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英小 vs 中小 [打印本頁]

作者: berthalai    時間: 07-11-27 12:15     標題: 英小 vs 中小

其實有無實際(已畢業or正在英小就讀之學生), 請問英小背景的小學是否比官津會好好多,  而相反英小的中文會否比較差,  因小兒已有一間英小直資收了,  而自行收生失敗了,  有無家長可以比d意見呀?
作者: SandyWu    時間: 07-11-27 12:26

我都想知其實英小同中小既實際分別,同埋而家香港有幾多間英小呢
作者: yionyoyo    時間: 07-11-27 13:20

其實在乎家長你們自己的看法和期望!
你們若不能確定自己所需要的話!意見都是多餘!相信你們應該很清楚香港教育是如何!若在傳統小學的話孩子中文會比國際好多!但相對的付出的代價都是相當大的!其實你都要看孩子是否適合讀傳統!若孩子接受中文程度不錯的話那當然不在話下!我所謂中文是只聽說寫方面!還有對中文理解能力!
還有孩子若一直就讀傳統幼稚園的話當然這些都不是問題!若不是的話你就需要去衡量一下
在英文學校的中文接觸少自然沒傳統那麼好!其實都在乎你們家長去衡量一切!去評估你的孩子是合些甚麼!因為只有你們最清楚!
作者: leesasa    時間: 07-11-27 14:04

berhalai:
我個人prefer 讀英小,若孩子及家長OK.若否,母語學習會順利d.
以下是dd認識,有所不足!
我認識的英小係用英文textbook教GS, Maths, Religion etc.至少以上其中一科用英文textbook, but教則可中文輔助。上英文堂則幾乎全英對答!平日,在校園內,師生亦盡量用英語交談,通告、website亦英!故家長最好都識英文。
中小則除英文課外,都用中文學習。
但在local schools,英小的中文也可好好,中小若重視英文,英文程度亦可不差, 如培正及一些名官、津小學。
原文章由 berthalai 於 07-11-27 12:15 硐表
其實有無實際(已畢業or正在英小就讀之學生), 請問英小背景的小學是否比官津會好好多,  而相反英小的中文會否比較差,  因小兒已有一間英小直資收了,  而自行收生失敗了,  有無家長可以比d意見呀? ...

[ 本文章最後由 leesasa 於 07-11-27 14:05 編輯 ]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7-11-27 14:20

香港英小係好少, 英小定義係除中文科以外, 宗教,pe, 音樂,GS,美術....幾乎所有都係英文課本, 英文口授, 有幾多間? 喇沙,SFA, stmarry 英文程度高,都係中小, 好多自稱英小既小學, 其實.......     

原文章由 leesasa 於 07-11-27 14:04 硐表
berhalai:
我個人prefer 讀英小,若孩子及家長OK.若否,母語學習會順利d.
以下是dd認識,有所不足!
我認識的英小係用英文textbook教GS, Maths, Religion etc.至少以上其中一科用英文textbook, but教則可中文輔助。上英文堂 ...

作者: overview    時間: 07-11-27 14:33

SFA好似係英小喎?
Maryknoll, St. Joseph (Wan Chai), 新小拔  -  係英文小學

原文章由 catcatmom 於 07-11-27 14:20 硐表
香港英小係好少, 英小定義係除中文科以外, 宗教,pe, 音樂,GS,美術....幾乎所有都係英文課本, 英文口授, 有幾多間? 喇沙,SFA, stmarry 英文程度高,都係中小, 好多自稱英小既小學, 其實.......     

...

作者: SandyWu    時間: 07-11-27 14:40

原文章由 overview 於 07-11-27 14:33 硐表
SFA好似係英小喎?
Maryknoll, St. Joseph (Wan Chai), 新小拔  -  係英文小學



我都肯定SFA係英小:
作者: w_y    時間: 07-11-27 14:53

網上小學概覽話 sfa 係中小
我都明明記得呢間係英小...

http://psp.proj.hkedcity.net/2007/chi/detail_sch_basic.php?sch_id=13

唔止一年咁寫架啦.

[ 本文章最後由 w_y 於 07-11-27 14:55 編輯 ]
作者: WYmom    時間: 07-11-27 15:13

原文章由 w_y 於 07-11-27 14:53 硐表
網上小學概覽話 sfa 係中小
我都明明記得呢間係英小...

http://psp.proj.hkedcity.net/2007/chi/detail_sch_basic.php?sch_id=13

唔止一年咁寫架啦.


