接交給政府. 請官僚收起監制之爪
至於直資貴族化 --- 如果這是學校的定位和風向, 這也是無可奈何. 哈佛, 耶魯雖然也很貴族化, 但同時也提供大量的獎學金, 以保證不會有學生因經濟原因不能入讀. 但以我觀察, 香港幾所直資名校, 還是以中產家庭為骨干, 而非人所說的那麼貴族.
說到底,審計署是一個官僚管理的監管機構,其存在就是要求轄下部門要跟從官僚規章,對市場管理的運作自然排斥反抗. 審計署過去的報告,不少建議在發表以後,多年來都沒有執行,審計署除了在報告發表時吸引傳媒報道以外,花費公帑研究以後原來是說了就算。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0-12-1 16:39

原帖由 judy 於 10-12-1 11:24 發表


我帮手計吓數:

以一級150人計,全校900人。大大部分同學,就算500人吧,無3不成幾,最少1500圍。其餘400人,每人3位,一圍12人計,又多100圍。1600圍,唔知報紙有冇登呢? ...


Follow up your calculation, which venue can host more than 500 tables in HK? It's a world record - 1600 tables???
作者: talent2000    時間: 10-12-1 16: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rtroboy    時間: 10-12-1 17:09

Hm......應該咁講, 所有野都應該理性 d 去睇, 某 d 直資每年必加 10%  or 以上學費, 又乘機扣助學金 ,自把自為, 視家長及政府於無物 , 只顧將自己身價抬高, 係有諱真正教育既理念. 值得鬧
但亦有 d 直資沒有亂加學費, 為咗應付龐大既開支, 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增加儲備亦應給予體諒, 他們所錯的只是行政方面的問題.
事實上, 政府當年批出咁多直資, 亦係為咗想減低自身的龐大教育赤字. 所以利誘學校由津轉直.
今日, 政府將所有問題推哂比直資學校, 我覺得係十分卑劣既手段, 事實上, 如果當全部直資都出現問題既話, 即係政府佢地一定有問題, 佢地 d 指引一定係唔清楚.  無得抵賴 .
樓主, 你應該 改"對部分直資失望" 會好 d . 呢個世界唔係只得 black  & white , 正 & 反. 咁講會對其他默默耕耘既直資學校好唔公平.
不喜勿插
原帖由 Charlotte_mom 於 10-12-1 16:34 發表
有沒有人想過為甚麼直資可以接受和津貼學校一樣的資助而可另收學費?
因為直資好多野都要自己負責: 職員薪金, MPF(要拍得住津校水平, 唔止5%, 唔係邊個黎做), 長俸, 維修(聽講所有UNDER200萬都無得另外申請支助, 咁大 ...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1 17:14

據我了解, 應該冇一間直資校年年加學費喎, 平均都係3-4年, 甚至5年才加一次. 如果我的資料有誤, 請大家指正
所以, 大家都直資校存有不少誤解.

原帖由 artroboy 於 10-12-1 17:09 發表
Hm......應該咁講, 所有野都應該理性 d 去睇, 某 d 直資每年必加 10%  or 以上學費, 又乘機扣助學金 ,自把自為, 視家長及政府於無物 , 只顧將自己身價抬高, 係有諱真正教育既理念. 值得鬧
但亦有 d 直資沒有亂加學費 ...

作者: Christi    時間: 10-12-1 17:31

why? 願聞其詳.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1 10:36 發表
人各有志,我自己從冇幫仔女申請過直資,以前不會,將來中學也不會.
我一係資助,一係私校,未爆镬之前都係咁諗.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1 17:36

由頭到尾我都唔buy呢套野,當然亦有好多人buy,細節一講又來料架喇!
總之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及喜好啦.

原帖由 Christi 於 10-12-1 17:31 發表
why? 願聞其詳.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0-12-1 17:59

我自己相信, 揀學校係揀果間學校, 唔係揀佢資助模式
唔駛錢又好既學校(好唔係指最TOP, 指最鐘意姐), 如果輪到我, 我一年都慳唔少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1 05:36 PM 發表
由頭到尾我都唔buy呢套野,當然亦有好多人buy,細節一講又來料架喇!
總之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及喜好啦.

