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一般公司在招聘員工時,都會寫明「有經驗者優先」。因為有經驗者一到職便能開始自動工作,不用上司花時間教導,既不妨礙公司運作,又合乎經濟效益,在商業社會中,是非常合理的事。

 

可惜在香港,不單是商業機構「商業化」,連教育都漸漸變成如此。某些受家長熱捧的小學,面試的問題都是小一甚至小二的題目,意味著他們希望取錄已經擁有小一程度的幼稚園生。於是,教導小一﹑小二課程的責任一踢踢到幼稚園的頭上。各幼稚園或是迫於無奈,或是希望自己畢業生有好的升學結果,在課程中加入了原本應該是小學的內容。要知道這些內容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應付的,畢竟不是適齡的課程,於是幼稚園在甄選新生時,就挑選那些已經懂得英文字母﹑多國語言甚至數學的幼兒,把原本應該在幼稚園教導的自理﹑合群性及秩序一踢踢到PLAYGROUP中,結果PLAYGROUP成行成市,家長爭相報名,希望自己的幼兒在PLAYGROUP中學到自理﹑合群之餘,又可以學曉字母﹑多國語言﹑唱歌﹑跳舞等等原本可以在幼稚園裡學習的東西,希望可以成為「有經驗者」,入到心儀的幼稚園,再入讀心儀的小學。

 

常常聽人說「羸在起跑線上」,這條起跑線設在哪裡﹖近年,這條起跑線越推越早了,早十年可能入讀一間好的小學,近年變成是入讀幼稚園,甚至是入讀幼兒園。聽到不少家長在埋怨幼稚園太難入,報紙新聞羅列出一些幼稚園面試的深奧問題,其實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教育太畸型。可惜大家都覺得畸型,但這種教育卻仍舊備受追捧,充滿矛盾。

 

家中兩名子女漸到入學年齡,有天家傭姐姐問我為什麼他們需要那麼年幼就入學,我一開始說因為他們要到學校學這個,學那個,說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數算的這些,或許都不是他們的年紀需要學的事,就黯然拋下一句﹕「香港是這樣的了。」家傭姐姐告訴我,暑假回鄉的時候,跟他三歲的兒子到學校查詢入學事宜,老師請他們五歲再來,說是太早了,現在這個年紀應多玩玩。那一刻我很羨慕這個國度的父母及兒童。

 

何時我們的教育好像行外人踢球一樣,一方面拒絕接受應該是自己的球,另一方面卻在搶另一個隊友的球來踢。這種不和諧不合作的踢球,弄得整個球隊踢不出成果來,我們的教育亦然,不做好自己的本分,卻在忙著做屬於別人的事,這樣追追趕趕的,到頭來害了誰﹖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