Have asked the school before, remember that only English and Science are in English....  so not really an English primary.  You can check with the school again.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7-11-27 16:11

SFA無論中小or英小, 佢英文程度都係高,朋友個仔係SFA畢業,英文可以用到F2/3,佢的數學中英一齊教. 我問過一些數學補習導師, 導師o甘講中英一起教數學既學校, 以中文為主, 英文係輔.
佢話男女拔,瑪莉x係英數. 我覺得SFA好老實, 中文小學又點!英文一樣好好.


原文章由 WYmom 於 07-11-27 15:13 硐表


Have asked the school before, remember that only English and Science are in English....  so not really an English primary.  You can check with the school again.

作者: SandyWu    時間: 07-11-27 16:16

原文章由 catcatmom 於 07-11-27 16:11 硐表
SFA無論中小or英小, 佢英文程度都係高,朋友個仔係SFA畢業,英文可以用到F2/3,佢的數學中英一齊教. 我問過一些數學補習導師, 導師o甘講中英一起教數學既學校, 以中文為主, 英文係輔.
佢話男女拔,瑪莉x係英數. 我覺得SF ...



但我剛剛call過sfa,因為收左囡囡,想confirm下,校務署既回覆話係英文小學喎 個校名又係英文小學,kum即係點呢
作者: leesasa    時間: 07-11-27 16:26

我估用全英語教學的, EDB才當英小/英中,但用得英文textbook,比小孩多接觸英文已好好,用全英上課真係未必人人明,尤其數理,妨礙學習仲c.
原文章由 SandyWu 於 07-11-27 16:16 硐表



但我剛剛call過sfa,因為收左囡囡,想confirm下,校務署既回覆話係英文小學喎 個校名又係英文小學,kum即係點呢

作者: SandyWu    時間: 07-11-28 17:37

原文章由 leesasa 於 07-11-27 16:26 發表
我估用全英語教學的, EDB才當英小/英中,但用得英文textbook,比小孩多接觸英文已好好,用全英上課真係未必人人明,尤其數理,妨礙學習仲c.



Thanks for your explanation
作者: Irisl@m    時間: 07-11-28 19:15

我便是煩讀英小定中小,因有一間英小同一間中小在決定中



Thanks for your explanation [/quote]
作者: LadyWong    時間: 07-11-28 23:28

is there any native Eng teacher in SFA?
作者: leesasa    時間: 07-11-29 08:25

SFA has 2 NET. U better check again at her website.
我個人認為跟NET 學口音、Oral 好, 學grammar跟local T.好.
原文章由 LadyWong 於 07-11-28 23:28 發表
is there any native Eng teacher in SFA?

作者: iberia    時間: 07-11-29 22:00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記住我們是中國人, 當然要並且要考慮以下情況.


如要英小, 不如讀英基 / ICS / HKIS / AIS etc.,為何用培正 / HKBUAS / 音小 / 傳統學校 比較呢!

再者, 我們想小孩 開心上學學習,及讀書是求知識, 語言是次要, 教師要有愛心, 辦學理念合乎家長要求, 要家校合作, 這才是重要.

本人為小兒選讀培正及HKBUAS而放棄ICS全因為這些原因. 另外這兩所學校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培正學生在升級後會分散到不同的班, 不會原班升級, 六年後他們會各自認識, 試想一吓, 一個小六學生有272個朋友, 再者中學另外六年時間共處(272*.8=217), 請問有217個朋友, 以後工作或做生意會很方便,


在培正可以學到基本英文, 與其他小學並無太大分別, 不要以為培正英文會比較. 英小只是多一學科用英文-算術, 皆因小學只有 中 / 英 / 數 / 常 而已.

要有一口流利英語, 一定要在外國生活一至兩年或上國際小學才可以, 不然只會一口香港口音英語.

我們在美國生活多年, 在白人眼中, 無論如何我們都是中國人, 如果不會說或書寫, 在他們心中是不可以理解的.
原文章由 Irisl@m 於 07-11-28 19:15 發表
我便是煩讀英小定中小,因有一間英小同一間中小在決定中



Thanks for your explanation
[/quote]
作者: Wnnieng    時間: 07-12-1 12:36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作者: 瑩瑩老豆    時間: 07-12-1 12:48

何謂英小?

我認為英小應該係除了中文課外, 其餘全部"只"用英文上堂, 我知道國際學校就係英小.

