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入讀英中的比例 [打印本頁]
作者: kkchan1996 時間: 08-9-23 22:50 標題: 入讀英中的比例
看到新聞報導,有些教育工作者抗議中學殺校,真的感慨及無奈。物競天擇、汰弱留強是自然之道。勉強留下一些學生人數不足的學校,每間一年支出數千萬港元。試問中學中一收生67人便可生存,分作三班,每班只有二十人多些,不是小班,是什麼呢?資料說下年度甚至減至61人。作為教 育工作者,竟為一已之私利,而浪費納稅人的金錢。更重要的,為什麼要一刀切的要所有中學都減少收生學額,為了讓弱校生存,令家長心儀的學校也逐年減少學位,但這些學校根本不需要減少學位的。有麝自然香,怕什麼!!!不要剝削孩子入讀理想學校的權利。有證有據,根據明報零八年四月二十四日的資料,09/10年競爭入讀英中的比例是6.8:1,10/11/年是7.1:1(今年08/09是5.9:1) ,可見,減少了學額,日後學生想入讀英中或理想的學校更難。希望那些教育工作者在保了飯碗的同時,亦容許家長有他們的選擇,不要犠牲學生的福祉!
作者: winniek 時間: 08-9-24 09:22
原帖由 kkchan1996 於 08-9-23 22:50 發表 
看到新聞報導,有些教育工作者抗議中學殺校,真的感慨及無奈。物競天擇、汰弱留強是自然之道。勉強留下一些學生人數不足的學校,每間一年支出數千萬港元。試問中學中一收生67人便可生存,分作三班,每班只有二十人多些,不是小班 ...
同意你的看法 !! 其實現在香港為什麼不能全面改為英文/普通話教學,本身因為有部份學生能力外,現在教學的老師們,根本沒有此方面的教學資格,又如何去教學學生呢 ??
政府一來要照顧他們可以連續有份工,因為要政府全面推行的話,他們如何生存,只好讓他們一個一個去退休,到時,才能有一班新老師們去推行英文/普通話教中學。
其實,英文/普通話在中學推行已經是慢步了,小學最為理想,因為小朋友從小來適應為好。
希望待我們孫子代,可能可以全面英文/普通話教育部呀 !
作者: 囝囝爸 時間: 08-9-24 16:32
殺校是雙面刃, 對教育有骨牌效應.
在殺校下, 學校由三個組別變為二個半組別, 組別二學校要收組別三學生, 組別一學校也要收組別二學生. 學生程度更為參差, 在進度上互相拖累, 老師更難教, 學校要更多分程度分組分科, 學校在人力資源需求更大. 加上新高中學制, 課程變化科目繁多, 教學工作更添壓力. 這種工作環境情況下, 還能留得住好老師, 有能力都能離職轉業, 沒有能力才會死賴. 新入行在這環境下更受打擊, 教學熱誠也會很快被淡化. 教育改革以來, 加上幾年前小學殺校開始, 教師的質量都已開始下降, 影響了我們這一代學生, 相信家長對求好老師的祈望只是一種空想, 應自求多福, 自求補救.
我小兒英中也是四十多人一班, 一個標準課室大約是8行乘5列擺40個位, 多出來的只有從中插入, 所以可見一字長蛇陣, 不少學生左右逢源, 兩邊都有同學相連, 離位要把枱子推開, 才有生路. 以老師而言, 學生多了一成, 工作量相應增加, 難展教學效應, 有心無力. 加上好學校對學生的成績要求高, 在壓力下也令不少好老師求去. 所以有說, 好學校好成績只是讀家長, 讀學生, 不是讀老師.
我們的教育制度, 是劣幣驅除良幣.
作者: tongyimtong 時間: 08-9-24 21:15
十分同意!
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入了「名校」便一定成才。不知道所謂「名校」 只有1/5是尖子。自己不付出時間,不肯放棄娛樂。到小孩成績差便「賴」老師和學校。其實壞學校都有好學生;好學校都有壞學生。全世界的好學生只有一種:就是肯下苦工的學生。
我以前認識一位新移民的小孩,在band3中學會考考5A﹐成為該校第一位入HKU的學生。他告訴我自己超齡入F.1, 只有BAND3學校肯收。他無放棄自己,學校亦無放棄他。如果無一些BAND3學校,可能便無今日的他!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
Powered by Discuz! X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