作者: 小玲    時間: 10-12-1 18:06

同意。係我呢半生好少有免費午餐係非常好食或食得開心,雖然付鈔的未必一定好食,但起碼多選擇。
原帖由 Charlotte_mom 於 10-12-1 17:59 發表
我自己相信, 揀學校係揀果間學校, 唔係揀佢資助模式
唔駛錢又好既學校(好唔係指最TOP, 指最鐘意姐), 如果輪到我, 我一年都慳唔少

[ 本帖最後由 小玲 於 10-12-1 18:09 編輯 ]
作者: LittleKidult    時間: 10-12-2 01:02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1 17:36 發表
由頭到尾我都唔buy呢套野,當然亦有好多人buy,細節一講又來料架喇!
總之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及喜好啦.


我講我既情況 :
我細仔係津貼小學讀書, 成績都OK, 本來我地都唔會考慮直資, 因為只係小康之家, 但到6年班, 學校比左兩份直資中學既學校推薦申請表比我地, 我地諗住去試下當睇下自己程度同取面試經驗, 最後有一間考到獎學金, 頭一年全免, 以後每年考頭30%就全免, 另一間都收而有因應家庭環境而學費減免. 另一方面自行時我地又去左sjc同QC面試, 我地終極目標當然係QC啦, 但唔係即時知結果, 諗左好耐因為驚自行入唔到(我地唔係果區), 全港去爭果幾十個自行位, 所以我地都係揀左果間有學費減免既直資學校, 後來同學中有3個入左QC, 如果計5年級成績, 佢地3個都低過我個仔, 有個仲係考成5x名, 佢係抽入去既.....
我想講既係直資比多一個選擇比家長(或者係講教局迫家長去選擇直資), 考5x名因為好運所以連面試都冇份既都抽到入去, 如果我地唔入直資又唔夠人好運, 輸比成績好既, 我地會心根命抵囉, 但輸比運氣, 我地會好難過.
發洩完畢!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2 08:34

你仔好叻,他們正正須要多d成績好的人入他們的學校以維持水平,如果你仔成績中中亭亭,一切也不一樣.
恭喜你,也替你開心.


原帖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2 01:02 發表

我講我既情況 :
我細仔係津貼小學讀書, 成績都OK, 本來我地都唔會考慮直資, 因為只係小康之家, 但到6年班, 學校比左兩份直資中學既學校推薦申請表比我地, 我地諗住去試下當睇下自己程度同取面試經驗, 最後有一間考 ...

作者: cow    時間: 10-12-2 08:58

原帖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2 01:02 發表
我細仔係津貼小學讀書, 成績都OK, 本來我地都唔會考慮直資, 因為只係小康之家, 但到6年班, 學校比左兩份直資中學既學校推薦申請表比我地, ...

LittleKidult,
"成績都OK" -- 您都好謙虛.
作者: **芳芳**    時間: 10-12-2 09:51

原帖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2 01:02 發表

我講我既情況 :
我細仔係津貼小學讀書, 成績都OK, 本來我地都唔會考慮直資, 因為只係小康之家, 但到6年班, 學校比左兩份直資中學既學校推薦申請表比我地, 我地諗住去試下當睇下自己程度同取面試經驗, 最後有一間考 ...

這就是人生, 同一資質, 生於清貧或富貴家庭, 條路或多或少都不同........
作者: telegogo    時間: 10-12-2 10:16

審計署揭露直資學校財政管理失當,社會驚覺連教會辦的名校也有「斂財」行為,輿論為之譁然。不過,批評的矛頭似乎指向教育當局,多過指向學校的管理人員。好像若非教育當局指引不清,監管不力,直資學校應該不會弄成這個樣子。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想教育局進一步收緊政策,對學校的營運方式作微觀介入呢?過去,輿論不是一直都在批評教育當局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嗎?為甚麼今次竟180度大轉彎?難道我們真的想增加教育局的「牙力」,以後可以放膽擇校而噬?