原文章由 SandyWu 於 07-11-27 14:40 發表



我都肯定SFA係英小:

作者: fatkk    時間: 07-12-2 19:24

Very impressed by ur viewpoints, thanks for sharing!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作者: gracechung    時間: 07-12-2 22:39

你的觀點給我一個我自己都忽略了的新啟示。Thank you!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作者: 瑩瑩老豆    時間: 07-12-3 00:14

很多家長本未倒置.
在小學大部份小朋友根本不能有郊用英文溝通, 偏偏家長希望其他科目也用英文去訓練小朋友學英文. 要知道, 佢地係應該學該科知識而唔係訓練英文. :cry: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3 01:03

要留心有些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英小.

我選聖保羅男女因為是中文小學. 我不覺佢地畢業生英文差喎.

而且, 除非學生生活在英語的世界中, 唔係都幾怪. 店舖話打個八折, 英小學生話未學過, 唔識計數, 要店員識話twenty percent off才知, 可以接受嗎?
作者: gracechung    時間: 07-12-3 11:31

你講的例子又真係幾到肉喎。我諗我明白你意思。好高興你地點醒左我一個我一路都諗唔通的盲點!


原文章由 星級國民 於 07-12-3 01:03 發表
要留心有些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英小.

我選聖保羅男女因為是中文小學. 我不覺佢地畢業生英文差喎.

而且, 除非學生生活在英語的世界中, 唔係都幾怪. 店舖話打個八折, 英小學生話未學過, 唔識計數, 要店員識話twenty per ...

作者: tomatolala    時間: 07-12-3 11:55

Very good sharing. Thx.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作者: dad1234    時間: 07-12-3 12:19

我覺得學中文比學英文難好多,大部份外國人係中國生活左十幾年,連老婆都係中國人,都係識聽唔識講,識講唔識睇,識睇唔識寫:)
作者: rdc888    時間: 07-12-3 13:38

原文章由 iberia 於 07-11-29 22:00 發表
英小或中小的決策


我看到很多家長很多時只注重學校是否用英文教學,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知識應用的正確思想 / 分析能力 / 領導才能 / 開心 / 有愛心 / 會主動關心國家社會 /
有國際視野 /
多才多藝
才是最重要, 請 ...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I totally agreed with you.
作者: iberia    時間: 07-12-3 22:34

培正小@有結果!!!

QUOTE:
soscso 寫道: 可能 FUNG12345 未聽過「諾貝爾獎」這獎項掛。 ------------------------------------------------ 從崔琦獲獎談到培正教育
胡斑比
崔琦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對物理界同行來說,並不是一件意外之事; 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香港人,和一個培正人,確是感到興奮和驕傲的。崔琦在香港的教育是在培正中學接受的,筆者也是培正唸了十年書,所以就談談培正的教育吧。
培正中學確實造就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人材,尤其在數理方面。除了崔琦和大家所熟知的丘成桐外,還有物理學家沈呂九,卓以和,和數學家蕭蔭棠。沈呂九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系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這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孔恩(Walter Kohn) 是以提出 "密度泛函理論" (Density functional theroy)而獲獎的。沈呂九是孔恩的合作者,他們的理論通稱為 "孔恩-沈理論"(Kohn-Sham theory)
沈呂九與這次諾貝爾獎可謂 "擦肩而過",殊為可惜。卓以和任職貝爾實驗室,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是 "分子束外廷" (Molecular bean epitaxy) 工作的創始人。這項工作也是諾貝爾級的,將來也有機會獲獎。蕭蔭棠是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是 "多元複變函數" (Functions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 理論的權威。這五人中,丘成桐和,卓以和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 "國家科學獎" 的得獎人。在香港人中,似乎還沒有人獲此殊榮。一所殖民地的中文學校,能培養出這麼多世界級的人材,我想這並不是偶然的。下文就以自己在培正的親體驗,試圖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優良的師資
培正從廣州遷移到香港,帶來了一批專業水平高,對教育有熱忱的教師隊伍。這些教師雖然很有學問(不少人後來到大學任教),但香港殖民政府對他們是採取岐視政策的。當時教師的待遇很差,生活相當清苦(我記憶中許多老師就是住在教學樓的天台上的),但他們充滿熱情,對學生誨人不倦。在受排擠之下,更加激發了他們把學生教好的決心。我記得中學上幾何課,用的教科書與英文中學的是同一本書,但數學老師黃逸樵對我們說: "這本書在英文中學要教三年,但我們只教一學期。你們要做的習題也是選打有星號,即最難的去做。" 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也感到格外振奮,打下了把學業學好的決心。培正老師的教學方法也很生動,深入淺出,觸類旁通,啟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一位老師若能把學生引導到自己去尋求知識的階段,他的任務已大致完成了。
二。
高素質的學生
培正辦學作風嚴謹,從招生,升級到畢業都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培正小學有十班,但到高中只剩下四班,淘汰率相當高。每年中文中學會考培正的合格率往往是百分之一百,而會考中名列前茅的考生也往往是培正的學生。當時香港社會雖然崇洋,但還沒有像現在對英文學校趨之若驚的情況。好的學生選擇唸中文學校的大有人在 (筆者就是捨拔萃而選培正的)。此外,一此從國內移居到香港的學生(即現在的所謂"新移民"),他們學業成績好但英文較差,只能進入中文學校。這些學生將來的表現往往也是非常出色的。培正學生的思想較活潑。外界對培正學生冠以"馬騮頭" (猴子)的稱呼。這渾名文方面固然是說培正學生頑皮,但一方面也反映培正學生不墨守成規。英國殖民政府為了培養統治香港的代理人,刻意重視英文學校。 "英文中學--香港大學--公務員" 成了高官厚祿的康莊大道。而培正與這條 "學而優則仕" 的線路是絕了緣的。在中文大學還未成立前,培正畢業後多到美國上大學。這樣一來,反而給培正學生提供了一個上真正世界一流大學的機會。培正不少傑出的人材就是循這條路徑出來的。
三。
濃厚的學術風度
培正的學術風度是相當濃厚的。老師從事蓍述的不少,學生也很多自動自發地對知識進行追求。這在數學方面尤其顯得突出。自何宗頤副校長進行數學改革,高中數學教科書多用著名的美國大學用書,高中三開始講授微積分。
To be Continue...........................................
原文章由 rdc888 於 07-12-3 13:38 發表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I totally agreed with you.

