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孩子踏入一歲後,普遍能理解父母對他們說的簡單話語。不過孩子的口語能力和其理解能力相比,就明顯地有很大的落差。不少孩子到了一歲半,都不怎麼會說話。玩耍的時候,父母偶爾會聽到孩子說出一些單字,但當叫孩子重複一遍的時候,孩子大多緊閉嘴巴,不肯發出任何聲音。就算是一些簡單的單字,例如「要、好、不」等,無論父母如何威逼或利,都無法讓孩子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實在難免令父母著急。

 

對於孩子聽得懂,但無法用說話去表達自己的情況,父母其實無須過分擔心,因為兒童的語言發展,是按著「先會聽,才會說」的規律。例如,十到十一個月大的寶寶,都能聽懂簡單的指令,而一歲半的寶寶更能聽懂父母不同的要求及規矩。至於說話方面,研究發現寶寶平均到了一歲左右才會說出第一個單字,而到了20至24個月,才出現用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詞語,例如「火車、表哥、吃飯」等。

 

因此,孩子出現會聽不會講的情況,是很普遍的。不過當然,如果孩子過了一歲半都未出現單字,或過了兩歲都不能說疊字 (如媽媽和餅餅等),則建議父母尋找專業人士 (如言語治療師)諮詢,並瞭解孩子是否語言發展緩慢或有其他發展性的障礙。

 

孩子當然先會聽,才會講。但就算孩子懂了,他們也不一定會願意說話。想孩子多說話,豐富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提升孩子說話的動機與能。

 

一、多和孩子互動
研究發現,在寶寶出生頭兩年,與父母互動時聽到的詞彙越多,其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越快。若父母想提升孩子的口語發展,不妨多抽空和孩子進行互動。每天早午晚和孩子唱一首歌,孩子睡醒後抱孩子看看窗外的景色並加以解釋及進行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

 

二、回應寶寶發出的聲音
寶寶到了四、五個月開始牙牙學語,發出不少伊伊呀呀的聲音。研究發現,父母快速地回應寶寶發出的聲音,能增進寶寶的語言技巧及說話的欲望。因此,當寶寶發出聲音時,父母可以模範寶寶的聲音,扮和寶寶說話。當然,父母也可以用語言和寶寶聊天,讓寶寶多接觸語言。

 

三、增加成功感
不少孩子一開始講話的時候會發音不正,難以理解。無論父母是否能聽明白,都應給予寶寶正面的鼓勵,從而提升寶寶自信,令寶寶繼續想和別人溝通。當然,如果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在旁提供協助,幫助寶寶改善他們表達的能力。

 

四、不只播放純音樂
不少研究指出聆聽不同的聲音能幫助刺激寶寶大腦的發展,播放兒歌當然也不例外,由於兒歌的歌詞簡單,加上重複的特性,有助於語言發展。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