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在『三三四』新學制下,傳統小學真的是最佳的選擇嗎? [打印本頁]

作者: chuyuencheung    時間: 09-6-18 22:54     標題: 在『三三四』新學制下,傳統小學真的是最佳的選擇嗎?

在新學制下,重點將會由傳統死讀書、一試定終生、重背誦的模式,改為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因此,一些傳統的名校,如瑪利諾、聖方 濟各、油天等,都是以多功課、多默書測驗而聞名的,但,這又是否與新學制背道而馳呢?   在這學習形式下就讀六年,又是否可以與新學制接軌呢?

當然,部份私立或直資小學已經開始部署,以便使學生可以輕鬆地、容易地應付新學制,但是,津貼學校又如可呢?

各位父母,如果你們在今年需要為你們的子女選擇 2010 年入讀小一的話,你們又會如何選擇呢? 仍然會趨之若鶩地選擇傳統學校、抑或會選擇重創意思考而不多功課測驗的小學呢?
作者: nicolemummy    時間: 09-6-18 23:12

老師都是同一群老師, 學制改了, 又如何?

改革, 不是話變就話的東西. 無論那所學校, 都要去ADOPT. 有實力,資源分配得宜的學校, 無論那學制, 都會強一些.


原帖由 chuyuencheung 於 09-6-18 22:54 發表
在新學制下,重點將會由傳統死讀書、一試定終生、重背誦的模式,改為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因此,一些傳統的名校,如瑪利諾、聖方 濟各、油天等,都是以多功課、多默書測驗而聞名的,但,這又是否與新學制背道而馳呢?   ...

作者: ma90a31    時間: 09-6-19 00:32

很多時候 由不得我們選擇
在沒有分的情況下 一定是先去考私校或是直資學校
等有學校在手了  才能想這個問題  
況且 官津學校也不是我們想進去念就有得念   
所以  就算知道學學制下有可能會發生或者面臨的問題
做為家長的我們  什麼也沒辦法跟進
不是嗎


原帖由 chuyuencheung 於 09-6-18 22:54 發表
在新學制下,重點將會由傳統死讀書、一試定終生、重背誦的模式,改為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因此,一些傳統的名校,如瑪利諾、聖方 濟各、油天等,都是以多功課、多默書測驗而聞名的,但,這又是否與新學制背道而馳呢?   ...

作者: 雙寶媽媽    時間: 09-6-19 00:36

我覺得不理學校是不是傳統學校,真正能讓小朋友學到也才是正道。
作者: chuyuencheung    時間: 09-6-19 09:26

可是,我相信只有很小的孩子是喜歡多功課及多默書測驗的,如果這些傳統的學校在將來的新學制下已全無優勢,那,為何仍要樂此不疲地將小孩送進這些學校呢 ?
作者: judy    時間: 09-6-19 09:28

原帖由 chuyuencheung 於 09-6-18 22:54 發表
在新學制下,重點將會由傳統死讀書、一試定終生、重背誦的模式,改為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因此,一些傳統的名校,如瑪利諾、聖方 濟各、油天等,都是以多功課、多默書測驗而聞名的,但,這又是否與新學制背道而馳呢?   ...


傳统小學也分很多種。有的真是傳统死讀書,但有的是教改的先鋒。以我孩子間cheap cheap私小而言,十多年前已進行課程改革,推行鼓勵創意思考,小一已有專題研習,我和鄰居講這些時,鄰居都唔知係咩來嘅。

和新學制背馳?津校就冇有怕,收唔到學生就再小班啲,叫受歡迎的學校收小啲學生,彈啲俾佢。佢地有的是厚厚的面皮和熱烈的奉向教育之心,咩學制係佢地手中都冇分別!
作者: ydoris    時間: 09-6-19 09:35

本人愚見,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所謂少功課,測驗同多討論的學校才合.一般學生,讀傳統學校,即多背誦,多抄寫才好.這類小朋友自理能力稍差,往往要他人監督才可以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有時學校應該檢討教學方法來識應新學制而無需要因此而轉做活動教學,因為這類學校仍有優勢,例如學習風氣,水平等.
作者: joey_lee14    時間: 09-6-19 11:14

原帖由 ydoris 於 09-6-19 09:35 發表
本人愚見,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所謂少功課,測驗同多討論的學校才合.一般學生,讀傳統學校,即多背誦,多抄寫才好.這類小朋友自理能力稍差,往往要他人監督才可以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有時學校應該檢討教學方法來 ...