作者: iberia    時間: 07-12-3 22:38

To be continue........................................

培正的數學水平是世界一流的。學校上自副校長,教務主任林藻勇,數學老師朱達三,黃逸樵,林英豪,下至學生都對數學產生了一種特別的熱哀。培正後來出了丘成桐,蕭蔭棠這些世界一流的數學家是不足為奇的。
四。
中國文化的薰陶與母語教學
培正是中文學校,自然對中國文化特別注重。當時在培正教授國文和歷史的老師都是在國學界相當有名的教師。雖然這些學科對理科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在治學為人方面卻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中國前輩一些頂尖的科學家,如周培源,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等都是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的認識和愛好。崔琦嚴謹的治學精神,謙遜的作風,誠懇的態度也是很好的例子。筆者在培正唸書,覺得受益最深的就是數學,國文和歷史這三科。
培正高中理科教科書多用英文書,但教學語言除了英文課外,均用母語教學。關於母語學的問題,在香港已有許多討論,我也準備著文另議,所以不擬在此贅述。我認為母語教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媒介。母語是一個人最熟悉的語言。從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母語教學都是發揮最大功效的。任何懷疑母語教學的人,我在此只想就諾貝爾獎事提出一個觀察和一個問題供他們思考: 1
六位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沒有一位不是接受母語教學的----這裡包括朱隸文,只不過他的母語是英語而已。 2
美國是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若果美國改用 "外語" 教學,試想它的諾貝爾獎還會剩下多少個?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很難斷定那一個是最重要的。崔琦這次得獎,除了他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外,培正的教育,美國的研究環境都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條件。
培正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培正能培養出像崔琦,丘成桐這樣傑出的人材,是長期艱辛耕耘的結果。這個優良的傳統是值得香港人珍惜的。但目前香港人迷信英文學校,結果學生不但中文差,學業程度更差。這種短視,窄視的後果是很值得香港人深思的。崔琦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在慶賀之餘,若能驅使香港教育界進行一次深入的反思與改革,那這個 "崔琦效應" 將會比 "分數量霍爾效應" 對香港的將來可能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1999330 * 此文將被收入一本關於崔琦的文集 <> (World Scientific)。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物理系系主任。

原文章由 rdc888 於 07-12-3 13:38 發表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I totally agreed with you.

作者: iberia    時間: 07-12-3 22:42

我見到一些會說一口非常標準的普通話的外國人.



