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請指教:李小和宏信的抉擇。 [打印本頁]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1-24 07:41     標題: 請指教:李小和宏信的抉擇。

各家長你好!

請指教!最近我失眠了數天,內心有很多掙扎。為了想女兒入讀那一所學校已經令我很頭痛。我心糸於宏信,但事實上郤須要客觀分析,不是單看小孩子愉快學習。

我家住元朗。經濟上應沒有什麼問題。

我盼望有一所基督教一條龍學校和英普教學。而認識宏信老師當中質數仍相當高和富於愛心。這些我從沒有擔心。  

但歸回現實,我要告知大家。我沒有打算將女兒出國讀書(最小現在沒有打算,將來誰也不知呢!)所以我應該是入宏信334 stream 。

我對IB有基本認識。宏信現在不是IB學校,所以這五年學校一定很努力follow IB 課程走。但對於本程課程(即囡走嘅stream )學校有否會輕視。大家別誤會我絕不希望課程很深。但最少應該根據教署指標(如小一應學幾多生字。。等)這樣宏信能做到嗎?

我只知道李小課程比較深,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承受到。加上將來升中派位是根據校址。這使我點卻步。但李小課程我可以確實銜接本地課程。

我愛宏信。也愛在bk與各爸媽溝通,妳們可以指教我嗎?
作者: lapalala    時間: 10-11-24 07:51

但現實是現今的334,已同我們讀書時代變了很多。如果一個小朋友是樂於學習的話,讀334也會易很多。像通識科,其實就是學生有探究的精神,尋真的精神,加上語文能力在答題上的表達,就可以應付得上。現在的中學生,其實覺得334難,不是因為課程深,只是334要求他們常問問題,常看書,留意時事,又不可以直接地背答案,他們不喜歡。如果由細到大也習慣這樣的生活,讀334也不會太難。加油!
作者: zanzibaryan    時間: 10-11-24 09:59

334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要學的事比他們能接受的多很多,需花更多時間是看時事,看報紙,看書,那樣就需要放棄很多玩樂的時間,小朋友真的那麼需要這麼快就全心全力放在學校的成績上嗎?還是需要有一個能身心健全發展的環境去成長呢?

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 謝謝
作者: bananalemon    時間: 10-11-24 11:46

....................

[ 本帖最後由 bananalemon 於 10-11-25 16:56 編輯 ]
作者: KATRINE    時間: 10-11-24 12:24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0-11-24 07:41 發表
各家長你好!

請指教!最近我失眠了數天,內心有很多掙扎。為了想女兒入讀那一所學校已經令我很頭痛。我心糸於宏信,但事實上郤須要客觀分析,不是單看小孩子愉快學習。

我家住元朗。經濟上應沒有什麼問題。

我盼望有一所基 ...


我跟你一樣都你為咗呢件事而煩惱, 我知道囝囝係呢間讀得好開心, 不過我真擔心若真APPLY唔到IB, 佢哋會點
及我對老師的質素有些保留, 因我真找不到他們各人的學歷資料,請問你怎知他們的學歷呢 ?
此外我都無打算我囝囝出國留學,我都怕佢追唔到考唔到本地大學,所有都另我煩惱中 !
作者: manvvgigi    時間: 10-11-24 12:38

係傳統教育下, 比人話係港孩既就係無能力/ 唔願意獨立思維, 唔關心社會/世界, 無自信, 無承擔, 不懂尊重....., 我選擇宏信就係希望我孩子唔會有以上既性格, 我信性格才可以改變命運, 比您讀書有幾叻, 有幾位高權重又點, 性格被動無自信, 品格欠佳最後都係徒然.
作者: acalbum    時間: 10-11-24 13:38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0-11-24 07:41 發表
各家長你好!

請指教!最近我失眠了數天,內心有很多掙扎。為了想女兒入讀那一所學校已經令我很頭痛。我心糸於宏信,但事實上郤須要客觀分析,不是單看小孩子愉快學習。

我家住元朗。經濟上應沒有什麼問題。

我盼望有一所基 ...


please check pm
作者: acalbum    時間: 10-11-24 13:43

原帖由 KATRINE 於 10-11-24 12:24 發表


我跟你一樣都你為咗呢件事而煩惱, 我知道囝囝係呢間讀得好開心, 不過我真擔心若真APPLY唔到IB, 佢哋會點
及我對老師的質素有些保留, 因我真找不到他們各人的學歷資料,請問你怎知他們的學歷呢 ?
此外我都無打算我囝 ...


please check pm
作者: kamtsk    時間: 10-11-24 16:05

I have the same problem too. The other school is St. Margaret Co-ed, which is very strong in language. Hard to choose. Always think about this, it drives me crazy.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1-24 16:31

多謝各方家長回應。我感動到眼眶也紅了。或者最近自己情緒真的有點波動。

教育是可以百花齊放。我支持活動教學,但我仍不會否定傳統學校教學模式。因為史蹟告訴我仍有很多成功例子/學生在傳統學校出來。各方利弊我不在此討論,我深信各家長會懂得為自己子女分析和考慮,從以作出適當安排和選擇。

