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純做英文文法練習能培養出怎樣的小學畢業生? [打印本頁]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19 08:15     標題: 純做英文文法練習能培養出怎樣的小學畢業生?

香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從Grammar Approach改為Communicative Approach。有不少人人根據以下兩項事實,推斷出Grammar Approach比Communicative Approach為佳的結論:

1. 今天的中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中學畢業生差。

2. 今天的大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大學畢業生差。

以上兩點我估計大概是事實,但單憑這兩點推斷出Grammar Approach比Communicative Approach為佳的結論卻大有問題。看看以下兩點:

1. 幾十年前,我讀中學時,會考只要有五科合格包括英文就已經被稱為讀書讀得不錯,有full cert的可能只佔同齡人口的十幾個percent。但現在很大比率的人有full cert,可能超過一半人吧。以從前最好的十幾個percent的學生與今天的普通學生比,根本沒意義。

同樣道理,我讀書時,香港只有兩間大學,每年每間只取錄千多名新生,所以讀大學的,大概是同齡最頂尖的3%。現在讀大學的,是最好的18%。用昔日最頂尖的3%與今天最好的18%比,也絕無意義。

2. 當日的中學生畢業主,平均英語程度比今天的佳。但當日的中學生,英文程度的來源是在甚麼地方?文法練習?閱讀?

幾十年前,英中大概佔九成,能畢業有full cert的,在五年中學裡,閱讀英文課本的時間肯定遠比學文法、做文法練習為多。所以他們的英文程度,主要得受惠於閱讀,而不是文法的學習。


很多人都會將以下無可比意義兩點掛於咀邊:
1. 今天的中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中學畢業生差。
2. 今天的大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大學畢業生差。

但有意義的第三點,卻沒有多少人講:

3. 今天的小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小學畢業生好。

造成這個結果,因素可能有許多,但閱讀量應是關鍵。我讀小學時,升中試只考文法而不考閱讀,基本上所有學生都只做文法練習,而不閱讀課外書。現在的所謂Communicative Approach之下,文法學同少了,閱讀相對地多了(但我仍覺得,現在的文法仍然學得太多,閱讀仍然遠比所需的少,但蝸步總比沒有進步好)。

如果家長們只講不做,只和朋友吹吹水,問題倒不大。但問題是,他們用錯誤的推理,證明了一個錯誤的結果,錯誤地認為只要多做文法練習,子女英文就會好,跟著就行動,要子女大量做練習,結果就是香港小學英文程度進步速度不理想的最重要原因。

在BK的家長,就算不是考升中試的,也大概是由Grammar Approach的培養下長大。但大家可能已經忘記了當日同學們英文是怎麼的不濟了。對幾十年前的情況,我還是歷歷在目:

我是升中試後期的產物,讀小學時,英文課基本上只做兩件事,文法學習和默書。老師的如意算盤大概是:懂生字就懂閱讀,懂文法就懂寫作。這個想法錯得離譜,但我絕不怪他們,因為在那個時代,視野被當時有限的資訊所局限,在井底之中,見識有如井底之蛙是正常不過。就正如百多年前,開明有如林則徐,因為被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所局限,以為不供應「大茶黃葉」予英國洋鬼子,他們就會便秘得要投降,「足以制之死命」。

當時基本上沒有閱讀這回事,學生的閱讀只有課本中每年十多篇Reading Comprehension,這就是閱讀的全部。百分之九十幾的時間,就是拼命教授文法,拼命操練文法練習。我所講的拼命,不是鬧著玩的,而是真的拼命。有部分學校,甚至在高小取消了音樂、美術、體育,天天就是操練。英文科當然就是天天教文法,天天操練文法練習。

各位網友不要以為學校只在課堂之中操練文法練習,基本上,每間學校都會安排中、英、數的補課,而補課的內容當然離不開操練文法了。而且文法操練,不單在學校裡做,回家做的英文功課,也都幾乎清一色是操練文法。

如果按照以下講法:

「多做文法練習,成效可立竿見影。家長只須為孩子選擇一些優質的文法練習,並配合適當的時間及分量安排,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吸收到好的英文,這樣,上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當日我和同學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最優質的教育,比起我女兒所接受的,完全不著重文法練習的教育不知好了多少了。但實際的效果如何?

我所讀的小學是一間非常差勁的學校,但大家都會同意,在百多人的小學裡,再差的小學,頭10%的學生都是優質的學生吧。小弟幸運,升中試名列第一,但英文程度之弱,令人咋舌。閱讀方面,只能讀懂小三、四的comprehension。就算連天天操練的文法也是極弱,弱得跟閱讀能力不相上下。

在全級裡,我的中英數平均水準可能是第一,但英文科只是前列,並非最強。最強的也頂多只能讀懂小五的comprehension吧,文法也只比我好少許,距離讀英中所需的,有十萬八千里遠。

可能有網友會問,你所讀的band 5學校差勁,其他的怎麼樣?

由於我是小學的top boy,所以有幸獲派一間不錯的中學。在中一時,我的英文是全級最差的10%,比我好的同學又如何?

中一時,老師全用中文教授,因為學生根本沒有能力聽英語。大部分老師都不敢用課文去教,因為學生根本看不明課本。老師通常都是每課抽幾句,讓我們抄下,這每課短短的幾句就是考試要考的全部了。

我的同學,文法水平有多高?舉個例子大家容易明白。在中四時,有一次,英文老師講解我們作文的文法錯誤,他說:

「你們很多人會覺得:

Present Tense: He plays football.
Past Tense: He was played football.

其實 Past Tense應為 He played football.」

大家可以猜想,中四時不少同學有如此的低層次文法錯誤,我和我的同學,在中一時,受過六年大量操練之後的文法程度有多高。

你們也不要小看了我和我的同學,在這次講解的年半之後,我們全級的會考成績是英文科100%合格。

「今天的小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小學畢業生好。」是完全不用置疑的,是學生普遍閱讀多了,做文法做得少了的結果。


當年的教育方法,只顧文法訓練,完全不閱讀就是當年小學生英文程度不足的結果。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死抱這種極低效能的教育方法呢?

eviepa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19 09: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10-6-19 10:49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19 08:15 發表
香港大概在二三十年前從Grammar Approach改為Communicative Approach。有不少人人根據以下兩項事實,推斷出Grammar Approach比Communicative Approach為佳的結論:

1. 今天的中學畢業生的英語平均來說比起幾十年前的中 ...


現在大部份的中小學生仍不是真的用 Communicative Approach 教出來的。母語教學政策也對語文教育做成影響。因此,這比較沒意義。要比,就和國際學校的學生比。

而且 Grammar 在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底下仍有其重要性和角色。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3997/grammar_communicative.pdf

[ 本帖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10-6-19 11:02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19 12:34

ChiChiPaPa,

中學有太多因素影響學生英文程度,幾十年前的和今天的當然不能比。但影響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就比較少,可以比。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19 17:34

只做學校要做的文法練習,不再額外加練習,將學課外學習英語時間大部分都放在閱讀,小部分放在看英文節目又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我的觀點是,香港的語境不足,適量的文法練習是必須的,而我心目中的「適量」,是一個很低的值。現在普通學校在課堂裡,在安排的功課已經超過一個小朋友所需,於課外再加任何文法練習都是多餘。

stccmc的女兒讀傳統小學,有一定的文法教授,他常強調不需額外加文法練習,只吸引女兒大量閱讀。從文法支持者來說,這種方法是害苦下一代的做法。但實際如何?實際上,他的女兒英文程度了得得,閱讀超強,連文法也很強。

一個例子可能只是符碌,但我真的有朋友採取同樣策略,亦取得stccmc類似的成效。在網上亦有幾個網友採取這種冷門策略,小朋友英文亦非常高強。

我女兒讀新概念小學,文法比傳統學校少得多,我在她考完三次呈分試前完全沒有讓她做文法練習,平日的重心是大量閱讀。結果女兒的英文程度也是比全港平均水準高得很多,連忽略了的文法程度也是相當強。

到今天為止,我認識的所有大量閱讀加上極不注重文法練習的,所培養到的都是英文高超的孩子,和大量做文法練習而不注重閱讀的,都是平庸。

香港大概找不到不完全不做文法練習的非國際學校學生,所以沒有任何數據去做研究。

以上的結果,總結下來就是:

1. 文法練習,對認識生字、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聆聽能力,作用極微。

2. 沒有閱讀的配合下做的文法練習,對提高文法能力,作用極微。

3. 閱讀對認識生字、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聆聽能力,作用極大。

4. 閱讀可以大大提高文法能力。

5. 閱讀是功效大的學習工具;文法練習是功效極低的學習工具。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6-19 17:37 編輯 ]
作者: smallpig    時間: 10-6-20 23:45

eviepa,
很用心良苦的一篇文章. 正好解答了我最近想到的:香港中學畢業生(包括我自己)為何讀了十幾年英文, 就連一句都說得不好. 不論回答英語電話或外籍人士問路, 普遍都答不上. 原來是缺乏閱讀, 我還記得整個中學階段只讀過兩本故事書!