原文章由 dad1234 於 07-12-3 12:19 發表
我覺得學中文比學英文難好多,大部份外國人係中國生活左十幾年,連老婆都係中國人,都係識聽唔識講,識講唔識睇,識睇唔識寫:)

作者: gracechung    時間: 07-12-4 13:39     標題: 回覆 #2 iberia 的文章


多謝為大家提供這麼多資料,很值得思索&參考。
作者: gracechung    時間: 07-12-4 13:49

其實邊個都知,將來分分鐘輪到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擔當重要角色,學好中文真是很必要。
很多外國人都學中文。
但好多香港家長,包括我自己,對英文學校仲係有不能解釋的情意結。
英文當然重要,不過中文都重要。在hk,三文兩語真係唔少得架!
諗落,小朋友比我地以前讀書辛苦好多
作者: G-Ma    時間: 07-12-4 16:33

我又唔覺得讀英小中文會唔好哦, 除非你係讀國際學校.  部份英小已經用普通話教中文, 亦好鼓勵學生多睇中文書. 加上身在香港呢個充滿中文既環境, 小朋友中文亦唔會差到溝通唔到.  當然家長亦要多d引導小朋友學好中文.

反而學英文, 因為本身日常環境未必有好多機會講英文, 要真係學得好係好難, 你睇吓宜家d中學生, 大學生, 有幾多個真係講得好呀. 如果可以從小可以係學校多聽多講多睇多寫, 對小朋友掌握英語技巧係容易好多.  將來上中學, 大學或者出國留學都唔駛咁辛苦.


原文章由 gracechung 於 07-12-4 13:49 發表
其實邊個都知,將來分分鐘輪到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擔當重要角色,學好中文真是很必要。
很多外國人都學中文。
但好多香港家長,包括我自己,對英文學校仲係有不能解釋的情意結。
英文當然重要,不過中文都重要。在hk,三文兩語真係 ...

作者: kyliema2006    時間: 07-12-4 16:44

原文章由 gracechung 於 07-12-4 13:49 發表
其實邊個都知,將來分分鐘輪到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擔當重要角色,學好中文真是很必要。
很多外國人都學中文。
但好多香港家長,包括我自己,對英文學校仲係有不能解釋的情意結。
英文當然重要,不過中文都重要。在hk,三文兩語真係 ...


不過又咁,有很多富裕的中國人都送子女到外國留學噃!即是普通話及英語同樣重要啦!
作者: 20020116    時間: 07-12-4 17:16

唔理讀英小定中小,總之就要學三文兩語啦。
讀英小的同學都可以中文好好,讀中小的亦唔代表英文一定會差。
現今的小朋友,真勁!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4 18:10

不是學語文的問題, 而是學思考時用的語言問題.

語言除了是溝通工具, 還是思考工具.

對絕大部份人來說, 學思考時母語是最快最好的.
作者: berthalai    時間: 07-12-4 18:46

原文章由 星級國民 於 07-12-4 18:10 發表
不是學語文的問題, 而是學思考時用的語言問題.

語言除了是溝通工具, 還是思考工具.

對絕大部份人來說, 學思考時母語是最快最好的.


星級國民 ,
我覺得小朋友之理解,適應和模仿能力是很強, 為何有些家長由小到大都給他們學不只中英文那麼簡單還有法文or日文等,  語言就是只要給你們多接觸就一定ok,  我比較讚成英小, 因為好像我仔仔去用英文學數學(k3), 他一樣ok, 不過要老師去教仔問題 (因他在閱讀英文方面還不是很強), 但用語言去講解就ok,  因我相信大部份的家長都是中文好過英文, 他們可以自己再花多些時間去教, 但是英文可能你自己都不肯定是否正確, 所以給他們多多從小去練習就ok,  那當時有一些top 我中小他們也教得好好,  相信要聰明的家長去取平衡. bl
作者: G-Ma    時間: 07-12-5 12:16

讀英小都可以用母語思考, 又不是讀了英小就馬上變成外國人, 最主要是家長如何引導他們.


原文章由 星級國民 於 07-12-4 18:10 發表
不是學語文的問題, 而是學思考時用的語言問題.

語言除了是溝通工具, 還是思考工具.

對絕大部份人來說, 學思考時母語是最快最好的.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5 14:22

原文章由 G-Ma 於 07-12-5 12:16 發表
讀英小都可以用母語思考, 又不是讀了英小就馬上變成外國人, 最主要是家長如何引導他們.


用母語思考, 但聽老師說英語, 在堂上要說英文, 讀英文書, 做作業寫英文, 那有多少重翻譯功夫? 這便是效率低的原因了.
作者: G-Ma    時間: 07-12-5 14:30

同樣的情況一樣會在他們讀中學, 大學時發生, 那時課程更深更難理解, 但他們堂上要說英文, 看英文書, 做英文作業, 但思考卻要用中文, 那不是更花功夫?!  那不是在小學時打好底子更好嗎?