我最疑慮莫過於宏課程銜接本地課程是否得宜?如我所提到小女日後會走本地主流路線。今天的我就應該考慮小女行什麼路線圖。具體說如一個家長幫小朋友選擇了一間香港國際學校讀了十年。我想這小朋友應該是出國讀書罷。(當然這個路線圖最終可能會有改變,但大概行線應該是這樣走罷。)又或說有人讀醫十年,我估他應該是行醫吾會走去做designer罷。當然仍有異數。

所以我擔心小女如果讀了五六年後,才發現只有IB藍圖而缺乏334銜接,這似乎有點危機。

所以有關現就讀宏信家長,可否給矛一些具體課程,或妳們在開學後在課程簡介會學校有否詳述。
註:這板主題我所關注並不是學校能否培育出一位有思維學生和334新制內容。(日後有機會我再開新板。笑。)

KATRINA,奇怪一問!如妳沒有打算給小兒出國讀書,那麼LA最終有沒有成為IB學校根本沒有關係。因為小兒根本不是IB條隊。妳意是否是我的疑慮呢?一般以言能在一些一條龍直資小中授教,一般都是有經驗和大學學位以上。我認識的她們都是基督徒和曾在海外留學和授教。當然大部份我是不認識的。至於師資其實真的可遇不可求。高學曆不代表可以懂得教授。在全港直資/私校都有老師高流失現象。這裡我不深究。

再次多謝大家回應。
作者: bamama    時間: 10-11-24 17:50

媽媽alice, 我絕對明白你的感受, 作為父母的, 在教育上總要給小朋友一個大方向. 你的憂慮, 我也有. 很想集合家長們, 一次過約見何副校長, 問個清楚. 要知道, 要這個決定毫不容易呢! 大家有興趣參與嗎? 為了小朋友, 為了作一個不會後悔的決定, 我們是否要主動一點呢?
作者: eiggamnah    時間: 10-11-25 02: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anzibaryan    時間: 10-11-25 09:49

我同意


原帖由 eiggamnah 於 10-11-25 02:48 發表
我曾經也因為傳統或直資而迷惘了兩年,以下是我現在的想法,純粹個人意見:
我承諾過自己一定要為女兒提供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不為功課和考試而煩惱,我相信透過體驗去學習比透過抄寫和背誦深刻得多,有能力的人,就能應付環境的 ...

作者: fonnylee    時間: 10-11-25 15:40     標題: 一點分享

大家好, 我是Year 1GP一家長.

入讀宏信後, 亦曾自問, 有否選錯校? 因許多做法與傳統學校不同, 但經過兩個月的反思, 我由衷的認為自己選對了, 因為它的教育打破了許多傳統上不必要的框框, 引人(不只小孩, 還包括作為母親的我)深省, 以下舉數個例子-

1) 1GP第一次要求同學背誦的是Pslam23, 原先我只用死背的方法, 兩母女都辛苦, , 後來我畫了一幅畫與小女一起背, 真所謂 "先苦後甜", 我們全家都有得著. 另因我覺得他們重視神的話 (首先declare一下, 我是基督徒), 這對個人成長相當重要.

2) 3-way conference重視小孩自定目標, 整個過程和老師的回應均令我有所啟發, 我亦有在孩子和老師前講出自己set給她的goal, 大家一同努力為孩子個人成長訂立方向, 這是相當有意思的教育.

3) 小孩的學習不只限於做功課, 測驗的壓力亦需要先培養積極的心志面對, 這些是需要但不需過份, 不然令小孩對求學失興趣, 效果可能更差.

4) IB的跨學科性, 集中處理人生基本的六大問題, 夠focus, 學得好可謂一生受用......(但經驗所限, 我想要探索如何在這學制上學得好, 應需思量/摸索).

5) 我看到宏信老師的努力和熱誠, 唯一較令我擔心的是如何管好學生秩序, 平衡愉快學習和課室紀律, 真的不容易. 我看到他們的進步(如現有Class Monitor), 希望日後可better & better....

以上只是個人經驗/意見, 唔知其他家長有否什麼學習體驗分享呢?

Keep in touch & let's work together to make LA better in the time ahead!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1-26 23:37

愉快地學習,我想沒人會反對。但這是[理想],落實是[現實];[理想]是[完美],[現實]是[不完美]的。兩者是一對矛盾,相距可能很大;有見及此,我會接受現實客觀因素所做成難處。包括自己和小孩子身處現實;其實我們身處世界中,一向都是對立但仍統一的。

大家可明白嗎,
作者: bananalemon    時間: 10-11-27 09:19

媽媽alice ,
或者可以咁講, 邊間會令你 " 後悔" 少 d, 邊間會令你 "擔心" 少 d, 如果你去左一間令你每日都有好多問題, 好多 "如果" 既話咁就回歸 "現實" 吧,  6 年小學生涯, 你會怪責足自己 6 年, 我諗你同我差唔多, 一件本來好基本又好易解決的事, 就成日好多如果, 好多煩惱, 想理想一點, 做得好一點..............大家也放鬆點吧.!
作者: 小豆媽    時間: 10-11-27 12:06

媽媽alice ,
其實你諗諗, LA的selling point 是什麼, 你buy LA 什麼.
你又再比較李小的selling point, 2者是否可以互相取代.
而你自己又有冇其他特別要求是不可退而求其次的.

