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20161101_INTERVIEW

十月、十一月是傳統的小一面試月,有多少家長與孩子,在整整一個月的周末都為應試而費盡心思、時間,然後又有多少個夜晚因打開信箱收到「不獲取錄」通知而失落、發愁。今天學校的選擇看似較以前增多,但家長孩子一同經歷「密集式面試」的挑戰或遭「密集式拒絕」的打擊,又是否算是在選擇增加之下的「進步」呢?

 

社會上不少人,一概將為小一入學而發愁的家長,定性為「怪獸家長」,更反問「使鬼咁緊張咩」。聽得最多的理由是「我哋當年又咪讀樓下嗰間,不知幾方便」或者「間間都差唔多啦,細路又咪係會大」。完美地示範演譯「針唔拮到肉唔知痛」。家長為孩子的升學憂心,或者心知自己的孩子在幼稚園品學兼優,但被派往不知名的小學,或出名不濟的小學,足教家長有椎心之痛。

 

至於報多少間、如何替孩子準備面試才算怪獸,我實在不敢妄下定論,對孩子的信心有多強,家長各有不同看法,旁人沒有資格批評。近日聽到一名家長替孩子報名,鋪排如「職業特工隊」般,令人不禁讚歎其心思細密,至於是否有用,大家僅作參考吧。

 

中段時間面試最着數?

該名家長屬於高收入家庭一族,為孩子報小一的黃金月,她特意放一個長假作準備,然而,部署工作早在報名前開始。她先蒐集所有心儀直資私立小學去年的報名人數,配合小學的收表期,她的個人研究顯示,整個面試階段可能橫跨幾天,中間幾天面試的學生獲取錄的機會最高,最先及最後面試的則機會較微。因她的觀察所得,校長或老師於剛開始面試,往往較保守,而面試踏入尾聲則因學位已分配得八八九九,同樣會變得保守。該家長選擇於小學整個收表期的中段遞交申請表,令面試日期安排於整個面試期的中段,她認為就可增加獲取錄的機會。

 

這位家長亦為孩子進行心理實驗,在最初幾間小學面試時,做不同測試,一、於面試日前數天通知孩子,並仔細告知面試形式;二、於面試前的早上告知孩子,將會到某某學校面試,不給孩子太多時間心理準備;三、突擊帶到面試,事前完全不通知。經歷一輪測試後,孩子於充足心理準備下,狀態及表現最佳,而且充滿鬥志,充分了解面試並非「玩玩下」。之後面試全部採用策略一,可說是全部名校均無往而不利。

 

孩子需幾天熱身

免責聲明,上述家長報名面試「偏方」,並非必殺絕招,不過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家長對學校及孩子的性格有更深入的了解,無論如何對準備面試都有好處。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