現在輪到我的女兒了, 她現讀K2, 可能因我沒有作個好榜樣, 她都不大喜歡看書. eviepa, 請問大量閱讀是指多少呢?每週一本足夠嗎? Thanks!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1 19:45

Smallpig,

我通常將「足夠」定義為,持續用這種方法,到升讀英中時,在上課後,能不怎樣查字典也能讀懂各科的課本。

我不知道確實需要多少,但相信每天平均十五分鐘就肯定達到「足夠」的狀態。少於此數,我不肯定。

閱讀比起做練習的樂趣大得多,要孩子從K2起每天閱讀十五分鐘、三十分鐘真不會很難,起碼不會有叫他們做練習那麼難。關鍵是選書要選合程度、合興趣的。

eviepa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2 00: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2 01: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2 13:23

分享小女個案---

我女兒讀新概念小學,文法比傳統學校少得多,我在她考完三次呈分試前完全沒有讓她做文法練習,平日的重心是大量閱讀。結果女兒的英文程度也是比全港平均水準高得很多,連忽略了的文法程度也是相當強。


---小女的小學都應該是這類小學,注重閱讀和寫作,少默書,也不計入考試分,文法少,但我沒有你那麼開明,我都有要她做少許文化練習,從小看cartoon network, discovery長大.

到今天為止,我認識的所有大量閱讀加上極不注重文法練習的,所培養到的都是英文高超的孩子,和大量做文法練習而不注重閱讀的,都是平庸。

-----結果是:
前年f.1 時第一次小考英文是全班最高分.
英國文學是全級頭幾名.....(有點汗顏)
注:這科只計平時功課,沒有考試,正正小女是用心做功課的人(除了中文和中史),考試就........

f.1暑假,用了大半個月,她一口氣睇了4本厚厚的英文小說,呵呵,那當然是流行小說.
但f.2英文成績每況愈下,8>7>6,
但其他英文科目e.g. LS, science, history都可以的, 直至下學期小考英文得59分,我開始緊張,一看考試卷,原來文法衰了,這次大考不得不督促她溫習文法,學校一直注重閱讀,原來都開始注重文法.
註:學校英文教高一級,會不會是因為閱讀只cover 到常用的文法,比較深的就處理不到 ????

[ 本帖最後由 ZZdaphne 於 10-6-22 13:39 編輯 ]
作者: wunma    時間: 10-6-22 14: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2 16:29

原帖由 ZZdaphne 於 10-6-22 13:23 發表
f.1暑假,用了大半個月,她一口氣睇了4本厚厚的英文小說,呵呵,那當然是流行小說.
但f.2英文成績每況愈下,8>7>6,


我仲想阿仔今個f.1暑假點說佢睇英文小說打下底椿tim.....版主大人你講真講假架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2 16:55

點解要咁極端? 閱讀與文法練習之間沒有絲毫矛盾,事實上,做練習需時不多,一星期15分鍾足夠有餘了, 好處是可以比較歸類和有系統地掌握文法,對考試成績很有幫助.大概也沒有人否認閱讀的好處,可是,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不一樣, 我看到不少人閱讀只追求故事情節,對文章裏的其它東西視而不見,或者說領悟不了,所以,很難說閱讀提高語文能力適合每個個體.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2 17:08 編輯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2 17:06

原帖由 October. 於 10-6-22 16:55 發表
點解要咁極端? 閱讀與文法練習之間沒有絲毫矛盾,事實上,做練習需時不多,一星期15分鍾足夠有餘了, 好處是可以比較歸類和有系統地掌握文法,對考試成績很有幫助.大概也沒有人否認閱讀的好處,可是, 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自 ...


呢樣我知....要阿仔閱讀與文法練習一齊做,好似勁有難度呵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2 17:27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0-6-22 17:06 發表


呢樣我知....要阿仔閱讀與文法練習一齊做,好似勁有難度呵mouth:" />mouth:" />


我女學校好傳統, 學校一年自己岀7本MODULE比學生,好詳细好有系統, 所以我女唔需要額外做文法練習.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2 19:42 編輯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2 17:48

原帖由 October. 於 10-6-22 17:27 發表


我女學校好傳統, 學校一年自己岀7本MODULE比學生,好有祥细好有系統, 所以我女唔需要額外做文法練習.


甘請問你個女仲肯唔肯再抽時間閱讀呢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2 19:15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0-6-22 16:29 發表


我仲想阿仔今個f.1暑假點說佢睇英文小說打下底椿tim.....版主大人你講真講假架mouth:" />


samel 兄, 我都想是假的

下學期小考英文得59分,

更正:  原來得48分

剛剛派了成績計分表, 原來我攪錯了

今次final, 幸運地有70分.  
拉均總分都合格, 一 額汗 ...............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2 19:38

雖然小女成績有如此現象,但我都認為小學用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好處比壞處多,
而且是一生受用,只要初中時稍稍注意文法,
學好英文真的不難.




[ 本帖最後由 ZZdaphne 於 10-6-22 19:47 編輯 ]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2 19:47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0-6-22 17:48 發表


甘請問你個女仲肯唔肯再抽時間閱讀呢


讀, 但做不到大量閱讀, 更談不上每天都閱讀, 而且只肯看她感興趣的書. 我當然希望她能夠多多閱覽不同類形的書籍, 但我同時認為閱讀是種发自内心的樂趣, 不想強迫.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2 20:09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2 19:53

eviepa,

可否告知如何得知女兒的英文程度比全港平均水準高得多及文法程度也相當強呢?


wunma,

今次所講的重心是小學畢業時的情況,全港平均就是band 2學生的英文平均程度了。英文主要是聽講讀寫四大塊,不過香港人無謂地再加上文法一塊。

我想妳還記得?以閱讀中一的故事書而論,我囡囡的閱讀速度是她band 1同學平均水準的十倍,會是band 2生的幾多倍?

她升中一時,已很喜歡看西片,最愛的是「神探阿蒙」片集(Monk),聽英語對白,看英文字幕,看得津津有味。小弟當年會考合格了也沒有這個聆聽能力。

對於講和寫,她沒有那麼好,但比一般band 1生好,應該沒有問題,比起一般band 2生應好更多。

文法方面,她在學校的文法考試分數,一向不錯。而且最重要的是,對於較深奧的文法,她往往可以憑語感判斷出正確答案。她不能引經據典地講解為何這是正確答案,反而用「這個選擇較為順口」為理由去做抉擇,而命中率不錯。雖然她在小學的文法訓練甚少,但相信文法比起band 2學生來說,水準高得多。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6-22 19:54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2 20: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2 21:32

原帖由 stccmc 於 10-6-22 20:47 發表
//大量閱讀,大量英文電視,每天和屋企人說英文,和同學說英文(多數是小女),沒有大量練習
...


如果加埋文法練習, 呢個小朋友可能挪到100分!
所以,要語文佳不僅僅只靠閱讀或是文法練習能夠做得到的,多聽多講也缺一不可.不過, 有多少香港家庭能夠有這樣的語境提供給小朋友呢?

其實, 文法小學的大多數BAND1生, GRAMMAR, LISTENING, ORAL, DICT AND COMPREHENSION也都在90分以上.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2 21:42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2 22:14

我看到不少人閱讀只追求故事情節,對文章裏的其它東西視而不見,或者說領悟不了,所以,很難說閱讀提高語文能力適合每個個體.


October.,

讀中四時,我敬愛的英文老師便是抱有這個觀點,他說:「閱讀英文故事書,明不明故事內容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學習故事內的生字、語法。」這觀點應該大有市場。

不過我的想法剛好相反,小學生閱讀,只應該追求故事情節,對文章裏的其它東西應該視而不見。而且中、英文皆然。

我囡囡英文很好,但比起一些網友如stccmc、judy、mattsmum等的子女來說又差了很多。原因?他們的子女是覺得閱讀課外書過癮而讀,心中沒有功利的想法,沉醉在書本之中,百分百投入,享受故事帶來的滿足感。但同時間,由於投入,所以不經意地學會了很多生字、生詞,提高了語言的感覺,文法自然好起來。

相反地,如果懷著學習語文的心態去看書,分了神去注意生字、生詞、文法、句子結構等,閱讀的樂趣自然大打折扣,自然會將樂事變苦事,自然提不起勁去多做,語文的提高自然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如果選書時,不以興趣為依歸,殺傷力更大。

我囡囡的中文閱讀就做到此點,她閱讀衛斯理、瓊瑤等書,從來都只為求過癮而讀,甚麼語文學習,她從不會理會。但她卻可以從不做練習而中文不錯。


點解要咁極端? 閱讀與文法練習之間沒有絲毫矛盾,事實上,做練習需時不多,一星期15分鍾足夠有餘了, 好處是可以比較歸類和有系統地掌握文法,對考試成績很有幫助.


如果每星期只做15分鐘的文法練習常然很好,但正如stccmc所講:
//學習,尤其是小學 ,是學校和家庭整體的,一併考慮的。一般香港傳統小學 教英文是考試,文法和練習導向的,缺少閱讀,聽和講。在此大前題下我便有課外不用練習的建議。中學可能要多點文法練習也不出奇。//

小學的文法授課、文法的課堂練習、回家做的功課,文法所佔的比重已經夠多了,每星期是十五分鐘的不知幾多倍。如果家長再買練習作補充,你不覺得太多嗎?