我明白你心情, 我前年都一樣.
我同個女出去考左好多學校, 結果手持 "音小", 德望, 聖馬加利, 左左右右諗左半年, 結果都係決定讀某"元朗地區名校".  展展轉轉, 又來到了LA.

我覺得平衡自己需要, 作出決定就唔好望轉頭又唔好埋怨.
如果你是基督徒, 就更加易choose了, 祈禱, 神會給你最正確最合適的路.
作者: kamtsk    時間: 10-11-28 11:01

聖瑪加利? 你為什麼會放棄了? 我現在正要在LA同ST.MARGARET 之間去選擇啊! 小豆媽, 可否分享下呢? 我正不懂如何選擇呢!


原帖由 小豆媽 於 10-11-27 12:06 發表
媽媽alice ,
其實你諗諗, LA的selling point 是什麼, 你buy LA 什麼.
你又再比較李小的selling point, 2者是否可以互相取代.
而你自己又有冇其他特別要求是不可退而求其次的.

我明白你心情, 我前年都一樣.
我同個女 ...

作者: 大頭bbb    時間: 10-11-28 11:42

我都是LA學生家長,現在真的很亂,各方面都是,包括IB課程及教學方法,甚至校舍…老師。
作者: kamtsk    時間: 10-11-28 12:38

新校, 亂是一定的, 但有幾亂? 有沒有改善?  另外想問問, 學校有沒有READING SCHEME? 有沒有要求同學每年讀多少本書? 用不用做book report? 謝謝!

原帖由 大頭bbb 於 10-11-28 11:42 發表
我都是LA學生家長,現在真的很亂,各方面都是,包括IB課程及教學方法,甚至校舍…老師。

作者: zanzibaryan    時間: 10-11-29 09:49

雖然亂,但校方已一步一步去改善,新校來說算唔錯的了,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吧

原帖由 大頭bbb 於 10-11-28 11:42 發表
我都是LA學生家長,現在真的很亂,各方面都是,包括IB課程及教學方法,甚至校舍…老師。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1-30 07:53

奇怪景象:似乎宏信家長對IB課程都很陌生,但大家又會將自己小孩子放在一個自己不認識框架上,就是因為一個[信]字?似乎我未能做到。

多謝各家長分享,尤其是fonnylee具體列點,令我在一個有限資訊上得到更具體教學內容。

雖然板主題是李小和宏信的抉擇。但我心糸於宏信。自己只希望用理性和客觀角度去分析[宏信]是好的。不竟它是一所新校。
         
再說為什麼各宏信家長覺得IB 學制好, 主要是他們少學習壓力和學到好成績吧.  但這些是得來不易, 在香港是有十分優良學習環境和條件支持才可以辨IB.如果我們本地普羅學生, 有如此優良學習環境和條件, 前523 或 現334 任何學制, 一樣會得到好的學習結果.

IB 學制歷來已久, 但它是否已成各地學制主流.  香港 IB 成績好, 常列世界前矛, 皆因收到成績優異精英學生, 多來自讀傳統中學的學生, 加上豐富資源請得起優良師資, 成績當然錦上添花.  普通 IB 學校, 學生如沒有自學能力, 或初段基本學業學得不足, 或資源和師資能力不夠, 末段也未必能在 IB 得益.  這是 IB 不能容易在普通教育開展原因, 也未必比其他學制有更好學習成績.

香港國際學校好, 也是學校和家庭支援夠, 家境才財好, 升學選擇多, 不用競爭, 對學習考試當然少覺壓力.  但你看回歐美本土教育, 學制也和香港國際校相同, 但總體成績比亞洲國家低落不少, 已響起警號.  我想就是忽視基本功, 提倡自主快樂創意.  但基本知識學不好, 多討論也是言語空洞, 多創意也是天馬行空, 不着邊際.

我們本地學制也有很多要改善地方.  但如果學校教得好, 學生學得好, 是目前世界最能培養中英兼備人才的地方.

純個人意見。
作者: kamtsk    時間: 10-11-30 11:05

媽媽Alice,
很贊同你的說法及分析. 處於兩難, 是因為心中實在希望小朋友能真正的愉快, 而又真正的學好知識. 但現實是, 單單學會是不夠的, 還要懂得表達, 又懂得去運用. 考試便是考試, 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有關的題目, 這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評估方法. 國際的英語試, 也以這形式進行.
宏信, 我真的十分喜歡, 但在小學已行IB, 本人實在有點保留. 先管後教, 打好基本功, 無論在學術上, 運動上, 藝術上 甚至做人也是必要的.  
功課, 是幫助小朋友打好基礎的, 太多太少也不行, 正所謂溫故而知新, 上課的學習, 功課,溫習, 測驗, 考試, 一層一層緊扣着, 缺一不可.
我真的希望LA有關方面會明白, 各方面取得平衡, 學生才會真正的打好基礎. 現在只是開校初期, 希望會有調整, 而且漸入佳境.
我相信LA可教好小朋友的品德, 大家有沒有留意校長的BLOG? http://www.luac.edu.hk/principal/blog_detail.php?id=20 看完這篇文章, 我有一時的衝動立即決定, 但現實是, 我不知道LA究竟能否真真正正的為小朋友預備好迎接未來一連串的考試? 大家也是明白人, 也知道現實就是小朋友們將來最終也要面對公開試的挑戰.
我十二萬分希望在未來的日子, 看到LA的一些轉變, 令我們這班心儀LA的家長們, 有更大的信心.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0-11-30 07:53 發表
奇怪景象:似乎宏信家長對IB課程都很陌生,但大家又會將自己小孩子放在一個自己不認識框架上,就是因為一個[信]字?似乎我未能做到。