其實,事事按照審計署的標準去做,只會連累教師擔當更多的行政工作,經常要填表寫報告,以致連該花在學生身上的寶貴時間也被剝削掉。這可不是學生之福。

審計署所看到的只是學校的帳目;看到的是量,不是質。我們在看直資學校的問題時,其實不應這樣表面化與數量化。要了解一間學校的教學質量,最好是看學校的教師與家長對學生學業進度的評估,這些都不是在學校的帳目裡看得出來的。用審計署的報告去否定直資學校的成績,會否把問題簡單化了。

審計署的報告顯示:有直資學校的校長用學校的錢買了樓;但實質上校長只是扮演信託人的角色,用自己的名義買樓作教師宿舍,並非為了謀取私利,而且已獲校董會認可;社會又何需小題大做。此外,雖有直資學校利用儲備去買股票,但這種行為很多大學都有做。在存款入銀行幾乎零息,而貨幣又不斷貶值的情況下,學校的管理人員為了學校的儲備不致被蒸發,作點保值投資,我不覺得有何不妥,只要管理人員沒有藉此謀取私利就是了。

香港自七十年代推行免費教育以來,私立學校的生存空間已愈來愈小。為了爭取政府買位,私立學校已不得不一再向教育局的監管要求退讓,放棄了自己傳統的自主營運模式。這種情況已令香港的學校制度過度千篇一律,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多元化的需要。直資學校的概念,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誕生的,目的就是要令香港的學校體制可更趨多元化,令辦學團體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作更多的創新與嘗試,使家長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直資學校出了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我們不應連直資學校的大方向也懷疑起來。我寧願社會賦予直資學校更多的自主空間,讓直資學校在資源調配、員工招聘、課程設計,釐定收生標準及收費方面,都有更大的彈性。

審計署將來要去查數的話,只需查看直資學校的學生,每人所獲的公帑資助,是否超過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果沒有,政府就不用去理會直資學校把額外收來的學費用在甚麼地方。學校向交學費的家長有所交代就是了。家長如覺得付非所值,大可以把子女送去其他非直資學校。只要這條渠道沒被淤塞,政府的責任就算完成。這樣,對香港的教育發展可能更有好處。

(轉載自2010年12月1日am730C觀點)
作者: lkong2005    時間: 10-12-2 11:17

直資名校李國寶中學 儲備逾千萬仍年年加學費
(2010年12月02日)




審計報告有關直資學校的批評,餘波未了,個別直資學校被揭更多問題。直資名校「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家教會主席劉李偲嫣指,該校中一學費由07年的每月960元,年年加學費,至今年已增至每月2,250元。她說,一直知道學校有相當多的盈餘儲備,曾多番反對加學費及要求公開財務報告,校方一直拒絕交代,直至爆出審計風波,校方才於前日上載簡單的財務資料,揭示校方在09/10年的儲備高達1,200萬元。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1 17:14 發表
據我了解, 應該冇一間直資校年年加學費喎, 平均都係3-4年, 甚至5年才加一次. 如果我的資料有誤, 請大家指正
所以, 大家都直資校存有不少誤解.

作者: hui916    時間: 10-12-2 12:35     標題: 回覆 1 lkong2005 的文章

李國寶都係名校? 而家直資太多魚目混珠, 間間直資都變成名校. 我識有人任教李國寶, 入面學生大多收Band 2/3, 咁都話係名校!!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2 12:55

最可惡是為人師表带頭攴視學生,開記者會太便宜佢了,告佢就差不多.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2 12:35 發表
李國寶都係名校? 而家直資太多魚目混珠, 間間直資都變成名校. 我識有人任教李國寶, 入面學生大多收Band 2/3, 咁都話係名校!!

作者: Naurto    時間: 10-12-2 15:56

其實又係教育署問題, 開band 2-3 直資, cut band-1 皇仁, 華仁學額' 本來 band-2 頭生有機會去band-1, 現在只能去直資band 2,3.....
作者: fatherfather    時間: 10-12-2 23: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ttleKidult    時間: 10-12-3 00:45

