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小剛天生聰穎,讀幼稚園低班時便能認讀1000多個中文字,還學會乘數表。父母一直對他寄予厚望,可自他升讀小學後,成績每況愈下,單是做功課便要到晚上11時多才能完成。

 

父母心急如焚,尋遍各大補習社和學習良方,也苦無成果。最後,找來友人介紹的心理輔導師,才赫然發現罪魁禍首竟是……

 

原來小剛父母因著兒子學習能力高,深怕未能好好栽培,便為他安排了很充實的學習活動:英文、普通話、西班牙語、奧數等課程應有盡有,每每孩子完成功課有空餘時間,父母怕其浪費光陰,又會買多些課外練習給他。

 

聰明的孩子漸漸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只有讓功課永遠做不完,才能有些微喘息的空間,父母才不會無止境的增加其學習的份量,他才有小許休息的機會。

 

果真如此,自他刻意把做功課的時間拖長後,其他學習活動和課外練習變得愈來愈少,他也樂享其成,感受一下自由的空間。

 

其實,要孩子自動自覺盡快完成功課一點也不難,只要讓他們明白,一旦完成功課,便是他們自由玩樂的時光,他們便會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好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筆者兩個女兒也是深明此理,她們會在任何交通工具上做功課,也會早起一小時完成功課,好能早些到迪士尼遊玩。有一次,大女兒在電車上寫中文生字,在旁的太太還不住誇她勤力呢!

 

再看看故事中的小剛,他的父母在得知問題後,便在輔導師的協助下,與兒子商討學習的安排,兒子也坦白說出其心意。此後,一起定立了學習約章,內容如下:

 

學習約章:

.放學後用半小時小休,吃些點心

.在一至兩個小時內完成功課和溫習

.半小時閱讀時間

.每週一至兩個課外活動,如學習鋼琴和羽毛球

.在晚飯前完成所有學習活動

.餘下的一切時間由小剛自主,只是需要準時於10時入睡

 

其實,讓孩子痛痛快快的玩一下,不是浪費時間,乃是為未來的學習儲存力量。有研究指出,童年較多玩樂時間的孩子,在成長期的心理適應亦較佳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1(4)212-231)。

 

小剛家自跟從上述的學習約章後,成績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學會自律,自己的時間自己分配,自己珍惜。

 

完成功課後,他又會主動研究許多科學的書籍,還得了甚麼甚麼研究大獎,讓父母樂透了!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