我在前面羅列了很多數據,都直指課堂以外的文法練習是浪費時間的,你又有甚麼數據支持你課後應每周額外做15分鐘文法練習呢?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6-22 22:30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2 22: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2 22:24

如果加埋文法練習, 呢個小朋友可能挪到100分!
所以,要語文佳不僅僅只靠閱讀或是文法練習能夠做得到的,多聽多講也缺一不可.不過, 有多少香港家庭能夠有這樣的語境提供給小朋友呢?

其實, 文法小學 的大多數BAND1生, GRAMMAR, LISTENING, ORAL, DICT AND COMPREHENSION也都在90分以上.


October.,

正如stccmc在前面所講,他見過讀名校,英文很高分,但英文能力和閱讀為主的孩子的差一大截。我亦見過大量高分低能的小學畢業生,所以,100分對我來說是毫無吸引力的,我要的是「實力」。

為何//多聽多講也缺一不可//?我女兒也沒有在家中講英文,但多聽就可以控制,少時看disney,中學看西片。不能多講總也是缺陷,但只要能讀、能聽,英文有相常不錯的水平也就很容易。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2 23:08

如果一頁課外練習不做可以拿九十幾分,我真的無興趣浪費時間只為拿幾分,用來看書好過!不過 BK 也看過有家長為幾分要生要死,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了。在我來說,不惜代價,追求 100分是非常愚蠢的。


Stccmc,

囡囡今天對卷,英文的reader不合格,她說是意料中事,因為要拿高分就要將故事書內容記熟,她不屑這樣做。內子有微言,說為何不在考試之前不看一遍,她的閱讀能力強,多看故事書一兩遍,成績一定會好。但女兒的想法是,多閱讀一兩遍不錯可以拿得好成績,但花時間記史實、記科學理論對學術會有進益,但將故事書記得滾瓜爛熟,對學術進益甚低,不如花時間在別的地方更好。頗有乃父風範,我當然支持。

eviepa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2 23: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07:11

Stccmc,

我絕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我和大部分家長都有相同的價值觀,都希望女兒學有所成。但達成這目標的方法就和主流的有很大分別。

中一二,分數名次絕不會有深遠影響,所以是最佳時候讓女兒學習怎樣安排時間溫習:投放多少時間、各科目的分配、每科如何溫習、溫習的重點。讀中一二,目標是充實自己,應該將有限的溫習時間放在對學術有較大進益的方面,而不是浪費在默書、背誦reader內容這些無甚意義的東西。

對女兒的學術進度,我了然於胸,我用一個不受分數規限的標準去衡量,已經證明她讀書讀得不錯,這是唯一重要的。至於實際考試結果如何,我覺得並不重要。

我覺得,今次考試損失的分數就當是投資,學懂了如何學習,高中應會更好。高中的目標就較為複習,既要增進知識,又要高分,如何在兩者取個平衡就比較難。

eviepa
作者: judy    時間: 10-6-23 10:01

多看故事書一兩遍,成績一定會好。但女兒的想法是,多閱讀一兩遍不錯可以拿得好成績,但花時間記史實、記科學理論對學術會有進益,但將故事書記得滾瓜爛熟,對學術進益甚低,不如花時間在別的地方更好。


先別去討論咁嘅諗法對不對,但細細個己咁識計算利害得益,阿二真係差好遠。

阿二識諗咗,知道係時候要努力啦,所以,考試前花一、ニ天時間,設計了十多張標語,加插得意嘅圖案,貼到成屋都係,話要提醒自己努力加油。貼好了,又有信到,圖書館預定的書到咗,從圖書館回來,唔單只帶回預定的,仲借一堆區樂民的書,呢啲書佢己睇幾次啦。

話明唔準睇,點知考完試到圖書館,書,睇曬,全部還得。

中、英文小說,邊個小朋友唔鐘意睇,但肯睇那些對學術會有進益的書,那才難得。

[ 本帖最後由 judy 於 10-6-23 10:23 編輯 ]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3 10:46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2 22:14 發表
相反地,如果懷著學習語文的心態去看書,分了神去注意生字、生詞、文法、句子結構等,閱讀的樂趣自然大打折扣,自然會將樂事變苦事,自然提不起勁去多做,語文的提高自然大打折扣。更有甚者,如果選書時,不以興趣為依歸,殺傷力更大。
...


eviepa,

這點我的看法和你的是一致的, 追蹤故事情節能帶來很大的

閱讀快感, 肆無忌撣地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不是要時刻去注

意文章里的用詞嵌字、寫法結構等等.只是,這種純脆的逍

遣閱讀法對提高語文能力的幫助有多大呢? 我認為是因人

而異的,清末詩人孫洙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

吟.書看多了,耳濡目染,起了借鉴的作用,缺點是缺乏创

造力.有的人整天埋頭苦讀,閑書看得真不少,但是語文成績

卻乏善足陳,甚至踫到作文時苦不堪言,這樣的例子比比皆

是,我讀書時的同學有不少,BK也有家長反映過,什么原因

呢? 我估計閱讀分為翻書和讀書,讀書是用心去讀,翻書是

隨心所慾,有的人語感強(我認為語感是天生的),悟性

高,即便常常只是翻書,也會有所得着.


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小2起看閑書的,一些生字和成語從小不

求甚解,囫圇吞棗地吞下肚子,成年以后才发現,原來我完全

发錯音了和把意思也給理解錯了.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3 11:11 編輯 ]
作者: wunma    時間: 10-6-23 1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3 10:55

我完全同意不應盲目追求分數,但怎說也好,合格應是作為學生的基本要求吧!

囡囡熱愛閱讀,能力正常, 不合格原因只有一個 - 未盡全力

把reader不合格合理化為"成本效益論",真的不敢苟同

現在的孩子最愛說: 這個不願做,那個不屑做,最好一開始就做CEO ...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2 23:08 發表


Stccmc,

囡囡今天對卷,英文的reader不合格,她說是意料中事,因為要拿高分就要將故事書內容記熟,她不屑這樣做。...
但將故事書記得滾瓜爛熟,對學術進益甚低,不如花時間在別的地方更好。頗有乃父風範,我當然支持

作者: CFaHB    時間: 10-6-23 11:22

很怪 ....

溫 reader, 只要睇 3次, 再搵出重點, 背小小, 一課書, 45 分鍾就 ok 啦, 跟本不存在 "化不化算" 的問題.  呢個係執分位, 彎小小腰就執到 (雖然d故事多數好煩悶).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2 23:08 發表


Stccmc,

囡囡今天對卷,英文的reader不合格,她說是意料中事,因為要拿高分就要將故事書內容記熟,她不屑這樣做。內子有微言,說為何不在考試之前不看一遍,她的閱讀能力強,多看故事書一兩遍,成績一定會好。但女兒的想法是,多閱 ...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3 11:28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2 22:14 發表
你又有甚麼數據支持你課後應每周額外做15分鐘文法練習呢?
...


eviepa,

我沒有調查驗究過,沒有科學數據支持.我只以我女兒說事.

囡囡語文成績中等偏上, 因為學校一年岀7本module給學

生們練習GRAMMAR,大多課堂老師即教即做,少部份回家

做功課,所以她不需要額外補充GRAMMAR,但是,我買

COMPREHENSION給她練習,她一般一個UNIT15分鍾以

內搞掂.
作者: judy    時間: 10-6-23 11:32

wunma,

我家阿三最曳,所以我地都叫佢大曳。

你阿仔真得,功利點來說,我肯定背一本reader一定好過看10本厚厚的小說。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3 11:37

原帖由 judy 於 10-6-23 11:32 發表
wunma,

我家阿三最曳,所以我地都叫佢大曳。

你阿仔真得,功利點來說,我肯定背一本reader一定好過看10本厚厚的小說。


你究竟系支持閱讀大法定文法練習架
作者: judy    時間: 10-6-23 11:51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0-6-23 11:37 發表


你究竟系支持閱讀大法定文法練習架


吓?
作者: wunma    時間: 10-6-23 12: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3 12:29

原帖由 wunma 於 10-6-23 12:07 發表
呢道沒幾人會贊成背書的, 尤其背, 都有分"死"同唔"死"的, 死背的, 真的會死, 重死得好慘.

我個大曳人雖不是死果種, 考測後背的東西亦會所餘無幾, 的確是幾冇謂的, 但這麼多年來積積埋埋的記憶, 又不能說對他沒幫 ...


難就難在點分"死"同唔"死",....

前排見阿仔課文"燕詩"(唔知有無記錯名,樑上有雙燕 ...果首) , 諗起讀書果陣背得勁唔情願, 但而家竟有興趣重背一次, 完全違規晒我既性格.....奈何,無奈...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3 12:45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0-6-23 12:29 發表


難就難在點分"死"同唔"死",....mouth:" />

前排見阿仔課文"燕詩"(唔知有無記錯名,樑上有雙燕 ...果首) , 諗起讀書果陣背得勁唔情願, 但而家竟有興趣重背一次, 完全違規晒我既性格.....奈何,無奈... ...