我100%同意你的講法, 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才可得益. 但香港大多小朋友自理能力也很差,(我仔仔也是這種), 所以使用多背誦,多抄寫, 多功課不無道理. 正所謂因才施教.

另外, 在新學制下,重點是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當然這是好的. 中英語文科可能比較易控製, 但其他科就反而比較難, 吾通考歷史問題你可以不用背嗎? 有時不是你話想就得.
作者: de_gwyneth    時間: 09-6-19 11:56

活動教學和傳統教學其syllabus唔會有太大出入,只是教學模式會不同, 就如"歷史",小朋友當然都需要去記,但活動教學可能會以role-play, research 等模式去深化有關內容, 亦會將事件apply於現實作分析...兩種教學只是傳授形式不同,各有好壞, 只要是適合小朋友性格就ok啦!

原帖由 joey_lee14 於 09-6-19 11:14 發表


我100%同意你的講法, 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才可得益. 但香港大多小朋友自理能力也很差,(我仔仔也是這種), 所以使用多背誦,多抄寫, 多功課不無道理. 正所謂因才施教.

另外, 在新學制下,重點是重視自主學習、 ...

[ 本帖最後由 de_gwyneth 於 09-6-19 11:57 編輯 ]
作者: kyliema2006    時間: 09-6-19 11:57

其實聰明的孩子讀傳統或活動教學的學校都可以適應得來,因為他們聰明嘛。而比較不太聰明的孩子要他們硬背文章,會否又過份吃力呢!可能苦了孩子又苦了家長呢!

我覺得最重要是培養閱讀興趣,孩子才能記得知識,硬背文章,而不明其理,祇會是短暫記憶,時間一久,就將之歸還給老師。


原帖由 joey_lee14 於 09-6-19 11:14 發表


我100%同意你的講法, 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才可得益. 但香港大多小朋友自理能力也很差,(我仔仔也是這種), 所以使用多背誦,多抄寫, 多功課不無道理. 正所謂因才施教.

另外, 在新學制下,重點是重視自主學習、 ...

作者: ydoris    時間: 09-6-19 12:10

係架,硬背真係苦了孩子及家長。但無可否認,佢有一定成效WOR~例如你吾背吾寫呢,一定會執筆忘字架,吾測驗吾考試呢,佢地吾會攞本書出來睇。
成日睇住本老鼠記者,進步有限WOR~有D幼稚園要背3字經同弟子規,肯定佢地吾多明,但日子有功既,佢地又會用得返WOR~佢地有時係會吾記得架WOR~但有時又會攞得番出來用。其實無絕對既,不過真係小學要下多D苦功,上中學就會一條龍。。
作者: judy    時間: 09-6-19 12:20

硬背文章,而不明其理,祇會是短暫記憶,時間一久,就將之歸還給老師


我依家有啲後悔,我太好人,沒有強迫孩子硬背,造成他們現在有些不足。

硬背,要看背甚麽,有用的東西如果硬背而得到,有何不可呢。
作者: kyliema2006    時間: 09-6-19 12:22

我都贊成要有適當的背誦,就如乘數表一樣要背誦,才能變成長遠的記憶。所以要中庸之道,不能過份填鴨,因容易令孩子對讀書恐懼,亦不能太放縱,容易令孩子失控。所以更加要家長多作功課,理解學校的理念及教學方法,找出合適的學校。