其實講開band問題, 當初點解要分band或者分英中? 我地果個年代大部份英中架, 點解有部份學校要轉做中中? 就係教局覺得有部份學生跟唔上, 希望用中文教學令d學生容易吸收d..
教局話因出生人口減少, 而需縮班, 假設之前係9萬一年, 分3個band就每band3萬, 但當學生減少到6萬, 每band就只有兩萬, 如果唔縮班, 只有 cut 走band 3, 係多左band2學生上band1學校, 但呢d學生未必適應到. 如果第三年再極端d, 只剩3萬學生, 再cut band2, 即係所有學生都係band1, 即係走翻全英中局面, 結果係點?
當然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仔女入band1, 但係未必適應得來, 何不比仔女到一間應付到而可令佢有自信同開心既學校?
我姨甥就係band2學校都讀唔掂, 個人冇晒自信成人低頭唔講野, 最後轉去間band2尾既讀, 因佢進度慢d多d老師課後幫佢, 都開始鍾意返學同個人開朗左好多, 會考都叫有7分, 而家係ive讀緊..
我細仔有個考5x既同學(小學8x都係band1)入左QC, 第一年已經幾乎留班, 而家日日放學補習幾個鍾.
作者: PoPofamily    時間: 10-12-3 08:43

原帖由 LittleKidult 於 10-12-3 00:45 發表
其實講開band問題, 當初點解要分band或者分英中? 我地果個年代大部份英中架, 點解有部份學校要轉做中中? 就係教局覺得有部份學生跟唔上, 希望用中文教學令d學生容易吸收d..
教局話因出生人口減少, 而需縮班, 假設之 ...

錯配是很慘的,不單是banding不同難適應,同一banding,學校文化和耍求也耍小心考慮是否適合。如DGS跟St. Mary, DBS跟SPCC 對學生 要求也不同‧
作者: puzzledmama    時間: 10-12-3 17:25

我深深覺得而家有好多人, 一窩蜂地企圖 "妖魔化" d直資學校, 盡力大合唱地將所有直資學校定位為-- 歛財, 行政混亂,中飽私囊,勢利,白鴿眼, 名不符實....... 不能盡錄!
你地有冇留意到這個現象? 有冇發現最大聲疾呼同喊晒冤果d人係咩人? .........佢地絕大部分並非直資學校家長, 即係並非 "受害人"!!
我唯有認為佢地應該係---"見義勇為的好公民"!!!
作者: thomasha    時間: 10-12-3 17:33

Politicians need to stir up minor issues to feed their appetite and hence their reason for existence. :)

Some sensible parents have already done some analyses on the audit report and I find them very useful.  Of course, some violation of rules is more seriously and deserve follow-up action, but most of the points raised are problems with EDB and the Audit Commission, if we read the audit report carefully and open-mindedly.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25 發表
我深深覺得而家有好多人, 一窩蜂地企圖 "妖魔化" d直資學校, 盡力大合唱地將所有直資學校定位為-- 歛財, 行政混亂,中飽私囊,勢利,白鴿眼, 名不符實....... 不能盡錄!
你地有冇留意到這個現象? 有冇發現最大聲疾呼同 ...

作者: puzzledmama    時間: 10-12-3 17:51

除了d"撈" 油水的政客外, 我又發現有不少 "見義勇為的好公民" 是一些津校家長, 佢地"插"直資真係非常落力的.....
相煎何太急........

原帖由 thomasha 於 10-12-3 17:33 發表
Politicians need to stir up minor issues to feed their appetite and hence their reason for existence. :)

Some sensible parents have already done some analyses on the audit report and I find them very ...

[ 本帖最後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52 編輯 ]
作者: thomasha    時間: 10-12-3 18:00

Maybe they went through the DSS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could not secure a place because of the high thresholds.  I don't know how many attacks are from these parents, but there are certainly some who feel bad for being rejected and lodge complaints.  

Anyway, what we can do is to make sure we analyse the cases independently.  Don't trust the mass media completely, especially when the whole report is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Their paraphrasing and bias can attract misleading remarks and thus wrong conclusions.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51 發表
除了d"撈" 油水的政客外, 我又發現有不少 "見義勇為的好公民" 是一些津校家長, 佢地"插"直資真係非常落力的.....
相煎何太急........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3 18:26

資助學校家長也有交稅的,審計處是一個獨立中肯的政府部門.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25 發表
我深深覺得而家有好多人, 一窩蜂地企圖 "妖魔化" d直資學校, 盡力大合唱地將所有直資學校定位為-- 歛財, 行政混亂,中飽私囊,勢利,白鴿眼, 名不符實....... 不能盡錄!
你地有冇留意到這個現象? 有冇發現最大聲疾呼同 ...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3 18:37

其實轉晒私校咪好囉,天下太平,學費又係咁交,冇人管,仲唔洗比人"煮荳"添.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51 發表
除了d"撈" 油水的政客外, 我又發現有不少 "見義勇為的好公民" 是一些津校家長, 佢地"插"直資真係非常落力的.....
相煎何太急........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3 18:38

may be or may be not.