多謝各家長分享,尤其是fonnylee具體列點,令我在一個有限資訊上得到更具體教學內容。

雖然 ...

作者: softhard    時間: 10-11-30 20:10

每家辦學團體都有他們的宗旨理念, 家長們在打聽學校是否適合自己(說的是家長自己而不是學生本身)都已知一二,  家長們應想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學生求什麼, 而不是校方為您轉變什麼, 一家新校還未有自家出品的學生, 那會輕易轉變自己在簡介會上向家長學生們講過的承諾呢.
題外話, 學生不一定在一家學校完成小學/中學/大學生涯的, 合則來不合則轉, 現實是學校本身有 YR 2 及 REPEAT 生 哦 !

原帖由 kamtsk 於 10-11-30 11:05 發表
媽媽Alice,
很贊同你的說法及分析. 處於兩難, 是因為心中實在希望小朋友能真正的愉快, 而又真正的學好知識. 但現實是, 單單學會是不夠的, 還要懂得表達, 又懂得去運用. 考試便是考試, 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有關的題 ...

作者: softhard    時間: 10-11-30 20:46

看得複雜了點吧 ! 我比較膚淺, 首看的是學校地點要到別區的sorry, 功課做到無停手的sorry, 追趕小朋友背誦sorry.... 每所學校都目的都是教人成才的, 但教學過程, 小朋友學習, 家長要求都有所不同的...如果我本身住離島我會選擇原區上學或是選擇搬到別區心疑的學校方便小朋友上學而不是把固有的制度轉變.
沒有一間是絕對好, 絕對壞的, 上學不要打合同簽死約的, 沒有往績的學校大家都是看校方說的, 信則來不信則去, 合則來不合則去 !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0-11-30 07:53 發表
奇怪景象:似乎宏信家長對IB課程都很陌生,但大家又會將自己小孩子放在一個自己不認識框架上,就是因為一個[信]字?似乎我未能做到。

多謝各家長分享,尤其是fonnylee具體列點,令我在一個有限資訊上得到更具體教學內容。

雖然 ...

作者: bananalemon    時間: 10-11-30 20:50

文章分享一分都不能少?(蔡若蓮) 最近,有教師朋友被一位小六學生家長纏擾不休,苦惱不堪。事緣他批改的試卷中有一道題,學生的答案有欠完整,被他扣了一分。家長不同意,為了這一分,從科主任到校長再到教育局投訴,誓要為孩子取回公道。身為母親,我理解家長在呈分考試面前的堅持:一分都不能少。但我的教育專業,卻無條件地支持老師的判斷。人生有無限的潛能,父母教師都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追求卓越成就。但是,求得分數,就能有所成就嗎?

香港教育改革多年,努力淡化考試的主導角色:小六學能測驗及中三派位試取消了;中學的學生組別由五級改為三級;三三四學制減少一個公開考試。儘管制度上積極為孩子爭取空間,然而,面對每年十萬餘考生,爭奪萬餘個大學學額,大家能不緊張嗎?順理成章地,中學的學習是為了入大學;小學以升上心儀的中學為目標;選幼稚園首要考慮是否能進入好「校網」的小學。求學路上,一分都不能少。因為,考試就是踏上光明前路的「窄門」。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公元605至1905年期間,科舉主宰了中國讀書人的命運,考試成了我們的文化遺傳基因。寒窗苦讀,只有通過考試,取得功名,就可以光宗耀祖,揚眉吐氣,人生才有出路。現今社會,公開考試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就是「狀元」,成為「狀元」,就能入讀熱門大學的熱門學系,不愁就業。因此,大家都相信,一分之差,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然而,求得高分,真的就能前程錦繡嗎?內地大學校友聯盟統計自1977年至1998年內地各省巿狀元的就業情況,發現他們高中狀元之後的發展,竟十分令人失望。他們的名字,不見於著名企業、科學、商業、學術以至政治之林。調查發現,「狀元」們除在考試上有優異的表現外,實際生活卻並無顯著成就,甚至給人評價為「高分低能」。一分成績,代表一分成就嗎?