原文章由 星級國民 於 07-12-5 14:22 發表


用母語思考, 但聽老師說英語, 在堂上要說英文, 讀英文書, 做作業寫英文, 那有多少重翻譯功夫? 這便是效率低的原因了.

作者: WYmom    時間: 07-12-5 15:13

原文章由 G-Ma 於 07-12-5 14:30 發表
同樣的情況一樣會在他們讀中學, 大學時發生, 那時課程更深更難理解, 但他們堂上要說英文, 看英文書, 做英文作業, 但思考卻要用中文, 那不是更花功夫?!  那不是在小學時打好底子更好嗎?

...


G-Ma,

Actually do you know if your kid "think" in Cantonese first and translate to English to speak out or does she think in English directly?  If kids are used to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they will need to translate to English if they study in EMI secondary, but if they are used to English teaching since P.1, will they simply "think" in English?

Besides, does your kid like learning Chinese and reading Chinese story books?  Seems to me that kids study in English primary tend to like English more than Chinese and some may even don't have interest to learn Chinese.

Thanks.

[ 本文章最後由 WYmom 於 07-12-5 15:16 編輯 ]
作者: G-Ma    時間: 07-12-5 16:01

hi wymom,

坦白講我囡囡現階段只係讀小二, 只係讀咗年幾英小, 所以我覺得佢唔係用英文思考(我諗讀國際學校就會), 不過佢地對接收英文既訊息既反應就好快, 即係一聽就會明白同去做, 唔會有一個停頓時間去轉返做中文先去做.

我囡囡都好鍾意睇中文書, 始終香港係一個中文社會, 佢唔會抗拒, 好似"花師奶", keroro佢都好鍾意睇, 仲會睇中文兒童快報tim.  

原文章由 WYmom 於 07-12-5 15:13 發表


G-Ma,

Actually do you know if your kid "think" in Cantonese first and translate to English to speak out or does she think in English directly?  If kids are used to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they ...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7-12-5 16:43

hi wymom

近況好嗎? 這個問題我問過公司個客,我同佢都好熟吓,佢係CBC,佢住果度一個中國人都無,小時候只有爸爸媽媽講中文. 甘我問佢林野係英文先or中文,佢話一半一半,有時中,有時英.佢思維好好,轉數都好快.   

我相信好多英文好好既人, 佢地想東西都會用中文行先.以小時候接觸語言行先.



原文章由 G-Ma 於 07-12-5 16:01 發表
hi wymom,

坦白講我囡囡現階段只係讀小二, 只係讀咗年幾英小, 所以我覺得佢唔係用英文思考(我諗讀國際學校就會), 不過佢地對接收英文既訊息既反應就好快, 即係一聽就會明白同去做, 唔會有一個停頓時間去轉返做中文 ...

[ 本文章最後由 catcatmom 於 07-12-5 16:49 編輯 ]
作者: rubymo928    時間: 07-12-5 17:02

普通話及英語同樣重要 !  如果加多一樣外語更加好.

曾有一個 playground 阿 sir (鬼老) 話一個小孩可以同時學多過三種語言. 佢話唔好低估小朋友學外語能力.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5 17:33     標題: 回覆 #43 catcatmom 的文章

小學的東西, 多在日常生活中用, 在香港日常生活用廣東話, 所以用廣東話學就會用廣東話思考, 效率最高。

大學學的東西, 多用在專業範圍, 在香港專業多是用英文(寫的)或中英夾雜, 所以用英文學及用英文思考最好。

中學的東西是有點尷尬.

小孩可以學多種語言, 但和學思考是兩件事, 語言通順, 但言之無物, 分析能力不足的人, 社會上多的是, 這是我們期望孩子成長的目標嗎?
作者: G-Ma    時間: 07-12-5 17:40

同意, 學語言一定係從小學起, 小朋友既語言能力好高, 可以同時應付幾種語言, 唔好浪費咗呢段黃金時期.

原文章由 rubymo928 於 07-12-5 17:02 發表
普通話及英語同樣重要 !  如果加多一樣外語更加好.