有同事特意找一間活動學校給兒子,誰不知入讀後,發現除了課當內將幾張桌椅聚在一起外,其教學方法其實是傳統到不得了,雖然孩子年年都名列前芧,但要應付那三測三考,母親的壓力都相當大。


原帖由 ydoris 於 09-6-19 12:10 發表
係架,硬背真係苦了孩子及家長。但無可否認,佢有一定成效WOR~例如你吾背吾寫呢,一定會執筆忘字架,吾測驗吾考試呢,佢地吾會攞本書出來睇。
成日睇住本老鼠記者,進步有限WOR~有D幼稚園要背3字經同弟子規,肯定佢地吾多明,但日子有功既,佢地 ...

作者: nov03bb    時間: 09-6-19 12:33

新高中重思考分析, 要經常運用腦袋, 著重迅速提取腦海內的資料, 加以分析整理及應用, 不再是簡單背了安史之亂的原因, 更可能要把給予的資料結合在生活環境中分析, 根本沒有課本給你死背, 唯有多看書刊, 多留意時事, ...

我覺得要應付新高中, 就要打好語文基礎, 自然思路清晰, 可以表情達意; 要打好語文基礎, 最好是培養閱讀習慣, 既加強語文運用的能力, 又可吸收各方面的知識.

我的小朋友也背了弟子規, 論語等, 教緊那時會記得,之後一段時間就忘記了. 要不斷重覆才可以記得持久...

原帖由 ydoris 於 09-6-19 12:10 PM 發表
係架,硬背真係苦了孩子及家長。但無可否認,佢有一定成效WOR~例如你吾背吾寫呢,各方一定會執筆忘字架,吾測驗吾考試呢,佢地吾會攞本書出來睇。
成日睇住本老鼠記者,進步有限WOR~有D幼稚園要背3字經同弟子規,肯定佢地吾多明,但日子有功既,佢地 ...

[ 本帖最後由 nov03bb 於 09-6-19 12:45 編輯 ]
作者: chuyuencheung    時間: 09-6-19 13:35

就是0麻,身邊有不少朋友,他們的小孩都是在這些傳統學校裡讀書,每天也要與他們的小孩溫習,在測驗考試時更彷彿打仗似的,不時哭罵吵鬧,每論對小孩或家長,所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小,這是健康的嗎 ?  是否這樣就真的可以另小孩有光明的前路 ?

南轅北轍的模式,主張自主學習,培養孩子的分析和思考,如國際學校般,難道他們就不能有一樣光明的前路嗎 ?
作者: ydoris    時間: 09-6-19 14:45

讀國際學校,梗係光明啦,個個第日去外國,又吾洗大抽獎,又吾洗編班試,又吾洗拔尖。。
仲有,雖然新高中著重分析同思考。試問吾背熟佢發生既時間,人物,遠因,近因,經過同結果。點去分析同比較同其他朝代既動亂?通識無書本係合理,歷史係過去式,無辦法吾要記,兩者係有分別。陪佢地考試,真係好慘架。。。基礎真係要死背架,考完試,我既小朋友而家都日日要背現在式同過去式架,反覆地等佢記住點串。。。
原帖由 chuyuencheung 於 09-6-19 13:35 發表
就是0麻,身邊有不少朋友,他們的小孩都是在這些傳統學校裡讀書,每天也要與他們的小孩溫習,在測驗考試時更彷彿打仗似的,不時哭罵吵鬧,每論對小孩或家長,所承受的壓力確實不小,這是健康的嗎 ?  是否這樣就真的可以另小孩有光明 ...

