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爸爸媽媽如果想培養小朋友的責任感及自理能力,做家務是很好的方法。但要培養小朋友做家務的習慣並不容易,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放手讓他做又怕他做不好,影響自信心還可能會弄得一片混亂,要媽媽「執手尾」,最後辛苦的都是媽媽。有台灣職業治療師在社交媒體分享了教小朋友做家務的4個小技巧,爸媽不妨可以參考一下!

哈佛大學研究調查發現,從小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獲得高薪的機率較沒有做家務的孩子高了4倍,失業機會更比一般人少15倍,由此可見做家務對孩子成長有著一定好處。台灣職能治療師小羽分享了4個簡單易懂又實用的技巧,教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一起做家務。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爸媽必學有效5招 令偏食小朋友愛上食菜!

1. 鼓勵代替要求

比起要求孩子做家務,讓孩子覺得做家務是一份被迫完成的「任務」,家長反而應該鼓勵,讓孩子對做家務產生興趣。小羽老師建議家長用「讓我們一起來......」作為開頭,邀請子女一起做家務,並且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或想要分擔的工作項目,增加工作動機,而且不管孩子做得怎樣,只要孩子有努力完成,都應該給予讚美與鼓勵!

2. 建立標準作業流程(SOP)

家長讓孩子做家務時,建議建立一個標準作業流程(SOP)將家務步驟化,這可以讓孩子更明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可以讓孩子選擇性參與其中的步驟。以洗碗為例,正確步驟應該是:把髒碗碟放進水槽→拿百潔布沾水→把洗潔精擠在百潔布上→用百潔布刷碗碟→用清水沖洗乾淨,讓孩子每次按都照這個SOP做,較不容易出錯又能獲得成就感。

但小羽老師提醒,家長應該根據不同個性、認知能力的孩子,採用不同的引導方式。其中3歲以下孩子應採用「正向連鎖法」,3歲以上或容易感到挫折的孩子則用「反向連鎖法」執行SOP。「正向連鎖法」是指讓孩子從一開始最簡單的步驟學起,即從放髒碗碟開始練習,接著一步一步學習到最後;「反向連鎖法」則是從清水沖洗開始往回學習,適合害怕失敗、需要立即獲得成就感的孩子。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8個習慣造就良好親子關係 適時沉默、改變命令口吻

3. 善用環境提示

除SOP外,家長可以善用環境提示幫助孩子喚起執行步驟的記憶,將SOP製成連環圖畫、核對清單讓孩子邊看邊照著做,或是使用錄音、音樂提示,孩子聽到聲音就可以聯想起要完成甚麼工作,視覺與聽覺的提示讓孩子逐漸可以獨立執行任務。

4. 符合年紀的任務

為免小朋友剛接觸家務就受挫,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符合年紀的任務,增加他們成功完成的機率。家長一開始不需要太期待孩子可以一氣呵成就完成,而是照著SOP慢慢學,可以連續三天都做第1步、接下來再慢慢增加項目。不同年齡的孩子大約可以做到什麼家務可以參考小羽老師的建議:

1-2歲:掉垃圾、模仿大人擦桌子(可以用乾抹布假裝就好)、收拾玩具
2-3歲:將物品歸位、淋花、開關燈
3-4歲:模仿大人掃地拖地、用曬衣夾夾襪子衣物、摺被子
4-5歲:分類物品、洗擰抹布、跟大人一起晾衣服、放置碗筷
5-6歲:洗菜、用剪刀幫忙備菜、摺衣服、洗碗、接電話、整理桌面等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輕鬆做功課的10個秘訣 首要訂好目標!

小羽老師最後亦提到,家務是所有人的責任,因此家長並非「請孩子幫忙」,而是與孩子「一起做家務」。

資料來源:Niusnews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