追求學業成績與追求卓越人生大有不同。高中狀元當然是終身的成就,考第一、比別人高分也可以是成功的指標。然而,追求卓越的人生,並不須要跟別人比較。只有了解自己的實力與潛能,事事反求諸己,天天學,時時習,不單求考試高分,無論做任何事,也以卓越為目標,每天超越自己。即使不用考試,也能始終如一地全力以赴,追求今天比昨天有一分進步,學習的過程就是成就。


教聯會副主席  蔡若蓮
作者: softhard    時間: 10-11-30 21:04

我跟你的情況相似, 家住YL, 值資只IN兩間, 李小正選, LA WAITING, 既然大家都是英普教學, 我的考慮是地點及一條龍問題, 上李小須七點前上校車, LA 就八點後, 每日多個多小時休息, 一條龍好處不用多說, 教學方式相信李小初期較趕而LA中段較趕, 兩者基本上都有好與壞, 唔理上學時間而要短時間內看到成績就李小啦 !!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0-11-24 07:41 發表
各家長你好!

請指教!最近我失眠了數天,內心有很多掙扎。為了想女兒入讀那一所學校已經令我很頭痛。我心糸於宏信,但事實上郤須要客觀分析,不是單看小孩子愉快學習。

我家住元朗。經濟上應沒有什麼問題。

我盼望有一所基 ...

作者: fonnylee    時間: 10-12-1 15:09

An inspiring speech for sharing.  To me, the education pathway of LA aligns with Einstein's thought .....  see if you shared my views or not -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2010-11-09 13:06:45
来自: 盛京愚人(王子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361015于纽约州立大学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我这样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有的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它就像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的手也在为大理石服务的手之列。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方式。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可学生是活生生的,它在每个青年人身上培养起来的应该是对集体利益真正有价值的素质和能力。这并不是要泯灭个性,使个人只是成为社会的工具,如蚁群中的一只蚂蚁或蜂房里的一只工蜂。仅仅由没有个性原创、没有个人目标、标准化的人组成的社会是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悲群体。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为、又视对社会的贡献为其人生第一要义的个人。我认为英语国家的教育几乎达到了这种理想境地。
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教育的理想呢?是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是。言词现在是,今后将仍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是由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
因而,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这适用于小学生的第一次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的博士论文,或者记一首诗,作一支曲,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做事的动机千差万别,因而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就体现于它教导学生们以怎样的动机做事。做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出于惧怕、不得已而为之;可能因为对权威的野心和对名誉的欲望;也可能源自对某件事的兴趣或者对真理、真知的渴望,没有人会否认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管理对学生心理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有一个作为其基础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反过来又被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在这里存在着最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野心勃勃的欲望,或是对对象的爱好、兴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但很早就被削弱了的神圣的好奇心。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对小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已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满足感。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态度是对塑造小学生的心理基础毫无影响。
我觉得最坏的莫过于学校主要用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等手段工作。这种做法摧毁了小学生健康的感情、真诚和自信。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出顺从的人。难怪这样的学校在德国、中国和俄国居统治地位。我知道在美国这个国家里,学校中不存在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恶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小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惟一来源就是后者的德和才
  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选择理论已被许多人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权威依据来引用。也有一些人用这种方法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毁灭性的经济竞争的必要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们进行生存竞争的力量,完全在于他是一个社会性的生活着的动物。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因此人们应该防止向青年人宣传把这种习俗意义上的成功当作人生的目标。这种意义上的成功的人,通常从他们伙伴那儿得到很多,其所得通常远远超过他给他们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工作所得到的成果的乐趣,以及对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年轻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快乐的愿望,去追求人类最高财富,即知识和艺术技能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结果的兴趣和知道这结果对社会的价值而产生的快乐我认为学校布置的最有价值的作业应该能够唤醒并强化青少年的这种意识。只有这种心理基础才能激发孩子们去积极快乐地追求知识和艺术一般的技巧这些人类至高至大的事业,唤醒这种最宝贵的心理当然不如施加强权或者鼓吹野心那样容易,但却有价值得多。
这些创造性的心理力量的觉醒当然比强力的施行或个人野心的觉醒困难,但它更有价值。重点在于发展孩子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赞许的天真愿望,并把孩子引导到对社会很重要的领域;这种教育主要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动能力和社会认可的愿望之上。如果学校成功地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工作,它将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重,学校规定的作业也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我认识一些喜欢在校时光甚于喜欢假期的孩子。
第二个动机是好胜心,说得委婉点就是学生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取得伙伴赞同的愿望肯定是社会最重要的束缚力之一。在这个感情复合体中,建构性的和毁灭性的力量密切相连。学生取得赞许和尊重的愿望是健康的动机;但要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有才智,就很容易导致过份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调整,这可能对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伤害。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防止使用产生个人野心的简单方法以敦促小学生们勤奋学习。
这样的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范围内是一位艺术家,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像艺术家那样,创造性地劳动。如何才能在学校获得这种精神呢?对此不可能存在万能补救方法。就如个人不可能永远健康一样,但有一些能被满足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们应该在这样的学校里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材料和使用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应该拥有广泛的自主权。因为他在发展工作上的乐趣同样会被强力和外在压力扼杀。
如果至此你们都专心地跟上了我的思考,你们可能会对一件事感到奇怪。根据我的观点,我已谈了这么多究竟以什么精神来指导青年,但是关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我却什么都没有说。占主导地位的究竟应该是语言,还是科学中的技术教育?
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我看来这些都处于第二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年轻人已经通过体操和跑步训练了他的肌肉和身体耐力,今后他将适应任何体力工作。头脑训练及脑力和手工技巧的训练也是类似的。因此,会说俏皮话的人下列说法大致不错,他把教育定义为: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正因为此,我一点也不急于在强调古典文史教育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两种方法的追随者们的斗争中表态。
另一方面,我想反对另一观念,即学校应该教那些今后生活中将直接用到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生活中的要求太多样化了,使得在学校里进行这种专门训练毫无可能。除此之外,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那些培养将来从事较确定的职业的技术学校也适用。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将肯定会找到属于他的道路。除此之外,与那些接受的训练主要只包括获取详细知识的人相比,他更加能够使自己适应进步和变化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在此以一种多少有点较为绝对的形式所谈的内容,代表的只不过是我的个人观点,其基础仅仅是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说积累的个人经验。谢谢您们给我这个机会,能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这样一个如此有意义的会议上发表这些看法。
作者: fonnylee    時間: 10-12-1 16:00