原帖由 thomasha 於 10-12-3 18:00 發表
Maybe they went through the DSS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could not secure a place because of the high thresholds.  I don't know how many attacks are from these parents, but there are certainly some who ...

作者: WChan    時間: 10-12-3 22:43

有同感, 其實亦唔係間間都係咁, 有D都係少少違規JE, 咁無一間學校係十全十美, 發現有唔啱既咪迫佢改善LOR, 唔好太醜化直資學校, 其實直資原意都係好既.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17:25 發表
我深深覺得而家有好多人, 一窩蜂地企圖 "妖魔化" d直資學校, 盡力大合唱地將所有直資學校定位為-- 歛財, 行政混亂,中飽私囊,勢利,白鴿眼, 名不符實....... 不能盡錄!
你地有冇留意到這個現象? 有冇發現最大聲疾呼同 ...

作者: ghbaby2006    時間: 10-12-3 23:39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1 11:32 發表
也有的,好似買股票個間咪blacklist佢囉,但願者上釣,起碼唔會呃納稅人d錢嘛.



買股票那間無問題喎,唔通真係存入銀行收唔知有無一厘息咩!

最有問題係用校長名買樓那間,相信無咩人會信買幾百萬的野都只會口頭授權無minute

另一間係被人話上堂單打窮學生那一間,到而家都未有解釋
作者: ANChan59    時間: 10-12-3 23:43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3 18:26 發表
資助學校家長也有交稅的,審計處是一個獨立中肯的政府部門.  


If you read the editorial from SCMP, they critisied AC's audit on DSS schools is not professional enough. I echoed that as how can you audit the DSS by using the govt and subsidised school guidelines. Can you tell me any DSS guidelines at all? I doubt it.

An classic example, how can a new school have old boys or girls in the SMC, as the graduates are minors or even no gradiates yet........ Messy DSS and or Lousy EDB and AC.......
作者: puzzledmama    時間: 10-12-3 23:44

Yes, quite obviously, many who could not manage to get a place in their favoured DSS may tend to blame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as unfair, the local primary/secondary school allocation mechanism as absurd, the management/teaching staff of the famous school as unreasonable.
If this "DSS scandal" can really put off their inner fire and reduce the bitterness of these parents, let them go!!Let these parents get comforted by riding on the crisis.
Let us keep our minds and hearts clear, and be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原帖由 thomasha 於 10-12-3 18:00 發表
Maybe they went through the DSS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could not secure a place because of the high thresholds.  I don't know how many attacks are from these parents, but there are certainly some who ...

作者: PoPofamily    時間: 10-12-4 09:29

[quote]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23:44 發表
"Let us keep our minds and hearts clear, and be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Can't agree more, not only we parents.  all the teachers, principals, goverment officers should take this "DSS scandal" to review closely what education is about.  Is it really like running a business? Education is concerning the future of a human being, a society, a country and eventually the  world.
Schools are to help their STUDENTS to attain their full potentials so as to fulfill their individual dreams but not to use the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educators' dreams or missions .  None of  the STUDENTS is expendable or disposable. Goverment officiers should make sure that our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staff really allow each kid to be duly educated.
作者: judy    時間: 10-12-4 09:40

原帖由 brian61950 於 10-12-3 18:37 發表
其實轉晒私校咪好囉,天下太平,學費又係咁交,冇人管,仲唔洗比人"煮荳"添


反對。雖然我有餘錢帮孩子交学費,但我都渴望得到政府的資助。大家都係納稅人,得到政府資助天經地義。

唔通在香港,只能接受大窩飯教育?我又冇話要多啲資助,我只希望得到多點自由,咸鱼青菜也好,大鱼大肉也好,只要自己滿意就得啦。有啲人仲意呢大窩飯,吃飽佢啦,我地喜歡咸鱼青菜或大鱼大肉,又關佢咩事呢?