曾有一個 playground 阿 sir (鬼老) 話一個小孩可以同時學多過三種語言. 佢話唔好低估小朋友學外語能力.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07-12-5 17:42

英科學家發現:掌握雙語的人更聰明

  國際在線消息:英國約克大學科學家最近在專業雜志《心理學和老化》(Psychology And Aging)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掌握兩種母語的人在能力方面超過單母語的人,這種優勢甚至可以保持到老年。

  據德國《世界報》6月15日報道,這一結果是科學家們對104名30至59歲成人和50名60至88歲老年人的調查後得出的。這兩組測試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在雙母語的環境中長大。通過西蒙測試(Simon-Test)發現,掌握雙母語的人在解決復雜問題上的反應速度快於單母語的人。甚至在加入干擾因素的情況下,掌握雙母語的人也顯示出了更好的反應能力。

  科學家解釋說,懂雙語的人的這種快速整理重要信息和排除無用信息的能力正是由於他們總處在不停辨別兩種語言的情況下。科學家建議父母不要阻止兒童在雙語條件下成長。他們指出,認為兒童在雙語下成長將導致他們不但學不好兩種語言,而且連一種語言也掌握不好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黃偉明)  
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徐冬梅)人民網 2004年06月15日

[ 本文章最後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7:52 編輯 ]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5 17:58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7:42 發表
英科學家發現:掌握雙語的人更聰明

  國際在線消息:英國約克大學科學家最近在專業雜志《心理學和老化》(Psychology And Aging)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掌握兩種母語的人在能力方面超過單母語的人,這種優勢甚至可以保持 ...


問題在於這個Simon test. 相信應是指Binet-Simon test. 根本不是可以顯示成年人智力的測驗.

此外, 對英國社會有多一點社會學資料的會知道, 50年前在英國父母來自不同語言的人, 是一類什麼人. 所以單是父母的社經地位已可解釋這個現象, 不用什麼雙母語的說法.
作者: WYmom    時間: 07-12-5 18:10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7:42 發表
英科學家發現:掌握雙語的人更聰明

  國際在線消息:英國約克大學科學家最近在專業雜志《心理學和老化》(Psychology And Aging)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掌握兩種母語的人在能力方面超過單母語的人,這種優勢甚至可以保持 ...


In Europe, people used to learn 2 or 3 languages together, but the languages usuall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For us,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entirely different, that's why it maybe more difficult for the kids to learn the 2 languages together.  Usually they will learn one of the language at a faster speed than the other, depends which language they are more exposed to.  

We all know that Chinese language is in fact more difficult than English, so should the kids study in Chinese primary first?  However, HK is a Chinese society and kids have little chance to speak or learn English, then should they study in English primary to learn more English so that they can adapt more easily in secondary?  I think this is always controversial and is a dilemma for many parents.

What's your view?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07-12-5 18:35

單一教學語言較好?

Bilingual Approaches Produce Higher Reading Achievement, Report Says

ScienceDaily (Jan. 26, 2004) — Calling for an end to ideological debates on 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o read, a new report analyzing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of research finds that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produce higher levels of student achievement in reading than English-only approaches for this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

To b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studies had to compare bilingual instruction to English-only instruction with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nd there had to be evidence that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in reading performance before the treatments began.

......

http://www.csos.jhu.edu/crespar/techReports/Report66.pdf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07-12-5 18:54

原文章由 WYmom 於 07-12-5 18:10 發表


In Europe, people used to learn 2 or 3 languages together, but the languages usuall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For us,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entirely different, that's why it maybe more difficult f ...


我的意見是最理想就是不選擇(除語文科目外)用單一教學語言的學校(無論用的語言是英文、普通話或廣東話)。

(即係純中文或英文小學,都唔好!)

最好係不同學科可用不同語言教授。孩子應該在多語文環境下成長。

除了兩文三話外,最好還有標準漢字(即簡體字)和其他外語以及方言的選修科目。係咪好貪心?
作者: WYmom    時間: 07-12-5 19:19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8:54 發表


我的意見是最理想就是不選擇(除語文科目外)用單一教學語言的學校(無論用的語言是英文、普通話或廣東話)。

(即係純中文或英文小學,都唔好!)

最好係不同學科可用不同語言教授。孩子應該在多語文環境下成長。

...


Oh, if then, everything a little bit, what will the result be??

Actually, is the standard of students from existing local English primaries real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Chinese primaries?  Seems not very obvious.  So I think that the teaching approach and teachers' quality are more the key factors for decision on selecting schools.
作者: 星級國民    時間: 07-12-5 20:27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8:35 發表
單一教學語言較好?

Bilingual Approaches Produce Higher Reading Achievement, Report Says

ScienceDaily (Jan. 26, 2004) — Calling for an end to ideological debates on teaching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


This is the wrong context of applying the meta-research.