我選宏信是主要其於下列原因: 1) 基督教; 2) 以英普教學; 3) 小班 ; 4) 位置近.

另回應alice-

1)
為什麼各宏信家長覺得IB 學制好, 主要是他們少學習壓力和學到好成績吧.” ---- 這絶對不是我的想法. 於我而言, IB較傳統學制更尊重學生的獨特性, 更重視培養他們的探究和表達能力. 任何學制皆是同樣要求每個人努力地盡己所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這可以是一種壓力), IB讓學生自訂探索題目(在高年級), 這是對學生一份尊重, 但不等於其要求低, 只是在一定的自由度內任你發揮, 評份準則一定有(且我相信更為全面).

2)
歐美本土教育, 學制也和香港國際校相同, 但總體成績比亞洲國家低落不少, 已響起警號.  我想就是忽視基本功, 提倡自主快樂創意.  但基本知識學不好, 多討論也是言語空洞, 多創意也是天馬行空, 不着邊際” …… 這的確只是你偏面之見解, 希望你明白, 宏信毫不忽視訓練學生基本讀寫算的能力, 這更是對小學低年級的重要學習要求, 所謂討論只是鼓勵家長和學生有多些home talk & home play, 所謂創意”, 我認為是Visual Arts, Performing Arts 和教材設計上見到所花的心思而已.


3)
我們本地學制也有很多要改善地方.  但如果學校教得好, 學生學得好, 是目前世界最能培養中英兼備人才的地方”….. 任何學制都有改善的空間, 沒有最不最的”.
作者: kamtsk    時間: 10-12-1 18:05

fonnylee,
對於LA的辦學理念, 已用了年多時間去嘗試了解, 但實際上, 作為一位愚昧的媽媽, 我總想有更實在的資料, 麻煩你了.
1. 請問LA有沒有閱讀計劃?
2. 太多太多人說LA的功課少了, 我自己也喜歡, 但在學校會以什麼的形式作consolidation的工作?
p.s. 我個人也偏愛LA (否則也不會這樣積極的問問問), 但看法似乎跟我老公有點出入, 我是實實在在,真真確確的希望掌握更多資料, 才同老公好好地商量, 希望大家幫幫助!
謝謝!


原帖由 fonnylee 於 10-12-1 16:00 發表

我選宏信是主要其於下列原因: 1) 基督教; 2) 以英普教學; 3) 小班 ; 4) 位置近.

另回應alice媽-

1)
“為什麼各宏信家長覺得IB 學制好, 主要是他們少學習壓力和學到好成績吧.” ---- 這絶對不是我的想法. 於我 ...

作者: softhard    時間: 10-12-1 22:37

建意你真的組織一下你所想知的問題興爸爸一同向副校了解, 因為經第三者總會加以自己思想.
原帖由 kamtsk 於 10-12-1 18:05 發表
fonnylee,
對於LA的辦學理念, 已用了年多時間去嘗試了解, 但實際上, 作為一位愚昧的媽媽, 我總想有更實在的資料, 麻煩你了.
1. 請問LA有沒有閱讀計劃?
2. 太多太多人說LA的功課少了, 我自己也喜歡, 但在學校會以什麼 ...

作者: manvvgigi    時間: 10-12-2 10:30

請包括我的問題;
1)    宏信老師確認Year 1-2 由外籍老師任教50% 主科課程。Year 3-6以上的師資又如何安排?

2)    Year 3-6教學模式? 英語課程內容仍然以外國教材為主嗎? 教師自行設計課程及教材?  

3)    Year 3-6學期會有考試測驗嗎? 要計算成績等級嗎? 會以什麼方式呈現呢?

4)      宏信仍要參加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嗎??

5)    宏信於中文科教學模式? 課程及教材是以著重詞解、讀文、分析….? 是否一定由操流利國語內地老師任教?

6)    宏信由 Year 1-12 都以小班教學 (25-29人)?