哦!我接受文學背誦的,
若果沒有少時的背誦,
今天還記得樑上有雙燕嗎?

其實學校的戲劇都係訓練背誦,
還要大 大聲.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3 12:57

原帖由 ZZdaphne 於 10-6-23 12:45 發表
哦!我接受文學背誦的,
若果沒有少時的背誦,
今天還記得樑上有雙燕嗎?
其實學校的戲劇都係訓練背誦,
還要大 大聲.


問題系我學生時代就總之一提起要背, 就想同老師反面....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20:07

我完全同意不應盲目追求分數,但怎說也好,合格應是作為學生的基本要求吧!

囡囡熱愛閱讀,能力正常, 不合格原因只有一個 - 未盡全力

把reader不合格合理化為"成本效益論",真的不敢苟同

現在的孩子最愛說: 這個不願做,那個不屑做,最好一開始就做CEO ...


敬告各位觀眾,我的做法,沒有特別訓練的,千萬不要效法!

Reader 一本,近百頁,看第一遍,小女大概需要45分鐘到一小時,而且有小許樂趣。但要熟讀到能解答問題,則要反覆多看,要用幾倍此數,而且是沉悶的。

對學校要學生熟讀一些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作為評核學生的能力,我不敢苟同。不過,如果女兒覺得有需要以此去取高分,我不會反對。但如果她深思熟慮後,覺得不願做沒有價值的事,我支持。

事實上,她很願意聽我的指導,去多閱讀,多看西片,多作文。我覺得這些學術活動才是她競爭力之所在。由於她一直都集中做真正有用的活動,她總體英文分數還是全級的前列,放棄了這部分,對英文總分多少有點影響,但不是關鍵。

她選擇放棄了這部分的分數,客觀上是益了同學,她可能因此而考後了兩三名,於是有兩三個同學會因此考高一名,增添他們的快樂。

我覺得讀書是要講策略的,我考會考時,考八科,但我的勤力程度只容許集中火力去讀五科有興趣及較有用的,另加英文。有兩科是完全不盡力的。後來這五科每科都起碼取個C,算是不錯。但如果我將更多時間分配在那兩科,重點的五科自然會少讀一點,我想我的會考成績會受影響。為何每一科都要盡力讀呢?為何不可以集中讀重要的、有把握的呢?

我囡囡讀小一到小四時,考試根本完全不溫習,分數當然不佳,但由於注意力都放在真正有效用的學術活動,所以在最後兩年,是名列前茅的。

我囡囡現在讀精英班,明年能留在精英班是她的心願(是她的心願,我只要求她能升班),這次考試明顯地比上次努力了一點,但她居然可以因為溫習reader是無用的活動為理由,有預謀地放棄此部分數,作為爸爸,我有點欣喜。

eviepa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3 21:28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3 20:07 發表
... Reader 一本,近百頁,看第一遍,小女大概需要45分鐘到一小時,而且有小許樂趣。但要熟讀到能解答問題,則要反覆多看,要用幾倍此數,而且是沉悶的。...


考 Reader 答問題至合格(注意:是合格,不是高分)
認真的看一遍,合格總可以吧?
看第一遍不成, 看兩遍總可以吧?
多看一遍,只看重點,30分鐘總可以吧?
30分鐘的付出...計算再計算

孩子在學校需要學的東西,不單是一些有應用價值的資料
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態度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21:46

eviepa,

這點我的看法和你的是一致的, 追蹤故事情節能帶來很大的

閱讀快感, 肆無忌撣地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不是要時刻去注

意文章里的用詞嵌字、寫法結構等等.只是,這種純脆的逍

遣閱讀法對提高語文能力的幫助有多大呢? 我認為是因人

而異的,清末詩人孫洙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

吟.書看多了,耳濡目染,起了借鉴的作用,缺點是缺乏创

造力.有的人整天埋頭苦讀,閑書看得真不少,但是語文成績

卻乏善足陳,甚至踫到作文時苦不堪言,這樣的例子比比皆

是,我讀書時的同學有不少,BK也有家長反映過,什么原因

呢? 我估計閱讀分為翻書和讀書,讀書是用心去讀,翻書是

隨心所慾,有的人語感強(我認為語感是天生的),悟性

高,即便常常只是翻書,也會有所得着.


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小2起看閑書的,一些生字和成語從小不

求甚解,囫圇吞棗地吞下肚子,成年以后才发現,原來我完全

发錯音了和把意思也給理解錯了.


October.,

我開這個論題的其中兩個個焦點是「能培養出怎樣的小學生」,除了要講理論外,實際數據是重要的。因為如果講是天下無敵,但實際上培養不了好學生,是完全沒有用的。另外,中學的學習較複雜,沒有小學那麼單一,中學和小學的教育方法,是有很大的分別的。

你質疑,小學生只為興趣而讀,成果有限。我可以告訴你,無論我女兒、我本人,在小學時都從來只為興趣而讀,從來不會為改進語文而讀。但我小學時,中文可能是全級第一。我囡囡的中文閱讀都是這樣,她中文程度也不錯。另外,很多朋友的個案,網上不少網友的分享,都直指一個結論,不論中英文,只為過癮而閱讀,已能產出語文程度優越的小學畢業生。

當然,中學不能只靠這一招,還有很多要注意,但這並不是這次討論焦點。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22:01

考 Reader 答問題至合格(注意:是合格,不是高分)
認真的看一遍,合格總可以吧?
看第一遍不成, 看兩遍總可以吧?
多看一遍,只看重點,30分鐘總可以吧?
30分鐘的付出...計算再計算

孩子在學校需要學的東西,不單是一些有應用價值的資料
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態度


如果真的是看30分鐘就會合格,我囡囡會做,但要實上,老師喜歡出些很不經意的地方,要合格,遠超此數。

誰有資格界定甚麼是良好態度,甚麼是不良態度?

有一個很出名的理論:要成功,就要用80%的時間去做20%最重要的事。現在女兒所做的,正符合這原則。盡力做重要的事,而放棄不重要的事,我覺得是良好態度。

我希望女兒學的,是發展獨立思考。人人都做,但經深思熟慮後,覺得不值得去做,就不應去做。所以,每科要怎樣溫習,我不會過問。我本來希望她盡力溫reader,但她在渴望高分的情況下不做,我覺得有骨氣。

做學生,最重要是盡力增強學養,這點她已做到,這已證明她求學態度良好。至於分數如何,絕不重要。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22:43

---小女的小學 都應該是這類小學 ,注重閱讀和寫作,少默書,也不計入考試分,文法少,但我沒有你那麼開明,我都有要她做少許文化練習,從小看cartoon network, discovery長大.

-----結果是:
前年f.1 時第一次小考英文是全班最高分.
英國文學是全級頭幾名.....(有點汗顏)
注:這科只計平時功課,沒有考試,正正小女是用心做功課的人(除了中文和中史),考試就........

f.1暑假,用了大半個月,她一口氣睇了4本厚厚的英文小說,呵呵,那當然是流行小說.
但f.2英文成績每況愈下,8>7>6,
但其他英文科目e.g. LS, science, history都可以的, 直至下學期小考英文得59分,我開始緊張,一看考試卷,原來文法衰了,這次大考不得不督促她溫習文法,學校一直注重閱讀,原來都開始注重文法.
註:學校英文教高一級,會不會是因為閱讀只cover 到常用的文法,比較深的就處理不到 ????


ZZdaphne,

做乜咁擔心?

英文閱讀能力聆聽能力皆強,讀英中已是無往而不利。LS, science, history等已經因此而競爭能力大大加強,已經著數了不少。

文法方面,我沒有怎樣著意去有系統地教女。反而我叫她作文後,時常和她檢討文法的錯誤,這是實戰中學習文法,並非為學文法而學文法。

很多網友都表示,自己少時不明白的文法,有了較強閱讀能力後,不少從前怎樣也學不懂的文法會豁然開朗,所以以妳孩子的情況,文法會拾級而上,是一個「明天會更好」的問題,為何要擔心?

eviepa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3 22:49

"...老師總是問些很不經意的地方..."
讀完一遍再加30分鐘review 仍然會不合格

真想問問,都底班中有多少人可以合格?
合格的同學真的全都花了幾倍時間 review?

今時今日中學reader測試真難.
獨立思考真的十分重要.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3 23:00

真想問問,都底班中有多少人可以合格?
合格的同學真的全都花了幾倍時間 review?


如果我囡囡用兩小時去溫習,取得合格,我覺得沒有問題,亦是我原先設想的。

同學們喜歡用很多時間去溫習,取得合格,我亦覺得沒有問題。

我看不到女兒決定不讀,除了分數受損外,有何弊端?為了不做無謂的事,寧願放棄較容易取分的部分,正是獨立思考的表現。

界定好態度與不良態度必有所本,必有背後之道理,不可以我說了就算,我就代表真理。

eviepa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3 23:34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3 22:43 發表


ZZdaphne,

做乜咁擔心?


英文肥佬要repeat呀 !!!!

