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孩子在公眾地方奔跑、大聲說髒話、推倒玩具在地上......相信家長對以上畫面都不會陌生,面對子女做出不當行為,想跟大家討論一個常見的管教策略:故意忽視(Planned Ignorance)。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子女唔緊張學業成績 父母可以做的5件事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別以威脅操控孩子!一個說話技巧讓孩子乖乖聽話

故意忽視,顧名思義,就是當孩子做出不當行為時,就故意忽視其行為,讓他無法「得意」,久而久之自然地消減有關行為。使用故意忽視難度有點高,也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為吸引成人注意而發生的不當行為

首先,故意忽視只適用於「為吸引成人注意而發生之不當行為」。如果以故意忽視用在其他行為,將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那麼,爸媽怎知道孩子的不當行為是「為吸引成人注意力」呢?

如果你發現,只會在你沒有注意孩子的時候才會發生,而當你禁止他的時候,孩子卻越發做出有關行為,甚至當你越有情緒,寶寶就越做越興奮,都有可能是「為吸引成人注意而發生的不當行為」。

更多文章:如何將家務與育兒事分工?成就子女好品格 父母各司其職!

更多文章:Trouble 2後更Trouble?了解孩子為何跟父母不合作

照顧者之間的共識
在使用故意忽視策略前,所有照顧者需要有所共識,否則很易會因為成人間的不協調而令策略失敗,並向幼兒無意中灌輸錯誤訊息,以為能夠透過不當行為取得照顧者的注意力。

破壞或自我傷害行為並不適用
此策略並不適用於破壞物件或自我傷害行為。如行為從始已屬此等類別,應從開始就使用其他管教方法,但即使使用其他管理方法時,也要留意盡量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情緒反應或關注,並以處理行為為主;若孩子在你使用故意忽略後才轉而破壞物件或自我傷害,爸媽可以把危險物件移開,或把孩子抱離現場,防止他進一步傷害自己,父母並需留意,如屬此情況,在過程中亦不會給予孩子回應,包括責罵、指示等,也要保持一副「木無表情」的樣子,並避開眼神接觸,並按情況繼續處理行為。

更多文章:右腦發達是成才關鍵?簡單4招訓練孩子!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子女唔緊張學業成績 父母可以做的5件事

執行原則:避免注意力
如符合上述幾項,爸媽便可以使出「故意忽略」了。這個策略看似簡單,其實最難過一關,就是要管好自己的情緒;其次,要避免直接眼神接觸(當然眼尾要睇住,安全為上)、對話、或爭論,但也不要故意做出刺激孩子情緒的行為,總之佛系就最好了。當然,父母可以照常自己的活動或工作,但要對孩子保持留意,若行為升溫便按上述方法處理。

執行原則:讚賞正面行為
當孩子偶爾出現正面行為,爸媽就要即時作出讚賞或肯定。例如孩子在尖叫,父母決定故意忽略,在尖叫了一兩分鐘後,孩子可能走到玩具箱前玩玩具,這時候,父母可以說:「朗朗自己去揀玩具玩,好乖喎!」並在此時可以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注。在讚賞或肯定正面行為時要留意,不應該重提不當行為,錯誤示範例如:「朗朗唔再尖叫啦喎!真係乖啦!」,我們之後再談說話技巧。

執行原則: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是任何一種管教方法的不二法門,並且需要父母與都有照顧者都一致執行,孩子才會明白,怎樣的行為會獲得讚賞、肯定及關注,怎樣的行為不會得到爸媽的注意力。如果今日用故意忽略,明天出動武力鎮壓,不當行為不會逐漸消退的。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