話是話,大窩飯係唔係更有問題呢?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4 10:02

的而且確,有些指控是幾攪笑的,但不能憑此而否定所有其他嚴重的指控.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0-12-3 23:43 發表


If you read the editorial from SCMP, they critisied AC's audit on DSS schools is not professional enough. I echoed that as how can you audit the DSS by using the govt and subsidised school guideline ...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4 10:06

我很尊重亦贊成眼晴雪亮的你們维持你們的看法,這樣只想揀資助的人機會多d.

原帖由 puzzledmama 於 10-12-3 23:44 發表
Yes, quite obviously, many who could not manage to get a place in their favoured DSS may tend to blame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as unfair, the local primary/secondary school allocation mechanism as  ...

作者: brian61950    時間: 10-12-4 10:08

原意是好,但當被一些人濫用的時候,確有檢討的必要.


原帖由 judy 於 10-12-4 09:40 發表


反對。雖然我有餘錢帮孩子交学費,但我都渴望得到政府的資助。大家都係納稅人,得到政府資助天經地義。

唔通在香港,只能接受大窩飯教育?我又冇話要多啲資助,我只希望得到多點自由,咸鱼青菜也好,大鱼大肉也好,只要自己滿意就 ...

作者: fatherfather    時間: 10-12-7 23: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anwendy    時間: 10-12-8 11:56

原帖由 ghbaby2006 於 10-12-3 23:39 發表


買股票那間無問題喎,唔通真係存入銀行收唔知有無一厘息咩!

最有問題係用校長名買樓那間,相信無咩人會信買幾百萬的野都只會口頭授權無minute

另一間係被人話上堂單打窮學生那一間,到而家都未有解釋 ...

請問上堂單打窮學生的係邊間呀?
作者: goo_littlebb    時間: 10-12-8 12: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204&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4730523

原帖由 chanwendy 於 10-12-8 11:56 發表

請問上堂單打窮學生的係邊間呀?

作者: fatherfather    時間: 10-12-8 22: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fatherfather    時間: 10-12-17 23: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arlotte_mom    時間: 10-12-17 23:46

聖保羅男女已經係60000一年, 呢樣野應該幾"出名"
其實你對直資學校了解有幾多?
原帖由 fatherfather 於 10-12-17 11:23 PM 發表
最平學費係邊幾間直資學校?
最貴我就知啟思同聖保羅男女來年加到4,800一個月?

作者: thomasha    時間: 10-12-18 01:35

建議你買一本小一入學天書 (星島,明報,蘋果都有出書,仲有其他人寫o既),裡面有學費資料,直資學校唔多,要做功課搵料唔會徙你好多時間。
原帖由 fatherfather 於 10-12-17 23:23 發表
最平學費係邊幾間直資學校?
最貴我就知啟思同聖保羅男女來年加到4,800一個月?

作者: lauerica    時間: 10-12-18 09:56

原帖由 goo_littlebb 於 10-12-8 12:08 發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1204&sec_id=4104&subsec_id=12731&art_id=14730523

所以唔好成日話垃圾學生,原來阿蛇重比學生更垃圾,呢間咁既學校,都唔知講乜好,希望唔好咁多呢的咁既老師,唔係的仔女就慘。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10-12-18 15:37

肯定有!之想報過一間係深水步直資, 教育網既學費資料是$1500, 佢果年小一已收$2900, 校長講過有加學費的壓力, 因為通脹喎!不過三年前既通脹都不很利害, E+不知加了幾多, 據讀緊D家長講, 佢地係年年加幾百. 值唔值係另一回事, 但教處係年年批, 此直資小學已第7年, 由開業第一年已加近幾倍.
原帖由 hui916 於 10-12-1 17:14 發表
據我了解, 應該冇一間直資校年年加學費喎, 平均都係3-4年, 甚至5年才加一次. 如果我的資料有誤, 請大家指正
所以, 大家都直資校存有不少誤解.

作者: Annngan    時間: 10-12-22 00:29

[quote]原帖由 catcatmom 於 10-12-18 15:37 發表
Hi catcatmom,
可否透露係邊間?
如不方便可PM我....
Thanks!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