不過是略加溫-一溫文法,分數已回來

[ 本帖最後由 ZZdaphne 於 10-6-23 23:42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3 23: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3 23:59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3 20:07 發表


敬告各位觀眾,我的做法,沒有特別訓練的,千萬不要效法!

Reader 一本,近百頁,看第一遍,小女大概需要45分鐘到一小時,而且有小許樂趣。但要熟讀到能解答問題,則要反覆多看,要用幾倍此數,而且是沉悶的。

對學校要學生熟讀一些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作為評核學生的能力,我不敢苟同。不過,如果女兒覺得有需要以此去取高分,我不會反對。但如果她深思熟慮後,覺得不願做沒有價值的事,我支持


這種方法我都有提議給小女,
(不要花太多時間去取得高分)
但不是reader, 是religious education
我認同宗教, 但唔認同要考試,所以 ......

以上純粹本人立場,不涉及其他.

[ 本帖最後由 ZZdaphne 於 10-6-24 00:00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4 00:03

不過是略加溫-一溫文法,分數已回來


ZZdaphne,

有強的閱讀背景,文法就較別人容易上手,分數就會高。如果文法是迫切的,那麼便做一下練習吧。有了大量閱讀後,就有了強語感,就有資格明白較深的文法,做一下練習,確可以鞏固所學。不過,在沒自身語感不足的情況下勉強學文法絕對是高投入低回報的活動。

eviepa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4 00:10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4 00:03 發表


不過,在沒自身語感不足的情況下勉強學文法絕對是高投入低回報的活動。


正確, 考完後佢話已經忘記7788....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4 10:12

原帖由 stccmc 於 10-6-23 23:42 發表
年幾前買了本 1000 joke book 給她,她很鐘意看,到而家重有時重温,十分抵。之後間書局摺左,有無好介紹呢?
...


stccmc,

我女也喜歡看這類笑話,校園小說,还有心靈鷄湯,對劉天賜

的舊約啓世錄也一讀傾心, 英文就獨孤一味Darren Shan

系列,見她喜歡恐怖驚慄故事,就推薦Agatha Christie既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她也嫌不好看.

我們那個時代一班女同學鍾意的瓊瑤/亦舒/林燕妮,稍后

的張小嫻,還有那些家喻户曉的中外名著,更是眼尾也不掃

一下, 我很疑惑,現在的女仔一點文藝細胞也沒有, 情

情愛愛的閑書我不大建議讀, 但是,一些中外名著還

是有價值的.
作者: stjoboldboy    時間: 10-6-24 11: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4 1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mesbond007    時間: 10-6-24 15: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udy    時間: 10-6-24 16:51

學生因不屑理會考試分數,而不注重「温習」本身,是沒有「責任」感,是失德


讀書不是讀分數,讀書是為吸收智識。如果為些微分數,花大量時間,温了又温,浪費了求学的大好時光,忘掉了讀書的真正意義,這才是失德。

當然,適當測試是必須的,認真的温習也是應有的態度。

難就難在如何找到中庸。



作者: judy    時間: 10-6-24 17:11

stccmc,

自阿三出世後,真的少理阿大、阿二好多。所有學校之通告、回條、書信、支票都是他們寫好,我們簽名就是。我們理的,只是起居飲食,文娛運動。讀咩書,功課多少,真係少理。

阿二是享樂派,自小立志做公務員。佢看書好窄,唔主動。對呢個人仔,我是希望先生俾多啲練習功課佢嘅。

望佢早啲開竅。
作者: wunma    時間: 10-6-24 17: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4 18:20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太高要求嗎?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為基本態度竟然可以引出這麼多討論...

真的很值得我們思考.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4 20:55

原帖由 judy 於 10-6-24 16:51 發表
如果為些微分數,花大量時間,温了又温
...


咁樣出題目, 是學校既問題不是學生既問題。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4 2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4 2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4 22:30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太高要求嗎?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為基本態度竟然可以引出這麼多討論...

真的很值得我們思考


Nadal,

這做法有趣的地方是,不是要求高低的問題,而是原則問題。

舉個例子:每間大學都會有一小撮授課奇差的教授,遇到這種上課會浪費時間的課堂時,好學們生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A: 上課是學生的責任,雖然上課學不到甚麼,但我仍會照樣上課。

B: 上課雖然是學生的責任,但問題是上這種課簡直浪費青春。上課這種責任是低層次的責任,高一個層次的責任是讀好書。由於讀好書和上課兩種責任互相抵觸,所以我選擇讀好書,不去上課而改為在拉記自修,讀書效果會好一點。

在大學裡,這兩種想法的學生都同受尊重。

同樣道理,盡力準備考試是中學生較低層次的責任,讀好書是較高一級的層次。我囡囡認為熟讀無應用價值的reader會影響學業進度,所以情願低分,也要將普通學生放在reader的時間分配在別的有用科目中,這種想法應受尊重。

eviepa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4 22:31

原帖由 stccmc 於 10-6-24 21:36 發表

你認為考試高分能力就高? 小朋友愈細,考試就愈不能反影實力,尤其是英文。 有冇看我的油X的例子?


在相同的背景下, 我認同考試高分(常勝將軍那種),其人讀

書能力、理解能力或是學野能力都比較高, 只要他肯。或

許,你要問了, 歷年那些會考狀元都跑哪兒去了? 我的看法

是, 成功的關鍵EQ比IQ重要, 也就是性格和態度比能力更

重要.

如果,你單指的是语文, 我還在思索, 如何界定語文能力高

低? 比如: 每個美國境內的美國人都會講英文吧?

有的人天生辯才好,說話說服力强, 適合辯論比賽, 但是,這

樣的人就能被稱為語文出色的嗎? 一個文盲也可能口才出

衆、作文零分.想來想去, 最能表現好的語文能

力的, 無非就是寫得一手好文章. 考試高分,作文肯定也高

分,所以,考試成績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我還在疑惑,沒有答案.

[ 本帖最後由 October. 於 10-6-25 09:36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4 22:51

Judy,

這樣說, 我個大曳人是失德得緊要, 但不由得我管.


Wunma,

小學生成績主要看騎師的騎功(父母的管教能力)。到中學,最關鍵的是學生的鬥心。妳的大曳人有自發性去:

實情自小他就是那種大量默書, 背誦reader的人, 他懂的生字, 是這樣學回來的; 背reader內容, 可以一字不漏, 雖說很沒意思的, 但卻能訓練語感. 過程看似痛苦艱辛, 但習慣了, 又背到, 記到. 不能說默書背誦冇用.


姑無論這種讀書方法是有大效用或是效用較小,鬥心這樣強勁,讀書一定無問題。

eviepa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4 23:18

你舉的例子大不同,比較接近的例子應該是:

某教授授課奇差,功課奇悶兼"唔實用"
A學生: 盡責任 交齊功課
B學生: 不屑做"唔實用"功課 乾脆唔交 :loveliness:

坦白說,我不相信如果認真的讀完一本 READER
test 前再看20-30分鐘
最後結果還是會不合格 !!!

東拉西扯了這麼久 還是沒有人回答: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是不是要求太高" ???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4 22:30 發表


Nadal,

這做法有趣的地方是,不是要求高低的問題,而是原則問題。

舉個例子:每間大學都會有一小撮授課奇差的教授,遇到這種上課會浪費時間的課堂時,好學們生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A: 上課是學生的責任,雖然上課學不到甚麼,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4 23:35

某教授授課奇差,功課奇悶兼"唔實用"
A學生: 盡責任 交齊功課
B學生: 不屑做"唔實用"功課 乾脆唔交


在大學裡,因為此理由而不交功課,而將時間分配在更有用的環節,應受尊重。但當然,前題是要輸得起。無關痛癢或是分數已經很高的科目可以這樣做。Core subjects兼且分數不高的話,這樣做就會危害學業,屬有勇無謀,不值得很效法。


坦白說,我不相信如果認真的讀完一本 READER
test 前再看20-30分鐘
最後結果還是會不合格 !!!


你信我吧,20-30分鐘絕對不夠。她讀精英班,同學一般英文水準較高,她的同班同學不合格的佔少數,但低分的很多。可以想像,求分者眾,而很多求分者只能取不高的分數你就可以知道題目有多難。


東拉西扯了這麼久 還是沒有人回答: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是不是要求太高" ???


這問題和我們討論的扯不上關係!關鍵不是要求有多高,而是無用的事,做一分鐘都嫌太多!

eviepa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4 23:43

考試高分不一定能力高
考試高分是一種非常狹義的能力

但是你不難看見一些成績好的學生 (不一定是最高分)
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很認真的看待學業,自發溫習
這類人的能力通常都非常高

原帖由 October. 於 10-6-24 22:31 發表


在相同的背景下, 我認同考試高分(常勝將軍那種),其人讀

書能力、理解能力或是學野能力都比較高, 只要他肯。或

許,你要問了, 歷年那些會考狀元都跑哪兒去了? 我的看法

是, 成功的關鍵EQ比IQ重要, 也就是性格和態 ...