作者: de_gwyneth    時間: 09-6-19 14:59

學校的教學和家庭的配合將會是新高中課程改革的成功要決, 我深信若然要小朋友可以完全領略其學習要決,我可能先需要拋開一些根深柢固的思想,打破固有的框架.....如果政府想推行成功,可能先需要提供一些training or seminars 俾我地, 好讓我們明白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or 我地可以如何配合.....只有我們更了解,才能幫到小朋友

原帖由 ydoris 於 09-6-19 14:45 發表
讀國際學校,梗係光明啦,個個第日去外國,又吾洗大抽獎,又吾洗編班試,又吾洗拔尖。。
仲有,雖然新高中著重分析同思考。試問吾背熟佢發生既時間,人物,遠因,近因,經過同結果。點去分析同比較同其他朝代既動亂?通識無書本係合理,歷史 ...

作者: nov03bb    時間: 09-6-19 17:55

我自己會看一些新聞透視/時事追擊(14/3/2009)介紹新學制的片集; 另外, 政府亦制作了一些DVD, 相信是給應屆考生了解新高中, 我在男拔介紹IB的講座取得部份政府制作的一些DVD, 另自己到圖書館亦借到一些介紹新學制的DVD, ...

要自己主動去認識, 等政府, 好難的....



原帖由 de_gwyneth 於 09-6-19 02:59 PM 發表
學校的教學和家庭的配合將會是新高中課程改革的成功要決, 我深信若然要小朋友可以完全領略其學習要決,我可能先需要拋開一些根深柢固的思想,打破固有的框架.....如果政府想推行成功,可能先需要提供一些training or se ...

[ 本帖最後由 nov03bb 於 09-6-19 18:09 編輯 ]
作者: G-Ma    時間: 09-6-19 21:36

其實無論傳統學校, 活動教學學校, 時代不斷在變, 教學模式都應該適應時代轉變, 既然新高中課程都變左, 自不然小學都應該要相應作出配合.
作者: happypenguin    時間: 09-6-19 22:20

接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向來入U(even海外升學)都好易適應,思路亦唔見得會慢過受活動教學的學生。

每次見到334個廣告,都覺得依家d中學生好可憐,又要做白老鼠俾人做實驗;然後10年後公佈大學生的academic result再創新低....

原帖由 chuyuencheung 於 09-6-18 22:54 發表
在新學制下,重點將會由傳統死讀書、一試定終生、重背誦的模式,改為重視自主學習、創意及分析等的方向; 因此,一些傳統的名校,如瑪利諾、聖方 濟各、油天等,都是以多功課、多默書測驗而聞名的,但,這又是否與新學制背道而馳呢?   ...

作者: lui    時間: 09-6-22 20:58

原帖由 kyliema2006 於 09-6-19 11:57 發表
其實聰明的孩子讀傳統或活動教學的學校都可以適應得來,因為他們聰明嘛。而比較不太聰明的孩子要他們硬背文章,會否又過份吃力呢!可能苦了孩子又苦了家長呢!

我覺得最重要是培養閱讀興趣,孩子才能記得知識,硬背文章,而不明其 ...


非常同意,就是不是最聰明的才要活動教學.他們是真的可以把知識記住. 不是考試後便俾番老師.

kyliema2006, my girl is trying to apply for the insert student in your kid's school. hope she can make it.
作者: 好命婆    時間: 09-6-24 15:25

原帖由 joey_lee14 於 09-6-19 11:14 發表


我100%同意你的講法, 只有聰明的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才可得益. 但香港大多小朋友自理能力也很差,(我仔仔也是這種), 所以使用多背誦,多抄寫, 多功課不無道理. 正所謂因才施教.

另外, 在新學制下,重點是重視自主學習、 ...


應該說比較喜歡主動學習小朋友讀活動教學比較好, 因為在少功課及測驗底下, 多出的時間如果能善加利用就非常好. 但如果只顧住打機及睇電視, 就...可能比傳統更差. 因為傳統教學有時爛船都有三分釘...
其實我覺得小學課程,應該傳統些比較好, 小學生自律性底些, 依賴性高些, 有些活動教學的課程令小朋友未學行先學走, 揸筆寫字都未得, 學咩人打字, ....活動教學應由中學開始, 中學生無論自律性, 理解能力都比較強, 可自行揾資料做project, 依家小學生的project好多時都係由家長幫手
作者: 好命婆    時間: 09-6-24 15:46

原帖由 happypenguin 於 09-6-19 22:20 發表
接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向來入U(even海外升學)都好易適應,思路亦唔見得會慢過受活動教學的學生。

每次見到334個廣告,都覺得依家d中學生好可憐,又要做白老鼠俾人做實驗;然後10年後公佈大學生的academic result再創新低....