7)    於未來數年內, 當宏信各年級均開班後, 貴校預計屆時外籍老師任教佔全校的百分比?

8)    宏信會在校網公佈有關申辨IB的時間表/ 成果 / 符合教授IB課程資格的老師人數等資料嗎?
作者: bamama    時間: 10-12-2 11:28

manvvgigi,

4)      宏信仍要參加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嗎??

何副校長在簡介會中說過, LA不會參加TSA.
作者: manvvgigi    時間: 10-12-2 12:31

oh! thank you!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2-3 14:00     標題: 回覆 6# fonnylee 的文章

多謝回應.

我應為思維創意要由知識引發.

你我的看法有不同, 不一定要有共識, 方法途徑不同, 也沒有絕對結論答案. 希望大家 堅持信念, 為孩子努力過, 不看成敗.  為學祇不過是起始階段, 人生際遇還多着呢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0-12-3 14:04     標題: 回覆 6# fonnylee 的文章

多謝回應.

我應為思維創意要由知識引發.

你我的看法有不同, 不一定要有共識, 方法途徑不同, 也沒有絕對結論答案. 希望大家堅持信念, 為孩子努力過, 不看成敗.  為學祇不過是起始階段, 人生際遇還多着呢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1-6-7 18:38

用了一年多去觀察LA 課程和學生 (IB),我最終放棄了...

1.接受不到讀了LA後要自己再額外比很多$同時間再教小朋友中英數.(比一般學校多很多很多 )

2.暫時未有信心讓小女在LA讀足十二年,我知道如讀了六年IB小女根本無能力才轉回外間傳統中學和考334
能力. 如果你們作一些深入了解和找尋課程 syllabus, 那完全是兩碼子syllabus.


3.      3. 我個人覺得IB吾適合低年級香港學生環境,不同可能外国會合適,所以大多數傳統直資名校高年級才用是正確.

4 再加上小女是活潑女孩, 擔心太沒有壓力之下, 她太開心了,而失卻了讀書根基到時不能回頭 . 希望小女打好根基再談探索和反思我想也不遲 .




5.我接受不到面對讀傳統P1課程比 IB year 2
相差很多很多..

6. 我接受不到學校太輕率在紀律上和小孩子學習規律!


6.我沒有打算出國讀書!!

以上是個人意見!!


作者: a媽媽    時間: 11-6-7 22:55

Hi Alice

Sorry to hear your final decision....

I am also struggling on LA...

I hope the parent briefing will shed some light for us....

We are all looking to see their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Regards
Fiona
作者: kamtsk    時間: 11-6-8 11:50

Alice,

I will attend the seminar in late June.  Please go and know more about the school again. Then, free good to make the decision. All we want is looking for the most suitable school for our kids. Good luck, everyone:)
作者: fonnylee    時間: 11-6-9 05:36

Long time no see as I'm busy at work recently.  Now is 0526, waking up from bed and get a browse on BK here.

Over time (esp. these recent months), I've really become more & more relieved and thanksful by seeing my daugher's drastic improvement in studying.  

After counter-checking with other schools, I noted that her Maths is a bit advanced then others (say just finished her 3-digit addition/subtraction).  For English, her daily reading materials are excellent (with each student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levels).  For Chinese, the book recently purchased is also so good that that I can't stop myself keep on reading with her whenever I've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she can take initiative to read & do her homework every weekday. Her strong sense of creating ideas on her own has also been strengthened thro the teaching mechanism adopted by LA.   I'm really glad that I've chosen LA for her.  Really hope that her little brother (now in K2) can follow her footstep to enter this school too........may God lead our way.

But for Alice's mum, since you've so many reservations on IB, I think your final decision may also suit you.  Good luck and wish you have a happy learning journey with your kid(s) too!
作者: kamtsk    時間: 11-6-9 13:10

Thanks fonnylee.  

Dear all, would like to share this with you!

http://yvonnelam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05077

我的孩子們正需要一所懂得欣賞他們強項的學校.

Kam

[ 本帖最後由 kamtsk 於 11-6-9 19:16 編輯 ]
作者: 小豆媽    時間: 11-6-23 17:17     標題: 回復 1# kamtsk 的帖子

不記得我有冇回應過些post, 不過可以再share, 給有興趣的家長參考.

我是LA Y2的家長, 我的小朋友在一傳統地區名校讀了P1, 今年在LA讀Y2, 我小朋友不是讀不上, 他在P1時是前2名, 上台領學科獎的.  我轉校, 不是要IB, 而是想要一種培養孩子探究學習的態度.  instead of在傳統學校填鴨6年.

好多家長著眼LA冇功課, 唔知學乜, 其實家長自己睇睇派回來的WS, 就一清二楚, 我們Y2的家長, 冇一個會出去補習, 冇需要補, 補習社亦唔會識補.  所以不存在比左$3500學費, 仲要自己比幾千蚊出去補中英數.

例如學校教simple machine, 唔係叫學生串晒d字, 睇住d圖抄幾次, 佢地係用一堆gear, wheel, axel, pulley等等比學生自己explore, 自己"發明"一件野, 自己畫圖, 自己介紹果件作品, 在大人眼中, 當然都係好"低b", 但係咁樣學習, 比串晒d生字有意義.