[ 本帖最後由 nadal 於 10-6-25 13:44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0-6-24 23:45

原帖由 nadal 於 10-6-24 23:18 發表
東拉西扯了這麼久 還是沒有人回答: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是不是要求太高" ???


Nadal :

這個Topic之所以有趣,正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

換一個比喻,"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這說法,就未必獲所有人肯定。

生命是基本,正如學習,如以成績量度,合格是基本的。Eviepa也沒有否認這點。

不過,他/他們這一派認為,超越眼前分數,培養下一代獨立思考更重要。

這是Eviepa一貫強調的。不過,您可以細心看他這欄的理論,跟以往一樣,不乏矛盾之處。矛盾,是他一方面強調自然為之,尊重子女之興趣和獨立思考,但另一方面,家長的苦心和算計/培養卻無處不在。子女的興趣自然源於好爸爸每天陪讀的積極干預,而像Evie面對考試仍有這樣長遠的計算,亦非一般中學生能及,只能說是幼承庭訓的結果。

而其餘各位據此的洐生,不過是各位各異的價值判斷,似難有絕對真理?
作者: csy_ma    時間: 10-6-25 00:19

原帖由 nadal 於 10-6-24 23:43 發表
考試高分不一定能力高
考試高分是一種非常狹義的能力

但是你不難看見一些成績好的學生 (不一定是最高分)
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很認真的看代學業,自發溫習
這類人的能力通常都非常高

...

問題是:

自發學習大概不等於認真地看待學業
認真地看待學業亦未必等於認真地看待學業成績

有一種自發學習
可能因所習剛好是該生興趣所在
學生只是順勢而上
這,大概可說是該生的幸運?亦是父母培養興趣得其所之結果

在Eviepa這個案中,其實我也有商榷之處:計算得太盡了。知識,很難分有用和無用。深入研討一本書、一個故事,其實也是思考訓練的一種,不見得較記熟已知的冷知識更冇用。

而學習,一旦滲有這種近乎功利的計算,就很難enjoy和鍥而不捨,而一流的境界通常都需要不計得失的投入(因為得失太難預計了,且微妙,有點浪費精力)。

Eviepa引為自豪是女兒有其超脫眼前功利的獨立思考,我則認為此舉恰恰是"諗多咗":很多時,真理其實頗簡單和直接,用迂迴的路走,不見得更接近真理。

而且,人生路上其實充滿不由人的情況,一個獨立的人,不見得隨時可以讓自己的意志自由運轉,很多時需要隨勢而行,因此,學會如何在不如己意的情況下,學習如何以積極方法面對,大概更為重要。

就像考試,乃是許多學制中難以避免的惡,面對這種惡,對應辦法未必是輕視它,大概是從不同的實驗中找到超越考試而又令自己有所獲的辦法?
就如在一個不如意或自己不感興趣的崗位上,不是埋怨自己懷才不遇,進而以此作工作不出色的理由,而是調適自己,以試驗的心態找到工作中的小情小趣,並藉此激勵自己,讓此階段變得易過和有意義。

所以個人認為,假如Evie未能在細讀過程找到意義和有趣點,那可能是她學藝不精--不是目光久遠超越分數成果,恰恰相反,卻因為她把努力的焦點過分集中在分數成果上,不去創建自己的一套吸收和學習的方法。這有點本末倒置,未必有利最終的獨立思考。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0-6-25 00:26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5 01:45

這是Eviepa一貫強調的。不過,您可以細心看他這欄的理論,跟以往一樣,不乏矛盾之處。矛盾,是他一方面強調自然為之,尊重子女之興趣和獨立思考,但另一方面,家長的苦心和算計/培養卻無處不在。子女的興趣自然源於好爸爸每天陪讀的積極干預,而像Evie面對考試仍有這樣長遠的計算,亦非一般中學生能及,只能說是幼承庭訓的結果。


Csy_ma,

每次看到你來,我都覺得Eviepa這網名有點存在價值,能吸引妳不務正業而來。

做人很難不矛盾,我承認教女有不少矛盾之處,但我看到的可能和妳perceive到的有些出入。

Evie讀小學時,我一方面認同沒有分數、名次的教育,另一方面,卻積極打探她的學術水平在全港是在全港平均水準以上或是以下,簡直是人格分裂。

Sydney Sheldon的暢銷小說《Master of the Game》中,有一個情節。主角的兒子有兩個對象,她極力說服兒子和A相好,但結果反叛的兒子正正因為母親的這個因素而刻意選擇B作妻子。結婚時,媽媽大樂,因為一切盡在掌握中。我沒有這位主角那麼獨裁,沒有她那麼多包袱,但做法有點兒相似。我覺得誘導是上策,強制是下策。但關鍵時,我會出下策。我享受和女兒鬥智的過程,享受女兒心甘情願地選擇我所期望的選擇的樂趣,享受著雙贏的結果。

心理學有一派叫行為學派,其中一個代表人叫Skinner。他的觀點是,通過後天的改造,不管天賦如何,他都有把握將孩子培養成龍,或是成廢物一個。就算在行為學派中,他也是最激進的。發展心理學(孩子成如心理學)自出生至今,Nature Vs Nurture(對行為、性格,先天因素重要還是後天因素重要)的辯論從來沒終止過。行為學派就是覺得後天的作用比先天大。

我的思想比較靠近行為學派,認為孩子的行為、性格,後天的塑造,比起先天的特質重要。因此,我的整個教女大策略應接近積極干預,而離無為而治較遠。

我由始至終都不覺得無為而治是理想的管教方法。Evie母校臻美盛產無為而治的家長。雖然我覺得,臻美畢業生將來的成就普遍會比全港平均要好,但有一個長遠規劃的管教方法會更好。

我教女有一個很強烈的導向性。用課外活動會比較容易明白我所想:

我希望女兒學繪畫,不希望她學樂器。結果她不知怎的,自幼對繪畫有濃厚興趣,對樂器完全抗拒。但假若她喜歡音樂,對繪畫抗拒,我會用我的混身解數,去誘導她去喜歡繪畫(注意,是誘導,不是強制),如果一切誘導都失效,我才接受現實,讓她一心一意地學樂器。

我教女有強烈的導向性,但我知道不可以蠻幹,事事要女兒的認同。在BK的網友中,我認同的是stccmc, judy, mattsmum等具有導向性,而顧及兒女感受的家長。

小學階段,捉到多少魚是關鍵;中學階段,捕魚的技能才是關鍵。所以到中學,我慢慢將決策權移交到女兒手上。不過,幕後的策劃,還是在進行之中。

eviepa
作者: judy    時間: 10-6-25 08:53

這樣說, 我個大曳人是失德得緊要, 但不由得我管.


你是指会考、高考?一生人一次,努力温習係應該嘅。但平時,最好取得平衡,因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
作者: October.    時間: 10-6-25 09:43

原帖由 nadal 於 10-6-24 23:43 發表
但是你不難看見一些成績好的學生 (不一定是最高分)
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很認真的看代學業,自發溫習
這類人的能力通常都非常高
...


這是自律,自律也是能力的一種,有些人不一定最頂尖,

但也是挺聰明的, 具備不錯的學野能力.不知你有没有看到

些讀得頭暈腦脹,依然不合格的.
作者: wunma    時間: 10-6-25 10: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5 10:30     標題: 回覆 72# csy_ma 的文章

csy_ma請問你是否諗法律系的呢....你點可以甘條理分明.....佩服佩服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5 11:09

原帖由 csy_ma 於 10-6-24 23:45 發表

這個Topic之所以有趣,正是因為沒有標準答案

...


標準答案,絕對真理... 這一類東西對我來說不太重要
試問世界上有多少東西能談得上絕對, 有多少東西有真理

但是如果要討論的話,一個明確立場就非常重要

假若 EVIEPA 說:

學生測驗合格不重要 學生應有的責任是計算那些"有用", 那些"冇用" 然後只做"有用"的...

這是他的理念,我絕對尊重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5 11:45

原帖由 October. 於 10-6-25 09:43 發表


這是自律,自律也是能力的一種,有些人不一定最頂尖,

但也是挺聰明的, 具備不錯的學野能力.不知你有没有看到

讀得頭暈腦脹,依然不合格的.


先天的能力 我們改不了多少
後天的付出 我們可以自決付多少

就如我一開始便說:能力正常 願意作基本付出
你不一定會高分 但不會不合格

能力所限, 盡了力(頭暈腦脹)還是不合格, 我尊重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5 12:22

我平時都有教女兒計算事情的 priority而去做安排,
所以溫習亦然,
似乎有些網友覺得這點有不妥當,是嗎??


我當然希望女兒樣樣皆能(已經不求精,但事實係--求不得)
而且客觀環境都唔許可,
e.g. 主科肥佬就要repeat.
有時還要平衡溫習和休息時間,
小小計算似乎在所難免.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5 12:52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5 01:45 發表

我教女有一個很強烈的導向性。用課外活動會比較容易明白我所想:

我希望女兒學繪畫,不希望她學樂器。結果她不知怎的,自幼對繪畫有濃厚興趣,對樂器完全抗拒。但假若她喜歡音樂,對繪畫抗拒,我會用我的混身解數,去誘導她去喜歡繪畫(注意,是誘導,不是強制),如果一切誘導都失效,我才接受現實,讓她一心一意地學樂器。

小學階段,捉到多少魚是關鍵;中學階段,捕魚的技能才是關鍵。所以到中學,我慢慢將決策權移交到女兒手上。不過,幕後的策劃,還是在進行之中。


eviepa
正正是我的經驗

我想女兒彈到一手好琴,
但她卻毫無興趣,
學其他樂器,結果都是馬馬虎虎.