...

所以唔明點解都用咗活動教學, 啲公開試成績都係每況愈下?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9-6-24 16:00

大仔自小不喜歡看書, 要迫先至睇少少, 唔好講背書, 英文還可以, 始終香港小學英文很淺, 佢係學校係英文尖子,所以不理他, 但中文成績就很差, 間學校都係活動. 所以如果多多少少功課,專題"言"習 對佢來講都係好事, 否則佢又心思思想打機和睇老夫子.

而細b就很喜歡看書, e+佢已睇哥哥既書和讀小學生用英文字典(有公仔), 哥哥大佢6年,所以如果比細b讀傳統小學, 就無時間睇書了.
作者: 好命婆    時間: 09-6-24 16:01

原帖由 judy 於 09-6-19 12:20 發表


我依家有啲後悔,我太好人,沒有強迫孩子硬背,造成他們現在有些不足。

硬背,要看背甚麽,有用的東西如果硬背而得到,有何不可呢。


這就是我對活動教學的憂慮...雖然硬背好辛苦, 但我相信依家還有很多人識背【木蘭辭】等等...雖然有些唔明, 但至少可以背出來嚇吓人.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9-6-24 16:02

//以我孩子間cheap cheap私小而言//

太humble了!





原帖由 judy 於 09-6-19 09:28 發表


傳统小學也分很多種。有的真是傳统死讀書,但有的是教改的先鋒。以我孩子間cheap cheap私小而言,十多年前已進行課程改革,推行鼓勵創意思考,小一已有專題研習,我和鄰居講這些時,鄰居都唔知係咩來嘅。

和新學制背馳?津校就 ...

作者: ydoris    時間: 09-6-25 10:18

係啦,呢D野好明顯係要背既,好似唐詩呀,有時都吾明架,不過人人都識背WOR~阿女今年學校參加左一個中文計劃,真係背左木蘭辭,愚公移山等。對佢地來講,背一陣就識架啦,以前D人寫得好。背左真係成世都會記得,話晒都係中國既文化,識左都好有益姐。。

原帖由 好命婆 於 09-6-24 16:01 發表


這就是我對活動教學的憂慮...雖然硬背好辛苦, 但我相信依家還有很多人識背【木蘭辭】等等...雖然有些唔明, 但至少可以背出來嚇吓人.

作者: yuenwa    時間: 09-6-25 12:58

如果一個人聰明, 當然有優勢. 但我覺得勤力比聰明還重要. 我不是一個聰明人, 但我小時候是一個勤力的學生, 我一樣有好的學業成績.

好多人話香港教育制度好有問題, 我覺得根本就無問題. 問題就係出於現在的小朋友不夠克苦.  以前我亞媽那一輩,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讀書, 尤其中學, 所以以前有機會讀書的人, 都係精英, 但佢地唔係聰明, 係佢地夠克苦同勤力.

見到好多家長覺得傳統教學, 小朋友要多背頌, 怕小朋友會好辛苦.  點解小朋友唔可以辛苦?
作者: mow-mow    時間: 09-6-25 13:30


Couldn't have put it better myself!

原帖由 yuenwa 於 09-6-25 12:58 發表
如果一個人聰明, 當然有優勢. 但我覺得勤力比聰明還重要. 我不是一個聰明人, 但我小時候是一個勤力的學生, 我一樣有好的學業成績.

好多人話香港教育制度好有問題, 我覺得根本就無問題. 問題就係出於現在的小朋友不 ...

[ 本帖最後由 mow-mow 於 09-6-25 13:34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