中文方面, 好老實, 係唔夠其他小學識得/默得字多.  不過LA係用故事/文章教學的, 會重視理解同作文多d.

我唔係覺得LA乜都好, 佢亦有好多好多改善空間, 例如行政.  不過最重要係, 個小朋友同學校係咪配合到, 家長又可以配合幾多.
作者: sumsumyauyau    時間: 11-6-28 12:03

I give up LA to choose YYPS
作者: kamtsk    時間: 11-7-1 18:38

Oh, sumsumyauyau. It's so sad. It makes me think about the song '十個救火的少年'. Anyway, wish you have a happy learning journey with your kid:)
作者: bananalemon    時間: 11-7-2 10:13     標題: 回覆 1# kamtsk 的文章

KAM :
你如何 ??
作者: kamtsk    時間: 11-7-2 20:12

Dear May,

Please check pm.

:loveliness:
作者: BonnieSuen    時間: 11-7-4 11:21

I also give up in last two weeks before~
作者: babyguo    時間: 11-7-4 23:14

可否分亨一下,點解要放棄LA。
作者: ALAU    時間: 11-7-7 16:28     標題: 回覆 7# 小豆媽 的文章

i love your sharings, and I like to let my son to have a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the skills of learnings.

Thanks for reminding me the importance for choosing a "good"school rather than a "famous" traditional brand!
作者: reidlai    時間: 11-7-11 15:35

Dear All,
DBS and St. Paul Co-ed is engaging IB course series.  Still have negative comment against IB?
作者: kamtsk    時間: 11-7-13 10:56

原帖由 reidlai 於 11-7-11 15:35 發表
Dear All,
DBS and St. Paul Co-ed is engaging IB course series.  Still have negative comment against IB?


Totally agree.
作者: 小豆媽    時間: 11-7-17 13:41

原帖由 ALAU 於 11-7-7 16:28 發表
i love your sharings, and I like to let my son to have a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the skills of learnings.

Thanks for reminding me the importance for choosing a "good"school rather tha ...

其實, 冇一間學校係100%好, 100%冇得彈 !

選左A學校的媽媽, 一定會有10個理由去support A 學校係好學校, 而決定放棄A學校的人, 亦會有10個理由去話A學校有幾唔惦.  

ALAU, 如果你choose左LA, 我好樂意同你share LA的生活. 你可以PM我.
作者: kamtsk    時間: 11-8-2 14:24

Finally, I've got the answer. LA is our choice.
作者: carinla    時間: 11-8-2 16:13

kmtsk,

唔好意思,可否分享多D呀! 我本身都好BUY LA的教學理念,亦有意給小女讀,來緊的8月27日簡報會都會去聽及了解。 謝謝!
作者: kamtsk    時間: 11-8-2 20:11

Carinla,

Please check pm.

Kam
作者: bananalemon    時間: 11-8-3 00:05


作者: kamtsk    時間: 11-8-3 12:27     標題: 回復 56# bananalemon 的帖子

May,

Thanks!!!!

Kam
作者: babybaby2010    時間: 11-8-3 14:32

原帖由 carinla 於 11-8-2 16:13 發表
kmtsk,

唔好意思,可否分享多D呀! 我本身都好BUY LA的教學理念,亦有意給小女讀,來緊的8月27日簡報會都會去聽及了解。 謝謝!


我都想知..
但唔明點解呢d野下下都要pm講
唔可以公開講??
作者: yinglongma    時間: 11-9-16 13:16

好想知語境和學生的探究精神,品德和學術水平如何,我好buy IB,所以真道,蔡繼有和宏信我都有興趣,及後知道真道的語境不足,唯有貴點都考慮蔡繼有,但就放棄了基督教教育。宏信似乎在價錢和基督教教育方面都很理想,但對九龍人則較遠。想問除上述比較外,宏信和蔡繼有比較大家點睇呢?
我尤其著重語境(包括英普),閱讀,孩子熱愛學習,自學能力和品格,請問各位家長對學校這方面的成效看法如何,而學校有什麼缺欠是需要家長多作忍耐的呢?
作者: 小豆媽    時間: 11-9-21 12:47

原帖由 yinglongma 於 11-9-16 13:16 發表
好想知語境和學生的探究精神,品德和學術水平如何,我好buy IB,所以真道,蔡繼有和宏信我都有興趣,及後知道真道的語境不足,唯有貴點都考慮蔡繼有,但就放棄了基督教教育。宏信似乎在價錢和基督教教育方面都很理想,但對九龍人則較 ...

班主任 : LA : 一位外藉一位中國人班主任, 每日對6堂, 中文另有普通話內地老師.   PLK :中國人班主任, 外藉英文老師上英文. 都係普教中
同學溝通 : LA : 冇規定, 小息任你講廣東話, 但同staff一定要英文.  PLK, 一入學校門, 星期135講英文, 24說普通話.
課程 : LA : 3層IB, 不過未取認証.  PLK : 只有DP係IB, 其他係校本課程.

我舍的係咁多, 我都有去PLK的briefing.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