English primary school in Hong Kong intends not to do bilingualism in the sense of the meta-analysis. In the USA case, it is concurrent instruction in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English. So-called English primary school in Hong Kong,  is, at best, doing replacive bilingualism. That is to use ONLY ENGLISH in the learning of all subjects other than Chinese Language. This is exactly what the paper you have linked is arguing against. The author points is exactly that even when the pupils are 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if they have a mother tongue, let them use their mother tongue as well. English primary schools in Hong Kong intend to use only English and not their mother tongue.

Most published educational research points to the inefficiency of replacive bilingual approach.
作者: iberia    時間: 07-12-5 21:55

Good points, as far as I don't understand why HK parents only focus on English. It seems to be in their mind English can do almost every thing.

My point is go to school for learning and happy learning is most important.

I like home school, but I can't do that in Hong Kong.


原文章由 星級國民 於 07-12-5 20:27 發表


This is the wrong context of applying the meta-research.

English primary school in Hong Kong intends not to do bilingualism in the sense of the meta-analysis. In the USA case, it is concurrent inst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07-12-5 22:11

原文章由 WYmom 於 07-12-5 19:19 發表


Oh, if then, everything a little bit, what will the result be??

Actually, is the standard of students from existing local English primaries real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Chinese primaries?  See ...


我不知大家在不同的研究體會了些甚麼。但正如妳所說,教學方法遠較教學語言來得重要。教學語言不應該是主要的考慮因素,要看真正的成果。

不過,如果只考慮教學語言的話,我會選擇多種教學語言的學校,而非單一教學語言的學校。

語文科目才是教授語文能力的主力,好不好要看語文科目本身。其他科目的教學語言、英語日、普通話日或是全校不准用廣東話等都只會是一種配合,不是影嚮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覺得每樣少少唔會係一個問題,但自少在這種多種教學語文的環境下長大,日後就不會怕或討厭用外語作為學習語言。
作者: 瑩瑩老豆    時間: 07-12-5 22:19

到底你係想孩子學語言定係學科知識 ?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18:54 發表


我的意見是最理想就是不選擇(除語文科目外)用單一教學語言的學校(無論用的語言是英文、普通話或廣東話)。

(即係純中文或英文小學,都唔好!)

最好係不同學科可用不同語言教授。孩子應該在多語文環境下成長。

...

作者: ChiChiPaPa    時間: 07-12-5 22:35

原文章由 瑩瑩老豆 於 07-12-5 22:19 發表
到底你係想孩子學語言定係學科知識 ?



先學好語言。在小學時期,要有最好的語言基礎,優良的語文能力,以及強大的閱讀能力。為日後吸取學科和非學科知識奠下基礎。
作者: hogwarts    時間: 07-12-5 22:55

英小或中小,大多數時間都輪不到自己揀,不是學校揀就是電腦抽。所以對孩子或自己都一樣,就是在現況條件下,支持小朋友去做到最好就是了,能掌握好兩文三語就可以算是完成任務。

再者,不論是從自己過往唸書的體驗,或現在看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學校的風格和理念實踐,來得比教學語言重要。

若問假如一中一英兩間學校都收,評價又相等,又如何呀?!個人還是取中小,因為自己到底還是中國人,還未能用英語思考,也好像沒有此等需要。可能真正需要的是,孩子的中英文能力,都可以達到能欣賞及批判中西文化。

有點兒奢望了!
作者: G-Ma    時間: 07-12-6 10:27

同意, 小學階段可以打好語文基礎, 對日後吸收不同知識一定有好的幫助.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12-5 22:35 發表


先學好語言。在小學時期,要有最好的語言基礎,優良的語文能力,以及強大的閱讀能力。為日後吸取學科和非學科知識奠下基礎。

作者: catcatmom    時間: 07-12-6 11:34

睇個小朋友鐘意英文or中文.  如佢鐘意英文, 就算不是母語,佢都可以用英文來學其他科目,一樣可以吸收到智識, 無問題喎!大仔好鐘意英文, 佢讀中小, 常識係一個學期英文,另外一個學期係中文, 英文常識果個學期成績係9x分,仲係自動波;中文常識就死啦!要同佢溫好多次,先至有8x分.問佢點解? 媽咪中文難好多.大仔細個係讀中文幼稚園, 無特別train up佢.

興趣係最好推動力!好似d小朋友鍾意玩日本games, 但佢又唔明d日文字,甘日文既老師解釋少少,個小朋友就明白曬!

香港入到大學好多專業科目係全英語授課,唔同其他國家用母語





原文章由 G-Ma 於 07-12-6 10:27 發表
同意, 小學階段可以打好語文基礎, 對日後吸收不同知識一定有好的幫助.

[ 本文章最後由 catcatmom 於 07-12-6 11:37 編輯 ]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