反而對視覺藝術十分著迷,
呢兩年,加上得到老師讚賞就更有滿足感,
我倆老唯有滿足她,
她要什麼材料工具都給她.  


我想了解為什麼你希望女兒學繪畫,不希望她學樂器呢 ???


作者: stjoboldboy    時間: 10-6-25 12: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5 13:02

原帖由 stjoboldboy 於 10-6-25 12:57 發表


無錯, 無錯, 我都唔明白有咩唔妥當?

我讀中學時從來輕視校內既大考,小考, 測驗, 默書….有時間都同班同學上山下海, 三教九流一番啦…
機關算盡之後, 知道擺足心機落兩次會考, 高考咪已經足夠有餘囉!


我的大大 ...



咁你都升到班去到考高考,
你都有10個叻.



但你爸媽就一定想


作者: stjoboldboy    時間: 10-6-25 13: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0-6-25 13: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nadal    時間: 10-6-25 14:07

你的分析很合理.我同意.

原帖由 nadal 於 10-6-24 23:43 發表
...但是你不難看見一些成績好的學生 (不一定是最高分)
他們成績好是因為他們很認真的看待學業,自發溫習
這類人的能力通常都非常高

...

原帖由 csy_ma 於 10-6-25 00:19 發表
問題是:

自發學習大概不等於認真地看待學業
認真地看待學業亦未必等於認真地看待學業成績
...


我原文說的是 認真的看待學業 再加上 自發溫習

我相信
如果能自發學習,已經是認真地看待學業的一種表現

如果能認真地看待學業,你也不需要太過著眼於成績

就如我一開始便說:能力正常 願意作基本付出
你不一定會高分 但不會不合格
作者: stjoboldboy    時間: 10-6-25 14: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0-6-25 15:33

討論熱烈, 看世杯看到頭昏腦脹之中, 我也忍不住也要發下牙痕.

nadal, 你問的問題 :「要求學生測驗合格, 太高要求嗎?」

合格相信是學校的基本要求, 也是學生起碼達到的責任目標.   但不合格也是常事, 背後總有不少原因.  方法不對或時間不足是其中主因吧.

但 Eviepa 對女兒 reader 不合格的原因十分有創意.  所以我說少上來就是不想扼殺他天馬行空的創意.  一次不合格帶出長篇理論, 說女兒的想法是不值得花時間, 經計算下時間用到其他有用科目.  是女兒一種思考洞悉, 值得讚揚的學養.

我常說  Eviepa 從來善於計算和有不少理念和現實上矛盾.  現在現實上的矛盾是:-

- 學校設立的 reader 測考是語文一種訓練, 想學生從閱讀中得益, 或想知學生閱讀理解程度.  相信這測考科目也不是一朝一夕, 學校覺得有用才設立.  但現在被一中二學生認為無用, 經計算下不值得花費時間溫習, 而否定這測考科目的效用.  又得到父親讚賞, 經計算下不合格有理, 是一種學養.  我真不識講, 學校校長老師看到不知感覺如何, 是否以後要邀請學生父女參加科考制定, 優化學校學習效應.

- 以重視女兒大量課外閱讀的爸爸.  女兒語文學習也有成就, 現英語程度遠高於一般水準, 又強於文法, 字彙和寫也不差吧.  英語閱讀又比同學快十倍.  如以百多頁的讀本, 溫習只需同學十份一時間,   加上語文已有超高水準, 花的時間應更少.  閱讀又是本身強項, 基本上不溫習也容易合格或得到高分.  Eviepa 常說女兒學習輕鬆, 不大溫習, 空餘時間也多, 但現在最強項容易的英讀測溫習時間也要省回到其他科目上, 又不合格, 怎麼說呢?

- csy_ma 上文講學習態度的文章, 是情理現實說得十分好的文章.  各位隨言附和"計算"的家長, 不要從字面中簡單說對錯, 像 csy_ma 說出理據和現實會較有說服力.
作者: stjoboldboy    時間: 10-6-25 16: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jamesbond007    時間: 10-6-25 17: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ZZdaphne    時間: 10-6-25 19:02

我原文說的是 認真的看待學業 再加上 自發溫習

我相信
如果能自發學習,已經是認真地看待學業的一種表現

如果能認真地看待學業,你也不需要太過著眼於成績


這都是我們做家長的所想,
但事實子女有不同性格,
不是個個子女都可以自發學習,
如果個個都自發溫習就真係就好啦.....


原帖由 nadal 於 10-6-25 14:07 發表

就如我一開始便說:能力正常 願意作基本付出
你不一定會高分 但不會不合



同意

其實大家討論的計算,
簡單來說,是子女們偷懶唔溫書或溫少點的借口.





[ 本帖最後由 ZZdaphne 於 10-6-25 19:16 編輯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10-6-26 13:39

原帖由 stjoboldboy 於 10-6-25 16:50 發表


簡單以言, 問題在於csy_ma講的是學習的態度, 論點全對, 但Eviepa講的是應對考試的態度, 風馬牛不相及!

我個人意見,治學態度應當嚴謹, 考試態度不一定要嚴謹, 除非是”生死存亡”的公開試!
...


你的看法確簡單, 學習態度和應考態度原來是風馬牛不相及.  我明白了!

小兒上到中學, 我比較注重他的態度.  其一是努力做好每件事, 不要以功利為先.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0-6-26 17:30

原帖由 stjoboldboy 於 10-6-25 14:23 發表
csy_ma ,

你以上講既, 道理上係全對. 但係你似乎無睇清楚Eviepa這個案喎!
Evie不願做既係記熟, 什至背誦reader, 呢種溫習需要既係short term memory然後recite攞分數, 唔係你所講既”研討一本書”, “一流境界的 ...


我本身都唔喜歡"書呆子".....都唔明白八股文點解可以用來取士, 而且可以沿用甘耐....而家八股文幾乎已經壽終正寢,但我相信當八股文差不多完全消失時, 就會有人去研究,在垃圾中尋寶.....
成年人都好多時會做出錯誤判斷, 初中前既小朋友始終都未成年, 好似Evie甘快識"計算", 我系羨慕的, 但同時我又怕佢地太快長大, 太"老積", 所以有時我都幾"矛盾"下....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6 18:13

Csy_ma,

妳的文章,內有很多大道理,但我總覺得對不了焦。先澄清兩個詞彙在妳的文章內的意義:

1. 計算得失
2. 功利

讀書要講策略,否則很難讀好書,這是公論。策略就是要計算得失。即是說,好學生就要懂得計算得失,甚麼時間要讀甚麼,甚麼要精讀,甚麼不需要怎樣理會等等。所以我認為在這個context中,策略就等同計算得失。

功利作為一個貶詞,我認為涵蓋的地方應該是狹窄的,大抵只能指:

1. 為了利益,做一些不合規範的事、或是一些自己平日不屑做的事。
2. 做一些短期很有效,但長期有反效果的事。

如果將功利的應用範圍無限推廣,功利就變得全無意義了:

他為何努力工作?功利!他為了升職加薪,為了個人利益而努力工作。

他為何當無國界醫生?功利!他得享受救人之後的滿足感,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做而已。


我準備會考時的一件事正好說明兩者的應用範圍:中四時。坐在我旁邊的是文科的第一高手,準備會考就和我有很大分別:

中史:我會花一點時間去看中國通史,但他不會,向我說:「要博學,讀中國通史;要取高分,就要讀這本雞精書」。結果他取A,我取B;他得高分,我得博學。求仁得仁。

中五選科:我和他都對聖經的道理抗拒,中五時,我drop了聖經科,選了生物。而生物老師很明確地告訴我們,生物科只能為學問而讀,文科生拿了個A也沒有用處。我的同學選了聖經。他解釋:香港有很多優質教會學校,預科收生時會考慮這科,效果比讀生物好。他結果不但選修聖經,而且拿了A,順利進入一間基督教名校。

我和他各有策略,各有各的計算方法。我在以上兩例是以興趣、長期的學術進益作考慮;他是以會考的分數、升學的利益為考慮。他的策略,相信大家都覺得他的行為是功利,而我的選擇,大概可以叫做理想主義。

以妳將Evie視作近乎功利主義,按照此邏輯,我也可以是是「超脫眼前功利的獨立思考,我則認為此舉恰恰是"諗多咗"」;我同學的做法也可以是「很多時,真理其實頗簡單和直接,用迂迴的路走,不見得更接近真理。」

有趣的是,他很功利地入U,但入了U後真而目就出現了,他選了學術味道很重的社會學,讀得非常有passion。

囡囡學校的reader考試,重點在於學生明白故事內容,比如說, “xxx xxx xxx xxx” 這句話是誰說的。這樣的考試,可以迫使一眾平日不怎樣看英文書的中中生努力看書,普通的同學,一百頁的書,要重溫一次,可能要讀上很多個小時,可能很有用。大概是德政。

不過我囡囡已經時常看書,這樣的溫習是不需要的。

我囡囡的同學中,可能有些是閱讀能力強的,他們的策略、計算得失是:我溫習一兩遍,起碼可以取得合格,能向家長交代,雖然對自己學業無甚作用,但仍是化算。這是較為功利的計算方法。

我囡囡的策略、計算是:以取分而論,最佳的方法是在其他科抽取兩小時讀reader,其他科目所損失的分數,在reader可以得回而且有餘。這種計算方法,和我當年讀中國通史,選修生物而放棄聖經,精神是一樣的,應稱之為功利主義的相反——理想主義。

在不會危害大局的情況下理想一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6 18:47

在Eviepa這個案中,其實我也有商榷之處:計算得太盡了。知識,很難分有用和無用。深入研討一本書、一個故事,其實也是思考訓練的一種,不見得較記熟已知的冷知識更冇用。


小學時讀過愛迪生傳。他少時,常去圖書館看書,有個人注意了他一段時間,一次,實在忍不住,問他:「小朋友,為何你看的書,種類是那麼多的?甚麼科目你書都見你看過?」

「我希望將整間圖書館的書都看完。」

「這方法行不通,這間圖書館每天增添十多本新書,你是沒有可能看完的。」

之後,這位先生就教愛迪生怎樣選書,於是,他開始有策略地看書,不再像以前,每個科目都是蜻蜓點水,終成大器。

要是他本著「知識,很難分有用和無用」,隨機抽取書本看,可能就埋沒了一位發明家。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深入研究一本書是極端精讀,是做學問的其中一種有效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弊處是極費時間。所以選擇教材就要很小心。上英國文學課時深入研究莎翁的著作當然好,但深入研究一本無甚特別的故事書,而且重點是背誦內容,對我女兒來說,就絕不化算。

eviepa
作者: csy_ma    時間: 10-6-26 19:28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6 18:13 發表
我囡囡的策略、計算是:以取分而論,最佳的方法是在其他科抽取兩小時讀reader,其他科目所損失的分數,在reader可以得回而且有餘。


Eviepa:

您以上的解釋好像有筆誤?

您囡囡的策略,似乎是相反?是把本放在reader的兩小時,放在其他科上,在reader上失去的分數,在其他科目中追回?
作者: csy_ma    時間: 10-6-26 19:33

原帖由 stjoboldboy 於 10-6-25 16:50 發表


簡單以言, 問題在於csy_ma講的是學習的態度, 論點全對, 但Eviepa講的是應對考試的態度, 風馬牛不相及!

我個人意見,治學態度應當嚴謹, 考試態度不一定要嚴謹, 除非是”生死存亡”的公開試!
...


Stjoboldboy:

您說得對極了 ,我主要是講學習的態度,跟Eviepa崇尚的表面超脫,實則整個判斷還是圍繞分數計算的態度頗有距離。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0-6-26 22:24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6 20:07

而且,人生路上其實充滿不由人的情況,一個獨立的人,不見得隨時可以讓自己的意志自由運轉,很多時需要隨勢而行,因此,學會如何在不如己意的情況下,學習如何以積極方法面對,大概更為重要。

就像考試,乃是許多學制中難以避免的惡,面對這種惡,對應辦法未必是輕視它,大概是從不同的實驗中找到超越考試而又令自己有所獲的辦法?
就如在一個不如意或自己不感興趣的崗位上,不是埋怨自己懷才不遇,進而以此作工作不出色的理由,而是調適自己,以試驗的心態找到工作中的小情小趣,並藉此激勵自己,讓此階段變得易過和有意義。


香港學生的勤奮,在歐美的院校裡,是有名的。但講到創作力,思考力等技巧,評價都是不高。比起歐美國家的家長,香港家長較為喜歡規管;比起歐美國家的學校,香港學校較為喜歡規管。於是,香港學童都受著種的規限,身不由己,平日做事,很多時都不能行使自由意志。學習conformity,香港有太多的機會。在無關重要的考試中,在豪得起的科目裡,拋開世俗的枷鎖,不理老師的權威,行使自由意志,真正超然地想一想甚麼才是正確道路,想通後,犧牲一點眼前利益而走這道路,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雖然我一向所注意的,是如何將一個平凡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青年,而對怎樣訓練一等一的孩子所知不多,但卻知道,真正頂尖的青年,思想都能超脫世俗。這種思考模式,自少訓練應該會較好。

我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無關重要的事可以豪一下,但到重要的事,則要嚴陣以待,不能苟且。「求學不是求分數,面對重大公開試除外」就是我的格言。見到「在一個無關重要的情況下豪一下」能否推出甚麼事都率性而為的結論?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0-6-26 20:16

Eviepa:

您以上的解釋好像有筆誤?

您囡囡的策略,似乎是相反?是把本放在reader的兩小時,放在其他科上,在reader上失去的分數,在其他科目中追回?


Csy_ma,

根據邊際效用遞減律,已經很用功的科目,再多用功兩小時,所能獲得的額外分數不會多。但對於完全未溫習過的科目,頭兩小時的溫習就可以取得很多分數。以取分,但不額外增加溫習時間計,最佳策略是在中西史各抽調一小時,以溫習reader,這樣做,總分數大概會更高。

但我囡囡卻因為這樣有違學習原則,所以選取讀有用的資料,而捨分數。


還有,多一科不合格,亦會帶來很多壞影響,太太就因此有微言。總之,放棄reader,眼前虧就吃定了。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0-6-26 20:21 編輯 ]
作者: csy_ma    時間: 10-6-26 20:28

原帖由 eviepa 於 10-6-25 01:45 發表

Evie讀小學時,我一方面認同沒有分數、名次的教育,另一方面,卻積極打探她的學術水平在全港是在全港平均水準以上或是以下,簡直是人格分裂。


Eviepa果然是Eviepa,最明白自己特點的,還是您自己

我只是想指出,您這樣的矛盾和思維方法,已不知不覺影響了女兒:
一方面,輕視學校的學制,如考試制度和成績,一方面,價值判斷卻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模式:初看一本書,可以,因為有趣,再細看,不想,因為不過為拿取分數。我不旨在這些分數,不看也罷。因為學校不過藉"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來考查學生有沒有看過吧了,沒有其他作用。

試看您轉述Evie試前不在reader多花時間的理由:

Reader 一本,近百頁,看第一遍,小女大概需要45分鐘到一小時,而且有小許樂趣。但要熟讀到能解答問題,則要反覆多看,要用幾倍此數,而且是沉悶的。

對學校要學生熟讀一些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作為評核學生的能力,我不敢苟同。不過,如果女兒覺得有需要以此去取高分,我不會反對。但如果她深思熟慮後,覺得不願做沒有價值的事,我支持。

坦白說,我不相信如果認真的讀完一本 READER
test 前再看20-30分鐘
最後結果還是會不合格 !!!

你信我吧,20-30分鐘絕對不夠。她讀精英班,同學一般英文水準較高,她的同班同學不合格的佔少數,但低分的很多。可以想像,求分者眾,而很多求分者只能取不高的分數你就可以知道題目有多難。


我看到的,是您的偏見正影響女兒以頗扭曲的角度看問題。
首先,您沒有進一步闡釋:
"一些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所指?
沒有應用價值
不等於那不是知識
如小說
中學生需要學的是如何分析和評價
這個,僅看一遍是不足夠的。

您說過,女兒看一次需要45分鐘,但以20-30分鐘再看,要取高分是絕對不夠的。
亦即是,您女兒在看過一本書後,不能花較短的時間,在腦海中分析和整理那本書的架構、人物和發展脈絡,這不能說是能力很高,乎如是,那堆資料應不能說是"完全沒有應用價值",它的價值就在於讓您女兒學習如何有效掌握不算有趣的資料。

我不太理解,您為何把學校一些措施理解為僅僅為了應試教育、分辨學生等級?假如您如此不信任傳統教育制度,又為什麼替女兒選擇了傳統中學?
一方面,您認為學校測考reader的方法很無聊,一方面,學習的角度卻用應試教育那一套:要取高分得花很多時間,划不來,就放棄,您不覺得當中有矛盾嗎?

為什麼溫習的方式要揣摩考卷的範圍和老師的評分標準?為什麼不能直接切入,如覺得那書很無聊,就分析它哪裡無聊無用?哪些人物刻劃得矛盾,不具說服力?

假如認為"對學校要學生熟讀一些完全沒有應用價值的資料"不合理,為什麼不跟學校溝通,試圖讓女兒理解為什麼這等資料沒有應用價值也要學?也要熟讀?為什麼不給學校一個解釋或者改善的機會?

您就認為您女兒認為那些資料的價值判斷都正確嗎?有沒有討論過(討論是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就算所學的"沒有用",經過討論,整個學習就變得"有用"了)?"沒有應用價值"就等於學了沒有用嗎?

[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0-6-26 21:31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